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揚州八怪?金農作品欣賞

揚州八怪金農作品欣賞作者:風行者

金農(1687-1764),清代著名畫家。字壽門,號冬心。別號很多,有:金牛、老丁、古泉、竹泉、曲江外史、稽梅主、蓮身居士、龍梭仙客、恥春翁、壽道士、金吉金、蘇伐羅吉蘇伐羅(佛家經典上「蘇伐羅」即漢文「金」字,蘇伐羅吉蘇伐羅就是金吉金)、心廿六郎、仙壇掃花人、金牛湖上會議老、百二硯田富翁等。原籍浙江仁和(今杭州),久居揚州。平生未曾做安。性好遊歷,「足跡半天下」。他嗜奇好學,工於詩文書法,詩文古奧奇特,並精於鑒別。書法創扁筆書體,兼有楷、隸體勢,時稱「漆書」。他收藏的金石文字多至千卷。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薦舉博學鴻詞不就。五十三歲後才工畫。其畫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筆作花卉小品。初畫竹,繼畫馬,畫佛像,畫梅更能獨創一格為「揚州八怪」之一。代表作有:《東萼吐華圖》、《空捍如灑圖》、《臘梅初綻圖》、《玉蝶清標圖》、《鐵軒疏花圖》、《菩薩妙相圖》、《瓊姿俟賞圖》等。著述有《冬心詩鈔》、《冬心隨筆》、《冬心畫梅題記》、《冬心畫馬記》、《冬心雜著》等書。

紅綠梅花圖 立軸 絹本設色 上海博物館藏

此畫從款題中可知是金農將元人辛貢、王冕所創的粉、白梅法,集寫於一畫之中的傑作。全幅花枝繁密,生機勃發。以大筆淡墨畫干,濃墨點苔,枝條疏密有致。勾花點蕊,以粉朱、鉛白點染花瓣,清麗透逸,有暗香浮動,韻清神幽之感,款署「七十三翁杭郡金農記」。是作者晚年的代表作之一。

墨 梅 立軸 水墨紙本 款識:尋梅勿憚行,老年天與健。半樹出江樓,一林見山店。對拈凍筆頭,未畫意先有。枝繁花亦繁。空香欲沾手,擬作萬玉圖。春風吹滿紙。謝卻金帛求,笑寄瞽居士。居士嘗斷炊,噤癢寒耿耿。掛壁三摩,賞我橫斜影。稽留山民畫詩書。 印鑒:金吉金印(白文)、金氏壽門(朱文)、生於丁卯(白文) 「元章茂密補之疏,妙筆華光淡欲無。七百年來無繼起,畫詩書見一癯儒。」這是張大千1956年邊跋金農《墨梅圖》的詩。前兩句論畫梅,說到元代王冕(元章)的茂密與宋代楊無咎(補之)的疏淡,後兩句則稱讚金農是數百年來能夠繼起此道的畫、詩、書皆長的「癯儒」。圖中之梅自左下端發乾,向上、向右曲折變化生出花枝、花朵,或疏或密,或正或側,運筆中緩行緩止,不迫不促,有頓有挫,有節有律,似不用力而力自在,似無用意而其意無處不在。中國畫謂之寫,與書法通,無須事先安排,一筆既落,筆筆生髮,一氣而成。這是古樸而文秀的梅,又何嘗不是作者性靈的寫照!溥心畬題曰:「無劍拔弩張之勢而逸韻自高。」這逸韻是文人畫的追求,是作者學養、性靈的體現。

冬心先生的作畫時間僅十六、七年,其傳世作品必然有限。在其署款的作品中有三類:一為親筆,二為代筆,三為偽筆。三類中,親筆最少。親筆畫,如此畫者,其重要特徵是,畫與字的筆法、筆性的一致。試看圖中,梅的枝幹與其題詩的漆書,有著相似的松靈中的沉著,舒緩而鮮明的節律。這種一致性發自內在性靈,是摹仿不出的。

