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進:「三創」教育理念與「3D」教學法
關於國際私法教學的幾點思考文 | 黃進來源:原載於《武大國際法評論》,2003年摘要 目前,在國際私法教學中推動雙語教學首先要量力而行,不要匆匆上馬,暫不具備直接用外語講授條件的法學院,可以先使用國際私法外語教材或教學參考資料,以中文授課,分步到位。人類進入21世紀後,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和文化多元化已成為世界的發展趨勢。在這種大背景下,作為調整國際民商事法律關係,解決國際民商事法律衝突,處理國際民商事法律爭議的法律部門的國際私法,必然面臨許多挑戰,並為了應對這些挑戰而發生若干變化。國際私法教學作為傳承國際私法知識,發展國際私法理論和培養國際私法人才的途徑,必然要隨著國際私法本身的變化而變化,隨著國際私法本身的發展而發展。本文擬就國際私法教學及其改革提出幾點不成熟的意見,請教於國際私法學界的同人。一、國際私法教學與「三創教育」理念所謂「三創教育」,就是創造教育、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三者的有機結合。在教育界,儘管創造教育、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早就分別被人論及,但筆者運用組合思維方法,強調三者的有機聯繫,將三者有機地組合起來,形成了「三創教育」理念。因為在筆者看來,創造(creation)、創新(innovation)和創業(enterprise)是一組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概念。創造表示一個從無到有的發生過程,創新體現對現有事物的更新和改造過程,而創業則是開創某種事業的活動。雖然三者都給予認識主體一種「全新的」感覺,都具有獨創性,都含有「創」的成分,但創造強調原創性,創新突出「推陳出新」,而創業則注重把創造與創新的東西變成現實,開創出新事業。創造在於它的原創性,能夠孕育前所未有的東西。然而,創造有時並不一定完美,只有創新才能使創造盡善盡美,只有創業才能使創造和創新落到實處。可以這樣說,創造、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永恆動力。一個民族的真正偉力根植於它的創造、創新和創業的精神和能力(即「三創」精神和能力)。因此,創造教育、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既是獨立的,又是相互聯繫的。只講其一,不講其他,難免有片面或不周全之處。「三創教育」理念的本質在於: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以人為本,營造適宜產生創意的教學情境,探討實施創造性、創新性教學的有效途徑,研究「三創」人才的特點,總結培養「三創」人才的規律。「三創教育」的任務是:通過開展各種創造、創新、創業教學活動,激勵學生的「三創」精神,培養學生的「三創」能力,塑造學生的「三創」個性素質,點撥學生進行「三創」的機會,開發學生都具有的潛在創造力,從而造就大批具有「三創」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孕育更多更新的創造性和創新性成果。自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在法學專業教育中,我國國際私法學界在恢復國際私法教學,傳播國際私法知識和理論,引進外國國際私法理論和學說,培養國際私法專門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在國際私法理論創新,國際私法教學創新以及創新型國際私法人才的培養方面,卻存在著明顯不足。回顧我國過去20多年的國際私法發展史,我們不難發現,儘管老一輩國際私法學者提出了「一體兩翼論」、[1]「趨同論」、「建立國際民商新秩序論」等[2],但我國中青年國際私法學者除在具體研究領域有所突破外,在國際私法理論創新方面幾乎沒有什麼建樹。而這批人正是1978年後逐漸培養出來的。究其原因之一,就是我們在國際私法教學活動中沒有很好地推行「三創教育」理念,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三創」精神和能力。在國際私法教學中融入「三創教育」理念,教師是關鍵。首先,教師本身要有「三創」精神和能力。教師講授國際私法課程時要學會批判繼承,敢於標新立異,不斷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要以學生為中心,積極運用啟發式、研討式和參與式等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刺激學生的智力覺醒,強化學生的感知體驗,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開展課堂討論外,還要固定時間、地點對學生進行課外輔導答疑,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師生之間的交流,並引導學生參與和開展國際私法科學研究。二、國際私法教學與5H人才培養觀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而高等法學教育的任務則在於培養高素質的法律專門人才。因此,樹立什麼樣的人才培養觀直接影響人才的培養質量。國際私法教學儘管只是培養法律專門人才的一個環節,但我們在國際私法教學過程中仍需要有科學的人才培養觀作指導。人才培養觀是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關於培養什麼人以及如何培養人的基本觀念。