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佛人應該知道的

往生西方極樂凈土,需要積累很多的福德資糧。關於這點,釋迦牟尼在《佛說阿彌陀經》中,親口雲「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另外,一般人學佛後,常常感覺到智慧提升了,可是生活上並沒有改善,不知中間出了什麼問題。又有些人學佛後,修行一段時間後,覺得開悟了,覺得解脫了,可是在人事上,在工作上,好像也沒有很順利,又為什麼?又有些人,學佛後,認真的布施修福,慈悲助人,可是有時得不到預期的效果,又為什麼?-其實,這些問題都是出在於沒有「福慧等持」。也就是沒有福慧齊修,所造成的不圓滿。福是慧的資糧,慧是福的圓滿。-因為福德與智慧,都是創造人生幸福快樂的主要條件,亦是覺悟成佛的基本因素。一個人如果有福無慧,生來傻頭傻惱,固然不幸;若然有慧無福,窮困一生,更加苦惱。在修行學佛的人來說:有福無慧,屬於痴福,福盡還墮,永受輪迴,無法解脫生死之苦;反之,如果有慧無福,亦不可能莊嚴佛果菩提,成就眾生。我們要創造人間幸福的樂園,固然要福慧雙修,欲想福慧具足,圓成佛道,更加要福慧雙修。-福德的內容:-1.世間有漏之福 除了擁有無量的財富,享用如意,加以地位高貴,受人尊重之外,還要身體健康,延年益壽,仁慈愛物,廣積陰德,子孫滿堂,最後壽終正寢,無疾而終,才是真正的幸福。 但在佛眼看來,世間的幸福,亦不過是短暫的佔有,既是無常,又非永恆,所以,如果希望獲得永恆的幸福,非進一步追求出世間的福報不可。--2.出世間的福報 出世間的福報,是超越三界時空的限制,擺脫人間天上的煩惱,不再漏落生死輪迴,名為無漏之福。 二是進財:精進辦道,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積聚功德,作為成佛的資糧,等如世人,勤儉積蓄財物一樣。-三是戒財:戒能防非止惡,我們受持佛戒,止惡行善,進德修業,自然可以獲得解脫的財富。-四是慚愧:心懷慚愧,悟己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從此取消一切不良心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正是開發功德法財的資源。-五是聞財:多聞佛法,啟發智慧,明白事理,如說修行,終必成佛,是以多聞,正是增長佛道功德財富的工具。- 六是舍財:學習佛法,以慈悲心、喜舍心,平等心,實行財施,法施,無畏施,內財外財,隨求給予,心不恪惜,以增益佛道的財富。-七是定慧財:學佛人,修習禪定,廣學般若,止觀雙修,止觀不二;不僅攝心不亂, 因為以上信、進、戒、慚愧、多聞、布施、定慧等七種,是成佛的資糧,亦是轉凡成聖的基礎,所以名為七聖財。--
推薦閱讀:

學佛問答 >> 道場篇
何謂「三輪體空」? ——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二)第112集
閉關開示【三】學佛要看自己的心
大願法師:要把凡夫的慾望轉變為聖者的願力--學佛網

TAG:學佛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