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藥代茶飲治療疑難重症

  將中藥方劑直接以水煎湯代茶頻頻飲服是國醫大師路志正的治病特色。如《慈禧光緒醫方選議》中記錄的清代宮廷所用的「生津代茶飲」等,就大多運用這種方式。也可以說這種代茶飲其實是一種「不拘時服藥」的一種方法,路老臨證最善運用代茶飲,尤其是對於慢性疑難重症,常用來配合主方輔佐治療,多獲佳效。現舉驗案兩則,以饗讀者。

  案一:宋某,女,15歲。確診為系統性紅斑狼瘡半年,現尿潛血陽性,雙膝關節疼痛,易感冒,動則多汗,胃不適、脘脹,偶有嘔吐,寐差,皮膚角化,面部小痱滿額,皮膚乾燥粗糙,脫髮,二便調,現服用強的松每日10mg,舌淡略暗、尖紅,脈弦滑。診為脾腎不足,衛外不固,濕熱內蘊。治以健脾和胃,固衛和營,清熱化濕,佐以滋補肝腎。處方:五爪龍18克,炒防風10克,生白朮12克,當歸12克,赤白芍各10克,生石膏(先煎)20克,知母10克,丹皮12克,荷葉(後下)12克,生谷麥芽各20克,蘇梗(後下)10克,虎杖15克,旱蓮草12克,女貞子12克,炒枳殼12克,甘草6克,生薑3片引。水煎服,14劑。

  茶飲方:西洋參(先下)6克,白茅根30克,綠豆衣30克,赤小豆20克,紫草12克,生薏苡仁30克,炒薏苡仁30克,佛手9克,14劑。水煎代茶慢飲。

  葯後雙膝關節疼痛消失,胃不適、脘脹等症均消失,現面部粟粒狀疹,四肢毛囊角化,納佳,二便正常,月經正常,但月經時有腹痛,色紅有血塊,尿潛血已痊癒,尿常規:正常。葯已見效機,再以前方出入。處方:南沙參15克,麥冬10克,生石膏(先下)30克,知母10克,丹皮12克,白芍12克,澤蘭10克,桂枝3克,生谷麥芽各15克,生地12克,元參10克,炒蒼朮12克,徐長卿15克,醋香附9克,甘草8克。水煎服,14劑。

  茶飲方:荷葉30克,白茅根30克,綠豆衣30克,赤小豆20克,紫草12克,炒薏苡仁20克,7劑,水煎代茶慢飲。

  葯後複診,病情穩定,西藥激素已完全撤離。

  案二:林某,女,56歲。診斷為乾燥綜合症。現口乾咽干,聲音沙啞,周身關節疼,後背涼,易感冒,雙手指皮膚起皮疹紅斑,季節交替時易感冒,尿頻尿疼,耳鳴乏力,入睡難,視力不清,面色萎黃,舌體胖、苔少、根黃膩,脈細數小滑。治法:益氣陰,和脾胃,滋肝腎。處方:五爪龍12克,太子參12克,南沙參10克,黃精12克,桂枝10克,石斛12克,茵陳10克,枇杷葉12克,桑寄生15克,炒菟絲子12克,旱蓮草10克,女貞子12克,夜交藤15克,萹蓄10克,益智仁(後下)10克,生龍牡各30克。水煎服,14劑。

  葯後夜尿頻精神轉佳,小腹隱脹,腎區酸脹,胃涼隱疼,口乾、咽干、眼乾、背沉、頭痛、手關節僵、大便不爽、肝區隱痛、舌胖質暗淡、舌根微厚膩,近日咽癢,口乾頻飲。上方去太子參、茵陳、益智仁,加厚朴花12克、蒲公英15克、生谷芽麥芽各20克。水煎服,14劑。

  茶飲方:西洋參6克,麥冬10克,五味子5克,綠萼梅8克,山茱萸15克,雞內金10克,玉米須15克,白果4克,炙甘草3g。7劑,水煎代茶慢飲。

  葯後癥狀平穩,自己在家依方服用,病情穩定。再診時患者因生氣出現腹脹嘔吐,納差,口乾多飲,時有煩躁,眠差,兩目乏神,精神萎靡,目眶發暗,膀胱區灼熱感。舌淡暗,苔膩,脈沉弦小緊。治以溫中和胃,清膽寧神。方葯:太子參12克,枇杷葉12克,蘇葉10克,黃連8克,藿蘇梗各10克,厚朴12克,旋覆花(布包)10克,竹半夏10克,生谷麥芽各20克,茵陳12克,雞內金12克,砂仁(後下)10克,娑羅子10克,豨薟草12克,甘松9克,炙甘草6克,生薑3片為引。水煎服,14劑。

  茶飲方:西洋參(先下)8克,麥冬8克,五味子8克,炒山藥12克,綠萼梅8克,夜交藤15克,焦三仙各12克,佛手9克。7劑,水煎代茶慢飲。

  葯後精神轉佳,胃納改善,頭暈耳鳴輕,舌胖質暗,苔根略厚,口咽干,脈沉細小滑。上方去黃連、雞內金,加葛根12克,當歸12克繼服。

  以上二則病案皆為西醫之疑難病。案一以主方健脾和胃,固衛和營,清熱化濕,又配以茶飲方醒脾化濕,清熱護津,以茶頻飲,其組方與主方相若,目的在於時時發揮藥效,驅邪起痾。案二中茶飲方立足於益氣養陰,調理脾胃,作為主方治療的一種補充,對於慢性疑難病虛實夾雜者尤為適宜。中國中醫報 □ 石瑞舫 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人民醫院

推薦閱讀:

《中醫西醫都是治病救人,為什麼不能包容並進?》——小兒外科裴醫生
名醫說 | 中藥里的「清肺寶」! 千年古方可別錯過!
最近學習的兩篇文章
《2018年中醫藥工作要點》全文:11方面44個要點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芡實

TAG:中藥 | 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