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蓋茨:如何改變世界

這個世界生病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藥方,但只有少數超級富豪有能力親自抓藥,這樣的人被稱為慈善家,本專題要講的就是他們的故事。

兩種慈善

天安門廣場往東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有一組灰牆綠瓦的古建築群,這就是著名的北京協和醫院所在地。這家醫院的前身是由6家英美教會於1906年出資合辦的協和醫學堂,1915年被剛剛成立不久的洛克菲勒基金會出資20萬美元收購,後者又花了12.5萬美元買下了位於東單三條的佔地22.5公頃的豫王府,然後用了兩年時間和750萬美元,建成了北京協和醫學院。這所完全按照美國精英教育模式運作的現代化醫學院直到今天仍然被公認為是全中國最好的醫學院,其附屬的北京協和醫院更是拯救了無數中國人的生命。

2017年,協和醫院相對低調地過完了它的百歲生日。回首往事,洛克菲勒基金會顯然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值得大書特書。按照《慈善資本主義:捐贈如何改變世界》一書作者的說法,這家成立於1913年的基金會標誌著源於西方的民間慈善運動開始了第四個黃金年代,協和醫學院則是中國人首次從這股遍及全球的慈善浪潮中獲益。

如果把慈善簡單地定義為「富人主動把屬於自己的財產送給窮人且不求回報」,那麼當人類社會首次出現貧富差距的時候,慈善就出現了。不過,早期的慈善行為規模很小,內容單一,形式簡單,稱其為「施捨」也許更為恰當。這個詞有很強的宗教含義,因為幾乎所有的宗教都鼓勵信徒分享財富,這也是宗教之所以存在了這麼多年的重要原因。比如,英文里的慈善最早叫Charity,這是基督教義的三大核心之一,相當神聖。

這種基於宗教教義或者道德情感的民間慈善行為直到今天仍然非常流行,每一個去過貧窮地區旅行的人恐怕都曾經遇到過。但是,這種「授人以魚」的慈善模式如今卻遭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批評者認為這種方式雖然能夠滿足施主的情感需求,卻會讓受惠者因為習慣了被救濟而變得不思進取,結果反而更加糟糕。

民間慈善之所以在「施捨」的層面上停留了這麼久,主要原因在於過去的財富大都集中在國王和貴族的手中,真正來自民間的超級富豪不但人數少,而且手中掌握的財富也有限。這些人如果想干點大事,只能把錢捐給某個慈善組織,由他們來負責實施,這就是如今遍布全球的非政府組織(NGO)的前身。

資本主義的誕生徹底改變了財富的分配方式,人類歷史上首次出現了一個來自平民的富人階層,真正意義上的民間慈善從此拉開序幕。1601年英國政府通過了世界上第一部慈善法案,為資本家介入慈善領域鋪平了道路。此事標誌著民間慈善史上第一個黃金年代的開始,具有重大意義。

有意思的是,正是由於資本主義制度拉大了貧富差距,導致了城市貧民階層的出現,慈善才變得愈發重要。這些城市貧民不但是資本家賺錢的工具,同時也是商品的主要消費者,如果他們始終處於窮困潦倒的境地,無論對國家還是對資本家都是不利的。於是就在同一年,英國國會通過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福利法(俗稱窮人法),正式宣布政府接管了慈善事業。這個法本質上就是授權政府採用稅收的方式完成對民間財富的再分配,從此英國窮人也可以享受到基本的生活補貼和醫療保障。

民間慈善的第二個黃金年代始於18世紀初期,歐洲在經歷了一番動蕩之後終於穩定了下來,商業開始繁榮,首次出現了股份公司這個新生事物,加快了財富的積累,為民間慈善的興盛創造了條件。這一時期的英國慈善家流行建醫院,很多英國著名的慈善醫院就是在這一時期建立起來的。

民間慈善的第三個黃金年代始於19世紀中葉,英國進入了維多利亞時代,漸入高潮的工業革命和已達頂峰的帝國擴張幫助歐洲資本家們積累了大量財富,同時也導致了社會分化的空前加劇,為民間慈善提供了充分的條件和動力。

