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流研究——艾孔起源祖及其傳世追蹤

源流研究——

艾孔起源祖及其傳世追蹤

各位嘉賓、各位代表、各位宗親,您們好!

艾孔,字季梁,號裔款,乃本宗艾氏的起源祖也。

一、艾孔的姓氏名號及官爵。

據考證,春秋時期幼兒出生後三個月取幼名,供長輩呼喚,二十冠而字,供外人呼喚,功成名後就取號。字與名相比,是美稱、尊稱。艾孔的幼名不知。從孔子父親名叔梁紇(紇是名,叔梁是字)可得知,季梁是改名艾孔之前的字,在魯國一直使用的是季梁,隱居齊國艾陵後,約公元前547年前後更姓改名,以艾陵之地為姓,以原孔姓為名,取名艾孔。孔公出仕齊國後隱去了原名,對外不再用季梁稱謂,則使用艾孔或裔款兩個名字。約公元前537年前後,艾孔擢升為齊國大夫,在《左傳》中記載裔款為齊景公的大夫,《晏子春秋》中多次提到齊景公大夫艾孔。姓氏書籍——唐《元和姓纂》則稱:「泰艾姓,系《晏子春秋》中齊大夫艾孔之後,(艾孔)即《左傳》中裔款也」。季梁在魯國沒有出名或名氣不大,故沒發現當時任何典籍載其事迹。從孔公後裔譜錄中得知,季梁出現在江西南豐縣萊溪鄉西山村《艾氏族譜》及其外遷後裔的《天水艾氏源流序》中,艾孔為齊國三大輔臣之一,與梁丘、晏嬰共輔齊君國是。二、艾孔與孔子的關係。

根據古時取名排序為伯仲叔季的原則,孔父嘉的五世孫伯夏有四子,伯梁、仲梁、叔梁、季梁,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出生在公元前616年前後,長兄伯梁生於公元前620年或稍前幾年,季梁為公元前587-578年之間,若是同胞兄弟應為公元前612年前後,這樣可以看出,季梁與兄可能是同父異母關係,孔子是叔梁紇之子,比季梁小32歲,是季梁之侄子。三、艾孔改姓更名的緣由。

按清梁玉純撰《史記志疑》,該書對《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所加按語云:「孔子六代祖孔父嘉則為公族,故其後以孔為氏,則敘孔子世當始孔父嘉,不得始防叔……」孔父嘉為宋國大司馬,在公元前710年左右,宋國政變,太宰華督見孔父嘉妻貌若天仙,借國亂之機,煽動軍士殺害國君和大司馬孔父嘉,扶植流亡鄭國堂弟子馮即位,華督奪得了孔父嘉之妻。由於三桓僭亂,弱君強臣,其子木金父?走於魯,隱居今泰安市泰山區東南的艾陵,後來食邑艾陵。孔父嘉六世孫季梁,以食邑地為姓,以孔為名,故而艾孔也。四、艾孔的先祖世系。

艾孔乃周初諸侯國之一的宋國第一任國君微子之後也。微子為殷帝乙之首子,紂王之庻兄。紂王荒**無道民不聊生,微子數諫紂王不從,任性發展,只得逆走他鄉。周滅啇後,微子乃肉袒而縛,乞降周。約公元前1061年,周成王三年,封微子於宋國(今河南商丘東南),以治殷之遺民,以奉殷祀。微子能仁賢,受遺民之愛戴。據《史記卷三十八.微子世家第八》獲悉:「微子開者,殷帝之首子,紂王之庶兄也……」紂王生於公元前1098年,微子應生於之前幾年,自公元前1078年到卒年(公元前1061年後),為其主要活動年代。按清梁玉純撰《史記志疑》,該書對《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中「微子開卒,立其弟衍,是微仲」加的按語稱「仲乃微子之子,非弟也。」孔父嘉是微子之後,其世係為:1世微子,2世微仲,3世宋公稽,4世丁公申,5世緡公共,6世弗父何,7世宋父周,8世勝,9世正考父,10世孔父嘉。《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記載世係為:1世孔父嘉,2世木金父,3世睪夷(祈父),4世孔防叔,5世伯夏,6世叔梁紇,7世孔子。由此可見,孔父嘉是微子的笫10世孫,季梁是微子的15世孫,孔子是孔父嘉的7世孫,是微子的16世孫。伯梁、仲梁是孔子伯父,季梁是孔子叔父。五、艾孔的生卒時間及娶氏。

