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燈謎的由來

 中華傳統文化--燈謎

編輯本段

  燈謎是中華文藝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是中華文化的特產。可以說:沒有漢文字就不存在燈謎。燈謎活動是中華傳統文化娛樂活動之一。通過猜謎,可以擴大知識面,鍛煉思維能力,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所以學習燈謎,學習燈謎發展史,能夠進一步認識豐富悠久的中華文化。

  為什麼說燈謎是中華文化的特產,外國文化就不會產生燈謎呢?下面試舉兩例,使大家有個初步認識。

  1、個兒小又圓,性情柔又軟,皮膚白又嫩,心裡香又甜(打一食品)

  2、清明前夕(打一食品)

  這兩條謎的謎底都是元宵。前一個是謎語,後一個是燈謎,前一條把元宵的特徵毫不搭界,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因為元宵的燈謎作法是將清明解釋為朝代名,清、明之前是"元朝"。"夕"隱"宵"。它是在文字上做文章的。而外國文字,根本無法做到。所以燈謎只有漢文字才有,是中華文化的特產。

編輯本段

  燈謎的前身是隱語(即隱意的語言)。隱語的含意是"遁辭以隱意,譎譬以指事"(《文心雕龍》)。別出一說曰遁辭,不直言曰譎,以彼喻此曰譬。所以隱語是隱去本事而假以他辭來暗示的語言。隱語的性質可分為密言、測智、譎諫三類,現分別舉例如下:

  (一)密言:密言一般只有對方才能理解。史籍最早的密言事例是"麥鞠河魚"。公元前597年,楚國大夫申叔展與蕭國大夫還無社的密言對話,當時楚強蕭弱,因蕭人殺了楚國兩個大夫,楚欲興師伐蕭。申與還很友好,欲將伐蕭事告知還,還正與同僚談話。申就以隱語暗示還,問還有無麥鞠,還不解其意,答:"沒有"。再問"有沒有山鞠窮",還仍不解,答曰:"沒有。"直至講"河魚腹疾"還才解其意,暗示申拯救之。"河魚腹疾"指河中之魚,久在水內則生腹疾,暗指還在蕭國會遭難,勸其避難。

  (二)測智:用

編輯本段

  隱語經過發展和演變,到了戰國末期,起了質的變化。隱語少了譎諫內容,帶來了隱語的緘默。這時隱語已發展為"賦體隱"和"離合"兩類形式。謎語正是隱語經過這兩種類型的過渡轉化而成的。

  (一)賦體隱

  賦是古代文學體裁的一種,以賦的體裁出現隱猜一物,則為賦隱。賦體隱從戰國末期開始,到了漢代由自己說底改為讓對方猜破,這就具備了謎的完整雛形,只是尚未定名罷了。

  典型的賦體隱就是東方朔與郭舍人對隱:

  郭先出隱曰:"客從東方,且歌且行,不從門入,逾我垣牆,遊戲中庭,上我殿堂。擊之拍拍,死者攘攘,格鬥而死,主人不傷。此何物也?"

  東方朔不但知此何物,而且立即編了一則同底隱語回敬郭舍人:"利喙細身,晝匿出昏,嗜肉惡煙,指掌所捫。臣朔愚戇,名之曰蚊。"

  賦隱的特點:

  1、以文為主,或是文學化口語,便於記錄,便於猜射。

  2、對象是物或是事。

  3、內容帶有普遍性。

  4、面上敘述完整一件事,用擬人來寫,符合隱"以此喻彼"的原則。

  (二)離合

  如果說賦隱是事物謎(謎語)的過渡形式,那麼文義謎(燈謎)是由離合過渡而成的。

  漢字經過秦代改革以後,為增損拆拼創造了條件。以離合形式出現的隱字謎,要數"曹娥碑題隱"最為典型。

  故事出在公元143年浙江上虞地方,曹娥覓父自沉江中,縣令尊其為孝女,設廟立碑,故事曲折動人,碑文生動感人。中郎蔡邕夜過其地,邊摸邊看,讀完這篇碑文,遂題八個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於碑陰,無人能解其意。後曹操、楊修路過此地,楊修解出此隱:"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齏臼受辛也,於字為辭。所謂絕妙好辭也。"所以後世稱蔡邕為謎界宗匠,楊修為猜謎鼻祖。而"黃絹幼婦"成為謎的代辭了。後來出現了謎格,人們也就把曹娥碑的這種離合猜射法稱為"離合格",又叫"曹娥格"。

  離合有如下特點:

  1、它是以文字為主,對象沒有限制,除事物外,也可以用於人,取其字。

  2、此時的離合,面上只能各自成文,還不能全文連貫成意。

編輯本段

  謎"字約出現在公元450年左右,是南朝宋鮑照(414-466)所創。鮑照寫了"井、龜、土"三個字謎。50年後,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給謎下了定義:"謎也者,回互其辭,使昏迷也。"因此"謎"性質確定了。謎從一開始就孕育著雙胎,即文義謎和事物謎。

