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 問.白話2

《黃帝內經》素 問.白話2病能論篇第四十六54奇病論篇第四十七55大奇論篇第四十八56脈解篇第四十九57刺要論篇第五十58刺齊論篇第五十一59黃帝內經之素問(刺禁論篇第五十二)59刺志論篇第五十三60針解篇第五十四60皇帝內經之素問(長刺節論篇第五十五)61皮部論篇第五十六62經絡論篇第五十七63氣穴論篇第五十八63氣府論篇第五十九64骨空論篇第六十65水熱穴論篇第六十一66調經論篇第六十二67繆刺論篇第六十三70四時刺逆從論篇第六十四72標本病傳論篇第六十五73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74五運行大論篇第六十七76六微旨大論篇第六十八78氣交變大論篇第六十九80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84六元正經大論篇第七十一91刺法論篇第七十二108本病論篇第七十三111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116著至教論篇第七十五125示從容論篇第七十六125疏五過論篇第七十七126徵四失論篇第七十八127陰陽類論篇第七十九128方盛衰論篇第八十129解精微論篇第八十一130黃帝內經之素問(厥論篇第四十五) 黃帝問道:厥證有寒有熱,是怎樣形成的?岐伯答到:陽氣衰竭與下,發為寒厥;陰氣衰竭與下,發為熱厥。黃帝問道:熱厥證的發熱,一般從足底開始,這是什麽道理?岐伯答到:陽經之氣循行於足五趾的外側端,彙集於足底而聚匯到足心,所以若陰經之氣衰竭於下而陽經之氣偏勝,就會導致足底發熱。黃帝問道:寒厥證的厥冷,一般從足五趾漸至膝部,這是什麽道理?岐伯答道:陰經之氣起於足五趾的內側端,彙集於膝下後,上聚於膝部。所以若陽經之氣衰竭於下而陰經之氣偏勝,就會導致從足五趾至膝部的厥冷,這種厥冷,不是由於外寒的侵入,而是由於內里的陽虛所致。 黃帝問道:寒厥是損耗了何種精氣而形成的?岐伯說:前陰是許多經脈聚匯之處,也是足太陰和足揚名經脈匯合之處。一般來說,人體在春夏季節是陽氣偏多而陰氣偏少,秋冬季節是陰氣偏盛而陽氣偏衰。有些人自恃體質強壯,在秋冬陽氣偏衰的季節縱慾、過勞,使腎中精氣耗損,精氣虧虛於下而與上焦之氣相,雖爭亦不能迅速恢復,精氣不斷溢泄於下,元陽亦隨之而虛,陽虛生內寒,陰寒之邪隨從上爭之氣而上逆,便為寒厥。邪氣停聚於中焦,是胃氣虛衰,不能化生水谷精微一森灌營養經絡,以致陽氣日益虧損,陰寒之氣肚勝於內,所以手足厥冷。 黃帝問道:熱厥是怎樣形成的?鳳伯答道:酒入於胃,由於酒性標悍徑行皮膚絡脈,所以使絡脈中血液充滿,而經脈反顯得空虛。脾的功能是主管輸送胃中的津液營養,若飲酒過度,脾無所輸送則陰經虧虛;陰津虧虛則標悍的酒熱之氣乘虛入擾於內,導致胃氣不和;胃氣不和則陰精化生無源而枯竭;陰精枯竭就不能營養四肢。這種人必然是經常的酒醉或飽食太過之後行房縱慾,致使酒食之氣鬱居於脾中不得宣散,酒氣與谷氣相搏結,醞釀成熱,熱盛於中焦,進而波及周身,因有內熱而小便色赤。酒性是標悍濃烈的,腎的精氣必受其損傷而日益虛衰,陰虛陽勝,形成陽氣獨盛於內的局面,所以手足發熱。 黃帝問道:厥證有的使人腹部脹滿,有的使人猝然不知人事,或者半天,甚至長達一天時間才能蘇醒,這是什麽道理?岐伯答道:下部之氣充盛於上,下部就空虛,下部氣虛則水谷不化而引起腹部脹滿;陽氣偏盛於上,若下部之氣又並聚於上,則氣機失常而逆亂,氣機逆亂則擾亂陽氣,陽氣逆亂就不醒人事了。黃帝道:對! 希望聽聽六經厥證的病態表現。岐伯說:太陽經厥證,上為頭腫發重,下為足不能行走,發作時眼花跌倒。揚名經厥證,可出現瘋癲樣表現,奔跑呼叫,腹部脹滿不得安卧,面部赤熱,神志模糊,出現幻覺,胡言亂語。少陽經厥證,可見到突然性耳聾,面頰腫而發熱,兩脅疼痛,小腿不能運動。太陰經厥證,可見到腹部脹滿,大便不爽,不思飲食,食則嘔吐,不能安卧。少陰經厥證,可出現口乾,小便色赤,腹脹滿,心痛。厥陰經厥證,可見到少腹腫痛,腹脹滿,大小便不利,喜歡採取屈膝的體位睡卧,前陰萎縮而腫,小腿內側發熱。厥證的治則是:實證用瀉法,虛症用補法,本經自生病,不是受他經虛實證影響的,從本經取穴治療。 足太陰經的經氣厥逆,小腿拘集痙攣,心痛牽引腹部,當取主病的本經腧穴治療。若足三陰經都發生厥逆,身體僵直跌倒,嘔血,容易鼻出血,當取主病的本經腧穴治療。。足少陽經的經氣厥逆,關節活動不靈,關節不利則腰部不能活動,頸項不能回顧,如果伴發腸癰,就為不可治的危證,如若發驚,就會死亡。足揚名經的經氣厥逆,喘促咳嗽,身發熱,容易驚駭,鼻出血,嘔血。 手太陰經的經氣厥逆,胸中虛滿而咳嗽,常常嘔吐涎沫,當取本經主病的腧穴治療。手厥陰和手少陰經的經氣厥逆,心痛連及咽喉,身體發熱,是不可治的死症。手太陽經的經氣厥逆,耳聾流淚,頸項不能回顧,腰不能前後俯仰,當取主病的本經腧穴治療。手揚名經和手少陽經的經氣厥逆,發為喉部痹塞,咽部腫痛,頸項強直,當取主病的本經腧穴治療。病能論篇第四十六 黃帝問道:有患胃脘癰病的,應當如何診斷呢?岐伯回答說:診斷這種病,應當先診其胃脈,他的脈搏必然沉細,沉細主胃氣上逆,上逆則人迎脈過盛,過盛則有熱。人迎屬於胃脈,胃氣逆則跳動過盛,說明熱氣聚集於胃口而不得散發,所以胃脘發生癰腫。 黃帝說:好。有人睡卧不能安寧的,是什麽原因呢?岐伯說:五臟有所傷及,要等到損傷恢復,精神有所寄託,誰卧才能安寧,所以一般人不能測知他是什麽病。 黃帝說:人不能仰卧的是什麽原因呢?岐伯說:肺居胸上,為五臟六腑的華蓋,如果肺臟為邪氣所犯,邪氣盛與內則肺的脈絡脹大,肺氣不利,呼吸急促,故不能仰卧。在《奇恆陰陽》中有這方面的論述。 黃帝說:有患厥病的,診得右脈沉而緊,左脈浮而遲,不知主病在何處?岐伯說:因為是冬天診察其脈象,右脈本來應當沉緊,這是和四時相應的正常脈象,左脈浮遲,則是逆四時的反常脈象,所以與肺臟關聯。腰為腎之府,故當有腰痛的癥狀。黃帝說:為什麽這樣說呢?岐伯說:少陰的經脈貫腎絡於肺,現於冬季腎脈部位診得了浮遲的肺脈,是腎氣不足的表現,雖與肺有關,但主要是腎病,故腎病當主為腰痛。 黃帝說:好。有患頸癰病的,或用砭石治療,或用針灸治療,都能治好,其治癒的道理何在?岐伯說:這是因為病名雖同而程度有所不同的緣故。頸癰屬於氣滯不行的,宜用針刺開導以除去其病,若是氣盛壅滯而血液結聚的,宜用砭石以瀉其淤血,這就是所謂同病異治。 黃帝說:有患怒狂病的,這種病是怎樣發生的呢?岐伯說:陽氣因為受到突然強烈的刺激,郁而不暢,氣厥而上逆,因而使人善怒發狂,由於此病為陽氣厥逆所生,故名「陽厥」。黃帝說:怎樣知道是陽氣受病呢?岐伯說:在正常的情況下,足陽明經脈是常動不休的,太陽、少有病脈是不甚搏動的,現在不甚搏動的太陽、少陽經脈也搏動的大而急疾,這就是病生於陽氣的徵象。黃帝說:如何治療呢?岐伯說:病人禁止飲食就可以好了。因為飲食經過脾的運化,能夠助長陽氣,所以禁止病人的飲食,使過盛的陽氣得以衰少,病就可以痊癒。同時,再給以生鐵洛煎水服之,因為生鐵洛有降氣開結的作用。 黃帝說:好。有患全身發熱,腰體懈怠無力,汗出多得象洗澡一樣,怕風,呼吸短而不暢,這是什麽病呢?岐伯說:病名叫酒風。黃帝說:如何治療呢?岐伯說用澤瀉和白朮各十分,麋銜五分,合沿為末,每次服三指撮,在飯前服下。 所謂深按而得細脈的,其脈在指下細小如針,必須仔細地按摩切循,凡脈氣聚而不散的是堅脈;搏擊手指下的是大脈。<<上經>>是論述人體功能與自然界相互關係的;〈〈下經〉〉是論述疾病變化的;〈〈金匱〉〉是論述疾病診斷決定死生的;〈〈揆度〉〉是論述脈搏以診斷疾病的;〈〈奇恆〉〉是論述特殊疾病的。所謂奇病,就是不受四時季節的影響而死亡的疾病。所謂恆病,就是隨著四時氣候的變化死亡的疾病。所謂揆,是說切按脈搏,以推求疾病的所在及其病理;所謂度,是從切脈得其病處,並結合四時氣候的變化進行判斷,以知道疾病的輕重宜忌。奇病論篇第四十七 黃帝問道:有的婦女懷孕九個月,而不能說話的,這是什麽緣故呢?岐伯回答說:這是因為胞中的絡脈被胎兒壓迫,阻絕不通所致。黃帝說:為什麽這樣說呢?岐伯說:宮的絡脈繫於腎臟,而足少陰腎脈貫腎上繫於舌本,今胞宮的絡脈受阻,腎脈亦不能上通於舌,舌本失養,故不能言語。黃帝說:如何治療呢?岐伯說:不需要治療,待至十月分娩之後,胞絡通,聲音就會自然恢復。〈〈刺法〉〉上說:正氣不足的不可用瀉法,邪氣有餘的不可用補法,以免因誤治而造成疾病。所謂「無損不足」,就是懷孕九月而身體瘦弱的,不可再用針石治療以傷其正氣。所謂「無益有餘」,就是說腹中已經懷孕而又妄用瀉法,用瀉法則精氣耗傷,使病邪獨據於中,正虛邪實,所以說疾病形成了。 黃帝說:有病脅下脹滿,氣逆喘促,二三年不好的,是什麽疾病呢?岐伯說:病名叫息積,這種病在脅下而不在胃,所以不妨礙飲食,治療時切不可用艾灸和針刺,必須逐漸地用導引法疏通氣血,並結合藥物慢慢調治,若單靠藥物也是不能治癒的。 人有身體髀部、大腿、小腿都腫脹,並且環繞肚臍周圍疼痛,這是什麽疾病呢?岐伯說:病名叫伏梁,這是由於風邪久留於體內所致。邪氣流溢於大腸,而流著於肓膜,因為肓膜的起源在肚臍下部,所以環繞臍部作痛。這種病不可用按摩方法治療,否則就會造成小便澀滯不利的疾病。 黃帝說:人有尺部脈搏跳動數疾,筋脈拘急外現的,這是什麽病呢?岐伯說:這就是所謂診筋病,此人腹部必然拘急,如果面部見到或白或黑的顏色,病情則更加嚴重。 黃帝說:有人患頭痛已經多年不愈這是怎麽得的?叫做什麽病呢?岐伯說:此人當受過嚴重的寒邪侵犯,寒氣向內侵入骨髓,腦為髓海,寒氣由骨髓上逆於腦,所以使人頭痛,齒為骨之餘,故牙齒也痛,病由寒邪上逆所致,所以病名叫做「厥逆」。黃帝說:好。 黃帝說:有患口中發甜的,病名叫什麽?是怎樣得的呢?岐伯說:這是由於五味的經氣向上泛溢所致,病名叫脾癉。五味入於口,藏於胃,其精氣上輸於脾,脾為胃輸送食物的精華,因病津液停留在脾,致使脾氣向上泛溢,就會使人口中發甜,這是由於肥甘美味所引起的疾病。患這種病的人,必然經常吃甘美而肥膩的食物,肥膩能使人生內熱,甘味能使人中滿,所以脾運失常,脾熱上溢,就會轉成消渴病。本病可用蘭草治療,以排除蓄積鬱熱之氣。 黃帝說:有病口中發苦的,應取足少陽膽經的陽陵泉治療仍然不愈,這是什麽病?是怎樣得的呢?岐伯說:病名叫膽癉。肝為將軍之官,主謀慮,膽為中正之官,主決斷,諸謀慮取決於膽,咽部為之外使。患者因屢次謀略而不能決斷,情緒苦悶,遂使膽失卻正常的功能,膽汁循經上泛,所以口中發苦。治療時應取膽募日月穴和背部的膽俞穴,這種治法。記載於《陰陽十二官相使》中。 黃帝說:有患癃病,一天要解數十次小便,這是正氣不足的現象。同時又有身熱如炭火,咽喉與胸膺之間有格塞不通的感覺,人迎脈躁動急數,呼吸喘促,肺氣上逆,這又是邪氣有餘的現象。寸口脈微細如頭髮,這也是正氣不足的表現。這種病的原因究竟在哪裡?叫做什麽病呢?岐伯說:此病是太陰脾臟不足,熱邪熾盛在胃,癥狀卻偏重在肺,病的名字叫做厥,屬於不能治的死症。這就是所謂「五有餘、二不足」的證候。黃帝說:什麽叫「五有餘、二不足」呢?岐伯說:所謂「五有餘」就是身熱如炭,喘息,氣逆等五種病氣有餘的證侯。所謂「二不足」,就是癃一日數十溲,脈微細如髮兩種正氣不足證候。現在患者外見五有餘,內見二不足,這種病既不能依有餘而攻其表,又不能從不足而補其里,所以說是必死無疑了。 黃帝說:人出生以後就患有癲癇病的,病的名字叫什麽?是怎樣得的呢?岐伯說:病的名字叫胎病,這種病是胎兒在母腹中得的,由於其母曾受到很大的驚恐,氣逆於上而不下,精也隨而上逆,精氣並聚不散,影響及胎兒故其子生下來就患癲癇病。 黃帝說:面目浮腫,象有水狀,切按脈搏大而且緊,身體沒有痛處,形體也不消瘦,但不能吃飯,或者吃的很少,這種病叫什麽呢?岐伯說:這種病發生在腎臟,名叫腎風。腎風病人到了不能吃飯,常常驚恐的階段,若驚後心氣不能恢復,心腎俱敗,神氣消亡,而為死症。黃帝說:對。大奇論篇第四十八 肝經、腎經、肺經脹滿者,其脈搏必實,當即發為浮腫。肺脈壅滯,則喘息而兩脅脹滿。肺脈壅滯,則兩脅脹滿,睡卧時驚惕不安,小便不利。肺脈壅滯,則脅下至少腹部脹滿,兩側脛部粗細大小不同,患側脾脛腫大,活動受限,日久且易發生偏枯病。 心脈滿大,是心經熱盛,耗劫肝陰,心神被傷,筋脈失養,故發生癲癇、抽搐及筋脈拘攣等症。肝脈小急,是肝血虛而寒滯肝脈,血不養心,筋脈不利,也能出現癲癇、抽搐和筋脈拘攣。肝脈的搏動急疾而亂,是由於受了驚嚇,如果按不到脈搏或突然出現失音的,這是因驚嚇一時氣逆而致脈氣不通不需治療,待其氣通即可恢復。腎、肝、心三脈細小而急疾,指下浮取鼓擊不明顯,是氣血積聚在腹中,皆當發為瘕病。 腎脈和肝脈均見沉脈,為石水病;均見浮脈,為風水病;均見虛脈,為死症;均見小兒兼弦之脈,將要發生驚病。腎脈沉大急疾,肝脈沉大急疾,均為疝病。心脈搏動急疾流利,為心疝;肺脈沉而搏擊於指下,為肺疝。太陽之脈急疾,是受寒血凝為瘕;太陰之脈急疾,是受寒氣聚為疝;少陰之脈急疾,是邪乘心腎,發為癇厥;陽明之脈急疾,是木邪乘胃,發為驚駭。 脾脈見沉而又有向外鼓動之象,是痢疾,為里邪出表的脈象日久必然自愈。肝脈小而緩慢的,為痢疾邪氣較輕,容易治癒。腎脈沉小而動,是痢疾,或大便下血,若血熱身熱,是邪熱有餘,真陰傷敗,為預後不良的死症。心肝二臟所發生的痢疾,亦見下血,如果是兩臟同病的,可以治療,若其脈都出現小沉而澀滯的痢疾,兼有身熱的,預後多不良,如連續身熱七天以上,多屬死症。 胃脈沉而應指澀滯,或者浮而應指甚大,以及心脈細小堅硬急疾的,都屬氣血隔塞不通,當病偏枯半身不遂。若男子發病在左側,女子發病在右側,說話正常,舌體轉動靈活,可以治療,經過三十天可以痊癒。如果男病在右,女病在左,說話發不出聲音的,需要三年才能痊癒。如果患者年齡不滿二十歲,此為稟賦不足,不出三年就要死亡。脈來搏指有力,病見衄血而身發熱,為真陰脫敗的死證。若是脈來浮鉤如懸的,則是失血的常見之脈。脈來喘急,突然昏厥,不能言語的,名叫暴厥。脈來如熱盛之數,得之暴受驚嚇,經過三四天就會自行恢復。 脈來如浮波之合,象熱盛時的數脈一樣急疾,一呼一吸跳動十次以上,這是經脈之氣均已不足的現象,從開始見到這種脈象起,經過九十天就要死亡。脈來如新燃之火,臨勢很盛,這是心臟的精氣已經虛失,至秋末冬初野草乾枯的時候就要死亡。脈來如散落的樹葉,浮泛無根,這是肝臟精氣虛極,至深秋樹木落葉時就要死亡。脈來如訪問之客,或來或去,或停止不動,或搏動鼓指,這是腎臟的精氣不足,在初夏棗花開落的時候,火旺水敗,就會死亡。脈來如泥丸,堅強短澀,這是胃腑精氣不足,在春末夏初榆莢枯落的時候就要死亡。脈來如有橫木在指下,長而堅硬,這是膽的精氣不足,到秋後穀類成熟的時候,金旺木敗,就要死亡。脈來緊急如弦,細小如縷是胞脈的精氣不足,若患者反多言語,是真陰虧損而虛陽外現,在下霜時,陽氣虛敗,就會死亡;若患者靜而不言,則可以治療;脈來如交漆,纏綿不清,左右旁至,為陰陽偏敗,從開始見到這種脈象起三十日就會死亡。脈來如泉水上涌,浮而有力,鼓動於肌肉中,這是足太陽膀胱的精氣不足,癥狀是呼吸氣短,到春天嘗到新韭菜的時候就要死亡。脈來如傾頹的腐士,虛大無力,重按則無,這是脾臟精氣不足,若面部先見到五色中的黑色,是土敗水侮的現象,到春天發生的時候,木旺土衰,就要死亡。如懸雍之上大下小,浮取揣摩則愈覺其大,按之益大,與筋骨相離,這是十二俞的精氣不足,十二俞均屬太陽膀胱經,故在冬季結冰的時候,陰盛陽絕,就要死亡。 脈來如仰卧的刀口,浮取小而急疾,重按堅大而急疾,這是五臟鬱熱形成的寒熱交並於腎臟,這樣的病人盡能睡卧,不能坐起,至立春陽盛陰衰時就要死亡。脈來如彈丸,短小而滑,按之無根,這是大腸的精氣不足,在初夏棗草樹生葉的時候,火旺金衰,就要死亡。脈來如草木之花,輕浮柔弱,其人易發驚恐,坐卧不寧,內心多疑,所以不論行走或站立時,經常偷聽別人的談話,這是小腸的精氣不足,到秋末陰盛陽衰的季節就要死亡。脈解篇第四十九 太陽經有所謂腰腫和臀部疼痛,是因為正月屬於太陽,而月建在寅,正月是陽氣生髮的季節,但陰寒之氣尚盛,當旺不旺,病及於經,故發生腰腫和臀部疼痛。病有陽氣不足而發為偏枯跛足的,是因為正月里陽氣促使冰凍解散,地氣從下上出,由於寒冬的影響,陽氣頗感不足,若陽氣偏虛於足太陽經一側,則發生偏枯跛足的癥狀。所謂頸項強急而牽引背部的,是因為陽氣劇烈的上升而爭引,影響於足太陽經脈,所以發生頸項強急。所謂出現耳鳴癥狀的,是因為陽氣過盛,好象萬物向上盛長而活躍,盛陽循經上逆,故出現耳鳴。所謂陽邪亢盛發生狂病癲癇的,是因為陽氣盡在上部,陰氣卻在下面,下虛而上實,所以發生狂病和癲癇病。所謂逆氣上浮而致耳聾的,是因為氣分失調,陽氣進入內部不能言語。若房事不節內奪腎精,精氣耗散而厥逆,就會發生瘖痱病,這是因為腎虛,少有病的精氣不至而發生厥逆。 少陽所以發生心脅痛的癥狀,是因少陽屬九月,月建在戌,少陽脈散絡心包,為心之表,九月陽氣將盡,陰氣方盛,邪氣循經而病,所以心脅部發生疼痛。所謂不能側身轉動,是因為九月陰氣盛,萬物皆潛藏而不動,少陽經氣應之,所以不能轉側。所謂甚則跳躍,是因為九月萬物衰敗,草木盡落而墜地,人身的陽氣也由表入里,陰氣旺盛在上部,陽氣向下而生長,活動於兩足,所以容易發生跳躍的狀態。 陽明經有所謂洒洒振寒的癥狀,是因為陽明旺於五月,月建在午,五月是陽極而生的時候,人體也是一樣,陰氣加於盛陽之上,故令人洒洒然寒慄。所謂足脛浮腫而腿弛緩不收,是因為五月陽盛極而陰生,陰氣始衰,在下初之一陰,向上與陽氣相爭,致使陽明經脈不和,故發生足脛浮腫而兩腿弛緩不收的癥狀。所謂因水腫而致喘息的,是由於土不制水,陰氣自下而上,居於臟腑之間,水氣不化,故為水腫之病,水氣上犯肺臟,所以出現喘息的癥狀。所謂胸部疼痛呼吸少氣的,也是由於水氣停留於臟腑之間,水液屬於陰氣,停留於臟腑,上逆於心肺,所以出現胸痛少氣的癥狀。所謂病甚則厥逆,厭惡見人與火光,聽到木擊的聲音則驚惕不已,這是由於陽氣與陰氣相爭,水火不相協調,所以發生驚惕一類的癥狀。所謂想關閉門窗而獨居的,是由於陰氣與陽氣相爭,而外並與陽經使陽氣盛,陽主熱主動,熱盛於上,所以病人喜歡登高而歌,熱盛於外,所以棄衣而走。所謂客於孫脈則頭痛、鼻塞和腹部脹腫的,是由於陽明經的邪氣上逆,若逆於本經的細小絡脈,就出現頭痛鼻塞的癥狀,若逆於太陰脾經,就出現腹部腫脹的癥狀。 太陰經脈有所謂病腹脹的,是因為太陰為陰中至陰,應於十一月,月建在子,此時陰氣最盛,萬物皆閉藏於中,人氣亦然,陰邪循經入腹,所以發生腹腫的癥狀。所謂上走於心而為噯氣的,是因為陰盛邪,陰邪循脾經上走於陽明胃經,足陽明之正上通於心,心主噯氣,所以說上走於心就會發生噯氣。所謂食入則嘔吐的,是因為脾病,食物不能運化,胃中盛滿而上溢,所以發生嘔吐的癥狀。所謂得到大便和失氣就覺得爽快而病減的,是因為十二月陰氣盛極而下衰的,陽氣初生,人體也是一樣,腹中陰邪得以下行,所以腹脹噯氣的病人得到大便或失氣後,就覺得爽快,就象病減輕了似的。 少陰有所謂腰痛的,是因為足少有病應在十月,月建在申,十月陰氣初生,萬物肅殺,陽氣被抑制,腰為腎之府,故出現腰痛的癥狀。所謂嘔吐、咳嗽、上氣喘息的,是因為陰氣盛於下,陽氣浮越於上而無所依附,少陰脈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故出現嘔吐、咳嗽、上氣喘息的癥狀。所謂身體衰弱不能久立,久坐起則眼花繚亂視物不清的,是因為七月秋氣始至,微霜始降,陰陽交替尚無定局,萬物因受肅殺志氣而衰退,人體陰陽之氣衰奪,故不能久立,久坐乍起則兩目視物不清。所謂少氣善怒的,是因為秋天陽氣下降,失去調其作用少陽經陽氣不得外出,陽氣鬱滯在內,肝氣鬱結不得疏泄,不能約束其所管,故容易發怒,怒則其逆而厥,叫做「煎厥」。所謂恐懼不安好象被人捉捕一樣,是因為秋天陰氣始生,萬物尚未盡衰,人體應之,陰氣少,陽氣入,陰陽交爭,循經入腎,故恐懼如人將捕之。所謂厭惡食物氣味的,是因為腎火不足,不能溫養化源,致使胃氣虛弱,消化功能已失故不欲進食而厭惡食物的氣味。所謂面色發黑如地色的,是因為秋天肅殺之氣耗散內臟精華,精氣內奪而腎虛,故面色發黑。所謂咳嗽則出血的,是上焦陽脈損傷,陽氣未盛於上,血液充斥於脈管,上部脈滿則肺氣不利,故咳嗽,絡脈傷則血見於鼻。 厥陰經脈為病有所謂蘈疝,及婦女少腹腫的,是因為厥陰應於三月,月建在辰,三月陽氣方長,陰氣尚存,陰邪積聚於中,循厥陰肝經發病,故發生陰囊腫大疼痛及婦女少腹腫的癥狀。所謂腰脊痛不能俯仰的,是因為三月陽氣振發,萬物榮華繁茂,然尚有餘寒,人體應之,故出現腰脊疼痛而不能俯仰的癥狀。所謂有蘈癃疝、膚皮腫脹的,也是因為陰邪旺盛,以致厥有病脈脹閉不通,故發生前陰腫痛、小便不利以及膚脹等病。所謂病甚則咽乾熱中的,是因為三月陰陽相爭而陽氣勝,陽勝產生內熱,熱邪循厥陰肝經上逆入喉,故出現咽喉乾燥的癥狀。刺要論篇第五十 黃帝問道:我想了解針刺方面的要領。岐伯回答說:疾病有在表在里的區別,刺法有淺刺深刺的不同,病在表應當淺刺,病在里應當深刺,各應到達一定的部位(疾病所在),而不能違背這一發度。刺得太深,就會損傷內臟;刺得太淺,不僅達不到病處,而且反使在表的氣血壅滯,給病邪以可乘之機。因此,針刺深淺不當,反會給人體帶來很大的危害,使五臟功能紊亂,繼而發生嚴重的疾病。 所以說:疾病的部位有在毫毛腠理的,有在皮膚的,有在肌肉的,有在脈的,有在筋的,有在骨的,有在髓的。因此,該刺毫毛腠理的,不要傷及皮膚,若皮膚受傷,就會影響肺臟的正常功能,肺臟功能擾亂後,以致到秋天時,易患溫瘧病,發生惡寒戰慄的癥狀。該刺皮膚的,不要傷及肌肉,若肌肉受傷,就會影響脾臟的正常功能,以致在每一季節的最後十八天中,發生腹脹煩滿,不思飲食的病症。該刺肌肉的,不要傷及血脈,若血脈受傷,就會影響心臟的正常功能,以致到夏天時,易患心痛的病症該刺血脈的,不要傷及筋脈,若筋脈受傷,就會影響肝臟的正常功能,以致到秋天時,易患熱性病,發生筋脈弛緩的癥狀。該刺筋的,不要傷及骨,若骨受傷,就會影響腎臟的正常功能,以致到冬天時,易患腹脹、腰痛的病症。該刺骨有,不要傷及骨髓,若骨髓被損傷而髓便日漸消減,不能充養骨骼,就會導致身體枯瘦,足脛發酸,肢體懈怠,無力舉動的病症。刺齊論篇第五十一 黃帝問道:我想了解針刺淺深不同要求。岐伯回答說:針刺骨,就不要傷筋;針刺筋,就不要損傷肌肉;針刺肌肉,就不要損傷脈;針刺脈,就不要損傷皮膚(以上四句指的是,應該深刺,則不能淺刺);針刺皮膚,則不要傷及肌肉;針刺肌肉,則不要傷及筋;針刺筋,則不要傷及骨(以上三句指的是,應該淺刺,則不能深刺)。 黃帝說: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希望能聽聽對此的解釋。岐伯說:所謂刺骨不要傷害筋,是說需刺骨的,不可在僅刺到筋而未達骨的深度時,就停針或拔出;刺筋不要傷害肌肉,是說需刺至筋的,不可在僅刺到肌肉而未達筋的深度時,就停針或拔出;刺肌肉不要傷害脈,是說需刺至肌肉深部的,不可在僅刺到脈而未達肌肉深部時,就停針或拔去;刺脈不要傷害皮膚,是說需刺至脈的,不可在僅刺到皮膚而未達脈的深度時,就停針拔去。所謂針刺皮膚不要傷及肌肉,是說病在皮膚之中,針就刺至皮膚,不要深刺傷及肌肉;刺肌肉不要傷及筋,是說針只能刺至肌肉,太過就會傷及筋;刺筋不要傷及骨,是說針只能刺至筋,太過就會傷及骨。以上這些,是說若針刺深淺不當,就會帶來不良後果。 黃帝內經之素問(刺禁論篇第五十二) 黃帝問道:我想了解人體禁刺的部位。岐伯回答說:內臟各有要害之處,不能不細看詳審!肝氣生髮於左,肺氣肅降於右,心臟調節在表的陽氣,腎臟管理在里的陰氣,脾主運化,水谷精微賴以轉輸,胃主受納,飲食水谷匯聚於此。膈肓的上面,有維持生命活動的心、肺兩臟,第七椎旁的裡面有心包絡。上述部位都應該禁刺,遵循這個刺禁,就有利於治療,違背了,則會給人體造成禍害。 刺中心臟的,約一日即死,其病變癥狀為噯氣。刺中肝臟,約五日即死,其病變癥狀為多言多語。刺中腎臟,約六日即死,其病變癥狀為打噴嚏。刺中肺臟,約三日即死,其病變癥狀為咳嗆。刺中脾臟,約十日即死,其病變癥狀為頻頻吞咽。誤刺中膽,約一日半死,其病變癥狀為嘔吐。針刺足背,誤傷了大血管,若出血不止,便會死亡。針刺面部的腦戶穴,若刺至腦髓,就會立即死亡。針刺廉泉穴,誤傷了血管,若出血不止,可使喉啞失音。針刺足下布散的絡脈,誤傷了血管,若淤血留著不去可致局部腫脹。針刺委中穴太深,誤傷了大經脈,可令人跌仆,面色蒼白。針刺氣銜穴,誤傷了血管,若淤血留著不去,鼠蹊部就會腫脹。針刺脊椎間隙,誤傷了脊髓,會使人背曲不伸。針刺乳中穴,傷及乳房,可使乳房腫脹,內部腐蝕潰膿。針刺缺盆中央太深,造成肺氣外泄,可令人喘咳氣逆。針刺手魚際穴太深,可使局部發生腫脹。 不要針刺飲酒大醉的人,否則會使氣血紊亂。不要針刺正值勃然大怒的人,否則會使氣機上逆。此外,對過度疲勞,剛剛飽食,過分飢餓,極度口渴,方受極大驚嚇的人,皆不可以針刺。刺大腿內側的穴位,誤傷了大血管,若出血不止,便會死亡。刺上官穴太深,誤傷了經脈,可使耳內化膿或致耳聾。刺膝臏部,若誤傷以致流出液體,會使人發生跛足。刺手太陰脈,若誤傷出血過多,則立即死亡。刺足少陰經脈,誤傷出血,可使腎氣更虛,以致舌體失養轉動不利而語言困難。 針刺胸膺部太深,傷及肺臟,就會發生氣喘上逆、仰面呼吸的癥狀。針刺肘彎處太深,氣便結聚於局部而不行,以致手臂不能屈伸。針刺大腿內側下三寸處太深,使人遺尿。針刺腋下脅肋間太深,使人咳嗽。針刺少腹太深,誤傷膀胱,使小便漏出流入腹腔,以致少腹脹滿。針刺小腿肚太深,會使局部腫脹。針刺眼眶而深陷骨間,傷及脈絡,就會造成流淚不止,甚至失明。針刺關節,誤傷以致液體外流,則關節不能屈伸。刺志論篇第五十三 黃帝問道:我想了解有關虛實的道理。岐駁回答說「氣充實的,形體就壯實,氣不足的,形體就虛弱,這是正常的生理狀態,若與此相反的,就是病態。納谷多的氣盛,納谷少的氣虛,這是正常現象,若與此相反,的,就是病態。脈搏大而有力的,是血液充盛,脈搏小而細弱的,是血液不足,這是正常現象,若與此相反的,就是病態。黃帝又問:反常現象是怎樣的?岐伯說:氣盛而身體反覺寒冷,氣虛而身體反感發熱的,是反常現象;飲食雖多而氣不足,飲食不進而氣反盛的,都是反常現象;脈搏盛而血反少,脈搏小而血反多的,也是反常現象。 氣旺盛而身體寒冷,是受了寒邪的傷害。氣不足而身發熱,是受了暑熱的傷害。飲食雖多而氣反少的,是由於失血或濕邪聚居於下部之故。飲食雖少而反氣盛的,是由於邪氣在胃和肺。脈搏小而血多,是由於病留飲而中焦有熱。脈搏大而血少,是由於風邪侵入脈中且湯水不進之故。這些就是形成虛實反常的機理。 大凡實證,是由於邪氣亢盛侵入人體;虛證,是由於人體正氣外泄。氣實的多表現為熱象;氣虛的多表現為寒象。針刺治療實證,出針後,左手不要按閉針孔,使邪氣外泄;治療虛證,出針後,左手隨即閉合針孔,使正氣不得外散。針解篇第五十四 黃帝問道:希望聽你講講對九針的解釋,以及虛實補瀉的道理。岐伯回答說:針治虛證用補法,針下應有熱感,因為正氣充實了,針下才會發熱;邪氣盛滿用瀉法,針下應有涼感,因為邪氣衰退了,針下才會發涼。血液鬱積日久,要用放出惡血的方法來消除。