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太極拳」運動之養生_張熙耕道長

西安市長安金仙觀,張熙耕道長中國古代道家養生方法有多種。大體分三種一導引。是以俯仰屈伸,運動肢體,伸筋拔骨為主。二吐納。是以吐故納新,呼吸大自然空氣來調節體內真氣運行為目的。三善食。是以各種營養品補食來充實補養體內各臟腑器官相互平衡。以上三種法則雖然有不同之處,其目的都是為了使氣血通暢,予防疾病提高體質,從而達到卻病延年。自伏羲畫卦,闡明陰陽,而太極之理已寓於其中,嗣更命陰康作大舞,以宜導湮鬱,廣成子傳道於黃帝,黃帝作內經,其導引之諸法,均本太極之理,為理念和無形之運動。華佗本莊子吐故納新,熊經鳥伸作五禽經,以授吳普,是時已開姿勢運動之先河矣。太極以陰陽互根為基礎,抱陽而負陰,陰不離陽,陽不離陰,平衡和諧。古人創太極拳法而不留個人之名,是因為歷代先師沒有個人之見,更無門戶之見。它是宇宙和諧運動之表象。中國的醫學基本理論,就是陰陽學說,它認為人體內部不外陰陽兩種因素,陰陽和調,就能維持健康偏盛偏衰,就要致於疾病。這種學說在古代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里闡述很多,如「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陰陽為萬物之能始」「人有形,不離陰陽」。「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這些都是說明了宇宙間的事物和人類的身體,都是由陰陽兩種因素構成的。內經認為,凡人身體內,必須陰陽和諧,才能健康無病。它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之氣和,血脈調,居處安靜。」「陰陽平勻,以充其形,九侯若一,命曰平人。」「血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由於陰陽對人體之重要,古代擅長養生之道的人士都善於調理陰陽,卻病延年。內經里稱這些人為「至人」,「真人」,「賢人」,說他們能「把握陰陽」,「和於陰陽」,「逆從陰陽」。又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是以聖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如是則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聰目明,氣立如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始終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別於陽者,知病從來,知病處也,知病起時,別於陰者,知生死之期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調氣之方,必別陰陽。診不知陰陽逆從之理。此治之一失矣。根據上述理論,「太極拳」就是以調整人體內部陰陽血氣的方法,來達到血氣和調,陰陽平衡的目的。陰陽學說,並不含有任何神秘性質,乃是一種樸素的辯證的,而且屬於唯物觀點的理論。是任何事物的相對平衡論點。陰陽二字,可以這樣來解釋:凡是一切活動的,積極的,有力的,進行性的,機能亢進的,屬於陽。凡是一切沉靜的,消極的,柔弱的,退行性的,機能衰弱的,屬於陰。兩者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簡而言之,就是一個是「動」,一個是「靜」。「道者,陰陽之理也,陰陽者,一分為二也。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天生於動,地生於靜,故陰陽為天地之道。」太極者,無極而生,黃極而判,又反無極,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太極乃宇宙之別稱。宇宙包羅萬象,星羅棋布,孕育萬物,生克相約,演化萬千。數億萬年變化而生生再造,無窮無盡。太極拳無論在形式上或意義上,都和其他體育運動及拳術完全不同。由於「太極」是一個圓的形象存在,太極拳就是一套圓形的運動。它是一個圓圈,演變為無數個圓圈連貫而成的一種運動。所有一舉手,一投足,甚至四肢百骸,不動則已,動就離不開圓圈,離開圓圈弧形運動,就違背了「太極拳」的原理。太極拳的操練方法,是以軀幹腰腹為重心,如車之有軸,以手足四肢為輔翼,如車之四輪,所有動作,都發源軀幹腰腹,以軀幹腰腹為主宰,而推動四肢,任何部分一動,全身各部分隨之而動,各個動作,都是連貫起來綿綿不斷的,成為一個整體的運動,而不是一個個孤立起來的單獨的運動,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這種形式的運動,正是「太極拳」的唯一特點,而和其他種體育形式(包括其他外家拳術)斷續的,枝節的,局部的運動,有所區別。太極拳的運動,必須緩慢柔和,呼吸平勻,全身鬆散,純任自然絲毫不使用氣力,而是以意志來控制,巧妙地掌握了動作地陰陽虛實。還要屏絕思慮,氣沉丹田,(臍下),體內無有分毫拙勁留滯於筋骨血脈之間。這樣就會虛實分明,陰陽和調,變化輕靈。圓轉自如,連綿貫串,一氣呵成。這和內經所說:陰陽相隨,內外相貫,如環之無端的意義,是十分相近的。太極拳譜在這方面說得很詳細,如: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盪,神宜內斂,無使有凸凹處,無使有斷續處,虛實要分清楚,一處自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固身節節貫串,無令絲毫間斷。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實則右虛,右重則左杳。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率自為人所制者,雙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須之陰陽,粘既是走,走既是粘,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陰陽相濟,方是懂勁。不懂陰陽者難知太極之奧秘。練習太極拳的基本姿式,就必須「虛靈」「頂勁」「含胸」「拔背」「塌腰」「沉肩」「墜肘」,這就是一個「松」字,松就是太極拳的唯一妙訣。太極拳的松的和緩狀態,和其他外家拳術軒眉努目,挺胸凹腹的緊張狀態,基本上是完全不相同的。練習太極拳有三要點,必須注意掌握,即是:「體要松,氣要固,神要凝」。到底什麼是「體松」呢?體松就是身體肌肉鬆散,筋骨微帶勁,不尚用力氣,而尚用意,力大則拙,用氣則滯,體松後排除雜念。心平氣和,則血氣流暢,百脈和順,以養精神。什麼是「氣固」?氣固就是氣要沉在腹部,不要浮在胸部,所謂心虛腹實,老子說:虛其心,實其腹就是這個意義,腹實自然氣固,氣固則身體便有重心,無論手足如何動作,重心總在腹部,動作自然運用自如,從養生角度講,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氣是推動血液流動的重要物質。那麼什麼是「神凝」呢?神凝就是內外相合,身心一致,所謂內外相合。是軀體各肢節動的協調性與相對平衡,就是上下,左右,高低,進退,對拉拔長。在形式上要做到動作一致,相約成為一個整體。從心神上,意志上要內外相兼,心氣平和,意神乃致,精神上要配合肢節運動,太極拳在氣勢不在架勢非此不得要領。內經里「上古天真論」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太極拳做到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就能達到血氣流暢,功力增長,從而強壯身體達到卻病延年的目的。總體來說,太極拳是以陰,陽,虛,實,靜,動,分,合八大綱領為基礎,運用和緩柔軟,綿綿不斷的方法,完成一種整體運動,因而發生調整人體陰陽血氣的療效作用,這和中國的古老醫學以陰,陽,虛,實,表,里,寒,熱八大綱領,作為辯證施治的方法,完成一種整體治療,因而發生調整人體陰陽血氣的療效作用,基本上是完全一致的。太極拳最終目的運動養生,卻病延年。
推薦閱讀:

練太極拳膝關節疼痛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 陳式太極拳 - 中國太極拳網 太極拳論壇|太極論壇...
試論太極拳的技擊原理
太極拳樁法
陳式太極拳難道真的不是太極拳?
張三丰太極拳的由來故事

TAG:運動 | 養生 | 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