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惜福,是一種美德

貧不貪,即是德。

「隻字必惜,貴之根也;粒米必珍,富之源也;片言必謹,福之基也;微命必護,壽之本也。」《格言聯璧》里這段話,說明了福氣的本質。

惜福,顧名思義,就是珍惜幸福,珍惜福氣,珍惜一切精神和物質的財富,崇尚簡樸,是高尚的人所具備的美德,也是在為未來積累福報。節儉,「不為惜財,只為惜福。」

弘一大師認為,我們縱有福氣,也要加以愛惜,切不可浪費。因為現人的福氣微薄,若不愛惜,很快享盡,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小時候,他的父親請人寫了一副對聯,高掛在大廳的抱柱上,上聯是:「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惜福」。母親和哥哥怕他不愛惜衣食,常常叮囑他。他五歲喪父,七歲時練字拿整張的紙瞎寫,母親正顏厲色地說:「孩子,父親在世時,莫說這樣大的整張的紙不肯糟蹋,就連寸長的紙條,也不肯隨便丟掉!」

弘一大師愛惜衣食,不敢隨意糟掉一粒米,時時小心衣服損壞或污染。出家後,生活用具破爛了,就請人用針線縫縫。常有人給弘一大師送好衣服或珍貴物品,他大半都轉送別人,「因為我知道我的福薄,好東西是沒有膽量受用的。」

種下了福報的種子,還得靠勤勞的澆水、施肥、除草,才會開花結果。拼搏向上、吃苦耐勞、勤儉樸素是一善。生於富貴之家,若是整天不務正業,當家庭變故時,就沒有能力去創造和重興家業;若能繼續廣大家業,心放在發展中,自然不會遊手好閒,不僅能守百年基業,還能延續財富,施濟救人輕而易舉。這樣,既延續了家族的財富,也福蔭子孫。

古語言:窮鬼不敵辛勤漢。當一個人能夠勤儉樸素,到哪裡都能活,而且會有積蓄心。用辛苦錢財來布施,功德大於繼承或易得者很多倍,布施幾文錢的功德不比富人的巨額布施差。富而能行大布施,會帶來實質性的功德,貧而能施者,也會帶來感動性的功德,正應了「貧不貪,即是德」的妙理。

選自《福慧之道》

孫一乃

世界知識出版社

2016年12月出版

淘寶店鋪【世知東方文化】有售,

複製下面這條紅色口令,

¥OJt95Qj2V9¥

打開手機淘寶,即可找到這本書

聆聽聖賢,增長福慧

隨喜轉發,功德無量

推薦閱讀:

中華傳統美德之──忠·孝·節·義
星雲法師:完美女性的五條美德
報平安習慣的心理是什麼呢?
德才兼備,擁有職場必備的美德
富蘭克林的「十三項美德」

TAG: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