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師父試講金剛經第五講
圓明師父試講金剛經第五講
我們現在講第五分,前面我們在第四分談到布施心應無所住,什麼叫心無所住呢?六祖慧能大師在金剛經的解譯中說,布施應該是純凈無染的心。
一是不求身相端嚴;
二是不求五欲快樂。
為內破其心,外利一切眾生。所以從有此心無所住。破解眾生執著三有。認為我是布施者,對方是接受的布施者。還有布施的財物。
三輪體空才能福如虛空不可思量。讓我們遠離布施住心。
在第五講我們進一步探討佛陀外相的三十二相八十隨行好。我來問大家威武的丈六金身是如來的實相嗎?
關於如來實相的問題我分四點來講。
一、丈六金身非佛。
二、佛身無住滅相。
三、佛陀身隨緣現。
四、見法即見佛陀。
經文中佛陀以一句:可以用三十二相至音聲見法身如來否。看須菩提能否深解菩薩在因地修行時,諸如游化事業。都是離相如來。應機說事的。
所以佛陀所證得實相法身並非我們眼見的有為身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所以你所看到的相都不是實相。
你見的如來是假的,空的時候你才見到真理的。所以佛的真理是平等地。沒有特權。
有人說世間都是空的,那麼誰說佛是空的呢?不然我們修佛幹什麼呢?是不是?所以特別要講佛也是空的。空理到處是一樣的。沒有說過佛不空,一切空。
我們從事相上來說,一切都是有的,從理性上來說一切都是空的。這是從事性和理性的道理上去說。
所以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否?意思是說眾生聽到金剛經佛法會不會相信。所以佛告須菩提說,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
當時小乘教說佛法只存在五百年。以此為根據。相信金剛經,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所以金剛經這種深奧的佛理一般人是不會相信的。從信奉的章句證明不僅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而是無數佛,從前聞過佛法發過心發過善願才能產生信心。
所以我們今天能聽聞金剛經是前世聽聞過佛法,也曾發過心,發過善願,我們今天才能聽聞、能修持、能信金剛經。
在佛陀滅度後,末法時代能有許多具戒的智慧的大菩薩出世。能對高深的般若經典產生欣敬進行奉持。
所以我們今天才能聽聞、能修持、能信金剛經。大家都是皆具智慧的大菩薩。
聞法難,深信難,聞大乘般若法更難更難理解和相信。
空過去稱秘法,所以佛對小乘弟子不講空,他理解不了反而不相信。只有對達到大乘層次的弟子才講大乘佛法。
小乘者一聽說佛空了,心中的偶像也就崩潰了,這還了得,佛都空了我們還相信什麼,能聞持空法能信仰本身證明此人有緣。在過去種過善根。沒有善根有魔障的人就沒有信解的福德。
因此佛說,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具有福德智慧的人,具有慧眼的人才知道這是佛法的核心和精華。才能深信不疑。
當知此人非對一佛承侍供養,已於無量百千佛所行奉侍。聞此章句產生一剎那的純凈信念。如來都悉知悉見。因為如來是遍知一切的。
究竟他的因緣是什麼呢?那麼福報是什麼呢?在什麼地方產生的呢,將來死了轉生什麼地方呢?佛都清清楚楚。所以譯經本上寫的彼諸菩薩當生,當生無量福聚,為什麼我們信奉此見就能種無量的福田呢?因為我們奉行世間的菩薩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不執著法相非法相。因為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法相、非法相、都是虛妄相。無相般若就是把有相的東西變成無相的東西。就是用這無相法無相的心才能變成無量的功德。有了相就被限制了。
所以是諸眾生不應取相,不應取非法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執著法相非法相。其實相都是分別心引起的虛幻執著的相。
從真如理性的角度上看,一切相都是虛幻的夢幻泡影,不應把它看成真實的,虛增妄念妄想。我們不但對一般的事不執著,就是對佛法也不要執著。佛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佛陀經常對弟子們說,你們這些比丘應當知道我說的法都是工具。所以佛常說,法如船伐,是渡海的工具,一切佛法都是用來超度眾生脫離苦海的工具和索帶。