邪盛用瀉法治療,就是出針後不要按閉針孔(使邪氣得以外泄)。所謂徐而疾則實,就是慢慢出針,並在出針後迅速按閉針孔(使正氣充實不泄);所謂徐而疾則虛,就是快速出針,而在出針後不要立即按閉針孔(使邪氣得以外泄),實與虛的根據,是指氣至之時針下涼感與熱感的多少。若有若無,是說下針後經氣到來迅速而不易察覺。審察先後,是指辨別疾病變化的先後。辨別疾病的為虛為實,虛證用補法,實證用瀉法。醫生治病不可離開這個原則。若醫生不能準確地把握,那麽就會背離正確的治療法則。虛實補瀉的關鍵,在於巧妙地運用九針,因為九針各有不同的特點,適宜於不同的病證。針刺補瀉的時間,應該與氣的來去開闔相配合:氣來時為開可以瀉之,氣去時為闔可以補之。九針的名稱不同,形狀也各有所異,根據治療需要,充分發揮各自的補瀉作用。 針刺實證須用瀉法,下針後應留針,待針下出現明顯的寒涼之感時,即可出針。針刺虛證要達到補氣的目的,待針下出現明顯的溫熱之感時,即可出針。經氣已經到來,應謹慎守侯不要失去,不要變更手法。決定針刺的深淺,就要先察明疾病部位的在內在外,針刺雖有深淺之分,但侯氣之法都是相同的。行針時,應似面臨深淵、不敢跌落那樣謹慎小心。持針時,應象握虎之勢那樣堅定有力。思想不要分散於其他事情,應該專心致志觀察病人,不可左顧右盼。針刺手法要正確,端正直下,不可歪斜。下針後,務必注視病人的雙目來控制其精神活動,使經氣運行通暢。三里穴,在膝下外側三寸之處。跗上穴,在足背上,舉膝易見之處。巨虛穴,在蹺足時小腿外側肌肉凹陷之處。下廉穴,在小腿外側肌肉凹陷處的下方。 黃帝說:我聽說九針與天地四時陰陽相應合,請你講講其中的道理,以使其能流傳於後世,作為治病的常法。岐伯說:一天、二地、三人、四時、五音、六律、七星、八風、九野,人的形體也與自然界相應,針的式樣也是根據其所適應的不同病症製成的,所以有九針之名。人的皮膚在外,庇護全身,與天相應,肌肉柔軟安靜,如土地厚載萬物一樣,脈與人身體相應,筋約束周身,各部功能不同,猶如一年四季氣候各異,人的聲音與五音相應。人的臟腑陰陽之氣配合猶如六律六呂的高低有節;人的牙齒和面目的排列猶如天上的星辰一樣;人的呼吸之氣猶如自然界的風一樣;人的九竅三百六十五絡分布全身,猶如地上的百川萬水,縱橫灌注於九野一樣。所以九針之中,一(讒)針刺皮,二(員)針刺肉,三(鍉)針刺脈,四(鋒)針刺筋,五(鈹)針刺骨,六(員利)刺調和陰陽,七(毫)針補益精氣,八(長)針驅除風邪,九(大)針通利九竅,祛除周身三百六十五節間的邪氣。這就叫做不同的針有不同的功用和適應證。人的心愿意向與八風相應,人體之氣運行與天氣運行相應,人的發齒耳目五聲與五音六律相應,人體陰陽經脈運行氣血與大地江河百川相應,肝臟精氣通於兩目,目又屬於九竅,所以肝目與九數相應。皇帝內經之素問(長刺節論篇第五十五) 精通針術的醫家,在尚未診脈之時,還需聽取病人的自訴。病在頭部,且頭痛劇烈,可以用針刺治療(在頭部取穴),刺至骨部,病就能痊癒,但針刺深淺須恰當,不要損傷骨肉與皮膚,雖然皮膚為針刺入必經之路,仍應注意勿使其受損。 陽刺之法,是中間直刺一針,左右斜刺四針,以治療寒熱的疾患。若病邪深入專攻內臟,當刺五髒的募穴;邪氣進迫五臟,當刺背部的五臟俞穴,邪氣迫臟而針刺背俞,是因為背俞是臟器聚會的地方。待腹中寒熱消除之後,針刺就可以停止。針刺的要領,是出針使其稍微出一點血。 治療癰腫,應刺癰腫的部位,並根據其大小,決定針刺的深淺。刺大的癰腫,宜多出血,對小的深部癰腫要深刺,一定要端直進針,以達到病所為止。 病在少腹而有積聚,應刺腹部皮肉豐厚之處以下的部位,向下直到少腹為止;再針第四椎間兩旁的穴位和髂骨兩策的居髁穴,以及機脅肋間的穴位,以引導腹中熱氣下行,則病可以痊癒。 病在少腹,腹痛且大小便不通,病名叫做疝,是受寒所致。應針刺少腹到兩大腿內側間以及腰部和髁骨間穴位,針刺穴位要多,到少腹部都出現熱感,病就痊癒了。 病在筋,筋脈拘攣,關節疼痛,不能行動,病名為筋痹。應針刺在患病的筋上,由於筋脈在分肉之間,與骨相連,所以針從分肉間刺入,應注意不能刺傷骨。待有病的筋脈出現熱感,說明病已痊癒,可以停止針刺。 病在肌膚,周身肌膚疼痛,病名為肌痹,這是被寒濕之邪侵犯所致。應針刺大小肌肉會合之處,取穴要多,進針要深,以局部產生熱感為度。不要傷及筋骨,若損傷了筋骨,就會引起癰腫或其他病變。待各肌肉會合之處都出現熱感,說明病已痊癒,可以停止針刺。 病在骨,肢體沉重不能抬舉,骨髓深處感到酸痛,局部寒冷,病名為骨痹。治療時應深刺,以不傷血脈肌肉為度。針刺的道路在大小分肉之間,待骨部感到發熱,說明病已痊癒,可以停止針刺。 病在手足三陽經脈,出現或寒或熱的癥狀,同時各分肉之間也有或寒或熱的感覺,這叫狂病。針刺用瀉法,使陽脈的邪氣外泄,觀察各處分肉,若全部出現熱感,說明病已痊癒,應該停止針刺。有一種病,初起每年發作一次,若不治療,則變為每月發作一次;若仍不治療,則每月發作三、四次,這叫做癲病。治療時應針刺各大小分肉以及各部經脈,若沒有寒冷的癥狀,可用針刺調治,直到病癒為止。 風邪侵襲人體,出現或寒或熱的癥狀,熱則汗出,一日發作數次,應首先針刺各分肉腠理及絡脈;若依然汗出且或寒或熱,可以三天針刺一次,治療一百天,疾病就痊癒了。 病因大風侵襲,出現骨節沉重,鬍鬚眉毛脫落,病名為大風。應針刺肌肉,使之出汗,連續治療一百天後,再針刺骨髓,仍使之出汗,也治療一百天,總計治療二百天,直到鬍鬚眉毛重新生長,方可停止針刺。皮部論篇第五十六 黃帝問道:我聽說人的皮膚有十二經分屬部位,脈絡的分布縱橫有序,筋有結聚連絡,骨有長短大小,其所發生的疾病的開始和預後,我想聽聽其中的道理。岐伯回答說:要知道皮膚的所屬部位,他是以經脈循行部位為綱紀的,各經都是如此。陽明經的陽名叫害蜚,手、足陽明經脈的診法是一樣的,診它上下分屬部位所浮現的絡脈,都是屬於陽明的絡,它的絡脈之色多青的,則病痛;多黑的則病痹;色黃赤的病屬熱;色白的病屬寒;若五色兼見,則是寒熱錯雜的病;若絡脈的邪氣盛,就會向內傳入於經。因為絡脈在外屬陽,經脈在內屬陰,凡外邪的侵入,一般是由絡傳經,由表傳里的。少陽經的陽,名叫「樞持」,手、足少陽經的診法是一樣的,診察它上下分屬部位所浮現的絡脈,都是屬於少陽的絡。絡脈的邪氣盛,就會向內傳於經,所以邪在陽分主內傳入經,邪在陰分主外出或湧入於內,各經的內外出入都是如此。太陽經的陽名叫「關樞」,手、足太陽經的診法是一樣的,診察它上下分屬部位所浮現的絡脈,都是屬於太陽的絡,在絡脈的邪氣盛,就會向內傳入於經。少陰經的陰,名叫「樞儒」,手、足少陰經的診法是一樣的,診察它上下分屬部位所浮現的絡脈,都是屬於少陰的絡。絡脈的邪氣盛,就會向內傳入於經,邪氣傳入於經,是先從屬陽的絡脈注入於經,然後從屬陰的經脈出而向內注入於骨部。厥陰經的陰絡,名叫:「害肩」,手、組厥陰經的診法是一樣的,診察它上下分屬部位所浮現的絡,都是屬於厥陰的絡。絡脈的邪氣盛,就會向內傳入於經脈。太陰經的陰,名叫「關蟄」,手,足太陰經的診法是一樣的,診察它上下分屬部位所浮現的絡,都是屬太陰的絡。絡脈的邪氣盛,就會向內傳入於本經。以上所述這十二經之絡脈的各個分部,也就是分屬於皮膚的各個分部。因此,百病的發生,必先從皮毛開始,病邪中於皮毛;則腠理開,腠理開則病邪侵入絡脈;留而不去,就向內傳入於經脈;若再留而不去,就傳入於腑,聚積於腸胃。病邪開始侵犯皮毛時,使人惡寒而毫毛直起,腠理開泄;病邪侵入絡脈,則絡脈盛滿,其色變異常;病邪侵入經脈,是由於經氣虛而病邪乃得陷入;病邪留連於筋骨之間,若寒邪盛時則筋攣急骨節疼痛,熱邪盛時則筋弛緩,故軟無力,皮肉敗壞,毛髮枯槁。 黃帝說,您說的皮之十二部,發生的病都是怎樣呢?岐伯說:皮膚是絡脈分屬的部位。邪氣侵入於皮膚則腠理開泄,腠理開泄則病邪侵入於絡脈;絡脈的邪氣盛,則內注於經脈;經脈的邪氣滿盛則入舍於腑臟。所以說皮膚有十二經脈分屬的部位,若見到病變而不預為治療,泄氣將內傳於腑臟而生大病。黃帝說:好。經絡論篇第五十七 黃帝問道:絡脈顯露在外面,五色各不相同,有青、黃、赤、白、黑的不同,這是什麽緣故呢?岐伯回答說:經脈的顏色經常不變,而絡脈則沒有常色,常隨四時之氣變而變。黃帝說:經脈的常色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心主赤,肺主白,肝主青,脾主黃,腎主黑,這些都是與其所屬經脈的常色相應的。黃帝說:陰絡與陽絡,也與其經脈的主色相應嗎?岐伯說:陰絡的顏色與其經脈相應,陽絡的顏色則變化無常,它是隨著四時的變化而變化的。寒氣多時則氣血運行遲滯,因而多出現青黑之色;熱氣多時則氣血運行滑利,因而多出現黃赤的顏色。這都是正常的,是無病的表現。如果是五色全部顯露,那就是過寒或過熱所引起的變化,是疾病的表現。黃帝說:好。氣穴論篇第五十八 黃帝問道:我聽說人體上的氣穴有三百六十五個,以應一年之日數,但不知其所在的部位,我想聽你詳盡的講講。岐伯再次鞠躬回答說:你所提出的這個問題太重要了,若不是聖帝,誰能窮究這些深奧的道理,因此請允許我將氣穴的部位都一一講出來。黃帝拱手謙遜退讓地說:先生對我講的道理,使我很受啟發,雖然我尚未看到其具體部位,未聽到其具體的數字,然而已經使我耳聰目明的領會了。岐伯說:你領會的如此深刻,這真是所謂「聖人易語,良馬易御」啊!黃帝說道:我並不是易語的聖人,世人說氣穴之數理可以開闊人的意識,現在我向你所詢問的是氣穴的數理,主要是開發蒙昧和解除疑惑,,還談不到什麽深奧的理論。然而我希望聽先生將氣穴的部位盡情地全都講出來,使我能了解他的意義,並藏於金匱之中,不敢輕易傳授於人。岐伯再拜而起說:我現在就談吧!背部與心胸互相牽引而痛,其治療方法應取任脈的天突穴和督脈的中樞穴,以及上紀下紀。上紀就是胃脘部的中脘穴,下紀就是關元穴。蓋背在後為陽,胸在前為陰,經脈斜繫於陰陽左右,因此其病前胸和背相引而痹澀,胸脅痛得不敢呼吸,不能仰卧,上氣喘息,呼吸短促,或一側偏痛,若經脈的邪氣盛買則溢於絡,此絡從尻脈開始斜出,絡胸脅部,支心貫穿橫膈,上肩而至天突,再斜下肩交於背部第十椎節之下,所以取此處穴位治療。 五臟各有井滎俞經和五俞,五五二十五,左右共五十穴;六腑各有井滎俞原經合六俞,六六三十六,左右共七十二穴;治熱病的有五十九穴,治諸水病的有五十七穴。在頭部有五行,每行五穴,五五二十五穴。五臟在背部脊椎兩旁各有五穴,二五共十穴。環跳二穴,犢鼻二穴,聽宮二穴,攢竹二穴,完骨二穴,風府一穴,枕骨二穴,上關二穴,大迎二穴,下關二穴,天柱二穴,上巨虛,下巨虛左右共四穴,頰車二穴,天突一穴,天府二穴,天牖二穴,扶突二穴,天窗二穴,肩井二穴,關元一穴,委陽二穴,肩貞二穴,窨門一穴,神闕一穴,胸腧左右共十二穴,大杼二穴,膺俞左右共十二穴,分肉二穴,交信、跗陽左右共四穴,照海,申脈左右共四穴。治諸水病的五十七穴,皆在諸經的分肉之間;治熱病的五十九穴,皆在精氣聚會之處;治寒熱之俞穴,在兩膝關節的外側,為足少陽膽經的陽關左右共二穴。大禁之穴是天府下五寸處的五里穴。以上凡三百六十五穴都是針刺的部位。 黃帝說道:我已經知道氣穴的部位,即是行針刺的處所,還想聽聽孫絡與溪谷是否也與一歲相應呢?岐伯說:孫絡與三百六十五穴相會以應一歲,若邪氣客於孫絡,溢注於絡脈而不入於經就會產生奇病,孫絡是外通於皮毛,內通於經脈以通行營危,若邪客之則營衛稽留,衛氣外散,營血滿溢,若衛氣散盡,營鞋留滯,外則發熱,內則少氣,因此治療時應迅速針刺用瀉法,以通暢營衛,凡是見到有營衛稽留之處,即瀉之,不必文其是否是穴會之處。黃帝說:好。好象聽聽溪骨之會合是怎樣的。岐伯說:較大的肌肉與肌肉會合的部位叫谷,嬌小的肌肉與肌肉會合的部位叫溪。分肉之間,溪谷會合的部位,能通行營衛,會合宗氣。若邪氣溢滿,正氣壅滯,則脈發熱,肌肉敗壞,營衛不能暢行,必將鬱熱腐肉成膿,內則消爍骨髓,外則可潰大肉,若邪六連於關節肌腠,必使髓液皆潰為膿,而使筋骨敗壞。若寒邪所客,積留而不去,則營衛不能正常運行,以致筋脈肌肉捲縮,肋肘不得伸展,內則發生骨痹,外則肌膚麻木不仁這是不足的癥候,乃由寒邪留連溪骨所致。溪谷與三百六十五穴相會合,以應於一歲。若是邪在皮毛孫絡的小痹,則邪氣隨脈往來無定,用微針即可治療,方法與刺孫絡是一樣的。黃帝乃避退左右起身再拜說道:今天承你啟發,以解除了我的疑惑,應把它藏於金匱之中,不敢輕易拿出傳人。於是將它藏於金蘭之室,提名叫做「氣削所在」。岐伯說:孫絡之脈是屬於經脈支別的,其血盛而當瀉的,也是與三百六十五脈相同,若邪氣侵入孫絡,同樣是傳注於絡脈,復注於十二脈絡,那就不是單獨十四絡脈的範圍了。若骨解之中經絡受邪,亦隨時能夠向內注瀉於五臟之脈的。氣府論篇第五十九 足太陽膀胱經脈氣所發的有七十八個逾穴;在眉頭的陷中左右各有一穴,自眉頭直上入髮際,當髮際正中至前頂穴,有神庭、上星、鹵會三穴,其浮於頭部的脈氣,,運行在頭皮中的有五行,即中行、次兩行和外兩行,每行五穴,共行五行,五五二十五穴;下行至項中的大筋兩傍左右各有一穴;俠脊自上而下至骶尾骨有二十一節,其中十五個椎間左右各有一穴;五臟肺、心、肝、脾、腎的俞穴,左右各有一穴;自委中以下至足中中趾傍左右各有井、滎、俞、原、經、合六個俞穴。 足少陽膽經脈氣所發的有六十二穴:頭兩角上各有二穴;兩目瞳孔直上的髮際內各有五穴;兩耳前角上各有一穴;上關左右各一穴;兩而後的陷凹中各有一穴;下關左右各有一穴;兩耳下牙車之後各有一穴;缺盆左右各有一穴;腋下三寸,從脅下至脅,八肋之間左右各有一穴;髀樞中左右各一穴;膝以下至足第四趾的小趾側各有井、滎、俞、願、經、合六穴。 足陽明胃經脈氣所發的有六十八穴:額顱髮際旁各有三穴;顴骨骨空中間各有一穴;大迎穴在頜角前至骨空陷中,左右各有一穴;在結喉之旁的人迎,左右各有一穴;缺盆外的故空陷中左右各有一穴;膺中的骨空間陷中左右各有一穴;俠鳩尾之外,乳下三寸,俠胃脘左右各有五穴;俠臍橫開三寸左右各有三穴;氣沖在動脈跳動處左右各一穴;在伏菟上左右各有一穴;足三里以下到足中趾內間,左右各有八個俞穴。以上每個穴都有它一定的空穴。 手太陽小腸經脈氣所發的有三十六穴:目內眥各有一穴;目外側各有一穴;顴骨下各有一穴;耳廓上各有一穴;耳中珠子旁各有一穴;巨骨穴左右各一;曲腋上各有一穴;柱骨上陷中各有一穴;兩天窗穴之上四寸各有一穴;肩解部各有一穴;肩解部之下三穴處各有一穴;肘部以下至小指端的爪甲根部各有井、滎、俞、願、經、合六穴。 手陽明大腸經脈氣所發的有二十二穴;鼻孔的外側各有一穴;項部左右各有一穴;大迎穴在下頜骨空間左右各有一穴;主骨之會左右各有一穴;髃骨之會左右各有一穴;肘部以下至十指端的爪甲根部左右各有井、滎、俞、願、經、合六穴。 手少陽三焦經脈氣所發的有三十二穴:顴骨下各有一穴;眉後各有一穴;耳前角上各有一穴;耳後完骨後下各有一穴;項中足太陽經之前各有一穴;俠扶突之外側各有一穴;肩貞血左右各一;在肩貞穴之下三寸分肉之間各有三穴;肘部以下至手無名指之端爪甲根部各有井、滎、俞、願、經、合六穴。 督脈之經氣所發的有二十八穴:項中央有二穴;前髮際向後中行有八穴;面部的中央從鼻至唇有三穴;自大椎以下至尻尾傍有十五穴。自大椎至尾骨共二十一節,這是脊椎穴位的計算方法。 任脈之經氣所發的有二十八穴:喉部中行有二穴;胸膺中行之骨陷中有六穴;自蔽骨之上脘是三寸,上脘至臍中是五寸,臍中至橫骨是六寸半,計十四寸半,每寸一穴,計十四穴,這是腹部取穴的方法。自曲骨向下至前後陰之間有會陰穴;兩目之下各有一穴;下唇下有一穴;上齒縫有一穴。 沖脈之經氣所發的有二十二穴:俠鳩尾傍開五分向下至臍一寸一穴,左右共十二穴;自臍傍開五分向下至橫骨一寸一穴,左右共十穴。這是腹脈取穴的方法。 足少陰腎經脈氣所發的舌下有二穴:肝足厥陰在毛際中左右各有一穴;陰蹻、陽蹻左右有一穴;四肢手足赤白肉分,魚際之處,是脈氣所發的部位。以上共計三百六十五穴。骨空論篇第六十 黃帝問道:我聽說風邪是許多疾病的起始原因,怎樣用針法來治療?岐伯回答說:風邪從外侵入,使人寒戰、出汗、頭痛、身體發重、怕冷。治療用府穴,以調和其陰陽。正氣不足就用補法,邪氣有餘就用瀉法。 若感受風邪較重而頸項疼痛,刺風府穴。風府穴在椎骨第一節的上面。若感受風邪較重而汗出,灸一噫嘻穴。噫嘻穴在背部第六椎下兩旁距脊各三寸之處,用手指按振,使病人感覺疼痛而呼出「噫嘻」之聲,噫嘻穴應在手指下疼處。 見風就怕的病人,刺眉頭攢竹穴。失枕而肩上和橫骨之間的肌肉強痛,應當使病人曲臂,取兩肘間相合在一處的姿勢,然後在肩胛骨上端引一直線,正當脊部中央的部位,給以灸治。從絡季脅牽引到少腹而痛脹的,刺噫嘻穴。腰痛而不可以轉側動搖,痛而筋脈攣急,下引睾丸,刺八髎穴與疼痛的地方。八髎穴在腰尻骨間空隙中。噫嘻發寒熱,刺寒府穴。寒府在膝上外側骨與骨之間的孔穴中。凡取膝上外側的孔穴,使患者彎腰,成一種拜的體位;取足心湧泉穴時,使患者坐跪的體位。 任脈經起源於中極穴的下面,上行經過毛際再到腹部,再上行通過關元穴到咽喉,又上行至頤,循行於面部而入於目中。沖脈經起源於氣街穴,與足少陰經相併,俠其左右上行,到胸中而散。任脈經發生病變,在男子則腹內結為七疝,在女子則有帶下和瘕聚之類疾病。沖脈經發生病變,則氣逆上沖,腹中拘急疼痛。 督脈發生病變,會引起脊柱強硬反折的癥狀。督脈起於小腹之下的橫骨中央,在女子則入內繫於廷孔。廷孔就是尿道的外端。從這裡分出的絡脈,循著陰戶會合於陰部,再分繞於肛門的後面,再分歧別行繞臀部,到足少陰經與足太陽經中的絡脈,與足少陰經相結合上行經骨內後面,,貫穿脊柱,連屬於腎臟;與足太陽經共起於目內眥,上行至額部,左右交會於巔頂,內入聯絡與腦,復返還出腦,分別左右頸項下行,循行與脊膊內,俠脊抵達腰中,入內循膂絡於腎。其在男子則循陰莖,下至會陰,與女子相同。其從少腹直上的,穿過臍中央,再上貫心臟,入於喉,上行到頤並環繞口唇,再上行繫於兩目中央之下。督脈發生病變,癥狀是氣從少腹上衝心而痛,大小便不通,稱為沖疝,其在女子則不能懷孕,或為小便不利、痔疾、遺尿、咽喉乾燥等症。總之,督脈生病治督脈,輕者至橫骨上的曲骨穴,重者則至在臍下的陰交穴。 病人氣逆上而呼吸有聲的,治療取其喉部中央的天突穴,此穴在兩缺盆的中間。病人氣逆上充於咽喉的,治療取其大迎穴,大迎穴在面部兩旁夾頤之處。膝關節能伸不能屈,治療取其股部的經穴。坐下而膝痛,治療取其環跳穴。站立時膝關節熱痛,治療取其膝關節處經穴。膝痛,疼痛牽引到拇指,治療取其膝彎處的委中穴。坐膝痛如有東西隱伏其中的,治療取其承扶穴。膝痛而不能屈伸活動,治療取其背部足太陽經的俞穴。如疼痛連及尻骨象折斷似的,治療取其陽明經中的俞髎三里穴;或者別取太陽經的滎穴通谷、少陰經的滎穴然谷。濕漬水濕之邪日久而脛骨酸痛無力,不能久立,治取少陽經的別絡光明穴,穴在外踝上五寸。 輔骨之上,腰橫骨之下叫「楗」。髖骨兩側環跳穴處叫「機」。膝部的骨縫叫「骸關」。俠膝兩旁的高骨叫「連骸」。連骸下面叫「輔骨」。輔骨上面的膝彎叫「腘」。腘之上就是「骸關」。頭後項部的橫骨叫「枕骨」。 治療水病的俞穴有五十七個:尻骨上有五行,每行各五穴;伏兔上方有兩行,每行各有五穴;其左右又各有一行,每行各五穴;足內踝上各一行,每行各六穴。髓穴在腦後分為三處,都在顱骨邊際銳骨的下面,一處在齦基的下面,一處在項後正中的復骨下面,一處在脊骨上空的風府穴的上面,脊骨下空在尻骨下面孔穴中。又有幾個髓空在面部俠鼻兩旁,或有骨空在口唇下方與兩肩相平的部位。兩肩膊骨空在肩膊中的外側。臂骨的骨空在臂骨的外側,離開手腕四寸,在尺、橈兩骨的空隙之間。股骨上面的骨空在股骨外側膝上四寸的地方。尻骨的骨空在輔骨的上端。骨際的骨空在陰毛中的動脈下面。尻骨的骨空在尻骨的後面距離四寸的地方。扁骨有血脈尻灌的紋理聚合,沒有直通骨髓的孔穴,骨髓通過灌的紋理內外交流,所以沒有骨空。 灸寒熱症的方法,先針灸項後的大椎穴,根據病人年齡決定艾灸的壯數;其次灸尾骨的尾閭穴,也是以年齡為艾灸的壯數。觀察背部有凹陷的地方用灸法,上舉手臂在肩上有凹陷的地方(肩髃)用灸法,兩側的季脅之間(京門)用灸法,足外踝上正取絕骨穴處用灸法,足小趾與次趾之間(肩髃)用灸法,凹陷處的經脈(承山)用灸法,外踝後方(崑崙)用灸法,缺盆骨上方按之堅硬如筋而疼痛的地方用灸法,胸膺中的骨間凹陷處(天突)用灸法,手腕部的橫骨之下(大陵)用灸法,臍下三寸的關元穴用灸法,陰毛邊緣的動脈跳處(氣沖)用灸法,膝下三寸的兩筋間(三里)用灸法,足陽明經所行足跗上的動脈(沖陽)處用灸法,頭巔頂上(百會)亦用灸法。被犬咬傷的,先在被咬處灸三壯,再按常規的治傷病法灸治。以上針灸治寒熱症的部位共二十九處。因於傷食而使用灸法,病仍不愈的,必須仔細觀察其由於陽邪過盛,經脈移行到絡脈的地方,多刺其俞穴,同時再用藥物調治。水熱穴論篇第六十一 黃帝問道:少陰為什麽主腎?腎又為什麽主水?岐伯回答說:腎屬於至陰之臟,至陰屬水,所以腎是主水的臟器。肺屬於太陰。腎脈屬於少陰,是旺於冬令的經脈。所以水之根本在腎,水之標末在肺,肺腎兩臟都能積聚水液而為病。黃帝又問道:腎為什麽能積聚水液而生病?岐伯說:腎是胃的關門,關門不通暢,水液就要停相聚而生病了。其水液在人體上下泛溢於皮膚,所以形成浮腫。浮腫的成因,就是水液積聚而生的病。黃帝又問道:各種水病都是由於腎而生成的嗎?岐伯說:腎臟在下屬陰。凡是由下而上蒸騰的地方都屬於腎,因氣化而生成的水液,所以叫做「至陰」。呈勇力而勞動(或房勞)太過,則汗出於腎;出汗時遇到風邪,風邪從開泄之腠理侵入,汗孔驟閉,汗出不盡,向內不能入於臟腑,向外也不得排泄於皮膚,於是逗留在玄府之中,皮膚之內,最後形成浮腫病。此病之本在於腎,病名叫「風水」。所謂玄府,就是汗孔。 黃帝問道:治療水病的俞穴有五十七個,它們屬哪臟所主?岐伯說:腎俞五十七個穴位,是陰氣所積聚的地方,也是水液從此出入的地方。尻骨之上有五行,每行五個穴位,這些是腎的俞穴。所以水病表現在下部則為浮腫、腹部脹大,表現在上部為呼吸喘急、不能平卧,這是肺與腎標本同病。所以肺病表現為呼吸喘急,腎病表現為水腫,肺病還表現為氣逆,不得平卧;肺病與腎病的表現各不相同,但二者之間相互輸應、相互影響著。之所以肺腎都發生了病變,是由於水氣停留於兩髒的緣故。伏兔上方各有兩行,每行五個穴位,這裡是腎氣循行的重要道路和肝脾經交結在腳上。足內踝上方各有一行,每行六個穴位,這是腎的經脈下行於腳的部分,名叫太沖。以上共五十七個穴位,都隱藏在人體下部或較、深部的脈絡之中,也是水液容易停聚的地方。 黃帝問道:春天針刺,取絡脈分肉之間,是什麽道理?岐伯說:春天木氣開始當令,在人體,肝氣開始發生;肝氣的特性是急躁,如變動的風一樣很迅疾,但是肝的經脈往往藏於深部,而風剛趕發生,尚不太劇烈,不能深入經脈,所以只要淺刺絡脈分肉之間就行了。 黃帝問道:夏天針刺,取盛經分腠之間,是什麽道理?岐伯說:夏天火氣開始當令,心氣開始生長壯大;如果脈形瘦小而搏動氣勢較弱,是陽氣充裕流溢於體表,熱氣熏蒸於分肉腠理,向內影響於經脈,所以針刺應當取盛經分腠。針刺不要過深只要透過皮膚而病就可痊癒,是因為邪氣居於淺表部位的緣故。所謂盛經,是指豐滿充足的陽脈。 黃帝問道:秋天針刺,要取經穴和輸穴,是什麽道理?岐伯說:秋氣開始當令肺氣開始收斂肅殺,金氣漸旺逐步盛過衰退的火氣,陽氣在經脈的合穴,陰氣初生,遇濕邪侵犯人體,但由於陰氣未至太盛,不能助濕邪深入,所以針刺取經的「輸」穴以瀉陰濕之邪,取陽經的「合」穴以瀉陽熱之邪。由於陽氣開始衰退而陰氣位至太盛,所以不取「經」穴而取「合」穴。 黃帝說:冬天針刺,要取「井」穴和「滎」穴,是什麽道理?岐伯說:冬天水氣開始當令,腎氣開始閉藏,陽氣已經衰少,陰氣更加堅盛,太陽之氣浮沉於下,陽脈也相隨沉伏,所以針刺要取陽經的「井」穴以抑降其陰逆之氣,取陰經的「輸」穴以充實不足之陽氣。因此說:「冬取井滎,春不衄」,就是這個道理。 黃帝道:先生說過治療熱病的五十九個俞穴,我已經知道其大概,但還不知道這些俞穴的部位,請告訴我它們的部位,並說明這些俞穴在治療上的作用。岐伯說:頭上有五行,每行五個穴位,能泄越諸陽經上逆的熱邪。大杼、膺俞、缺盆、背俞這八個穴位,可以瀉除胸中的熱邪。氣街、三里、上巨虛和下巨虛這八個穴位,可以瀉出胃中的熱邪。雲門、肩髃、委中、賄空這八個穴位,可以瀉出四肢的熱邪。以上共五十九個穴位,都在治療熱病的俞穴。黃帝說:人感受了寒邪反而會傳變為熱病,這是什麽原因?岐伯說:寒氣盛極,就會郁而發熱。調經論篇第六十二 黃帝問道:我聽《刺法》上說,病屬有餘的用瀉法,,不足的用補法。但怎樣是有餘,怎樣是不足呢?岐伯回答說:病屬有餘的有五種,不足的也有五種,你要問的是哪一種呢?黃帝說:我希望你能全部講給我聽。岐伯說:神有有餘,有不足;氣有有餘,有不足;血有有餘,有不足;形有有餘,有不足;志有有餘,有不足。凡此十種,其氣各不相等。 黃帝說:人有精、氣、津液、四肢、九竅、五臟、十六部、三百六十五節,而發生百病。但百病的發生,都有虛實的不同。現在先生說病屬有餘的有五種,病屬不足的也有五種,是怎樣發生的呢?岐伯說:五種有餘不足,都是生於五臟。心藏神,肺藏氣,肝藏血,脾藏肉,腎藏志,由五臟所藏之神、氣、血、肉、志,組成了人的形體。但必須保持志意通達,內與骨髓聯繫,始能使身形與五臟成為一個整體。五臟相互聯繫的道路都是經脈,通過經脈以運行血氣,人若血氣不和,就會變化而發生各種疾病。所以診斷和治療均以經脈為依據。 黃帝說:神有餘和神不足會是什麽癥狀呢?岐伯說:神有餘的則喜笑不止,神不足的則悲哀。若病邪尚未與氣血相併,五臟安定之時,還未見或笑或悲的現象,此時邪氣僅客於形體之膚表,病人覺得寒慄起於毫毛,尚未侵入經絡,乃屬神病微邪,所以叫做「神之微」。黃帝說:怎樣進行補瀉呢?岐伯說:神有餘的應刺其小絡使之出血,但不要向里深推其針,不要刺中大經,神氣自會平復。神不足的其絡必虛,應在其虛絡處,先用手按摩,使氣血實於虛絡,再以針刺之,以疏利其氣血,但不要使之出血,也不要使氣外泄,只疏通其經,神氣就可以平復。黃帝說:怎樣刺微邪呢?岐伯說:按摩的時間要久一些,針刺時不要向里深推,使氣移於不足之處,神氣就可以平復。 黃帝說:好。氣有餘和氣不足會出現什麽癥狀呢?岐伯說:氣有餘的則喘咳氣上逆,氣不足則呼吸雖然通利,但氣息短少。若邪氣尚未與氣血相併,五臟安定之時,有邪氣侵襲,則邪氣僅客於皮膚,而發生皮膚微病,使肺氣微泄,病情尚輕,所以叫做「白氣微泄」。黃帝說:怎樣進行補瀉呢?岐伯說:氣有餘的應當瀉其經髓,但不要傷其經脈,不要使之出血,不要使其氣泄。氣不足的則應補其經隧,不要使其出氣。黃帝說:怎樣刺其微邪呢?岐伯說:先用按摩,時間要久一些,然後拿出針來給病人看,並說:「我要深刺」,但在刺時還是適中病處即止,這樣可使其精氣深注於內,邪氣散亂於外,而無所留,邪氣從腠理外泄,則真氣通達,恢復正常。 黃帝說:好。血有餘和不足會出現什麽癥狀呢?岐伯說:自有餘的則發怒,血不足的則恐懼。若邪氣尚未與氣血相併,五臟安定之時,有邪氣侵襲,則邪氣僅客於孫絡,孫絡盛滿外溢,則流於經脈,經脈就會有血液留滯。黃帝說:怎樣進行補瀉呢?岐伯說:血有餘的應泄其充盛的經脈,以出其血。血不足的應察其經脈之虛者補之,刺中其經脈後,久留其針而觀察之,待氣至而脈轉大時,即迅速出針,但不要使其出血。黃帝說:刺流血時應當怎樣呢?岐伯說:診察血絡有流血的,刺出其血,使惡血不得入於經脈而形成其他疾病。 黃帝說:好。