5H人才培養觀,是指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會學生以下幾點:how to be(如何為人)、how to do(如何做事)、how to learn(如何為學)、how to be with others(如何與他人相處)、how to enjoy life(如何享受生活的樂趣)。因為上述每一點以英文的「how」開頭,我們簡稱之為「5H人才培養觀」。筆者認為,一方面,5H人才培養觀與我們國家歷來倡導的培養德、智、體、美、群等方面全面發展人才的教育方針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how to be(如何為人)」強調「德」,「how to do(如何做事)」和「how to learn(如何為學)」強調「智」,「how to enjoy life(如何享受生活的樂趣)」強調「體」和「美」,而「how to be with others(如何與他人相處)」則強調「群」。但另一方面,5H人才培養觀又有其獨特的排列結構和側重。它強調要教會學生如何為學或者說讓學生學會學習這一點尤有特色,尤為重要。今天,人類已步入信息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知識的總量天天在爆炸般地增長,知識的更新日新月異。面對知識的海洋,特別是面對排山倒海般地湧向我們的信息,我們必須學會學習,亦即學會識別、分類、處理、掌握、運用、更新知識和理論,從而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此外,面對現代社會中競爭的壓力,學會howtoenjoylife(如何享受生活的樂趣)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人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進取的精神,健康的身體,懂得生活的意義和享受生活的樂趣,他才是一個健全的人。5H人才培養觀對國際私法教學的指導意義在於,在國際私法教學過程中,除了注意讓學生學會how to be(如何為人),how to be with others(如何與他人相處)外,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how to do(如何做事),即運用國際私法知識和理論去批判性地提出問題,科學性地分析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讓學生學會how to learn(如何為學),即學會識別、分類、處理、掌握、運用、更新國際私法知識和理論,具備自學(study independently)國際私法的能力;同時,要讓學生學會how to enjoy life(如何享受生活的樂趣),培養他們學習和研究國際私法的興趣和樂趣,讓他們感到學習和研究國際私法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三、國際私法教學與3D課堂教學模式長期以來,我國高等學校的國際私法教學簡單地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和以課本為中心,實行單一的課堂講授式的「傳授知識一接受知識」模式,沒有很好地注意調動教與學、教師與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事實上,學生也是教學的主體。國際私法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努力去營造自由、民主、平等、互動的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的教學客體轉變為主動參與的教學主體。而3D課堂教學模式恰恰是一項在課堂教學中調動教與學、教師與學生兩方面積極性的有效措施。所謂3D,是指discussion(討論)、dialog(對話)、debate(辯論)。除了必要的課堂講授外,3D課堂教學模式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廣泛使用discus-sion(討論)、dialog(對話)、debate(辯論)方式進行教學。seminar(研討課)是3D課堂教學模式的物化或課堂表現形式。這種教學方式實際上自古有之。古代先哲,如古希臘的蘇格拉底和中國古代的孔子就是其倡導者、先行者和實踐者。19世紀,德國大學即開始使用課堂討論方法,也就是seminar形式。到20世紀初,美國哈佛大學於1904年率先正式將seminar納入教學計劃,作為一種補充教學形式和方法。目前,這種教學形式在國外大學已十分流行,在中國的大學也開始推行,儘管其具體形式有所不同,是多種多樣的。3D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在於通過在課堂教學中調動教與學、教師與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特別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對話、溝通和交流,從而促進教學相長。從本質上講,3D課堂教學模式是研究式教學或探究式教學。由於這種教學方式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廣泛使用discussion(討論)、dialog(對話)、debate(辯論)方式進行教學,因而它要求小班上課(一般以30~60人為宜)。也就是說,課堂規模不宜過大,因為太大的課堂規模沒辦法進行充分的dis-cussion(討論)、dialog(對話)、debate(辯論)。在國際私法課堂教學中,廣泛而實在地推行3D課堂教學模式,或者說以seminar(研討課)形式來進行教學,無疑會有利於改變單一的課堂講授式的「傳授知識一接受知識」模式和簡單地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和以課本為中心的「三中心」舊制,調動教與學、教師與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國際私法教學效果和質量。