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道的修鍊《技擊與發力的探討》
太極道的修鍊《技擊與發力的探討》
1:太極拳練習技擊發力的步驟。
2:太極拳和外家拳發力的區別在哪?
3:太極拳的發力練習主要是以意練氣為主,以力練和技擊練習為輔。
太極拳是集修身、養生、技擊、中醫經絡、易學中庸思想為一身的道家拳術,太極包羅萬象,決不能簡單地只把它當成一種拳術來習練,而忽略了太極真正的內涵,比如「意」和「氣」的關係,經絡的運行、擒拿、技擊發力等。
技擊和發力是太極拳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一門藝術。技擊發力的好壞驗證了你功夫練得是否正確。內家拳技擊發力不像別的拳是外露形,它注重內修、講的是道法自然、大道無形,所以很多內家高手看起來溫和儒雅,你如對他不了解,根本不會相信他是一個武林高手。欲要健身,先要養性,身心合一、內外兼修。不然,消除不了浮躁的心理,就進入不了太極「靜」的境界,追求身心健康修身煉性只能是一句空談。內家拳的技擊和發力時多是以靜制動,四兩撥千斤,處處顯得瀟洒自如,就好像一個紳士在散步,這是由內家拳的文化底蘊決定的。 習練內家拳,必須了解其性質和文化內涵。尤其要了解它的陰陽平衡、相互轉換、中庸思想、入靜清心、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等理論。
內家拳發力大致分以下幾個層次:
2 第一層是技擊和發力的習練。
2 第二層是技擊和聲音的習練。
2 第三層是意的習練。
2 第四層是主要以練氣為主。
1:太極拳練習技擊發力的步驟
太極拳在技擊發力上的功法是非常細緻全面的,功夫在哪一層就練哪層的功法,都是有嚴格步驟的。先要有剛柔之勁,在剛柔之勁的基礎上再分尺、寸、分、毫、厘勁等,不過能發出寸勁就已很厲害了。
剛勁:包含短勁、閃顫勁、忽雷勁,發勁{外露勁}、寸勁等。
柔勁:包含暗勁{陰柔勁},長勁{連環勁}、摺疊勁、明勁、懂勁等。
技擊發力必須得在太極拳十三式的基礎上才可練習的。
十三式即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
掤、捋、擠、按、采、挒、肘、靠、為太極八法,也即八卦。
進、退、顧、盼、定,為五行。
掤為十三勁之首,所以練功時要注意掤勁的練習和用法。掤勁就有如一個皮球一樣,如皮球沒有氣是彈不起來的。掤勁有了以後自身就會有一種彈力,猶如在水中的皮球一樣,無論你怎麼按也按不下去的,自身上如不倒翁,別人發力是找不到你重心的,此時再練技擊就會進步很快。拳經云:身負彈簧力哼哈一寸間。太極十三勁都練到身上之後被稱為懂勁階段。
拳經云: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級神明。從拳經這幾句話中可以大致看出練內家拳的幾個階段。
無論哪層階段哪個勁,要想練好內家拳必須得由招數架子開始,也即外三合。外三合是技擊和發力的基礎,是必不可少的階段。一個人如練拳多年連外三合都合不好的話,那他練的只能算太極操而根本算不上太極拳。外三合在內家拳中只是基礎,主要是求六合即外三合、內三合。上面講的尺、寸、分、毫、厘勁,明勁、暗勁、長勁、短勁、整勁等,都是在內外六合做好的基礎上才能發出來的。這些勁在自身上能運用出來以後就算是進入懂勁階段,也即算是內家高手了。自古就有「太極十年不出門」之說,這說明內家拳出功夫是很慢的,但也同時說明一點:其內涵太深奧了。
習練外三合內三合,等太極十三式有一定基礎了,就可以練爆發力了。爆發力即是上面講的剛勁,此時的剛勁是初級的也是外露形的,如練好了發力時就有如猛虎下山一樣威猛,拳經云:靜如山嶽,動如猛虎下山。
太極拳主要以陰陽之理來行功,陰陽即剛柔也,但練拳不可一味的求剛或求柔。
拳經云:用剛不可無柔,無柔則環繞不速。用柔不可無剛,無剛則催逼不速。剛柔相濟則粘、游、連、隨、騰、閃、等則無不得其自然矣!剛柔不可偏用,用武豈可忽耶!
