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與現實交織的傑作——《夢遊天姥吟留別》表現手法淺析
《夢遊天姥吟留別》是夢幻與現實交織的傑作,其表現手法很值得探究。
首先,該詩構思新穎別緻。全詩按照由現實到夢幻,再由夢幻到現實的思路寫成的,構思別緻而新穎。
先說由現實到夢幻。詩作從開篇到「對此欲倒東南傾」共八句,介紹、描寫天姥山的神氣險峻,寫的是現實,為進入對夢幻的描寫進行鋪墊渲染。開頭四句寫入夢緣由。詩人借海客之口談起瀛洲,那瀛洲隔著茫茫大海,實在難以尋找;借越人之嘴談起天姥山,那山在雲霞里時隱時現,但還能看到。前兩句既是起興,以引出下文的天姥來;又是陪襯,使詩一開始就帶有神秘的色彩。這樣,以瀛洲來暗襯天姥,使天姥顯得格外神奇,近乎仙境。以下四句就極力描寫天姥山的高峻氣勢:它與天相接,橫空而立,其突兀之勢,超過五嶽,壓倒赤城。天台山雖也很高,但面對高峻的天姥,卻也得拜倒在它的東南。在這裡,詩人並沒有直接說出天姥山的高大,但因比較和襯托手法的運用,把山高聳險峻的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彷彿那高峻挺拔,在雲霞里時隱時現的天姥山就矗立眼前,喚起了讀者想像,使讀者也跟著詩人一步步向那夢幻境界飛去……
再說由夢話到現實。詩作以「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句過渡,進入到第二段的寫詩人夢幻中的仙境。這夢中仙境,景色奇美,場面宏大,氣氛濃烈,感情熾熱。但遺憾的是好夢不長,詩在夢幻的至高點突然打住,情節急轉直下。「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四句是詩的過渡,由夢幻轉回到現實。夢幻情景描寫之後詩人又大發感慨:「世間行樂也如此!」古來萬事,如同流水那樣轉瞬即逝,還不如騎著白鹿到名山尋仙訪道的好。這種人生的傷感情緒和逃避現實的態度,多少能看出李白思想消極的一面。但是,在李白的思想中,和「人生無常」相伴而來的,不是跟權臣貴戚同流合污,而是對上層統治者的蔑視和反抗。他的求仙訪道,並非像秦始皇、漢武帝那樣,為了滿足自身的無窮貪慾,而是想以遠離現實的方式,表示對權臣貴戚的鄙棄和不妥協。所以,詩歌的結句寫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既是李白心志的表露,也是揭示全詩主旨之句。由此看來,詩人的思想雖較曲折、複雜,但其思想還是積極而富有反抗精神的。
其次,寫夢境以反襯現實。詩作從「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句開始,到「仙之人兮列如麻」,全是描寫夢中所游的仙境,可見描寫夢遊仙境是該詩的主體。
這部分從「一夜飛度鏡湖月」寫入夢開始,接下來寫明月照著自己身影,直達夢中的剡溪——攀登天姥山之前的最後歇腳點。緊接著,寫詩人尋訪當年謝靈運的足跡:那裡,有謝靈運當年在剡溪的投宿之所,那裡環繞著清澈的流水、猿猴聲聲啼叫。詩人興緻勃勃地穿上謝靈運當年登山用的那種木屐,沿著天姥山上連青雲的石階向上攀登。在此,詩人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了夢境中的天姥山及其周圍的景緻。半山腰上見朝陽從海面升起,隨即傳來高處天雞的啼鳴。這是寫天姥海日的壯美。登上山頂後,自己在重重山岩間迂迴流連,欣賞著那裡的奇花異石,忽覺天色已晚。這是寫天姥花石的迷人。頃刻間,熊咆龍吟之聲震撼岩石泉水之間,使得深林戰慄,高崖驚懼。這是寫天姥山的詭異。山雨欲來,雲色變暗,動蕩的水波上煙霧迷茫,這是寫天姥山的雲忽雨奇。這樣,詩人一路寫來,景物一步步變換,夢境一步步展開,幻想的色彩也一步步加濃,一直延伸向夢幻的高潮。
描寫神仙境界的幾句十分精彩:當電閃雷鳴,山巒崩裂,轟隆一聲之後,神仙洞府的門打開了,在一望無邊、青色透明的天際里,顯現出日月照耀著的金銀樓閣。在天門被打開以前,詩人極力鋪敘昏暗恍惚的色彩和驚天動地的聲響;而天門打開以後,景象又是一片光輝燦爛,絢麗非凡。這樣寫,能起到前者烘托後者的作用,在詩的氣勢上,形成了由低沉到高亢的波瀾,為神仙的出場烘託了氣氛,繪就了背景。神仙出場了:眾仙紛紛降臨,他們穿著霓虹製作的衣裳,乘著長風,從雲中款款而下,虎豹為他們奏樂,鸞鳳為他們拉車……寫到這裡,夢境達到了高潮。詩人的神奇幻想儼如天馬行空,無拘無束地任意馳騁,使人讀了心往神馳,宛若置身於神仙世界。
這段夢遊仙境的精彩描寫,其實是為表現「不事權貴」的主旨服務的。詩人寫神仙世界的奇美,是為了反襯出現實世界的醜惡;寫自己夢遊奇幻仙境,是為了表達對現實世界的憎惡,和不願跟權臣貴戚同流合污的心志。反襯手法的運用,突出了「不事權貴」的主旨。
這首寫夢遊仙境的詩,不同於一般的遊仙詩,它感慨深沉,抗議激烈,詩人並非真正依託於虛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的虛無縹緲的描述中,依然著眼於現實,神遊天上仙境,而心仍覺「時間行樂亦如此」。因此說,詩人的主觀意圖雖在於宣揚「古來萬事東流水」這樣頗有消極意味的思想,可是詩歌的格調卻是昂揚振奮的,瀟洒出塵的,有一種不卑不屈的氣概流貫其間,並無消沉之感。
(文中圖片源於網路)
推薦閱讀:
※憨山老人夢遊集46
※睡眠障礙之夢遊—不要叫醒我
※《夢遊天姥吟留別》導學案
※變身愛麗絲 一起夢遊仙境
※李白夢遊中的天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