此幀《梅花圖》,寫寒梅怒放,花疏氣清,野逸古拙,韻味雋永。畫面布局奇特,繁簡相宜,黑白對比尤妙。畫中題詩,表現了畫家「人與梅花一樣清」的高尚節操,還透露出他與一位盲友的深情厚誼。金農在詩中提到的「瞽居士」就是汪士慎。當時揚州畫壇以汪士慎畫梅最負盛名,有「畫梅聖手」之譽,金農最初畫梅,頗受汪的啟發,兩人亦成莫逆之交。金農的梅花折射出的是他生命最後歲月里的精神狀態——老且愈堅、不落俗塵,確實令人感佩!推斷其創作時間應是在1759年汪士慎去世後,金農謝世之前的1762年,即在這三年里的懷舊之作。此幀作品兩側邊跋分別是「南張北溥」的題詩,這也是鮮見的。其上張大千吟寫了一首詩,溥儒則以二首詩唱和,足見這件作品的重要。眾所周知,張大千曾在上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先後臨摹過徐渭、石濤、八大山人的諸多作品,但唯獨不曾摹寫金農的梅花,這是為什麼呢?探究其原因有三:①張大千在邊跋中說得十分清楚「妙筆華光淡欲無,七百年無繼起。」金農畫梅花的功夫是張大千力所不及的,張大千在詩中也說出他的「自愧不如」;②溥儒在詩中也認為,後人無法把金農畫梅花的「一生心事為花忙」的真功夫傳承下來;③汪士慎畫梅花,金農畫梅花,二人相互抵勵30餘年,畫梅花已經成為寓志寫心情的習慣,後人沒有這樣的人生經歷,又如何能做得到?

墨梅圖 立軸 水墨紙本 款識:清寒盡得一枝梅,恰好鄰僧送米來。寄與□□應笑我,我如飢鶴立蒼苔。七十四翁杭郡金農畫並題。印鑒:金氏壽門 詩堂:冬心畫梅知梅心,自抱高節凌寄崟。壽門畫梅使梅壽,能耐清寒不妨瘦。一枝倚石何亭亭,藐姑環佩風泠泠。數枝連蜷勢欲起,雪壓袁安凍不苑。維摹老去神自完,此翁豈復愛饑寒。鄰僧能來亦清妙,得花獻佛佛應笑。君將別我游西湖,往日瓊葩今在無。傖苔跡冷仙鶴去,煙中惟見孤山孤。雲谷詞兄屬題即正,張維屏。

金農,字壽門,號冬心,浙江杭州人,生活在清康乾時期,但在書畫藝術上銳意創新,別出心裁,被推為揚州八怪之首,為中國文人畫的發展貢獻良多。這幅墨梅,主枝以淡墨勾勒,復以濃墨點苔,疏影橫斜;花用細線圈成,濃墨點蕊,明晦分明,暗香浮動。其秀潤天成、氣韻高奇的風姿,成為繼王冕而後又一梅花品格,為冬心先生七十四歲時的精心之作。

墨竹圖 立軸 水墨紙本 壬午(1762)年作 題識:予游弁山,尋小玲瓏石不得,信宿僧寮,僧心印乞寫瘦竹一枝,長供佛前。竹尊者頓開生面矣,並題詩云:好游名山扶一藤,林間忽遇長眉僧。合掌乞畫苦寒竹,先生近日無他能。竹中不復畫荊棘,荊棘乃竹之盜賊,老來孏似水牯牛,隨意題詩在上頭。此記五年前游吳興所作,壬午清夏無事,畫竹以寄玙沙先生觀察,公復書一過,寄到之日定多物外之賞,於茶熟時,要二三賓佐共吟嘯也,七十六叟金農。印鑒:金氏壽門書畫