剛勁雖看很威猛,在太極拳中只是顯勁階段,屬於外露形的,在太極功法之中屬於初成階段,外行看起來很厲害,但離太極拳的宗旨四兩撥千斤還差很遠的距離。
內家拳的剛勁和外家拳是不一樣的。太極拳的發力,是久柔成剛,通過盤架子把身上的剛勁也即僵勁化掉以後,身上自然產生柔力,此力柔中帶鋼,也即拳經上講的棉里藏針。運用時再通過身體協調發出旋轉勁,這樣發力就具有了如子彈穿透力一樣的威力。
剛勁是初級階段,練功兩年即可練剛勁。人們喜歡剛勁,因剛勁明顯看得見,在短期即可見功效。但這裡講的剛勁也是分很多層次的,初級的剛勁是沒有後勁的,也即沒有穿透力,是不會長久的。
而柔勁則不然,沒有幾年的純功是練不出的。內家拳講的內力即是柔勁,柔勁如練好後,一發功對方就是內傷,外面是看不見的,也即殺人不見血!具有此層功夫的人是不會輕易出手的,一般人如沒有大的緣份和{福報}也是見不到的。
太極門有句名言:「入了太極門全身都會打人」,這句的含義是進入懂勁階段後(尺、寸、分、毫、厘勁,明勁、暗勁、長勁、短勁等),身上六合之勁都練順了,無論是手肘、肩、跨、膝、拳、腳、掌,哪個地方都可以發力。像傳說中的沾衣十八跌,分筋錯骨擒拿都是形容內家拳高手們的技擊水平。平時人們見到的內家拳都是軟綿綿,以為不能發力打人,這種想法看法的人說明你對內家拳了解的太少了,還是門外漢。
發力在身上有三個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上、中、下、三節,根節在腳,中節在腰,稍節在手。根節要穩,中節要活,稍節要靈。上、中、下、三節是貫穿身上從上到下的力是否順暢,如不順上下的力是發不出的,這三者是卻一不可。
古拳經云:力從腳跟發,氣從丹田出。
又云:力由脊發,由腳而腿、而跨、而脊、而膀、而肘、而手。
又云:蹬之於腳,縱之於膝,發於手指。
又云:腰為主宰,命意源頭在腰隙。
這些古拳經都是發闡述力在身上的過程,所以練功時對這些要領一定要多悟。
2:太極拳和外家拳發力的區別在哪?
現今很多人把內家拳的發力認為和一般的運動發力是一樣的,這樣的想法是極端錯誤的,一般的發力是經過肌肉反覆的訓練協調爆發,這種肌肉爆發出來的力是有限的,如果長時間這樣訓練對人身是有很大潛在危害的。集全身之力而發出的力爆發過後必然要休息,因為此時身體很累,體能還沒有恢復。這好比火山爆發一樣,但火山是不可能一直爆發的,爆發過後也需再積攢力量才能再次爆發,這是一般的爆發力的表現。長時間練這種爆發力,當時會感到很爽,但對自身的韌帶、肌肉、關節會造成勞損。像那些長期堅持劇烈項目運動的人們,當時運動由於年輕,血氣方剛、無知無畏,只圖個痛快。他們不知正因為一時痛快造成了終身的遺憾,很多專業運動員三十多歲就不得不退役了,因為他們的身體已是傷痕纍纍,留下了很多後遺症。詳細了解此方面的報道!
