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普化寺簡介

普化寺,位於雲南省怒江州貢山縣丙中洛鄉,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三江併流」世界自然遺產的腹心地-雲南省境內怒江第一灣的懷抱,是歷代茶馬古道的咽喉要道,是現今雲南進西藏的又一條滇藏大通道必經之地。

這裡眼望雪山高聳、白雲祥靄,山脈俱朝向普化寺依次環列,如盛開的蓮花花瓣,中間的蓮台上即是有三百年歷史的普化寺。

普化寺,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是怒江州唯一一座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寺院,已三百多年的歷史。現為第七世任增朗秋嘉楚仁波切的駐錫地。

怒江州是個多民族聚居地,地處大山深處,與外界接觸甚少,當地居民都過著原始農耕或放牧打獵的生活,蒙昧不化,只有原始圖騰與神的崇拜。清乾隆初年,西康省德格喇嘛寺活佛杜功建從德格寺出發來到怒江州福貢之利沙底弘法。一開始受到當地群眾的反對,經一年多努力以失敗告終,但他的名字從此與該地的地名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後來,他又到丙中洛弘法,當地群眾也不接受。據說為了弘揚佛法,杜功建活佛也象當年蓮花生大師入藏一樣,以修證的神通使這裡的群眾相信佛法。經過杜功建活佛7年的艱苦努力 ,藏傳佛教終於在丙中洛找到了一塊紮根之地,慢慢傳播開來。

改革開放後,普化寺歷經歲月風霜的更迭,法脈深蘊不竭,後遭文革劫難,只剩下殘垣斷壁,寺院荒廢,沒有喇嘛在此修行。然而一九七六年,於寒冷的二月, 普化寺周圍雪地中盛開的杜鵑花, 透露著佛法即將興盛的吉祥預兆。隨著國家政府落實了宗教政策,怒江州各種宗教信仰又慢慢恢復,在普化寺出家為僧的喇嘛日漸增多,成立了寺管會,並與政府一起積極尋訪朗秋嘉楚活佛的轉世靈童。

1998年,尋訪組在德欽縣燕門鄉禹功村 ,找到了第七世朗秋嘉楚仁波切,1999年,由藏傳佛教噶舉派東寶法王仲巴仁波切認證。2005年在怒江州政府批准下,朗秋仁波切在普化寺舉行了坐床典禮。從那之後,在環境及其艱苦的條件下,朗秋仁波切開始發心恢復百年老寺院的建設,一邊修路建院一邊弘法利生,歷經十幾年艱辛,此地諸多歷史存留的問題,宗教與民族之間的糾紛與矛盾,多民族多文化衝突及信仰缺失等等諸多問題,朗秋仁波切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如今,宗教組織和多信仰的民族都能和諧融洽的共事共處,當地各民族和宗教組織也非常的團結友好,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朗秋嘉楚仁波切的到來,真正開啟了普化寺的振興及這方土壤佛法興盛的序幕。

自朗秋仁波切恢復普化寺建設過程中以來,他一步步接近這片土地,並被這片土壤征服。某日,當仁波切在普化寺閣樓修法時,發現對面山峰有一處閃閃紅光,為了確定發亮的位置,特別測定位置,以備隔日天亮時觀察。他驚喜地發現此發光之處,正位於普化寺對面的下方。原來,這片被紅光籠罩的聖地是已經荒廢多年的金剛亥母修行過的山洞,當走到她的身旁,金剛亥母洞是如此美麗,這種美麗是空行佛剎的光輝;這種美麗是能使人們心靈純凈到極致,這也是一種巨大的加持力!

由於出現如此吉祥的瑞兆,朗秋仁波切立刻發願,修復這不可思議的聖跡之處,重建金剛亥母靈洞,就在那曾經「發光」的地方。而且普化寺,領邊地,福蔭雪域,卡瓦格博神像常常被供奉在神壇之上,他身騎白馬,手持長劍,威風凜凜,儼然一位保護神。而普化寺所在的丙中洛鄉石門關,正是外轉梅里雪山的第一站,按照這裡數年的習俗,若想要開啟轉山的石門,要到附近獅子山腳下的普化寺金剛亥母洞取得開啟石門的鑰匙,轉山過程將會順利吉祥圓滿!

現今,普化寺的主持朗秋嘉楚仁波切為能更好的利益眾生、弘揚佛法,正在發心恢復怒江貝扎西彌炬德欽饒登林(普化寺)佛學院,學院將由高級堪布與優秀本科生(自願者)教授藏文、佛法、漢文、英文等系統知識。

雲中學府,靈氣聖地——普化寺,猶如高原上一顆熠熠生輝的璀璨明珠。

推薦閱讀:

美國主要電視網簡介(2006年新版)
香港證券市場簡介
當代藝術家藝術家張東林簡介
梁山108好漢簡介

TAG: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