可惜歐洲的繁榮並沒有維持太久。從19世紀末期開始,世界經濟的重心逐漸從西歐轉向了北美,那裡廣闊的土地和豐富的自然資源造就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批超級富豪。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John Rockefeller)不但成為美國首富,而且還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Billionaire,意為身家超過10億美元的人)。雖然當年的1英鎊摺合5美元,但洛克菲勒仍然是全球最富的人,遠超第二名一大截。據計算,鼎盛時期他的個人資產大約相當於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甚至有人根據這一比例認定他是有史以來最富有的人。

1901年,洛克菲勒的首富頭銜短暫易主,頂替他的是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這位出生於蘇格蘭的新億萬富翁從歐洲富豪那裡學到了不少經驗和教訓,比如他很早就意識到必須提早為自己的財富找到一個更好的出路。1889年,卡內基發表了一篇名為《財富》(Wealth)的文章,公開闡述了他的慈善理念。在他看來,富人把錢留給子女是最壞的選擇,歐洲歷史上已經有無數案例證明了這一點。但是,把錢交給政府或者捐給慈善機構也不好,因為世界上絕大多數政府官員和慈善機構都充斥著庸才,只知道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所以,一個真正負責任的富豪不但應該捐出自己的財富,還應該貢獻出自己的時間和才華,親自管理這筆錢的使用。

換句話說,卡內基認為商場上的成功人士一定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有資格為這個生了病的社會開藥方,並親自抓藥。

卡內基不但這麼說了,也是這麼做的。他在66歲那年賣掉了自己的鋼鐵廠,用這筆錢成立了一系列基金會,開始按照自己的想法改變世界。比如,他認為知識是改變命運的最重要的因素,於是他出錢在美國和加拿大等英語國家修建了將近3000座公共圖書館,讓窮人也能讀到書。他還把商人的那一套做法搬到了慈善領域,要求被捐助方的地方政府拿出同等價值的錢或者土地進行匹配,這種做法相當於加槓桿,把捐款的影響力擴大了一倍。

在卡內基的影響下,洛克菲勒也加入了慈善的行列。他本人是個浸禮會教徒,堅信最大的慈善就是拯救生命,於是洛克菲勒把大部分捐款用在了公共健康領域,捐資建設了一大批醫學研究所和醫學院校,協和醫學院就是其中之一。這件事很能體現出民間慈善和政府福利的區別,因為政府的錢來自納稅人,肯定要優先服務於本國人民,只有像洛克菲勒這樣的民間人士才會把大筆的善款捐給其他國家,遙遠的中國這才得以獲益。

在這兩位先驅的影響下,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Henry Ford)也於1936年成立了福特基金會,並在此後的數十年時間裡一直保持著「全球最大的慈善基金會」的頭銜,迄今為止總共捐出了130多億美元。

福特基金會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提高窮人福祉方面。上世紀40年代,福特和洛克菲勒聯手資助了一大批旨在提高糧食產量的農業科技項目,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綠色革命」的由來。這次革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迄今為止至少拯救了10億人的生命,其中大部分在亞洲。

這三位美國超級富豪聯手開啟了民間慈善歷史上的第四個黃金年代,同時也徹底改變了慈善行業的運作方式。新一代慈善家們不再是那種只知道給錢的施主,而是積极參与到了慈善事業中來,每個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改變世界。

從這個時期開始,慈善就從Charity變成了Philanthropy,後者的字面意思是「愛人類」,其含義寬廣了很多,凡是來自民間的、以提高人類福祉為目的的自發行為都可以叫作慈善。慈善也不再是富人的專利,早期慈善里那個「施捨」的意思消失了。

可惜的是,由於兩次世界大戰以及隨之而來的政治動蕩,民間慈善的第四個黃金年代並沒有持續太久即告結束。從此全球慈善行業進入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冬眠期,直到比爾·蓋茨(Bill Gates)橫空出世才又重新煥發了青春。


推薦閱讀:

五嶽散人:略說世界三...
世界地質公園--福安白雲山
世界新聞:瞬間殺死癌細胞的剋星終於找到了!
世界十大名表排行榜
鼠為何排在十二生肖之首,為何又被貓追的滿世界跑呢?

TAG:世界 | 改變 | 改變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