形有餘和形不足會出現什麽癥狀呢?岐伯說:形有餘的則腹脹滿,大小便不利,形不足的則四肢不能運動。若邪氣尚未與氣血相併,五臟安定之時,有邪氣侵襲,則邪氣僅客於肌肉,使肌肉有蠕動的感覺,這叫做「微風」。黃帝說:怎樣進行補瀉呢?岐伯說:形有餘應當瀉足陽明的經脈,使邪氣從內外瀉,形不足的應當補足陽明的絡脈,使氣血得以內聚。黃帝說:怎樣刺微風呢?岐伯說:應當刺其 黃帝說:好。志有餘和志不足會出現什麽癥狀呢?岐伯說:志有餘的則腹脹飧泄,志不足的則手足厥冷。若邪氣尚未與氣血相併,五臟安定之時,有邪氣侵襲,則邪氣僅客於骨,使骨節間如有物震動的感覺。黃帝說:怎樣進行補瀉呢?岐伯說:志有餘的應瀉然谷以出其血,志不足的則應補復溜穴。黃帝說:當邪氣尚未與氣血相併,邪氣僅客於骨時,應當怎樣刺呢?岐伯說:應當在骨節有鼓動處立即刺治,但不要中其經脈,邪氣便會自然去了。 黃帝說:好。關於虛實的癥狀我已經知道了,但還不了解它是怎樣發生的。岐伯說:虛實的發生,是由於邪氣與氣血相併,陰陽間失去協調而有所偏傾,致氣亂於衛,血逆於經,血氣各離其所,便形成一虛一實的現象。如血並於陰,氣並於陽,則發生驚狂。血並於陽,氣並於陰,則發生熱中。血並於上,氣並於下,則發生心中煩悶而易怒。血並於下,氣並於上,則發生精神散亂而善忘。 黃帝說:血並於陰,氣並於陽,象這樣血氣各離其所的病證,怎樣是實,怎樣是虛呢?岐伯說:血和氣都是喜溫暖而惡寒冷的,因為寒冷則氣血滯澀而流行不暢,溫暖則可使滯澀的氣血消散流行。所以氣所並之處則血少而為血虛,血所並之處則氣少而氣虛。黃帝說:人身的重要物質是血和氣。現在先生說血並的是虛,氣並的也是虛,難道沒有實嗎?岐伯說:多餘的就是實,缺乏的就是虛。所以氣並之處則血少,為氣實血虛,血並之處則氣少,血和氣各離其所不能相濟而為虛。人身絡脈和孫脈的氣血均輸注於經脈,如果血與氣相併,就成為實了。譬如血與氣並,循經上逆,就會發生「大厥」病,使人突然昏厥如同暴死,這種病如果氣血能得以及時下行,則可以生,如果氣血壅於上而不能下行,就要死亡。 黃帝說:實是通過什麽渠道來的?虛又是通過什麽渠道去的?形成虛和實的道理,希望能聽你講一講。岐伯說:陰經和陽經都有俞有會,以互相溝通。如陽經的氣血灌注於陰經,陰經的氣血盛滿則充溢於外,能這樣運行不已,保持陰陽平調,形體得到充足的氣血滋養,九候的脈象也表現一直,這就是正常的人。凡邪氣傷人而發生病變,有發生於陰的內臟,或發生於陽的體表。病生於陽經在表的,都是感受了風雨寒暑邪氣的侵襲;病生於陰經在里的,都是由於飲食不節、起居失常、房事過度、喜怒無常所致。 黃帝說:風雨之邪傷人是怎樣的呢?岐伯說:風雨之邪傷人,是先侵入皮膚,有皮膚而傳入於孫脈,孫脈滿則傳入於絡脈,絡脈滿則輸注於大經脈。血氣與邪氣並聚於分肉腠理之間,其脈必堅實而大,所以叫做實證。實證受邪部的表面多堅實充滿,不可觸按,按之則痛。黃帝說:寒濕之邪傷人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寒濕之邪氣傷人,使人皮膚失卻收縮功能,肌肉堅緊,營血滯澀,衛氣離去,所以叫做虛證。虛證多見皮膚鬆弛而有皺摺,衛氣不足,營血滯澀等,按摩可以致氣,使氣足能溫煦營血,故按摩則衛氣充實,營血暢行,便覺得爽快而不疼痛了。黃帝說:好。陰分所發生的實證是怎樣的呢?岐伯說:人若喜怒不加節制,則使陰氣上逆,陰氣上逆則必虛於下,陰虛者陽必湊之,所以叫做實證。黃帝說;陰分所發生的虛證是怎樣的呢?岐伯說:人若過度喜樂則氣易下陷,過度悲哀則氣易消散,氣消散則血行遲緩,脈道空虛;若再寒涼飲食,寒氣充滿於內,血氣滯澀而氣耗,所以叫做虛證。 黃帝說:醫經上所說的陽虛則生外寒,陰虛則生內熱,陽盛則生外熱,陰盛則生內寒。我已聽說過了,但不知是什麽原因產生的。岐伯說:諸陽之氣,均承受於上焦,以溫煦皮膚分肉之間,現寒氣侵襲於外,使上焦不能宣通,陽氣不能充分外達以溫煦皮膚分肉,如此則寒氣獨留於肌表,因而發生惡寒戰慄。黃帝說:陰虛則生內熱是怎樣的呢?岐伯說:過度勞倦則傷脾,脾虛不能運化,必形氣衰少,也不能轉輸水谷的精微,這樣上焦即不能宣發五穀氣味,下脘也不能化水谷之精,胃氣鬱而生熱,熱氣上熏於胸中,因而發生內熱,黃帝說:陽盛則生外熱是怎樣的呢?岐伯說;若上焦不通利,可使皮膚緻密,腠理閉塞,汗孔不通,如此則衛氣不得發泄散越,郁而發熱,所以發生外熱。黃帝說:陰盛則生內寒是怎樣的呢?岐伯說:若寒厥之氣上逆,寒氣積於胸中而不下泄,寒氣不瀉,則陽氣必受耗傷,陽氣耗傷,則寒氣獨留,寒性凝斂,營血滯澀,脈行不暢,其脈搏必見盛大而澀,所以成為內寒。 黃帝說:陰與陽相併,氣與血相併,疾病已經形成時,怎樣進行刺治呢?岐伯說:刺治這種疾病,應取其經脈,病在營分的,刺治其血,病在衛分的,刺治其氣,同時還要根據病人形體的肥瘦高矮,四時氣候的寒熱溫涼,決定針刺次數的多少,取穴部位的高下。黃帝說:血氣和邪氣已並,病已形成,陰陽失去平衡的,刺治應怎樣用補法和瀉法呢?岐伯說:瀉實證時,應在氣盛的時候進針,即在病人吸氣時進針,使針與氣同時入內,刺其俞穴以開邪出之門戶,並在病人呼氣時出針,使針與氣同時外出,這樣可使精氣不傷,邪氣得以外泄;在針刺時還要使針孔不要閉塞,以排泄邪氣,應搖大其針孔,而通利邪出之道路,這叫做「大瀉」,出針時先以左手輕輕切按針孔周圍,然後迅速出針,這樣亢盛的邪氣就可窮盡。黃帝說:怎樣補虛呢?岐伯說;以手持針,不要立即刺入,先安定其神氣,待病人呼氣時進針,即氣出針入,針刺入後不要搖動,使針孔周圍緊密與針體連接,使精氣無隙外泄,當氣至而針下時,迅速出針,但要在病人吸氣時出針,氣入針出,使針下所至的熱氣不能內還,出針後立即按閉針孔使精氣得以保存。針刺侯氣時,要耐心等待,必俟其氣至而充實,始可出針,這樣可使以至之氣不致散失,遠處未至之氣可以導來,這叫做補法。 黃帝說:先生說虛證和實證共有十種,都是發生於五臟,但五臟只有五條經脈,而十二經脈,每經都能發生疾病,先生為什麽只單獨談了五臟?況且十二經脈又都聯絡三百六十五節,節有病也必然波及到經脈,經脈所發生的疾病,又都有虛有實,這些虛證和實證,又怎樣和五髒的虛證和實證岐相結合呢?岐伯說:五臟和六腑,本有其表裡關係,經絡和肢節,各有其所發生的虛證和實證,應根據其病變所在,隨其病情的虛實變化,給予適當的調治。如病在脈,可以調治其血;病在血,可以調治其絡脈;病在氣分,可以調治其衛氣;病在肌肉,可以調治其分肉間;病在筋,可以調治其筋;病在骨,可以調治其骨。病在筋,亦可用焠針劫刺其病處,與其筋脈攣急之處;病在骨,亦可用焠針和葯燙病處;病不知疼痛,可以刺陽蹻陰蹻二脈;身有疼痛,而九侯之脈沒有病象,則用繆刺法治之。如果疼痛在左側,而右脈有病象,則用巨刺法辭之。總之,必須祥審地診察酒侯的脈象,根據病情,運用針刺進行調治。只有這樣,針刺的技術才算完備。繆刺論篇第六十三 黃帝問道:我聽說有一種「繆刺」,但不知道它的意義,究竟什麽叫繆刺?岐伯回答說:大凡病邪侵襲人體,必須首先侵入皮毛;如果逗留不去,就進入孫脈,再逗留不去,就進入絡脈如還是逗留不去,就進入經脈,並向內延及五臟,流散到腸胃;這時表裡都受到邪氣侵襲,五臟就要受傷。這是邪氣從皮毛而入,最終影響到五髒的次序。象這樣,就要治療其經穴了。如邪氣從皮毛侵入,進入孫、絡後,就逗留而不去,由於絡脈閉塞不通,邪氣不得入於經脈,於是就流溢於大絡中,從而生成一些異常疾病。邪氣侵入大絡後,在左邊的就流竄到右邊,在右邊的就流竄到左邊,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但隻影響到絡脈而不能進入經脈之中,從而隨大絡流布到四肢;邪氣流竄無一定地方,也不能進入經脈俞穴,所以病氣在右而症見於左,病氣在左而症見於右,必須右痛茨左,左痛刺右,才能中邪,這種刺法就叫做「繆刺」。 黃帝道:我想聽聽繆刺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的道理是怎樣的?它和巨刺法怎麽區別?岐伯說:邪氣侵襲到經脈,如果左邊經氣較盛則影響到右邊經脈,或右邊經氣較盛則影響到左邊經脈;但也有左右相互轉移的,如左邊疼痛尚未好,而右邊經脈已開始有病,象這樣,就必須用巨刺法了。但是運用巨刺必定要邪氣中於經脈,邪氣留脈決不能運用,因為它不是絡脈的病變。因為絡病的病痛部位與經脈所在部位不同,因此稱為「繆刺」。 黃帝道:我想知道繆刺怎樣進行,怎樣用於治療病人?岐伯說:邪氣侵入足少陰經的絡脈,使人突然發生心痛,腹脹大,胸脅部脹滿但並無積聚,針刺然谷穴出些血,大約過一頓飯的工夫,病情就可以緩解;如尚未好,左病則刺右邊,右病則刺左邊。新近發生的病,針刺五天就可痊癒。 邪氣侵入手少陽經的絡脈,使人發生咽喉疼痛痹塞,舌卷,口乾,心中煩悶,手臂外側疼痛,抬手不能至頭,針刺手小指側的次指指甲上方,距離指甲如韭菜葉寬那樣遠處的關沖穴,各刺一針。壯年人馬上就見緩解,老年人稍待一會兒也就好了。左病左刺右邊,右病則刺左邊。如果是新近發生的病,幾天就可痊癒。 邪氣侵襲足厥陰經的絡脈,使人突然發生疝氣,劇烈疼痛,針刺足大趾爪甲上與皮肉交接處的大敦穴,左右各刺一針。男子立刻緩解,女子稍待一會兒也就好了。左病則刺右邊,右病則刺左邊。 邪氣侵襲足太陽經的絡脈,使人發生頭項肩部疼痛,針刺足小趾爪甲上與皮肉交接處的至陰穴,各刺一針,立刻就緩解。如若不緩解,再刺外踝下的金門穴三針,大約一頓飯的工夫也就好了。左病則刺右邊,右病則刺左邊。 邪氣侵襲手陽明經的絡脈,使人發生胸中氣滿,喘息而脅肋部撐脹,胸中發熱,針刺手大指側的次指指甲上方,距離指甲如韭菜葉寬那樣遠處的商陽穴,各刺一針。左病則刺右邊,右病則刺左邊。大約一頓飯的工夫也就好了。 邪氣侵入手厥陰經的絡脈,使人發生臂掌之間疼痛,不能彎曲,針刺手腕後方,先以手指按壓,找到痛處,再針刺。根據月亮的圓缺確定針刺的次數,例如月亮開始生光,初一刺一針,初二刺二針,以後逐日加一針,知道十五日加到十五針,十六日又減為十四針,以後逐日減一針。 邪氣侵入足部的陽蹻脈,使人發生眼睛疼痛,從內眥開始,針刺外踝下面約半寸後的申脈穴,各刺一針。左病則刺右邊,右病則刺左邊。大約如人步行十里路的工夫就可以好了。 人由於墮墜跌傷,淤血停留體內,使人發生腹部脹滿,大小便不通,要先服通便導淤的藥物。這是由於墜跌,上面傷了厥陰經脈,下面傷了少陰經的絡脈。針刺取其足內踝之下、然骨之前的血脈,刺出其血,再刺足背上動脈處的沖陽穴;如果病不緩解,再刺足大趾三毛處的大敦穴各一針,出血後病立即就緩解。左病則刺右邊,右病則刺左邊。假如有好悲傷或驚恐不樂的現象,刺法同上。 邪氣侵入手陽明經的絡脈,使人耳聾,間斷性失去聽覺,針刺手大指側的次指指甲上方,距離指甲如韭菜葉寬那樣遠處的商陽穴各一針,立刻就可以恢復聽覺;再刺中指爪甲上與皮肉交接處的中沖穴,馬上就可聽到聲音。如果是完全失去聽力的,就不可用針刺治療了。假如耳中鳴響,如有風聲,也採取上述方法進行針刺治療。左病則刺右邊,右病則刺左邊。 凡是痹證疼痛走竄,無固定地方的,就隨疼痛所在而刺其分肉之間,根據月亮盈虧變化確定針刺的次數。凡有用針刺治療的,都要隨著人體在月周期中氣血的盛衰情況來確定用針的次數,如果用針次數超過其相應的日數,就會損耗人的正氣,如果達不到相應的日數,邪氣又不得瀉除。左病則刺右邊,右病則刺左邊。病好了,就不要再刺;若還沒有痊癒,按上述方法再刺。月亮新生的初一刺一針,初二刺二針,以後逐日加一針,知道十五日加到十五針,十六日又減為十四針,以後逐日減一針。 邪氣侵入足陽明經的絡脈,使人發生鼻塞,衄血,上齒寒冷,針刺足中趾側的次趾爪甲上方與皮肉交接處的歷兌穴,各刺一針。左病則刺右邊,右病則刺左邊。 邪氣侵入足少陽經的絡脈,使人脅痛而呼吸不暢,咳嗽而汗出,針刺足小趾側的次趾爪甲上方與皮肉交接處的竅陰穴,各刺一針,呼吸不暢馬上就緩解,出汗也就很快停止了;如果有咳嗽的要囑其注意衣服飲食的溫暖,這樣一天就可好了。左病則刺右邊,右病則刺左邊,疾病很快就可痊癒。如果仍未痊癒,按上述方法再刺。 邪氣侵入足少陰經的絡脈,使人咽喉疼痛,不能進飲食,往往無故發怒,氣上逆直至門之上,針刺足心的湧泉穴,左右各三針,共六針,可立刻緩解。左病則刺右邊,右病則刺左邊。如果咽喉腫起而疼痛,不能進飲食,想咯(kǎ卡)吐痰涎又不能咯出來,針刺然骨前面的然骨穴,使之出血,很快就好。左病則刺右邊,右病則刺左邊。 邪氣侵入足太陰經的絡脈,使人腰痛連及少腹,牽引至脅下,不能挺胸呼吸,針刺腰尻部的骨縫當中及兩旁肌肉上的下尻穴,這是腰部的俞穴,根據月亮圓缺確定用針次數,出針後馬上就好了。左病則刺右邊,右病則刺左邊。 邪氣侵入足太陽經的絡脈,使人背部拘急,牽引脅肋部疼痛,針刺應從項部開始沿著脊骨兩旁向下按壓,在病人感到疼痛處周圍針刺三針,病立刻就好。 邪氣侵入足少陽經的絡脈,使人環跳部疼痛,腿骨不能舉動,以毫針刺其環跳穴,有寒的可留針久一些,根據月亮盈虧的情況確定針刺的次數,很快就好。 治療各經疾病用針刺的方法,如果經脈所經過的部位未見病變,就應用繆刺法。耳隆針刺手陽明經商陽穴,如果不好,再刺其經脈走向耳前的聽宮穴。蛀牙病刺手陽明經的商陽穴,如果不好,再刺其走入齒中的經絡,很快就見效。 邪氣侵入到五臟之間,其病變表現為經脈牽引作痛,時痛時止,根據其病的情況,在其手足爪甲上進行繆刺法,擇有血液郁滯的絡脈,刺出其血,隔日刺一次,一次不見好,連刺五次就可好了。陽明經脈有病氣交錯感傳而牽引上齒,出現唇齒寒冷疼痛,可視其手背上經脈有鬱血的地方針刺出血,再在足陽明中趾爪甲上刺一針,在手大拇指側的次趾爪甲上的商陽穴各刺一針,很快就好了。左病則刺右邊,右病則刺左邊。 邪氣侵入到手少陰、手太陰、足少陰、足太陰、和足陽明的絡脈,這五經的絡脈都聚會於耳中,並上繞左耳上面的額角,假如由於邪氣侵襲而至此五絡的真氣全部衰竭,就會使經脈都振動,而形體失去知覺,就象死屍一樣,有人把它叫做「屍厥」。這時應當針刺其足大趾內側爪甲距離爪甲有韭菜葉寬那麽遠處的隱白穴,然後再刺足心的湧泉穴,再刺足中趾爪甲上的歷兌穴,各刺一針;然後再刺手大指內側距離爪甲有韭菜葉寬那麽遠處的少商穴,再刺手少陰經在掌後芮骨端的神門穴,各刺一針,當立刻清醒。如仍不好,就用竹管吹病人兩耳之中,並把病人左邊頭角上的頭髮剃下來,取一方寸左右,燒製為末,用好酒一杯沖服,如因失去知覺而不能飲服,就把藥酒灌下去,很快就可恢復過來。 大凡刺治的方法,先要根據所病的經脈,切按推尋,評審虛實而進行調治;如果經絡不調,先採用經刺的方法;如果有病痛而經脈沒有病變,再採用繆刺的方法,要看皮膚不是否有鬱血的絡脈,如有應全部把鬱血刺出。以上就是繆刺的方法。四時刺逆從論篇第六十四 厥陰之氣過盛,就會發生陰痹;不足則發生熱痹;氣血過於滑利則患狐疝風;氣血運行澀滯則形成少腹中有積氣。少陰之氣有餘,可以發生皮痹和隱疹;不足則發生肺痹;氣血過於滑利則患肺風疝;氣血運行澀滯則病積聚和尿血。太陰之氣有餘,可以發生肉痹和寒中;不足則發生脾痹;氣血過於滑利則患脾風疝;氣血運行澀滯則病積聚和心腹脹滿。陽明之氣有餘,可以發生脈痹,身體有時發熱;不足則發生心痹;氣血過於滑利則患心風疝;氣血運行澀滯則病積聚和不時驚恐。太陽之氣有餘,可以發生骨痹、身體沉重;不足則發生腎痹;氣血過於滑利則患腎風疝;氣血運行澀滯則病積聚,且不時發生巔頂部疾病。少陽之氣有餘,可以發生筋痹和脅肋滿悶;不足則發身肝痹;氣血過於滑利則患肝風疝;氣血運行澀滯則病積聚,有時發生筋脈拘急和眼目疼痛等。 所以春天人的氣血在經脈,夏天人的氣血在孫絡,長夏人的氣血在肌肉,秋天人的氣血在皮膚,冬天人的氣血在骨髓中。 黃帝說:我想聽聽其中的道理。岐伯說:春季,天之陽氣開始啟動,地之陰氣也開始發泄,冬天的並冰凍時逐漸融化解釋,水道通行,所以人的氣血也集中在經脈中流行。夏季,經脈中氣血充滿而流溢於孫絡,孫絡接受了氣血,皮膚也變得充實了。長夏,經脈和絡脈中的氣血都很旺盛,所以能充分地灌溉潤澤於肌肉之中。秋季,天氣開始收斂,腠理隨之而閉塞,皮膚也收縮緊密起來了。冬季主閉藏,人身的氣血收藏在內,聚集於骨髓,並內通於五臟。所以邪氣也往往隨著四時氣血的變化而侵入人體相應的部位,若待其發生了變化,那就難以預測了;但必須順應四時經氣的變化及早進行調治,驅除侵入的邪氣,那麽氣血就不致變化逆亂了。 黃帝道:針刺違反了四時而導致氣血逆亂是怎樣的?岐伯說:春天刺絡脈,會使血氣向外散溢,使人發生少氣無力;春天刺肌肉,會使血氣循環逆亂,使人發生上氣咳喘;春天刺筋骨,會使血氣留著在內,使人發生腹脹。夏天刺經脈,會使血氣衰竭,使人疲倦懈惰;夏天刺肌肉,會使血氣卻弱於內,使人易於恐懼;夏天刺筋骨,會使血氣上逆,使人易於發怒。秋天刺經脈,會使血氣上逆,使人易於忘事;秋天刺絡脈,但人體氣血正直內斂而不能外行,所以使人陽氣不足而嗜卧懶動;秋天刺筋骨,會使血氣耗散與內,使人發生寒戰。冬天刺經脈,會使血氣虛脫,使人發生目視不明;冬天刺絡脈,則收斂在內的真氣外泄,體內血行不暢而成「大痹 」;冬天刺肌肉,會使陽氣竭絕於外,使人易於忘事。以上這些四時的刺法,都將嚴重地違背四時變化而導致疾病發生,所以不能不注意順應四時變化而施刺;否則就會產生逆亂之氣,擾亂人體生理功能而生病的呀!所以針刺不懂得四時經氣的盛衰和疾病之所以產生的道理,不是順應四時而是違背四時變化,從而導致正氣逆亂於內,邪氣便與精氣相結聚了。一定要仔細審察九侯的脈象,這樣進行針刺,正氣就不會逆亂了,邪氣也不會與精氣相結聚了。黃帝說:講的好! 如果針刺誤中了五臟,刺中心臟一天就要死亡,其變動的癥狀為噫氣;刺中肝臟五天就要死亡,,其變動的癥狀為多語;刺中肺臟三天就要死亡,其變動的癥狀為咳嗽;刺中腎臟六天就要死亡,,其變動的癥狀為噴嚏和哈欠;刺中脾臟十天就要死亡,其變動的癥狀為吞咽之狀等。刺傷了人的五臟,必致死亡,其變動的癥狀也隨所傷之臟而又各不相同,因此可以根據它來測知死亡的日期。標本病傳論篇第六十五 黃帝問道:疾病有標和本的分別,刺法有逆和從的不同,是怎麽回事?岐伯回答說:大凡針刺的準則,必須辨別其陰陽屬性,聯繫其前後關係,恰當地運用逆治和從治,靈活地處理治療中的標本先後關係。所以說有的病在標就治標,有的病在本就治本,有的病在本卻治標,有的病在標卻治本。在治療上,有治標而緩解的,有治本而見效的,有逆治而痊癒的,有從治而成功的。所以懂得了逆治和從治的原則,便能進行真確的治療而不必疑慮;知道了標本之間的輕重緩急,治療時就能萬舉萬當;如果不知標本,那就是盲目行事了。 關於陰陽、逆從、標本的道理,看起來很小,而應用的價值卻很大,所以談一個陰陽標本逆從的道理,就可以知道許多疾病的利害關係;由少可以推多,執簡可以馭繁,所以一句話可以概括許多事物的道理。從淺顯入手可以推知深微,觀察目前的現象可以了解它的過去和未來。不過,講標本的道理是容易的,可運用起來就比較難了。迎著病邪而瀉的方法就是「逆」治,順應經氣而補的方法就是「從」治。 先患某病而後發生氣血逆適的,先治其本;先氣血逆亂而後生病的,先治其本。先有寒而後生病的,先治其本;先有病而後生寒的,先治其本。先有熱而後生病的,先治其本;先有熱而後生中滿腹脹的,先治其標。先有某病而後發生泄瀉的,先治其本;先有泄瀉而後發生疾病的,先治其本。必須先把泄瀉調治好,然後再治其他病。先患某病而後發生中滿腹脹的,先治其標;先患中滿腹脹而後出現煩心的,先治其本。人體疾病過程中有邪氣和正氣的相互作用,凡是出現了大小便不利的,先通利大小便以治其標;大小便通利則治其本病。疾病發作表現為有餘,就用「本而標之」的治法,即先祛邪以治其本,後調理氣血、恢復生理功能以治其標;疾病發作表現為正氣不足,就用「標而本之」的治法,即先祛以治其本,後調理氣血、恢復生理功能以治其標;疾病發作表現為正氣不足,就用「標而本之」的治法,即先固護正氣防止虛脫以治其標,後祛除邪氣以治其本。總之,必須謹慎地觀察疾病的輕重深淺和緩解期與發作期中標本緩急的不同,用心調理;凡病輕的,緩解期的,可以標本同治;凡病重的,或發作期,應當採用專一的治本或指標的方法。另外,如果先有大小便不利而後並發其他疾病的,應當先治其本病。 大凡疾病的傳變,心病先發心痛,過一日病傳於肺而咳嗽;再過三日病傳入肝而脅肋脹痛;再過五日病傳入脾而大便閉塞不通、身體疼痛沉重;再過三日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於半夜,夏天死於中午。 肺病先發喘咳,三日不好則病傳於肝,則脅肋脹滿疼痛;再過一日病邪傳脾,則身體沉重疼痛;再過五日病邪傳胃,則發生腹脹。再過十日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於日落之時,夏天死於日出之時。 肝病則先頭疼目眩,脅肋脹滿,三日後病傳於脾而身體沉重疼痛;再過五日病穿於胃,產生腹脹;再過三日病傳於腎,產生腰脊少腹疼痛,,腿脛發酸;再過三日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於日落之時,夏天死於吃早飯的時候。 脾病則先身體沉重疼痛,一日後病邪傳入於胃,發生腹脹;再過二日病邪傳於腎,發生少腹腰椎疼痛,腿脛發酸;再過三日病邪入膀胱,發生背脊筋骨疼痛,小便不通;再過十日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於申時之後,夏天死於寅時之後。 腎病則先少腹腰脊疼痛,腿脛發酸,三日病邪後病邪傳入膀胱,發生背脊筋骨疼痛,小便不通;再過三日病邪傳入於胃,產生腹脹;再過三日病邪傳於肝,發生兩脅脹痛;再過三日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於天亮,夏天死於黃昏。 胃病則心腹部脹滿,五日後病邪傳於腎,發生少腹腰脊疼痛,腿脛發酸;再過三日病邪傳入膀胱,發生背脊筋骨疼痛,小便不通;再過五日病邪傳於脾,則身體沉重;再過六日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於半夜之後,夏天死於午後。 膀胱發病則先小便不通,五日後病邪傳於腎,發生少腹脹滿,腰脊疼痛腿脛發酸;再過一日病邪傳入於胃,發生腹脹;再過一日病邪傳於脾,發生身體疼痛;再過二日不愈,就要死亡;冬天死於半夜後,夏天死於下午。 各種疾病按次序這樣相傳,正如上面所說的,都有一定的死期,不可以用針刺治療;假如是間臟相傳就不易再傳下去,即使傳過三臟、四臟,還是可以用針刺治療的。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 黃帝問道:天有木、火、土、金、水五行,臨治於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從而產生寒、暑、燥、濕、風等氣候變化,人有五臟生物志之氣,從而產生喜、怒、思、憂、恐等情志變化。經論所謂五運遞相因襲,各有一定的主治季節,到了一年終結之時,有重新開始的情況,我已經知道了。還想再聽聽五運和三陰三陽的結合是怎樣的呢?鬼叟區再次跪拜回答說:你提這個問題很高明啊!五運和陰陽是自然界變化的一般規律,是自然萬物的一個總綱,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基礎和生長毀滅的根本,是宇宙間無窮盡的變化所在,這些道理哪能不通曉呢?因而事物的開始發生叫做「化」,發展到極點叫做「變」,難以探測的陰陽變化叫做「神」,能夠掌握和運用這種變化無邊的原則的人,叫做「聖」。陰陽變化的作用,在宇宙空間,則表現為深遠無窮,在人則表現為認識事物的自然規律,在地則表現為萬物的生化。物質的生化而產生五味,認識了自然規律而產生智慧,再深遠的宇宙空間,產身無窮盡的變化。神明的作用,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天為寒,在地為水。所以在天為無形之氣,在地為有形之質,形和氣相互感召,就能變化和產生萬物。天復於上,地載於下,所以天地是萬物的上下;陽升於左,陰降於右,所以左右陰陽的道路;水屬陰,火屬陽,所以水火是陰陽的象徵;萬物發生於春屬木,成實於秋屬金,所以金木是生成的終始。陰陽之氣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有多少的不同,有形物質在發展過程中也有旺盛和衰老的區別,在上之氣和在下之質互相感召,事物太過和不及的形象就都顯露出來了。 黃帝說:我想聽聽關於五運分主四時是怎樣的呢?鬼臾區說:五運各能主一年,不是單獨只主四時。黃帝說:請你把其中的道理講給我聽聽。鬼臾區說:臣久已考查過《太始天元冊》,中文說:廣闊無邊的天空,是物質生化之本元的基礎,萬物資生的開始,五運行於天道,終而復始,布施天地真元之氣,概括大地生化的本元,九星懸照天空,七曜按周天之度旋轉,於是萬物有陰陽的不斷變化,有柔剛的不同性質,幽暗和顯明按一定的位次出現,寒冷和暑熱,按一定的季節往來,這些生生不息之機,變化無窮之道;宇宙萬物的不同形象,都表現出來了。我家研究這些道理已有十世,就是這個意思。 黃帝說:好。什麽叫氣有多少,形有盛衰呢?鬼臾區說:陰氣和陽氣各有多少的不同,厥陰為一陰,少陰為二陰,太陰為三陰,少陰為一陽,陽明為二陽,太陽為三陽,所以叫做三陰三陽。形有盛衰,指天干所主的運氣,各有太過不及的區別。例如開始是太過的陽年過後,隨之而來的是不及的陰年,不及的陰年過後,從之而來的是太過的陽年。只要明白了迎之而至的是屬於什麽氣,隨之而至的是屬於什麽氣,對一年中運氣的盛衰情況,就可以預先知道。凡一年的中運之氣與司天之氣相符的,屬於「天符」之年,一年的中運之氣與歲支的五行相同的,屬於「歲直」之年,一年的中運之起與司天之氣年支的五行均相合的,屬於「三合」之年。 黃帝說:天氣和地氣互相感召是怎樣的呢?鬼臾區說:寒、暑、燥、濕、風、火,是天的陰陽,三陰三陽上承之。木、火、土、金、水、火、是地的陰陽,生長化收藏下應之。上半年天氣主之,春夏為天之陰陽,主生主長;下半年地氣主之,球冬為地之陰陽,主殺主藏。天氣有陰陽,地氣也有陰陽。因此說: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所以想要知道天地的變化情況,就要了解,五行應於天干而為五運,常動而不息,故五年之間,自動向西,每運轉換一次;六氣應於地支,為三陰三陽,其運行較遲,各守其位,故六年而環周一次。由於動和靜互相感召,天氣和地氣互相加臨,陰氣和陽氣互相交錯,而運氣的變化就發生了。 黃帝說:天氣和地氣,循環周旋,有沒有定數呢?鬼臾區說「司天之氣,以六為節,司地之氣,以五為制。司天之氣,六年循環一周,謂之一備;司地之氣,五年循環一周,謂之一周。主運之氣的火運,君火是有名而不主令,相火代君宣化火令。六氣和五運互相結合,七百二十氣,謂之一紀,共三十年;一千四百四十氣,共六十年而成為一周,在這六十年中,氣和運的太過和不及,都可以出現了。 黃帝說:先生所談論的,上則終盡天氣,下則窮究地理,可以說是很詳盡了。我想在聽後把它保存下來,上以調治百姓的疾苦,下以保養自己的身體,並使百姓也都明白這些道理,上下和睦親愛,德澤廣泛流行,並能傳之於子孫後世,使他們不必發生憂慮,並且沒有終了的時候,可以再聽你談談嗎?