《解讀王菲》(三):小時候是「不聽話」的孩子

哈爾濱新聞網記者 張磊

在上海的姨媽家生活了兩年,一轉眼,小王菲6歲了,到了上小學的年齡。父親王佑林到上海把小王菲接回了北京,小王菲成為北京地壇小學的一名小學生。

可這個家跟兩年前沒什麼不同,父親再一次去了五七幹校,母親則依然要經常去煤礦演出,即使在北京,也是早出晚歸。和兩年前一樣,這仍是一個沒有爸爸媽媽的家。

幾年後,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文化大革命結束,爸爸也從五七幹校回來了。可這樣的好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幾年後,王佑林申請去香港照顧父母獲得批准,很快便辦好了移民手續。家,又回到了原來的樣子。

王佑林去了香港,家庭的重擔全都壓在了夏桂影一個人身上,這使本來就性格急躁的夏桂影變得更急躁。家庭和事業兩項重擔,讓夏桂影失去了耐心。對於兒女的教育,夏桂影也只是簡單粗暴地制定各種「規章制度」去約束。從原來的不聞不問,到如今的諸多約束加身,小王菲無法接受。成年後的王菲一次回憶母親時說:「當時,媽媽管得很嚴厲,束縛著我喜愛自由的個性。家裡彷彿成了牢籠,困著我。我總想飛出去,於是我與媽媽的衝突,隨著我的長大,想獨立、想自由的同時,越來越多了。」

隨著王菲一天天長大,開始向青春期邁進,夏桂影管得更嚴了。夏桂影要求女兒嚴格按照自己為她制定的軌跡:放學後立即回家,回家後,絕對不允許出門,星期天更是一定得老老實實待在家裡。王菲在《楊瀾訪談錄》里回憶這一段經歷時說:「當時真的是晚回家一分鐘都不行。」

更嚴厲的管束換來的只是更嚴重的叛逆,「當我脫離小孩的階段,媽媽生怕我學壞,放學後總想我留在家裡,不太讓我往街上跑。媽媽認為我是女兒家,要斯文、安靜些。為此,我很怕媽媽,都會順著她的意。可是後來我好動的個性,就如脫韁的野馬,怎樣也收不住。」王菲回憶說。而出去玩的結果就是被母親一頓痛打。挨打的次數多了,女兒和媽媽之間的鴻溝也就更深了。王菲在一次回憶自己和母親的關係時說:「我與媽媽之間總有鴻溝,我們的心,也像隔著玻璃圍牆,無形地隔著親情。到今天,我明白感情要經歷過才知它的可貴,但那時的反叛也不是一天形成的。」

直到幾年後,到了美國,遠離親人的王菲才開始理解母親,兩人的關係才親密起來。

解讀

因為有著這樣的經歷,王菲對兩個女兒的教育可以說完全與她的母親相反,她會尊重孩子的想法。竇靖童從小上的是國際學校,後來轉到北京四中,然後又轉走,王菲都充分尊重了孩子的想法。李嫣降生之後,王菲和李亞鵬更是特地報了學習班,學習怎樣教育孩子,而且一直持續到現在。

小時候的王菲是個「不聽話」的孩子,在娛樂圈,她也是一個不聽話的歌手。在香港,為藝人取藝名是天經地義,劉德華、成龍都不是他們的本名。在香港出道時,公司為王菲取了個王靖雯的藝名,等有了話語權之後,她果斷改回自己的本名。當年的專輯《浮躁》,不顧銷量,脫離華語歌曲的一貫模式,展現另類曲風,讓王菲脫離了普通流行歌手行列。也正是在這張「不聽話」的專輯之後,她登上了美國《時代》雜誌的封面。


推薦閱讀:

如果小時候的你也這樣穿
小時候的男神!《奧特曼》系列人間體哪一個最有魅力?
看自己小時候的照片時,你會想到些什麼?
小時候向父母撒過的那些奇葩的謊

TAG:孩子 | 王菲 | 小時候 | 解讀 | 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