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奸獻松山,洪承疇被擒,祖大壽獻錦州,明軍將士慘遭屠戳

洪承疇(之十一)

這期間,關外下了一場大雪,雪深達一丈。清軍的糧草斷絕,於是又有人提出解圍撤兵,派蒙古人居中講和。

崇禎十五年正月,兵部尚書陳新甲大膽對崇禎皇帝建議:「錦州、松山被圍困多時,救援不力,還要想一想變通之計。」

崇禎皇帝說:「可款則款,卿其便宜行事。」

崇禎皇帝終於明確說出可以議和。陳新甲秘密派遣馬紹愉帶著皇帝的密敕,出關議和,清軍懷疑這次又是明軍邊將偽造皇命,和談的嘗試很荒唐地失敗了。

崇禎十五年二月,松山城中的明軍副將夏成德秘密派弟弟聯絡清軍,約定歸降。夜裡,清軍在夏成德守衛的城牆外面豎立雲梯,迅速登上城牆,偷襲得手。

苦苦守衛的松山城陷落。

皇太極命令豪格,把洪承疇和祖大壽的弟弟、總兵官祖大樂送往盛京,游擊將軍祖大名、祖大成放入錦州。松山城中殘存的明軍將士還有三千多人,其中包括巡撫丘民仰、總兵官曹變蛟、王廷臣等將官,全部被清軍殺害。

清軍在松山繳獲大小紅衣炮、鳥銃一共三千二百七十三件,可見明軍的火力十分強大。《松錦記事殘頁》

到了三月初八日,祖大壽率領錦州城中的明軍將士出降,清軍進入錦州城。《明史紀事本末》中的說法是:「總兵祖大壽守錦州年余,力竭,城亦陷,為標下舁降。」

當時錦州城中大約還有七千多明軍,皇太極下令,錦州城中原有的居民、商販和明軍當中屬於祖大壽的人馬都可以留下,其他明軍一律處死。明軍中的蒙古人一律處斬,不可遺漏一人。

錦州、松山之後,杏山很快失陷,京師震動。四月,清兵圍攻塔山,城中兵民全部自焚,無一投降。

至此,錦州四城全部陷落,松錦決戰以明軍的徹底失敗結束。清軍班師,留下阿巴泰守衛錦州城,同時毀掉松山、杏山、塔山等城。

五月,北京派馬紹愉前往瀋陽,向皇太極議和。都察院參政祖可法、張存仁等人認為,北京政權必定南遷,應該要求明朝廷納貢稱臣,清軍入關,雙方以黃河為界。

皇太極還是一貫的態度,就是雙方講和,「以寧遠雙樹堡為貴國界,塔山為我國界」,在中間的連山設立互市,雙方進行貿易。

同樣是講和,十幾年前的崇禎二年也就是後金天聰三年的閏四月,袁崇煥曾經與後金秘密商討和議。根據《滿文老檔》的記載,當時皇太極的建議是:雙方劃分邊界,後金以三岔河為國界,大明以大凌河為國界,兩河之間留為空地,不許任何人居住,以免滋生糾紛。另外,明朝要給皇太極鑄造一枚金國汗印,並且每年給予一定的財帛。

袁崇煥堅持要後金歸還遼東的土地和人口,皇太極不肯,也因此,雙方的和談陷入僵局。

對比當年,松錦大戰的勝利讓皇太極的胃口大開,要求的邊境也有了改變,從三岔河一帶大大推進到寧遠附近。這也讓人懷疑他議和的誠意。

北京的主流輿論依然是反對議和,崇禎皇帝此前秘密把議和的事務交給陳新甲辦理,往來的手詔有幾十份,並且特意告誡他不得泄露。

有一次馬紹愉用密語向陳新甲通報議和之事,被陳新甲的家僮誤作塘報,傳到外面。朝廷輿論大嘩。崇禎皇帝痛恨至極。九月,兵部尚書陳新甲被殺。張若麒下獄論死,馬紹愉被除名。

盛京方面,孔有德等人也明確反對,議和之事因此沒有結果。

前篇:潰敗之夜,被困明軍向南突圍,自相踐踏,海潮淹死明軍無數

於左撰,待續


推薦閱讀:

蒙古士兵嘩變,錦州外城失陷,祖大壽鏖戰清軍,洪承疇遲疑不前
寧錦之戰 又稱寧(寧遠)錦(錦州)大捷
錦州冬泳人祭掃解放錦州烈士墓-民心網談

TAG:洪承疇 | 錦州 | 內奸 | 明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