金農為「揚州八怪」之首,工古文、詩詞,又擅長八分,獨創「漆書」一門,古拙奇絕,老辣蒼勁。其於繪畫一道,亦由書法入手,因其學識高深,而出手不凡,不落尋常蹊徑。《金農先生畫竹題記》中載:「冬心先生年逾六十始學畫竹,前賢諸派不知有人,宅東西種修簧約千萬計,先生即以為師」。可見金農繪竹系以真竹為師,不入前人規矩而直抒胸中意氣耳。作繪修竹兩竿,清勁搖曳,幽蘭數叢,婀娜多姿。畫幅右上,金農以其標誌性的漆書,記文一篇,並述繪圖經過。金農時年已七十六歲矣,而筆力越發清健。其鏗鏘沉厚的書法與清新飄逸的繪畫,拙秀互見,相映成趣。文人佳構,取詩、文、書、畫意俱備,此即證耳。

梅花竹石

此畫在構思布局與筆墨意趣上各有特色,筆觸古拙, 在輕盈瀟洒的風姿中含有沉厚穩健的意趣, 淡墨點花, 薄而潤, 富有色彩感;畫中自題:「古來畫梅誰最好,僧中獨數華光老。花光衣缽付吾人,信手寫來得其真。曾聞花光能畫影,墨暈含苞偏耐冷。石門畫梅兼畫月…… 」畫墨梅一枝,岩石數塊。

竹圖 立軸 紙本墨筆 上海博物館藏

作者在自題中說自己所畫此竹「無瀟洒之姿,有憔悴之狀」。畫中竹葉晦暗粘連,似蒙塵厚重,蒼涼凄婉。濃淡墨色營造出空瀠深遠的意境。構圖婉麗可人,秀逸不凡。

紅蘭花圖 立軸 絹本設色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寫紅蘭倒懸而生。淡墨略加石綠,揮灑出飄逸的蘭葉,以干墨勾邊,著筆自如。以胭脂點寫蘭花,重彩略為勾描筋絡,焦墨點提花蕊。色艷而不俗,靈動清新,筆意自由奔放,古拙麗秀,反映了作者獨特而不落俗套的藝術視角。

蘭花圖 立軸 紙本墨筆 南京博物院藏

從自題中應知此圖與《紅蘭花圖》同作一時。筆法相同,構圖上有所變化,增加了平地的蘭叢,與上方倒垂之蘭呼應。用筆更為豪放縱橫,揮灑自如,紅蘭沒有用濃墨點蕊,倒也艷麗脫俗。

梅花圖軸 紙本設色梅花 立軸絹本 墨 梅 立軸 水墨絹本

梅 立軸 款識:野梅如棘滿江津,別有風光不受春,畫畢自看還自惜,問花到底贈何人。摹王元章本,壽道人農。印鑒:金氏壽門書畫 金農,博學多才,精篆刻、鑒定,善畫竹、梅、鞍馬、佛像、人物、山水。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機勃發,古雅拙樸。此畫繁枝密萼,花光迷離,恍如月夜映在紙窗上的花影,枝幹挺拔,沒骨寫出,筆觸古拙,淡墨點花,薄而潤,富有色彩感,在輕盈瀟洒的風姿中含有沉厚穩健的意趣,在構思布局與筆墨意趣形成獨有的特色。冬心將梅花的形式美與詩情之美推向了極致。作為一位書法家,金農之繪畫達到了獨特的境界,畫面與書法融為一體,題字和梅花畫風之間又有著微妙的對應關係。漆黑的書法與淡漠梅花形成對比呼應,逸趣橫生。

玉壺春色圖 立軸絹本 南京博物院藏

此幅《玉壺春色圖》是他為同鄉前輩龔翔麟所作。以淡潤的墨色、蒼渾的筆觸鋪染出古樹寬厚的老乾,使之突兀而上,旁插入三五斜枝,不僅豐富了畫面層次,更突出了青梅的如珠似玉,清純可愛,風韻雋朴秀雅。在技法上,他博採各家之長,參以自己古拙書風的金石意趣,通幅以沒骨法寫出。形成瘦如飢鶴、清如明月、崛如虯龍的獨特風格。以此古香滿幅的畫面,抒發傲視高標的精神,表達潔身自好的態度。在「為梅兄寫照」的同時,也為自我寫照。他曾在住所旁栽下老梅三十株,冒著鳳雪反覆揣摩梅枝的正反轉側、疏密穿插。也曾踏雪查巡江路野梅,呵凍揮毫,以求「戲拈凍筆頭,為畫意先有」的境界。這幅是他無數梅作中頗具代表性的一幅,題跋落款是「薦舉博學宏詞杭郡金農畫記」,金農一生仕途坎坷,此處故意這樣題。自有許多黑色幽默的成分。