按艾東堯先生《艾姓源流與現狀研究》2015年修訂本記載,以伯梁、叔梁紇的出生時間作參考,推算出艾孔出生時段,可以得出以下結論:艾孔生於公元前587-578年之間,為計算方便起見,取中間值,即公元前583年左右,艾孔在公元前521年是齊景公大夫,時年62歲左右。根據《中國歷史大事編年》記載:「公元前514年,孔丘赴齊,學《韶樂》,三月不知肉滋味。」但未提到孔子與艾孔見面,也許是艾孔已故,不然孔丘在齊數月,叔侄同處一城,不可能不見面。這正好說明了艾孔在公元前515年之前已去逝了。據推測,艾孔在公元前514年之前歿,享年68歲左右,符合當時男人壽命的實際情況。叔梁紇歿於孔子三歲,活到了74歲,(叔梁紇71歲生孔子)孔子享壽73歲。與艾孔同為齊景公大夫的晏嬰生於公元前578年,歿於公元前500年。與艾孔生歿年份比較,不難看出晏嬰與艾孔不僅是同時代,而且是同齡人。艾孔比晏嬰長几歲。這也是間接地驗證了「艾孔生於公元前583年左右歿於公元前515年前後」是接近於歷史真實的。據江西南豐《艾氏族譜》記載,艾孔娶仲孫氏,生子二:長子銑,次子錫。六、艾孔的後裔。

根據江西南豐《艾氏族譜》記載,艾孔長子銑,字廣潤,出仕於衛,妣孫氏,生子一:植公。植傳至今,其後裔居江西南豐縣萊溪鄉西山村。西山艾氏分支外遷甚眾,其中浙江省麗水市和福建建寧縣的人口較多。銑公宗室目前已延伸到孔公第94世「秉」字輩。

次子錫公字世懋,文通三代之經書,武精薑黃之武略,出仕齊景公(公元前490年前後)晏平仲周寅,妣孫氏,生子五,居山東統州,後裔十代傳承不詳。

至漢代,錫公後裔孔公第13世孫璲公,封天水郡候(宗族天水郡望於今甘肅通渭縣南)。按資料分析顯示,璲公應為錫公後裔,其理由:一是孔公的13世孫璲公,與孔公長子銑公的孫子植公之後11世孫的名字都為王旁單名,輩份相同名字旁相同。二是年齡相近。按艾東堯2016年元月28日發來郵件——「耀庭:各宗派的最快平均的代差不同,建議用以祥一公為始祖的湖南臨湘市宗族為參考,設錫公後裔孔公第43世德明公為生於570年前後,則德明公至祥一公之間的平均代差為(1368-570)/29=27.5年/代。貴宗族比江西南豐一支繁衍速度要快。設孔公至德明公平均代差也是27·5年/代,則(N-1)=(583+570)/27.5=41.9,N=43,即德明公為孔公第43世孫,君說公生於1108年,(N-1)=(1108-570)/27·5=19·6,N=21,即君說公是德明公第21世孫,君說公是孔公的63世孫。由此計算,可以推出璲公以(12×27.5)=(583-330)=253年,結論璲公出生於公元前250年前後。與江西南豐長子銑後裔瑾公珩公相比,瑾公在公元前(221-206年)避秦亂隱居石屋,珩公仕漢公元前(220-202年)得封將軍加贈仁威候。可見出生相近,為同年同代人。璲公是德明公的30世祖,德明公是璲公的30世孫。唐代武德年間,生於公元570年前後的孔公第43世孫,昭公,諱德明,守黃門侍郎,官四川節度使、封輔國、鎮國大將軍。自昭公開始,孔公次子後裔譜錄詳實。

