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想像學詩歌
運用想像學詩歌重慶市江津區第五中學校 張瀾譯
詩是最高級的語言藝術作品,文字簡約,蘊含豐富,存在著想像的巨大空間,靠想像才能讀出滋味來。要欣賞詩,必須發揮想像。 葉聖陶先生說:「文字是一道橋樑,這邊的橋堍站關讀者,那邊的橋堍站著作者。通過這一道橋樑,讀者才和作者地面。不但會面,並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他所強調的就是讀詩學文中的想像。詩人靠想像把五彩繽紛的世界凝聚成文字,折射出自己的內心世界,而讀者要靠想像才能把文字中的內涵充分釋放,靠想像才能去探求詩人的心靈。沒有想像,就不能把握作品中的形象,進入作者所創造的情景,當然也就不能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反之,如果老師能根據詩句的描述引起學生對作品中人物、景象的想像,那麼就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受到深深感染。如何啟發學生想像呢?我認為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一、「讀」中想像。 朗讀在詩歌教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詩歌的語言含蓄凝練,只有在反覆的朗讀與品味中引發學生的想像、聯想、才能進入用心靈感受語言的境界。讀詩要邊讀邊想,要藉助想像把所描繪的形象活生生的展現在眼前,彷彿看得見,摸得著,嗅得到,使學生沉浸在詩歌所描寫的情景中,潛心品味詩中的意象和意境,與詩人同喜、同悲、同樂、同憂,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沒有想像,再好的詩句也只是枯燥的文字,不會成為思想符號,學生在閱讀中就不會有情感的搏動與美的享受。 教詩歌,我要求學生口讀心悟,邊讀邊想,見到物象,見到詩人。在想像中,讀著讀著,字裡行間很多東西就會很自然的流進學生的心田,詩文中的文字會化作一個個立體的形象,一幕一幕浮在眼前,學生就會有某種程度的會意。如當學生讀到孟郊的「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時,想像中就能見到「頭髮花白的母親在昏暗的油燈下,抱著兒子的衣服,一針一針,密密麻麻的縫」的情景,從而為濃濃的母愛感動。讀到《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時,想像中就會看到「黃昏時,廣闊無垠的大漠上,橘紅色的夕陽收斂了光輝,靜靜的居於天際,又大又圓,輝映著波瀾不驚的閃著白光的河水,一縷白色的烽煙直上高空」這雄奇壯麗的邊塞風光,從而為大漠的雄渾寥廓所驚嘆。讀到《秋詞》中的「晴空一鶴排雲上」,藉助想像會看到會看到「遼闊的藍天上,一隻白鶴騰空而起,直衝雲霄」這令人驚喜和感奮的情景,從而被詩人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思想所感染。 藉助想像,一個詞會化為一個立體的形象,一句話會變成一幅生動的畫面,一首詩會幻出一個感人的故事。教師要引導學生放飛想像的翅膀,讀中想像,讀出詩味,讀出形象,走近作者,與作者的心靈溝通,充分體驗作者的情感,走進遼闊無際的優美意境之中。忘記自我,對周圍的一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整個心沉浸在想像的世界中。 二、「說」中想像。 好詩一般都具有「言已盡而意無窮」的特點,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或僅僅死記硬背下來,不能真正理解字詞句的意蘊。教學詩歌,在學生讀懂詩句的基礎上,可引導他們以語言文字為媒介,展開想像,講詩歌的大意,從而加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如教學《楓橋夜泊》時,我讓學生讀熟後,根據詩句發揮想像講故事,學生興趣很濃,馳騁在想像的世界裡,構想出一個個關於張繼的美麗而憂傷的故事。