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咖啡館的「腔調」

因為上海的新辦公室在裝修,我每天都得去咖啡館上網、見人或寫東西。MSN上的朋友看我總泡在咖啡館,都說好羨慕。其實每天睜開眼就要想今天去哪家咖啡館,也蠻苦惱的,不過這種奇異的流動咖啡館生涯過了整整一個月,我覺得我有資格對上海的咖啡館說點什麼了。

去得最多的,還是新樂路和復興西路上的兩家BOONNA,這也是上海很多設計師、廣告人和媒體人最喜歡的咖啡館,小小的,舊舊的,但飲品和簡餐都著實花過心思。好象著名的布那咖啡,許多家的都比它貴,卻沒它香。因為書卷氣重,就一點不顯得寒酸。懷舊的老顧客還嫌BOONNA2沒有BOONNA1更小更舊更有味道。

少了這點書卷氣,就分分鐘都有被眼睛雪亮的上海人鄙視的危險。比如振寧路上的TIMA HABOUR,明亮的黃色招牌,花式繁多的蛋糕飲品,就顯得「很台」——上海人真厲害,這樣就一舉判了對方品味的死刑。

ZURIGO那種瑞士人開的北歐簡潔風格的咖啡館,有轉角辦公桌和黑色皮沙發的,當然功能性很強,分分鐘可以坐下來開會或面試。但對於講「腔調」的上海人,一片簇簇新,未免少點味道。店主瑞士男孩TIM睜著一雙無辜的大眼睛,一定想不到這一層。

真正有腔調的咖啡館,最忌是一個「新」字。紹興路上的VIENNA,窄窄暗暗的,永遠瀰漫著老爵士和傳統德式蛋糕的芳香,雨天坐在玻璃天棚下,頭頂是老式吊扇,密密麻麻的雨爬滿玻璃,僅有的另一桌客人,是兩個外國女孩在細細碎碎地談笑,喔,比老歐洲還老歐洲——這個季節你若坐在塞納河邊的花神、雙叟,遊客會多到你昏倒,而且一定聽到鄰桌在講中文。反而在VIENNA、GINGER這種地方,顧客是老外多,侍應也懂說英文。

對,這是另一個特色,老外,就像實木咖啡桌或藍山咖啡一樣,是一個咖啡館的「質量保證書」。GINGER所在的復興西里,也是上海著名有腔調的地方,有本地設計師風格鮮明的時裝店,教練來自多個國家的瑜珈中心,以及,連侍應都來自東南亞的GINGER。因為看上去都是東方臉,你一定會糊塗了,不知道跟誰可以說中文,省事起見,大家都說英文了。

如果不能像外灘12號咖啡館,得天獨厚真的有歷史有故事,坐在平台上只看到隔壁老銀行大樓的石頭外牆和外灘一角天空,至少也要做到像那麼回事。由幾個年輕媒體人開的馬里昂巴咖啡館,淘了一屋子沉甸甸的舊傢具,桌子是石頭面子重到撼不動的,椅子是暗綠色皮面周圍打一圈釘的,用上海話說就是,「老靈的!」

我們的新辦公室,是租下了高安路的一幢小洋樓,把塑鋼窗拆下來換成老式鐵窗,把老木地板後來塗的漆磨掉打打蠟——在上海,做什麼都要講腔調的!

推薦閱讀:

女人最愛的小資咖啡館
上海最有情調的咖啡館,你去過幾個??
海外見聞 | 街頭咖啡館
咖啡館裡的上海人
就想開間小小咖啡館 像甜美咖啡館Blueberry CAFé

TAG:上海 | 咖啡館 | 咖啡 | 腔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