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飽眼福:上海博物館明代精品瓷器(高清大圖)

青花山茶紋扁壺

明 永樂

高24.9厘米,口徑3.1厘米,底縱7.6厘米,底橫10.1厘米,足徑7.6×10.1厘米器形模仿伊斯蘭地區的金屬器皿,在中國稱之為「抱月瓶」。此壺小口細直頸,頭部兩側至肩附如意式對稱雙耳,溜肩,扁圓腹,橢圓足。壺胎體輕薄,胎質細膩潔白,釉色白中泛青,釉面光潤腴厚,僅平底處露胎無釉,為極白的細砂底。器腹有一條橫向粘接痕,微微凸起於器表,這是當時瓷器製作特點之一。整器有三層花卉圖案,頸部飾纏枝花,頭肩處繪蕉葉紋,腹部繪折枝山茶花。青花色澤清新明快,暈散有疵,紋飾局部疏朗得體,是永樂時期青花瓷中的佳品。

白釉暗龍紋盤

明 永樂

高3.7厘米,口徑19厘米,足徑11.9厘米撇口,弧壁,圈足。通體施白釉。胎體潔白細膩,造型優美,線條流暢。盤內暗刻如意雲三朵,器壁裝飾兩條龍,在如意雲朵紋中若隱若現。永樂時期注意淘煉瓷土,此器採用脫胎技法製作,脫胎輕巧,器形規整,較之後來的宣德瓷器更為輕薄。此盤具有永樂甜白器的典型風格,反映了永樂甜白瓷器的獨到之處。

回青地白龍尊

明 宣德

高14厘米,口徑16厘米,足徑11.9厘米藍地白花的裝飾工藝,元代即已流行,至明代初年更趨精進。其製作方法是先用剪紙的紋樣貼在器物上,然後通體施青料,再揭去貼紙,上透明釉。此尊即採用這種裝飾法,尊腹通體藍色,留出白龍紋樣,藍白相應,給人一種特殊的藝術感受。但是這種藍地留白的工藝技術難度較大,像這樣的成功之作,為國內傳世罕見之品。

青花蓮龍紋盤

明 宣德

高6.5厘米,口徑40.7厘米,底徑30厘米。此盤大口圓唇,腹圓弧,大平底,圈足低矮,足牆外斂內撇。形制雖大,但製作規整。胎質細膩堅硬,釉色晶瑩肥亮,青花呈色濃中帶黑疵。器內底龍紋先在成型的坯體上刻劃而成。然後在紋樣外用青花繪海水,留出白色波濤和龍紋,再在器內壁繪纏枝花卉紋。外壁繪雙雲龍紋,內外口沿各繪回紋一周,通體施透明釉高溫一次燒成。盤外口沿有「大明宣德年制」青花楷書橫款,底無釉,呈淡火石紅色。

釉里紅三魚紋高足杯

明 宣德

高8.8厘米,口徑9.9厘米,足徑4.5厘米此杯口沿外撇,薄唇,平腹,高足,足沿呈喇叭口,胎體較厚,緻密堅硬,觸摸有潤滑感。杯腹部用釉里紅裝飾了三條鱖魚。胎白釉潤,紅白相映,顯得簡潔樸實,典雅鮮明,極有情趣。杯心內有青花雙圈「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是明代釉里紅器中少有佳作。

青花纏枝花卉紋執壺

明 宣德

高32.5厘米,口徑7.3厘米,足徑11.8厘米景德鎮窯,仿照十三世紀伊斯蘭地區金屬器式樣燒制。瓶體高大,直口、長頸,折肩,肩以下漸收至底,圈足。壺一側置曲形柄,另一側置方形流。通體青花裝飾,頸部、腹部飾纏枝花卉紋,構圖繁密。青花色澤濃艷,有鐵鏽斑痕迹,整體器形大氣,為同時代器形之少見。

孔雀綠釉青花蓮魚紋盤

明 成化

高5厘米,口徑22.5厘米,足徑15.1厘米此盤口微斂,弧形淺壁,盤心微凸,圈足寬大,為明成化一朝流行的盤式。孔雀綠釉鮮麗明艷,青花紋樣因罩有孔雀綠釉而呈黑色。器內及圈足底部的釉面均勻光亮,白中微泛青。畫面上蓮花盛開,荷葉亭亭,形態各異的四尾魚游弋其間。器底有青花「大明成化年制」二行六字雙圈楷書款。孔雀綠釉青花是明代景德鎮窯新創燒的品種,傳世極少,極其珍貴。