四、國際私法教學與實踐教學相對而言,我國大學對理、工、農、醫等科的實踐教學是比較重視的(儘管自1999年始,招生規模逐年超常規地擴大已大大影響了理、工、農、醫科的實踐教學質量),對文科的實踐教學則比較忽視。箇中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對文科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在我國法學教育領域,實踐教學同樣是不受重視的。不僅原有的兩次到司法機關集中實習的教學環節被忽略了或者放了羊,而且許多法學院系基本上沒有實踐教學場所,最多有一個並不適用的刑事偵查實驗室。當然,最近幾年,我國不少法學院開始重視綜合性的法學實踐教學,比如建立了模擬法庭,少數法學院已開始診所法律教育。不過,仍然應該指出的是,實踐教學在我國法學教育中還沒有取得其應有的地位,或者說,實踐教學在法學教學的課程體系、課程結構、課程內容以及教學手段和方法中沒有它應有的位置。借鑒理、工、農、醫等科實踐教學的經驗,筆者以為,法學院開設的每門應用法學課程都應該增加相應的實踐教學內容。不言而喻,國際私法是一門應用法學課程,教師通過教授這門課程,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國際私法知識和理論,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分析和處理國際私法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因此在國際私法教學活動中,自然應該有其相應的實踐教學內容。為了加強國際私法實踐教學,我們應該對國際私法這門課程的課程結構和內容以及教學手段和方法作相應的改革和調整。首先,要從認識上解決問題,明確國際私法實踐教學是國際私法教學的組成部分,它既同國際私法理論教學一樣有助於實現國際私法教學的功能,但它同時又與國際私法理論教學不一樣,對實現國際私法教學的功能發揮著不同的職能,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在國際私法課程結構和內容方面,要增加實踐教學的內容,並使其佔有適當的比例。筆者建議,實踐教學的學時以占整個國際私法教學學時的1/4為宜。比如說,武漢大學本科教學計劃規定的國際私法課程的教學時間為72學時,[3]可以將其中54學時用於理論教學,18學時用於實踐教學。再次,在國際私法教學手段和方法方面,除了課堂講授外,要進一步加強互動式的案例教學,同時要啟動模擬法庭教學和模擬仲裁庭教學,有條件的法學院還應該讓學生參加診所法律教育訓練。當然,各法學院恢復並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到司法機關和律師事務所進行綜合性實習仍然是十分重要的,這就要求各法學院有必要加強學生實習基地的建設。五、國際私法教學與雙語教學雙語教學是最近幾年我國大學教學改革的熱門話題。一般而言,雙語教學是指在大學教學中在使用中文的同時,不排斥並鼓勵在合適的學科專業領域使用國際上較為通用的英語(或者其他適用的外語)和先進的英語(或者其他適用的語種)教材進行教學。就大學整體而言,聘請外國教師或者我國自己的教師以外語並使用外語教材進行教學,是雙語教學的一種形式;而就某門課程而言,使用外語教材,以中文授課,也是雙語教學的一種形式。我國在高等教育教學中推動雙語教學主要是基於如下考慮:其一,在教學領域推動我國大學與國際接軌,及時跟蹤國際上學科專業的最新發展;其二,提高我國大學生英語(或其他外語)的應用能力和交流能力,包括在其所學學科專業領域運用英語(或其他外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其三,培養我國學生的國際視野、國際意識和國際競爭能力,並從中產生一批真正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在我國,法學專業是政府先行推動雙語教學的專業之一。[4]而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和國際經濟法等課程的教學又是法學專業中先行推動雙語教學的課程。這主要是因為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後,急需懂經濟、法律和外語的「三懂」人才。既然要先行在法學專業推動雙語教學,那麼在帶「國際」二字的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和國際經濟法等課程的教學中先行推動雙語教學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目前,在國際私法教學中推動雙語教學首先要量力而行,不要匆匆上馬,暫不具備直接用外語講授條件的法學院,可以先使用國際私法外語教材或教學參考資料,以中文授課,分步到位。其次,要選好外語國際私法教材或教學參考資料,做到選用先進的、能夠反映國際私法學科發展前沿的外語教材或教學參考資料,因為教材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最後,要加緊採取措施培養一批精通某一外語的中青年國際私法教師,逐漸在我國國際私法學界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推薦閱讀:
※英國穆氏(MullerMoo)的育兒理念啟發:論兒童營養與膳食衛生的重要性
※邱興隆:從神意到法意 ——報應論的理念嬗變
※新理念「五架馬車」控制糖尿病
※王春雪:從卒中防治新理念看他汀的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