鬼臾區說:氣運結合的機理,很是切近而深切,他來的時候,可以看得見,他去的時候,是可以追溯的。遵從這些規律,就能繁榮昌盛,違背這些規律,就要損折夭亡;不遵守這些規律,而只按個人的意志去行事,必然要遇到天然的災殃。現在請讓我根據自然規律講講其中的至哩要道。黃帝說:凡是善於談論事理的起始,也必能領會其終結,善於談論近的,也必然就知道遠的。這樣,氣運的至數雖很深遠,而其中的道理並不至被迷惑,這就是所謂明了的意思。請先生把這些道理,進一步加以退演,使他更有條理,簡明而又不貧乏,永遠相傳而不至於絕亡,容易掌握而不會忘記,使其能提綱挈領,至哩扼要,我想聽你詳細地講講。鬼臾區說:你說的道理很明白,提的問題也很高明啊!好象鼓槌擊在鼓上的應聲,又象發出聲音立即得到迴響一樣。臣聽說過,凡是甲已年都是土運治理,乙庾年都是金運治理,丙辛年都是水運治理,丁壬年都是木運治理,戊癸年都是火運治理。 黃帝說:三陰三陽與六氣是怎樣相合的呢?鬼臾區說:子午年是少陰司天,醜末年是太陰司天,寅申年是是少陽司天,卯酉年是陽明司天,辰酉是太陰司天,巳亥年是厥陰司天,地支十二,始於子,終於亥,子是是少陰司天,亥是厥陰司天,所以按這個順序排列,少陰是起首,厥陰是終結。厥陰司天,風氣主令;少陰司天,熱氣主令;太陰司天,濕氣主令;少陽司天,相火主令;陽明司天,燥氣主令;太陽司天,寒氣主令。這就是三陰三陽的本元,所以叫做六元。黃帝說:你的論述很偉大,也很高明啊!我將把他刻在玉版上,藏在金匱里,題上名字,叫做天元紀。五運行大論篇第六十七 黃帝坐在明堂里,開始釐正天之綱紀,考建五握運行的常理,乃向天師岐伯請問到:在以前的醫論中曾經言道,天地的動靜,是以自然界中變化莫測的物象為綱紀,陰陽升降,是以寒暑的更換,顯示它的徵兆。我也聽先生將過五運的規律,先生所講的僅是五運之氣各主一歲。關於六十甲子,從甲年開始定運的問題,我又與鬼叟區進一步加以討論,鬼叟區說,土運主甲已年,金運主已庾年,水運主丙辛年,木運主丁壬年,火運主戊癸年。子午年是少陰司天,辰戌是太陰司天,巳亥年是厥陰司,這些,與以前所論的陰陽不怎麽符合,是什麽道理呢?岐伯說:他是闡明其中的道理的,這裡指的是天地運氣的陰陽變化。關於陰陽之數,可以數的,是人身中的陰陽,因而合乎可以數的出的陰陽之數。至於陽明的變化,若進一步推演之,可以從十而至百,由千而及萬,所以天地的變化,不能用數字去類推,只能從自然萬象的變化中去推求。 黃帝說:我想聽聽運氣學說是怎樣創始的。岐伯說:你提這個問題很高明的啊!我曾看到《太始天元冊》文記載,赤色的天氣,經過牛、女二宿及西北方的戊分;黃色的天氣,經過心、尾二宿及東南方的已分;青色的天氣,經過危、室二宿與柳、鬼二宿之間;白色的天氣,經過亢、氐二宿與昴、畢二宿之間;黑色的天氣,經過張、翼二宿與婁、胃二宿之間。所謂戊分,即奎、壁二宿所在處,己分,即角、軫二宿所在處,奎、壁正當秋分時,日漸短,氣漸寒,角、軫正當春分時,日漸長,氣漸暖,所以是天地陰陽的門戶。這是推演氣候的開始,自然規律的所在,不可以不通。 黃帝說:好。在天元紀大論中曾說:天地是萬物的上下,左右是陰陽的道路,不知道是什麽意思。岐伯說:這裡所說的「上下」指的是從該年的司天在泉,以見陰陽所在的位置。所說的「左右」指的是司天的左右間氣,凡是厥陰司天,左間是少陰,右間是太陽;少陽司天,左間是少陰,右間是厥陰;太陰司天,左間是少陽,右間是少陰;少陽司天,左間是陽明,右間是太陰;陽明司天,左間是太陽,右間是少陽;太陽司天,左間是厥陰,右間是陽明。這裡說的左右,是面向北方所見的位置。 黃帝說:什麽叫做(在泉)?岐伯說:厥陰司天,則少陽在泉,在泉的左間是陽明,右間是太陰;少陽司天則陽明在泉,在泉的左間是太陽,右間是少陽;太陰司天則太陽在泉,在泉的左間是厥陰,右間是陽明;少陽司天則厥陰在泉,在泉的左間是少陰,右間是太陽;陽明司天則少陰在泉,在泉的左間是太陰,右間是劂陰;太陽司天則太陰在泉,在泉的左間是少陽,右間是少陽。這裡所說的左右是面向南方所見的位置。客氣和主氣互相交感,客主之六氣互相加臨,若客主之氣相得的就屬平和,不相得的就要生病。黃帝說:若客主之氣相得而生病是什麽原因呢?岐伯說:氣相得指的氣生主氣,若主氣生客氣,是上下顛倒,叫做下臨上,仍屬不當其位,所以也要生病。 黃帝說:天地的動靜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天在上,自東而西是向右運行;地在下,自東而西是向左運行,左行和右行,當一年的時間,經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及其餘數四分度之一,而復會於原來的位置。黃帝說:我聽到鬼叟區說:應地之氣是靜止而不動的。現在先生乃說:「下者左行」,不明白你的意思,我想聽聽是什麽道理。岐伯說:天地的運動和靜止,五行的遞遷和往複,鬼叟區雖然知道了天的運行情況,但是沒有全面的了解。關於天地變化的作用,天顯示的是日月二十八宿等星象,地形成了有形的物質。日月五星圍繞在太空之中,五行附著在大地之上。所以地載運各類有形的物質。太空布列受天之精氣的星象。地之形質與天之精氣的運動,就象根本和枝葉的關係。雖然距離很遠,但通過對形象的觀察,仍然可以曉得他們的情況。 黃帝說:大地是不是在下面呢?岐伯說:應該說大地是在人的下面,在太空的中間。黃帝說:它在太空中間依靠的是什麽呢?岐伯說:是空間的大氣把他舉起來的。燥氣使它乾燥,暑氣使它蒸發,風氣使它動蕩,濕氣使它滋潤,寒氣使它堅實,火氣使它溫暖。所以風寒在於下,燥熱在於上,濕氣在於中,火氣遊行於中間,一年之內,風寒暑濕燥火六氣下臨於大地,由於他感受了六氣的影響而才化生為萬物。所以燥氣太過地就乾燥,暑氣太過地就熾熱,風氣太過地就動蕩,濕氣太過地就泥濘,寒氣太過地就坼裂,火氣太過地就堅固。 黃帝說:司天在泉之氣,對人的影響,從脈上怎樣觀察呢?岐伯說:司天在泉之氣,勝氣和復氣的發作,不表現於脈搏上。《脈法》上說:司天在泉之氣的變化,不能根據脈象進行診察。就是這個意思。黃帝說:間氣的反應怎樣呢?岐伯說:可以隨著每年間氣應於左右手的脈搏去測知。貢帝說:怎樣測知呢?岐伯說:脈氣與歲氣相應的就平和,脈氣與歲氣相違的就生病,相應之脈不當其位而見於他位的要生病,左右脈互移其位的要生病,相應之脈位反見於克賊脈象的,病情危重,兩手尺脈和寸脈相反的,就要死亡,左右手互相交見的,也要死亡。首先要確立每年的運氣,以測知歲氣與脈象相應的正常情況,明確左右間氣應當出現的位置,然後才可以預測人的生死和病情的逆順。 黃帝說:寒暑燥濕風火六氣,與人體是怎樣應和的呢?對於萬物的生化,又有什麽關係呢?岐伯說:東方應春而生風,春風能使木類生長,木類聲酸味,酸味滋養肝臟,肝滋養筋膜,肝氣輸於筋膜,其氣又能滋養心臟。六氣在太天深遠無邊,在人為認識事物的變化規律,在地為萬物的生化。生化然後能生成五味,認識了事物的規律,然後能生成智慧,深遠無邊的宇宙,生成變化莫測的神,變化而生成萬物之氣機。神的變化,具體表現為:在天應在風,在地應在木,在人體應在筋,在氣應在柔和,在臟應在肝。其性為溫暖,其德為平和,其功用為動,其色為青,其生化為繁榮,其蟲為毛蟲,其政為升散,其令為宣布舒發,其變動為摧折敗壞,其災為隕落,其味為酸,其情志為怒。怒能傷肝,悲哀能抑制怒氣;風氣能傷肝,燥氣能剋制風氣;酸味能傷筋,辛味能剋制酸味。 南方應夏而生熱,熱盛則生火,火能生苦味,苦味入心,滋養心臟,心能生血,心氣通過血以滋養脾臟。變化莫測的神,其具體表現為:在天應在熱,在地應在火,在人體應在脈,在氣應在陽氣生長,在臟應在心。其性為暑熱,其德為顯現物象,其功用為躁動,其色為赤,其生化為茂盛,其蟲為羽蟲,其政為明顯,其令為熱盛,其變動為炎熱灼爍,其災為#灼焚燒,其味為苦,其情志為喜。喜能傷心,恐懼能抑制喜氣;熱能傷氣,寒能剋制熱氣;苦味能傷氣,鹹味能剋制苦味。 中央應長夏而生濕,濕能生土,土能生甘味,甘味入脾,能滋養脾臟,脾能滋肌肉,脾氣通過肌肉而滋養肺臟。變化莫測的神,其具體表現為:在天應於濕,在地應於土,人體應於肉,在氣應於物體充盈,在臟應於脾。其性安靜能兼化萬物,其德為濡潤,其功用為生化,其色黃,其生化為萬物盈滿,其蟲為倮蟲,其政為安靜,其令為布化雲雨,其變化為久雨不止,其災為濕雨土崩,其味為甘,其情志為思。思能傷脾,仇能抑制思慮;思能傷肌肉,風能剋制濕氣,甘味能傷脾,酸味能剋制甘味。 西方應秋而生燥,燥能聲金,金能生辛味,辛味入肺而能滋養肺臟,肺能滋養皮毛,肺氣通過皮毛而又能滋養腎臟。變化莫測的神,其具體表現為:在天應於燥,在地應於金,在人體應於皮毛,在氣應於萬物成熟,在臟應於肺。其性為清涼,其德為潔凈,其功用為堅固,其色為白,其生化為收斂,其蟲為介蟲,其政為剛勁切切,其令為霧露,其變動為嚴酷摧殘,其災為青干而凋落,其味為辛,其情志為憂愁。憂能傷肺,喜能抑制憂愁;熱能傷皮毛,寒能剋制熱氣;味能傷皮毛,苦味能剋制辛味 北方應冬而生寒,寒能生水,水能生鹹味,鹹味入腎而能滋養腎臟,腎能滋養骨髓,腎氣同過骨髓而能滋養肝臟。變化莫測的神,其具體表現為:在天應於寒,在地應於水,在人體應於骨,在氣應於物體堅實,在臟應於腎。其性為嚴凜,其德為寒冷,其功用為閉藏,其色為黑,其生化為整肅,其蟲為鱗蟲,其政為平靜,其令為霰雪其變動為水冰氣寒,其災為冰雹,其味為咸,其情志為恐。恐能傷腎,思能抑制恐懼,寒能傷血,燥能剋制寒氣;鹹味能傷血,甘味能剋制鹹味。 黃帝說:邪氣致病所發生的變化是怎樣的呢?岐伯說:來氣與主時之方位相合,則病情輕微,來氣與主時之方位不相合,則病情嚴重。黃帝說:五氣主歲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凡氣有餘,則能剋制自己能剋制的氣,而又能欺侮克制自己的氣;氣不足,則克制自己的氣趁其不足而來欺侮,自己所能剋制的氣也輕蔑地欺侮自己。由於本氣有餘而進行欺侮或乘彆氣之不足而進行欺侮的,也往往要受邪,是因為它無所謂忌,而缺少防禦的能力。黃帝說:好。六微旨大論篇第六十八 黃帝問道:天的規律非常遠大呀!如象仰望空中的浮雲,又象看望深淵一樣,淵雖深還可以被測知,仰望浮雲則不知它的終極之處。先生多次談到,要小心謹慎地尊奉氣象變化的自然規律,我聽到以後,都懷記不下來,但是心理獨自有些疑惑,不明白說的是什麽意思。請先生熱情而詳盡地講講其中的道理,使它永遠地流傳下去,久而不致滅絕。你可以把它的規律講給我聽嗎?岐伯再次跪拜回答說:你提的問題很高明啊!這是由於運氣秩序的變更,表現為自然氣象盛衰變化的時位。 黃帝說:我想聽聽關於天道六六之節的盛衰情況是怎樣的?岐伯說;六氣司天在泉,有一定的位置,左右間氣,是太陽主治;太陽的右間,是厥陰主治;厥陰的右間,是少陰主治;少陰的右間,是太陰主治;太陰的右間,是少陽主治。這就是所說的六氣之標,是面向南方而定的位置。所以說,要根據自然氣象變化的順序和盛衰的時間,即日影移動的刻度,確定位置,南面正立以進行觀察。這就是這個意思。少陰司天,火氣主治,少陽與厥陰相表裡,故厥陰為中見之氣;陽明司天,燥氣主治,陽明與太陰相表裡,故太陰為中見之氣;太陽司天,寒氣主治,太陽與少陰相表裡,故少陰為中見之氣;厥陰司天,風氣主治,厥陰與少陽相表裡,故少陽為中見之氣;少陰司天,熱氣主治,少陰與太陽相表裡,故太陽為中見之氣;太陰司天,濕氣主治,太陰陽明相表裡,故陽明為為中見之氣。這就是所謂本元之氣,本氣之下,是中見之氣,中見之下,是氣之標,由於和標不同,應之於脈則有差異,而病形也就不一樣。 黃帝說:六氣有時至而氣亦至的,有時至而氣不至的,有先時而氣至太過的,這是為什麽呢?岐伯說:時至而氣亦至的,為和平之年;有時至而氣不至的,是應至之氣有所不及;時未至而氣已至,是應至之氣有餘。黃帝說:時至而氣不至,時未至而氣已至的會怎樣呢?岐伯說:時與氣相映的是順,時與氣不相應的是逆,逆就要發生反常的變化,反常的變化就是要生病。黃帝說:好,請你再講講其相應的情況。岐伯說:萬物對六氣的感應,表現其生長的情況。六氣對於人體的影響,從脈象上可以反映出來。 黃帝說:好。我想聽你講講六氣之應於地理位置是怎樣的呢?岐伯說:顯明正當春分之時,它的右邊,為君火主治之位;君火的右邊,再退行一步,為相火主治之位;再退行一步,為土氣主治之位;再退行一步,為金氣主治之位;再退行一步,為水氣主治之位;再退行一步,為木氣主治之位;再退行一步,為君火主治之位。六氣各有相剋之氣,承於其下,以制約之。水能制火,相火的下面,水氣承之;土氣承之;木能制土,,土位的下面,風氣承之;陰能制陽,君火的下面,陰精承之。黃帝說:這是什麽原因呢?岐伯說:六氣亢盛時就要為害,相承之氣,可以制約它,遞相制約才能維持正常的生化,在四時之氣中表現為氣盛者必衰,衰者必盛,若亢盛為害則生化之機毀敗紊亂,必然發生大病。 黃帝說:氣的盛衰是怎樣的呢?岐伯說:不當其位的是邪氣,恰當其位的是正氣,邪氣則變化很嚴重,正氣則變化很輕微。黃帝說:怎樣叫作恰當其位呢?岐伯說:例如木運遇到卯年,火運遇到午年,土運遇到辰、戌、丑、末年,金運遇到酉年,水運遇到子年,乃是中運之氣與年之方位五行之氣相同。所說的「歲會」,為運氣和平之年。黃帝說:不當其位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就是中運之氣與年之方位五行之氣相會。黃帝說:土運之年,遇到太陰司天;火運之年,遇到少陽、少陽司天;金運之年,遇到太陽司天;木運之年,遇到厥陰司天;水運之年,遇到太陽司天是怎樣的呢?岐伯說:這是中運與司天相會。所以《天元冊》中叫做「天符」。黃帝說:既是「天符」,又是「歲會」的是怎樣的呢?岐伯說:這叫做「太一天符」。黃帝說:它們有什麽貴賤的不同嗎?岐伯說:天符好比執法,歲會好比行令,太一天符好比貴人。黃帝說:邪氣中人發病時,三者有什麽區別呢?岐伯說:中於執法之邪,發病快速而危重;中於行令之邪,發病緩慢而持久;中於貴人之邪,發病急劇而多死。黃帝說:主氣客氣位置互易時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君位客氣居於臣位主氣之上的為順,臣位客氣,居於君位主氣之上的為逆。逆者發病快而急,順者發病慢而輕。這裡主要是指君火的相火說的。 黃帝說:好。我想聽聽關於六部的情況是怎樣的?岐伯說:所謂「步」,就是指六十度有零的時間,每年是六步,所以在二十四步中,也就是四年內,積每年刻度的餘數共為一百刻,就成為一日。 黃帝說:六氣應與五行的變化是怎樣的呢?岐伯說:每一氣所佔的位置,是有始有終的,一氣中又分為初氣和中氣,由於天氣和地氣的不同,所以推求起來,也就有了差異。黃帝說:怎樣推求呢?岐伯說:天氣始於天干之甲,地氣始於地支之子,子和甲交和起來,就叫「歲立」,緊密地注意交氣的時間,六氣變化的情況,就可以推求出來。黃帝說:我想聽聽關於每年六氣的始終早晚是怎樣的?岐伯說:你提的這個問題是很高明的啊!甲子之年,初之氣,天時的刻數,開始漏水下一刻,終於八十七刻五分;二之氣,開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止於七十五刻;三之氣,開始於七十六刻,終止於六十二刻五分;四之氣,開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止於五十刻;五之氣,開始於五十一刻,終止於三十七刻五分;六之氣,開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止於二十五刻。這就是所說的第一個六步,天時終始的刻數。已丑之年,初之氣,天時的刻數,開始於二十六刻,終止於十二刻五分;二之氣,開始於十二刻六分,終止於漏水下至一百刻;三之氣,開始於一刻,終止於八十七刻五分;四之氣,開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止於七十五刻;五之氣,開始於七十六刻,終止於六十二刻五分;;六之氣,開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止於五十刻。這就是所說的第二個六步,天時始終的刻數。丙寅之年,初之氣,天時的刻數開始於五十一刻,終止於三十七刻五分;二之氣,開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止於二十五刻;三之氣,開始於二十六刻,終止於十二刻五分;四之氣,開始於十二刻六分,終止於漏水下至一百刻;五之氣,開始於一刻,終止於八十七刻五分;;六之氣,開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止於七十五刻;這就是所說的第三個六步,天時終始的刻數。丁卯之年,初之氣,天時的刻數開始於七十六刻,終止於六十二刻五分;二之氣,開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止於五十刻;三之氣,開始於五十一刻,終止於三十七刻五分,四之氣,開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止於二十五刻;五之氣,開始於二十六刻,終止於十二刻五分;;六之氣,開始於十二刻六分,終止於漏水下至一百刻。這就是所說的第四個六步,天時終始的刻數。依次相推便是戊辰年,初之氣又開始於一刻,經常如此,沒有終時,一周之後又重新開始。 黃帝說:我想聽聽每年的計算方法?岐伯說:你問的很詳盡啊!太陽運行第一周時,天時開始於一刻;太陽運行於第二周時,天時開始於二十六刻;太陽運行於第三周時,天時開始於五十一刻;太陽運行於第四周時,天時開始於七十六刻;太陽運行於第五周時,天時又開始於一刻。天氣四周大循環,就叫做「一紀」。所以寅、午、戌三年,歲時與六氣會同,卯、未、亥、三年,歲時與六氣會同,辰、申、子三年,歲時與六氣會同,巳、酉、丑三年,歲時與六氣會同,周流不息,終而復始。 黃帝說:我想聽聽六步的運用。岐伯說:談論天氣的變化,當推求於六氣的本元;談論地氣的變化,當推求於六氣應五行之位;談論人體的變化,當推求於氣交。黃帝說:什麼是氣交呢?。岐伯說:天氣居於上位,低氣居於下位,上下交互於氣交之中,為人類所居之處。所以說:天樞以上,天氣主之,天樞以下,地氣主之;在氣交之處,人氣順從天地之氣的變化,萬物由此而生。就是這個意思。黃帝說:什麼是初氣中氣呢?岐伯說:初氣佔一氣中的三十度有零。中氣也是這樣。黃帝說:為什麽要分初期和中氣呢?岐伯說是為了區別天氣與地氣用事的時間。黃帝說:我想聽你詳盡的講講。岐伯說:初氣為他氣用事,中氣為天氣用事。黃帝說:它們的升降是怎樣的呢?岐伯說:氣的升降,是天氣和地氣互相作用的結果。黃帝說:我想聽聽它們的互相作用是怎樣的?岐伯說:地氣可以上升,但升到極點就要下降,而下降乃是天氣的作用;天氣可以下降,但降到極點就要上升,而上升乃是地氣的作用。天氣下降,其氣乃流蕩於地;地氣上升,其氣乃蒸騰於天。由於天氣和地氣的相互招引,上升和下降的相互為因,天氣和地氣才能不斷地發生變化。 黃帝說:好。寒氣與濕氣相遇,燥氣與熱氣相接,風氣與火氣相逢,會有一定的時間嗎?岐伯說:六氣都有太過的勝氣和勝極而復的復氣,勝氣和復氣的不斷發作,使氣有正常的功用,有生化的性能,有一定的作用,有異常的變化,異常變化就要產生邪氣。黃帝說:什麽是邪氣?岐伯說:物體的新生,是從化而來,物體到極點,是由變而成,變和花的互相鬥爭與轉化,乃是成敗的根本原因。由於氣有往來進退,作用有緩慢與迅速,有進退遲速,就產生了化和變,並發生了六氣的變化。黃帝說:氣有遲速進退,所以發生六氣變化,有化有變,是由於氣的盛衰變化所致。成和敗相互為因,潛處於事物之中,是什麽原因呢?岐伯說:成敗互因的關鍵在於運動,不斷的運動,就會發生不斷的變化。黃帝說:運動有一定的時間嗎?岐伯說:不生不化,乃是相對穩定的時期。黃帝說:物有不生不化嗎?岐伯說:物體的內部存有生生不息之機,名曰「神機」,物體的外形依賴於氣化的作用而存在,名曰「氣立」。若出入的功能廢止了,則「神機」毀滅,升降的作用停息了,則「氣立「危亡。因此,沒有出入,也就不會有發生、成長、壯實、衰老與滅亡;沒有升降,也就不會有發生、成長、變化、收斂與閉藏。所以升降出入,是沒有一種物體不具備的。因而物體就象是生化之器,若器物的形體不存在了,則升降出入也就要,生化之機也就停止了。因此說,任何物體,無不存有出入升降之機。不過化有大小的不同,時間有遠近的區別,不管大小遠近,貴在保持正常,如果反常,就要發生災害。所以說離開了物體的形態,也就無所謂災害。就是這個意思。黃帝說:好。有沒有不生不化的呢?岐伯說:你問的很詳盡啊!能夠結合自然規律而適應其變化的,只有「真人」。黃帝說:好。氣交變大論篇第六十九 黃帝問道:五運交替,與在天之六氣相應,一周六步之內,陰陽往複,陽去陰來,寒一去暑亦就跟著來了,真氣與邪氣都爭,內外不得統一,六經的血氣動蕩不安,五髒的本氣相互傾扎而轉移,太過則一氣獨勝,不及則二氣相併,我要知道它起始的原理和一般的常規,是否能講給我聽?岐伯說:你問得很好!這是應該明白的道理,它一直是歷代帝王所注意的問題,也是歷代醫師傳授下來的,我的學問雖然很膚淺,但過去曾聽老師講過他道理。 黃帝道:我聽人家說,遇到適當的人而不教,就會使學術的相傳受影響,稱為「失道」;如傳授給不適當的人,是輕視學術,不負責任的表現。我雖然沒有很高的修養,不一定符合傳授學術的要求;但是群眾多疾病而夭亡,是應同情的。要求先生為了保全群眾多疾病的健康和學術的永遠流傳,只要先生講出來,我一定按照規矩來做,你看怎樣?岐伯說:讓我詳細地講給你聽吧!《上經》說::研究醫學之道的,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他學說才能保持長久。就是這個道理。 黃帝又問,這是什麽意思?岐伯說:這是為了推求天、地、人三氣的位置啊。求天位的,是天文;求地位的,是地理;通曉人氣變化的,是人事。因而太過的氣先天時而至,不及的氣後天時而至,所以說,天地的運動有正常的變化,而人體的活動也隨之起著相應的變化。 黃帝道:五運氣化太過怎樣?岐伯說,木運太過,則風氣流行,脾土受其侵害。人們多患消化不良的泄瀉,飲食減少,肢體沉重無力,煩悶抑鬱,腸中鳴響,肚腹脹滿,這是由於木氣太過的緣故。在天上應木星光明,顯示木氣過於亢盛的徵象。甚至會不時容易發怒,並出現頭昏眼花等頭部病症。這是土氣無權,木氣獨勝的現象,好象天上的雲在飛跑,地上的萬物迅速變動,草木動搖不定,甚至樹倒草偃。如病人的脅部疼痛,嘔吐不止。若沖陽脈絕,多死亡而無法治療。在天上應金星光明,這是顯示木勝則金氣制之。 火運太過,則暑熱流行,肺受火邪。人們多患瘧疾,呼吸少氣,咳嗽氣喘,吐血衄血,二便下血,水瀉如注,咽喉乾燥,耳聾,胸中熱,肩背熱。在天上應火星光明,顯示火熱之氣過於亢盛的徵象。在人體甚至會有胸中疼痛,脅下脹滿,脅痛,胸背肩胛間等部位疼痛,兩臂內側疼痛,身熱膚痛,而發生浸淫瘡。這是金氣不振,火氣獨量的現象,火氣過旺就會有雨冰霜寒的變化,這是火熱之極,寒水來複的關係。在天上應水星光明,這是顯示火盛則水氣制之。如果遇到少陰或少陽司天的年份,火熱之氣更加亢盛,有如燃燒烤灼,以致水源乾涸,植物焦枯。人們發病,多見譫語妄動,發狂越常,咳嗽氣喘痰鳴,火氣甚於下部則血從二便下泄不止。若太淵脈絕,多死亡而無法治療。在天上應火星光明,這是火盛的表示。 土運太過,則雨濕之氣流行,腎受邪濕。人們多病腹痛。四肢厥冷,情緒憂鬱,身體困重而煩悶,這是土氣太過所至。在天上應土星光明。甚至見肌肉枯萎,兩足痿弱不能行動,抽掣攣痛,土病則不能剋制水,以致水飲之邪積於體內而生脹滿,飲食減少,四肢無力,不能舉動。若遇土旺之時,水氣無權,土氣獨旺,則濕令大行,因此泉水噴涌,喝水高漲,本來乾涸的池澤也會孽生魚類了,若木氣來複,風雨暴至,使堤岸崩潰,河水泛濫,陸地可出現魚類。人們就會病肚腹脹滿,大便溏泄,腸鳴,泄瀉不止。而太溪脈絕,多死亡無法治療。在天上應木星光明。 金運太過,則燥氣流行,邪氣傷肝。人們多病兩脅之下及少腹疼痛,目赤而痛,眼梢潰爛,耳朵聽不到聲音。燥金之氣過於亢盛,就會身體重而煩悶,胸部疼痛並牽引及背部,兩脅脹滿,而痛勢下連少腹。在天上應金星光明。甚則發生喘息咳嗽,呼吸困難,肩背疼痛,尻、陰、股、膝、足等處都感疼痛的病症。在天上應火星光明。如金氣突然亢盛,水氣下降,在草木則生氣收斂,枝葉枯乾凋落。在人們的疾病多見脅肋急劇疼痛,不能翻身,咳嗽氣逆,甚至吐血衄血。若太沖脈絕,多死亡而無法治。在天上應金星光明。 水運太過,則寒氣流行,邪氣損害心。人們多患發熱,心悸,煩躁,四肢逆冷,全身發冷,譫語妄動,心痛。寒氣非時早至,在天上應水星光明。水邪亢盛則有腹水,足脛浮腫,氣喘咳嗽,盜汗,怕風。土氣來複則大雨下降,塵土飛揚如露一樣的迷濛鬱結,在天上應土星光明。如遇太陽寒水司天,則雨冰霜雪不時下降,濕氣大盛,物變其形。人們多患腹中脹滿,腸鳴便瀉,食不化,渴而妄冒。如神門脈絕,多死亡而無法治療。在天上應火星失明,水星光芒、黃帝道:很好。 五運不及怎樣?岐伯說:問得真詳細啊!木運不及,燥氣就會旺盛,生氣與時令不相適應,草木不能當時生榮。蕭殺之氣亢盛,使勁硬的木受刑而碎裂如辟,本來柔嫩蒼翠的枝葉邊為萎弱乾枯,在天上應金星光明。人們多患氣虛寒,胠脅部疼痛,少腹痛,腹中鳴響,大便溏泄。在氣候方面是冷雨不時下降,在天上應金星光明,在五穀是青色的谷不能成熟。如遇陽明司天,金氣抑木,木氣失卻了應有的生氣,草木在夏秋再變繁榮,所以開花結實的過程非常急促,很早就凋謝,在天上應金、土二星光明。金氣抑木,木起反映而生火,於是就會炎熱如火,濕潤的便為乾燥,柔嫩的變為乾枯焦槁,枝葉從根部重新生長,開花結實並見。在人體則炎熱之氣鬱於皮毛,多病寒熱、瘡瘍、疿疹、癰痤。在天上應金、火二星,在五穀則外強中乾,秀而不實。白霜提早下降,秋收肅殺之氣流行,寒雨非時,損害萬物,味甘色黃之物多生蟲蛀,所以稻穀沒有收穫。在人則脾土先受其邪,火氣後起,所以心氣亦繼之亢盛,火氣克金,金氣乃得抑制,所以其穀物不能成熟,在疾病是咳嗽鼻塞。在天上應金星與火星。 火運太及,寒氣就旺盛,夏天生長之氣不能發揮作用,萬物就缺乏向上茂盛的力量。陰寒凝滯之氣過盛,則陽氣不能生化,繁榮美麗的生機就受到摧折,在天上應水星光明。人們的疾病是胸中疼痛,解部脹滿,兩脅疼痛,上胸部、背部、肩胛之間及兩臂內側都感疼痛,抑鬱眩暈,頭目不清,心痛,突然失音,胸腹腫大,脅下與腰背相互牽引而痛,甚則四肢踡屈不能伸展,髖骨於大腿之間不能活動自如。在天上應火星失明、水星光明,赤色的穀類不能成熟。火被水抑,火起反映則生土氣來複,於是埃塵郁冒,大雨傾盆,水氣受到抑制,故病見大便時時溏泄,腹中脹滿,飲食不下,腹中寒冷鳴響,大便泄瀉如注,腹中疼痛,兩足急劇拘攣、萎縮麻木、不能行走。在天上應土星光明、水星失明。黑色之谷不能成熟。 土運不及,風氣因而流行,土氣失卻生化之能力,風氣旺盛,則草木茂盛繁榮。生化無能,則秀而不實,在天上應木星光明。人們的疾病多見消化不良的泄瀉,上吐下瀉的霍亂,身體重,腹中痛,筋骨動搖,肌肉跳動酸疼,時常容易發怒。