青花雲龍紋碗

明 成化

高9.3厘米,口徑21.2厘米,足徑9厘米該碗腹部繪雲龍戲珠紋,頸部裝飾有一圈仰蓮紋,碗心為以如意雲紋。胎質細膩潔白,釉色瑩潤肥厚,青花淡雅清新,圈足內書六字雙行雙圈楷書款「大明成化年制」,字體略近柳體,筆畫壯實而自然,是成化官窯特徵。明代青花瓷器自永樂、宣德後,在成化迎來了又一個高峰,較之永宣時期,工藝更加精細,胎體更加輕薄。

纏枝花卉紋燭台

明 宣德

高29.3厘米,口徑9.3厘米,足徑23.75厘米此青花花卉紋八方燭台為宣德官窯之珍品。器身分燭插、連柱、台座三層。青花紋飾,共有11層紋飾,重重疊疊,繪畫精細秀麗,線條優美清晰,筆意酣暢飽滿,以典型的雙勾填色為多。釉面隱現桔皮紋,釉白中微微泛青,尤其是近足垂流厚積處,接近青白釉,釉質肥厚瑩潤。青花呈色為純正的寶石藍色,濃翠深沉,青花暈散而不失其濃艷,局部有下凹的黑鐵斑。此青花燭台造型別緻新穎,端莊規整,設計原型來自伊斯蘭的金屬器皿,融會中西文化之優點,是完美的意識結合,為中國陶瓷史上的珍品。

藍釉盤

明 宣德

高4.3厘米,口徑22.1厘米,足徑14.3厘米撇口、弧腹,圈足。盤外施藍釉,口沿處呈「燈草口」狀。底足內施白釉,有青花雙圈「大明宣德年制」兩行六字楷書款。器里心淺刻三朵如意雲紋,呈品字排列。內壁暗刻雙雲龍紋,因釉層較厚,紋飾不甚清晰。此盤造型古樸規整,藍釉呈寶石藍色,釉質凝厚,這種藍釉瓷製作工藝比較複雜,生產難度大,流傳極少,為宣德藍釉瓷中之精品。

青花四龍紋碗

明 成化

高9厘米, 口徑17厘米撇口,鼔腹,圈足。胎質細白堅密,透明釉細潤,具有成化輕巧俊秀的造型特點。外腹部繪有四條「夔龍」,呈首尾相接的排列,龍為三爪,嘴銜一朵蓮花。夔龍最早出現在明代宣德年間,在成化時期時較為常見的龍的形式。青花的發色清新淡雅,是典型的成化陂塘青的發色。碗底有帶雙方框的「大明成化年制」青花楷書款,是典型的成化官窯器物。

仿哥窯碗

明 成化

高4.4厘米,口徑11.5厘米,足徑3.4厘米撇口,直腹,通體施仿宋哥窯片紋青釉,釉呈淺粉青色,釉質肥潤,釉層有開片,黑色片紋大而稀疏。足邊凃深褐色釉汁,以模仿宋哥窯瓷器「紫口鐵足」之特徵。成化時期景德鎮官窯擅長仿作宋哥釉,不但傳世品中較為多見,近年來景德鎮亦有不少出土器。仿品的特點是胎體厚並呈白色,釉面平整光亮,不像宋哥釉給人以酥潤感。此碗造型規整別緻,做工精細,片紋自然,是成化時期仿哥釉器的代表作。

青花纏枝蓮龍紋碗

明 正德

高10.3厘米,口徑15.9厘米,足徑9.4厘米撇口,鼓腹,內外壁用青花裝飾龍紋和纏枝蓮紋。胎體較厚,造型優美,製作精湛,底部書有「正德年制」四字雙圈楷書款。青花瓷發展到正德時期,色調已由成化淡雅變為青中帶黑,處於明代中晚期交替的過渡時期,上承成化、弘治,下啟嘉靖、萬曆,器物逐漸改變了前朝精緻小巧的風格,更多生產出造型凝重的大件器物。在繪畫風格上,正德官窯構圖趨向繁密。此碗即為典型的正德官窯製品。

