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孫氏太極拳體悟/孫瑜

孫氏太極拳體悟/孫瑜

孫氏太極拳研究組孫瑜

在1959年周恩來總理同日本朋友談話中曾講到「太極拳是中國的一種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豐富,充滿哲理,與中國傳統醫學有血緣關係,太極拳是一項很好的健身運動,可以強身健體,可以防身自衛,可以陶冶情操,也是一種美的享受,給人們帶來幸福,延年益壽」。當時50年代還沒有競賽套路,總理這段話是對有百年歷史的傳統太極拳的評價。

傳統太極拳有眾多流派,其中孫氏太極拳主要是由武術宗師孫祿堂先生運用易理和內丹學,融合形意、八卦、太極技法於一爐而獨創的。孫祿堂一生酷愛武學,專心研究,他雖身材小巧,但與人切磋武技、未曾一負。有這樣一段歷史,清朝廷在京舉行「天下英雄會」擂台賽,南北各派武林高手皆來比武,而先生技壓群雄。在世界大力士格鬥賽中獲總冠軍,後又擊敗俄國和歐洲的格鬥冠軍,還擊敗日本天皇欽命大武士板垣一雄。然而日本再派6名格鬥高手前來挑戰,均敗於宗師手下。因此,當時在武術界享有「天下第一手」之譽。

談起我父親是1927年,在尚德國術會會長李玉琳(現武術家李德印的祖父)介紹下,拜師孫祿堂門下學拳的,同學之中還有武術家顧留馨等人。到1928年7月孫祿堂宗師正式在虹口創立「檢德儲蓄國術社」孫氏太極拳遂在上海流行。我在中年時才跟父親學拳,主要練孫氏太極拳。孫祿堂總是教誨「拳道合一」,「拳術之道,首重中和」。「太極拳假後天之形,不用後天之力,一動一靜純任自然,不尚血氣,意在練氣化神,以血氣之勇,難得中和之妙。」所謂道,道即中和之氣,內勁生於中和,中和源於內外相合,完全是用意內動帶動外動,由中而發,由內及外。內動是首要的基礎。我理解的所謂內家拳不在外形動作,而意在氣勢,所以練拳時要心靜神凝,精神貫注,進入太極思維狀態。務求達到內三合,外三合,每一招,每一拳,每一腳都由內勁來打。至於「中和」,內又四層含義:

其一守中。即守於中脈,即身內中心軸線上則頭頂百會穴,要頂頭懸、使全身虛領,下則會陰穴,尾閭向前內收,兩點連線與地面垂直。上下通達,一起貫通,從頸椎到尾椎整個脊柱26塊椎骨垂直壘疊、上下對位、使中氣貫於脊中。無論怎樣動勢、虛實變換都不失於中、垂心始終保持中正穩定。而胸腹要空虛,這樣才能手足相通,一通百通。使挫勁、僵勁變為整勁,這時內勁自生。

其二用中。太極拳內勁、實際上就是由中而發,如在推手時,注意力要集中在中脈上(即中軸線或重心線)不管對方用什麼手法來進,都要把來的力量引轉到自己中心軸心線外側,既要保持自己重心穩定,同時又要控制和破壞對方的重心線。用意接手不是用力接手,一接手就要粘住對方重心,後發先至,向對方實足的外側、或實足後跟或實足的足尖處發出勁,使其失重拔跟傾倒。

其三適中。即無論進退化發,都要適度,無過不及。不能硬推硬撞、用力抵抗、要勢而為、才能得機得勢,根據對方意的動向,角度及薄弱虛處用虛實之法介決。其四空中。中者虛空之性體也,引進落空之意思,讓人無法摸到我的中心,忽隱忽現,一擊即落空,這是太極高手的境界了。

太極拳的修鍊,其實所述就是「中和」二字。無過不及。不丟不定剛柔相濟,陰陽虛實,內外合一,都是中和。拳中內勁也是由中和而生。孫祿堂宗師還指出:「開合自然,皆再當中一點子運用。」所謂一點之中,實質就是在腰脊命門丹田,宗師曾講「練拳時要把全身散開的勁收回到丹田。」可用揉麵粉團解釋,總之以意須氣,以氣運身,由此點腰脊命門的勁叫合。

從醫學上講,開合動作可以起到鍛煉肺活量和心功能作用。還有孫式太極拳在步法上敏捷圓活,進步必跟、退步必撤。進步時前腳處半步,後腳進半步跟上。後腳退步時,前腳須撤回半步。轉身時步子先調正,實腳為軸,上下同時螺旋狀轉動。而在進步、退步、轉身時都要在以意須氣、由腰脊為軸心、內動帶動外動來完成的。這在活步推手中往往都是在進半步、退半步移動中進行的。步法的靈活變化是取決勝負。

對目前廣泛流行的各種競賽套路,其實也是由傳統套路基礎上改變而成的。目前是普及健身,並為了比賽評分需要而對身法、步法、手法作了統一規定。比較重視外觀、造型、高難動作,而對技擊作用輕視,有體操化傾向。孫祿堂曾對弟子教誨:「練拳宜在靜處用功,不要在人前賣弄精神誇張技藝,務必徒行為先,要恭敬、謙遜、不與人爭,以涵養拳術,要精靈得練千遍,若不熟練還得練千遍。」

前人雖死,但道不能滅,傳統太極拳面臨危機。我們要體察、研究傳統太極拳的珍貴之處,才能繼承和發揚。

孫祿堂宗師說:「宇宙為一大周天,人身體為一小周天。」練武術要把天時、地利和人融合在一起,求得天人合一的一大中和。在練拳、推手、散打時不可越出一個「中」字,若能悟透這個「中」字,就能掌握自己的重心,呼吸就能保持自然、百脈才能暢通。

孫宗師的中和觀就是練武的秘訣和心法。太極拳的柔化講中和、八卦掌技巧多變,形意拳的迅猛直接也講中和。衡量太極功夫的深淺,並不看此人是虎背熊腰,彪形大漢,不是看身高體重、力氣多大,而是看在「中和」上及沾粘連隨、不丟不頂的輕靈功夫成熟程度上。

提高太極拳水平一定要以太極拳論為「指導」,全憑心意用功夫。太極拳是一種綜合修養,體悟是重要一環。有名師的身教言傳,還要體察拳法中各種勁路走向,和內在細微變化的感應,否則是很難領悟太極深層次的東西。

推薦閱讀:

陳式太極拳三三原理(一)
太極拳松胸實腹要旨
近代太極拳的先驅王宗岳
陳式太極拳第13代傳人倪勇展示當代真太極 一搏原創
練拳傷膝蓋?這罪名太極拳不背!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