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共鳴定律 情緒泛濫

情緒共鳴定律:情緒可以感染別人,使之產生相似的情緒感受。人類有多少種情緒呢? 情緒,是人各種的感覺、思想和行為的一種綜合的心理和生理狀態,是對外界刺激所產生的心理反應以及附帶的生理反應。我們平時比較常見的情緒,事實上都是個人的主觀體驗和感受,常常與心情、氣質、性格和性情以及環境的影響有關。然而,心理專家告訴我們———情緒就好像水,需要塑造或者稱之為雕刻。所謂雕刻,就是對情緒的管理,換句話說,就是修建和調整合理的河道,使情緒不至於泛濫,最好還能發下電。  在心理學的角度,情緒是身體對行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的反應,同時在生理反應上的評價和體驗。通常情緒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這些情緒的表現也可以加以歸納,如喜會表現為手舞足蹈,怒可能是咬牙切齒,憂則茶飯不思,悲會痛心疾首……行為在身體動作上表現得越強,就說明其情緒越強。 《心理學大辭典》中認為,「情緒是有機體反映客觀事物與主體需要之間的關係的態度體驗」,態度的結構包括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三個方面,但這恐怕是將情緒和情感混為一談了,所以心理專家告訴我們,這可能是一個讓人混淆情緒和情感界限的概念。  那麼,情緒大致可以分為多少種呢?心理專家告訴我們,對情緒比較主流的觀點是美國心理學家克雷奇(Krech)等人的觀點,他把情緒分作以下四類。(1)將快樂、憤怒、恐懼、悲哀視為最基本的或原始的情緒;(2)與感覺刺激有關的情緒,包括疼痛、厭惡、輕快。這類情緒可以是愉快的,也可以是不愉快的;(3)與自我評價有關的情緒,包括成功的與失敗的、驕傲與羞恥、內疚與悔恨等,這些情緒決定於一個人對自身行為與客觀行為標準的關係的知覺;(4)與他人有關的情緒,發生在人與人之間的情緒種類似乎無限繁多,按照積極的與消極的維度,可以把它們分為愛與恨兩大類。多情是說感情豐富,換句話說就是你比較富有同情心,對待每個讓你感動的人或事你都表現的很在意,哪怕與你無關。而且沒有性別之分 感情豐富不是什麼太好的事情,好像把一生背在背上前進的感覺,什麼都捨不得卸下,卻還是要不停地添加,於是越走越沉重。時至如今,已經到了承受的邊緣,即是有心,也是力不足了。所以,從以前的「拿得起,放不下」,到現在,是拿不起,也是不願,不敢拿起了。情感(feeling)同情緒有聯繫又有區別的概念。從廣義而言,它與情緒一樣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從狹義而言,它又不同於情緒,是和人的社會性需要相聯繫的一種較複雜而又穩定的態度體驗。例如,道德感、審美感、理智感、愛與恨的體驗等。從嚴格意義上講,情感與情緒有以下區別:①從需要角度看,情緒是和有機體的生物需要相聯繫的體驗形式,如喜、怒、哀、樂等;情感是同人的高級的社會性需要相聯繫的,如與人交往相關的友誼感,與遵守行為準則規範相關的道德感,與精神文化需要相關的美感與理智感。②從發生角度看,情緒發生較早,為人類和動物所共有,無論從種系或是個體發展來看,情感體驗都發生得較晚,是人類所特有的,是個體發展到社會化進程的一定階段才產生的,如嬰幼兒的情感體驗就鮮明而又豐富。③從穩定性程度看,情緒永遠帶有情境的性質;而情感有可能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穩固性和長期性,穩固的情感體驗是情緒概括化的結果。以上區別是相對的。情感是在情緒基礎上形成的,反過來情感對情緒又產生巨大的影響,它們是一種心理活動過程的兩個不同的側面。美國心理學家普裡布拉姆(K.H. Pribram)指出,人的體驗和感受對正在進行著的認識過程起評價和監督作用。這一解釋突出地表明了情感體驗的性質和作用。與情感相比,情緒著重於描述情感過程的外部表現及可測量的方面,而情感著重於表明情緒過程的主觀體驗方面。因此,描述人的主觀體驗,特別是描述客觀事物與主體的思想意識(即需要、態度、觀念、信念等)之間發生關係時所引起的切身體驗或反映,常使用情感的概念。經常說「沒意思」的人或患有抑鬱  如果發現身邊人對以往感興趣的事物不再關注,嘴裡老說「沒意思」,我們就要多給他耐心和溫暖了,不妨邀他一起散散步、逛逛街、打打球、聽聽他的心聲。  