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碩發SCI文章的感悟:投稿的過程是實力外加運氣的過程
歡迎點擊「中國科學報」↑關注我們!
文章從開始準備實驗到最終的接收與發表似十月懷胎的過程。每一個過程都十分關鍵,從來都沒有通向成功的捷徑和萬能的成功公式和秘訣,我們只能不斷的細化每一個實現的過程。
第一步:立題
一篇優秀的論文,最關鍵的是立題,這不單單需要課題組導師準確的把脈,更需要個人不斷領悟的過程。之前看到一位發表多篇文章的大牛這麼說,如果你想發表IF>5的文章,那你的鎖定的參考文獻的標準至少應當高於這個水平,應該是你研究領域中TOP3的雜誌,甚至關注下nature 或是science 也不為過。如那句話說的你的事業的高度永遠不會超過你自信心的高度,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發文章的過程也是如此,學會向前看,向上看。
導師的把脈,我想我不曾做過老師,也無權訴說更多,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一個導師如果想成為這個行業的掌舵或是把脈的人物,閉門造車是萬萬不可的,必須海量閱讀文獻和學術交流至少有一個常在路上,而在此我更加推崇於後者。參考文獻再新,也只能是過去的東西,我們學習他的試驗方法和思路以及闡述某一個問題時所用的表述和原理。
學術交流,往往更多表現的是目前大家正在研究的東西。而交流往往也分為多種,國際交流(通過參與國際會議、實地考察、訪問學者等等),國內交流(更多的是實地的參觀或是會議),同一領域學生與學生之間非官方的交流,學術界和工業化應用客戶之間的交流(從企業所需中發現研究的空白點,然後載回饋到企業)。
真正的想法和思路往往產生於一次次的頭腦風暴中。對於個人的領悟,這個往往源自於自我科研能力的挖掘。一個放養型的導師,一個相對較差的科研環境,一顆刻苦鑽研和上進的心,往往會更快的促進這種能力的提前釋放。
以我個人而言,我從不否認那些科研天才和達人的存在,但是我想更多的科研人都是一個平凡的人,我們唯獨憑藉按部就班的實驗和反反覆復的論證去發現隱藏於現象後的本質。個人的領悟能力也不是簡簡單單的你對一篇或是幾篇參考文獻的消化吸收能力,也不是純粹對設計一種你從未參與過的能力的驗證,而是一種你能從你看到的文章中,從你接手的實驗中,看到你所研究的方向未來的趨勢,如果你能準確的把握住發展的趨勢,那麼你將會收穫前所未有的創新。
關於立題的創新,很多時候我都在被這樣一句話迷惑著,國際一流的在國內就是超一流的,國際二流在國內也是一流的。其實,細細想來,我明白一個問題,不是說我們國家的創新水平不行,而是在我國很多時間能滿足於你創新的客觀條件不存在,比如資金,比如時間和精力,再如實驗室普遍的條件。當我們的一切的條件都不如國外的時候,面對嚴苛的技術壁壘,我們只能採取所謂的跟跑策略。
第二步:過程
將立題從一個概念中的模型變成一組組可支持的數據,也是至關重要的。實踐是檢驗整理的唯一標準。在做實驗的過程我們確實需要胡適先生的一些精神「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但是從目前科學發展的層次來看,對於像我以及與我類似的平凡的研究生而言,我們往往處於科學前沿理論的底層,我們提出那些具有劃時代的觀點和看法甚少,我們更多的時候是追隨著巨人的步伐去解釋我們獲得的現象。
關於實驗的過程,我個人的經驗就是不放過任何一個實驗的異常點,同時也不要將精力過多的放在某一個問題上。前者說的是我們要用嚴謹的態度去對待實驗,實驗設計科學合理,切不可投機取巧,操作過程合理規範。後者要求當我們的實驗結果和預期的結果不一致時,並且反覆多次的嘗試結果都如此,實驗操作的過程也無其他的失誤時,不妨堅信自己的實驗結果,興許你的這個發現會是一個標新立異的情況。
最後呢,就是不斷的堅持。每當放假或是過節的時候,一個人待在實驗室,看著電腦上密密麻麻的英文字元,面對著那些默默無語的瓶瓶罐罐,聆聽著單單是自己的心跳聲。儘管很是孤單和寂寞,但是我總是用「科研的路註定是一個人的孤獨」來自勉。的確,不管是家人還是朋友,或是戀人,或是老師他們很難與你一起分擔這份孤獨的。作為家人,給你永遠的支持;作為戀人,帶給你實驗之後的開心;作為朋友,與你分享成功的喜悅;作為老師,他們只能給你在學術路上方向的指導。
無論怎麼樣,路還是要自己去走,沒有人能去替你完成。對於科研路上探索的過程,我還想說的是千萬不要一味的埋頭苦幹,最好的方式是常常抬頭看看前進的方向和路旁的標尺。為此,我們需要邊做實驗邊去查閱最新發表的文獻,這樣會使我們有效的避開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和我們相似的研究成果,也可以找尋到最新的表徵方法。及時將獲得最新的實驗數據反饋給導師,對於好的結果如此,對於差的結果亦如此,從導師那裡獲得有效的指導和幫助。
第三步:發表
即文章的撰寫和發表。我比較推崇這樣一種做法,即邊做實驗邊寫文章,這樣的好處是你能將時間效益最大化,使你得到的數據就是論文中用得著的數據,也是你所做的東西和發表的東西能夠保持更高的新鮮性。倘若你就是一個按部就班的人,沒關係,只需要加緊時間實驗,你依然可以取得較好的結果。
以我個人而言,論文撰寫的過程講究的是一氣呵成,初稿切勿拖拖拉拉,否則我們將會因為英文表達的蹩腳而一再的延長作品完成的時間。一篇論文,必須經得起反反覆復的修改,切勿認為我寫完了就萬事大吉了,針對語法的逐句斟酌和文章中關鍵點的反覆推敲是至關重要的。投稿的過程,我認為是實力外加運氣的過程。對於實力的問題,我不想談過多,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看法,文章的發表過程更多注重的是創新水平。
最後就是運氣,有些時候一篇好的文章不一定都能被一個好的雜誌錄用,也不是差一點的文章就不能被好的雜誌的錄取。因此,這裡存在於一個運氣的問題,如果你遇到一個彼此熟知的審稿人,那麼你將會獲得更大的錄用機會。不必要刻意的羨慕別人可能發表了一個水平極高的雜誌,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微乎其微的,更多的時候看你的課題的選擇方向和導師的影響力,僅此而已。論文的被拒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學會正確的看待這個問題,我們更應注重從審稿人的意見中找尋最有價值的意見,去修改和提高自己的論文水平。我相信只要是我們付出心血完成的文章,一定能找到一個適合它的地方。
正如培根所說的「好的運氣令人羨慕,而戰勝厄運則更令人驚嘆」。不拋棄,不放棄,在科研的路上你一定會找尋到屬於你自己的成功的捷徑。相信自己,you can make a difference!
此文來自科學網于振江博客
如果您覺得本文還不錯,歡迎轉發分享。並在下面的拇指處點一下贊,感謝支持!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推薦閱讀:
※運氣背、生活不如意、總有心事的快看看了,改運的最有效方法大全
※不靠運氣靠實力!2016年賺足百萬的3大生肖
※你是否有「候封萬戶到三公」的運氣【祐之預測:八字快速入門100講第11講】
※家中花草不亂擺,可避免壞運氣!
※你的習慣決定了你的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