寒水之氣失制而旺,在蟲類提早伏藏,在人都病寒泄中滿,在天上應木星光明、土星失明,黃色之穀類不能成熟。木邪抑土,土起反映則生金,於是秋收之氣當令,出現一派嚴肅峻烈之氣,堅固的樹木也不免要枝葉凋謝,所以胸脅急劇疼痛,波及少腹,常呼吸少氣而太息。凡味甘色黃之物被蟲蛀食,邪氣客於脾上,人們多病飲食減少,食而無味。金氣勝木,所以青色之谷受到損害,在天上應金星光亮、木星減明。如遇厥陰司天相火在泉,則流水不能結冰,本來早已冬眠的蟲類,重新又活動起來。不及的土運,得在泉相火之助,所以寒水之氣不致獨旺,而土得火助木氣不能克土,所以也沒有金氣的反應,而人們也就康健,在天上應木星正常。 金運不及,火氣與木氣就相應地旺盛,長夏之氣專勝,所以萬物因而茂盛,乾燥爍熱,在天上應火星光明。人們多患肩背悶重,鼻塞流涕,噴嚏,大便下血,泄瀉如注。秋收之氣不能及時而至,在天上應金星失明、火星光明,白色的穀類不能即使成熟。火邪抑金起反應而生水,於是寒雨之氣突然而來,以致降落冰雹霜雪,殺害萬物,陰氣厥逆而格拒,使陽氣反而上行,所以頭後部疼痛,病勢連及頭頂,發熱。在天上應水星光明、火星失明,在穀類應紅色之谷不能成熟。人們多病口腔生瘡,甚至心痛。 水運不及,濕土之氣因而大盛,水不治火,火氣反而生旺,天氣炎熱,不時下雨,萬物的生化很迅速,在天上應土星光明。人們多患腹脹,身體困重,大便溏泄,陰性瘡瘍膿水稀薄,腰股疼痛,下肢關節活動不利,煩悶抑鬱,兩腳萎弱厥冷,腳底疼痛,甚至足背浮腫。這是由於冬藏之氣不能發揮作用,腎氣不平衡,在天上應土星光明,水星失明,在穀類應黑黍不能成熟。如遇太陰司天,寒水在泉,則寒氣時時侵襲,蟲類很早就冬眠,地上的積水結成厚冰,陽氣伏藏,不能發揮它溫暖的作用,人們多患下半身的寒性疾病,甚至腹滿浮腫,在天上應土星光明、火星失明,在穀類應黃色之稻成熟。土邪抑水而起反應則生風木,因而大風暴發,草類偃伏,樹木凋零,生長的力量不能顯著,面色時時改變,筋骨拘急疼痛,活動不利,肌肉跳動抽掣,兩眼昏花,視覺不明或失常,物體視之若分裂,肌肉發出風疹,若邪氣侵入胸膈之中,就有心腹疼痛。這是木氣太過,土氣受傷,屬土的穀類沒有收穫,在天上應木星光明,土星失明。黃帝說:很對。 希望聽你講一講五氣與四時相應的關係。岐伯說:問的真詳細啊!木運不及的,如果春天有和風使草木萌芽抽條的正常時令,那秋天也就有霧露潤澤而涼爽的正常氣候;如果春天反見寒冷慘凄霜凍殘賊的秋天氣候,那夏天就有特別炎熱的反應。它的自然災害在東方,在人體應在肝臟,其病所內在胠脅部,外在筋骨關節。 火運不及的,如果夏天有景色明顯的正常氣候,那冬天也就有嚴肅霜寒的正常時令;如果夏天反見蕭條慘凄寒凍的冬天氣候,那時常會有傾盆大雨的反應。它的自然災害在南方,在人體應在心臟,其病所內在胸脅部,外在經絡。 土運不及的,如果辰、戌、丑、未月有塵土飄揚和風細雨的正常時令,那春天也就有風和日暖的正常氣候;如果辰戌、丑、未月僅見狂風拔倒樹木的變化,那秋天也就有久雨霜雪的反應。它的自然災害在四隅,在人體應在脾臟,其病所內在心腹,外在肌肉四肢。 金運不及的,如果夏天有景色明顯樹木茂盛的正常時令,那冬季也就有冰凍寒冷的正常氣候;如果夏天出現如火燒灼的過於炎熱的氣候,那秋天就會有冰雹霜雪的反應。它的自然災害在西方,在人體應在肺臟,其病所內在胸脅肩背,外在皮毛。 水運不及的,辰、戌、丑、未月有塵砂盪揚而無暴雨的氣候,則時常有風生髮的正常氣候;如果辰、戌、丑、未月有出現飛砂走石的狂風暴雨的變化,則時時會有吹斷的樹木飄蕩的反應。它的自然災害在北方,在人體應在腎臟,其病所內在腰脊骨髓,外在肌肉之會與小腿膝彎等處。 要之,五運的作用,好似權衡之器,太過的加以抑制,不及的加以幫助,正常則和平,反常則必起反應,這是生長化收藏的道理,是四時氣候應有的規律,如果失卻了這些規律,天地之氣不升不降,就是閉塞不通了。所以說:天地的動靜,受自然力良的規律所控制,陰去陽來、陽去陰來的變化,可以從四時寒暑來顯示出它的徵兆。就是這個意思。 黃帝道:先生講五氣的變化與四時氣候的相應,可以說很詳盡了。既然氣的動亂是互相遇合而發生的,發作又沒有一定的時間,往往突然相遇而生災害,怎樣才能知道呢?岐伯說:五氣的變動,固然不是經常存在的,然而它們的特性、生化的作用、治療的方法與表現,以及一定的損害作用和變異,都是各有不相同的。 黃帝又問:有哪些不同呢?岐伯說:風是生於東方的,風能使木氣旺盛。木的特性是柔和地散發,它的生化作用是滋生榮盛,它行使的職權是舒展陽氣,宣通筋絡,行時令是風,它的異常變化是發散太過而動蕩不寧,它的災害是摧殘散落。熱是生於南方的,熱能使火氣旺盛。火的特性是光明顯著,它的生化作用是繁榮茂盛,它行使的職權是明亮光耀,行時令是熱,它的異常變化是銷鑠煎熬,它的災害作用是焚燒。濕是生於中央的,濕能使土氣旺盛。土的特性是洋溢,它的生化作用是充實豐滿,它行使的職權比較安靜,行時令是濕,它的導演變化是急劇的暴風雨,,它的災害是久雨不止,泥爛堤崩。燥是生於西方的,燥能使金氣旺盛。金的特性是清潔涼爽,它的生化作用是緊縮收斂,它行使的職權是銳急的,行時令是乾燥,它的異常變化是肅殺,它的災害是乾枯凋落。寒是生於北方的,寒能使水氣旺盛。水的特性是寒冷的,它的生化作用是清靜而安謐的,它行使的職權是凝固嚴厲的,行時令是寒冷,它的異常變化是劇烈的嚴寒和冰凍,它的災害是冰雹霜雪。所以觀察它的運動,分別它的特性、生化、權力、表現、變異、災害、就可以知道萬物因之而起的變化,以及人類因之而生的疾病了。 黃帝說:先生講過五運的不及太過,與天上的五星相應。現在五運的德、化、政、令、災害、變異,並不是按常規發生的,而是突然的變化,天上的星星是不是也會隨之變動呢?岐伯說:五星是隨天的運動而運動的,所以它不會妄動,不存在不應的問題。突然而來的變動,是氣相交和所起的偶然變化,與天運無關,所以五星不受影響。因此說:常規發生是相應的,突然發生是不相應的。就是這個意思。 黃帝問道:五星與天運正常相應的規律是怎樣的?岐伯說:各從其天運之氣的變化而變化。 黃帝問道:五星運行的徐緩迅速、逆行順行是怎樣的?岐伯說:五星在它的軌道上運行,如久延而不進,或逆行留守,其光芒變小,叫做「省下」;若在其軌道上去而速回,或屈曲而行的,稱為「省遺過」;若久延不進而迴環旋轉,似去似來的,稱為「議災」或「議德」。氣候的變化近則小,變化遠則大。光芒大於正常一倍的,氣化亢盛;大二倍的,災害即至。小於正常一倍的,氣化減退;小二倍的,稱為「臨視」。省察在下之過於德,有德的獲得幸福,有過的會得災害。所以五星之象,高而遠的就小,低而近的就大;大則災變近,小則災變遠。歲運太過的,主運之星就向北越出常道;運氣相和,則五星各運行在經常的軌道上。所以歲運太過,被制之星就暗淡而兼母星的顏色。取法天地的人,看見了天的變化,如果尚不知道是什麽道理,心理非常憂懼,不知道應該怎樣才好,妄行猜測毫無徵驗,徒然使侯王畏懼。 黃帝又道:其在災害方面的應驗怎樣?岐伯說:也是各從其變化而變化的。所以時令有盛衰,侵犯有逆順,留守時間有長短,所見的形象有好壞,星俗所屬有勝負,徵驗所應有吉有凶了。 黃帝問:好壞怎樣?岐伯說:有喜悅有憤怒,有憂愁有悲傷,有潤澤有燥亂,這是星象變化所常見的,必須小心觀察。 黃帝又道:量象的喜、怒、憂、喪、澤、燥六種現象,對星的高低有無關係?岐伯說:五星的形象雖有高下的不同,但其應於物候是一致的,所以人體也是這樣相應的。黃帝道:對。 它們德、政、化、令、的動靜損益是怎樣的?岐伯說:五氣的德、政、化、令與災變都是有一定規律而不能彼此相加的,勝負和盛衰不能隨意增多的,往來大小不能隨便超越的,升降作用不會互不存在的,這些都是從運動中所產生出來的。 黃帝道:它們與疾病發生關係是怎樣的?岐伯說:德化是五氣正常的吉祥之兆,政令是五氣規則和表現形式,變易是產生勝氣與復氣的綱紀,災禍是萬物損傷的開始。大凡人的正氣能抗拒邪氣就和平無病,不能抗拒邪氣就會生病,重複感受邪氣病就更加嚴重了。黃帝說:講得好。 這些正是所謂精深高明的理論,聖人的偉大事業,研究發揚它的道理,達到了無窮無盡的境界。我聽說:善於談論自然規律的,必定能應驗於人;善於談論古代的,必定皮膚驗證於現在;善於談論氣化的,必定能通曉萬物;善於談論應變的,就會採取與天地同一的步驟;善於談論化與變的,就會通達自然界變化莫測的道理。除非先生,還有誰能夠說清楚這些至理要道呢?於是選擇了一個好日子,把它藏在書室里,每天早晨取出來攻讀,這篇文章稱為「氣交變」。黃帝非常珍重它,不隨便取出來,不肯輕易傳給他人。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 黃帝道:宇宙深遠廣闊無邊,五運循環不息。其中有盛衰的不同,隨之而有損益的差別,請你告訴我五運中的平氣,是怎樣命名?怎樣定其標誌的?岐伯答道:你問得真有意義!所謂平氣,木稱為「敷和」,散布著溫和之氣,使萬物榮華;火稱為「升明」,明朗而有盛長之氣,使萬物繁茂;土稱為「備化」,具備著生化萬物之氣,使萬物具備形體;金稱為「審平」,發著寧靜和平之氣,使萬物結實;水稱為「靜順」,有著寂靜和順之氣,使萬物歸藏。 黃帝道:五運不及怎樣?岐伯說:如果不及,木稱為「委和」,無陽和之氣,使萬物萎靡不振;火稱為「伏明」,少溫暖之氣,使萬物暗淡無光;土稱為「卑監」,無生化之氣,使萬物萎弱無力;金稱為「從革」,無堅硬之氣,使萬物質松無彈力;水稱為「涸流」,無封藏之氣,使萬物乾枯。 黃帝道:太過的怎樣?岐伯說:如果太過,木稱為「發生」,過早地散布溫和之氣,使萬物提早發育;火稱為「赫曦」,散布著強烈的火氣,使萬物烈焰不安;土稱為「敦阜」,有著濃厚堅實之氣,反使萬物不能成形;金稱為「堅成」,有著強硬之氣,使萬物剛直;水稱為「流行」,有溢滿之氣,使萬物漂流不能歸宿。 黃帝道:以上三氣所標誌的年份,請告訴我它們的不同情況?岐伯說:你所問的真精細極了!敷和的年份,木的德行不達於四方上下,陽氣舒暢,陰氣散布,五行的氣化都能發揮其正常的功能。其氣正直,其性順從萬物,其作用如樹木枝幹的曲直自由伸展,其生化能使萬物繁榮,其屬類是草木,其權利是發散,其氣候是溫和,其權利是表現是風,應於人的內臟是肝;肝畏懼清涼的金氣(金克木),肝開竅於目,所以主目,在穀類是麻,果類是李,其所充實的是核,所應的時令是春,其所應的動物,在蟲類是毛蟲,在畜類是犬,其在顏色是蒼,其所充養的是筋,如發病則為里急而脹滿,其在五味是酸,在五音是角,在物體來說是屬於中堅的一類,其在五行成數是八。 升明的年份,南方火運正常行令,其德行普及四方,使五行氣化平衡發展。其氣上升,其性急速,其作用是燃燒,其在生化能使繁榮茂盛,其屬類是火,其權力是使光明顯耀,其氣候炎暑,其權力的表現是熱,應於人體內臟是心;心畏懼寒冷的水氣(水克火),心開竅於舌,所以主於舌,其在穀類是麥,果類是杏,其所充實的是絡,所應的時令是夏,所應的動物,在蟲類是羽蟲,在畜類是牛,其在顏色是黃,其所充養的是肉,如發病則為痞塞,其在五味是甘,在五音是宮,在物體來說是屬於肌膚一類,在五行生數是五。 備化的年份,天地的氣化協調和平,其德懷流佈於四方,使五行氣化都能完善地發揮其作用。其氣和平,其性和順,其作用能高能下,其生化能使萬物成熟豐滿,其屬類是土,其權利是使之安靜,其氣候是濕熱交蒸,其權利的表現是濕,應於人體內臟是脾;脾畏懼風(木克土),脾開竅於口,所以主於口,其在穀類是稷,果類是棗,其所充實的是肉,其所應的時令是長夏,,所應的動物,在蟲類是倮蟲,在畜類是牛,在顏色是黃,其充養的是肉,若發病則為痞塞,在五味是甘,在五音是宮,在物體來說是屬於肌膚一類,在五行生數是五。 審平的年份,金的所化雖主收束,但無剝奪的現象,雖主肅殺,但無殘害的情況,五行的氣化都得宣暢清明。其氣潔凈,其性剛強,其作用是成熟散落,其生化能使萬物結實收斂,其屬類是金,其權力是為輕勁嚴肅,其氣候清涼,其權力的表現是燥,應於人體的內臟是肺;肺畏火熱(火克金),肺開竅於鼻,所以主於鼻,其在穀類是稻,果類是桃,其所充實的是殼,所應的時令是秋,所應的動物,在蟲類是介蟲,在畜類是雞,其在顏色是白,其所充養的是皮毛,如發病則為咳嗽,其在五味是辛,在五音是商,在物體來說是屬於外面包裹一類,在五行成數是九。 靜順的年份,藏氣能納藏而無害於萬物,其德性平順而下行,五行的氣化都得完整。其氣明凈,其性向下,其作用為水流灌溉,其生化為凝固堅硬,其屬類為水,其權力是流動不息,其氣候嚴寒陰凝,其權力的表現是寒,應於人體的內臟是腎;腎怕濕土(土克水),腎開竅於二陰,所以主於二陰,在穀類是豆,果類是栗,其所充實的是液汁,所應的時令是冬,所應的動物,在蟲類是鱗蟲,在畜類是豬,其在顏色是黑,其所充養的是骨髓,如發病則為厥,其在五味是咸,在五音是羽,在物體來說是屬於流動的液體一類,在五行成數是六。 所以生長化收藏的規律不容破壞,萬物生時而不殺傷,長時而不削罰,化時而不制止,收時而不殘害,藏時而不抑制,這就叫做平氣。 委和的年份,稱為勝生。生氣不能很好的行使職權,化氣於是發揚(土不畏木),長氣自然平靜(木不能生火),收令於是提早(金勝木),而涼雨不時下降,風雲經常發起,草木不能及時繁榮,並且易於乾枯凋落,萬物早秀早熟,皮肉充實。其氣收斂,其作用拘束,不得曲直伸展,在人體的變動是筋絡拘攣無力,或者易於驚駭,其應於內臟為肝,在果類是棗、李,其所充實的是核和殼,在穀類是稷、稻,在五味是酸、辛,在顏色是白而蒼,在畜類是犬和雞,在蟲類是毛蟲和介蟲,所主的氣候是霧露寒冷之氣,在聲音是角、商,若發生病變則搖動和恐懼,這是由於木運不及而從金化的關係。所以少角等同判商。若逢厥陰風木司天,則不及的木運得司天之助,也可以成為平氣,所以委和逢上角,則其氣可與正角相同。若逢陽明燥金司天,則木運更衰,順從金氣用事,而成為金之平氣,所以逢上商便和正商相同。在人體可發生四肢萎弱、癰腫、瘡瘍、生蟲等病,這是由於雅氣傷肝的關係。如正當太陰濕土司天,因土不畏,亦能形成土氣用事,而成為土之平氣,所以逢上宮則和正宮相同。故委年的年份,起初是一片肅殺的景象,但隨之則為火熱蒸騰,其災害應於三(東方),這是由於金氣克木,迫使火氣前來報復。當火氣來複,主多飛蟲、蛆蟲、蛆蟲和雉木鬱火復,發為雷霆。 伏明的年份,稱為勝長。長氣不得發揚,藏氣反見布散,收氣也擅自行使自行使職權,化氣平定而不能發展,寒冷之氣常現,暑熱之氣衰薄,萬物雖承土的化氣而生,但因火運不足,既生而不能成長,雖能結實,然而很小,及至生化的時候,已經衰老,陽氣屈伏,蟄蟲早藏。火氣鬱結,所以當其發作時,必然橫暴,其變動每隱現多變,在人體病發為痛,其應於內臟為心,其在果類為栗和桃,其所充實的是絡和汁,在穀類是豆和稻,在五味是苦和咸,在顏色是玄和丹,在畜類是馬和豬,在蟲類是羽蟲鱗蟲,在氣候主冰雪霜寒,在聲音是徽、羽,若發生病變則為精神昏亂,悲哀易忘,這是火運不及而從水化的關係。所以少徽和少羽相同。若逢陽明燥金司天,因金不畏火,形成金氣用事,而成為金之平氣,所以伏明逢上商則與正商相同。故所發之病,是由於邪氣傷心,火運衰,所以有陰凝慘淡,寒風凜冽的現象,但隨之而暴雨淋漓不止,其災害於九(南方),這是土氣來複,以致暴雨下注,雷霆震驚,烏雲蔽日,陰雨連綿。 卑監的年份,稱為減化。土的化氣不得其令,而木的生氣獨旺,長氣自能完整如常,雨水不能及時下降,收氣平定,風寒並起,草木雖繁榮美麗,但秀而不能成實,所成的只是空殼或飽滿的一類東西。其七散漫,其作用不足而過於靜定,在人體的變動為病發瘡瘍,膿多、潰爛、癰腫,並發展為水氣不行,其應於內臟為脾,在果類是李和栗,其所充實的是液汁和核,在穀類是豆和麻,在五味是酸、甘,在顏色是蒼、黃,在畜類是牛和犬,在蟲類是倮蟲毛蟲,因木勝風動,有振動摧折之勢,在聲音是宮、角,若發生病變則為脹滿否塞不通,這是土運不及而從木化的關係。所以少宮和少角相同。若逢太陰濕土司天,雖土運不及,但得司天之助,也可成為平氣,所以監逢上宮則和正宮相同。若逢厥陰風木司天,則土運更衰,順從木氣用事,而成為木知平氣,所以逢上角則和正角相同。在發病來講,消化不良的泄瀉,是邪氣傷脾的關係。土衰木勝,所以見風勢振動,摧折飄揚的現象,隨之而草木乾枯凋落,其災害應於中宮而通於四方。由於金氣來複,所以有主敗壞折傷,由於戶;有如虎狼之勢,清氣發生作用,生氣便被抑制而不能行使權力。 從革的年份,稱為折收,收氣不能及時,生氣得以發揚,長氣和化氣合而相得,火於是得以施行其權力,萬物繁盛。其氣發揚,其作用急噪,在人體的變動發病為咳嗽失音、煩悶氣逆,發展為咳嗽氣喘,其應於內臟為肺,在果類是李和杏,其所充實的是殼和絡,在穀類是麻和麥,在五味是苦與辛,在顏色是白和朱紅,在畜類是雞和羊,在蟲類是介蟲羽蟲。因為金虛火勝,主有發光灼熱之勢,在聲音是商、徽,若發生病變則為噴嚏、咳嗽、鼻塞流滋、衄血,這是因金運不及而從火化的關係。所以少商和少徽相同。若逢陽明燥金司天,則金運雖不及,得司天之助,也能變為平氣,所以從革逢上商就和正商相同。若逢厥陰風木司天,因金運不及,木不畏金,亦能形成木氣用事而成為木知平氣,所以逢上角便和正角相同。其病變是由於邪氣傷於肺臟。因金衰火旺,所以火勢炎熱,但隨之見冰雪霜雹,其災害應於七(西方)。這是水氣來複,故主如鱗蟲伏藏,豬、鼠之陰沉,冬藏之氣提早而至,於是發生大寒。 涸流的年份,稱為反陽。藏氣衰弱,不能行使其封藏的權力,化氣因而昌盛,長氣反見宣行而布達於四方,蟄蟲應藏而不藏,土潤澤而泉水減少,草木條達茂盛,萬物繁榮秀麗而豐滿。其氣不得流暢,故其作用為暗中滲透泄,其變動為癥結不行,發病為乾躁枯槁,其應於內臟為腎,在果類是棗、杏,其所充實的是汁液和肉,在穀類是黍和稷,在五味是甘、咸,在顏色是黃、黑,在畜類是豬、牛,在蟲類是鱗蟲倮蟲,水運衰,土氣用事,故主有塵土昏郁的現象,在聲音是羽、宮,在人體的病變為痿厥和下部的癥結,這是水運不及而從土化的關係。所以少羽和少宮相同。若逢土氣司天,則水運更衰,順從土氣用事,所以涸流逢上宮與正宮相同。其病見大小便不暢或閉塞不通,是邪氣傷於腎臟。因水運不及,故塵埃昏蔽,或驟然下雨,但歲之反見大風振動,摧折倒拔,其災害應於一(北方),這是木氣來複,所以又見毛蟲,善於變動而不主閉藏。 所以當運氣不及的年份,所勝與所不勝之氣,就乘其衰弱而行令,好象不速之客,不招自來,暴虐而毫無道德,結果反而他自己受到損害,這是子來報復的關係。凡施行暴虐輕微的所受的報復也輕,厲害的所受到的報復也厲害,這種有勝必有復的情況,是運氣中的一種常規。 發生的年份,稱為啟陳。土氣疏鬆虛薄,草木之青氣發榮,陽氣溫和布化於四方,陰氣隨陽氣而動,生氣淳厚,化生萬物,萬物因之而欣欣向榮。其變化為生髮,萬物得其氣則秀麗,其權力為散布,其權力的表現為舒展暢達,其在人體的變動是眩暈和巔頂部的疾病,其正常的性能是風和日暖,使萬物奢靡華麗,推陳出新,若變動為狂風振怒,把樹木摧折拔倒,在穀類是麻、稻,在畜類是雞、犬,在果類是李、桃,在顏色是青、黃、白三色雜見,在五味是酸、甘、辛,其象徵為春天,在人體的經絡是足厥陰族少陽,其應於內臟為肝、脾,在蟲類是毛蟲介蟲,在物體屬內外堅硬的一類,若發病則為怒。這是木運太過,是為太角,木太過則相當於金氣司天,故太角與上商同。若逢上徽,正當火氣司天,木運太過亦能生火,火性上逆,木旺克土,故病發氣逆、吐瀉。木氣太過失去了正常的性能,則金之收氣來複,以致發生秋令勁切的景象,甚則有肅殺之氣,氣候清涼,草木凋零,若為人們的病變,則邪氣傷在肝臟。 赫曦的年份,稱為蕃茂。少陰之氣從內而化,陽氣發揚在外,炎暑的氣候施行,萬物得以昌盛。其生化之氣為成長,火氣的性質是上升,其權力是閃爍活動,其權力的表現為顯露聲色,其變動能使燒灼發熱,並且因為過熱而繚亂煩擾,其正常的性能是暑熱鬱郁蒸,其變化則為熱度高張如烈火,在穀類是麥、豆,在畜類是羊、豬,在果類是杏、栗,在顏色是赤、白、黑,在五味是苦、辛、咸,其象徵為夏天,在人體的經脈是手少陰、手太陽和手厥陰、手少陽,其應於內臟為心、肺,在蟲類是羽蟲鱗蟲,在人體屬脈絡和津液,在人體的病變是因為心氣實則笑,傷於暑則瘧疾、瘡瘍、失血、發狂、目赤。火運太過,若逢太陽寒水司天,水能勝火,適得其平,故赫曦逢上羽,則和正徽相同。水運既平,金不受克,所以收令得以正常,因水氣司天,水受火制,所以在人發病為厔。若火運太過又逢火氣司天,二火相合,則金氣受傷,故逢上徽則收氣不能及時行令。由於火運行令,過於暴烈,水之藏氣來複,以致時見陰凝慘淡的景象,甚至雨水霜雹,轉為寒冷,若見病變,多是邪氣傷於心臟。 敦阜的年份,稱為廣化。其德行渾厚而清靜,使萬物順時生長乃至充盈,土的至陰之氣充實,則萬物能生化而成形,土運太過,故見土氣蒸騰如煙,籠罩于山丘之上,大雨常下,濕氣用事,燥氣退避。其化圓滿,其氣豐盛,其權力則為靜,其權力的表現是周密而祥備,其變動則濕氣積聚,其性能柔潤,使萬物不斷得到潤澤,其變化則為暴雨驟至、雷霆震動、山崩堤潰,在穀類是稷、麻,在畜類是牛、犬,在果類是棗、李,在顏色是黃、黑、青,在五味是咸、酸,其象徵為長夏,在人體的經脈是足太陰、足陽明,其應於內臟為脾、腎,在蟲類是倮蟲毛蟲,在物體屬於人體肌肉和植物果核的一類,在病變為腹中脹滿,四肢沉重,舉動不便,由於土運太過,木氣來複,所以大風迅速而來,其所見的疾病,多由邪氣傷於脾臟。 堅成的年份,稱為收引。天高氣爽潔凈,地氣亦清靜明朗,陽氣跟隨隱氣的權力而生化,因為陽明燥金之氣當權,於是萬物都成熟,但金運太過,故秋收之氣旺盛四布,以致長夏的化氣未盡而順從收氣行令。其化是提早收成,其氣是削伐,其權力過於嚴厲肅殺,它權力的表現是尖銳鋒利而剛頸,其在人體之變動為強烈的折傷和瘡瘍、皮膚病,其正常的性能是散布霧露涼風,其變化則為肅殺凋零的景象,在穀類是稻、黍,在畜類是雞、馬,在果類是桃、杏,在顏色是白、青、丹,它化生的在五味是辛、酸、苦,其象徵為秋天,在人體上相應的經脈是手太陰、手陽明,在內臟是肺與肝,化生的在蟲類是介蟲羽蟲,生成物體是屬於皮殼和筋絡的一類,如果發生病變,大都為氣喘有聲而呼吸困難。若遇金運太過而逢火氣司天的年份,因為火能克金適得其平,所以說上徽與正商相同。金氣得到抑制,則木氣不受克制,生氣就能正常行令,發生的病變為咳嗽。金運太過的年份劇變暴虐,各種樹木受到影響,不能發榮,使得草類柔軟脆弱都會焦頭,但繼之火氣來複,好象夏天的氣候前來相救,故炎熱的天氣又流行,蔓草被燒灼而漸至枯槁,人們發生病變,多由邪氣傷於肺臟。 流衍的年份,稱為封藏。寒氣執掌萬物的變化,天地間嚴寒陰凝,閉藏之氣行使其權力,火的生長之氣不得發揚。其化為凜冽,其氣則堅凝,其權力為安靜,它權力的表現是流動灌注,其活動則或為漂浮,或為下瀉,或為灌溉,或為外溢,其性能是陰凝慘淡、寒冷霧氣,其氣候的變化為冰雪霜雹,在穀類是豆、稷,在畜類是豬、牛,在果類是栗、棗,顯露的顏色是黑、朱紅與黃,化生的五味是咸、苦、甘,其象徵為冬天,在人體相應的經脈是足少陰、足太陽,其應於內臟為腎和心,化生的蟲類是鱗蟲倮蟲,生成物體屬充滿汁液肌肉的一類,如果發生病變是脹。若逢水氣司天,水運更太過,二水相合,火氣更衰,故流衍逢上羽,火生長之氣更不能發揮作用。如果水行太過,則土氣來複,而化氣發動,以致地氣上升,大雨不時下降,人們發生的病變,由於邪氣傷於腎臟。 以上論太過的年份,其所行使的權力,失去了正常的性能,橫施暴虐,而欺侮被我所勝者,但結果必有勝我者前來報復,若行使政令平和,合乎正常的規律,即使所勝的也能同化。就是這個意思。 黃帝問:天氣不足於西北,北方喊而西方涼;地氣不滿於東南,南方熱而東方溫。這是什麽緣故?岐伯說:天氣有陰陽,地勢有高低,其中都有太過於不及的差異。東南方屬陽;陽氣有餘,陽精自上而下降,所以南方熱而東方溫。西北方屬陰;陰氣有餘,陰精自下而上奉,所以北方寒而西方涼。因此,地勢有高有低,氣候有溫有涼,地勢高的氣候寒涼,地勢地下的氣候溫熱。所以在西北寒涼的地方多脹病,在東南溫熱的地方多瘡瘍。脹病用下法則脹可消,瘡瘍用汗法則瘡瘍自愈。這是氣候和地理影響人體腠理開閉的一般情況,無非是太過和不及的區別罷了。 黃帝道:天氣寒熱與地勢高下對於人的壽夭,有什麽關係?岐伯說:陰精上承的地方,陽氣堅固,故其人長壽;陽精下降的地方,陽氣常發泄而衰薄,鼓其人多夭。黃帝說:對。 黃帝問:若發生病變,應怎樣處理?岐伯說:西北方天氣寒冷,其病多外寒而里熱,應散其外寒,而涼其里熱;東南方天氣溫熱,因陽氣外泄,故生內寒,所以應收斂其外泄的陽氣,而溫其內寒。這是所謂「同病異治」即同樣發病而治法不同。所以說:氣候寒涼的地方,多內熱,可用寒涼葯治之,並可以用湯液侵漬的方法,氣候溫濕的地方,多內寒,可治以溫熱的方法,以加強內部陽氣的固守。治法必須與該地的氣候相同,才能使之平調,但必須辨別其相反的情況,如西北之人有假熱之寒病,東南之人有假寒之熱病,又當用相反的方法治療。黃帝道:對。 但有地處一州,而生化壽夭各有不同,是什麼緣故?岐伯道:雖在同一州,而地勢高下不同,故生化壽夭的不同,是地勢的不同所造成的。因為地勢高的地方,屬於陰氣所治,地勢低的地方,屬於陽氣所治。陽氣盛的地方氣候溫熱,萬物生化往往先四時而早成,陰氣盛的地方氣候寒冷,萬物常後於四時而晚成,這是地理的常規,而影響著生化遲早的規律。黃帝道:有沒有壽和夭的分別呢?岐伯說:地勢高的地方,陰氣所治,故其人壽;地勢低下的地方,陽氣多泄,其人多夭。而地勢高下相差有程度上的不同,相差小的其壽夭差別也小,相差大的其壽夭差別也大,所以治病必須懂得天道和地理,陰陽的相勝,氣候的先後,人的壽夭,生化的時間,然後可以知道人體內外形氣的病變了。黃帝道:很對! 一歲之中,有應當病而不病,臟氣應當相應而不相應,應當發生作用的而不發生作用,這是什麽道理呢?岐伯說:這是由於受這天氣的制約人,人身臟氣順從於天氣的關係。黃帝道:請你詳細告訴我。岐伯說:少陽相火思天的年份,火氣下臨於地,人身肺臟之氣上從天氣,燥金之氣起而用事,地上的草木受災,火熱如燒灼,金氣為之變革,且被消耗,火氣太過故暑熱流行,人們發生的病變如咳嗽、噴嚏、鼻涕、衄血、鼻塞不利,口瘡、寒熱、浮腫;少陽司天則厥陰再泉,故風氣流行於地,沙塵飛揚,發生的病變為心痛,胃脘痛,厥逆,胸鬲不通,其變化急暴快速。陽明司天的年份,燥氣下臨於地,人生肝臟之氣上從天氣,風木之氣起而用事,故脾土必受災害,凄滄清冷之氣常見,草木被克伐而枯萎,所以發病為脅痛,目赤,眩暈,搖動,戰慄,筋萎不能久立;陽明司天則少陰君火在泉,故暴熱至,地氣變為暑熱蒸騰,在人則陽氣鬱於內而發病,小便不正常,寒熱往來如瘧,甚至發生心痛。火氣流行於冬令草木枯槁之時,氣候不寒而流水不得結冰,蟄蟲反外見而不藏。 太陽司天的年份,寒水之氣下臨於地,人身心臟之氣從天氣,火氣照耀顯明,火熱之氣起而用事,則肺金必然受傷,寒冷之氣非時而出現,寒氣太過則水結成冰,因火氣被迫而應從天氣,故發病為心熱煩悶,咽喉干,常口渴,鼻涕,噴嚏,易於悲哀,時常呵欠,熱氣妄行於上,故寒氣來報復於下,則寒霜不時下降,寒復則神氣傷,發病為善忘,甚至心痛;太陽司天則太陰濕土在泉,土能制水,故土氣滋潤,水流豐盛,太陽司天則寒水之客氣加臨於三之氣,太陰在泉則濕土之氣下加臨於終之氣,水濕相合而從陰化,萬物因寒濕而發生變化,應在人身的病則為水飲內蓄,腹中脹滿,不能飲食,皮膚麻痹,肌肉不仁筋脈不利,甚至浮腫,背部生癰。 