佛陀在世間對世人說法,就得根據世人的理解程度說法,因為一切法都是權宜之法,方便之法,因為世人的智能習慣只能適合這樣講。否則理解不了,所以契機說法。
對什麼人說什麼法,在一定程度上幫一個人脫離苦海增長智慧,在精神上修養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佛的作用就達到了。
不能過多要求,所以有小乘有大乘有顯乘有密乘之分,都是根據不同的對象來說的,不能一律對待。
有的人適合念佛號不能理解更深的經典,對空慧也不理解,就覺得念阿彌陀佛就行了念比不念強,思想集中起來這樣少想一些壞事,就可以成就思想精神脫離苦海。
佛就像教師,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根據不同的學生講不同的課程一樣。所以都是方便之法,所以不是絕對的東西不要執著。
信仰也是這樣一執著思想就僵化了,就不能前進了。所以金剛經就是大刀闊斧的破一切執著。
金剛經是有破有立,叫你不要停留在一個地方,固步自封,執著僵化。
第二個呢一般情況下佛法是指佛的教養和佛典佛書,語言文字形式的只是一種理解佛法的輔助手段。
真正的佛法是指人的智慧覺悟和思想行為,當佛的教導變成了你的智慧。變成了你的精神,變成了你的思想行為時,佛法對你才起了作用。否則始終是兩張皮。
法性是指人和事物的本質規律,因此這裡權宜之法文字般若起到他應有的作用後,就可以拋棄了。就像過江到達彼岸後拋棄船伐一樣。
但有些人片面的理解不應取法,和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之語,以為佛法無用。在沒有過河之前就想拋棄船伐,豈不可笑。
所以這些法師並不否定佛法,理法和事法是應分清的。法講的是善惡報應品德修養,一一按照佛法來執行,從理義上來講,就是放下以上的執著。
從事上說要立,從理義上說要破。這也是佛法最難理解的地方。也是常人發生疑慮的問題。有人只知道破不知道立,有人只知道立不知道破。就是犯了片面性的錯誤。
實際應該有破有立,不執著立也不執著破。這才是我們講的佛法的中觀。所以我們不取於法,就是這個道理。
過去老人關照大家,一切不可得,大家在事相上不取,在修持的時候不取,我們在講丈六金身非佛,佛有三身,法身、報身、和應身。
法身是離相清凈的,離生死涅槃相不住有也不住無,猶如虛空。如水中月也拿不得,三十二相是由多劫修行而成就。是有為的生住亦滅,是隨機不同而有增減的,所以三十二相不是法身之相。
佛陀所證得法身,是離一切差別相的,是平等無為的。所以不能誤導眾生,四果聖賢乃至草木寒舍,都是法性的流露。所以眾生對根塵起貪愛障礙了般若慧眼,不能直見法身的大光明場。所以諸佛明了這法身如如之理,進而用般若智慧教化眾生是為如來。
法身無增減去來,應化的身相是佛陀為度化眾生說法時的身相。
經文中佛陀問須菩提,可以身相見如來否,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為什麼丈六金身非佛?三十二相非法身實相。
佛光山大雄寶殿的對聯上有一句話,叫兜率娑婆去來不動金剛座,兜率和娑婆世界去來不動金剛座,就可以領悟一點法身不動的如如之理。
佛陀於兜率內院觀眾生的機緣成熟,降在印度做獅子吼。四十九年來弘完法之後示現涅槃,兜率和娑婆來去之相如水中月。池水乾枯一切不現,但是月本無動搖來去,所以佛陀這句如桿探水的話,為須菩提和為後世一切的眾生搭起直趣有為生相的岸。
在佛陀住世的時候也有個婆羅門他見到佛陀的千福輪相對佛陀身份升起懷疑,在雜阿含經裡面有記載。
有一天佛陀走在沙林聚落,在樹下靜坐,當時有一位婆羅門看到地下有佛陀走過的腳印,印下的千福輪相十分驚訝,心想我從未見過人間有此莊嚴的千福輪相。
這個人是人嗎?於是前往看見一個人在樹下靜坐,婆羅門看見佛陀六根清凈和悅,相如金山光明巍巍的聳立在那裡。
所以婆羅門小心恭敬的問道,你是天界的神嗎?佛陀微笑的答道,我不是天神,那麼你是龍夜叉乾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摩睺羅伽嗎?佛說,我也不是。婆羅門更加惶恐的說,那你是人嗎?佛陀答道,我不是人。婆羅門充滿迷惑的說,那你一定是非人,佛說我也不是非人。婆羅門心亂了說,你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你究竟是什麼呢?