小 馬是名30歲的項目經理,工作能力強,同事關係也處得好。但隨著公司的發展,他感到壓力越來越大,心情也經常不好。但作為經理,他擔心自己的負面情緒會影 響團隊士氣,便盡量壓抑、掩飾真實情感,仍像往常一樣微笑面對同事和合作夥伴。一段時間後,小馬感覺總會忘記重要的事情,公司事務也難以決斷,與同事的說 笑少了,對聚餐、戶外活動也提不起興趣。有一天,他在高速公路上突然閃出一個可怕的念頭:把車開出護欄去。好在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並及時到心理科就診, 被診斷為中度抑鬱。  案例分析:小馬的情況在服務、營銷和管理人員中居多。由於職業關係,他們往往壓抑或掩飾自己的焦慮、 悲觀、絕望等負面情感,仍以「微笑」示人。然而,心理健康需 要情緒內在體驗與外在表達相統一、相協調。如果人的內心受到衝擊,那他需要及時有效地表達情緒和調整心態,而不是掩飾,否則,負性情緒不斷累積,就像一個 不斷蓄水的大壩,總有泛濫的一天。心理學上,這類抑鬱患者往往成長在缺乏安全的環境中,他們的照料者要麼對其苛求,要麼忽略他們的感受。例如,在他們遇到 困難或者受到委屈時,會被告知不許哭泣,於是在其內心形成一種不合理的信念:遇到困難或心情不好時,非但不可以跟人說,還要強顏歡笑,否則會被厭煩。當這 樣的信念與行為成為習慣時,就形成人格特質。成年後,每當遇到壓力時,他們都以這種不成熟的應對方式來解決。  心理處方:抑鬱的人常常難以自覺,這就需要親友的關注。他們即使再刻意掩 飾,也難免會流露出負性情緒。如果發現身邊人對以往感興趣的事物不再關注,嘴裡老說「沒意思」,我們就要多給他耐心和溫暖了,不妨邀他一起散散步、逛逛 街、打打球、聽聽他的心聲。對當事人來說,如果發現自己總也高興不起來,對以前熱衷的事沒了興趣,那就該意識到自己可能陷入了抑鬱的沼澤中。給自己一個機 會,勇敢地請親友幫自己應對困境。你會發現,別人不會因你的求助而離開你、責怪你。如果感覺親友的幫助收效甚微,那就有必要尋求心理治療了。為何暗夜裡,情感最易洶湧?晚上,一個人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了,這些是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如是寫道。字裡行間,能夠看出他在夜晚對自己感情的釋放。許多文字工作者喜歡在夜晚工作,因為那個時候他們能寫出感情充沛,有感染力的文章。同時,因為人在夜晚感情最容易衝動,犯罪活動也多發生在夜晚。如果在晚上求愛,成功率也比白天要高很多。一些人會覺得,晚上似乎自己遠離了現實,心情舒暢,一切困難似乎都算不上什麼。而清早醒來,又會覺得回到了現實中,憂愁煩惱似乎又回來了;但另一些人卻覺得,白天忙忙碌碌,熱熱鬧鬧,可一到晚上,萬般憂愁便湧上心頭。為什麼會這樣呢?□ 白天和夜晚的社會功能不同在白天,人們要扮演社會角色,進行的思想活動具有高度的邏輯性、功利性、現實性和目的性。而到了夜晚,人們從社會角色轉換到個體角色,能夠完全按個人意志來支配自己的活動,換句話說就是怎麼高興怎麼來。此時,人們會變得比白天更加浪漫多情,更容易用感情和善良的心去感受這個世界,處理一些事情。□ 白天晚上製造快樂的期待不同白天,人們在扮演社會角色的同時會更多地把希望寄托在外界,希望外界刺激能帶給自己快樂,而不是依靠自身去製造和享受快樂。晚上,人們回歸家庭,不再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外界環境當中,而是向內探求,想從內心找到一份快樂,所以,會更關注自己的情感變化。□ 白天晚上的感覺系統活動發生變化另外,人在晚上感情豐富,還與感覺系統活動規律有關。白天,人的感覺器官、視聽系統被高度利用,忙於接收外界信息,處於相對疲憊的狀態。晚上,外界環境變化,光線變暗,噪音降低,人們接受的視聽刺激變小,注意力集中,有精力考慮帶有個人感情色彩的問題,也有時間在自己的思維中加入更多的感情因素。(資料來源:尋醫問葯網)心靈咖啡網觀點:雖然夜晚更易情感泛濫,天馬行空怎麼想都可以,但假如做了不合適的事,只能怪自己沒自制力咯。
推薦閱讀:

與神共鳴
能夠產生共鳴的經典愛情語錄100句精選
一張圖引發千萬女性強烈共鳴!男人都該反省...
真愛,來自心靈的共鳴

TAG:情緒 | 共鳴 | 定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