昭公後裔孔公第47世孫廷傑公,生四子,長子炳公分江州為江州祖(今江西九江市),次子煥公分居河南封邱為河南封邱祖(宗族顯赫人眾而稱河南郡望),三子煒公分居鍾陵為鍾陵祖(今江西南昌市進賢縣東北部),四子燁公分居北平為北平祖(其子艾彙即艾匯,宗族隴西郡望於今甘肅臨洮縣南,和先祖艾璲可統稱天水郡)。除煥公後裔外,至今尚來見聞炳公、煒公、燁公後裔。

煥公後裔孔公第51世孫麗正公生二子,長子德慶公生子憑公後裔失考。次子德輔公傳至6世孫(即孔公57世孫)穎公,穎公出生在公元900年前後,長興二年(公元931年),辛卯科甲科進士、狀元(見《登科記考》25/34B),後周(951-959年)顯德年間(954-959年)官左散騎事侍(見《舊五代史》118/1576,《資治通鑒》第2747頁;)宋建隆年間(960-963年)任工部侍郎(見《宋史》1/1/6),須城(今山東省東平縣)或汶上縣人。穎公在赴考途中遇一村儒,穎對村儒說「賤子家於鄆,無師友,加之汶上少典籍……」老村儒授於《左傳》第十卷,讀閱此書,知貢舉出題《鑄鼎物象賦》,正在此卷中,一揮而就,知貢舉李愚愛其文,擢為甲科進士。穎公生二子,長子皋,次子韙(昭訓)。

孔公第58世孫皋公後裔居湖南石門,據湖南常德市石門縣艾家巷《艾氏族譜》稱,穎公長子皋公第6世孫(孔公的63世孫)陶公出仕江西豐城縣(今宜春市豐城市)縣令,遂落籍豐城縣。陶公的第17世孫(孔公79世孫)匯公於明正德丙寅年(公元1506年)自江西豐城遷徙湖南澧陽(今常德市石門縣)東南隅之艾家巷。石門匯公生於1480年左右,穎公到匯公代差為26·1歲,匯公配吳氏,生子六,貴、益、鑒、乾、鐸、羽。貴、羽遷湖北監利縣卜子湖(今紅城鄉木橋村),再遷湖南華容縣東山橫風嶺;益、乾遷湖北松滋縣果合州,再遷湖南臨澧縣團魚村。到1999年,匯公平均代差為26歲/代,共有20世,最低輩為孔公第99世「天」字輩,2016年,「天」字輩長女20歲。石門匯公宗室是艾孔起源祖家族發展最快的一支。

次子韙公(昭訓)乃孔公第58世孫,累官尚書北部郎中,壽74歲,妣鄭氏封陽南郡君,生三子:日耀、日華、日升。日華日升後裔失考。孔公第59世孫日耀公,官至秘書省著作郎,直集賢院,壽45歲,妣高氏封德華縣君。生子四:貞諒、貞吉、貞符、貞德,除貞吉外均失。孔公第60世孫貞吉公,字履祥號約齊,博學淳行,正誼隱居未仕,妣呂氏,生子二:長子晞蘧,次子晞傅(失考)。孔公第61世孫晞蘧公,端方職介,篤學力行,平生惟以大義訓後,晚猶窮經不輟,生子四:延春、延英、延秀、延慶,除延秀外均已失。孔公第62世孫延秀公,官至職方員外郎,顯揚傳載,歷禮部官提點廣南刑獄,判福州入為御史,貶瓊司理參軍,移洪州遷吉州令,台臣薦改樞密副史,承旨不拜,遷長樂令,權發遺漳州事,生子五:君諭、君諮、君調、君議、君說,前四子均失考。

