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冠心病的運動治療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50例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年齡60~81歲,其中心絞痛35例,心肌梗塞恢復期15例。1.2 方法1.2.1 運動處方:運動類型以步行為主。運動時間和強度:根據病人年齡、性別、體力、病情等不同情況逐步增加運動時間和運動強度。運動鍛練的時間從15分鐘增加至45分鐘,一般病人30分鐘;運動強度和時間共同決定運動量,運動強度低則運動時間可長些,運動強度大時則時間可短些。運動前要先做簡單、平穩、舒展,不引起屏氣的體操,經過短期適應性訓練,在病人體力與心理都能適應以後,再開始進行運動鍛煉。在開始鍛煉時,運動量不能太大,老年病人採用間歇運動即運動2~3分鐘休息2~3分鐘。通常掌握「3、5、7」的運動是很安全的。「3」指每天步行約3公里,時間30分鐘以上。「5」指每周要運動5次以上,只有規律性運動才能有效果。「7」指用170-年齡的數字作為運動時的靶心率。這樣的運動屬於中等量。運動鍛煉後,上、下肢輕鬆擺動及呼吸練習3~5分鐘,使病人逐步恢復正常心率和呼吸。1.2.2 運動監護:運動鍛煉初期最好用動態心電圖監測運動量是否適合,如出現心絞痛、嚴重心律失常或ST段下移≥1 mm,說明運動量過大,需要減量。每次運動鍛練前要測量血壓及脈搏,如運動中有血壓變化及心律不齊,則根據情況減少運動量或暫停。運動後亦觀察血壓、脈搏恢復情況,要教會病人自測脈搏。並囑病人隨身備帶急救藥品及氧氣。
2 結 果
50例患者經運動療法後心絞痛、胸悶、氣短、心悸、頭暈、乏力等癥狀消失者46例,佔92%。血脂(膽固醇、甘油三酯)降至正常者32例,佔64%。ST-T改善(ST偏移恢復、T轉為直立)者26例,佔52%。每搏量、心輸出量、心臟指數及心肌耗氧量結果見表1。
表1 運動前、後患者各參數變化
運動前 | 運動後 | P | |
SV(ml/beat) | 49.44±10.24 | 70.74±12.28 | <0.05 |
Co(L/min) | 4.07±1.15 | 4.88±1.16 | <0.05 |
CI(L/min/m2) | 3.42±0.62 | 4.9±0.41 | <0.01 |
RPP(HR×SBP) | 124.27±15.79 | 95.10±8.06 | <0.01 |
3 討 論 以前認為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運動鍛煉是有害的,可引起癥狀加重和心功能進一步損害。儘管有證據提示心肌梗塞後不久進行運動鍛煉可在心室運動嚴重不協調的患者中引起左心室壁變薄和形態變形,但在慢性心功能不全代償功能尚好的患者中沒有心功能惡化的證據。在過去10年間一些研究顯示有計劃地運動對心功能沒有損害反而有益,其某運動能力、耐力及最大氧消耗均有增加,並伴有外周情況改善[1,2]。運動有助於冠脈硬化斑塊消退已有不少報道。其中有報道[3,4]每日運動量相當於步行或慢跑2公里的運動組中,一年后冠脈造影顯示粥樣硬化消退者(消退>10%)佔28%,不變者佔62%,加重者10%。而不運動組則分別為6%、49%及45%,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而在運動量相當於步行或慢跑3公里者幾乎全部呈現粥樣硬化斑塊消退。可見運動在冠心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冠心病患者運動鍛煉的目的不只限於恢復患者的職業性工作,對於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來說延長患者壽命,達到並保持獨力的生活方式,才是心臟康復效果的主要指標。因此心臟康復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冠心病患者體力活動能力,改善心肌氧供,減少心絞痛發作,從而更快地恢復日常生活職業能力以及社會生活能力。 我們的觀察證實:設計合理的運動康復方案,運動在醫療監督下進行,則運動對預防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絞痛的痛閾,增強心功能,提高體力、運動耐力,恢復工作、生活能力是有益、安全、有效的。 |
推薦閱讀:
※中國心血管病預防指南2017:冠心病的二級預防
※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這8種心腦血管疾病的人這應該這樣吃
※被人們忽視的:冠心病是可以看出來
※得了冠心病必須放支架嗎?
※關於血壓計和冠心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