  (一)文義謎

  例如"井"字謎:"二形一體,四支八頭,一八五八,飛泉仰流。"

  第一句用"二"字形成一個字體;第二句有四個支柱,八個頭;第三句,一八指一個字八個角,五八為四十即四個十。前三句,每句皆為一個"井"字,第四句為會意。這與絕妙好辭一樣,是在文字上做文章的,稱之為文義謎。

  (二)事物謎

  眠則同眠,起則同起,貪如豺狼,贓不入己,謎底是筷子。

  這個謎是通過事物的特徵來猜射的,所以稱之為事物謎。

  (三)謎的特徵

  1、謎通過賦體隱及離合的過渡成為有定理,有規律,有完整含意的一門學科。

  2、謎的對象主要是物。

  3、謎以求底為目的。

  4、謎包括事物謎與文義謎兩類。

編輯本段

  謎自戰國以來經歷兩千多年的時間,盛行不衰,同時也不斷發展和演變,到了明代分成兩支,燈謎從謎語中派生出來,分支立戶,自成體系。分支後的文義謎稱為燈謎。為何稱為燈謎呢?

  自宋代開始,每逢正月十五上元節,人們張燈結綵。為了增加節日氣氛,就在燈上粘上謎語,或藏頭詩句,任人商揣,謂之猜燈。就這樣燈與謎結合在一起了,至明代已相習成風。"燈謎"因此而得名。也做為專以文義為謎的一個專用名詞沿用至今。初時粘謎於燈上,會有事物謎夾在其中,只是大量為文義謎而已。此後文義謎迅速發展,謎底的文字允許作音、形、義和位置的變化,遂產生了謎格。謎格產生後,燈謎與謎語的界限就更明確了。因為以文義為謎,才有產生謎格的可能。至此,燈謎就成為有體有格的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了。

編輯本段

  由於謎在分支以前叫做"謎語"。分支以後一支為文義謎即現在的燈謎。一支為事物謎即分支後的謎語。為了區別分支前後的謎語,在學術上,把分支後的謎語(事物謎)稱為"民間謎"。"謎語"專指分支前的謎,包括燈謎和民間謎。

  為了進一步區分燈謎和謎語,特舉幾例以便對照。

  1、謎底同樣是蠶

  謎語作法:"一個姑娘真可愛,不吃葷腥吃樹葉,成天勞動紡織線,為了別人好穿戴。"把蠶的生活習性用擬人法描寫出來。

  燈謎作法:"孤帆遠影碧空盡。""蠶"字可分解為"天"、"蟲"。"蟲"象形遠遠的孤帆,孤帆在天的盡處,與天相接,天在上,帆(蟲)在下,合為"蠶"字,但與蠶的習性、特徵毫無關係。

  2、謎底同樣是"鎖"

  謎語作法:"為奴捨身看家門,丈夫出門隨主人,君子見儂常退去,只怕小人懷儂身。"把鎖的特徵維妙維肖地描寫出來。鎖是看家門的,鑰匙擬為丈夫,總是跟隨主人外出。正人君子看見鎖掛在門上,知主人不在就退回去了。而小偷竊賊卻要撬鎖開門。

  燈謎作法:一分硬幣。"鎖"字可分解為小、金、貝。最小的金屬貨幣,當然就是一分硬幣了。與鎖的特徵毫無相關。從上兩例可以看出:謎語以和諧的語調,豐富的想像,擬人的筆法來突出事物的特徵,而燈謎主要從文字上著眼。

編輯本段

  外國也有謎,但也是謎語性質。例如有名的"斯芬克斯之謎"。謎語大意是:

  在早晨用四隻腳走路,中午兩隻腳走路,晚上三隻腳走路,在一切生物中,這是唯一用不同數目的腳走路的。腳最多的時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時候。

  謎底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人是軟弱無力的孩子,他用兩腳兩手爬行。在生命的當午,他成為壯年用兩腳走路。到了老年,臨近生命的遲暮,他需要扶持,因此拄著拐杖作為第三隻腳。這個謎也是利用人的特徵來隱射的,與英語man(人)的任何一個字母無關。由此可見,中國的文義謎,外國文字無法表示。所以燈謎是我國獨有的文學形式。

編輯本段

  燈謎是一門科學,有它自己的規律,要掌握燈謎的規律,就必須從認識它的基本原理入手。

  燈謎自與謎語分支以來,經過不斷的發展,由原來單從文字的離合形式發展成文義別解等多種形式。即除了用離合形式構成燈謎外,還利用漢字中一字多義的特點,將語句中的字詞不做原意解釋而是引出歧義(這叫做別解),從而產生謎趣。所以有"燈謎貴在別解"一說。例如:

  徒呼負負 猜學校名詞一 學生服

  其中"徒"和"服"就是用了一字多義來產生歧義的。"徒"原意為"只是、只有",別解為"學徒、學生";"服"字原意為"服裝",別解為"信服、認輸"。因而謎底別解為"學生服輸了"來扣合謎面。但"學生服"根本就沒有學生服輸的意思,所以與原義產生歧義,符合燈謎原理。有一條謎"上是一,下是一,中間也是一",猜"三"字。這就不成謎了。因為"三"字就是由三個"一"上中下構成的,與原義相同,沒有別解。下面就從漢字的形、音、義三個方面談談燈謎的別解。

