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葉氏養胃湯

養 胃湯 , 是清代葉天士創立養胃陰法的代表方劑 ,由沙參 、 麥冬 、 玉竹 、 桑葉、 石斛 、 白扁豆、 甘草組成。玉竹 、 石斛 、 麥冬等養胃生津 ; 桑葉、 沙參 清熱滋陰; 甘草 、 白扁豆補中益氣化濕。本方既能清 胃 火而生津液, 又能防止滋陰之品助濕呆 胃, 是一劑比較 理 想 的滋養 胃陰 的方 劑 。 胃陰不 足 證 , 在 華 岫 雲 認 為 「 凡遇秉質木火之體 , 患燥熱之症 , 或病後熱傷肺 胃津 液, 以致虛痞不食 , 舌絳 , 咽干 , 煩渴 , 不寐 , 便不通爽 , 此九竅不和 , 都屬 胃病 也。 」 根據 葉氏醫案 記載「 肺 胃 陰虛 , 燥熱傷津」 的病機 。 胃陰不足的癥狀 , 以口渴、 口苦 、 唇燥 、 乾嘔、 呃逆 、 不飢不食或善飢少食 , 便秘 , 牙齦腫痛 , 脈滑數 , 舌紅光剝或少苔為主。 ① 放 射性 食 管炎 劉某 , 女 , 47 歲 , 2006 年 7 月 18 日來診。患者一月 前出現呃逆 , 漸進食 不利 , 拍 x 線 片為食道中段 長約 5 厘米食道 黏膜紊亂 , 管 腔狹窄。 胃鏡檢查距 門齒 21 ~26cm 處 , 可見食管後壁黏膜有 一扁平隆起 , 大小約 2cm × 5cm, 表面不規則 潰瘍 , 苔 污穢, 食管腔狹窄 , 內鏡 尚能通過 , 狹窄段長約 5em, 邊 界 不清 。病 理 檢 查 為食 道 ( 中分 化 ) 鱗 狀 細胞 癌 。在 外 放射治 療 15 次 , 中心 劑量 30Gy , 內照射 兩次 後 出現 咽部不適 , 異物感 , 吐粘痰 , 吞咽 時疼 痛, 梗 阻稍有加 重 , 經西醫用地塞米 松片、 消炎痛 片等葯治療效 果不 佳。症見食後胸骨下段 灼熱隱痛 , 納差 , 甚 則不思飲 食 , 常常嘔吐食物及鮮血 , 口苦 , 便秘 , 脈 弦滑 , 舌質紅 光剝無苔。中醫辨證為陰虛痰熱 , 用養 胃湯加減治療。 方用: 沙參 、 生玉竹 、 石斛 、 山慈菇 、 生甘草 、 藕節炭、 急 性子、 浙貝母 、 生白芍 、 麥冬 、 扁豆花 、 沉香曲。前後服 葯 15 劑 , 咽部不適 、 異物感 、 吞咽疼痛 、 吐粘痰消失 , 繼 續放射治療。 按 ): 放射性食 管炎, 在 中醫學 中屬噎膈反 胃之屬, 臨床上並非少見。本病多由熱毒傷 陰, 灼熱成痰所致。 所以治療以養 胃湯為主 , 加 山慈菇、 急性子、 浙貝母等 清熱解毒 、 化痰散結 , 治療半月而愈。 ②萎縮性 胃炎 李某 , 男 , 48 歲 , 2008 年 6 月 20 日 初診。患者兩年前有 胃病, 近來食慾減少 , 食後上腹部 有脹痛甚則灼熱疼痛 , 而無規律。胃鏡檢查 : 胃黏膜變 薄成灰綠色 , 診斷為萎縮性 胃炎。現納差 , 食後 胃脘部 灼熱樣鈍痛 , 暖氣 , 甚則嘔吐食物 , 帶血絲, 口乾而苦, 心煩易怒, 便秘 , 脈弦滑, 舌紅 , 邊有瘀血點。擬方 : 沙 參 , 麥 冬 , 石斛 , 玉 竹 , 生 甘草 , 扁 豆衣 , 川 黃 連 , 薄荷 , 仙 鶴草 , 綠萼梅, 生 白芍 , 生地炭 , 桑 葉。服藥 6 劑 , 吐血 噯氣已止 , 食後 胃部熱痛亦減 。上方去 生地 炭、 川黃 連、 仙鶴草 , 加烏梅 、 丹參 、 鮮蘆根 。服 7 劑後 , 熱痛消 退 , 口苦已除 , 二便通暢。再予養 胃湯合參苓 白朮散調 理半月 而 愈 。 按 ): 萎縮性 胃炎屬 胃脘痛一 門, 李某病情因肝鬱氣 滯 , 損 伐脾 胃, 日久 化 火 , 耗 傷 胃 陰 , 造 成 胃失 潤 降 , 故 治療 始終 用本 方加 減 而奏效 。 ③支氣管擴張咯血 張某 , 男 , 42 歲, 2007 年 8 月 20 日初診。素患哮喘 , 每逢春冬喘咳複發, 咳嗽黃痰 , 喘息不能平卧。近來 因事憤怒 , 誘發咳喘, 咽痛, 口於, 痰 中帶血 , 漸 至 鮮 血 咳 出。肺 部 聽 診 : 右 下 肺 呈 濕 噦 音 , 呼吸音減 弱 , 脈 弦數 , 舌質紅 。x 線 胸透 : 支氣 管 擴 張咯血。方用: 沙參 、 麥冬 、 生 玉竹 、 桑葉、 桑 白皮 、 玄 參 、 鮮茅根、 石斛 、 炙紫菀 、 炙百部 、 枇杷葉、 仙鶴草 、 地 龍 。