孔公第63世孫君說公,1108年生於河南,學通春秋三傳,達於正理。隨父延秀扈從高宗南渡,遂隨父宦留餘杭,親終復來吉州,因娶折桂胡氏,嘗至上冠坪溪,愛其山水田園之勝,遂語其子邦基命卜居焉。平生務質直,寡言笑,嗜恬退,尚氣節,博極群書,文詞雅曕。卒於紹興庚辰5月29日,享年53歲,妣折桂胡氏監察御史胡順妹也封德化縣君。生子四:邦本、邦基、邦鎮、邦寧。

君說公長子邦本,號鳳山,洪州分寧縣主簿陞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亊,後退居分寧縣與弟邦寧以文章自娛,晚年歸餘杭,生卒不詳。君說公次子邦基,字國基,生於1120年,宋紹興末授秘書省著作郎,乾道間(1165-1174年)升湖南運判,先時嘗侍父吉州遂以父命居吉水冠山坪上,妣劉氏封南昌縣君,生子三:伯道(無嗣),伯通、伯遠(遷三十都礱頭,其子孫又分居永豐礱下潭口,因世亂冒姓李,間有復性艾者)。君說公三子邦鎮,擢任蒲城縣尉,遷慈丞,後居漳州浦城縣城北(東臨台灣海峽,南望東山)。君說公四子邦寧(1156.2.10.—1251.10.13.)名政字子昂號靜齊,善詩能操筆立就,動至數百言有春雲集八卷,記詩682首,詞30闋,累官度州司理參軍,致仕洪州分寧縣,遷居今江西省永豐縣沙溪鎮艾家堖村,2016年,沙溪艾家堖宗親已延伸至邦寧公第30世「萬」字輩,即江西吉水君說祖第31世,起源祖孔公第93世。

孔公第65世孫伯通,生於1142年,宗淳熙丁未(1187年)用薦改晉康主簿,升穎州團練推官,轉湖南運判入為玉帖所檢閱官,累兵部郎中,知閩清縣事。享年74歲,妣楊氏,生子二,長子世榮(為東族祖),次子世華(為西族祖)。東族祖傳世「四從」「十季」「八卿」,西族祖傳世「三從」「十季」「十九卿」。

江西吉水東族、孔公第68世孫季明公,生於公元1242年咸淳間(1265年)左右任臨江司戶參軍,至元不仕,移漢東隨州,大德間(1297年)左右復吉水坪溪,生五子:雲卿、震卿(失)、瑞卿(失)、和卿(失)、長卿。吉水西族孔公第68世孫季芳公生三子:魯卿、儀卿(失)、遠卿(失);季誠生四子:漢卿(失)、明卿、壽卿(失)、楚卿(失)。

吉水東族、孔公第69世孫雲卿公之子彜民的後裔現居湖北宜昌,以夷陵區為中心遍及宜昌各縣、市、區,其子孫延伸到孔公第93世「友」字輩。長卿公次子覚民公後裔居湖南臨湘、岳陽和湖北洪湖等地,長卿公第三子覌民公後裔居湖北監利、石首、恩施建始、湖南華容、岳陽等地,其子孫延伸至孔公第95世「家」字輩。湖南臨湘艾氏子孫延伸至孔公第94世「治」字輩。

吉水西族、孔公第69世孫魯卿公之次子本固公後裔,現居湖北仙桃市西流河等幾個鄉鎮,其子孫延伸至孔公第94世「善」字輩。魯卿公第三子本厚公後裔,現居湖北天門市彭市鎮、仙桃市等地,子孫延伸至孔公第94世「囯」字輩。明卿公之子本隆公後裔居湖南漢壽等地,其子孫延伸至孔公第9世「傳」字輩。江西吉水冠山坪西族艾氏子孫延伸至孔公第92世「書」字輩。

目前為止,艾孔起源祖後裔尚有不少失聯,有待進一步探索摸清,正本歸宗。

2016年7月9日

湖北洪湖艾耀庭宗親 (理事會顧問)


推薦閱讀:

《傳世言》--枕邊書
老話記心頭,人間事不愁——傳世奇書《六事箴言》精華20句
傳世名畫 百家佳作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
職業算命先生的傳世口訣
唐音宋韻的文件夾【傳世經典】

TAG:起源 | 傳世 | 追蹤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