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總有一天你會感激,多虧了父親的「狠」,才造就了今天這個更好更強的自己
最近讓我走進電影院一憋就是兩個小時,全程無尿點N多哭點的,就是這部燃爆的印度神片《摔跤吧!爸爸!》
這部電影對印度的女性地位、夫權和父權都進行了深入的刻畫和反思,而這樣一部電影,讓比印度現代思想發展快幾十年的中國觀眾坐不住了,有人說這部電影充滿著讓人噁心的偽女權和直男癌。爸爸為了自己的夢想逼迫女兒成為摔跤運動員——
「女人無力反抗命運固然可悲,成為父親夢想的努力也絲毫不值得驕傲。」
來,我們一起先看看劇情吧。
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阿米爾·汗飾)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他最後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畢生的夢想就是為印度在國際比賽上贏得金牌。
於是他把夢想寄託給下一代,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無奈妻子一連生了四胎,全是女兒。他的夢想也就此破滅,收起自己曾有的榮譽和獎牌,變成一個普通的、渾渾噩噩的男人,在一年一年的麻木度日中變成一個中年發福的大胖子。
直到有一天被自己家女兒一頓胖揍、打成熊貓眼兒的小男孩告狀上門,父親反而看到神跡似的興奮起來——不費力的打敗男孩,兩個女兒簡直就是天生的摔跤好手啊!
於是他告訴妻子,自己需要一年的時間,培養兩個女兒的摔跤才能。要知道他們是生活在印度一個偏遠的小村莊啊!
那裡的女孩就像新聞報道中的印度女孩一樣,從生為女兒身的那一刻起,生命的全部意義就為了嫁人準備,14歲(或者更早)就被父親安排給一個甚至都沒見過面的男人,從此在鍋碗瓢盆中度過一生,也許還要忍受丈夫無盡的暴力與折磨。生在這種社會語境中的女人,一出生就被剝奪了平等的話語權,幸運或者不幸,全由別人決定了。
可想而知他要把女兒培養成摔跤高手的想法遭到了村裡人多少白眼、嘲笑、批判。兩個女兒被禁止和男孩子一起訓練,因為在印度社會看來這簡直就是傷風敗俗。但是爸爸不會放棄,他命令兩個女兒早上五點鐘起來跑步訓練;為了她們增肌需要放棄因為宗教吃素,親自為女兒煮雞肉吃;摔跤場拒絕她們也沒關係,父親親自為女兒在田間搭建沙場.......
為了不讓他們分心和免受虱子的騷擾,甚至殘忍剪去了她們的長髮.......
兩個幾歲的小女孩怎麼甘心過這樣的苦日子,她們開動小腦瓜各種使詐,拒絕訓練,逃跑去參加婚禮,又唱又跳,父親發現後,非常憤怒,更多的是眼中深深的失望。當兩個女孩抱怨誰家的父親會這樣殘忍對待自己的女兒,給剃了寸頭、男不男女不女的........村裡14歲就被父母安排出嫁的小姑娘對她們說:
「我倒希望我有這樣的爸爸,至少他是為了你們能主宰自己的命運著想」
所以就算是妻子不無擔心的問道:「以後誰會娶我們家女兒?」
這位爸爸也是霸氣回應:
「我不要男人選她們,我要她們選男人!」
在父親的魔鬼訓練下,走上賽場的女兒沉著冷靜,一次次攻下對手,她們自覺意識到自己有多大的能量,原來女生也並非柔弱,而是完全有力改寫自己的人生、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她們的反叛和抗爭,給了千千萬萬囿於廚房和婚姻的女孩子勇氣。這一段小姐姐桀驁的眼神,分分鐘被掰彎呀!!
在最後一場比賽前,父親這樣鼓勵女兒:
「如果你贏了這場比賽,就能成為上百萬女孩的榜樣,告訴她們其實女性還有別的出路,打破所有對女性固有的偏見。」
正如一枚金牌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鼓舞是無可估量的,一個女性榜樣站起來了,此後會有無數的女性從漫長黑暗中覺醒,走上革命之路。
就是這樣一部電影,被很多人貼上偽女權和直男癌的標籤。主要是因為女兒似乎成為了父親實現自己夢想的工具,夫權沒了,父權又死灰復燃了!
看待任何問題都是要放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中去看的。生在偏遠印度山村的女孩,可不比生活在西方的小孩,很不幸命運對她們並不算慷慨,擺在他們面前的、可預見的基本上就兩條路:
忍受父親的魔鬼訓練,通過摔跤改變自己的命運。
或者就早早嫁人,乖乖相夫教子。
片中的父親一開始就對妻子說了,自己需要一年的時間來培養女兒們的摔跤才能,如果不行就放棄。父親是發覺了她們的摔跤天賦,才去培養的。他說:「我總想著男孩來完成我的夢想,卻沒有想過任何人都可以參加比賽。」從一看到女孩就唉聲嘆氣,到發現自己的女兒、為她們叫好,這可以說也是他自己女性意識的崛起。
爭取為印度在國際賽事上得獎牌固然有父親自己的一廂情願和私心,但他更是想讓女兒通過摔跤,打破男權社會固有的偏見和束縛,從力量上、精神上都徹底強大起來。
大女兒在贏得了第一場對男孩子的對決後,也開始主動要求父親教自己更多的東西,自主自願變得更強悍。她們內心是感激父親的,是父親發覺了她們的潛能,才有了後來競技與拼搏帶給她們無與倫比的成就感。
有人詬病父親從小逼迫兩個女孩子去進行摔跤——這本是男性的運動,女孩真的喜歡??大概是想到了曾經小時候被殘忍剝奪童年,被父母「威逼利誘」去上過五花八門的興趣班,頂著烈日周末去上什麼鋼琴課、舞蹈課、奧數課等等。但是現在長大成人後,你真的後悔的是曾經去學這些「興趣班」,還是遺憾父母當時沒有好好用心多開發你的潛能?
