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攝影術的起源

攝影術的起源 當我們拿起手中的相機時,不一定都知道攝影是在什麼時候興起和誕生的。了解攝影的起源和發展,對我們全面地了解攝影的歷史和現狀有很大的幫助。 公元前400多年,中國哲學家墨子觀察到小孔成像的現象,並記錄在他的著作《墨子·經下》中,成為有史以來對小孔成像最早的研究和論著,為攝影的發明奠定了理論基礎。 墨子之後,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和數學家歐幾里德、春秋時期法家韓非子、西漢淮南王劉安、北宋科學家沈括等中外科學家都對針孔成像有頗多論述,針孔影像,已為察覺乃至運用,但只可觀察,無法記錄。 1250年,歐洲修道院道士馬格納斯發現銀鹽受光變黑的現象。這樣,發明攝影術所需的兩方面基礎——物理學與化學新認識,為攝影術的誕生準備了條件。 在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出現了供繪畫用的「成像暗箱」。

1704年,英國人牛頓首先論及「干涉色」現象。

1725年,德國紐倫堡阿道夫大學醫學教授亨利其舒爾茨(Heinrich Schulze1687-1744)發現硝酸銀溶液在光作用下會變黑,並於1727年發表論文《硝酸銀與白堊混合物對光的作用》,論文討論了硝酸銀混合物在光作用下記錄圖案的功能,德國人稱之為現代攝影的始祖。 1757年,英國人道龍發明消色差透鏡。同年,義大利人貝卡利發現了氯化銀的感光性能。 1793年,法國尼埃普斯兄弟兩人首先設想利用感光物質來固定針孔鏡箱所形成的影像。 1802年,英國人湯姆斯維吉伍德(Thomas Wedgwood)完成「晦影照相機」,使用可感光的硝酸銀紙,其學生亨弗利爵士以氯化銀取代硝酸銀定影,製成人類史上第一張較能久存的照片。此二人被譽為「暗箱」與感光材料結合的先驅者。 1816年,法國人約瑟夫·尼塞費爾·尼埃普斯用自己定名的「人工魔眼」的透鏡裝配成第一架照相機。並使用它製作出一些不能耐光的負像照片。 1817年,德國人格羅特胡斯創立光化學反應的理論,並在1818年公開發表。 1819年,英國人赫謝爾(John Herschel)發明了定影法,可使已感光的氯化銀固定下來,從而可長期保存影像。其方法一直被沿用至今。 1822開始,法國人約瑟夫·尼塞費爾·尼埃普斯(1765——1833),研究以玻璃板為片基固定影像。1825年,取得以金屬版固定的影像。這就是尼埃普斯的「日光刻蝕法」。 1825年,尼埃普斯用曬相法在塗有瀝青的石板上製作了《牽馬少年》照片。畫面翻拍十七世紀的一幅荷蘭版畫。

世界上第一張照片《牽馬少年》 1826年,世界上第一幅實景照片《窗外》問世,是法國尼埃普斯尼埃普斯在經過13年的反覆實驗後,於1826年拍攝的他住房窗口外的景況。他把一塊塗有能感光的瀝青層的白蠟板放置在暗箱里,把暗箱固定在他的工作室的窗口,曝光了8個小時,再經過熏衣草油的沖洗,獲得了人類拍攝的第一張照片。

約瑟夫·尼塞費爾·尼埃普斯

世界上第一幅實景照片《窗外》 在這張正像上,左邊是鴿子籠,中間是倉庫屋頂,右邊是另一物的一角。由於受到長時間的日照,左邊和右邊都有陽光照射的痕迹。尼埃普斯把他這種用日光將影像永久的記錄在玻璃和金屬板上的攝影方法,稱作「日光蝕刻法」,又稱陽光攝影法。他的攝影方法,比達蓋爾早了十幾年,實際上應被稱為攝影術的發明者,只是由於尼埃普斯為保密而一直拒絕公開,也就未被予以公認。美國蓋蒂研究保護所的科學家最近對這張世界上最古老的照片進行全方位分析後認為,這張照片至今保護完好。科學家正在設計一個內含惰性氣體的密封盒,以求使這張照片能夠再保存數百年。這幅照片最後一次公開展覽的時間為1898年,此後一度銷聲匿跡,直至1952年才重新面世。科學家杜森·斯圖裡克說:「如果你想一想照片的整個歷史,還有膠片和電視的發展,就會發現,它們都是從這第一張照片開始的。這張照片是所有這些技術的老祖宗,是源頭。也正因如此,它才那麼令人激動。」 1826年,英國人塔爾波特拍攝了《窗口》,紙基負片大小是25mm2,是現存最早的負片。

