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易經繫辭》通講(二)

接下來,我把《易經》的結構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很多初次接觸《易經》的朋友,拿到書就像看天書一樣,一會兒是爻辭、象辭,一會兒又是卦辭、彖辭,一會兒又是說卦、序卦等,不曉得咋個看,相互間的意義也搞不懂。這本書拿到後,如果沒有一個系統的說明,還真是不容易下手。    我們首先要明白,一般說的《易經》,都是指的《周易》,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指的是卦畫、卦名、卦辭、爻辭。卦畫是什麼呢?比如我們《乾》卦有六爻,整個六爻所形成的這個圖案就是卦畫。所謂的卦畫,就是像畫一樣掛在牆上,讓大家觀察這個畫象,把玩其中的言辭。宋代的易學大師邵雍自己年輕學《易經》的時候,就到百源山上建了一個茅廬,然後把八八六十四卦全部畫在牆上,成天坐在那裡「觀象玩辭」,通過觀摩每一個卦象,來體會每一個卦辭的道理。所以,卦畫是《易經》所形成的、能為人們所用的基本單元。有了卦畫,肯定也有卦名,這個「乾」就是它的卦名。《乾》《坤》《屯》《蒙》《需》《訟》《師》等等,這些都是卦名,看起很簡單,但每個卦名背後,都還是有其深義,以後我們學到具體每一卦的精神時,再細加分析。    下面我們說說卦辭。每個卦出來後,都有卦辭,我們就以《乾》卦為例。這個「乾」,就是卦名,六根杠杠就是卦畫,下面「元亨利貞」四個字,就是卦辭。卦辭就是這個卦所體現的內容,「元亨利貞」就是《乾》卦所體現的基本內容,過去也叫做「《乾》卦四德」,它所代表的意思我們以後再說。這些古卦辭都是上古時期留下來的內容,孔夫子也不知道是誰寫的。後來有些說法,說是周文王在八卦的基礎上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後來周公又在此基礎上作了卦辭。其實,這種說法準確不準確還是很難說。《易經》既然產生了八卦,那麼六十四重卦及其卦辭也應該同時產生,因為這是一個整體。不然的話,單八卦只是符號基礎,沒有什麼用處。真正起作用的是重卦,兩兩相重變成六十四卦,才有具體的意思。我們再看《乾》卦的下面:「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初九、九二,都是陽爻的標法,因為「九」為陽數之極。如果是初六、六二,就是指陰爻,六為陰數之中,所以代表陰爻。《乾》卦九二後面的內容,「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就是爻辭,是對這一爻的解釋。為什麼這一爻處在這個位置上?這個位置會有什麼特點和結果呢?是吉是凶?會產生哪些變化?都是通過爻辭表現出來的。那麼爻辭是怎麼來的呢?它來源於卦象。繫辭第一章裡面就有具體的說法,我們留待以後講。我們現在只是說《易經》的基本結構,上面說的就是「經」的部分。    凡命名為「經」,都是最古老、最本源、最具有真理性的典籍。過去說「離經一字,即同魔說」,對於經,後人是不能夠隨便改動一個字的,改了就等同於魔鬼在說話。後來有些所謂的這樣大師、那樣大師,說他的話是字字金玉良言,不能更改,不能變動,那是不對的。因為只有「經」才能夠這麼說。《易經》中「經」的部分,來源很古老,我們看其中每一個用字都很節約,感覺純粹是精鍊的骨架,連皮肉等一點多餘的東西都沒有。正因為如此,隔了千百年後,即使到了孔了時代,也幾乎是難以理解的。所以要想學習《易經》,要從「經」的部分來理解是很難的,比如「元亨利貞」到底說的是什麼,不看解釋的話,就很讓人費解。後來的易學大師們,當然歷史上首推的就是孔聖人,傳說他專門整理了易「傳」,分成七種,每一種「傳」都是對「經」的解釋、說明,乃至於對整個《易經》體系的研究。比如《繫辭》就是研究整個《易經》體系的,我們學《易經》首先要從《繫辭》下手,就是因為它是全面研究《易經》學術思想的一篇最佳論文。    易傳分為《彖傳》、《象傳》、《繫辭》、《文言》、《說卦》、《序卦》、《雜卦》七種,後來說《易經》有「十翼」,就是指這七種易傳。為什麼又稱為十翼呢?因為《彖傳》、《象傳》、《繫辭》都是分上下篇的,加上其它的就正好是十篇。所謂翼,就是翅膀,有輔助的意思。