佛陀語音和悅的回答說,天龍夜叉人非人等都是由煩惱所生。
我已恆渡人間痴迷的愛河,熄滅了熾燃的生死之火,我是出離三界的覺者。因此我不是其中的任何一類眾生。我宛如破污的白蓮,出污泥而不染濁。
我雖是父母所生卻超越了世間的塵垢。我歷劫來勤苦修行,斷除生滅有為的幻相,已拔除煩惱的見知,到了究竟安樂的彼岸,所以我應該被稱為佛陀。
我們從佛的這個語言裡邊會清楚的看到,我們雖身於污泥,污泥就是我們的娑婆世界,但是我們不染著。因為我是覺者。我不被娑婆世界這個虛像所迷。
佛陀經過歷劫來的勤苦修行,才能斷除了生滅有為的幻相。拔除了煩惱的見知,到達了究竟安樂的彼岸。
所以佛不是誕生下來就有的。而是經歷劫勤苦的修行而來的。所以三十二相不過是有為的生滅之相。是三世諸佛為善巧方便的接引。
我們透過三十二相的莊嚴清凈,讓我們升起渴仰的真心。究竟自我本心,原有個巍巍參滿,神通妙用的三十二相的應化身。
我們再講第二點,佛身無住滅相。前面我們講過了法身如來不生不滅。
如喻之三喻,因為本體是法身,他是湛然不動的。報身圓滿莊嚴。我們的湖泊山河大地都是應身。有水即現。所以先前佛陀的身相,凡夫見有來有去,以為有個三十二相為恆常,其實二乘行者見其不來以為無相,落入無為修因。
所以菩薩已知,報化身非有,離凡夫見。知法身非無,離二乘見。但趨向佛乘,猶有法愛,而菩提涅盤,一切法不應住著。也不住一切相。所以法身無來無去。
法身無來無去無生滅的微奧妙義。
在當年唐隼宗和佛光禪師有一段精彩的問答,來說明這個問題,隼宗皇帝問道,佛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經典經常說佛常住在世,佛在什麼地方呢?佛光禪師答道,佛從無為來又向無為去。
法在等虛空,常在無心處。
有念歸無念、有住歸無住。
來為眾生來、去為眾生去。
清凈真如海、湛然體常住。
智者善思維、更無深疑慮。
所以隼宗皇帝不以為然的問道:
不向王宮生,不向霜林滅。
住世四十九,又言無法說。
山河與大海,天地皆樂業。
識者皆跪敬,雖言不生滅。
一切猶如此,只做三分別。
佛光禪師進一步解釋道:
菩提本無為、迷情妄分別。
法身等虛空、未曾有生滅。
有緣佛入世、無緣佛入滅。
處處化眾生、猶如水中月。
非常也非斷、非生也非滅。
生曾未曾生、滅也未曾滅。
了見無心處、自然無法說。
有心啊,見到的是有相生滅的世界。不知無心才能見不生不滅的如來法界。所以我們的生活里,乃至修行都離不開群我的關係。無論是親子、夫妻,還有同事,以及上下主管部所,示現種種因緣好壞。
諸善諸惡諸法都是我們自性的呈現。也都是生滅不實的,就如同我們只看到生,就歡喜雀躍,或者看到了死就痛苦悲傷,因為我們只看到一半的事相,不明白生死是一體的。
