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幫忙不添亂的患者家屬

善於溝通、遇事冷靜、積極配合做個幫忙不添亂的患者家屬《 生命時報 》( 2011年02月04日 第15 版)

只要上醫院看病,就要跟醫生打交道,手術簽字、交代病情、檢查交費……這些都需要患者家屬隨時與醫生交流。但在生活中,常常會看到不少患者家屬與醫生發生矛盾,耽誤患者的病情。其實,家屬的正確配合,不僅能幫助醫生完成診療過程,還能減少患者的煩惱。那麼,如何做一名合格、聰明的患者家屬呢?首先,熟知情況、冷靜處理問題,這是醫生最希望見到的家屬。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主治醫師胡文指出,好的家屬應該熟知患者的病情,能夠條理清楚地敘述其癥狀、病發經過,給醫生的診療提供依據。在醫生做出診斷、提出治療方案後,能夠很好地配合醫生。此外,有時一些急診情況,如心梗、腦卒中患者一發病就十分危急,一些家屬先「嚇倒」,讓醫生束手無策,這類情況在醫院十分常見。第二,患者家屬一定要善於溝通。醫生最怕的就是情緒激烈、一點火就著的家屬,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醫生放在對立面,完全不能平靜地就患者本身病情給予充分交流。而善於溝通的家屬會讓醫生感到十分輕鬆,他會感覺你們在共同為同一個人的治癒而努力,他甚至願意和你多聊一聊親人病情,並特別提醒需要注意的康復、保健等細節問題。第三,信任醫生、配合治療的家屬。有些家屬很喜歡對醫生的治療方案指手畫腳,或者用自己一知半解的醫學常識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建議,這會讓醫生感覺到對自己專業能力的質疑和不尊重。有的甚至在治療中途要求更換醫生,這對患者非常不利。醫生與患者之間的信任是相互的,從職業成就感的角度出發,醫生比家屬更希望把患者的病治好。第四,不當陪診大軍。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醫患關係室主任曾慶指出,老人、孩子、危重病人看病需有人陪,但也別超4個,輕症病人1個就夠。▲(丁月)家屬要做哪幾件事(相關鏈接)患者入院治療後,家屬可以自己做一些事情協助醫生,如準備一個小本,每日記錄飲食情況、排尿量等,有時這些信息比護士掌握的更具體,對醫生更有價值。對醫生的醫囑,家屬也要幫助病人完成,如低糖飲食、絕對卧床、按時吃藥等,病人有時不自律,家屬要從旁監督。對於情緒低落的患者,家屬要適時鼓勵打氣。此外,患者家屬要遵守醫院各項規章制度,不要大吵大鬧,不抽煙等,更不要到處竄房,以避免造成院內交叉感染,也不要自作主張,隨意搬動病房內的醫療設施和儀器,共同維護就診環境。▲
推薦閱讀:

影響腦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恢復的負面因素
堅持練習腰部十步功使腰突患者倍輕鬆
手足癬患者如何做好日常護理
病人有權要求在一旁參觀的實習醫生離開嗎?
糖尿病患者 動物油能不吃就不吃

TAG:幫忙 | 患者 | 患者家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