五劑 , 咳喘減 輕 , 持續 調理 一月痊 愈 。 按 ): 張 某咯 血 由肺 腎 陰虧 , 今 遇 情 志郁 怒 肝 火偏 旺 , 火邪 迫肺 , 耗 其 陰液 , 灼傷 肺 絡 所 致 。 治 療取 「 虛 則補 其母 」之 法 , 用 養 胃湯加 炙 紫菀 、 炙 百部 、 仙 鶴 草 、 鮮 茅根等味 而顯 效。 ④十二指腸潰瘍劉某 , 女, 37 歲 , 2009 年 5 月 l0 1 3初診。患者 5 年前患 胃痛 , 腹脹時作時止 , 近 2 年病 情逐 漸加重 , 常見 黑便 , 經 胃鏡 檢查 , 診 斷 為 十二 指 腸 球部 潰瘍 。近 來 胃脘疼 痛 , 食 後緩 解 , 1 ~ 2 小 時 又 覺 灼熱樣疼痛。大便色黑, 隱血試驗陽性 , 心煩 , 口苦喜 冷飲 , 舌紅 , 苔黃 , 脈細滑數。方用麥冬 、 石斛 、 生地炭、 生玉竹 、 仙鶴草 、 川厚朴花 、 白及 、 白芍、 生甘草、 扁豆 衣 、 左金丸。服藥 7 劑 , 胃痛減輕, 心煩 口苦亦解, 大便 隱血 轉為 陰性 。上方 去 仙 鶴草 、 生 地 炭 、 左金 丸 , 加 香 附炭 、 鮮蘆根 , 續服 7 劑 , 大便正 常 。唯納谷不 香 , 再 以 養 胃湯合四君子湯調理月余。11 月 4 日經 胃鏡複查 潰瘍痊癒。 按 ): 十二指腸潰瘍 出血 , 在臨床屬肝氣不舒 , 郁 火 犯 胃耗傷 胃陰者, 屢見不鮮。筆者常用養 胃湯加味 , 收 效 甚快 。 葉氏在 長期 的醫療實踐 中, 體會到東垣《 脾 胃論》 學術只重視脾陽, 而忽視 胃陰。故在《 內經》 理 論指導下 , 提出「 陽明陽土, 得陰 自安」 , 「 胃喜柔潤 , 偏 惡剛燥」 的新觀點。用甘味濡潤之 品滋養 胃陰 , 在《 金 匱要略》 麥門冬湯 的基礎上組成養 胃湯一方 , 彌補 了 東垣的不足 , 從而使脾 胃學說更為完善。養 胃陰法是葉氏學術思想 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 其 醫案 中根 據病情 輕重 , 標 本緩 急 , 常 常 配伍其他藥物靈活應用。 清代吳鞠通 在葉氏養 胃陰法的啟 發下進一步提 出 : 「 復 胃陰者 , 莫 若 甘 寒 , 夫 酸 味 者 , 酸 甘 化 陰」 。即 養 胃陰法 以甘寒 滋 陰為 主 , 酸 甘化 陰為 輔 。酸能 生 津 斂陰, 甘能益 胃滋陰, 酸甘合伍 , 一斂一滋, 從而加強了 養胃陰的作用 。在臨床上每遇 胃陰虧耗, 而 肝鬱肝火不盛之際, 在養 胃湯中喜加烏梅 、 白芍藥、 木 瓜 、 生山楂之類酸味藥物 , 常常收到滿意的效果。如遇 傷及心陰加百合 、 柏子仁 、 淮小麥、 酸棗仁 , 寧心生津, 則 胃陰 自復。 外感 之邪 , 熱 盛 傷 陰時 , 可重 用 甘寒 養 陰 , 在 本 方 基礎上, 加用鮮生地黃、 玄參、 石膏、 鮮蘆根 、 白茅根等, 甘能生津潤燥 , 寒能清熱制火。而芩 、 連、 柏 、 知母之類 苦寒藥物 , 雖能清熱瀉火 , 但易傷陰液 , 故臨床時應慎 用或 少用 。 在內傷勞損疾病 中, 往往 胃陰不足與肝鬱氣滯同 時 出現 , 為 此應理 氣 宜疏 導 , 而 不 宜疏 泄 太 過 。 若多用或重用理氣之品, 反更耗損胃陰, 應選擇理氣而 不傷陰的藥物。常用香櫞 、 佛手 、 生麥芽、 玫瑰花、 玳玳花、 綠萼梅之類, 不僅能疏通氣機, 又能 防止 單純 滋 陰引起呆 滯之弊 。 總之 , 臨床時還需 辨證 求 因 , 因為 引起 胃陰不 足的 原因不一 , 在臨床上並非單純見到 胃陰虛 , 而常常兼挾 外邪、 氣滯、 血瘀、 虛熱。因而有虛實並見 , 虛中有實, 實 中挾虛之症 , 故在治療用藥上絕不可固執一方一葯。所 謂: 病無常形, 醫無常方 , 葯無常品, 在人之善學善用耳。
推薦閱讀:

五種養胃護胃家常蔬菜 - tianweimin135558的日誌 - 網易博客
養胃的食物 你知道多少 這樣吃更好
如何養胃 用這物煮粥喝竟養好多年老胃病
秋天最養胃的粥,十種全在這裡了!
簡美人教你如何養胃自我保養!

TAG:養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