十翼,就是輔助我們學習,輔助我們理解《易經》的十篇優秀論文。    「傳」在《易經》的學習當中,幾乎是缺一不可的。十翼過去又被稱為「易大傳」,中國人特別推崇大,只要是帶有「大」字的,都是非常推崇和褒揚的。後來在易學圈子裡,為了提高《繫辭》的地位,人們乾脆把「易大傳」的名號又加在了《繫辭》頭上,所以《繫辭》又稱為《系傳》,也被稱為「易大傳」,就是為了提高《繫辭》在易學中的核心思想和主導地位。    我們把書翻到《乾》卦,來看看《彖傳》是怎麼回事。卦辭之下緊接著是「彖曰」,這就是《彖傳》的內容,又叫「彖辭」。每一個卦都有彖辭,是緊緊跟在卦辭的後面,它的目的就是解釋卦辭。《乾》卦的卦辭是「元亨利貞」,它的《彖辭》就說「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我們看,作者寫得非常有激情,充滿了豐富的感情色彩,要讚揚一番、感嘆一番:哎呀!乾真是太了不起了啊!它是萬物的本元、是萬物的主宰啊!什麼是元啊?我們說元旦節,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就是開始、源頭。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終,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整個這一段,都是用來解釋乾卦卦辭的,這就是《彖辭》的作用。    「彖曰」下面又是「象曰」,象曰就是《象辭》。大家學《易經》,經常會聽到說「大象辭」和「小象辭」,這到底什麼意思呢?大象辭就是解釋整個卦的精神的,而且是通過「象」的方式來解釋。乾屬天,所以大象辭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要我們從形象上來體會這一句。這就稱為大象辭。我們再看後面,每一爻後面,比如「初九,潛龍勿用」後面也會有「象曰」,這個就叫做小象辭,是用來解釋每一爻的內容的。「潛龍勿用」體現在象上,是怎麼講的呢?就是這句「陽在下也」。我們看《乾》卦的第一爻,就是初九,這根陽爻是在最下面的。樹木要用作棟樑,不能在它剛長苗苗的時候就連根拔起來用,肯定要等它長大,長成百年大樹才能夠用。這句「陽在下也」,就是說它還處於萌芽狀態,所以是不能用的。以上就是對《象辭》的解釋。    那《文言》又是什麼呢?《乾》卦的最後,每一爻都講完了,在「用九」之後,就是乾卦的「文言」。有些版本的《易經》,是把《文言》單獨列在後面的「易傳」部分。我們這本書呢,是把《文言》分列在《乾》《坤》兩卦的後面。《易經》裡面只有「乾文言」和「坤文言」,所以「文言」是只有《乾》卦和《坤》卦才能享受的特殊待遇。為什麼呢?因為《乾》《坤》二卦是《易經》中最根本的卦,又稱為父母卦,由此生出了其它的卦象。不管是中間的精神內涵也好,還是陰陽數理的變化也好,《易經》的其它各卦都是由《乾》《坤》兩卦互相交錯、相互作用變化出來的。馮老師在《易經片鱗》中講完《繫辭》之後,緊跟著講的就是《乾》《坤》二卦的「文言」部分,所以對於《易經》來說,《文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要想學易,首先是學習「易傳」,因為「經」的部分我們是搞不懂的,要從「傳」開始學,再由「傳」而理解「經」。那麼,十翼要從哪裡開始學呢?就要從《繫辭》開始。《繫辭》學完了就學《乾》《坤》二卦,學《文言》。這些都學完後,就可以學習《說卦》、《序卦》、《雜卦》。我個人覺得,《說卦》比《序卦》、《雜卦》更重要,因為《說卦》是講八單卦具體代表的物象,是特別重要的。要想把《易經》弄熟、學精,可以隨時隨地運用,就必須把《說卦》背下來,把乾坤坎離震巽艮兌這些單卦所代表的東西都要背清楚,這樣才能把《易經》真正運用自如。    《序卦》講是《周易》各卦的排列順序。《周易》的六十四卦分為「上經」和「下經」,都是有具體排列順序的:「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這一系列下來,六十四卦排列順序的道理是非常精要、細緻入微的,《序卦》就是用來說明這中間的道理的。《雜卦》在整個「易傳」裡面非常短,它用了簡明扼要的語言,點明了《周易》各卦的精要內涵,但在歷代易學家眼中,它的地位不高。不過,在本光法師的「方山易」裡面,《雜卦》是非常重要,也是特別受重視的。