所以生未曾生,死未曾死。因為我們有一個不生不死的生命,佛叫行者,是透徹生死的專家。在如呼吸間的生命,不能阻止在當下,我們要把握每一個念頭。明了精神世界的內在價值,對人間虛妄和虛情,要發大勇猛,建成一個真善美的凈土。
現在我們講第三個問題,佛陀身隨緣現。
佛陀的法身沒有生住亦滅的事相,佛陀以娑婆降生到入滅,那個身相示現的是五蘊和合,是微脆生滅的,而不是佛陀真正的法身。
如大乘譯章說過,身見者以名我見。五陰名生,身中見我。取執分別,從其迷故,名身見;以見我故,從其所立,亦名我見。
意思是說:凡夫所向分別的心,皆是從五蘊和合中而來。因此佛陀教誡弟子,如是觀者,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焰,諸行如芭蕉,諸法如幻術。如果我們能正觀五蘊是苦空、無常、無我,就能明白世出世間一切依正染凈色心諸相皆幻化不實。
就如同經文所說的,如來所說身相,既非身相,所以如來的丈六金身三十二相八十種隨行好不過是根心的差別,感應群居的游化而已,所以我們常常被六根而矇騙,這是我親眼看到的,是我親耳聽到的,就因見聞覺知的障礙,就像盲人摸象。見不到法的全體。
所以有一首偈子說的好;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只要解開六根六塵加諸的妄相,肯定自己本自具有如來之三十二相,返觀自然,千里外的靈山,就在心頭方寸間。很多學佛的信徒,都希望能親眼見到佛菩薩,如果可以給菩薩摩頂授記,一定可以得到很多加持和福報。佛菩薩放光顯現,不過是使我們一時歡喜而已,真正要斬斷我們內心裡愚痴的葛藤,誰也替代不了你!求觀世音菩薩施予我們的慈悲智慧,何不自己做個尋聲救苦,大慈大悲,隨力布施,隨喜教化的日日觀音。所以三世諸佛不在天界也不在他處,皆以人間成佛。
從前有個商人信佛。脾氣暴躁,生起氣來就斥罵自己的母親,有一天他到寺院燒香,看到觀世音菩薩那麼莊嚴美好,心想觀世音菩薩有求必應,我如果能夠親自見到請菩薩幫幫我,把生意做好,一定可以掙很多很多錢。
於是向主持和尚請求到,法師啊,我如何見到觀世音菩薩啊,主持和尚為了度化他的痴迷,改變他對母親的態度。想了一條妙計,你回家去如果看到衣服穿反了,鞋子穿錯了的那個,就是觀世音菩薩。她就有求必應。
這個商人歡天喜地的跑回家去。一路上並沒發現法師說的菩薩,心裡正氣憤,法師騙我,回到家大聲敲門,他母親聽到急速的叫門聲,又驚又怕的來開門,結果鞋子衣服都穿反了,打開門,他一見母親的樣子,這不就是法師所說的菩薩嗎?
