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直性脊柱炎 AS

強直性脊柱炎是怎麼回事?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ridylitis,AS)是一種主要侵犯脊柱,並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關節和周圍關節的慢性進行性炎性疾病。本病又名Marie-strümpell病、Von Bechterew病、類風濕性脊柱炎、畸形性脊柱炎、類風濕中心型等,現都稱AS。AS的特點為腰、頸、胸段脊柱關節和韌帶以及骶髂關節的炎症和骨化,髖關節常常受累,其它周圍關節也可出現炎症。本病一般類風濕因子呈陰性,故與Reiter綜合征、牛皮癬關節炎、腸病性關節炎等統屬血清陰性脊柱病。*****************************************************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致殘性的疾病。因此,其治療不但要止痛,更重要的是控制病情,改善和恢復脊柱關節的功能,阻止病情發展至關節功能障礙,防止步入殘廢。 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強直性脊柱炎被稱為「類風濕關節炎的中央型」,因為它們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同是慢性致殘性的疾病;夜間疼痛更明顯;早晨起床時僵硬、疼痛明顯,活動後減輕;激素和消炎止痛藥對緩解癥狀有特效。區別只在於,強直性脊柱炎以脊柱和大關節為主,類風濕關節炎則以外周的大小關節為主,所以前者為「中央型」,後者為「周圍型」。後來,隨著醫學研究的進展,發現這兩種病的易感基因不同,病理基礎也不同,實際上是兩種病,而不是一種病的兩種類型。 強直性脊柱炎在治療上與類風濕關節炎有一些相似之處。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愛若華、火把花根片、雷公藤等,對強直性脊柱炎和類風濕關節炎都有效;而羥氯喹只對類風濕關節炎有效,對強直性脊柱炎無效;硫唑嘌呤和環磷醯胺常被用於重型且頑固的類風濕關節炎,較少用於強直性脊柱炎。不論如何,強直性脊柱炎的藥物治療必須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因為,緩解病情的藥物都有一定的不良反應,科學用藥可獲得最大的療效和最低的不良反應,而盲目用藥是危險的。 俗話說,三分靠醫生,七分靠自己,你的父親不幸患上了強直性脊柱炎,首先他要有降伏病魔的信心。既要有長期與之共存的心理準備,又要防止被其摧毀。一方面需要尋求風濕免疫科醫生,進行控制病情的治療,不能只滿足於消炎止痛;另一方面注意自身保健和功能鍛煉,防止脊柱和關節變形、強直。 自身保健方面,首先是睡眠姿勢平直,防止脊柱側彎,床墊硬實和低枕,防止駝背。工作時要經常變換體位,例如使用電腦的時間不要持續太長,每1-2小時要起來活動一會,特別是頸椎的活動;長途駕車者要不時休息一下,下車活動腰部,做做舒展運動。平時要多活動,不要老是躺在床上。多活動腰椎和頸椎,多做擴胸運動,多做髖關節的伸屈運動。堅持早晚(睡覺前後)各做一次廣播體操,會有好處。 生活中注意避免或及時治療各種感染,尤其是腸道感染、尿道感染和咽喉感染,這些感染均有可能導致病情加重。 下面給你介紹一點關於強直性脊椎炎的小資料供你參考。 【概述】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炎性疾病,它的病因不明,主要侵犯脊柱,尤以骶髂關節病變最為常見。它的最為顯著的變化為關節的纖維化和骨性強直。 【病因】 強直性脊柱炎至今病因未明,可能與遺傳性易感因素有關。HLA-B27影響本病發病機理的方式至今不清楚,但必須看到B-27與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有著密切的關係。