1826年 塔波特 窗口 第一張負片 1927年,尼埃普斯,用他的攝影方法,創立了「照相製版法」,用攝影方法來複制雕版。正是因為尼埃普斯是一個印刷業商人,所以他的攝影方法一直處於商業保密未予公開,因而他的攝影術發明,未能得到公認。1829年,法國人路易斯·達蓋爾(1787——1851)是法國巴黎歌劇院的美術師,熱衷於創作全景畫作為舞台的背景。為使全景畫更加逼真,他經常使用一種名為「黑盒子」(又名描畫器)的東西記錄、觀察自然影像。「黑盒子」是十八、十九世紀歐洲畫家使用的一種繪畫工具,其原理就是「小孔成像」。達蓋爾想,能不能把黑盒子里的影像固定下來呢?能不能不用畫筆和顏料自動再現世界的景色呢?1829年起,達蓋爾開始與尼埃普斯合作,共同研究攝影術。他們分處兩地,各自進行試驗,並互相函告結果。 1833年,尼埃普斯逝世,達蓋爾開始獨立探索研究攝影術。 1835年,法國人達蓋爾發現在碘化銀感光板上的潛影,利用水銀蒸汽能夠顯現為可見的圖像。 1837年,達蓋爾創立了「銀版攝影法」該方法是將鍍銀銅板在暗室中與碘接觸,使其表面生成可感光的碘化銀。經拍照曝光後放入有水銀的暗箱中加熱,汞蒸汽與銅板上受光部分的碘化銀生成汞銀合金影像,這就完成了「顯影」。然後放入熱食鹽水中漂洗,未受光碘化銀與氯化鈉作用失去感光性並溶於水中,汞銀合金組成的影像便永久固定於銅板上,從而完成了「定影」,得到一幅層次豐富的照片。(也稱「達蓋爾攝影法」)——攝影術的正式誕生。 1837年,達蓋爾用水銀蒸汽使曝過光的銅板顯影,用30分鐘拍攝成了《工作室一角》這幅有突破性的照片,這幅照片是存世最早的「達蓋爾銀版法」照片,也是世界上第一幅靜物照片法」照片,也是世界上第一幅靜物照片。

達蓋爾的銀版肖像

《工作室一角》 1839年8月19日,達蓋爾公布了他發明的「達蓋爾銀版攝影術」,於是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台具有商業價值的可攜式木箱照相機。達蓋爾銀版攝影法的發明,使攝影成為人類在繪畫之外保存視覺圖象的新方式,並由此開闢了人類視覺信息傳遞的新紀元,成為舉世公認的「攝影之父」。法國學術院舉行的科學院和美術院聯席會議宣布是年8月19日是「世界攝影術誕生日」。

路易斯·達蓋爾 1838年《巴黎寺院街》 1835年,英國人威廉·亨利·福克斯·塔爾博特(1800——1877),制出面積為2.5平方厘米大的相紙負像,並可用來印刷正像。 1839年1月,塔爾博特,搶在達蓋爾之前申報了自己創立的負像正像系統。但由於「影像模糊不清」,塔爾博特的「負正系統」攝影未獲得承認。 1841年,經塔爾博特改進完善的「塔爾博特負正系統」攝影正式獲得英國專利權。塔爾博特把他的攝影方法命名為「卡羅式攝影」(希臘語「美麗」的意思)。塔爾博特首創的碘化銀紙照相法,最大優點就是使用紙基,成本低廉,採用負正系統,一次曝光獲得的負片,可以反覆印製正片,還可以隨意放大和剪裁,非常便利。

1839年,出現首批建築攝影照片,如塔爾波特的《拉科克修道院》,洛特賓耶雷的《雅典的衛城入口》等作品。

1839年,塔爾波特成功拍攝了顯微鏡下的物體。

1839年,在德國哈雷出版了第一本論述攝影的著作,作者是內托,書名為《製作達蓋爾法照片的詳細指導》。

1839年, 法國19歲的貝克雷爾發現了光電效應,為以後設計光電測光表奠定了基礎。

1839年,法國A·吉魯製作的「達蓋爾照相機」問世。機身是兩個套在一起,可前後抽動的木質方盒,鏡頭則是1829年謝瓦利埃磨製的「沃拉斯頓」消色差透鏡,焦距是375mm,光圈為F14,快門是置於鏡頭前的圓形銅片。 1839年,英國天文學家約翰赫雪爾博士(Sir John Herschel)首次提出「Photography」(攝影)這個詞,底片(Negative)、正片(Positive)、快照(Snapshot)等名字也是他首先提出。