梅 花 立軸 墨 梅 立軸

墨梅 立軸 水墨絹本 金農博學多才,工詩詞,善書法、精鑒賞。金農書法風格獨特,運筆扁方,往往豎輕橫重。結體著意創新,別具奇趣,自稱「漆書」。金農善畫梅、蘭、竹及人物、佛像、山水、馬等。筆法古拙,構圖別緻,令人玩味。據說金農五十歲時始作畫,在這之前是飽讀詩書,一味嗜古,收藏金石文字拓片達數千卷。對於古書畫鑒定尤精,以之作畫,自然胸襟大異世俗。故他作畫皆有古拙之意,布局構圖,別出心裁,大智若愚,純以一種氣度和格調勝。

梅 花 立軸 1755年作 墨 梅 立軸 水墨紙本墨梅 立軸 水墨紙本

梅 花 立軸 1759年作 款識:世傳楊補之畫梅得繁花如簇之妙,徽宗題曰,村梅丁野堂畫梅理宗愛之野堂,遂有江路野梅之對。二老皆蒙兩朝朝曾賞而品目之,千古藝林侈為美談,今余亦作橫枝塾爸斡扇刖胖囟┯酪病;舷費裕羆墓仍炔肯壬恍Α<好眨呤翁杭郡金農記。印鑒:金氏壽門。朱休度題跋

梅花冊 冊頁 水墨紙本

冷香詩畫 立軸 設色紙本

東籬佳景 立軸 紙本

紅柿 立軸 設色紙本

歲朝圖 立軸 設色紙本

萬事如意圖 鏡片 鏡片 設色絹本

花卉小品冊 冊頁 絹本 1754年作

自畫像 立軸 水墨紙本 1763年作 讀書圖 立軸

桃花溪畔 立軸 設色紙本 款識:橋南橋北桃花,老子也愛繁華。髣弗傾脂河畔,畫中紅樓孟家。金牛湖上客又題。印鑒:壽、門 揚州自隋唐以來即以經濟繁榮著稱,雖經歷代兵禍在清康乾年間又呈繁榮景象。富商大賈,四方雲集,富甲江南,經濟的繁榮同時促進了藝術的興盛,這裡吸引和產生了大量的畫家。其中最富盛名者為「揚州八怪」,據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目錄考》中的「八怪」為羅聘、李方膺、李鱔、金農、黃慎、鄭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至少還有五種以上說法,涉及十多位畫家,無論哪種說法金農都在其內,可見其是「八怪」中的核心人物。金農的作品造意新奇,構景別緻,筆墨秀朴,巧拙互用,耐人尋味。他一方面繼承了抒發個性、崇尚創造的文人畫傳統,另一方面由汲取了金石書法的古樸自然、似拙實巧。作品雖時而流露不滿現實的思想情感,但更多的用來寄託高潔的人品與不同流合污的情操。是圖意境雋永,疏朗清新。用筆簡練,聊聊數筆高士踏青吟詠之情景躍然紙上,圖中桃花盛開,溪水淙淙,小橋隨卧溪上,遠山隱現,一賢者立於橋上作吟詠狀,呈現蕭散簡逸、古淡自然之意。