隨著學生的敘述,詩中「殘月、烏鴉、秋霜、江水、楓林、漁火、山寺、鐘聲、客船」等意象一個個浮現出來了,大家在想像中來到了那個凄清而寧靜的秋夜,來到了楓橋邊,來到了泊在楓橋下的客船上。看到了流寓江南的落魄書生張繼,一身疲憊,躺在船上,對著茫茫的夜色,久久難眠。這時,月兒已經落下去了,天色黯淡,棲息荒林之中的烏鴉,不時哇哇地叫上一兩聲,驚擾著不眠的張繼。楓林,黑魖魆的一團,遠近漁船上的燈光,忽閃忽閃的,寒山寺的鐘聲突然響起,遠遠的傳到客船上,一聲一聲,遲緩而又沉重,打破了夜空的沉寂,敲在詩人的心上……在敘述中想像,學生跨越千年的時空,走近了詩人,體會了他的落寞與哀愁。 藉助想像說詩意,一句詩可以擴展成一個感人的故事,一幅立體的生活圖景,使人身臨其境,受到感染。如冰心《鄉愁》中的「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這句詩,通過想像,學生在敘述中會聯想到詩人小時遠離家鄉,在外求學,在燈光下,她看著母親的來信,感受著那文字中流淌著的母愛,望著遠方,盼望她的歸來。於是,她把思念和祝福化作點點文字,貼上一張小小的郵票寄回家鄉,傳遞她思鄉念母的深情。學生在想像中娓娓道來,一幕幕真切感人,讀者走近了作者,成了詩人的代言人,悲詩人所悲,樂詩人所樂,引起了感情的共鳴。 引導學生在想像中敘述,在敘述中想像,在詩境的誘發啟示下,思維會向著四面八方發散投射,產生無數的聯想和遐思,領悟到超越詩句本身的意蘊。 三、「寫」中想像。 詩歌結構跳躍,語言精練,在描寫景物、刻畫形象、表情達意上都有較大的限制。在充分理解原文的思想內容和字詞句的基礎上,可以通過改寫、擴寫等形式來激發學生的想像。感知詩歌的意境。學生在寫的過程中,通過聯想和想像把作者的語言文字轉換成自己心中的形象,然後再把形象轉化為自己的語言文字。這樣,會使感受中朦朧、零亂的內容更加具體、全面、清晰,促進感受的深入,實現學生和作品的親密接觸,引導他們進入詩歌的意境。 如教學《石壕吏》,學生充分理解詩意後,我引導他們把詩歌改寫成記敘文,可以對情節作一點補充,增加必要的細節。在改寫時,學生的想像很豐富。有的描寫了石壕村在戰亂中的荒涼景象,有的描寫了老婦人破舊不堪的房屋,有的從容貌、衣著、神情、姿態、語言等方面對老婦人和官吏進行刻畫,有的增加了官吏踢門、搜屋等細節,有的增加了老婦跪求、揮淚告別等細節……在學生改寫的文章里,可以看到被戰火燒焦的村莊,荒蕪的土地,倒塌的房屋,兇狠的官吏,衣服襤褸的老婦人,孤苦無依的兒媳,嗷嗷待哺的孫子……一幕幕悲慘的景象,把人帶進了詩的意境中,官吏的呵斥如在耳畔,老婦的哭訴震顫著心靈,使人看到了戰爭的罪惡,人民的疾苦。通過改寫,學生深入理解了詩的主題。 李清照的《如夢令》,語言明白如話,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那蜿蜒的小溪、夕陽映照的亭子、輕快的小舟、嬌美的荷花、折翅的鷗鷺,會引起人無限遐想。教學時,我要求學生讀熟後,根據自己想像改寫成一個故事。學生聯想到一群少女,春末穿著艷麗的衣裙,在小溪上划船嬉遊,直到日暮的時候,帶著疲倦盡興歸來,卻忘了回家的路。在蒼茫暮色中,把船划進了荷花的深處,才使這群少女驚喜興奮起來,爭著划船。那驚叫聲、笑聲、搶渡聲、擊漿聲,使寧靜的湖面沸騰了,棲息在沙灘上的鷗鷺也驚動了。人聲、水聲、鳥聲混成一片……熱烈的生活場面從學生的筆底傾泄出來,詞人少女時代狹小生活圈子裡的這一朵浪花輝映,被詞人那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美好事物的情感所打動。 藉助想像改寫詩歌,能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所寫情意中,沉浸於具體的此時此景,又幻出捉摸不定的彼時彼景,產生想像和再創造的空間,領略到詩詞之外豐富多彩的世界。 四、「畫」中想像。 詩歌教學的核心是品味詩中的意境,詩的意境是通過眾多物象描繪所構成的情景。教學時,可讓學生邊讀邊想像,在想像中,搜索出物象,想像這些物象的特徵,把物象連接起來,然後根據自己的想像,把課文內容繪成一幅畫,感悟詩的意境。 根據內容繪畫,最初是詩中所描寫的詩人形象和物象一一浮現在讀者的腦際,可能有些雜亂,甚至有些模糊,但藉助想像最終可調整成一幅分明有序的畫面。此時眼前的這幅畫就不單是視覺中的畫面了,其中也整合著讀者的感情,畫面中甚至會增加許許多多詩中未提到的物象。