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流派及推薦

小兒推拿的學術爭鳴小兒推拿體系的形成,起始於明代。《小兒按摩經》的問世,創立了小兒推拿的理論體系。《小兒按摩經》載單一手法8種、複式手法28種;《幼科推拿秘書》載單一手法42種、複式手法13種;《保赤推拿法》載單一手法12種、複式手法86種[1]。對此,不少醫家,如夏禹鑄、龔廷賢、周於蕃、錢祖蔭等提出異議,認為手法過繁,不便掌握,對臨床無效者應予刪除。張振還從臨床實際出發,對以往手法進行梳理,刪其重複,正其錯誤,補其闕漏,將小兒推拿單一手法歸納為按、摩、掐、揉、推、運、搓、搖8種,複式手法歸納為鳳凰展翅、二龍戲珠、打馬過天河、黃蜂入洞、飛經走氣、蒼龍擺尾、赤鳳搖頭、水中撈月、按弦搓摩、猿猴摘果、天門入虎口、運水入土、運土入水13種,切合臨床實用。複式手法是將多穴位、多種手法聯合運用的手法,因其療效較單一手法和穴位更為顯著,所以備受兒科推拿醫家的重視。但自明代創立至今,由於歷代醫家對其理解、師承不同,所以,對該法的操作大相徑庭,存在「同名異法」的現象:有的差別不大,如運土入水,一法運至小指根,另一法運至小指尖;有的卻大相徑庭,如猿猴摘果,一法在手背操作,另一法則牽拉雙耳;有的只有2~3種方法;有的卻高達6~7種之多,如黃蜂入洞[3]:「屈兒小指,揉兒勞宮。」(《小兒按摩經》)「一掐心經,二掐勞宮。先開三關,後做此法。將左右二大指先分陰陽,二大指並向前,眾小指隨後,一撮,一上,發汗可用。」(《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即《小兒按摩經》的黃蜂出洞法; 「風門穴拿之即黃蜂入洞是也。」(《小兒推拿秘訣》) 「黃蜂穴在中指根兩邊,將大指根掐而揉之。」(《萬育仙書》) 「以兒左手掌向上,醫用兩手中名小三指托住,將二大指在三關六腑之中,左食指靠腑,右食指靠關,中掐旁揉,自總經起循環轉動至曲池邊,橫空三指,自下而復上,三四轉為妙。」(《小兒推拿廣義》) 「嬰兒臟腑有寒風,試問醫人何處攻,揉動外勞宮將指屈,此曰黃蜂入洞中。」(《幼科鐵鏡》)「洞在小兒兩鼻孔,我食將二指頭,一對黃蜂也。其法屈我大指,伸我食將二指,入小兒兩鼻孔揉之,如黃蜂入洞之狀。」(《幼科推拿秘書》)此外,對補瀉手法認識自古也有爭議:有以手法操作方向規定補瀉的,即下推、旋推、逆時推、向心推、向指根推為補,反之為瀉,如《小兒按摩經》、《幼科鐵鏡》、《幼科推拿秘書》等;有以手法操作時的輕重緩急來定補瀉的,即輕緩為補,反之為瀉,如《釐正按摩要術》等;當代以◆上海、◆湖南等地為代表的醫家,則採用「旋推為補,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的補瀉方法;而以◆山東為代表的醫家,卻主張「向心推為補,離心推為瀉,來回推為清(平補平瀉)」 的補瀉方法。五經穴[5]居小兒五指末節螺紋面,自拇指至小指依次為脾、肝、心、肺、腎經。關於五經穴的補瀉推法,古今醫家也持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一是向指根推為補,向指尖推為瀉(清),如《幼科鐵鏡》、《推拿三字經》、《小兒推拿學概要》等;二是向指尖推為補,向指根推為瀉,如《小兒推拿廣意》、《推拿功法與治病》、《推拿問答》等。鑒於此,以李德修為代表的「三字經派」根據小兒生理病理特點和五行生剋理論,提出了折中的推拿方案,如心為君主之官,心經有火不宜直接清心經,以清天河水代之;腎涵先天真水亦不宜清,如欲清腎火,以清小腸代清腎經;肝為將軍之官,宜平不宜補,補肝經用補腎經代之,如肝火太旺,應健脾和胃。但當代小兒推拿名家金義成則持實在而慎重的態度:「究竟手法的方向,……怎樣才為補,怎樣才為瀉,尚有待科學地分析和研究,……並不能因此就不講究手法的方向,……對於手法補瀉實質問題的研究也當積極進行。」不少醫家結合自己的心得對以往特定穴進行了梳理,如夏禹鑄在《幼科鐵鏡》「掌面水底撈月中引水上天河圖」注文中指出:「大指面屬脾,畫家畫手掌,不把大指畫正面,乃畫家之正法。前人只得以脾土字,寫在側邊,後人誤認,以訛傳訛,遂以大指之側邊為脾。」