並非所有具有B-27抗原的病人都會使疾病發展,B27的存在還不足以使每個人都發病。看來B27本身並不重要,主要是它與其他基因間的不平衡聯繫,改變了免疫反應,使機體易於發病,很可能B27抗原作為病毒或其它外來因素的受體,在本病的發病過程中起作用;也可能B27抗原與外來因素有些相似,使這些因素起著異常免疫反應而致病。外來因素種類很多,長期以來懷疑感染是主要的因素,但未能被證實。目前發現革蘭氏陰性腸道桿菌,如肺炎桿菌對本病的發病可能起著作用。 至於致病因子是B27本身,還是與B27有著密切關係的基因,目前還不了解,B27基因可以影響疾病嚴重程度,但不能肯定它可以影響疾病的發展。 【臨床表現】 (一)全身癥狀 絕大多數的強直性脊柱炎發病於青年期,起病往往隱匿;40歲以上發病者少見。女性病變發展緩慢,往往診斷延遲。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可有厭食、低熱、乏力,體重下降和輕度貧血等全身性癥狀。 (二)局部表現 1.下腰痛和脊柱僵硬 是最為常見的表現。下腰痛發生緩慢,鈍痛狀,講不清痛在什麼地方,有時牽涉至臀部。也可以疼痛很嚴重,集中在骶髂關節附近,放射至髂嵴、股骨大轉子與股後部,一開始疼痛或為雙側,或為單側,但幾個月後都變為雙側性,並出現下腰部僵硬。晨僵是極常見的癥狀,可以持續時間長達數小時之久。長期不活動使僵硬更為明顯,病人往往訴說由於僵硬與疼痛,起床十分困難,只能向側方翻身,滾下床沿才能起立。 有些病人疼痛較輕,只有晨僵與腰部肌肉韌帶壓痛點,往往被診斷為"風濕痛"、"纖維織炎",甚至被認為有"神經官能症"。向腿部有放射痛的還長期被診斷為"腰腿痛"和"坐骨神經痛"。 早期時體征不多,可有輕度腰椎活動受限,但只在過伸或側屈時才能察覺。骶髂關節處可有壓痛,但一般不嚴重,隨著病變進展,骶髂關節處於強直,此時該部位可以完全無痛,而脊柱強硬成為主要體征之一。病員能保持雙膝伸直位時將指尖觸及地板並不能據此而認為腰部並無活動障礙,因為良好的髖關節完全可以起代償作用。檢查脊柱有無強直應該從脊柱的過伸、側屈與旋轉等方面全面檢查。下列方法(Schober試驗)有所幫助:病員直立位時在第5腰椎棘突上作一記號,再在脊柱中線距該記號10cm處作第二個記號。囑病員最大限度前屈脊柱而膝關節保持完全伸直位,在正常情況下,兩點之間距離可增加5cm以上,即可達15cm以上。增加不足4cm,可視為腰椎活動減少。 病變繼續發展便會出現胸椎後凸與頸椎發病。此時診斷比較容易。病員靠壁站立,他的枕部無法觸及牆壁,嚴重時可有重度駝背畸形,病員雙目無法平視,他只能靠屈曲髖與膝才能得以代償。至於頸部表現,一般發病較遲;也有隻限於發展至胸段便不再向上延伸的。少數病員早期即發生頸部癥狀,並迅速強直於屈頸位。 2.胸廓擴張度減弱 隨著病變向胸段脊柱發展,肋脊關節受累,此時出現胸痛,並有放射性肋間神經痛。只有少數病人自己發覺吸氣時胸廓不能充分擴張。因肋脊關節強直,在檢查時可發現吸氣時胸廓不能活動而只能靠膈肌呼吸。在正常情況下,最大限度吸氣與呼氣,於第四肋間處的活動度可達5cm以上。不足5cm者應視為胸廓擴張度減弱。早期很少有肺功能削弱的。至後期時,由於重度脊柱後凸與喪失胸廓擴張能力,使肺通氣功能明顯減退。 3.周圍大關節炎症35%的強直性脊柱炎可有周圍關節炎,以髖關節最為常見。通常為雙側性,起病慢,很快出現屈曲攣縮和強直,為保持直立位,往往膝部有代償性屈曲。肩關節為第二個好發部位。偶有膝關節病變。其它關節少有發病。 4.關節外骨骼壓痛點 主要發生在胸肋交界處、棘突、髂嵴、股骨大轉子、脛骨結節、坐骨結節和足跟,有時這些癥狀也可以早期出現。 5.骨骼外病變 主要為眼部病變,可有急性葡萄膜炎,發生率可高達25%。心血管疾患有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心臟擴大,房室傳導阻滯和心包炎等。肺部病變主要為肺上葉進行性纖維化。神經系統病變常為繼發性,有自發性寰枕關節半脫位和馬尾神經受壓表現。後者表現為大小便障礙與會陰部鞍區狀麻木。 【治療說明】 本病無特效治療方法。在急性期主要措施是緩解疼痛與防止畸形。阿斯匹林效果不好。