厥陰司天的年份,風木之氣下臨於地,人身脾臟之氣上從天氣,土氣興起而隆盛,濕土之氣起而用事,於是水氣必受損,土從木化而受其克制,其功用亦為為之變易,人們發病的身體重,肌肉枯萎,飲食減少,口敗無味,風氣行於宇宙之間,雲氣與萬物為之動搖,在人體之病變為目眩,耳鳴,厥陰司天則少陽相火在泉,風火相扇,故火氣橫行,地氣變為暑熱,在人體則見大熱而消爍津液,血水下流,因氣候溫熱,故蟄蟲不藏而常見,流水不能成冰,其所發的病機急速。 少陰君火司天的年份,火熱之氣下臨於地,人身肺臟之氣上從天氣,燥金之氣起而用事,則草木必然受損,人們發病為氣喘,嘔吐,寒熱,噴嚏,鼻涕,衄血,鼻塞不通,暑熱流行,甚至病發瘡瘍,高熱,暑熱如火焰,有熔化金石之狀;少陰司天則陽明燥氣在泉,故地氣乾燥而清凈,寒涼之氣常至,在病變為脅痛,好嘆息,肅殺之氣行令,草木發生變化。 太陰司天的年份,濕氣下臨於地,人身肺臟之氣上從天氣,寒水之氣起而用事,火氣必然受損,人體發病為胸中不爽,陰痿,陽氣大衰,不能振奮而失去作用,當土旺之時則感腰臀部疼痛,轉動不便,或厥逆;太陰司天則太陽寒水在泉,故地氣因凝閉藏,大寒便至,蟄蟲很早就伏藏,人們發病則心下痞塞而痛,若寒氣太過則土地凍裂,冰凍堅硬,病發為少腹痛,常常妨害飲食,水氣上乘肺金,則寒水外化,故少腹痛止,若水氣增多,則口味覺咸,必使水氣通行外泄,方可減退。 黃帝道:在同一年中,有的動物能胎孕繁殖,有的卻不能生育,這是什麽氣使它這樣的?岐伯說:六氣和五類動物之間,有相勝而制約的關係。若六氣與動物的五行相同,則生育力就強盛,如果不同,生育力就衰退。這是自然規律,萬物生化的常規。所以逢厥陰風木司天,毛蟲不生育,亦不耗損,友陰司天則少陽相火在泉,羽蟲同地之氣,故得以生育,火能克金,故介蟲不能生成;若厥陰在泉,毛蟲同其氣,則多生育,困木克土,故倮蟲遭受損耗,羽蟲靜而不育。 少陰君火司天,羽蟲同其氣,故羽蟲不生育,亦不耗損,少陰司天則陽明燥金在泉,介蟲同地之氣,故得以生育,金克木,故毛蟲不能生成;少陰在泉,羽蟲同其氣,則多生育,火克金,故介蟲遭受損耗且不得生育。 太陰濕土司天,倮蟲同其氣,故倮蟲不生育,亦不耗損,,太陰司天則太陽寒水在泉,鱗蟲同地之氣,故鱗蟲多生育,水克火,故羽蟲不能生成;太陰在泉,倮蟲同其氣,則多生育,土克水,故鱗蟲不能生成。 少陽相火司天,羽蟲同其氣,故羽蟲不能生育,亦不耗損,少陽司天則厥陰風木在泉,毛木同地之氣,故多生育,木克土,故鱗蟲不能生成;少陽在泉,羽蟲同其氣,則多生育,火克金,故介蟲遭受損耗,而毛蟲靜而不育。 陽明燥金司天,介蟲同天之氣,故介蟲靜而不生育,陽明司天則少陰君火在泉,羽蟲同地之氣,則多生育,火克金,故介蟲不得生成;陽明在泉,介蟲同其氣,則多生育,,金克木,故毛蟲損耗,而羽蟲不能生成。 太陽寒水司天,鱗蟲同天之化,故鱗蟲靜而不育,太陽司天則太陰濕土在泉,倮蟲同地之氣,故多生育;太陽在泉;鱗蟲同其氣,則多生育,水克火,故羽蟲損耗,倮蟲靜而不育。 凡五運被六氣所乘的時候,被克之年所應的蟲類,則更不能孕育。所以六氣所主的司天在泉,各有制約的作用,自甲相合,而歲運在中,秉五行而立,萬物都有所生化,在泉之氣制約我所勝者,司天之氣制約歲氣之勝我者,司天之氣制色,在泉之氣制形,五類動物的繁盛和衰微,各自隨著天地六氣的不同而相應。因此有胎孕和不育的分別,生化的情況也不能完全一致,這是運氣的一種常度,因此稱之為中根。再中根之外的六氣,同樣根據五行而施化,所以萬物的生化有五氣、五味、五色、五類的分別,隨五運六氣而各得其宜。 黃帝道:這是什麽道理?岐伯說:根於中的叫做神機,它是生化作用的主宰,所以神去則生化的機能也停止;根於外的叫做氣立,假如沒有六氣在外,則生化也隨之而斷絕。故運各有制約,各有相勝,各有生,各有成。因此說:如果不知道當年的歲運和六氣的加臨,以及六氣和歲運的異同,就不足以談生化。就是這個意思。 黃帝道:萬物開始受氣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敷布而蕃殖,氣中的時候形象便發生變化,萬物雖不同,但這種情況是一致的。然而如五穀的資生,生化有厚有薄,成熟有少有多,開始和結果也有不同,這是什麽緣故呢?岐伯說:這是由於受在泉之氣所控制,故其生化非天氣則不生,非地氣則不長。 黃帝又道:請告訴我其中的道理。岐伯說:寒、熱、燥、濕等氣,其氣化作用各有不同。故少陽相火在泉,則寒毒之物不生,火能克金,味辛的東西被克而不生,其所主之味是苦和酸,在穀類是屬青和火紅色的一類。陽明燥金在泉,則濕毒之物不生,味酸及屬生的東西都不生,其所主之味是辛、苦、甘,在穀類是屬於火紅和素色的一類。太陽寒水在泉,則熱毒之物不生,凡苦味的東西都不生,其所主之味是淡和咸,在穀類屬土黃和黑色一類。厥陰風木在泉,則消毒之物不生,凡甘味的東西都不生,其所主之味是酸、苦,在穀類是屬於青和紅色之類;厥陰在泉,則少陽司天,上陽下陰,木火相合,故其氣化專一,其味純正。少陰君火在泉,則寒毒之物不生,味辛的東西不生,其所主之味是辛、苦、甘,在穀類是屬於白色和火紅之類。太陰濕土在泉,燥毒之物不生,凡鹹味及氣熱的東西都不生,其所主之味是甘和咸,在穀類是屬於土黃和黑色之類;太陰在泉,是土居地位,所以其氣化淳厚,足以制水,故鹹味得以內守,其氣專精而能生金,故辛味也得以生化,而於濕土同治。 所以說:因司在天泉之氣不及而病不足的,用補法當順其氣,因太過而病有餘的,治療時當逆其氣,根據其寒熱盛衰進行調治。所以說:從上、下、內、外取治,總要探求致病的原因。凡體強能耐受毒藥的就給以性味厚的藥物,凡體弱不能耐受毒藥的就給以性味薄的藥物。就是這個道理。若病氣有相反的,如病在上,治其下;病在下的,治其上;病在中的,治其四旁。治熱病用寒葯,而用溫服法;治寒病用熱葯,而用涼服法;治溫病用涼葯,而用冷服法;治清冷的病用溫葯,而用熱服的方法。故用消發通積滯,用削法攻堅積,用吐法治上部之實,補法治虛症瀉法治實症,凡久病新病都可根據這些原則進行治療。 黃帝道:若病在內,不實也不堅硬,有時聚而有形,有時散而無形,那怎樣治療呢?岐伯說:您問的真仔細!這種病如果沒有積滯的,應當從內臟方面去探求,虛的用補法,有邪的可先用藥驅其邪,然後以飲食調養之,或用水漬法調和其內外,便可使病痊癒。 黃帝道:有毒藥和無毒藥,服用時有一定的規則嗎?岐伯說:病有新有久,處方有大有小,藥物有毒無毒,服用時當然有一定的規則。凡用大毒之葯,病去十分之六,不可再服;一般的毒藥,病去十分之七,不可再服;小毒的藥物,病去十分之八,不可再服;即使沒有毒之葯,病去十分之九,也不可再服。以後就用穀類、肉類、果類、蔬菜等飲食調養,使邪去正復而病痊癒,不要用藥過度,以免傷其正氣。如果邪氣未盡,再用藥時仍如上法。必須首先知道該年的氣候情況,不可違反天人相應的規律。不要實證用補使其重實,不要虛症誤下使其重虛,而造成使人天折生命的災害。不要誤補而使邪氣更盛,不要誤泄而損傷人體正氣,斷送了人的性命! 黃帝道;有久病的人,氣機雖已調順而身體不得康復,病雖去而形體依然瘦弱,,應當怎樣處理呢?岐伯說:您所問的真精細啊!要知道天地之氣化,是不可用人力來代行的,四時運行的規律,是不可以違反的。若經絡已經暢通,血氣已經和順,要恢復正氣的不足,使與平常人一樣,必須注意保養,協調陰陽,耐心等待天時,謹慎守護真氣,不使有所消耗,它的形體就可以壯實,生氣就可以長養,這就是聖王的法度。所以《大要》上說:不要以人力來代替天地之氣化,不要違反四時的運行規律,必須善於調養,協調陰陽,等待真氣的恢復。就是這個意思。黃帝道:講得很對。六元正經大論篇第七十一 黃帝問道:六氣的正常生化和異常生化,勝氣復氣等淫邪致病及其主治原則,甘苦辛咸酸淡諸氣味所化的情況,我已經知道了。關於五運主歲的氣化,或與司天之氣相順,或與司天之氣相逆,或與歲運之氣相生,或與歲運司天相制,我還未能完全明了其中的道理。我想通曉司天在泉的道理,並據此以協調運氣之所化,使上下之功德能相互應合,不致破壞正常的秩序,天地升降的正常規律,不失其宜,五運之氣的布化運行,不致違背其應時的政令,根據運氣的順逆情況,調之以五味,應當怎樣呢?岐伯再次跪拜回答道:這個問題提的很高明啊!這是有關天氣和地氣問題的一個總綱,是萬物變化的本源,若非聖明之帝,誰能夠窮盡這些至理要道呢!我對這個問題雖然領會不深,願意講述其中的道理,使它永遠不致滅絕,能長期流傳而不被更改。黃帝說:希望先生把這些道理進一步推演。 使其更加條理,根據干支的屬類和一般的順序,分析司天在泉等所主的部位,分別每年主歲之氣與各步之氣,明了司天歲運所屬之氣與數,及正化邪化的變化情況等,可以聽你進一步講述嗎?岐伯說;首先要確立紀年的干支,以明了主歲之氣與金木水火土五運值年之數,及寒暑燥濕風火六氣司天在泉的氣化,則自然界的變化規律,就可以被發現,人們可以根據這種規律調養身體,陰陽之氣屈伸的道理,也句淺近易知,不被迷惑。關於它的一般禮數可以加以推數的,我盡量講給你聽。 黃帝說:太陽寒水值年的施政情況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太陽寒水值年的施政在辰年與戌年。 壬辰年、壬戌年。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丁壬為木運,壬為陽年,故運為太角。木運之氣為風,其正常氣化為風聲紊亂,物體啟開,其反常變化為大風震撼摧毀折拔,其致病為頭目眩暈,視物不明。 客運五步:初之運太角(客運與主運之氣相同,氣得正化),二之運少徽,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主運五步與客運相同,起於太角,終於太羽。 戊辰,戊戌年(運火雖太過,但為司天之寒水所克,則與火運平氣相同)。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戊癸為火運,戊為陽年,故運為太徽。火運之氣為熱,其正常氣化為溫暑鬱熱,其反常變化為火炎沸騰,其致病為熱邪郁滯。 客運五步:初之運太徽,二之運少宮,三之運太商,四之運少羽,終之運太角。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徽,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 甲辰年、甲戌年(此二年既是歲會,又是同天符)。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甲已為土運,甲為陽年,故運為太宮。土運之氣為陰雨,其正常氣化為柔軟厚重潤澤,其反常變化為漂雨驟震撼驚駭,其致病為濕邪下重。 客運五步:初之運太宮,二之運少商,三之運太羽,四之運少角,終之運太徽。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徽,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 庾辰年、庾戌年。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已庾為金運,庾為陽年,故運為太商。金運之氣為涼,其正常氣化為霧露蕭戌,其反常變化為肅殺雕,其致病為津液乾燥,胸背滿悶。 客運五步:初之運太商,二之運少羽,三之運太角,四之運少徽,終之運太宮。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徽,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 丙辰年,丙戌年(此二年均為天符)。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丙辛為水運,丙為陽年,故運為太羽。水運之氣寒冷肅殺,其正常氣話為寒風凜冽,凝劍凄慘,其反常變化為繼冰雪霜雹,其致病為大寒流滯於筋肉關節空隙處。 客運五步:初之運太羽,二之運少角,三之運太徽,四之運少宮,終之運太商。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徽,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 凡此辰戌太陽司天之政,其氣太過,先天時而至,太陽寒水司天,其氣肅歷,太陰濕土在泉,其氣沉靜,寒水起氣臨於太空,陽氣不得施令,水土二氣相合,以為功德,上應於晨星與鎮星之光較強。其在穀類,應於黑色與黃色者,其司天之政嚴肅,其在泉之令徐緩。由於寒水之政大起,陽氣不得伸張,胡湖澤中不見陽熱的氣焰升騰,火氣則需等到其相應之時,方能舒發。主氣少陽居為三之氣,因火氣過勝,則應時之雨水窮盡不降,四之氣,在泉用事,雨水止極而雲散,氣還於太陰主令之時,雲會於北極雨府之處,濕氣乃的布化,萬物為之潤澤,太陽寒氣佈於高空,少陰雷火動而在下,寒濕之氣則持續於氣交之中。人們易患寒濕病發作,肌肉痿弱,兩足痿軟不收,大便泄瀉,血液外溢等症。初之氣,主氣為厥陰風木,客氣為少陽相火,上年在泉之氣遷移退位,溫氣大行,草木繁榮較早,人們易患疫癘病,溫熱病發作,身熱,頭痛,嘔吐,肌膚瘡瘍等病。二之氣,主氣為少陰君火,客氣為陽明燥金,故涼氣反而大行,陽氣不得舒發,人們感到凄慘,草木因遇到寒涼之氣,也不易生長,火氣受到抑制,人們易患氣鬱不舒,腹中脹滿等病,寒氣開始發生。三之氣,主氣為少陽相火,客氣為太陽寒水,司天之氣布其政令,寒氣大行,雨乃降下。人們易患寒病於外,熱反病於內,癰疽,下利如注,心熱煩悶等病,熱郁於內,易傷心神,若不急治,病多死亡。四之氣,主氣為太陰濕土,客氣為厥陰風木,風濕二氣,交爭於氣交,濕得風氣乃化為雨,萬物乃得盛長、化育、成熟,人們易患大熱少氣,肌肉痿弱,兩足痿軟,下利赤白等病。五之氣,主氣為陽明燥金,客氣為少陰君火,陽氣重新施化,草木之類有得盛長、化育而成熟,人們感到舒暢無病。終之氣,主氣為太陽寒水,客氣為太陰濕土,在泉之氣,得其政令,濕氣大行,陰寒之氣凝集太空,塵埃昏暗,籠罩郊野,人們感到凄慘,若寒風驟至,則土氣不勝,脾不得長養,所有妊娠,亦多主死而不能生。凡此太陽寒水司天之年,則火氣鬱而不行,宜食苦味以瀉火,以燥治濕,以溫治寒,必須折減其政郁之勝氣,資助不勝之氣,不要使運氣太過而發生疾病,應當食用得歲氣的穀類以保全真氣,避免虛邪賊風以安定正氣。根據中運與司天在泉陰陽五行之氣的同異裁定葯食性味的多少而制之,運與氣寒濕相同者,其氣微,可少用制其氣之品。凡用寒性藥品時,應避開寒氣主令之時,用熱性藥品時,應避開熱氣主令之時,用涼性藥品時,應避開涼氣主令之時,用溫性藥品時,應避開溫其主令之時,用飲食調養時,也應遵照這個原則,這是就一般情況而言。若氣候有反常變化時,就不必拘守這一原則,若不遵守這些規律,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就是說要根據四時氣候變化的具體情況,決定治療原則。 黃帝說:好。陽明燥金值年的施政情況是怎樣的呢?岐伯說:陽明燥金施政在卯年與酉年。 丁卯年(為歲會)、丁酉年。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丁壬為木運,丁為陰年,故運為少角。木運不及,則克我之金的清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火的熱來複,此二年勝負之氣相同。由於木運不及,司天之燥金勝之,則金兼木化,反得其政,故同金運平氣。凡次二年,運氣為風,勝氣為清,復氣為熱。 客運五步:初之運少角(客運與主運之氣相同,氣得正化),二之運太徽,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主運五步與客運相同,起於少角,終於少羽。 癸卯年,癸酉年(此二年俱為同歲會)。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戌癸為火運,癸為陰年,故運少徽。火運不及,則克我之水的寒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土的雨氣來複,此二年勝負之氣相同。由於火運不及,無力克金,司天之金氣得政,故同金運平氣。凡此二年,運氣為熱,勝氣為寒,復氣為雨。 客運五步:初之運少徽,二之運太宮,三之運少商,四之運太羽,終之運少角。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徽,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 已卯年、已酉年。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甲已為土運,已為陰年,故運為少宮。土運不及,則克我之木的風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金的涼氣來複,此二年勝復之氣相同。凡此二年,運氣為雨,勝氣為風,復氣為涼。 客運五步:初之運少宮,二之運太商,三之運少羽,四之運太角,終之運少徽。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徽,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 己卯年(為天符),已酉年(既是歲會,又是太一天符)。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已庾為金運,已為陰年,故運為少商。金運不及則克我之火的熱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生我之水的寒氣來複,此二年勝負之氣相同。金運雖不及,但得司天金氣相助,故同金運平氣。凡此二年,運氣為涼,勝氣為熱,復氣為寒。 客運五步:初之運少商,二之運太羽,三之運少角,四之運太徽,終之運少宮。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徽,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 辛卯年、辛酉年。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丙辛為水運,辛為陰年,故運少羽。水運不及,則克我之土的雨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木的風氣來複,此二年勝負之氣相同。凡此二年,運氣為寒,勝氣為魚,復氣為風。 客運五步:初之運少羽,二之運太角,三之運少徽,四之運太宮,終之運少商。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徽,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少羽。 凡此卯酉年陽明司天之政,其氣不及,後天時而至,陽明燥金司天,其氣急切,少陰君火在泉,其氣盛明,金氣不及,火氣乘之,則陽氣得專其令,炎暑之氣大行,萬物乾燥而堅硬,金氣不及則木無所謂,和風主治,風氣與燥氣相兼而流行與氣交之內,使陽氣多而陰氣少,陽氣盛極必衰,衰則陰氣來複,當四之氣主客二氣,即太陰與太陽主令之時,雲歸於雨府,濕氣敷布,乾燥之氣又變為潤澤。其在穀類,應於白色與赤色者,間谷則為借間氣太過而得成熟者,金氣不及,火氣乘之,損傷屬金之白色甲蟲類,待水氣來複則損及屬火之羽蟲類,金氣與火氣相合,以為功德,上則應於太白星與熒惑星之光較強。其司天之政急切猝暴,其在泉之令,蟄蟲不欲歸藏,流水不得結冰。人們易患咳嗽,咽喉腫塞,寒熱發作急暴,振動寒溧,大小便不通暢等病。如果燥金清涼之氣早至而急切,則屬木的毛蟲類乃死,如在泉之熱氣後至而急暴,則屬金的介蟲類乃受災殃。勝氣與復氣發作急暴,正常的氣候,被擾亂而不定,司天之清氣與在泉之熱氣,持續於氣交之內。初之氣,主氣為厥陰風木,客氣為太陰濕土,上年在泉之氣遷移退位,陽明司天燥金用事,陰氣開始凝集,天氣肅歷,水乃結成冰,寒水之氣化。其發病為內熱脹滿,滿目浮腫,善眠,鼻塞衄血,噴嚏呵欠,嘔吐,小便赤黃,甚則淋瀝不通。二之氣,主氣為少陰君火,客氣為少陽相火,二火用事,陽氣乃布,人們感到舒適,萬物開始生長繁榮。若疫癘大行時,人們容易猝暴死亡。三之氣,主氣為少陽相火,客氣為陽明燥金,司天之政乃布,涼氣乃行,客氣之燥氣與主氣之熱氣相互交合,燥氣急則濕氣復而潤澤,人們易患寒熱之病。四之氣,主氣為太陰濕土,客氣為太陽寒水,水土氣化,寒雨降下。發病為猝然仆倒,振動戰慄,譫言妄語,少氣,咽喉乾燥而引飲,以及心痛,癰腫瘡瘍,瘧疾寒冷,古萎軟,便血等病。五之氣,主氣為陽明燥金,客氣為厥陰風木,秋行春令,草木又得生長而繁榮,人們也和平無病。終之氣,主氣為太陽寒水,客氣為少陰君火,在泉之氣用事,陽氣敷布,氣反濕暖,蟄蟲現於外面,流水不得結冰,人們也健康平安,陽氣盛則易發溫病。因而在陽明司天之年,應當食用得歲氣的穀類以安定正氣,食用得間氣的穀類,以去邪氣,本年當用鹹味、苦味、辛味的藥物以汗之、清之、散之的方法進行治療,安定其不勝之氣的生化之源。根據寒熱的輕重,決定方宜的多少,若中運與在泉之熱氣相同時,應多用與在司天涼氣相同之品,若中運與司天之涼氣相同時,應多用與在泉之熱氣相同之品。用涼葯時,應避開寒氣主令之時,用溫葯時,應避開溫氣主令之時,用飲食調養時,也應遵照這個原則,這是就一般情況而言。若氣候有反常的變化時,就不必拘守這一原則,這是指的自然變化之道,若違背了它,就會擾亂天地陰陽的自然規律。 黃帝說:好。少陽相火值年的施政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少陽相火施政在寅年與申年。 壬寅年、壬申年(此二年俱為同天府)。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丁壬為木運,壬為陽年,故運為太角。木運之氣為風氣鼓動,其正常氣化為風聲紊亂,物體啟開,其反常變化為大風震撼摧毀折拔,其致病為頭目眩暈,兩脅支撐,神魂驚駭。 客運五步:初之運太角,(客運與主運之氣相同,氣得正化),二之運少徽,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主運五步與客於相同,起於太角,終於太羽。 戊寅年、戊申年(此二年俱為天符)。少陽相火司天,厥陽風木在泉。戊癸為火運,戊為陽年,故運為太徽。活運之氣為暑熱,其正常氣化為火盛熱郁,其反常變化為火炎沸騰,其致病為熱郁於上,熱甚迫血妄行則血溢泄,心痛。 客運五步:初之運太徽,二之運少宮,三之運太商,四之運少羽,終之運太角。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徽,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 甲寅年、甲申年。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甲已為土運,甲為陽年,故運為太宮。土運之氣為陰雨,其正常氣化為柔軟厚重潤澤,其反常變化為風飄雨驟震撼驚駭,其致病為身重浮腫,水飲脾滿。 客運五步:初之運太宮,二之運少商,三之運太羽,四之運少角,終之運太徽。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徽,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 庾寅年、庾申年。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已庾為金運,庾為陽年,故運為太商。金運雖太過,但被司天相火所克,故同金運平氣。金運之氣為涼,其正常氣化霧露清冷急切,其反常變化為肅殺凋零,其致病則發為肩背與胸中。 客運五步:初之運太商,二之運少羽,三之運太角,四之運少徽,終之運太宮。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徽,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 丙寅年、丙申年。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丙辛味水運,丙為陽年,故運為太羽。水運之氣為寒,其正常氣化凝斂凄慘,寒風凜冽,其反常變化為冰雪霜雹,其致病為寒氣浮腫。 客運五步:初之運太羽,二之運少角,三之運太徽,四之運少官,終之運太商。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徽,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 凡此寅申少陽司天之政,其氣太過,先天時而至,司天之氣得其正化之位,厥陰風木在泉,其氣擾動不寧,大風突然而起,草木卧倒,走石飛沙,少陽陽火之氣為之流行,歲半之前,為君火相火與太陰濕土行令之時,陰氣流行,陽氣布化,雨乃應時而降,少陽司天為火,厥陰在泉為木,木火相生,故同為功德,上應於熒惑星與歲星之光較強。其在穀類應於赤色與青色者,其司天之政嚴厲,在泉之令擾動。所以司天之熱與在泉之風相參而敷布,雲霧沸騰,流動不定,太陰濕土之氣橫行氣交,寒氣有時而至,則涼雨並起。人們易患寒病於內,外部發生瘡瘍,內為泄瀉脹滿等病。。所以聰明聖智的人,遇到這種情況時,則調和而順適之,不與之抗爭。寒熱之氣,反覆發作,人們易患瘧疾,泄瀉,耳聾,目瞑,嘔吐,上部氣鬱脹腫而顏色改變等病。初之氣,主氣為厥陰風木,客氣為少陰君火,上年在泉之氣,遷移退位,風氣盛時則搖動不寧,主客二氣木火相生,寒氣乃去,氣候大溫,草木早期繁榮。有時寒氣雖來但不能行其殺伐之令,溫熱病發生,其發病為氣鬱於上,血液外溢,目赤,咳嗽氣逆,頭痛,血崩,脅部脹滿,皮膚肌腠生瘡等。二之氣,主氣為少陰君火,客氣為太陰濕土,火氣反為濕土之氣鬱遏而不發,白色雲埃四起,雲氣歸於雨府,風氣若不勝濕土之氣,則雨水降下,人們身體安康。其發病為熱郁於上部,咳嗽氣逆,嘔吐,瘡瘍發生於內部,胸中與咽喉不利,頭痛身熱,甚至昏憒不清,膿瘡等。三之氣,主氣為少陽相火,客氣亦為少陽相火,主客氣同,司天之氣施布政令,炎暑乃至,少陽相火上臨,火氣過甚,故雨水窮盡而不降。人們易患熱病在內,耳聾目瞑,血外溢,膿瘡,咳嗽,嘔吐,鼻塞衄血,口渴,噴嚏呵欠,喉痹,目赤等病,往往突然死亡。四之氣,主氣為太陰濕土,客氣為陽明燥金,陽明主令,涼氣乃至,炎暑之氣間時而化,敗露降下,人們和平無殃,其發病為脹滿身重。