至此讀者就進入了詩的意境,則詩人的感情以及詩中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可以不言而喻。 在教《天凈沙 秋思》這首小令時,我讓學生邊朗讀邊想像,然後根據自己的想像,把課文內容繪成一幅畫。學生情緒高漲,把「苦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遊子」這些單調的文字元號化成了具體的形象,畫出了許多各具特色的畫。畫中「殘陽如血,停在天際。郊野,一棵光禿禿的樹纏繞著乾枯的藤子,一隻烏鴉縮首棲息在樹上。一條小溪緩緩地從橋下流過,溪邊,幾戶人家,炊煙裊裊。一條蜿蜒的古道坑坑窪窪,淪落異鄉的遊子滿臉愁苦,憔悴不堪,騎在瘦骨嶙峋的馬上,跋涉已久的馬在冷嗖嗖的西風中踟躕」。蕭瑟悲涼的畫幅中,渲染出了落寞單調的秋景,恰當地表現了詩歌悠遠的意境和詩人無限惆悵的心情。學生在完成這幅畫的過程中,詩中遊子的悲哀已纏繞在心頭,從而理解了詩的意境。讓學生根據課文作畫,給學生提供了馳騁想像的機會,大大調動了他們的能動性,有效地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許多詩內涵豐富,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本身就是一幅構圖優美的畫。如張志和的《漁歌子》的第一首,巧於構圖,精於著色,本身就是一幅畫面廣闊、色彩絢麗的水鄉春景圖。詩中能看到青山、碧水、白鷺、藍天、紅花、青箬苙、綠蓑衣、濛濛細雨、暢遊的魚、翱翔的鳥、悠然垂釣的漁人,真是異彩紛呈,意趣盎然。讓學生繪成畫,詩人那與世無爭的淡泊生活,高潔曠達的氣質與胸懷就容易理解了。 引導學生把課文內容繪成一幅畫,能激發學生的想像,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五、「唱」中想像。 詩源於歌,詩的語言具有音樂美,教學時可引導學生用熟悉的曲調來唱,感受縈迴在意境里的美好情思。吟唱時,腦海中要想像詩中場面、情景,沉浸在詩歌所描寫的情境中,徜徉在美好的物象中,體會描繪中融入的詩人感情。讓學生在吟唱中想像,情感會發酵生長,學生想像的列車會在時空的隧道中飛馳,自主探索的觸角會超越時空,深入作者的內心。 教學古詩《使至塞上》時,我讓學生自由朗讀,突然,聽到一個學生用《千年等一回》的曲調低聲吟唱詩句,我趁機讓她給大家唱一遍。結果,課堂沸騰了,大家拍手叫好。看到學生濃厚的興趣,我趁勢鼓勵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曲調吟唱其他各首古詩,頓時,學生的思維打開了,爭先恐後的舉手。有的用《茉莉花》吟唱《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有的用《蘭花草》吟唱《春望》;有的用《世上只有媽媽好》吟唱《登飛來峰》;有的用《魯冰花》吟唱《秋詞》;有的用《我有一頭小毛驢》吟唱《過零丁洋》……語文課變成了音樂課,學生沉浸在優美的旋律中,在傾聽中想像,在想像中冥思,春夏秋冬、花草樹木、風雲雨雪浮現出來了,詩中的那人、那物、那情、那景定格在學生心裡,敲打著學生的心靈,情感發酵生長了,從而熟記了詩句,領悟了詩的意蘊。唱詩激活了學生的想像,展示了特長,加深了對詩歌的理解。 詩歌是培養學生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肥土。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想像,開拓學生的想像空間,讓想像的翅膀在詩歌的殿堂翱翔,讓學生感受到學詩的無窮樂趣。 註:此文獲重慶市2008年第五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論文大賽二等獎。
推薦閱讀:
※殺手黑子 : 想像外的007和他的戰友
※他把一堆蛋丟入了煮沸的白醋里,接著讓人想像不到的大驚喜出現了
※宇宙7級文明等級劃分,人類文明只有1級最高文明等級無法想像!
※枸杞應有的價值,遠超你的想像
※手印、查克拉、六道輪迴、七宗罪和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