草堂高士圖 立軸 水墨紙本 1762年作 款識:天地之大,出門何從。只鶴可隨,孤藤可策。單舸可乘,片雲可憩。若百尺之桐愛其生也,不雙秀澤之山望之則歸然特然而一也。人之無偶有異乎眾物焉。余因自寫枯梅庵主獨坐圖,當覓寡諧者寄贈之。嗚呼!寡諧者,豈易覯哉。余匹影失群悵悵惘惘不知有誰。想世之瞽者、喑者、聾者、戀躄者、癩者、癲者、禿簡者、毀面者、癭者、癜者、拘攣者、褰縮者,此中疑有寡諧者在也。乾隆二十七年(歲在壬午七月七十六叟杭郡金農。印文:金吉金記(白文)、壽門(白文)、心出家庵粥飯僧(朱文)

蕃馬圖 設色紙本

蕃馬圖 絹本設色

人馬圖冊 冊頁 (六開) 關於畫馬,金冬心自謂取法韓干、曹霸。余文植認為,「其(金農)畫馬尤為寶貴,筆端之奇氣真如武梁祠石刻圖像同一超邁」,在氣息上直逼漢魏六朝。清人韓崇認為,金農此冊堪稱「妙得胡環」,「昂藏意氣待孫陽,骨肉停勻類曹霸」,得尺幅即當珙璧珍寶視之。同樣,顧承先生也賦詩給予很高評價。而徐邦達先生則不以為然,他認為金冬心畫馬取法陳居中、趙子昂等人較多,不能直抵韓、曹,但也算是「曹、韓之裔」。全覽此冊,八駿俱佳,動靜結合,格高品逸,堪稱吉金精品。此冊吉金八駿,線條爽利老辣,用線技法多變,設色簡易而淡雅。靜態描繪則採用比較實的線條,突出馬的輪廓勁健,如《擬宋人三馬圖》;動態則多採用起伏變化的線條,強化用筆的節奏感,詳盡的描繪馬的動態特徵,如《滾塵圖》,用剛勁穩健、起伏變化的線條準確勾畫出馬的頭、腹、臀、腿等部位動態要點,生動地展現了馬在地上翻滾的一個瞬間,而這種動態令人很自然的聯想起「滾塵」二字,名至實歸。在《番騎圖》中,金農著意強化線條的乾濕變化,用以加強對動態的馬身上不同部位的刻畫,使人們更加直接地感受到其不同部位運動的節奏感,略扭曲的馬尾和起伏的鬃毛讓觀畫者如同感受到駿馬奔跑的激情。馬的唇部略有顫動,可謂繪色且繪聲,形在目,聲在耳。值得一提的是,金農尤其擅長通過刻畫馬的面部神態來表現馬的神采,如《紅韉立馬》,《待顧圖》,即使不讀款字,也能想見其內在精神。也有人認為,金農在此冊中所畫之馬,或以自喻,也不無道理。此冊中所繪之馬,大有「一洗凡馬萬古空」之意,若非格高品逸,恐難為之。金農的人物畫可謂錦上添花。此冊雖以馬為主,但是人物的刻畫惟妙惟肖,形神兼備,如《古剌名騎》,《滾塵圖》。

胡人馬射圖 立軸 紙本

番馬圖 立軸 設色紙本 款識:薦舉博學,宏詞杭郡。金農圖畫。鈐印:金吉金印、冬心先生 裱邊題跋:昔耶居士自題畫馬云:余摹唐人畫馬皆西域大宛國種,用筆雄後,別開生面。今觀此幀,信非虛言,其用筆勁健如屈鐵,正與書法功力相匹可佩也。辛巳(2001年)炎夏,苗子謹識於北京。鈐印:[苗子] [黃五] 裱邊題跋:冬心先生畫餘數見之,此翁博古敏求,運墨有魏晉之風。非一般翰墨中人能及矣。辛巳(2001年)端午白雲間八十一翁程十發敬題。鈐印:[十發] 收藏印:[靳江賀氏靜敬齋之印] [貞石過眼] 金農的畫沒有劍拔弩張,故弄筆墨的行家習氣,而是淳厚含蓄,初看往往滿面稚氣,而展對久之,就覺得其如醇酒,後勁甚足。此幅《番馬圖》中人物衣紋線條鉤畫流轉自如而又頓挫明顯,運筆隨意,不拘一格。主人公臉部刻畫生動傳神,雙眼圓睜,虎鬚倒豎,猶如捉鬼的鍾馗,凜凜難犯。與之相對,側立一旁的神駿卻眼神溫順。其身體軀幹只以墨筆鉤勒,筆簡形賅。馬身重心穩定,力度非凡。全圖用筆拙厚,敷色、留白對比強烈,加上方整典麗的漆書題識,使畫面呈現出質樸、淳古的格調。