五之氣,主氣為陽明燥金,客氣為太陽寒水,陽氣乃去,寒氣乃至,由於陽氣斂藏,氣門乃閉,剛硬的樹木早為凋零,人們應避開寒邪,通曉養生之道者,居處周密,以避寒氣。終之氣,主氣為太陽寒水,客氣為厥陰風木,在泉之氣得其正化之位,風氣乃至,萬物反而有生髮之施,霧氣流行。由於氣機外泄,故其發病為應關閉者發而不能禁固,心痛,陽氣不得收斂,咳嗽等。凡此少陽司天之年,必須抑制中運與司天的太過之氣,贊助所不勝之氣,折減其致郁的勝氣,資助不勝之氣的生化之源,則猝暴太過之氣不能發生,重病可以不生。所以本歲當用鹹味辛為及酸味藥物,用滲泄水漬發散等方法進行治療,觀察氣候的寒熱變化,以調治其太過之邪之邪氣,若中運遇太角、太徽與歲氣風熱不同之年,應多用寒化之品,若中運遇太宮、太商、太羽歲氣風熱不同之年,應少用寒化之品,用熱性藥品時應避開熱氣主令之時,用溫性藥品時,應避開溫其主令之時,用寒性藥品時,應避開寒氣主令之時,用涼性藥品時,應避開涼氣主令之時,用飲食調養時,也應遵照這個原則,這是就一般情況而言。若氣候有反常變化時,就不必拘守這一原則,若不遵守這些規律,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黃帝說:好。太陰濕土值年的施政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太陰濕土施政在丑年與未年。 丁丑年、丁未年。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丁壬為木運,丁為陰年,故運為少角。木運不及,則克我之金的清氣乃為勝氣,清氣之後,則我生之火的熱來複,此二年勝負之氣相同。木運不及,無力克土,司天之氣得政,故同土運平氣。凡次二年,運氣為風,勝氣為清,復氣為熱。 客運五步:初之運少角(客運與主運之氣相同,氣得正化),二之運太徽,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主運五步與客運相同,起於少角,終於少羽。 癸丑年,癸未年。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戌癸為火運,癸為陰年,故運少徽。火運不及,則勝我之水的寒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土的雨氣來複,此二年勝負之氣相同。凡此二年,運氣為熱,勝氣為寒,復氣為雨。 客運五步:初之運少徽,二之運太宮,三之運少商,四之運太羽,終之運少角。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徽,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 已丑年、已未年(此二年俱為太已天符)。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甲已為土運,已為陰年,故運為少宮。土運不及,則克我之木的風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金的清氣來複,此二年勝復之氣相同土運雖不及,但得司天土之助,故同土運平氣。凡此二年,運氣為雨,勝氣為風,復氣為清。 客運五步:初之運少宮,二之運太商,三之運少羽,四之運太角,終之運少徽。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徽,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 乙丑年、乙未年。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已庾為金運,已為陰年,故運為少商。金運不及,則克我之火的熱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生我之水的寒氣來複,此二年勝負之氣相同。凡此二年,運氣為涼,勝氣為熱,復氣為寒。 客運五步:初之運少商,二之運太羽,三之運少角,四之運太徽,終之運少宮。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徽,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 辛丑年、辛未年(此二年俱為同歲會)。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丙辛為水運,辛為陰年,故運少羽。水運不及,則克我之土的雨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木的風氣來複,此二年勝負之氣相同。由於水運不及,司天之土氣勝之,則土兼水化,反得其政,故同土運平氣。凡此二年,運氣為寒,勝氣為魚,復氣為風。 客運五步:初之運少羽,二之運太角,三之運少徽,四之運太宮,終之運少商。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徽,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少羽。 凡丑未太陰司天之政,其氣不及,後天時而至,太陰司天太陽在泉,其氣皆陰,故陰專其令,陽氣退避,時常有大風興起司天之氣下降於地,司天之氣下降於地,在泉之氣上騰於天,原野霧氣昏暗,白色雲埃四起,雲奔於南極雨府,由於太陰濕土與太陽寒水主令,故寒雨頻頻降下,萬物成熟於夏末秋初。人們易患寒濕,腹部脹滿,全身腫脹,浮腫,痞滿氣逆,寒氣厥逆,筋脈拘急等病。濕氣與寒氣相合,以為功德,黃黑色塵埃昏暗,流行於氣交之內,上則應於鎮星與晨星之光較強。司天之政嚴肅,在泉之令寂靜,其在穀類應於黃色與黑色者。由於司天之陰氣凝集於上,在泉之寒氣積聚於下,寒水之氣勝於火氣,則為冰雹,陽光不得施治,陰寒肅殺之氣乃行。所以對於穀物的種,太過年應在高地,不及年應在低地,在過年應晚,不及年應早,這不僅要看土地條件是否有利,而且要根據氣化的情況而定,人們對於養生之道,也必須適應這些情況,間谷則借間氣之太過而得以成熟。初之氣,主氣為厥陰風木,客氣亦為厥陰風木,上年在泉之氣,遷移退位,由於主客二氣相同春出得氣化之正,風氣乃來生髮之氣布化,萬物因而繁榮,人們感到條暢舒適,由於濕氣為風氣所迫,降雨較遲。人們易患血液外溢,筋絡拘急強直,關節不利,身體沉重,筋脈痿軟等病。二之氣,主氣為少陰君火,客氣亦為少陽君火,主客二氣相同,故火得氣化之正,萬物因而生化,人們也感到平和,其發病為溫熱與疫癘大行,遠近的患者病皆相同。濕與熱氣相迫,雨水乃按時降下。三之氣,主氣為少陽相火,客氣為太陰濕土,司天之氣布化,濕氣乃降,地氣上升,雨水時常降下。寒氣隨之而來。四之氣主氣為太陰濕土,客氣為少陽相火,相火加臨於主氣之上,濕熱合化,地氣上升,與天氣否隔不通,早晚俱有寒風吹來,熱氣與寒氣相迫,煙霧凝集於草木之上,濕化之氣不得流動,則白露陰布。成為秋令。五之氣,主氣為陽明燥金,客氣亦為陽明燥金,凄慘寒涼之氣以行,寒露降下,霜乃早降,草木萎黃凋落,寒氣侵及人體,善於養生的人們應居處周密,人們亦患皮膚與腠理等部位的疾病。終之氣,主氣為太陽寒水,客氣亦為太陽寒水,寒氣大起濕氣大化,霜乃聚積,陰氣凝結,水結成堅冰,陽光不得施治。感受寒邪,則人們易患關節強急,活動不靈,腰部與臀部疼痛等病,乃是由於寒濕之氣相持於氣交所致。凡此太陰司天之年,必須折減其致郁的邪氣,而取氣不勝之氣的生化之源,補益不及的歲氣,不使邪氣過勝,食用得歲氣的穀類以保全其真氣,食用得間氣的穀類以保養精氣。所以本年宜用苦味的藥物,用燥性以去濕,用溫性以去寒,甚則用發泄的方法以去濕邪。如果不發不泄,濕氣向外溢出,肌肉潰爛,皮膚破裂,則水血相交之屬性的異同,以指定藥物性味的多少,歲運與歲氣相同為寒性的,用熱性之品,相同的,多用調和之品,,用涼性藥品時,應避開涼氣主令之時,用寒性藥品時,應避開寒氣主令之時,用熱性藥品時應避開熱氣主令之時,用溫性藥品時,用飲食調養時,也應遵照這個原則,這是就一般情況而言。若氣候有反常變化時,就不必拘守這一原則,若不遵守這些規律,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黃帝說:好。少陰君火值年的施政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少陰君火施政在子年與午年。 壬子年、壬午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丁壬為木運,壬為陽年,故運為太角。木運之氣為風氣鼓動,其正常氣化為風聲紊亂,物體啟開,其反常變化為大風震撼摧毀折拔,其致病為脅下支撐脹滿。 客運五步:初之運太角(客運與主運之氣相同,氣得正化),二之運少徽,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主運五步與客運相同,起於太角,終於太羽。 戊子年(天符年)、戌午年(太一天符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戊癸為火運,戊為陽年,故運為太徽。火運之氣為火炎暑熱,其正常氣化為溫暖光曜鬱熱,其反常變化為火炎沸騰,其致病為熱在上部,血液外溢。 客運五步:初之運太徽,二之運少宮,三之運太商,四之運少羽,終之運太角。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徽,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 甲子年、甲午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甲已為土運,甲為陽年,故運為太宮。土運之氣為陰雨,其正常氣化為柔軟厚重潤澤,其反常變化為風飄雨驟震撼驚駭,其致病為腹中脹滿,肢體沉重。 客運五步:初之運太宮,二之運少商,三之運太羽,四之運少角,終之運太徽。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徽,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 庾子年、庾午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已庾為金運,庾為陽年,故運為太商。金運雖太過,但被司天相火所克,故同金運平氣。金運之氣為涼,其正常氣化霧露蕭瑟,其反常變化為肅殺凋零,其致病則為清氣在下。 客運五步:初之運太商,二之運少羽,三之運太角,四之運少徽,終之運太宮。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徽,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 丙子年(歲會年)、丙午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丙辛味水運,丙為陽年,故運為太羽。水運之氣為寒,其正常氣化凝斂凄慘,寒風凜冽,其反常變化為冰雪霜雹,其致病為寒氣在下。 客運五步:初之運太羽,二之運少角,三之運太徽,四之運少官,終之運太商。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徽,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 凡此子午年少陰司天之政,其氣太過,先天時而至,少陰司天,陽明在泉,在泉之氣肅殺,司天之氣光明,初之氣,客氣之寒,與上年終氣少陽之暑相交,司天之熱與在泉之燥氣相加,雲馳於雨府,濕化之氣乃得流行,雨乃應時而降,金之燥氣與火之熱氣相合,以為功德,上則熒惑星與太白星之光較強。司天之政光明,在泉之氣急切,其在穀類應於赤色與白色者。水之寒氣與火之熱氣相持於氣交,為疾病發生的起因,熱性病變發生在上部,涼性病變發生在下部,寒氣與熱氣相互侵犯而爭擾於中部,人們易患咳嗽氣喘,血液上溢或下泄,鼻塞噴嚏,目赤,眼角瘡徉,寒氣厥逆入於胃部,心痛腰痛,腹部脹大,咽喉乾燥,上部腫脹等病。初之氣,主氣為厥陰風木,客氣為太陽寒水,上年在泉之氣遷移退位,少陽之暑氣將要退去,寒冷之氣始至,蟄蟲重又歸藏,水結為冰,霜又降下,主氣之風受客氣之影響而凜冽寒冷,陽氣因而被郁,不得宣發,人們反而居處周密,以避寒氣,易患關切強硬,活動不靈,腰部與臀部疼痛等病,初之氣後,炎暑之氣即將發生,可致內部與外部瘡瘍之病。二之氣,主氣為少陰君火,客氣為厥陰風木,陽氣乃得舒布,風氣乃得流行;春氣屬於正化之令,萬物亦當繁榮,寒氣雖然有時而至,但因主客二氣均屬陽,所以人們仍然感到平和。其發病為小便淋瀝,目視不清,兩眼紅赤,氣鬱於上部可發生熱病。三之氣,主氣為少陽相火,客氣為少陰君火,司天之氣布化,主客二氣皆為火,所以大火流行,萬物蕃盛而鮮明,寒氣有時而至。人們易患氣厥逆而心痛,寒熱交替發作,咳嗽氣喘,目赤等病。四之氣,主氣為太陰濕土,客氣亦為太陰濕土,暑濕俱至,大雨時常降下,寒熱交互而至。人們易患寒熱,咽喉乾燥,黃疸,鼻塞,衄血,水飲發作等病。五之氣,主氣為陽明燥金,客氣為少陽相火,少陽之烈火降臨,暑氣反而又至,陽熱之氣生化,萬物又出現生長繁榮景象,人們感到安康,其發病為溫病。終之氣,主氣為太陽寒水,客氣為陽明燥金,燥氣流行,由於燥金之收斂,使五之氣的余火隔拒於內,不得外泄,則腫於上部,咳嗽氣喘,甚則血液外溢。若寒氣時常發起,則霧氣瀰漫,其為病多發生於皮膚,雅氣居於脅部,向下連及少腹而發生內部寒冷的病,終之氣之末,則在陽泉之氣將要改變。凡此少陰司天之年,必須抑制其太過的運氣,資助歲氣所勝之氣,折減其郁而發生疾病。食用得歲氣的穀類以保全真氣,食用得間氣的穀類以避虛邪。本年宜用鹹味以耎之,以調其上部,甚則用苦味以泄之。應根據中運與歲氣的同異,而制定用多或用少,中運與司天之氣同為熱者用寒涼之品以化之,若中運與在泉之氣同為涼者,用溫熱之品以化之,用熱性藥品時應避開熱氣主令之時,用溫性藥品時,應避開溫其主令之時,用寒性藥品時,應避開寒氣主令之時,用涼性藥品時,應避開涼氣主令之時,用飲食調養時,也應遵照這個原則,這是就一般情況而言。若氣候有反常變化時,就不必拘守這一原則,若不遵守這些規律,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黃帝說:好。厥陰風木值年的施政情況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厥陰風木值年施政在巳年與亥年。 丁巳年、丁亥年(此二年俱為天符年)。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丁壬為木運,丁為陰年,故運為少角。木運不及,則克我之金的清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火的熱來複,凡次二年,運氣為風,勝氣為清,復氣為熱。 客運五步:初之運少角(客運與主運之氣相同,氣得正化),二之運太徽,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主運五步與客運相同,起於少角,終於少羽。 癸巳年,癸亥年(此二年俱為同歲會)。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戌癸為火運,癸為陰年,故運少徽。火運不及,則勝我之水的寒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土的雨氣來複,此二年勝負之氣相同。凡此二年,運氣為熱,勝氣為寒,復氣為雨。 客運五步:初之運少徽,二之運太宮,三之運少商,四之運太羽,終之運少角。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徽,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 已巳年、已亥年。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甲已為土運,已為陰年,故運為少宮。土運不及,則克我之木的風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金的涼氣來複,此二年勝復之氣相同。由於土運不及,司天之木氣勝之,則木兼土化,反得其政,故同土運平氣。凡此二年,運氣為雨,勝氣為風,復氣為清。 客運五步:初之運少宮,二之運太商,三之運少羽,四之運太角,終之運少徽。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徽,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 乙巳年(為天符),已亥年(既是歲會,又是太一天符)。厥陰風木陽明燥金司天,少陽相火在泉。乙庾為金運,乙為陰年,故運為少商。金運不及則克我之火的熱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生我之水的寒氣來複,此二年勝負之氣相同。金運雖不及,無力克木,司天之木氣反而得政,故同木運平氣。凡此二年,運氣為涼,勝氣為熱,復氣為寒。 客運五步:初之運少商,二之運太羽,三之運少角,四之運太徽,終之運少宮。主運五步:初之運太角,二之運少徽,三之運太宮,四之運少商,終之運太羽。 辛巳年、辛亥年。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丙辛為水運,辛為陰年,故運少羽。水運不及,則克我之土的雨氣乃為勝氣,勝氣之後,則我生之木的風氣來複,此二年勝負之氣相同。凡此二年,運氣為寒,勝氣為魚,復氣為風。 客運五步:初之運少羽,二之運太角,三之運少徽,四之運太宮,終之運少商。主運五步:初之運少角,二之運太徽,三之運少宮,四之運太商,終之運少羽。 凡此巳亥年厥陰司天之政,其氣不及,後天時而至。上述所謂同正角諸歲,其氣化情況,中運與司天之氣相同,均為木運平氣。厥陰司天,少陽在泉,司天之氣擾動,在泉之氣正化,司天之風氣,生於高遠之處,在泉之炎熱自下而從上,雲歸於雨府,濕化之氣流行,司天之風氣與在泉之火相合,以為功德,上則應於歲星與熒惑星之光較強。司天之政擾動,在泉之令迅速,其在穀類應於青色與赤色者,間谷則為借間氣太過而得成熟者,易耗損具有紋角蟲類及羽蟲類動物。風氣燥氣,火氣熱氣,互為勝復,交替發作,蟄蟲出現,流水不能結冰,熱病生於人之下部,風病生於人之上部,風氣與燥氣則互為勝復,見於人體中部。初之氣,主氣為厥陰風木,客氣為陰明燥金,寒氣開始嚴厲,殺伐之氣方來。人們易患寒病於右側下方。二之氣,主氣為少陽君火,客氣為太陽寒水,所以寒冷之氣不去,雪花飄,水成冰,殺伐之氣施化,霜乃降下,草類上部乾燥,寒冷的雨水時常降下,若陽氣來複則人們易患內部熱症。三之氣,主氣為少陽相火,客氣為厥陰風木,司天之政布化,大風時起,人們易患兩目流淚,耳鳴,頭目眩暈等病。四之氣,主氣為太陰濕土,客氣為少陰君火,暑濕濕熱之氣交爭於司天之左間,人們易患黃疸病,以至於浮腫。五之氣,主氣為陽明燥金,客氣為太陰濕土,燥氣與濕氣互有勝負,陰寒沉降之氣乃得布化,寒氣侵及人體,風雨流行。終之氣,主氣為太陽寒水,客氣為少陽相火,由於少陽之烈火主令,陽氣大化,蟄蟲出現,流水不得結冰,地中陽氣發泄,草類生長,人們也感到舒適,其發病則為溫熱疫癘。凡此厥陰司天之年,必須折減其致郁之氣,資助不勝之氣的生化之源,贊助其不及的運氣,不要使邪氣太勝。本年宜用辛味以調治司天之風邪,用鹹味以調治在泉之火邪,少陽相火,其性尤烈,不可輕易觸犯,應當慎重調治。用溫性藥品時,應避開溫其主令之時,用熱性藥品時應避開熱氣主令之時用涼性藥品時,應避開涼氣主令之時,用寒性藥品時,應避開寒氣主令之時,用飲食調養時,也應遵照這個原則,這僅是就一般情況而言。若氣候有反常變化時,就不必拘守這一原則,這就是一般規律。若不遵守這些規律,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黃帝說:好。先生講的,可以說是很詳盡了,然而怎樣才能知道它適應或不應的?岐伯說:你提的問題很高明啊!關於六氣的問題,其運行有一定的次序,其終止有一定的方位,所以通常在正月初一日平旦時進行觀察,根據六氣主時所在的位置,就可以知道其氣是應或不應。中運太過的,其氣先時而至,中運不及的,其氣後時而至,這是自然氣象的一般規律和六氣的正常情況。若中運既非太過亦非不及的平氣,謂之「正歲」,其氣正當其時而至。黃帝說:勝氣和復氣是經常存在的,災害的發生,怎樣能夠測知呢?岐伯說:不屬正常氣化的,就屬於災害。 黃帝說:司天在泉之氣的開始和終止是怎樣的呢?岐伯說:你問的很詳細啊!這是屬於闡明氣象變化規律的問題。司天在泉之數,開始於司天,終止於在泉,歲半以前,司天主其氣,歲半以前,司天主其氣,歲半以後,在泉主其氣,天氣地氣相交之處,氣交主其氣,作為一年氣數的綱領,乃盡於此。所以說司天在泉所主之方位既然明白了,六氣之應於十二月,可以知道嗎?就是六氣分主六步的氣數。黃帝說:我負責這件事情,並按照這些原則去運用它,有時與實際的氣數不完全符合,是什麽原因呢?岐伯說:歲氣有太過不及的差別,四時主治的氣化也有盛衰的不同,盛衰的多少與春、夏、長夏、秋、冬之氣化相同。黃帝說:同化是怎樣的?岐伯說:風溫與春季之氣化同,熱曛昏火與夏季之氣化同,勝氣與復氣的同化也是一樣的,燥清煙露與秋季之氣化同,這就是天地間五運六氣之所以及運氣互有勝衰的一般情況。 黃帝說:五運值年與司天之氣同化的,叫作「天符」,我已經知道了。我想聽聽五運與在泉之氣同化是怎樣的呢?岐伯說:歲運太過而與司天之氣同化的有三,歲運不及而與司天之氣同化的也有三,歲運太過而與在泉之氣同化的有三,歲運不及而於在泉之氣同化的也有三,屬於這類情況的共有二十四年。黃帝說:請你把上述情況進一步加以說明。岐伯說:甲甲戌年中運太宮,為土運太過,下加太陰濕土在泉,壬寅壬申年中運太角,為木雲太過,下加厥陰風木在泉,庾子庾午年中運太商,為進雲太過,下加陽明燥金在泉,象這種情況的有三。癸巳癸亥年中運少徽,為火運不及,下加少陽相火在泉,辛丑辛未年中運少羽,為水運不及,下加太陽寒水在泉,癸卯癸酉年中運太徽,為火運太過,下加少陰君火在泉,象這種情況的也有三。戊子、戊午年中運太徽,為火運太過,上臨少陰君火司天,戊寅戊申年中運太徽,為火運太過,上臨少陽相火司天,丙辰丙戌年中運太羽,為水運太過,上臨太陽寒水司天,象這種情況有三。丁巳丁亥年中運少角,為木雲不及,上臨厥陰風木司天,乙寅乙卯年中運少商,為進雲不及,上臨陽明燥金司天,已丑已未年中運少宮,為土運不及,上臨太陰濕土司天,象這種情況的也有三。除此二十四年之外的,就是中運與司天在泉不加不臨的年份。黃帝說:加是什麽意思呢?岐伯說:歲運太過而與在泉相加的是「同天符」,歲運不及而與在泉相加的是「同歲會」。黃帝說:臨是什麽意思呢?岐伯說:凡是歲運太過或不及於司天想臨的,都叫做「天符」,由於運氣變化有太過不及的不同,病情變化則有輕微與嚴重的差異,生死轉歸也有早晚的區別。 黃帝說:先生說「用寒遠寒,用熱遠熱」,我不明白其所以然,還想聽聽怎樣叫做「遠」。岐伯說:用熱性藥品者不要觸犯時之熱,用寒性藥品者,不要觸犯主時之寒,適從這一原則時,就可以和平,違背這一原則時,就能導致疾病,所以對主時之氣不可不畏而忌之,這就是所說的應時而起的六步之氣的方位。黃帝說:溫涼之氣,次於寒熱,應當怎樣呢?岐伯說:主時之氣為熱的,用熱性藥品時不可觸,主時之氣為寒的,用寒性藥品時不可觸犯,主時之氣為涼的,用涼性藥品時不可觸,主時之氣為溫的,用溫性藥品時不可觸,間氣與主氣相同的,不可觸犯,間氣與主氣不相的,可以稍稍犯之,由於寒熱溫涼四氣,不可隨意觸犯,所以謂之「四畏 」,必須謹慎地加以考察。黃帝說:好。在什麽情況下則可以觸犯呢?岐伯說:天氣與主時之氣相反的,可以主時之氣為依據,客氣勝過主氣的,則可以觸犯,以到達平衡協調為目的,而不可使之太過,這是指邪氣勝過主氣者而言。所以說不要誤了氣候的常識,不要違背了六氣之所宜,不可幫助勝氣,不可贊助復氣,這才是最好的治療原則。 黃帝說:好。五運之氣的運行與主歲之年,有一定的規律嗎?岐伯說:讓我把它排列出來,講給你聽吧: 甲子年、甲午年: 上為少陰君火司天;中為太宮土運太過;下為陽明燥金在泉。司天之氣數為熱化二,中運之氣數為雨化五,在泉之氣數為燥化四,凡不出現勝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熱化所致宜用咸寒,中運雨化所致宜用苦熱,在泉燥化所致宜用酸溫,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葯食性味。 乙丑年、乙未年: 上為少陰濁土司天;中為少商金運不及;下為太陽寒水在泉。金運不及,則可出現熱化的勝與寒化的復氣,丑年與未年相同,凡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西方七宮。司天之氣數為濕化五中,中運之氣數為清化四,在泉之氣數為寒化六,若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濕化所致宜用苦熱,中運清化所致宜用酸和,在泉寒化所致宜用甘熱,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葯食性味。 上為少陽相火司天;中為太雨水運太過;下為厥陰風木在泉。司天之氣數為熱化二,中運之氣數為寒化六,在泉之氣數為風化三,凡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熱化所致宜用咸寒,中運寒化所致宜用咸濕,在泉風化所致宜用辛涼,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葯食性味。 丁卯年(屬歲會年)、丁酉年: 上為陽明燥金司天;中為少角木雲不及;下為少陰君火在泉。木雲不及,則可出現清化的勝與熱化的復氣,卯年與酉年相同,凡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東方三宮。司天之氣數為燥化九,中運之氣數為風化三,在泉之氣數為熱化七,若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燥化所致宜用苦小溫,中運風化所致宜用辛和,在泉寒化所致宜用咸寒,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葯食性味。 戊辰年、戊戌年: 上為太陽寒水司天;中為太徽火雲太過;下為太陰濕土在泉。