  以"行"字為例:

  讀xíng有這幾種意思:(1)表示走的有"行走"、"步行";(2)表示流通的有"推行"、"發行";(3)表示做的有"舉行"、"執行";(4)表示行為的有"品行"、"行為";還表示"可以"、"能幹"等,與其同音的字有"形"、"邢"、"型"等。

  讀háng有這幾種意思:行列、排行、行業、銀行等,與其同音的字有"杭"、"吭"、"航"等。

  讀héng有"道行",表示功夫。與其同音的字有"橫"、"衡"、"恆"等。

  讀hàng有樹"樹行子",表示排成行列的樹。與其同音的字有"沆"等。

  由於這些基本要素的可變性,為燈謎變化提供了前提條件。漢字的形變和音變也都是為達到義變的目的。下面就從形變、音變、義變三個方面分述燈謎原理。

  一、義變

  一個字不管它有多少釋義,當它在一定條件下,只能有一種釋義。例如"行"字,當它與"步"字構成"步行"時,只能是走的意思,這叫做本義;如果把步行的"行"字解釋成行為的"行"或解釋為"可以"、"能幹"和"行業",即用非本義去解釋特定的詞句,這在語文上叫做歧義。燈謎就是利用這種非本義的含義進行別解的。例如:

  走讀 猜學科一 行為學

  行為學是研究人類品行的一種學科名,這裡把表示行為的"行"別解為"行走"。因而謎底別解為"行走為了學習"扣合"走讀"。如果用"步行學習"猜"走讀"就不成謎了。因為答案和面意相同。再如:

  固一世之雄也 猜教育名詞一 操行

  答案的"行"字本義是行為。這裡用非本義解釋成"真行"使之別解為"曹操真行"扣合。因為面是讚揚曹操有才能的一句話。

  二、形變

  漢字形態特徵,絕大多數是由兩個以上的獨體字組成。很多的字還可以做組合上的變化,成為另一個字。還有許多字都是由會意、象形而產生的。燈謎就是利用漢字的這些特點成謎的。

  例如"明"字是由"日、月"構成,因而可以用"一月一日"猜"明"字,不過這種成謎方法太直解,不含蓄。而用"元旦"猜"明"字比較含蓄。因為元旦是一月一日。

  再如:"校"字可析為"木、交"二字,用"西郊橋頭"猜"校"字。因為"郊"的西部為"交","橋"字前頭為"木"。這種成謎法學術上稱為增損離合法。

  又如:"另"字可變形為"加"字,所以用"另有變動"猜"加"字。

  還可以通過想像,把漢字的某一部首,某一筆畫或某一字,象形為某一物來成謎。例如:"三星橋下接兒歸"猜"學"字。學上三點象形為三顆星,"冖"象形為橋,這種成謎方法,經常被謎人採用,因為它具有詩情畫意,融吟詩、作畫、猜謎於一體。

  三、音變

  根據漢字的音讀變化來成謎,音讀變化可分為同音字變和句讀義變兩種。

  1、同音字變:即同音別字,利用同音字變來達到義變從而產生別解來成謎。例如:

  玉潔冰心 猜唐詩人 李(里)白

  把"李"字變為同音的"里"字產生義變。解釋為"心裡很潔白"扣合。現在這種扣合通常要加上謎格,象這種首字諧音的稱為白頭格。

  2、句讀義變:利用漢語中句讀不同,含義也不同的特點來成謎。本義"應用/力學",頓讀成"應用力/學",就把原意別解了。本義是"同學/好",讀成"同/學好",也就產生了歧義。例如:

  攻書莫畏難 學科一 應用力學

  大家都以雷鋒為榜樣 學校用語一 同學好

  綜上所述,別解是燈謎的核心。通過漢字的形、音、義的變化來產生別解。這是成謎的手法之一。在具體應用時,這三種方法常常混合使用。燈謎藝術就在於"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本義出於意料範圍的解釋,別解不合常規,產生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九、燈謎規則

  學習燈謎,首先要弄懂燈謎的規則。燈謎的規則可歸納為四條:底不重面,面要成文,字宜規範,事需符實。為幫助講解,先介紹一下燈謎的組成。

  一條謎至少有三個部分組成,即:謎面、謎目(有的還有謎格)、謎底。例如:別驕傲(猜學校用語一,鞦韆格)滿分。"別驕傲"就是謎面,"學校用語一"是謎目,"鞦韆格"是謎格,"滿分"是謎底。謎面好比考題,謎目是指示答案的範圍,謎底顯然就是答案了,謎格不過是提示謎底需要做文字上的某些變化。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中央官制
《中國搖錢古卜講義》總論篇(39)
中國明星的私人飛機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未解之謎之一: 貂 蟬
中國製表蕭條,看日本的「表」何以走向全世界丨日本工藝

TAG:中國 | 燈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