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新魔「伊斯蘭國」前世今生:四次更名 萬惡合流
【一周國際觀察】如今肆虐中東的「伊斯蘭國」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組織,誰該為它的興起負責,未來這一極端組織又會如何發展?《上海觀察》邀請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智庫理事會理事唐見端,做一番解讀觀察。
本周,伊拉克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以一種觸目驚心的方式再次挑戰人類的底線。一名組織成員讓他的兒子手提被砍下的人頭拍照,並把這張照片上傳到網路。
英國四頻道電視台公布了一段視頻:畫外音問一個「伊斯蘭國」武裝人員的三歲孩子,「你想對穆斯林教徒說什麼?」答,「我想要穆斯林起來戰鬥」。「你要對非穆斯林教徒說什麼?」答,「我要屠宰你們」。
那麼,這個所謂的「伊斯蘭國」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組織,誰又該為它的興起與肆虐負責呢?
前世:萬惡合流
談起「伊斯蘭國」的歷史,外界可從這一組織主要的四次更名中窺見一二。
2004年1月,也就是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以遜尼派為主的薩達姆政權的第二年,一些不甘失勢的遜尼派極端武裝成立了所謂的「一神教與聖戰組織」,這是「伊斯蘭國」的前身。用大白話說,就是打著安拉的旗號,從事極端暴恐行動。
起初,「一神教與聖戰組織」宣布效忠「基地」組織。之後,隨著更多的極端勢力加入,這一組織變得日益瘋狂。2006年6月,首任領導人扎卡維在美軍定點清除行動中喪生,之後巴格拉迪則為該組織新領導人。
4個月後的2006年10月,「一神教與聖戰組織」改名為「伊拉克伊斯蘭國」。這暴露了組織的野心:想在伊拉克遜尼派聚居區,建立自己的伊斯蘭國家。
變的是組織名稱,不變的是極端手段。信奉順我者活,逆我者亡,「伊拉克伊斯蘭國」的殘忍行徑讓前輩「基地」側目。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在8月10日報道,「基地」領導人本·拉丹曾警告說一個新生「殘忍」極端組織勢力日益增強,授意「基地」與之切斷所有聯繫。
在美軍與伊拉克什葉派打擊下,從2006年到2010年,「伊拉克伊斯蘭國」在伊境內受到壓制,難以坐大。
但從2011年開始,「伊拉克伊斯蘭國」的「春天」來了。那一年,美國開始從伊拉克撤軍,「伊拉克伊斯蘭國」力量開始在伊國內發展,人數達到2500人。也是那一年,敘利亞內戰爆發,這無疑給這一向外「毒瘤」擴散提供良機。
於是,一部分武裝人員進入敘利亞,成為反政府武裝的中堅力量,並成立了一個名為「支持陣線」恐怖組織的組織,「支持陣線」依然效忠「基地」組織。
就像一個惡源,「伊拉克伊斯蘭國」在其肆虐的過程中,一些其他極端武裝像惡流一般向它彙集。萬惡歸流,終會成為洪水猛獸。
2013年4月,「伊拉克伊斯蘭國」領導人巴格達迪宣布將「伊拉克伊斯蘭國」和「支持陣線」統一成一個組織,命名為「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ISIS)」,也翻譯成「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
而所謂的「沙姆」和「黎凡特」同為一個模糊的地理概念,包括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甚至土耳其的一部分。從改名可見ISIS的野心之大,已經不局限於伊拉克境內,妄圖在中東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
不過,同床未必同心,ISIS和「支持陣線」齟齬不斷。今年1月到5月間,兩派在敘利亞北部火併,6月,受挫的ISIS殺回伊拉克,並佔領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伊政府軍一瀉千里,西北部領土大片淪陷。