達 摩 立軸紙本 羅 漢 立軸 水墨紙本 1722年作

佛像圖 佛像神情安然飄逸,衣紋用筆粗獷古拙,身後背景以其獨特的書法來完成。新穎的構圖及勁道的筆力得益於作者深厚的碑刻功底。

羅漢圖 立軸 壽佛像 立軸

鍾馗醉酒 鏡片 設色紙本 1760年作 款識:吾聞善釀者,有國藏貯者,有城沉湎者,有鄉此中天地彼蚩蚩者,胡為長年溺飲不醒也,若老馗須髯戟張豪口,攝鬼睥睨處,不知有人方可一醉也,今圖其狀,醄醄焉,騰騰焉,冠裳顛倒,劍佩皆遺,老馗,老馗,值得一醉耳。七十三翁杭郡金農畫記。唐吳道子畫趨殿鍾馗圖,張渥有執笏鍾馗,五代年元德有鍾馗擊鬼圖,宋石恪有鍾馗小妹圖,孫知微有雪中鍾馗,李公麟有鍾馗嫁妹圖,馬和之有簪花鐘馗,梁楷有鍾馗策蹇尋梅圖,元王蒙有寒林鐘馗,明唐寅有鍾馗春郊小騎圖,錢穀有鍾馗移家圖,郭詡有鍾馗雜戲圖,陳洪綬有鍾馗元夕夜遊圖,未有畫及醉鍾馗者,余用禪門米汁墨吮筆寫之,不特御邪拔厲,而其醉容可掬,想見終南進士嬉遨盛世,慶幸太平也,昔人於歲除畫鍾馗小像,貢獻官家,以拔不祥,今日則專施之五月五日矣。農又記。印鑒:[金吉金印][生於丁卯] 金農是「揚州八家」中筆墨最為奇古的一位,他的修養最為廣博,不僅詩文創作才華早露,在金石碑版的鑒定和書法、治印、刻硯等方面也成就顯著,尤其到了晚年又負繪畫之盛名。金的畫路,較其它諸家都寬,大凡佛像、人物、梅、竹、花卉、蔬果、山水、走獸等無不涉獵,風格特異,古淡生拙,「脫盡畫家之習」,受到人們的推崇。尤其是他的人物畫,造型用筆十分笨拙,不求形似,而經營構圖別出心裁,意境深邃,令人玩味,於「似與不似之間」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對後世影響很大。近代繪畫大師齊白石,就是在金農開墾的書畫土地上生長、成熟起來的典型。金農畫《鍾馗醉酒圖》,紙本,鏡心。縱127公分,橫56公分(約合6.5平方尺)。大約畫於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他七十五歲左右。