1840年,法國福倫達公司利用達蓋爾技術設計製造了德國第一架照相機,也是世界上第一架金屬相機,被稱為福倫達/達蓋爾式相機。

1840年,法國謝瓦利埃製造出世界上最早的木質摺疊型相機,拍攝165mm×216mm的畫面。 1840年 珀茲伐博士通過計算設計成著名的相對孔徑為1:3.6的珀茲伐鏡頭,從而為科學方法的鏡頭設計開創了先例。 1841年6月10日,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塔爾波特(Fox Talbot)發表了「卡羅攝影法」,是世界上第一張紙質「負片」,可由此洗印出多張照片。他被稱為「攝影照相程序」發明家。 1842年,攝影史上第一幅新聞照片是德國比歐烏和K·F·斯特爾茨納兩人拍攝的《大火後的漢堡》。

1844年,有文字可考,首位在中國用銀版法拍攝的是法國海關總檢察官J·埃迪爾,同時來華的還有他的同胞傳教士G?南格祿,也攜有照相器具。當時,埃及爾任法國貿易談判代表,來華進行中法貿易協定的談判。據記載,他拍攝了該協定的簽字儀式、中國外交第一人耆英的照片和一些澳門的風景照。

1844年 澳門灣景

1844年 于勒·埃及爾著中國官服

1844年,F·F·馬頓斯發明能拍攝150°弧度的「全景照相機」。 1844年,美國人德雷帕(John william draper)拍攝的《青蛙血球》,是世界上第一幅顯微攝影,開創醫學攝影先河。 1846年,卡爾·蔡司在德國耶拿創立顯微鏡精密機械廠,這也是卡爾·蔡司集團前身。

1847年,法國尼埃普斯·維克多利用玻璃感光板代替泰爾鮑脫所用的感光紙,為整個近代的負像轉正像攝影法奠定了基礎。

1851年,英國雕刻家阿切爾(Frederick Scott Archer)發明「火棉膠攝影法」,很快取代早先的攝影術。此方法相對複雜且製造過程需現場連續進行,但由於感光度較高,曝光時間可縮短至15秒至1分鐘。拍攝時需要帶齊全套設備和藥品乃至帳篷,頗為不便,但此方式仍在全球流行長達20年。

1855年,法國人陶配諾提出干版火棉膠法,使攝影更加便利。

1855年,攝影史上最早的戰地攝影是由英國人R·芬頓和助手M·斯帕林拍攝的克里米亞戰爭,時間長達三個月,獲底片360張。歸來後,於十月在倫敦舉辦了影展,該影展是世界首屆新聞攝影展覽,展出照片312幅。10月27日《倫敦新聞畫報》評述說「攝影作為一種藝術,同時又作為事實的紀錄和再現手段的卓越成就」讓人驚嘆。

1856年,英國倫敦大學增設了攝影技術科目,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家設立攝影教育的學校。

1858年,法國巴黎著名人像攝影家納達爾是一位勇於開拓的攝影家,他乘熱氣球攝影,成為高空攝影第一人。

1860年,阿道夫·貝塔克(Adolphe Bertsch) 在巴黎生產出Bertsch立體相機。

1861年,世界第一幅加色法彩色照片是英國人J·C·麥克斯韋爾攝製《格子圖案的緞帶》。他對著緞帶拍了三次,每一次都在鏡頭上使用不同的濾色器。得到的三個圖像進行沖洗後,用三個投影機(與當初的相機使用相同的彩色濾光片)投射到同一個屏幕上,當三個圖像對齊時,一個全新彩色照片就出現了。

1862年,英國街頭攝影家約翰·湯姆森開始街頭拍攝,成為最早紀實類攝影家。

1865年, D·C·華盛頓拍攝的四幅一組的《暗殺林肯總統的罪犯被處絞刑》是攝影史中第一組系列新聞攝影照片。

1869年法國科學家迪奧隆首次發表「彩色照片製作法」,因過於複雜未能廣泛推廣。世界上第一幅用減色法獲得的彩色照片是迪奧隆攝製的《葉子》。 人類能夠記錄光的歷史,非常年輕,距今還不到一百七十年的時間。可是,攝影從誕生之日起至今得到了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讓我們在回首往事時,變得記憶模糊了。 從人類拍攝的第一張照片上,我們似乎聽到了光的腳步向我們急切邁來。朋友拿起你手中的相機,記錄你身邊的一切吧。光的腳步同樣從你我的身邊匆匆而過。
推薦閱讀:

姓氏起源
大爆炸竟然不是宇宙的真正起源?
學易經從易經起源開始
太極拳的起源(轉)
為什麼互聯網上的鏈接字體多用藍色?這種現象的起源什麼?

TAG:攝影 | 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