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歷史|林森對舉世聞名的中山陵的籌建功不可沒核心提示:林森是孫中山的忠實追隨者與積極合作者,對孫中山一直敬仰有加。特別是在孫中山逝世後,林森畢其一生心血,籌建中山陵,使中山陵成為舉世聞名的,最雄偉壯觀的陵墓建築之一。
6月21日,《金陵晚報》介紹了「桂林石屋」的主人林森,以及林森的生活點滴,讀後讓人感慨。林森是孫中山的忠實追隨者與積極合作者,對孫中山一直敬仰有加。特別是在孫中山逝世後,林森畢其一生心血,籌建中山陵,使中山陵成為舉世聞名的,最雄偉壯觀的陵墓建築之一。最初只是一介書生林森(1868-1943年),原名林天波,字子超,號長仁,福建林森縣(今閩侯縣)人,幼居福州,他出身寒微,1877年入學讀書,在教會接受了長達14年的西式教育。因對民族危亡有切膚之痛,林森很快踏上了共和革命的道路,且成為出類拔萃的領導人物,對辛亥革命貢獻卓著。辛亥革命勝利,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林森當上了首任參議長,參與了創造共和的諸多關鍵決策。他與孫中山和袁世凱都共過事。袁世凱篡權及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他又輾轉奔波,致力於再造共和。1931年12月,蔣介石下野,林森被推為國民政府代理主席,但不負實際政治責任。12月28日,林森正式當選為國民政府主席。此後國民政府多次改組,他一直擔任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是辛亥革命的先驅、反袁護法的功臣。他連任12年「國家元首」的經歷,被不少國民黨人看做是「國府看印的」。胡適曾評價:「林子超先生把國府主席做到了『虛位』,以至於虛到有的人居然已經『目中無主席了』」。林森為官處世,不喜張揚,做事低調,奉行「不爭權攬利、不作威作福、不結黨營私」的「三不」原則,講究「無為而治」,而並不是「無所作為」,該做的事,他向來是當仁不讓的。如1941年12月9日,他以國家元首名義,向德、意、日三國宣戰。此後又致力於廢除與美英之間的不平等條約。傾注一生心血籌建中山陵林森作為孫中山的忠實追隨者與積極合作者,一直對孫中山敬仰有加。特別是在孫中山逝世後,他耗盡心血,為孫中山建造陵寢,樹碑立傳,並率先提出尊稱孫中山為「國父」的動議,無疑對弘揚孫中山的業績和精神遺產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病逝,林森參加孫中山的治喪、公祭等活動。治喪結束後,他被推為孫中山葬事籌備委員會委員,北京治喪處派他到南京紫金山為孫中山選擇墓地。林森後來又被葬事籌委會推為常務委員,主持中山陵工程,併兼任陵園計劃委員會委員,直接負責陵園的整體規劃。他埋頭致力於籌建中山陵,對中山陵的建設十分用心,傾注了一生心血。從葬事籌備、陵園的勘定,到工程圖紙的審定、工程的招標乃至工匠的確定,他都親自一一過問,認真籌劃,親自落實。在當時大小軍閥為了利益而進行混戰之際,林森則似乎置身於另一個世界,從事著似乎與戰爭烽火歲月不相稱的事情。中山陵興建初期,陵墓範圍只有兩千畝,林森認為範圍太小,難以發展。他提議為表彰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應該把紫金山全部劃入陵園範圍。他還責成陵園技師傅煥光在陵園廣植桂花、梅花等四季花木。實踐證明,林森的主張是正確的,如果沒有紫金山的襯托,中山陵是不能形成如此宏偉氣勢的。陵園修建初期,林森有一個龐大的計劃,他要把陵園建設成全國自然公園的模範。對一些個人和團體「附葬」陵園的請求,能拒絕就拒絕。為了制止「附葬」風,林森在1933年1月28日的陵管會會議記錄上補加批示:「陵園土地均有相當用途,此後各處所請撥給土地一律拒絕」。為了保持中山陵莊嚴、肅穆的氣氛,林森對不少單位和個人在陵園內建造各種建築物的請求,採取十分慎重的態度。凡有紀念意義或能增進陵園景色的,他就給予支持。如前湖邊建造一座水泥方亭,他親自為之題名「待月亭」。對一些與陵園氣質不相稱的建築,他就堅決反對。如1930年廣東省請求在陵園內建孫中山故居。林森認為孫中山沒有在陵園內住過,建這樣的故居毫無意義,因而拒絕。如今,在莊嚴宏偉的中山陵四周林海綠波之中,鑲嵌著一組富有民族傳統特色的紀念性建築,包括光化亭、流徽榭、音樂台、仰止亭、藏經樓、行健亭、中山植物園、桂林石屋、永慕廬等。當時,林森還計劃修建藝術館、自然歷史博物館、交通博物館、兵器陳列館、醫學館、療養院、陵園新村、山南公園、山北公園等。由於戰亂和經費等原因,許多紀念建築未能建成。壯哉!偉哉!中山陵,林森為之付出大量心血,功不可沒。「一代完人」潔身自好林森生性淡泊,安於清貧,生活力奉簡約,樸素至極,潔身自好。他除了愛國之志終生不渝外,為官清正廉潔、不慕名利、重視教育、自律甚嚴。他曾在海外為革命黨人募集到大批捐款,卻沒有為自己添置一件足以防寒的冬衣,以致在自己的長衫下擺上縫上襯布以保暖。林森青年喪妻,卻終身不續娶,無親生子女,唯一的養子也早早就去世了。林森沒有什麼家產,也無三妻四妾,更無國民黨內某些權貴那樣奢侈淫逸的作風,這在當時的官場中是十分難能可貴的。1943年8月1日,林森因車禍在重慶逝世,終年75歲,國民政府為他隆重國葬,葬於重慶市歌樂山南麓「林園」內。稱其為「一代完人」、「千秋模範」。
推薦閱讀:
※《中山詩話》宋 劉攽
※一位不被「帽子」遮蔽的孫中山
※寫在《踏訪中山海外足跡》之後
※孫中山:上帝榮耀的見證
※常說,山管人丁,水管財,其中山和水分別是什麼
TAG:中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