羅漢像 立軸 紙本 1755年作 達 摩 立軸 水墨紙本

羅漢誦經圖 立軸 設色紙本 1762年作 款識:菩薩泉上銀色雲,樹枝不動風有聲,喃喃口翻貝葉經。此十六羅漢第一尊也。清夏無事,藝牛頭香,凝神圖之。俟寄智能白業人。苓龜晨吸,杞狗夜吠。赤佛域著靈之多寶林中,遇之遇之,未足奇也。乾隆二十七年六月上休日裝成立軸七十六叟金農又記。薦舉博學宏詞杭郡金農圖畫。印鑒:金農(朱文)、心出家盦粥飯僧(白文)、金吉金印(白文) 金農畫佛已近暮年,於此道自視頗高,曾言:「余畫諸佛及四大菩薩、十六羅漢、十散聖,別一手跡,自出己意,非顧陸謝張之流,觀者不可以筆墨求之,諦觀再四,古氣渾噩,足千百年恍如龍門山中石刻圖像也。」縱觀金農畫作,梅竹花卉、人物佛像,造型奇古,涉筆質拙,孤詣獨絕,盡脫時流習氣,或許為其酷嗜金石的審美趣味介入所致,正與乾嘉樸學崇古尚拙的理念並足等觀。金農之畫以瘦如飢鶴,清如明月,崛如虯龍的畫風獨步藝林而享譽後世。此幅《羅漢誦經》氣息淳古,構境別緻,安詳真朴,空靈深邃。紅衣羅漢背向端坐於高樹之下,虔誠誦經。人物之上大幅空白,襯托空寂境界。古樹盤郁,表達神思幽謐。雖不見眼目,端坐捧讀之態與凝慮涵和之姿,亦顯其悟通、達其性靈。觀者猶如身臨其後,恐擾專註凝思之妙境。金農以簡括之筆勾畫羅漢,注重筆墨情趣的表現,古拙筆法與松秀墨色,施以沉靜紅色,使之與人物的精神氣質相調和,耐人尋味之際,或可想見金農作畫之前,清齋禱告,盥沐熏香之虔誠,執筆敬寫,極盡莊嚴之神情。畫中題款與長跋遙相呼應,相得益彰,行書題記專用扁筆,兼有隸楷體勢,敦厚方朴,結體側錯落,姿媚橫出,寓愚拙蒼莽於含蓄平和之中,章法似密不透風,若羅漢身後之障壁,斷絕塵世紛擾,亦使囂壤俗庸,於超塵脫俗、空寂澹宕之境界,始望之則裹足不前,繼而肅然起敬,頂禮膜拜。

杖錫摩陀尊者 設色紙本 坐佛 立軸 紙本

菩提古佛圖 立軸 設色紙本 1762年作 佛像是金農中年之後常畫的題材。他曾在《冬心畫佛題記》說:「余年逾七十,世間一切妄念,種種不生,此身雖屬穢濁,然治清齋,每當平旦,十指新沐,熏以妙香,執筆敬寫,極盡莊嚴,尚不叛乎昔賢遺法。世多善男子,願一一品之,永充供養雲。」說明了他畫佛的原因。本幅畫面是在菩提樹下端坐一尊古佛,面相清矍溫和,頗有五代貫休羅漢遺風。古佛面部五官刻畫得生動、傳神,人物動態自然,悠然而善思。古佛及菩提樹等配景,均以作者所特有的筆法完成,筆力瀟洒,線條凝重剛勁。金農曾在乾隆元年(1735)薦舉博學鴻詞落選,入京未試而返。後以賣畫長期居住揚州的三祝庵、西方寺等地,至衰老窮困而死,終身布衣,生活清苦。本幅作品作於他辭世前一年,未嘗不是他心境的寫照。

求己圖 水墨紙本

山僧叩門圖 人們評論金農「性情逋峭,世多以迂怪目之」。金農迂怪的一個側面是他喜為和尚造像,也許是他處「紅塵」而嚮往遁世之途,也許是他欲借和尚之影表現怪逸行跡的合理性,他筆下的和尚造型從比例、用線到設色都獨具拙意,簡率而傳神。金農的畫多題詞、文、曲,他的書法源自漢隸,兼備楷書氣勢,書寫時用扁筆,也常用截去筆頭的禿筆,書寫時如刷漆於板,自稱「漆書」。字形方整,穩中求奇。

無量壽佛 立軸無量壽佛 設色紙本

觀音圖 立軸 設色紙本

得悟圖 立軸 設色紙本 1750年作

月 夜 鏡框 水墨紙本

幽居圖 立軸 設色紙本

輞川佳境 卷設色紙本
推薦閱讀:

【42】揚州游
燈下漫筆丨揚州慢
詩畫揚州(揚州三日自由行)
游揚州鎮江
湖上園林,揚州瘦西湖

TAG:揚州 | 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