本光法師認為,在《雜卦》傳中,隱藏了整個《易經》六十四卦錯綜複雜的種種關係。所以,本光法師重新把《雜卦傳》重新校對訂正了一番。本光法師出過一本書,我們書院好多朋友都有,就是這本《周易禪觀頓悟指要》。其中分為兩個部分,前一個部分是講禪的,比如趙州禪的特點、臨濟禪的特點、葯山禪的特點,等等,非常精要簡明;後一部分就是講方山易,主要講了《說卦傳》、《繫辭》、《文言》。本光法師在書中說《雜卦傳》很重要,但這是沒有公開的方山易秘笈,不能寫在書上。因此我現在也沒看到,等哪天馮老師回來了,我向他老人家討教,就看討得到不。當然,要想知道這些東西,就必須在《易經》的學習上有一定基礎,才看得懂。本光法師的這本書,是他老人家親自寫的,如果我們《易經》的基礎不夠,看起來就會很打腦殼。所以,希望這次大家通過《繫辭》的學習,能夠入易學之門,然後再來看本光法師的這本書,就可以品出味道來。    我們剛才梳理了《易經》的「經」和「傳」,將其基本內容和整體結構都大概說明了一下。如果沒有「傳」的話,我們是搞不懂「經」的;同時在「傳」的學習上,又要有學習的次第。所以我們要從《繫辭》入手,這也是歷來學習《易經》顛撲不破的通途。    《繫辭》過去認為是孔夫子所作,歷史上的易學大家也大都是這麼認為,但是近代考據發現,有很多內容並非孔子時代的東西,所以現在學界公認,《繫辭》是偽托孔子所作的。雖然孔子的易學傳承是延續下來了的,傳到什麼朝代什麼地方的人得了,這在《史記》裡面都有詳細記錄。但是從《繫辭》的內容來看,有很多證據表明,這是從戰國到漢初期間,眾多學易之人共同完成的,是一篇經過歷代易學者們增補編修的集體創作的產物。雖然如此,因為《繫辭》在易學界的影響極大,甚至於高推到能代表了整個易學精神的高度,所以《繫辭》是易傳裡邊最重要的文章。    對於這一點,本光法師在《周易禪觀頓悟指要》裡面是持有保留看法的。本光法師認為,《繫辭》確實了不起,中間也有很多卓義超絕的地方,但是同時也有一些魚目混珠的文字在裡面,也有些模稜兩可的含糊說法,甚至有膚淺之處。但無論怎樣說,《繫辭》作為歷史上最權威、最全面、也是最深刻的易學論文,說它是易傳中的第一傳,應該是當之無愧的。    我們學習《易經》,首先要研讀的入門篇章就是《繫辭》。我們對《繫辭》的學習,主要是依據歷史上的易學大家對《繫辭》註解,比如說唐代李鼎祚所著的《周易集注》,總結了自漢到唐初的易學成果;還有宋代周敦頤先生在《通書》和《太極圖說》中觀點;還有明代的來知德,是我們四川人,他創造了來氏易學,也非常了不起。有一次我看到南懷謹先生的書中說,他們年輕的時候聽說來氏易,簡直是崇拜得不得了,認為來氏易是四川蜀地的獨門易學,非常了不起。剛才說的這些書,現在書店裡都買得到,只不過要學習這些古人的成就,就要有古文的功夫,更對《易經》要有一定的基礎,才讀得下去。我們這次講解,還參考了王夫之,也就是船山先生的《周易內外傳》,這也是易學名著。我在準備《易經》講義的時候,這些都是主要的參考書籍,另外還參考了其它一些易學書籍。大家平時如果看到了這些書籍,就算沒有時間看,買回來放在家裡也是好的,這些都是經典的傳世之作,放在家裡裝裝門面也好嘛。這些書買回來,看得進去就看,看不進去就暫時放在一邊,總有看得進去的時候。一旦看進去,找到味道了,一下就會歡呼雀了。那麼,按我們書院的這個傳統下來,本光法師方山易學的《繫辭》部分,也是我們學習參考的重要篇章。總之,通過這次對《易經?繫辭》的共同學習,結合我們以前學習過的儒家經典、佛家經典、道家經典,能夠從中找到身心性命修養的感覺,就達到目的了。    孔夫子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我們在座的大多都沒有五十歲,學易的時間比孔夫子還要充分,所以有所成就的希望也很大。今天上面說的這些,就當作這次學習《易經》的前言,下一次我們就正式學習《繫辭》的內文了。
推薦閱讀:

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
儒教《易經》修鍊法淺說(易經每日中庸行系列)
獨家揭密六經之首《易經》是何人所著?
奇門遁甲為什麼越來越複雜 | 葉鴻生|奇門遁甲|山河易經網
3個字教你讀懂《易經》每一爻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