他恍然悔悟,身邊的母親用血乳哺育他,一生真心的照料他,不就是有求必應的菩薩嗎?商人從此痛改前非,恭敬孝養母親頤養天年。
所以諸佛如來,不是遙不可及,不是玄虛渺茫難測,如來分身千萬億,如虛空月,有水皆含,吾人若能識盡本心,萬德莊嚴的如來身相、性德,人人頭上有份。因為,如來不在相好在慈悲的給予;如來不在神通在智慧的辨別;如來不在靈感在方便的妙用;如來不在廟堂高座,而是在人間處處行化。
我們講第四個問題,見法即見佛陀
佛陀先破我們視應化的身相為實相,執著有的泥坑,又恐我們住於無的深井,所以再教誡一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什麼名為虛妄呢?窺基大師在譯金剛經時說:虛妄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有相有生滅之世法;
第二是有漏法及不了義法等諸法;
第三是偏執有無漏法皆是虛妄;
所以《中邊分別論》說:三界虛妄,心心所也。
既然明了求實相也是了不可得,當下就能契入諸法如如的真相,就如經文所言: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我們若能拂去貪迷世間的妄相,和執著有個出世間的涅盤可得,那麼內心無妄無求,自然宛如湖鏡,鑒照萬物萬象。所以見法即見佛陀。
佛陀也一再訓勉弟子,以法為洲,自依止,莫異依止。這個法,就是識破五蘊的虛假,不著空有二岸,知法性本自空寂不動。
有一次,佛陀思惟,大眾於法心生疲累,沒有渴仰勇猛的真心,我應該讓大眾知道法的難遭難遇。於是佛陀沒有告訴任何人,也沒有攜帶侍者,以伸屈臂頃的時間,前往三十三天的善法講堂為天眾說法。
大眾許久見不到佛陀,焦急地問侍者阿難,阿難也不得知佛陀身在何處?波斯匿王、優填王更是因為思念佛陀,愁煩成疾。佛陀在三十三天說法,歷經三個月。思惟:人間的大眾已生起渴望求法的心,我應暫舍神通,不自隱身形。以便使出家弟子知道佛陀身在何處。
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入正定,告訴阿難,佛陀現於三十三天為眾說法。眾人歡喜踴躍,請求神通第一的目犍連,祈請佛陀返回人間。目犍連從三十三天返回,告之大眾,佛陀七天之後會從天而降,來到僧迦屍國的大池水旁邊。
第七天終於來到了。國王、大臣,一切出家在家弟子都前往迎接佛陀。蓮華色比丘尼用神通化為轉輪聖王的威德,具足七寶: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臣寶。迎佛的行列,浩浩蕩蕩地前往僧迦屍國。
當時,須菩提尊者在靈鷲山的一座山洞中縫補衣服。他聽說佛陀今日將返回人間,所有的七眾弟子都前往禮拜佛陀。他想:我也應該前去拜見佛陀。於是須菩提從座而起,頓然領悟,我前往禮拜的佛陀,只是佛陀的外貌,什麼是佛陀呢?是眼耳鼻舌身意嗎?如果我到僧迦屍國去拜見佛陀,也只是禮拜地水火風罷了!如佛陀所教誡,真正的禮佛,應該觀照諸法空性,沒有造作,也沒有一個自我的主宰,我應該歸命禮敬佛陀的法身。因此,須菩提坐下,繼續縫補衣服。
蓮華色比丘尼化身的轉輪聖王,眾寶赫赫,威光明照,到達大池水邊。所有的國王與人民都被其威神攝服,紛紛走避。蓮華色比丘尼向前禮拜佛陀,喜不自勝的說:我是第一個見到您,第一個向您頂禮的弟子。
佛陀說:蓮華色你不是第一個禮拜佛陀的人,最先拜見佛陀的人是須菩提。如果有人想要親見佛陀,應當繫心思惟,觀照空性,才是真正頂禮佛陀。
須菩提就如同《般若心經》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以般若的深心,徹見諸法是因緣和合與眾生心識變現而有的,要度盡生命的一切苦厄,要有般若慧觀。因為見法性者,即和如來心心相印。我們把這四點講完了。我們在修持時一定要懂得事性和理性的道理。
我們修心中心法要從心中修起。大家在修持時要不住一切相,有些人在修持中說我見到這個相那個相,一切相不可得,更有向人訴講見性,要引起重視。所以老人曾語重心長的對我們說,一切不可得。就是讓大家,息下妄心,如如不動。今天就講到這裡。
推薦閱讀:
※修學穢跡金剛法應該具備的知見
※龍多仁波切法音 | 漫談金剛舞(下)
※普賢略談《金剛經》(21-25)
※金剛亥母的修法及無身空行九法(轉)
※金剛太極:陳式老架太極拳-理論研究-太極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