鎮痛作用較好的當首推保泰松與消炎痛類非激素抗炎藥物(NSAIDS)。保泰鬆開始劑量為每日400mg,分4次服用,維持量為每天100~200mg。它的缺點是副反應大。消炎痛的劑量為100mg,分4次服用,最好臨睡時再加服50mg。缺點也是有副反應。其它新型非激素抗炎藥物具有同樣功效。不主張全身使用皮質醇類激素,但局部應用效果卻很好。皮質醇類激素滴眼劑用於急性虹膜炎效果很好,重度病例可作眶內注射。關節腔內注射也很有效。 在急性期預防畸形發生十分重要。如果早期得到診斷,輕度的畸形並不影響病人的生活。要告誡病人正確對待疾病,在行走、坐位時都要保持良好的姿勢,務必使脊柱保持平直,睡覺時改用硬板床與薄枕。在體療醫師指導下進行鍛煉,免除一切可能招致損傷或誘發畸形的體育運動。 早期的畸形較輕,尚未達到骨性融合,因而畸形是可以糾正的。睡硬板床及作骨盆牽引可望改善。 後期的畸形已有骨性融合,非手術治療難以奏效。對嚴重駝背畸形者可施行脊柱截骨術。手術的指征是:①重度駝背畸形,膝關節與髖關節伸直時雙目不能平視;②病變已靜止,血沉正常;③一般情況良好,年齡較輕,肺功能無多大損害者。腰椎側位片腹主動脈有鈣化者禁忌手術。如雙髖亦有強直者應先行髖關節置換術,才考慮施行截骨術。 脊柱截骨術系在腰椎後部切去楔形骨塊,手法折斷前方韌帶,使腰椎前凸增加,畸形改善。常用的脊柱截骨術有下列數種: (一)單節段脊柱截骨術 一般選在腰2~3或腰3~4之間。以腰2~3節段為例,截骨的範圍為腰2棘突與下關節突的下半部和腰3棘突及上關節突的上半部,楔形截骨的尖角應針對腰2~3椎間盤水平。截骨完成後即應用矯形架或手法進行矯形,使前方的前縱韌帶折斷,腰椎前凸增加而改善駝背畸形。截骨平面應接觸良好,並需用牢固的內固定物,以往都用不鏽鋼絲縛扎棘突,目前以Harrington棒或Luque棒較為常用。術後石膏背心固定時間不應少於6個月。 截骨術的併發症有:①截癱:大都因截骨平面選擇不當所致,截骨的尖端沒有針對椎間盤水平,矯形後出現脊椎移位;②脂肪栓塞:因截骨數量少,矯形時後方骨質受到強烈擠壓,使骨內壓力驟增而使脂肪進入循環;③腹主動脈破裂:腹主動脈硬化者無伸展的能力,強行矯形時可因此而死於手術台上;④矯形度數的喪失:手術後矯形度數的喪失主要原因為石膏背心固定時間不足與後方截骨面接觸不良所致。 (二)單節段截骨術加椎體間植骨術 為防止矯形度數喪失與獲得最大限度矯形,可經腹膜外途徑,直視下矯形並在張開的椎間隙前半部植入方形骨塊,可得到最大限度矯形。 (三)多節段脊柱截骨術 嚴重駝背畸形者可適用多節段截骨術,在腰3~4處行截骨術後可在上方2個節段處即腰1~2處作第二個截骨術,可望獲得良好的矯形。 (四)脊柱截骨術加椎體松骨質掏空術 截骨的尖頂針對腰椎椎體後方。截骨完畢前將椎體內松質骨刮空矯形後造成椎體的塌陷。掏空術使脊柱縮短,比較安全,截骨面接觸好,術後矯正角度喪失的可能性明顯減少。對髖關節骨性強直者宜先行髖關節置換術。 【預後說明】 強直性脊柱炎的病程變化很大,它具有自行緩解或加劇的特徵,一般說來比較輕,並能自動緩解。據統計資料,在發病20年以後,還有65~80%的患者能勝任全日工作。 決定預後的因素是周圍大關節炎症、頸椎強直與重度駝背畸形。這些情況一般發生在發病後的最初10年內。輕型病例可以生活得像正常人一樣的好。 對強直性脊柱炎目前雖無特效的治療方法,但通過綜合及對症治療,大部分患者的病情都可以得到較好的控制,可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部分患者有自愈傾向。 加強體育鍛煉:堅持直立行走,睡硬板床,避免蜷曲側卧,最好是仰卧或俯卧。定期做背部的伸展運動及深呼吸運動。此外,游泳是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最好的運動方式,有條件者可堅持游泳。
推薦閱讀:

強直性脊柱炎應該做哪些檢查
脊柱有病,百症叢生
一眼看出脊柱不正
扭脊式瑜伽動作 糾正脊柱減小肚腩(圖)
脊柱節段與人體部位的對應圖大全,你想要的都在這裡

TAG:脊柱 | 強直性脊柱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