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載]古詩講評《觀書有感》

整理者:陝西-柔指、北京-藍天、浙江-笑笑

我們今天講一首詩,大家先來預習一下: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先來回答這首詩是講什麼的?剛才特意沒有把這首詩的題目複製上來,我們重新來看:

《觀書有感》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詩的題目是《觀書有感》,這首詩是講觀書的,簡單地理解是講如何看書的。所以,剛才有媽媽講這是講水的、講風景的,那是沒有讀懂。我們今天就通過這個詩,來講如何讀書,也是屬於亂講一類。

---------------------------------------------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叫「觀書有感」,而不說「讀」書有感?我們在《作文,多大點事兒》這本書里,講到了讀書與看書的區別,而在這裡為什麼用「觀」?我們首先要明確一點,古人用詞是極為講究的,讀書就是讀書,觀書就是觀書。

------------------------

什麼叫「觀」呢?直接的意思就是仔細地看,諦視、諦,就是仔細,這是一個意思,但仔細不是說拿著放大鏡,鑽到書堆裡面去糾結文字。如果把仔細當成是咬文嚼字,那又錯了。所以這個「觀」,又有「縱觀」的意思,或者說是「廣博」的意思。換句話講,我們站在高處,一覽眾山小,這是觀的一個方面;但是站在高處,還要看得仔細,這又是觀的第二個方面。

-------------------------

用杜甫的一句詩來講就是「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怎麼講呢?一方面,看雲是觀,從大局看,但看大局的時候還要仔細,要把眼眶瞪裂一般。所以這裡有兩個對立面,不要以為眼觀全局、「盪胸生層雲」叫做觀,這只是觀的一個側面;也不要「決眥入歸鳥」、從小處入眼叫作觀,這也只是觀的另一個側面。既有大局的「覽」,又要有仔細的「瞪」,才能叫觀。

所以「縱覽群書」不是「觀」。有好多孩子就是屬於覽書。書覽了不少,但沒有仔細,沒有瞪眼,看多少書都沒用,這個理我們要明白。有的媽媽講,我的孩子看了不少書。喜歡看書,那也只是限於覽,是「盪胸生層雲」的覽。上到泰山,一覽眾山,上山看雲生雲滅,沒有瞪眼,就看不到鳥歸入林。所以說,看書還是要會看,若只講看書要廣博,或是看書要專精,都是片面的,會看書是要觀書。

-----------------------

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這個「觀」。有的朋友學過《心經》,其中有一句話叫: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這個「觀」就有更深的意思了,一「觀」就能「照見五蘊皆空」。簡單來講,就是一看就能看透一切,這個「觀」就非常了不起,是要有功夫的。觀,我們從這兩個方面就可以明白,這個觀書與看書、讀書都是不同的。

----------------------

下面我們來講「觀書有感」。這個「感」怎麼講?我們平常說感悟或者感應,「感」是外物在內心的一個反應,或者說「感」是外物與內心的一個關係。感人是因人而感,感動是因動而感,感情是因情而感。悟是感的果,應也是感的果。感是因,悟是果;感是因,應是果。比如我們求菩薩保佑,為什麼有的就來保佑了,有的就不來保佑?有的人進了寺廟,一燒香、一磕頭,菩薩全答應了,為什麼有的人燒多少香、磕多少頭也不管用?就在這個「感」字上。想想啊,這個感——你都打動不了自己,怎麼可能打動別人、打動菩薩?所以這個「感」,有時會有應,有時就不應。就是一句話:心誠則靈。

------------------------

我們講了半天又是感啊,又是悟啊,又是應啊,從文字意義上講,這個「感」就是要發自本性,是真心的,是心之所得。心是什麼?心就是真。大家想一下,若心裡想的東西是假的,能叫感嗎?把心裡想的假的東西講出來、表示出來,用《論語》的話來講,叫「巧言令色」。所以我們就講,感是真心的,真心的就是感。不是真心的感動不了別人,不是真心的不叫感。換句話來講,這個感就是真心所得,是真真切切的感悟,這也是作者的一片苦心。這首詩的通俗意思,就是作者在講:同志們啊,我跟大家講如何觀書,這可是我的真心所悟啊,不要辜負我的希望啊!

------------------------------------------------

剛才有多少媽媽在講這首詩是講山水的,是講風景的,真是讓朱熹好生失望啊!這回我們把這個題解了。

我們下面就來看詩的正文:半畝方塘一鑒開。先說文字意。「半畝」,不大,為什麼說不大呢?有句俗話叫: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一般的人家還有三十畝地呢,這裡才半畝,真的不太大,對不?