到了6月24日,ISIS宣布改名為「伊斯蘭國」,其目標已不在局限中東,妄圖在全世界建立伊斯蘭國家。ISIS發言人在穆斯林齋月首日宣布,其領導人巴格達迪將成為哈里發(阿拉伯世界宗教領袖),「從今往後,每一個穆斯林都要遵從新的哈里發」。
今生:美軍「輕打」
自本月8日起,美軍從空中打擊「伊斯蘭國」組織。對於奧巴馬來說,決心讓美軍重返伊拉克,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專欄作家Carina Kolodny日前在美國《赫芬頓郵報》上刊發「數說ISIS」的文章,講述這一極端組織如何在伊拉克製造人道主義災難。
13,000
據估計,ISIS已佔領13000平方英里的土地,橫跨敘利亞和伊拉克,面積大致與比利時相當。也有人估計,佔領面積接近35000平方英里,與約旦面積相當。
1922
據伊拉克政府數據,今年6月被其殺害人數達1922人,其中包括1393位平民、380名士兵和149名警察。
$2,000,000,000
據估算,ISIS現金和資產的估值達2,000,000,000美元。ISIS在佔領了摩蘇爾後,從銀行搶佔了數億美元。
至少500
ISIS在伊北部至少殺害了500名雅茲迪教派成員。上周日,一位政府部長告訴記者,ISIS活埋了一些雅茲迪教派成員,並用殘忍手段殺害政府軍俘虜。
至少300
伊人權部長稱,ISIS組織將至少300名雅茲迪教派婦女佔為奴隸。ISIS至少公開用亂石砸死兩名婦女,其中一名婦女因通姦罪被處以死刑。
於是,有人會問,誰該為ISIS及如今的「伊斯蘭國」如此肆無忌憚負責?
美國當然難辭其咎。推翻薩達姆政權後,美國把伊拉克國家機器砸個精光,權力真空導致教派衝突——昔日掌權的遜尼派與如今掌權的什葉派之間出現爭鬥。
作為伊拉克少數派的遜尼派,曾在薩達姆時期享受了20多年的「人上人」待遇,如今淪落為的少數派,心理是絕對不願接受的。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何「伊斯蘭國」攻勢能在伊北部遜尼派聚居區摧枯拉朽。
一些遜尼派海灣國家是幕後推手。「伊斯蘭國」的武裝人員每月工資八百美元,錢從哪裡來?除了霸佔油田、搶劫銀行之外,伊拉克前總理馬利基就一直指責是沙特在背後給錢給槍。
不過,一旦「伊斯蘭國」坐大,同為什葉派掌權的伊朗會有切膚之痛,因此,德黑蘭也一直明裡暗裡支持巴格達現政權。
因此,美國此次軍事干預講究分寸。華盛頓既不想讓「伊斯蘭國」得勢,導致伊拉克局勢全盤失控,又不想過分得罪「伊斯蘭國」背後的遜尼派海灣國家。因此採取了「輕打」的策略,點到為止,以遏制住「伊斯蘭國」攻城略地的勢頭為主。
未來:難成大事
目前,「伊斯蘭國」佔領的主要是伊拉克遜尼派地區,以及部分庫爾德人地區,如果繼續南下侵入什葉派地區,則會面對什葉派的殊死抵抗,甚至不排除伊朗的出兵援助。因此,比較理性的做法是見好就收,不再大規模南侵刺激什葉派,但就其狂熱宗教的屬性來說,「伊斯蘭國」能否接受這般「妥協」式不完滿?
此外,「伊斯蘭國」並未對海灣國家馬首是瞻,它有自己的戰略考慮。而反觀海灣國家,則希望「伊斯蘭國」是一顆定向炸彈,只在伊拉克、敘利亞境內活動,不許其反噬本國穩定。因此,對於「伊斯蘭國」,海灣國家既用也防。
於是,就會出現這樣的局面:伊拉克現政權自然不希望「伊斯蘭國」強大,美國不希望它強大,伊朗不希望它強大,海灣國家不希望它過於強大。
因此,如果海灣國家對「伊斯蘭國」在資金、武器方面對他約束的話,再加上美國的空中打擊以及伊拉克什武裝的抵抗,「伊斯蘭國」或許會有所收斂,在伊拉克境內形成與巴格達政府對峙的局面。當然,要想徹底擊垮「伊斯蘭國」,這要從教派和解入手。
在如今中東局勢之下,一個字,難。
推薦閱讀:
※「纏法」之前世今生
※一抹餘溫,驚艷了前世今生
※老照片 運河與北津橋的前世今生
※今生的鑰匙,前世的鎖!
※前世今生互換角色只為了喚醒那份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