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懷古類詩詞內容與構思的初步感知
☆ 懷古類詩詞內容與構思的初步感知
「閃閃星1978的個人圖書館」 整理&收藏,http://www.360doc.com/userhome/2206147
余秋雨有言:中國傳統文學裡,最大的抒情主題,不是愛,不是死,而是懷古之情、興亡之嘆。此言意為,中國古詩詞中,懷古詩的題材範圍是很大的,作品也是很多的。鑒賞此類詩詞,不能不了解其思想內容、藝術構思的普遍特點。
詠史詩,就是以吟詠或評論歷史故事、歷史人物為題材,藉此抒發情懷、諷刺時事的詩歌。(魏晉時期的左思有《詠史》八首。唐代劉禹錫、杜牧、李商隱等都是卓有成就的詠史大家。)
登臨詩,是由作者身臨舊地、憑弔古迹而產生聯想、想像,引發感慨而抒寫情懷抱負的詩歌。(蘇、辛都是此類詩詞高手,如《赤壁懷古》《京口北固亭懷古》。)
詠史與登臨的懷古,往往又是結合於一體的,這類詩詞內容與思想大都比較沉重,感情基調一般都表現為蒼勁悲涼。
詩人們在此類作品中,對歷史的處理往往是「攻其一點,不及其餘」,使詩作文短意長、含蓄蘊藉,令人回味不止。
一、懷古類詩詞內容
1、抒發感慨,感傷興衰
詩人創作懷古詠史的詩篇,往往不是為發古人之幽思,他們常常把史實與現實扭結在一起,或是感慨個人遭遇,或是評論社會時政。借古諷今是常見的表現手法。如金陵這座古城,東吳、西晉、宋、齊、梁、陳六朝均建都於此,這些朝代,國祚極短,在它們悲恨相續的史實中包含極深刻的歷史教訓,所以「金陵懷古」後來幾乎成了詠史詩中的一個專題,在國運衰微之際,更成為關心政治的詩人常取的題材。如劉禹錫的《金陵懷古》:
潮滿冶誠渚,日斜征虜亭。
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後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
再如他的《石頭城》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2、懷古詠史,別有寓意
這類詩作大多是作者在懷古詠史的同時,融進了自己切實的生活感受和獨特的生活體驗,借古事、故地發出自己的聲音,具有強烈的個人意識。
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宋·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3、感慨身世,關照自我
如溫庭筠的《過陳琳墓》:
曾於青史見遺文,今日飄蓬過此墳。
詞客有靈應識我,霸才無主始憐君。
石麟埋沒藏春草,銅雀荒涼對暮雲。
莫怪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
這首詠懷古迹的詩,表面上是憑弔古人,實際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
陳琳是建安七子之一,擅長章表書記,曾事袁紹,為袁紹起草討伐曹操的檄文,後歸曹操,曹不記前嫌,予以重用,軍國書檄,多出其手。全詩貫串著詩人自己和陳琳之間的不同時代、不同際遇的對比,表現了詩人因「霸才無主」引起的生不逢時之感,詠史懷古,寄託遙深。
再如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宋·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又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4、論人說事,客觀評價
另有一類詠史詩,詩人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的思考,自己並不置身其中,只用史實或就史實作出假設,表明自己的態度傾向。如杜牧的《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這是詠嘆項羽兵敗,自刎烏江的詩,開頭兩句,就事論事,批判項羽的不能「包羞忍恥」;三四句就史實作出另樣假設,表達了惋惜之意,從而表明了「男兒」應當能屈能伸,屢敗不餒的道理,是頗有積極意義的。
同樣的題材,王安石也寫了一首《題烏江亭》,卻說「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他感到項羽的失敗是歷史的必然。
可見,對於同一題材,詩人們有時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反映,就會有不同的看法,這不但體現詩人不同的藝術技巧,也反映了他們不同的歷史觀和人生觀。
二、懷古類詩詞構思
1、懷古詩的構思是不盡相同的。
常見的是先即事即景,由此引發議論或抒發感慨。(如杜甫《蜀相》)也有詩中史實的敘寫不多,卻以議論為主的。(如杜甫的《詠懷古迹》)(五首其五):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侶,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這是作者瞻仰武侯祠,衷心敬慕,發而為詩。作品以激昂的筆觸頌揚諸葛孔明的胸才大略,嘆惋他的壯志未酬。詩中除「遺像」是詠古迹外,其餘均是議論,全詩議而不空,句句含情。
2、還有一種則全詩只敘史實(當然不是歷史書中的「史實」),不著一字評論,甚至對自家身世也不發一語。
這種構思,重在塑造形象,以形象感人。如杜甫的《詠懷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清人李子德評這首詩說:「只敘明妃,始終無一語涉議論,而意無不包。」這個評語的確說出了這首詩的藝術特色,它自始至終,全從形象落筆,不著半句抽象的議論,而「獨留青冢向人間」、「環佩空歸月夜魂」的昭君悲劇形象,卻在讀者心上留下難以磨滅的的深刻印象。
再如李商隱的《漢宮詞》:
青雀西飛竟未回,君王長在集靈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賜金莖露一杯。
這是一首富有社會意義的詠史詩,詩人展開想像的翅膀,飄渺地將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編織在一起,首兩句是神仙傳說,入木三分地揭露漢武帝迷戀神仙的痴心妄想;三四句是歷史故事,刻畫漢武帝一心求仙而無心求賢的思想行徑。詩人不加評議,完全用形象說話。
3、另有一種景中寓有史實,以景襯情的構思。
如杜牧的《金谷園》: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青。
如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金谷園是西晉巨富石崇的別墅,其華麗極一時之盛,唐時已成廢園,成了供人憑弔的古迹。
詩歌首兩句寫昔日繁華今成荒蕪,深含「事如春夢了無痕」(東坡語)之嘆。三四句寫暮日啼鳥、東風落花,從而聯想到石崇寵妓綠珠效死石崇跳樓自盡的史實,對綠珠如同落花般不能自主的命運深表同情和惋惜。
全詩句句寫景,景中寓情,四句蟬聯而下,渾然一體。
劉禹錫的《金陵五題》都採用這種構思方式。
4、最後,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懷古詠史詩取材常是一人、一事,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則取材於與京口(現在的鎮江市)有關的不同朝代不同人物的故事,其中「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與京口無關,屬於詩中用典。
元曲中一些以「懷古」為題的小令,又常常組合幾個典故以表達思想抒發感情。 如張可久的《賣花聲·懷古》: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 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