在你五六歲的時候,你會有什麼夢想?世界上唯有很小一部分的人,生來就幸運地知道自己要什麼,一生的使命在哪裡,比起這些開掛的人生,我們大多數的人,只是如履薄冰,別說開掛,能正常開機就不錯了。誰不是在摸索中前進,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優勢所在?
父母作為人生的第一位老師,也是最了解我們的人之一,他們發現了你的某種才能,一定希望你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而說希望我們能完成他們未完成的夢想,也是因為兒女本身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他們更希望為你驕傲。
有人說這片中父親還是太強權,更崇尚西方自由民主的教育方法。誰也不用假裝外賓,在印度和中國這種資源緊張、人口爆炸的社會,很難有絕對寬鬆自由、讓個性充分發展的條件。在不自由中爭取人生的自由,才是人活著的意義所在。當然,隨著社會發展,讓孩子們能從小在寬鬆環境生長,有更多資源和機會發現自己的興趣,這肯定是未來社會更美好的願景。
其實電影中最讓人感動的、眼圈紅了N次的還是對父女情、父愛的那種刻畫。同為東方語境下,我相信很多人的原生家庭,和這部電影有一點類似,是母親唱紅臉,父親唱白臉。父親總是那個不苟言笑、心思沉重的那一個,相對於母親總是關心你累不累,父親貌似是那個總關心你飛的高不高的人。
特別如果你和我一樣是女性,你會感激有這樣一位嚴父的存在。中國的社會男女平等方面已經比印度好太多,但是社會仍是不怎麼提倡女性比男性強悍的,女孩子爭強好勝讓人覺得懼怕,「女孩子,幹得好不如嫁得好」「女孩兒嘛,差不多就得了,找個穩定清閑工作,家庭最重要了」.......
正如波伏娃所說:
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嫁給一個可靠的人成為了女人最大的成功,為了保住這一點,女人要費盡心思討好異性。前一陣曝光的佟麗婭的父親,在結婚典禮上對女兒說,讓女兒婚後多伺候伺候丈夫,安心相夫教子。可見父親作為女兒一生中第一個接觸的男性形象,其自身的言傳身教有著多大的影響力,如果生命中最信任的男性都默認女性的地位就是「第二性」,女兒又如何有力量面對這個本身輿論不公的社會?
所以如果一個女孩擁有一個「嚴父」,這是一種幸運。從我小時候開始,父親就反覆跟我灌輸「誰說女子不如男」「巾幗不讓鬚眉」這樣的想法,這甚至成了我取得成績時父親得意洋洋的口頭禪了。
印象中,母親總是那個願意和你一起逛街陪你玩一天的人,而父親總是一副冷臉,「作業做完了嗎?」「一天就知道不務正業!」就像電影里的父親所說:「獎牌不會從樹上長出來」,人生得意和偶爾休憩的瞬間是給外人看的,背後都是無盡的努力。所以父親無法風輕雲淡,他知道你的潛力,知道一生中必須達成一些目標,而自我實現才能給你更好的滿足。
甚至在女孩最愛打扮的年紀,我的父親也總愛跟我說:外表都是虛假的,學到真本事才算數。
早上賴床是絕對不被允許的,直到如今回家,早上7點必須要起床,因為父親會不停的在門外轉悠,還時不時來一句奇特的調侃:「熱被窩是埋葬青年人的墳墓。」
到了社會約定俗成的婚嫁年齡,親戚朋友旁敲側擊:「你現在最大最緊迫的任務就是結婚生子,不敢再拖了。」父親仍然會對我說:「婚姻是緣分,不能強求,但是你一定不要忘了不斷提高自己。」
.......
其實有很多時候都會埋怨父親不近人情,缺乏柔情蜜意,甚至他們說的一些觀點都是陳年老調,讓人厭煩,也不盡正確。但是隨著年齡增長,你會懂得,無論人生最終選擇怎樣的道路,父親一直以來的嚴格教育、在年幼時候為我們培養的最重要的素質,對於我們的人生有著深遠的意義。說到底,人生的強者都是一種人,就是能以理性和意志掌控自己人生的人。
正如電影里唱到:「世界充滿虛幻的假象,唯有痛楚不會撒謊。」
父愛如山,他何嘗不心疼你的辛苦,他也會在心底默默流淚,但他更知道這世界充滿艱險與困難,唯有你自律自強,才能終有一天抵達自由境界;唯有你成為更強大的自己,才能有底氣不依靠任何人,活得滿意自足;唯有你已亭亭,自尊獨立,才能驕傲甩出一句「大女子何患無夫」。
總有一天你會感激,多虧了父親的「狠」,才有了人生後來的詩意與遼闊,才有了更好更強的自己。
授權轉載,合作,投稿 wechat@zanadu.cn
推薦閱讀:
※亞歷山大卡列林為何可以如此強大?他的身體天賦有何特異之處?
※中國式摔跤:雲手踢教程,武術中的雲手動作
※如何評價《摔跤吧,爸爸》中演員對摔跤運動的表現,尤其是英聯邦錦標賽中大女兒吉塔那幾場比賽?
※電影《摔跤吧,爸爸!》,裡面摔跤的動作戲拍的怎麼樣?從電影的角度和現實摔跤比賽的角度來看。?
※《摔跤吧爸爸》中演員是為了拍戲真的去學習了摔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