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蘇州最不應該忘了伍子胥

沈建東

端午漸漸臨近,穿行在班駁的院牆組成的街巷裡,不時可以聞到從這個古城的尋常人家廚房飄出的粽葉的清香。走到胥江河畔,一群即將參加龍舟大賽的健兒們,正穿著桔紅的背心,露出矯健的肌腱,爭先恐後練習划槳,陽光燦爛明亮,船邊水花四濺,隨著龍舟飛速的前行,這個僅次於春節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雲煙氤氳,又一次被我們用心靈所觸摸……

又是仲夏。「五月胥江怒,水嬉觀競渡。」這時,在古老的蘇州令人想起的有屈原,更有伍子胥。楚地的人們大約總會在吃著清香的粽子,看著龍舟比賽那劈波斬浪的熱鬧場景時想到屈原。創業並死難於吳地的伍子胥不一樣,他雖然未能象屈原那樣為後人流下辭藻華麗又有些晦澀難懂的《離騷》、《九歌》《九章》、《天問》,但伍子胥卻給蘇州留下了蘇州人世代棲養生息的蘇州城。面對殘破的古城牆,翻閱蘇州的老照片,伍子胥「相土嘗水,象天法地,造築大城」的身影總會恍恍惚惚在人們腦海里浮現。認識屈原那是因為《離騷》,因為汨羅江畔不沉之魂,這已經成為我們心中的愛國範式。君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捐軀愛國,憂國憂民,自古而然。我們常為屈子那蘭花香草的楚人遺風所感佩。屈原早已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個文化符號。楚人屈原在國在人在,國亡人亡的信念下選擇了投江,而同是楚人的伍子胥卻早於屈原兩百多年,在父兄被楚王戮殺的情況下,選擇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逃難。然而伍子胥奔吳的「逃而優則仕」,卻改寫了吳國的歷史。對於蘇州來說,伍子胥的到來,是歷史選擇和安排。這個歷史選擇和安排給了「尚是春秋之物」的蘇州古城二千五百年生生不息的命脈延續。伍子胥對於蘇州來說是開城鼻祖,我們沒有理由不歌之頌之,紀之念之。

胥江上空的月又圓了,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人生如流水,轉瞬即逝。加上世多磨難,實際上一個人在有限的時間裡能做多少事呢?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伍子胥忠臣直諫的「耿勁」讓他身首異處,但他決不如屈原後來那樣主動消失,伍子胥是慷慨赴死的。吳王夫差賜他屬縷之劍逼他自盡,但令夫差沒有想到的是吳國被勾踐攻破後,自己也是用這把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的悔言。伍子胥憤王不用己言,臨終寄言:「高置吾頭,必見越人入吳也,我王親為擒哉!捐我深江,則亦已矣。」伍子胥死後,王使人捐於大江口。勇士執之,乃有遺響,發憤馳騰,氣若奔馬。威凌萬物,歸神大海。盛他屍體的皮口袋隨水來到江口,不肯再走,似以欲堵越兵入吳之路,魂魄不散的子胥,死後仍要堅守自己的第二故鄉——蘇州。兩千五百年後的端午,我們不妨來細數一下伍子胥對蘇州的貢獻:他為我們蘇州規劃建造了周圍四十七里,陸門八,水門八的大城,為蘇州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不僅如此,伍子胥振軍經武,「選練士,習戰士,」還是一位難得的將材。據《越絕書》載,他有水戰兵法傳世。是伍子胥發現了「兵聖」孫武,並向吳王闔閭推薦。《孫子兵法》,成了流傳千年而不衰的兵家巨著,如今蜚聲於國際軍界,廣至工商企業。其實令我們想到伍子胥的還有很多。胥江、胥山、胥口……,這些地方都是因他而留下的。我們蘇州不應該只在端午的時候才想到伍子胥,他是楚文化的精英,卻在太湖的風雨中鑄就了吳文化的豐碑偉業。胥江滔滔遠去,歲月也默默如逝。屈原成了愛國主義的不朽榜樣,而伍子胥則觀照著千古忠臣直士的命運。這兩顆璀璨的人文星座,將永遠輝映在中國歷史長河的蒼穹。世事常常如此,正義之士儘管隔著時代的鴻溝,卻仍然可以與大眾溝通,時時讓今人浮想聯翩。他們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只是由於歲月的更替和時間的消磨改變了我們仰視的角度和接受的程度而已。

「香黍筒為粽,靈苗艾作人。芳音邈已遠。節物自常新。」當我們品嘗著有稜有角的粽子,欣賞著胥江水上如飛的龍舟,心頭泛起的那陣陣漣漪,正攪動著那萬千被我們稱為懷念與感動的情愫,讓我們更真切地體驗著生命的意義。

(作者系蘇州市吳文化研究會理事)

推薦閱讀:

《煙花三月下蘇州》
蘇州公司新動向~寒武紀蘇州研發布點
上海第三機場幾無可能落在蘇州
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低調「食堂」,把地道的東南亞風灌進了烏鵲橋
2017蘇州人才引進落戶政策

TAG:蘇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