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個性化教育需要理論和實踐的不斷創新

推進個性化教育需要理論和實踐的不斷創新

作者:中國教育學會 發表時間:2011-08-23 來源:中國教育學會 閱讀次數:24

8月13日,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在「個性化教育國際會議」上指出,這次會議既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 「育人為本」「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統一」的教育改革發展方略的一次理論盛會,同時也是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精神,加強教育國際交流的具體實踐。

劉利民強調,中國政府始終把「人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成長」作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價值追求,廣大教育工作者堅持全面發展方針,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教育教學領域進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但與我國經濟、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變革對多樣化人才的需求相比,與國際化視野下對創新拔尖人才培養的需求相比,與日益增長的廣大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相比,我們在推進個性化教育「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方面,仍然需要理論和實踐的不斷創新。

劉利民指出,個性化教育是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對人才需求日益多樣化,對人才素質要求日趨多元化的客觀要求;是信息化社會和終身學習背景下,人類自身學習需求越來越豐富、多樣所呈現的個性化特點對教育理念和方式上的客觀要求。

劉利民強調推進個性化教育應當注意以下幾個關係:一是應當正確認識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關係。教育是「個體社會化、社會個性化的過程」。沒有個體,就無所謂社會;沒有社會,個體也就無法生存、發展。我們國家把育人為本、全面發展作為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就是要使每個能動、可塑、具有不同特質的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和知、情、意、行等諸方面全面和諧發展,在社會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獨特性格、文化、素質特徵。因此,不同性質、層次、類別的學校在對不同個體的培養上,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胡錦濤主席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上對青年學子提出:「把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思想成長、學業進步、身心健康有機結合,在德智體美相互促進、有機融合中實現全面發展,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負重任的棟樑之材。」這不僅是對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也是對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和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二是應當正確認識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的關係。「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教育思想,也是中國人民堅守了2500多年的教育理想和教育原則。「有教無類」,在國家教育宏觀政策選擇上,就是要提高教育普及程度,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依法為受教育者提供更加公平、更加多樣、更加富有質量的教育機會,為社會進步夯實教育公平的基礎。就學校教育和每個受教育者而言,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接受基本的人文精神、科學素養教育,受到適合自身身心發展需要和個性成長的教育。「因材施教」則是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提供更加「適合」的教育,增強教育的針對性。「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辯證統一,不可偏廢。如果缺乏或沒有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優勢潛能的「因材施教」,也就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教無類」和教育公平。因此,我們積極推進並不斷深化課程與教學方法改革,倡導和支持分層教學、走班制、學分制、導師制等教學管理制度改革。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建立健全學習困難學生的幫助機制,改進優異學生培養方式,在跳級、轉學以及選修更高學段課程等方面給予支持和指導,同時努力提高教育質量,改進人才評價、選拔制度,就是要努力營造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徵、人人成材、人才輩出的教育局面。

三是應當正確認識個性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的關係。「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社會的發展進步,「根本在創新,關鍵在人才,基礎在教育」。這樣的觀念,在當代中國已成為共識。我們知道,創新是人的內在稟賦,需要合適的環境和條件培養、誘發、引導,而個性化教育就是關注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從某種意義上講,沒有選擇、沒有特色、沒有個性的教育,就難以最大限度地發現、培養和造就創新人才。創新人才培養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從小到大對學生創新素質的有序培養。我們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要求「學生在普遍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實現有個性的發展」,強調基礎性、選擇性和創造性的統一,在《教育規劃綱要》中把教育創新放在突出位置,強調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就是要實現普適教育與個性教育的和諧統一,實現提高國民素質與培養和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目標的和諧統一,以適應世界範圍內經濟發展、科技進步、人才競爭的需要。

四是應當避免個性化教育就是個別教育的誤區。既不能偏狹地理解「個性」,認為個性教育就是教師、學生「點對點」的個別教育;也不能把個性化教育單純理解為特長教育、精英教育,成為個別人的專利。培養良好個性,矯正不良個性,促進個體社會化與個性化的統一,也是個性化教育的應有之義。

劉利民特彆強調,個性化教育不單單是學校的任務,家庭和社會在個性化教育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和豐富的資源,關鍵是能夠教育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成材觀、教育觀,掌握科學的家教方法,重視並與學校共同為每個學生全面、健康、和諧而有個性的發展做出努力;關鍵是充分開發和利用好社會(區)資源,為學生養成興趣、研究學習、科學實驗和創新實踐提供廣闊而豐富的社會空間。

劉利民指出,我國同世界其他國家和國際教育組織一樣,廣大教育工作者在個性化教育和多樣化人才、創新型人才培養方面,進行了諸多有效的工作實踐和有益的理論探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相信,通過今天這樣一個盛會,大家廣泛交流,互相學習、借鑒,一定能夠為推進國際領域個性化教育的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推薦閱讀:

陳氏特點申論和實踐方法
這一秒的「我」不是下一秒的「我」,實踐塑造多種劇作類型(第1116期)
從「天台教觀」論「代眾生懺悔」之思想與實踐──以遵式大師為主(釋大拙)
2018執業醫師/助理醫師實踐技能分值分布、考點匯總!
體能訓練的理論和實踐(1)

TAG:教育 | 創新 | 理論 | 個性 | 實踐 | 個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