-----------------------

一鑒開,文字意上來講,就是像一面鏡子一樣,很清澈。這裡我們如果不解詩題的話,真的當作是半畝水塘了。我們知道這是讀書有感,所以要體會到這是「借物喻心」。這個「半畝」指的是什麼?是心。中國的漢字很有意思,如果用英語來講,這個心譯成HEART,多沒有意思。中國的漢字,音、形、意,心田、心扉、心胸。什麼叫扉?就是門框或是窗框。怎麼講呢,為什麼要用心田呢?簡單地說,心不能野,心不能放縱,心是要受到約束的。換句話來講,心只有充分的約束,才有充分的自由和逍遙。從大點的角度來講,就是法律與自由的關係,只有守法才有自由。如果不守法那就只能蹲在牢房,享受那一小點天地,半畝都不到。

------------------------

我們回到詩中來,剛才講到了「觀」,有「廣博」與「精深」兩個意思。但我們在生活中,心就不是半畝,說句玩笑話,叫胸肌發達,或者說是心肌發達。怎麼講呢?想著一夜之間掙幾千萬,想著半天之內升官發財,想著幾個時辰變個好兒子,這個心肌實在是太發達了。通常來講,人的心臟和拳頭大小差不多,但抱有幻想的人的心肌,有兩個、三個、四個拳頭那麼大。心肌發達,不是壞事,但相應的,還要有心機、心眼。心眼要有,心機要深,心眼要實。我們不是講嘛,細節才是魔鬼。什麼意思呢?正面來講,想快速發財,沒關係,但要一點一點落實啊!既要有廣大的心胸,也要一步一步地落實,對不?心思細了,透亮了,心胸才可以廣大,空有胸肌是不行的。所以說,心田先是半畝,沒錯的,半畝覺得大,四分之一畝,還覺得大,就八分之一畝,千萬不要大,一大就不務實,就好高騖遠。所以中國字很有意思,心要受約束,就要處下,就要示弱,就要退讓。所以「半畝之心」沒關係,但一定要「一鑒開」,要透亮、要清澈。心裡受到約束了,就透亮清澈了。一透亮、清澈了,就心底無「絲」天地寬了。這就是約束與自由的辯證。

-----------------------

我們再看下一句:天光雲影共徘徊。就文字意上講,是寫的風景。意思是說這半畝水塘,因為跟鏡子一樣清澈,所以能映照反射著天光與雲影。但我們剛才講到了這「半畝」是心田,心田一透明了、清澈了,就天地同寬。我們還是用《心經》的話來解,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簡單來講,就是心底透明,一切空明,一切明了。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句話字面的意思是,這個渠道為什麼這麼清,這個半畝塘為什麼那麼清?回答是因為源頭的水是「活」的。字面的意思不難,大體就是這樣。那麼我們用心田來解的話,那意思是在問,心為什麼這樣清澈呢?回答是因為源頭有活水。我們在解題的時候說過,這是講「觀書有感」,所以這個源頭是指什麼?是指書。因為源頭在觀書,有營養,這心畝就——一鑒開,這就是個邏輯。

-----------------------------------------------

明白了這個邏輯,再來講最後一句什麼叫源頭,什麼叫活水。我們先簡單地來介紹一下朱熹。他是繼孔子之後又一位具有世界影響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是魏晉以來儒、佛、道的一個大思想家。所以這個源頭,不是簡單的源頭。我們先拋開源頭,先講什麼不是源頭。這些天講評作文,有些人說我們講得太深了,失去童趣了。我們要講,童話肯定不是源頭,雜誌不是源頭,漫畫不是源頭。什麼是源頭呢?經典是源頭。在《作文,多大點事兒》這本書里,我們提出了一個觀點:要讓孩子從經典里汲取作文的內功與營養。越是源頭的,越是接近於根部的,就越是有養分。

孔子曾經講「述而不作」,意思是只敢講述、複製前人的東西,自己不敢有所創作。所以孔子的一生,都是採集、編撰、修訂,沒敢說什麼發明創造。為什麼?這就是源頭的力量。我們在這裡還是寬泛地指去學習有營養的東西。具體什麼是源頭,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可以肯定地講,漫畫、外國童話,絕不是源頭。

-------------------------

再講活水。《論語》中孔子說過一句話,叫「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什麼意思?剛才有媽媽講了,「活水」是書,「源頭」是書的內容,這只是說對了一半。書放在那裡,能成活水嗎?人民幣要是不消費,是人民紙,不消費當手紙都還覺得粗糙,只有消費的時候才叫人民幣。同樣的,書有了,源頭有了,就是要「觀書」,書是死的人是活的,人要把死書讀活就是活水,讀經典的書,觀經典的書,讀出自己的活來,於是才有了清渠。因為有了清渠,所以才心胸開闊——天光雲影共徘徊。我們反觀,有好多人讀了不少書,一講道理全明白,但是心裡是不是開朗,是不是一鑒開?不能做到一鑒開,不能做到清澈、透亮,學富一動車也不是活水啊!

-------------------------

我們再來看《大學》中的一句話: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了,明了智了,就「近道矣」,這和「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道理是一樣的,讀書不能明性,最多算是一些知識的賣弄罷了。

-------------------------------------------------

講評時間: 2011年11月28日晚上

推薦閱讀:

看這幾個人 代表了唐代古詩的巔峰
古詩的鍊字和用典
古詩文名句默寫總匯
七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文默寫測試題
關於讀書的古詩(十二首)

TAG:古詩 | 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