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談處世:談生涯規劃

星雲大師談處世:談生涯規劃

星雲大師略傳

江蘇江都人,1927年生,十二歲於宜興大覺寺禮志開上人出家。 1947年焦山佛學院畢業;1949年赴台,擔任《人生雜誌》主編、「台灣佛教講習會」教務主任;1953年任宜蘭念佛會導師;1957年於台北創辦佛教文化服務處;1962年建設壽山寺,創辦壽山佛學院;1967年開創佛光山,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凈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並融古匯今,手擬規章制度,印行「佛光山徒眾手冊」,將佛教帶往現代化的新里程碑

生涯規劃

「生涯規劃」,這是現代社會、現代人生的一個現代新理念。

現代人,有的人在金錢上規劃自己一生的用支;有的人在感情上規劃自己一生的結婚、生育計劃,不但對何時成家立業甚至對所謂「傳宗接代」,也都有了長遠的規劃。

有的人,不但為自己的生涯做規劃,甚至對祖先的紀念、對兒孫的未來、對社會的道義,也都做好了自己奉獻的規劃。當然,也有一些人,拿著一個月的工資,只能規劃一個月的生活;有的人拿著一天的薪水,只能規劃這一天的用度。

有的人,除了規劃一日三餐,已無餘力規劃其他;有的人,只能規劃自己的存在,沒有力量再去規劃別人。看來在世間上做人,能有一個完整的人生規劃,實在是不容易。

孔子的「吾十又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說他十五歲立志向學,三十歲自我健全,四十歲已不受世間聲色迷惑,五十歲慢慢懂得自然人生的意義,六十歲對世間各種言語聽得順暢習慣,七十歲想要什麼已隨心所欲,不容易違犯規約。這就是他的人生規劃。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他們把人生規劃為:二十歲是自學的人生;四十歲是服務的人生;六十歲是教學的人生;八十歲是雲遊的人生。

也有人把人生規劃為五個階段——

一、文學的人生(二十五歲以前):努力求學,增加知識,充實自己。

二、經濟的人生(二十五歲至三十五歲):在事業上打拚,擔起家庭生活開支的責任。

三、哲學的人生(三十五歲至四十五歲):對宇宙間的種種問題產生思考、研究。

四、歷史的人生(四十五歲至五十五歲):留下功業在人間,讓自己的信仰、言論成為後人的模範榜樣。

五、宗教的人生(五十五歲以後):將過去、未來的人生結合在一起,倡導宗教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

現代社會上的人,則把自己規劃為士農工商,各自在自己的領域中發揮所長。甚至佛教主張的「悲智雙運」、「福慧雙修」、「行解並重」、「慈悲喜舍」等,也都是生涯規劃的依據。例如:口才好的人,可以從事教化工作;擅長文字的人,可以從事文化傳播;思想縝密的人,可以從事學術研究;富有慈悲心的人,可以從事社會公益等等。

其實,真正的人生規劃是不確定的,各有因緣,有時候實在由不得自己做主。所以,最好的生涯規劃是把自己規劃成:自覺的人生、自度的人生、利他的人生;在生活中,要有凈化的感情,要有善用的金錢,要有德化的處世。能夠把「移風易俗」做為自己人生規劃的前提,讓自己的生命活得有意義、活得有價值,這就是最好的生涯規劃。

四十年人生計劃

現在是個講究計劃人生的時代,如果說,每個人可以活到七十歲,以平均年齡二十八歲來算,我提供給你們「四十年的人生計劃」是——

第一個十年:三十歲~四十歲。

一、做一顆棋子,聽從常住前輩指示,學習忍耐、委屈,任人在棋盤上擺布。

二、做一台錄音機,感性敏銳地將師長訓示錄下來,並時時不忘。青年人之所以不易成就,大多是不知接受。

第二個十年:四十歲~五十歲。

一、做一支筆,以文字般若來供養十方大眾,將所學經驗通達明了地表達出來。

二、做一個喇叭,講經說法,樂說無礙。

第三個十年:五十歲~六十歲。

一、要做一輛汽車,到處雲遊行腳,廣結善緣。

二、要做一架飛機,飛得高,飛得遠,飛得快,在國際間弘法,具國際性格。

第四個十年:六十歲~七十歲。要做蒲團、春凳,好好收心,用功打坐參禪,把自己縮小。

每個人對人生都有不同的看法,菲律賓人希望一天內就將一百年過完,

中國人希望一天能過得像一百年那麼長,我覺得剎那就是永恆,最重要的就是把握當下,時間不會等待我們,如果能按照這「四十年人生計劃」去生活修持,將來必有所成。


推薦閱讀:

為人處世三不說、三不做、三不交
曾國藩的5大經典處世智慧,受益一生,學會了,助你走向人生巔峰
人生必讀的360句處世箴言
碎碎心語:飽經世故的人深諳逆境,寬以處世
為人處世啟蒙之書《弟子規》

TAG:規劃 | 大師 | 處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