並認為「推三關、退六腑、運八卦,男女均在左手」;關於小兒推拿流派影響較大的兒科推拿流派有山東地區的推拿三字經流派、孫重三推拿流派及張漢臣推拿流派,北京地區的小兒捏脊流派,上海地區的海派兒科推拿和湖南地區的劉開運兒科推拿流派。除此以外的小兒推拿的眾多流派,有的曇花一現,有的囿於狹小的區域,還有的缺少理論總結和著述,因而大都流失了。近代山東地區小兒推拿療法中具有代表性的,即山東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孫重三、青島市中醫院李德修和青島醫學院附屬醫院張漢臣等三位已故老中醫為代表的三門流派。推拿三字經流派以山東青島市中醫院已故老中醫李德修為代表。李德修是清末膠東著名推拿名醫徐謙光的四代傳人,繼承了徐氏推拿學派之精華並有所發展,著有《李德修小兒推拿技法》一書。該派常用穴僅三十有餘,其手法亦較其他學派簡單,歸納起來只有推、拿、揉、搗、分合、運六種。主張取穴少而精,還強調用「獨穴」治病。所謂「獨穴」就是一定的情況下,只取一個穴位多推久推,以得效為度。辨證上主張祛邪為先,重視小兒純陽之體,取穴少而◆多用清法。認為小兒雖然「稚陰稚陽」抵抗力缺乏,但是「純陽之體」生機旺盛,易趨康復。因小兒患病臨床◆多表示為實證或虛中夾實之證,純虛者較為少見,所以論治小兒,實證用清法,虛中帶實亦多用清法。處方取穴上,因小兒具有「脾常不足」「肺臟嬌嫩」「肝常有餘」等生理病理特點,根據「木能克土,木火刑金」之理,臨床取穴常常首選◆平肝穴,治療呼吸道疾病喜取平肝、清肺、清天河水、運八卦、一窩風等,治療消化道疾病常用平肝、清胃、清天河水、清大腸、運八卦、清板門、揉外勞宮等。孫重三推拿流派以山東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已故老中醫孫重三為代表。孫重三20歲時拜老中醫林椒圃為師,以林氏的推拿手法為基礎,結合個人的臨床實踐,編著有《小兒推拿療法簡編》、《通俗推拿手冊》等書。該流派常用的穴位有70多個,手法以按、摩、掐、揉、推、運之法最常用,搓、搖多做輔助,手法輕巧、柔和、滲透,並繼承了林氏「十三大手法」——搖斗肘、打馬過天河、黃蜂入洞、水底撈月、飛經走氣、按弦搓摩、二龍戲珠、蒼龍擺尾、猿猴摘果、擦臍及龜尾並擦七節骨、赤鳳點頭、鳳凰展翅、按肩井等。在取穴上,該派多用手穴加體穴, 治療呼吸道疾病常用「四大手法」(開天門、推坎宮、運太陽、運耳後高骨)及二扇門、肩井、風池、肺俞、運內八卦、膻中、按弦走搓摩等;治療消化道疾病多取推脾土、分腹陰陽、運內八卦、側推大腸(即清大腸)、推上三關、天門入虎口、推天柱骨、足三里、摩腹、拿肚角、揉臍及龜尾、推七節骨。總之,該派治病首重「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診病強調聞診和望診,取穴靈活,手穴配伍體穴,隨症加減多,相輔相成。張漢臣推拿流派以山東青島醫學院附屬醫院已故老中醫張漢臣為代表。張漢臣17歲時拜民間艾老太太為師,著有《小兒推拿概要》一書。該流派選用的穴位有70多個,但常用的僅10餘個。手法有推、揉、運、分、捏等。在辨證上該流派◆注重扶正,祛邪亦不忘扶正,認為小兒「稚陰稚陽」,「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在治病過程中必須時時顧護正氣。在處方選穴上,該流派選穴配伍較多,且◆常首選補腎水,治療呼吸道疾病善用小天心、一窩風、補腎、清板門、清天河水、逆運八卦、揉二馬、揉小橫紋(即掌小橫紋穴)等,治療消化道疾病常用補腎水、揉二馬、補脾土、揉小天心、揉一窩風、逆運八卦、推四橫紋、清板門、清大腸、清天河水、擠捏神闕。此外,該流派善於與現代醫學結合研究小兒推拿,對治療消化道疾病之首選穴補脾土進行了實驗研究,結果證明推補脾土使胃酸度有明顯的增加,對胃蠕動以及對蛋白質的消化均有明顯的促進。小兒捏脊流派以北京地區已故擔積專家馮泉福為代表。馮泉福為馮氏捏積術的第四代傳人,其弟子李志明根據其學術思想編著《小兒捏脊》一書,並將捏脊療法的主治範圍擴大,通治小兒諸病。該流派手法有八種,稱為「捏脊八法」,即捏、拿、推、捻、提、放、按、揉八個基本手法。捏脊手法亦分補瀉,◆捏脊從長強穴開始至大椎穴結束為補法,反之則為瀉法;若捏一遍補法接著再捏一遍瀉法,補瀉法交叉進行則為平補平瀉法。