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葉博物館藏 精品壺具賞析(上)

壺是以陶瓷、金屬、紫砂或其他材質製成的一種有把有嘴的器皿,通常用來盛茶、酒、水等液體。

東晉 黑釉雞首壺

此器製作端正,風格古樸,各部位比例協調,尤其是以雞首裝飾壺體,給人一種視覺上的美感。在茶的最初利用階段,沒有專門的茶具,大都是和其他食器共用,經歷了一段從日常飲用器具向飲茶專用器具發展過渡的時期,屬於兼用階段。此壺便屬於一器多用的水器。

唐 越窯青釉橫把壺

此越窯青釉橫把壺系唐代的煮水器。唐代是中國古代制瓷業繁榮發展的時期,以浙江越窯燒造的青瓷和河北邢窯燒造的白瓷為主流,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其中,尤以越窯青瓷更為世人所推崇。至晚唐,越窯進入繁榮期,窯場增多,產品的數量和質量都有明顯提高,當時的越窯瓷器不僅行銷國內,還遠銷海外。

唐 越窯青釉水注

器身豐滿,流較短,敦樸厚重,為典型的唐代器型。唐代煮茶的主要茶器為風爐和茶釜,水注作為輔助茶器系裝水之用。到了晚唐五代時期,隨著點茶法的出現,水注才成為重要的茶器大行其道。

五代 越窯青釉葫蘆形壺

葫蘆形器具源於中原文化,是對自然物的模仿。此件越窯青釉葫蘆形壺上小下闊,既給人以穩定感又顯得生動活潑,流與執彎曲有度,呼應著主體的線條變化,顯得自然和諧。到了晚唐五代時期,飲茶方式由煮茶法漸漸過渡到點茶法,因此,初唐、中唐時期的短流水注漸漸演變成長流的執壺。到了宋代,點茶、鬥茶成為主流飲茶方式後,執壺(湯提點)才成為重要的茶具。

宋 龍泉窯青釉瓜形壺

壺為灰白胎,釉色肥腴豐潤,有開片現象。壺造型獨特如瓜形,小短流,小環把。壺流及壺把與壺體的整體造型協調統一,幽靜的釉面開片更增加了器物的沉穩清雅。北宋時期龍泉窯受越窯影響,到南宋時期基本確定自己的風格,創燒出薄胎厚釉、如脂似玉的精品瓷器。

宋 龍泉窯青釉暗刻花執壺

此件宋代執壺造型一改唐代的敦樸豐滿形象,顯得挺拔秀氣,舒展端莊,配以寧靜而雅緻的青釉色調,是一件頗具審美價值的實用器皿。

執壺,宋代人通常稱之為湯瓶,是點茶必不可少的茶具之一。南宋文學評論家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中說:「近世瀹茶,鮮以鼎鍑,用瓶煮水。」這裡所說的「瓶」就是指湯瓶(執壺)。

宋 青白釉獅鈕瓜棱壺

此壺蓋鈕裝飾小蹲獅一隻,獅子作昂首狀,瞪目張嘴,頸披鬣,張牙舞爪,憨態可掬。一般認為,此壺與溫碗兩件一套,為宋人溫酒器物。也有觀點認為,此壺乃宋代點茶所用的執壺。青白瓷是一種胎薄質堅,釉色青中泛白、白中閃青,具有天然青白玉效果的瓷器。

宋 黑釉執壺

壺全身施黑釉,釉色烏黑髮亮,口沿及流口因流釉而隱約露出胎骨,與黑釉形成色差對比而愈顯靈動。在宋代點茶方式的影響下,長流執壺(湯提點)成了重要的茶具。

宋 越窯青釉執壺

此壺喇叭口,豐肩,肩兩側分別堆塑花形系,中有一圓形小孔,可繫繩,便於提攜行走。此件器物保存完好,通體青釉,釉色青翠自然,底部支釘支燒,留有多處支釘痕。越窯青瓷以其胎質細膩、釉色晶瑩青翠而著稱於世。唐代著名詩人陸龜蒙有詩讚道:「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說的便是越窯青瓷。

明 青花高士紋茶壺

此壺為景德鎮民窯佳作。壺身胎質略疏鬆,青花發色較暗,壺腹青花繪一高士坐于山水之間,僅寥寥數筆即構勒出高士飄逸的形象,這與官窯的嚴謹形成了鮮明對比。

飲茶在明代又回到了自然簡樸的方式,但茶具並未因此而停滯不前,相反,這更使明代的茶具得到充分的發展,品種更加多樣化,功用更加明確,製作更加精細。

明代飲茶,開始直接用瓷壺或紫砂壺泡茶葉,並逐漸成為時尚。壺的使用彌補了用盞泡茶易涼、落塵等不足。明代的茶壺基本上流與把手的下端設在壺腹的中部,結構合理,更易於傾倒茶水,並且能減少茶壺的傾斜度。

明崇禎 「用卿」款紫砂壺

壺泥色紫褐,整體造型規整敦厚,盡得雋逸之美。壺嘴部分彎曲有致,壺蓋為典型的明式如意紋圖案。蓋鈕則為頗具匠心的透雕鏤空金錢球,既美觀又實用。壺身刻有「瓦瓶新汲龍泉水,紗帽籠頭可自煎」的詩句。落款為草書:「丁丑年,用卿」。因落款的陳用卿系明代天啟至崇禎年間人,故此壺的製作年代為明崇禎十年,即公元1637年。

陳用卿為明代末期的紫砂壺大家。據《陽羨名陶系》稱其書刻為「落墨拙而用刀工」。另據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史學家張岱在其《陶庵夢憶》中稱「宜興罐,以供春為上,時大彬次之,陳用卿又次之」。可見此壺作者當年與時大彬齊名而稍遜一籌,不失為一代制壺大師。


推薦閱讀:

閑適隱逸詩、思婦閨情詩賞析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潛原文賞析
《春》賞析
關於描寫雪的詩句賞析目錄
唐詩鑒賞:李白《峨眉山月》等精選賞析

TAG:中國 | 博物館 | 茶葉 | 賞析 | 精品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