而內家拳的發力一般不強調練爆發力,不強調練不是他沒有,而是強調練爆發力之前的蓄力。我們都知道力蓄好了隨時是都可爆發的,而且還可以不間斷地爆發,就好像機關槍一樣連續發力。這種力在內家拳上講為長勁和連環勁。他的原理就好比汽車上的電瓶一樣,懂得開車或修車的人們,就都知道汽車發動是靠電瓶來幫助啟動的,如果電瓶電不足的話是啟動不了的,所以精通此道的師傅們非常注重汽車保養,邊開車邊充電,讓它形成循環,而不是等電瓶沒電了再去充電,那樣的話電瓶的壽命是不長的。
內家拳的修鍊主要注重蓄力就像電瓶充電一樣,始終保持身電瓶電源充足。身上的蓄力大了隨時隨地都可以發力,發出的力不僅整、大而且還非常快。因為他沖電和放電是一體的,所以中間沒有停頓而且不累。拳經云:收既是放,放既是收。也即蓄勁和發勁是同時進行的,這也是內家拳的奧妙之處。
內家拳的修鍊是去剛積柔的修鍊,去一份剛才可得到一份柔的,但這一份剛是非常不好去的。因為隨著我們人年齡的增加,我們的身體就越僵硬越是剛,這個「剛」是非常不好的,這個「剛」越多,說明身體問題越大。像腰椎頸椎有問題的人,附近的肌肉都很僵硬,而小孩子的身體一般都是很柔軟的。
拳經云:柔為長勁,剛為瞬間
三豐祖師云:長拳者如長江大海之水濤濤不絕也。
這說明剛勁只能短暫發力但不可長久,只有柔勁是可以長久的。
道德經云:枯槁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
這也說明我們的聖賢們是主張柔,而不主張剛的。
無論剛勁柔勁明勁暗經長勁等,都是內家拳的不同層次闡述,到懂勁後周身是都可以發力的。太極的發力不同於任何發力,他不依靠慣性發力,他依靠自身產生的曲蓄而後發,發力就猶如炸藥爆炸時的威力一樣。拳經云:身負彈簧力哼哈一寸間。他發力都是講寸勁短距離爆發,不動時靜如山嶽,動時如虎下山。
3.太極拳的發力練習主要是以意練氣為主,以力練和技擊練習為輔。
拳經云:敵不動我不動,敵意一動,我意已先動,氣已入敵之骨髓。
太極拳發力的練習主要是意練,通過不斷的練習把身上的僵勁完全化掉,關節完全煉柔,把身上的「我執」完全去掉才行的,也即通過意念的修鍊來達到心意合一。
太極拳是內家拳也即是心意拳,太極拳的技擊發力,雖然是由明勁技擊開頭練習,但真正練時意練還是佔主要的,以意行氣是太極拳的特點。
內家拳的發力練習也很有特色,就是在練習時處處內觀來觀查自身的問題,看力和氣是否順暢,看關節和內外六和是否中正,如不順就馬上改正。這叫意練也叫心智練習,在意練時右腦會產生一個清晰的身體圖像,這與現實中發生的是一樣的。一般內家拳給人的感覺是軟綿綿的,但是一但發力,意氣合一,就會集一身之力而發到一個點上,很具有穿透力和殺傷力,這即是內家拳發力的大概經過。
太極拳的技擊發力意練,就好比是一個神槍手平時練功。並不是看每天打了多少發子彈,而是每天就端著空槍瞄準,把定力練出後意氣合一,再實彈練習就很有可能成為一個神槍手。八路軍在抗戰時期沒有子彈,就採用了這個練法練出了很多神槍手,而現今練槍的人多是看每天打了多少發子彈,結果打的子彈比八路軍那時多了幾倍,還沒有那時出的神槍手多,這是什麼原因我們應該深思。
梅花香自苦寒來,冬練三九夏三伏。
功不間斷靜悟修,其中妙樂內中求。
————董永勝
推薦閱讀:
※洪櫻娟:永明延壽「禪凈雙修」之探討
※金口訣課例探討
※【探討】交通肇事案件能夠私了嗎?
※WMA技法探討——摟膝拗步/鄭健 尹成敏
※初爻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