青花三羊圖碗

明 嘉靖

高10.3厘米,口徑16.1厘米,足徑5.5厘米景德鎮窯,呈仰鍾式,敝口外撇,深腹,矮圈足。里外青花,口內沿飾以錦紋,碗心畫一麒麟,外畫三羊,三羊神態各異,一羊正面佇立,一羊側面作行走狀,一羊回首觀望。三羊見繪有松、竹、梅及楊柳、芭蕉,取三陽開泰之意。此碗圈足鏇削,胎釉間泛赭黃色,白釉肥潤泛青。青花紋飾新穎,色澤濃艷而不暈散,為典型嘉靖回青之作。底有青花雙圈「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楷書款。

五彩團龍紋罐

明 嘉靖

高37.4厘米,口徑22.8厘米,足徑18.8厘米直口,豐肩,腹下收斂,圈足。罐身有凹線五條作瓜棱裝飾。自口至足皆繪五彩紋飾,頸部折枝花紋,肩蕉葉紋,腹海水團龍、折枝花卉,腹下蕉葉、海水紋。彩調濃艷強烈。底有青花雙圈「大明嘉靖年制」楷書款。嘉靖五彩盛行,品種豐富。此罐即為嘉靖五彩中的精品。

德化窯白釉「何朝宗」款觀音像

高48厘米頭挽高髻,披帔巾,面部豐滿圓潤,目光向下,表情柔和。體態豐腴,頸戴項圈,上著袒胸廣袖褒衣,下著寬腿長褲,兩手相拱互置袖中,赤足,立於水波蓮花上。衣褶線條柔潤,頭髮絲絲畢現,刻畫精細,含蓄端莊,溫順靜雅,栩栩如生。背面鐫刻「何朝宗印」,隱隱約約。明德化白釉釉色偏黃,呈乳白色,質感豐潤,曾很受歐洲人歡迎,美稱為象牙白、豬油白、中國白等。明初德化瓷通常還呈肉紅色,燈光下能透見,放大鏡下呈現細膩晶瑩的糯米光澤。何朝宗,又名何來,中國明代瓷塑家。格調高雅,肅穆大方,不施彩色,質感極強,以單純的雕塑美和胎釉質地美獨擅瓷壇。其作品吸收歷代雕塑的長處,特別是繼承了唐佛像的藝術風格,塑造的觀音、達摩像極具唐韻,形象既端莊肅穆,又平易近人。此觀音像是其代表作之一。

釉里紅雲龍紋雙耳瓶

明 洪武

口徑10.9厘米,底徑14.3厘米,高45.5厘米此器胎體厚重,器形高大。腹部繪有貫穿一周的三爪龍紋,龍紋體態威猛、身體粗壯,頭部出現豎直披髮,與前代不同。釉里紅呈色偏黑,並不純正。釉里紅瓷器在洪武時期被大量燒造,成為當時最為重要的瓷器品種之一。宣德以後,釉里紅瓷器逐漸衰落,進而失傳。

紅釉暗花雲龍紋盤

明 永樂

高3.5厘米,口徑14.9厘米,底徑8.9厘米盤撇口,線條柔美俊秀,是明代永樂時期常見的造型。胎體細膩滋潤,胎色潔白,盤內外施紅釉,釉汁肥厚瑩潤,紅釉肥厚而均勻。閃現紅寶石般的光澤,故此類高溫銅紅釉又被成為「寶石紅」。盤的內壁印有兩條行龍,盤心刻劃如意雲頭三朵。此類紅釉是以銅為呈色劑,在高溫下一次燒成,由於其燒造要求很高,較難燒造,在當時就較為珍貴,而永樂、宣德的紅釉更是以其釉色深沉肅穆,蘊含寶石般光澤,為世人所稱道,永樂帶有暗花龍紋,發色又非常純正的高溫銅紅釉更是彌足珍貴。

紅彩海獸紋高足杯

明 宣德

高9厘米,口徑9.95厘米,足徑4.5厘米此器是青花紅彩器中的傳世精品,該杯以青花繪海水,藍白相間海水波濤形象生動,紅艷的海獸隨翻騰的海浪上下遨遊,滾滾波濤、洶湧澎湃,形成極強的動感,青紅相映、情趣盎然。宣德青花紅彩是將釉下青花和釉上礬紅施於同一器上,經高溫、低溫兩次燒成。這類器物造型種類並不多,主要是墩式杯和高足杯等。

