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薩欽哲仁波切今天在北大講授四法印(圖)
不論在佛教徒或非佛教徒的眼中,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都是一個響亮的名字。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秉承藏傳佛教最優良的傳承和教育,享譽世界,是當今世界公認最創新、最具創意的年輕一代藏傳佛教導師之一,兼上師和導演於一身,曾任貝托魯奇電影《Little Buddha》顧問,並編寫和執導過兩部佛教主題的電影——《高山上的世界盃》和《旅行者與魔法師》,深受現代東西方佛教弟子尊崇和喜愛。 很多人知道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是國際功夫巨星李連杰的皈依上師,這也為這位年輕睿智的佛教導師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究竟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有何神奇和魅力可以讓李連杰依止他? 應北京大學哲學系和宗教學系的邀請,今天宗薩欽哲仁波切來到北大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大廳為北大學生、佛學愛好者及眾多學佛的居士做了《四法印》的演講開示。 帶著很多好奇和疑問,今天從北京的四面八方湧來了非常多的聽眾,聽眾之多超過了主辦方的預想。離演講前還有一個多小時,所有的座位就已經全部爆滿。後來的人席地而坐,再後來能站人的地方全部站滿了聽眾,前排的聽眾幾乎坐到主席台上。
第一、諸行無常 在相對的世間里,一切不同類別的行為與現象,無論關乎有情或無情生命的,心理的或物理的,或者是兩者兼具的,都是毫無例外地、恆久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永無一刻能有絕對的靜止。 所有的物質,從極小的微塵,以至極大的星體,都是在永無休止的運動、變化與生滅之中,以此顯現一切能為眾生覺察到或不能為眾生覺察到的物理現象。
所有有情眾生的心智活動,從極簡單以至極複雜的,也同是念念生滅,前念死,後念生,方生便死,方死又生,以此顯現一切能為眾生覺察到或不能為眾生覺察到的心理現象。 宇宙一切物理與心理的行為現象,同是遷流不居,不得永久,這就是「諸行無常」了。 第二、諸法無我 造成世間物理現象的色法和精神現象的心法本身,都沒有一個常住不變、能作永恆主宰的「我」。一切物質的色法,都是恆久處於不斷運動、變化與生滅之中,滅了的就不再存在,方生的又迅即壞滅。色法如是生滅不息不定,又怎樣能夠在它裡面找到一個永恆不變、能作主宰的「我」呢?
一切屬於精神的心法,無論是喜、怒、哀、樂、憂、悲、苦、惱,或任何其他心理狀態,都是剎那生、剎那滅的;滅的就再不存在,方生起的又迅即湮滅。心法如是生滅不息不定,又哪裡能夠在其中找到一個永恆不變、能作主宰的「我」呢? 在物質和精神里都絕不能找到一個永恆不變、能作主宰的「我」,這就是「諸法無我」。 第三、諸受是苦 眾生在相對的世間里,不斷因無常的現象、無我不實的各種心法和色法,起各種痛苦的、快樂的,或非苦非樂的感受。 痛苦的感受自然不能稱作樂,快樂的感受卻要賴外緣而生,又不得永久,失去了便悵然不悅,徒令惘然追憶。因此,一切快樂背後皆隱藏著痛苦,並非真正徹底的快樂。至於非苦非樂的感受,當然不能稱為樂了。
看破了世間一切感受的真面目,在最高的要求底下,眾生在世間的一切感受,都稱不上是真正的快樂,卻只不過是不同程度的痛苦而已。 在這樣的定義下,苦便包括了眾生自認是苦的感受、一切不徹底的快樂感受和所有非苦非樂的感受。因此,一切世間的感受皆是苦受,這就是「諸受是苦」。 第四、涅盤寂靜 眾生若依法修行,把心智鍛煉,便能進入一個解脫的狀態。在這境界里,他可以見到唯一常住不變的法,感到唯一實在能作主宰的「我」,嘗到真正徹底的快樂。 在這解脫的境界里,世間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諸受是苦的原理已被超越了。這境界是常、是我、是樂,是凈,與世間有別,因此,這境界就名為出世間。這出世間就是涅盤了。
涅盤、出世間的境界並不離開世間而獨存,並不是一個特定的地方,卻是你我差異的超越,你我的合一,從無常中看到常,從無我中看到我,從生滅的虛幻苦惱中看到永恆真實的快樂。 眾生於色身尚存,世間生命尚未終結的時候,已經能夠經歷和安住於此涅盤之中了。尚有色身所依而住於涅盤的就是有餘涅盤,棄色身而住於涅盤的就是無餘涅盤了。 世間的無常、無我和痛苦能夠全部寂滅於涅盤境界之中,這就是「涅盤寂靜」。
|
推薦閱讀:
※【9.23】中國歷史上的今天
※今天,五福臨門的好日子!
※沒品笑話集:我覺得今天的自己就像是一塊衛生巾
※科學史上的今天——2月1日
※今天11.11,一心一意的祝福送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