捏脊,因其長於治療兒科積聚一類疾病,又稱為「捏積」,故該流派對小兒積證有其獨到見解,將積證分為4型,即乳積、食積、痞積和疳積,並指出捏脊療法旨在通過捏拿患者督脈(因十二經脈隸屬督脈),達到經絡的良性感傳,加之刺激膀胱經上有關的俞穴,恢復受損之臟腑,疏通阻滯之氣血,從而使停滯之食物得以運行消化。小兒捏脊流派在北京地區影響頗大,馮泉福有「捏積馮」之美稱。海派兒科推拿以上海地區小兒推拿名家金義成為代表。金義成對推拿發展史、歷代推拿文獻頗有研究,以兒科推拿見長。著有《小兒推拿》、《小兒推拿圖解》、《海派兒科推拿圖譜》等書。海派兒科推拿學術特色在於兼收並蓄,著重創新。該流派手法除了繼承按、摩、掐、揉、推、運、搓、搖等傳統八法外,還融入了上海地區的一指禪推拿法推拿、內功推拿三大流派的手法,並稱之為「推拿十六法」。在治法的運用上,除了傳承「汗、吐、下、溫、和、清、補、消」八法之外,提出了「通」法的應用,揭示推拿能使「寒熱咸和」,具有「開達抑遏」、「疏通氣血」、「開關利氣」的功用。在臨證時強調「痛則通」、「不痛則不通」,根據「通則不痛、不通則痛」原理,而尋求病症異常的反應點,◆以痛為輸,通過在痛點的治療,達到祛除病痛的目的。在理論上,基於推拿以手法為防治病症的主要手段,加之小兒特定穴位有點、線、面之特點,且穴位和部位同用,因而提出了「穴部」的觀點。此外,對於小兒推拿對象的界定,金義成根據其個人經驗特別指出,小兒推拿穴位和複式操作法的應用,主要是針對6周歲以下的兒童,對3周歲以下的效果更佳。對於6周歲以上的兒童,其取穴和手法可相應採取類似成人推拿的方法。劉開運推拿流派以湖南地區推拿名家劉開運為代表。 劉開運出身中醫世家,苗漢後裔,御醫後代,家族業醫已三四百年,祖傳中醫、草醫、推拿三套絕技,融漢、苗醫藥於一爐,獨樹一幟,尤擅長兒科推拿。主編《中華醫學百科全書·小兒推拿學》一書。該流派在手法上以推揉為主,拿按為次,兼以摩、運、搓、搖、掐、捏,稱為「劉氏小兒推拿十法」。臨床上劉氏往往將揉法與掐、按相結合,形成複合手法,其常用形式有三種:揉中加按法、揉按法、掐後加揉法。肺俞、膻中、乳根、乳中、中脘、足三里、湧泉等穴部多用揉按或揉中加按法,偏重於止咳、平喘、止嘔、止瀉、止痢;百會、人中、承漿、四橫紋、一窩風等穴部多用掐後加揉法,偏重於止痙、止痛、醒神;龜尾、神閉等穴部多單施揉法,主要用於消化系統疾病的治療。劉開運在小兒推拿的辨證立法推治運用中,擅長運用五行學說的生克制化之理,確定其補母、瀉子、抑強、扶弱的治療原則,以作為指導臨床推治時取穴、主補、主瀉的依據,並且在臨床具體運用中以推五經多用。[白茉莉紫茉莉](2009-5-22 14:45:35)推薦張漢臣《實用小兒推拿》和《小兒推拿學概要》趙鑒秋《幼科推拿》李德修《李德修小兒推拿技法》和《小兒推拿講義》金義成《小兒推拿》范仰五《小兒按摩新法》江靜波《小兒推拿療法新編》張席珍《小兒推拿療法》孫重三《兒科推拿療法簡編》夏宇祥《增圖考釋推拿法》《兒童經絡學》和另外一本蕭言生的我也買過,是有點問題。他是到處抄的,所以自相矛盾。推拿分好多流派,自成一體的,他胡抄一通,所以最好買以上的書。都是以前7、80年代正規老中醫寫的。[吒俠](2009-5-23 0:21:54)我看了上面張漢臣的,李德修的,張席珍的,周爾晉的,因為推拿分好多流派,所以各家所言都有些不同之處.所以最後考慮了很久,我選擇了李德修的手法,對我們這些初學小兒推拿的父母來說簡單易懂.我們畢竟不是醫生,能略學點小兒推拿給孩子防身健體即可,真正小兒病重了,還是要及時看醫生.我推薦以下兩本書:《李德修小兒推拿技法》----王蘊華編寫 1981年《三字經派小兒推拿寶典》--趙鑒秋編寫 2008年以上兩本書都是說的李德修的推拿手法,兩本書對照著看,內容會比較充實.這是我在看了很多文章和評論後的選擇,算是理清了自己的思路.
推薦閱讀:

小兒推拿大全【 一切為了孩子健康】
小兒推拿學9—1
卓溪小兒推拿歌訣
兒科適宜技術:小兒推拿療法
小兒推拿十大基礎手法,學會了管用所有寶寶常見病

TAG:推薦 | 推拿 | 小兒推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