白地醬釉大盤

明 宣德

高6.6厘米,口徑38.5厘米,足徑28.2厘米通體白地醬彩裝飾。內心飾折枝花紋,內壁飾折枝花果紋,外壁飾纏枝花紋。所有圖案均先暗刻線條。內底、口沿及足牆上均會有醬彩弦線。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線圈。白地醬彩為宣德時期新創燒的品種。其白釉上刻填的醬彩呈現芝麻醬色,晶瑩光亮。常見器物有這類花果大盤,這種形制一直延續到正德時期。此盤在暗刻的花紋山施以醬彩,與潔白的釉色相互映襯,取得醒目的裝飾效果。

十五世紀中期雲龍紋大缸

明 正統

高65厘米缸口微內收,口沿圓潤,肩部鼓出,肩以下漸漸收斂。整器為白地青花,口沿下施捲雲紋,肩頂部及腹底飾花瓣紋,腹部滿繪雙龍戲珠圖案,輔以雲紋。龍為五爪龍,昂首曲頸,怒目圓睜,鬃毛前沖,四肢強勁有力,五爪呈風車狀張開。整器雄渾大氣,規整端莊。此缸的雲龍紋體現了明正統時期青花龍紋的典型特點。明王朝遷都北京後,建三大殿,正統時期完工,此缸可能即為此特製。大龍缸製作過程複雜,技術難度大,需三到五名工匠分段拉坯後拼接而成,入窯火候難掌握,成品率低,多為帝王命令燒制,是極為珍貴的御用瓷器。

五彩魚藻罐

明 嘉靖

高35.35厘米,口徑20.1厘米,足徑25.5厘米缸口微外撇,口沿圓潤,短頸豐肩,圓腹,腹下漸收,內圈足。肩部繪一周蓮瓣紋,腹下部繪一周蕉葉紋,腹部以黃彩、綠彩、藍彩及紅彩描繪荷花、水藻和游魚等圖案,疏密有致。魚身紅潤鮮艷,戲水草之中,怡然自得,栩栩如生,盎然成趣。明代嘉靖、萬曆年間,在成化鬥彩的工藝基礎上,又發展成了著名的青花五彩瓷器。青花五彩濃艷熱烈,填筆簡樸自然,曾盛極一時。嘉靖官窯五彩器的盛行,可能與嘉靖皇帝本人尊崇道教、深信五彩辟邪有關。五彩紋飾多以青色為底,再加紅、黃、藍、綠、紫五色,根據圖紋需要,五色不定俱全。五彩瓷可分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前者亦稱之為鬥彩,是經兩次燒制而成;後者則是青花和五彩同時上釉,一次成器。這件五彩魚藻紋罐屬青花五彩工藝,是明代五彩瓷中的精品。

青花「春壽」雲龍紋瓶

明 洪武

高37厘米,口徑6.2厘米,足徑16.1厘米景德鎮窯。小口圓唇,短頸豐肩,腹下部收斂,至底外侈呈鳳尾形。釉色晶瑩,青料蒼翠濃艷。器腹主題紋飾繪青花雲龍紋,龍五爪伸展,昂首奔騰於雲海之間,畫面布局合理,形象自然生動。肩部篆書「春壽」兩字,筆力雄健遒勁,洪武瓷中書寫篆書款者稀少。

釉里紅四季花卉紋罐

明 洪武

高48.8厘米,口徑25.6厘米,足徑22.1厘米罐身成花瓣形,束頸,圓肩,斂腹,圈足。罐身釉里紅裝飾,口沿部分飾如意雲頭紋,下飾蓮瓣紋,肩上下部飾如意雲頭紋,其間飾有折枝花紋,頸部以迴文相隔,飾蓮瓣紋。此器是洪武時期的典型器物,其品種有青花和釉里紅。造型碩大莊重,紋飾緊密繁複。其裝飾仍然保持著元代此器裝飾那種繁縟複雜的格調,反映出洪武瓷器受元代瓷器影響深遠的一面。

版權聲明:本文由古玩元素網進行網路整理編輯,圖文來源於上海博物館官網,同行轉載請聲明古玩元素網編輯!

推薦閱讀:

淳道精品——張慧敏國畫工筆畫花鳥畫欣賞!
秘這塊原石滿身是裂,沒想到竟然切出了5條百萬手鐲,一堆精品花件,切漲近千萬!!
貓論的文件夾【港台影視精品】
15萬如何買一台精品自主SUV?
精品19602郝現軍思考中醫簡訊錄【560】

TAG:博物館 | 上海 | 瓷器 | 高清 | 精品 | 上海博物館 | 博物 | 高清大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