司天之氣數為寒化六,中運之氣數為熱化七,在泉之氣數為濕化五,凡不出現勝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寒化所致宜用苦溫,中運雨化所致宜用甘和,在泉燥化所致宜用甘溫,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葯食性味。 己巳年、己亥年: 上為厥陰風木司天;中為少宮土運不及;下為少陽相火在泉。土運不及,則可出現風化的勝與清化的復氣,巳年與亥年相同,凡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中央五宮。司天之氣數為風化三,中運之氣數為濕化五,在泉之氣數為火化七,若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濕化所致宜用辛涼,中運濕化所致宜用甘和,在泉寒化所致宜用咸寒,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葯食性味。 庾午年、庾子年(二年俱為同天符): 上為少陰君火司天;中為太商金運太過;下為陽明燥金在泉。司天之氣數為熱化七,中運之氣數為清化九,在泉之氣數為燥化九,凡不出現勝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熱化所致宜用咸寒,中運清化所致宜用辛溫,在泉燥化所致宜用酸溫,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葯食性味。 辛未年、辛丑年(二年俱為同歲會): 上為太陰濕土司天;中為少羽水運不及;下為太陽寒水在泉。水運不及,則可出現雨化的勝與風化的復氣,未年與丑年相同,凡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北方一宮。司天之氣數為雨化五,中運之氣數為寒化一,在泉之氣數為寒化一,若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熱化所致宜用苦熱,中運寒化所致宜用苦和,在泉寒化所致宜用甘熱,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葯食性味。 壬申年、壬寅年(二年俱為同歲會): 上為少陽相火司天;中為太角木雲太過;下為厥陰風木在泉。司天之氣數為火化二,中運之氣數為風化八,在泉之氣數亦為風化八,凡不出現勝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火化所致宜用咸寒,中運風化所致宜用酸和,在泉風化所致宜用辛涼,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葯食性味。 癸酉年、癸卯年(二年俱為同歲會): 上為陽明燥金司天;中為少徽火雲不及;下為少陽君火在泉。火雲不及,則可出現寒化的勝與雨化的復氣,酉年與卯年相同,凡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南方九宮。司天之氣數為燥化九,中運之氣數為熱化二,在泉之氣數為熱化二,凡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燥化所致宜用小溫,中運熱化所致宜用咸溫,在泉寒化所致宜用咸寒,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葯食性味。 甲戌年、甲辰年(二年既是歲會,又是同天符): 上為太陽寒水司天;中為太宮土運太過;下為太陰濕土在泉。司天之氣數為寒化六,中運之氣數為濕化五,在泉之氣數亦為濕化五,凡不出現勝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寒化所致宜用苦熱,中運濕化所致宜用苦溫,在泉濕化所致宜用苦溫,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葯食性味。 乙亥年、乙巳年: 上為厥陰風木司天;中為少商金運不及;下為少陰相火在泉。金運不及,則可出現熱化的勝與寒化的復氣,亥年與巳年相同,凡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西方七宮。司天之氣數為風化八,中運之氣數為清化四,在泉之氣數為火化二,凡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熱化所致宜用涼,中運清化所致宜用酸和,在泉火化所致宜用咸寒,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葯食性味。 丙子年(為歲會年)、丙午年: 上為少陰君火司天;中為太羽水運太過;下為陽明燥金在泉。司天之氣數為熱化二,中運之氣數為寒化六,在泉之氣數亦為清化四,凡不出現勝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熱化所致宜用咸寒,中運寒化所致宜用咸溫,在泉清化所致宜用酸溫,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葯食性味。 丁丑年、丁未年: 上為太陰濕土司天;中為少角木雲不及;下為太陽寒水在泉。木雲不及,則可出現清化的勝與熱化的復氣,丑年與未年相同,凡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東方三宮。司天之氣數為雨化五,中運之氣數為風化三,在泉之氣數為寒化一,若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雨化所致宜用溫苦,中運風化所致宜用辛和,在泉寒化所致宜用甘熱,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葯食性味。 戊寅年、戊申年(二年俱為天符年): 上為少陽相火司天;中為太徽火運太過;下為厥陰風木在泉。司天之氣數為火化七,中運之氣數為火化七,在泉之氣數為風化三,凡不出現勝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火化所致宜用咸寒,中運火化所致宜用甘和,在泉風化所致宜用辛涼,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葯食性味。 已卯年、已酉年: 上為陽明燥金司天;中為少宮土運不及;下為少陰君火在泉。土運不及,則可出現風化的勝與熱化的復氣,卯年與酉年相同,凡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中央五宮。司天之氣數為清化九,中運之氣數為雨化五,在泉之氣數為熱化七,若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清化所致宜用小溫,中運雨化所致宜用甘和,在泉熱化所致宜用咸寒,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葯食性味。 庾辰年、庾戌年: 上為太陽寒水司天;中為太商金運太過;下為太陰濕土在泉。司天之氣數為寒化一,中運之氣數為清化九,在泉之氣數為雨化五,凡不出現勝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寒化所致宜用苦熱,中運清化所致宜用辛溫,在泉雨化所致宜用甘熱,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葯食性味。 辛巳年、辛亥年: 上為厥陰風木司天;中為少羽水運不及;下為少陽相火在泉。水運不及,則可出現雨化的勝與風化的復氣,巳年與亥年相同,凡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北方一宮。司天之氣數為風化三,中運之氣數為寒化一,在泉之氣數為火化七,若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風化所致宜用辛涼,中運寒化所致宜用苦和,在泉火化所致宜用咸寒,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葯食性 壬午年、壬子年: 上為少陰君火司天;中為太角木運太過;下為陽明燥金在泉。司天之氣數為熱化二,中運之氣數為風化八,在泉之氣數為清化四,凡不出現勝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熱化所致宜用咸寒,中運風化所致宜用酸和,在泉清化所致宜用酸溫,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葯食性味。 癸未年、癸丑年: 上為太陰濕土司天;中為少徽火雲不及;下為太陽寒水在泉。火雲不及,則可出現寒化的勝與雨化的復氣,未年與丑年相同,凡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北方九宮。司天之氣數為雨化五,中運之氣數為火化二,在泉之氣數為寒化一,若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雨化所致宜用苦溫,中運火化所致宜用咸溫,在泉寒化所致宜用甘熱,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葯食性味。 甲申年、甲寅年: 上為少少陽相火天;中為太宮土運太過;下為厥陰風木在泉。司天之氣數為火化二,中運之氣數為雨化五,在泉之氣數為風化八,凡不出現勝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火化所致宜用咸寒,中運雨化所致宜用咸和,在泉風化所致宜用辛涼,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葯食性味。 乙酉年(為太一天符年),乙卯年(為天符年): 上為陽明燥金司天;中為少商金運不及;下為少陰君火在泉。金運不及,則可出現熱化的勝與寒化的復氣,酉年與卯年相同,凡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西方七宮。司天之氣數為燥化四,中運之氣數為清化四,在泉之氣數為熱化二,若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燥化所致宜用苦小溫,中運清化所致宜用酸和,在泉熱化所致宜用咸寒,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葯食性味。 丙戌年、丙辰年(二年俱為天符年): 上為太陽寒水火天;中為太羽水運太過;下為太陰濕土在泉。司天之氣數為寒化六,中運之氣數為寒化六,在泉之氣數為雨化五,凡不出現勝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寒化所致宜用苦熱,中運寒化所致宜用咸溫,在泉雨化所致宜用甘熱,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葯食性味。 丁亥年、丁巳年(二年俱為天符年): 上為厥陰風木司天;中為少角木雲不及;下為少陽相火在泉。木雲不及,則可出現清化的勝與熱化的復氣,亥年與巳年相同,凡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東方三宮。司天之氣數為風化三,中運之氣數為風化三,在泉之氣數為火化七,若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風化所致宜用辛涼,中運風化所致宜用辛和,在泉火化所致宜用咸寒,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葯食性味。 戊子年(為天符年)、戊竿年(為太一天符年): 上為少陰君火司天;中為太徽火運太過;下為陽明燥金在泉。司天之氣數為熱化七,中運之氣數為熱化七,在泉之氣數為清化九,凡不出現勝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熱化所致宜用咸寒,中運熱化所致宜用甘和,在泉清化所致宜用酸溫,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葯食性味。 已丑年、已未年(二年俱為太一天符年): 上為太陰濕土司天;中為少宮土運不及;下為太陽寒水在泉。土運不及,則可出現風化的勝與清化的復氣,丑年與未年相同,凡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中央五宮。司天之氣數為雨化五,中運之氣數為雨化五,在泉之氣數為寒化一,若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雨化所致宜用苦熱,中運雨化所致宜用甘和,在泉寒化所致宜用甘熱,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葯食性味。 上為少陽相火司天;中為太商金運太過;下為厥陰風木在泉。司天之氣數為火化七,中運之氣數為清化九,在泉之氣數為風化三,凡不出現勝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火化所致宜用咸寒,中運清化所致宜用辛溫,在泉風化所致宜用辛涼,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葯食性味。 辛卯年、辛酉年: 上為陽明燥金司天;中為少羽水運不及;下為少陰君火在泉。水運不及,則可出現雨化的勝與風化的復氣,卯年與酉年相同,凡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北方一宮。司天之氣數為清化九,中運之氣數為寒化一,在泉之氣數為熱化七,若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清化所致宜用苦小溫,中運寒化所致宜用苦和,在泉熱化所致宜用咸寒,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葯食性味。 壬辰年、壬戌年: 上為太陽寒水司天;中為太角木運太過;下為太陰濕土在泉。司天之氣數為寒化六,中運之氣數為風化八,在泉之氣數為雨化九,凡不出現勝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寒化所致宜用苦溫,中運風化所致宜用酸和,在泉雨化所致宜用甘溫,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葯食性味。 癸巳年、癸亥年(二年俱為同歲會): 上為厥陰風木司天;中為少徽火雲不及;下為少陽相火在泉。火雲不及,則可出現寒化的勝與雨化的復氣,巳年與亥年相同,凡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邪化日。災變發生在南方九宮。司天之氣數為風化八,中運之氣數為火化二,在泉之氣數為火化二,若不出現勝氣復氣的,就是所謂正化日。其氣化致病時,司天風化所致宜用辛涼,中運火化所致宜用咸溫,在泉火化所致宜用咸寒,這就是所謂適宜的葯食性味。 凡此五運六氣之定期值年,勝氣復氣及正化邪化的不同變化,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不可不加以考察。所以說,有關五運六氣的問題,只要掌握了它的要領,一句話就可以結束,不能掌握它的要領,則漫無邊際,就是這個意思。 黃帝說:好!五運六氣也會有復氣之年嗎?岐伯說:五運之氣鬱到極點,就要爆發,不過需要等待一定的時機才能發作。黃帝說:請問其中的道理是什麽呢?岐伯說:五運之氣的太過年和不及年,其復氣的發作是不一樣的。黃帝說:我想請你詳盡地講講。岐伯說:太過者,發作急暴,不及者,發作徐緩,及暴者,致病嚴重,徐緩者,致病持續。黃帝說:太過與不及的氣化之數是怎樣的呢?岐伯說:氣太過,其氣化之數為五行的成數,氣不及的,其氣化之數為五行的生數,惟有土運,不管太過不及,其氣化之數,皆為生數。 黃帝說:五氣鬱而發作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土氣鬱發而發作的情況是:山谷驚動,雷聲震於氣交,塵埃黃黑昏暗,濕氣蒸發則化為白氣,急風驟雨降於高山深谷,山崩石陷,撞擊橫飛,山洪暴發,大水隨之而至,河流湖泊泛濫漫衍,土質破壞,水去之後,田土荒蕪,只可牧畜而已。土郁發作,則土之化得以敷布,喜降應時之雨,萬物開始生長化成。濕氣過勝則使人體水濕的運化受到影響,所以人們易患心腹部脹滿,嘔吐霍亂,水飲發作,大便泄下如注,浮腫身重等病。雲氣奔向雨府,早霞應貫於朝陽之處,塵埃昏暗,山澤不清,這就是土郁開始發作的現象,發作時間多在四時之時。發現雲霧橫貫於天空與山谷,或驟或散,忽生忽滅,浮動不定,乃是土郁將發的先兆。 金氣鬱而發作是怎樣的情況是:天氣清爽,地氣明凈,風清涼,氣急切,涼氣大起,草木之上輕浮著雲煙,燥所流行,時常有霧氣瀰漫,肅殺之氣至,草木乾枯凋落,發為秋聲。燥氣過勝則氣化受到影響,所以人們易患咳嗽氣逆,心與脅部脹滿牽引少腹部,經常急劇疼痛,不能轉動,咽喉乾燥,面色如煙塵而難看等病。山澤乾枯,地面凝聚著如霜一樣的鹵鹼,這就是金郁開始發作的現象,發作時間多在五氣之時。發現夜間降下白露,叢林深處風聲凄涼,乃是金郁將發的先兆。 水氣鬱而發作是怎樣的情況是:陽氣退避,陰氣驟起,大寒的氣候乃至,川流湖澤,被嚴寒凍結,寒冷的霧氣結為霜雪,甚則霧氣黃黑昏暗遮避,流行於氣交,而為霜雪肅殺之氣,水乃預先發現某些徵兆。所以人們易患寒氣侵犯人體而心痛,腰部與臀部疼痛,大關切活動不靈,屈伸不便,多厥逆,腹部痞滿堅硬等病。陽氣不得主治,陰氣聚積於空中,白埃昏暗,這就是水郁開始發作的現象,發作時間,多在君火與相火主時的前後。發現太空之氣散亂如麻,深遠昏暗,隱約可見,顏色黑微黃,乃是水郁發的先兆。 木氣鬱而發作是怎樣的情況是:在空中塵埃昏暗,雲物飄動,大風乃至,屋被刮壞,樹木折斷,草木之類發生變化。所以人們易患胃脘當心處疼痛,向上撐兩脅,咽喉鬲塞不通,食飲難以咽下,甚則耳鳴,頭目眩暈旋轉,兩眼辯不清人物,多突然僵直仆倒等病。太空中塵埃蒼茫,天空和山脈同樣顏色,或呈現濁氣,色黃黑郁滯不散,雲雖橫於空中,而雨水不降,這就是木郁開始發作的現象,發作的時間不固定。發現平野中的草皆低垂不起,柔軟的樹葉子皆背面翻轉向外,高山之松,被風吹作響,虎叫于山崖風巒之上,乃是木郁將發的先兆。 火氣鬱而發作是怎樣的情況是:太空中有黃赤之氣遮避,太陽光不甚明亮,火炎流行,大署乃至,高山湖澤似被火炎燒燎一樣,木材流出液汁,廣大的夏屋煙氣升騰,地面上浮現出霜鹵樣物質,不流動的水減少,蔓草類焦枯乾黃,風熱熾盛,人們言語惑亂,濕之化氣,乃後期而至。所以人們易患少氣,瘡瘍癰腫,脅腹胸背,頭面四肢,脹滿而不舒適,生瘡瘍與痱子,嘔逆,筋脈抽搐,骨節疼痛而抽動,泄瀉不止,溫瘧,腹中急劇疼痛,血外溢流注不止,精液乃少,目赤,心中煩熱,甚則昏暈煩悶懊惱等病,容易突然死亡。每日在百刻終盡之後,陽氣來複,氣候大溫,汗濕汗孔,這就是火郁開始發作的現象,發作的時間,多在四氣之時。事物動及則靜,陽極則陰,熱極之後,濕氣乃化乃成。花開之時又見水結成冰,山川出現冰雪,則火乃被郁,而於午時,見有陽熱之氣生於湖中,乃是火郁將發的先兆。 五氣之郁,必有先兆,而後乃發生報復之氣,都是在郁極的時候,開始發作,木郁的發作,沒有固定的時間,水郁的發作,在君、相二火主時的前後。細心的觀察時令,發病的情況是可以預測的,失於正常的時令及歲氣運行的規律,則五行之氣運行錯亂,生長化收藏的政令,也就不正常了。 黃帝說:水郁而發為冰雪霜雹,土郁而發為飄雨,木郁而發為毀壞斷折,金郁清爽明凈,火郁而發為熱氣黃赤昏暗,這是什麽氣造成的呢?岐伯說:六氣有太過不及的不同,發作時有輕微和嚴重的差別,發作輕微的,只限於本氣,發作嚴重的,則兼見於其下承之氣,則氣發的情況就可以知道了。黃帝說:好。五郁之氣的發作,不在其應發之時,是什麽道理呢?岐伯說:這是屬於時間上的差異。黃帝說:這種差異,有日數嗎?岐伯說:差異都在應發時之後三十日有餘。黃帝說:主時之氣,來時有先後的不同,是什麽原因呢?岐伯說:歲運太過,氣先時而至,歲運不及,氣後時而至,這屬於正常的氣候。黃帝說:歲運之氣,正當應至之時而來的,屬於什麽呢?岐伯說:沒有太過和不及,則正當其時而至,不這樣就要發生災害。 黃帝說:好。氣有非其時而有其化的,是什麽道理呢?岐伯說:太過者,其氣化則正當其時;氣不及的,其氣化則歸之於勝己者之所化。黃帝說:四時之氣,來時有早有晚高下左右的不同,怎樣測知呢?岐伯說:氣的運行有逆有順,氣之來至有快有慢。所以氣太過的,氣化先於天時,氣不及的,氣化後於天時。黃帝說:我想聽聽關於氣的運行情況是怎樣的呢?岐伯說:春氣生於東而西行,夏氣生於南而北行,秋氣生於西而東行,東氣生於北而南行。所以春氣自下而升於上,秋氣自上而降於上,夏氣萬物生長,其氣布化於中,冬氣嚴於外表,而氣始於標。春氣在東,故始於左,秋氣在西,故始於右,冬氣在北,故始於後,夏氣在南,故始於前。這就是四時正常氣化的一般規律。所以高原地帶,氣候嚴寒,冬氣常在,下窪地帶,氣候溫和,春氣常在,必須根據不同的時間地點,仔細地加以考察。黃帝說:好。 黃帝問道:五運六氣變化應於所見的物象,其正常氣化與反常的變化是怎樣的呢?岐伯回答說:關於六氣正常與反常的變化,有氣化,有變化,有勝氣,有復氣,有作用,有病氣,各有不同的情況,你想了解哪一方面的呢?黃帝說:我想聽你詳盡地講講。岐伯說:我盡量講給你聽吧。關於六氣之所至,厥陰風木之氣至時,則為平和;少陰君火之氣至時,則為溫暖;太陰濕土之氣至時,則為塵埃濕潤;少陽相火之氣至時,則為火炎暑熱;陽明燥金之氣至時,則為清涼剛勁;太陽寒水之氣至時,則為寒冷氣氛。這是四時正常氣化的一般情況。 厥陰之氣至,為風化之府,為物體破裂而開發;少陰之氣至,為火化之府,為萬物舒發繁榮;太陰之氣至為雨化之府,為物體充盈圓滿;少陽之氣至為熱化之府,為氣化盡現於外;陽明之氣至,為肅殺之府,為生髮之氣變更;太陽之氣至,為寒化之府,,為陽氣斂藏。這是六氣司化的一般情況。 厥陰之氣至,為萬物發生,為和風飄蕩;少陰之氣至,為萬物繁榮,為形象顯現;太陰之氣至,為萬物化育,為濕化雲雨;少陽之氣至,為萬物盛長,為蕃盛鮮明;陽明之氣至為收斂,為霧露之氣;太陽之氣至為閉藏,為生機閉密。這是六氣所化的一般情況。 厥陰之氣至,,為風氣發生,厥陰之下,金氣承之,故氣終則肅殺;少陰之氣至,為熱氣發生,少陰之中見為太陽,故其中為寒化;太陰之氣至,為濕氣發生,太陰之下,風氣承之,風來濕化,故終則大雨如注;少陽之氣至,為火氣發生,相火之下,水氣承之,故氣終為濕熱交蒸;陽明之氣至為燥氣發生,其氣終則為涼;太陽之氣至,為寒氣發生,太陽之中見為少陰,故其中溫化。這是六氣德化的一般情況。 厥陰之氣至,為毛蟲類化育;少陰之氣至,為羽蟲類化育;太陰之氣至,為倮蟲類化育;少陽之氣至,為有羽民辦昆類化育;陽明之氣至,為介蟲類化育;太陽之氣至,為鱗蟲類化育。這是氣化功德的一般情況。 厥陰之氣至則萬物生髮,故為生化;少陰之氣至,則萬物繁榮,故為榮化;太陰之氣至則萬物濕潤,古為濡化;少陽之氣至則萬物茂盛,故為茂化;陽明之氣至則萬物堅實,故為堅化;太陽之氣至則萬物閉藏,故為藏化。這是六氣施政的一般情況。 厥陰風木之氣至,為旋風怒狂,風木亢盛則金氣承而制之,其氣大涼;少陰君火之氣至,為氣甚溫暖,火氣亢盛則陰精承而制之,其氣寒冷;太陰濕土之氣至為雷雨劇烈,濕土亢盛則風氣承而制之,其氣為狂風;少陽相火之氣至,為旋風及火熱X燎;火氣亢盛則水氣承而制之,其氣為霜凝;陽明燥金之氣至,為物體散落,金氣亢盛則火氣承而制之,其氣溫暖;太陽寒水之氣至,為寒雪冰雹,寒水亢盛則土氣承而制之,其氣為白色塵埃。這是六氣變常的一般情況。 厥陰風木之氣至,為物體擾動,為隨風往來;少陰君火之氣至,為火焰高明,為空中有黃赤之氣色;太陰濕土之氣至,為陰氣沉滯,為白色塵埃,為晦暗不明;少陽相火之氣至,為虹電等光顯,為赤色之雲,為空中有黃赤之色;陽明燥金之氣至,為煙塵,為霜凍,為剛勁急切,為凄慘之聲;太陽寒水之氣至,為堅硬,為鋒利,為挺立。這是六氣行令的一般情況。 厥陰風木之氣至而致病,為腹中拘急;少陰君火之氣至而致病,為瘡瘍皮疹身熱;太陰濕土之氣至而致病,為水飲積聚,阻塞不通;少陽相火之氣至而致病,為噴嚏嘔吐,為瘡瘍;陽明燥金之氣至而致病,為皮膚氣腫;太陽寒水之氣至而致病,為關節屈伸不利。這是六氣致病的一般情況。 厥陰之氣至而致病,為肝氣不舒,脅部支撐疼痛;少陰之氣至而致病,為心神不寧,易驚而惑亂,惡寒戰慄,譫言妄語;太陰之氣至而致病,為脾氣不運,蓄積脹滿;少陽之氣至而致病,為膽氣被傷,易驚,躁動不安,昏暈悶昧,常突然發病;陽明之氣至而致病,為胃足陽明之經脈不適,鼻塞,尻陰股膝脛足等處發病;太陽之氣至而致病,為膀胱足太陽之經脈不適,發為腰痛。這是六氣致病的一般情況。 厥陰之氣至而致病,為脅痛,嘔吐瀉利;少陰之氣至而致病,為多言善笑;太陰之氣至而致病,為身重浮腫;少陽之氣至而致病,為急劇瀉利不止,肌肉抽搐;常突然死亡;陽明之氣至而致病,為鼻塞噴嚏;太陽之氣至而致病,為大便瀉利,津液之竅道閉止不通。這是六氣致病的一般情況。 凡此十二變者,六氣作用為德者,那麽萬物以德回應它;六氣作用為化者,那麽萬物以化回應它;六氣作用為政者,那麽萬物以政回應它;六氣作用為令者,那麽萬物以令回應它;氣在上的則病位高;氣在下的則病位低;氣在中的則病位在中;氣在外的則病位在外;這是六氣致病之病位的一般情況。所以風氣勝者則動而不寧,熱氣勝者則腫,燥氣勝者則干,寒氣勝者則虛浮,濕氣勝者則濕瀉,甚則水氣閉滯而為浮腫。隨著六氣所在之處,以知其病變的情況。 黃帝說:我想聽聽六氣的作用是怎樣的。岐伯說:關於六氣的作用,各自歸之於被我克之氣而以為氣化。所以太陰的雨化,作用於太陽;太陽的寒化,作用於少陰;少陰的熱化,作用於陽明;陽明的燥化,作用於厥陰;厥陰的風化,作用於太陰。各隨其所在的方位以顯示其作用。黃帝說:六氣自得其本位的,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六氣自得其本位的,是正常的氣化。黃帝說:我想聽聽六氣本位的所在。岐伯說:確立了六氣所居的位置,就可以知道它所主的方隅和時間了。 黃帝說:歲氣六步之位的太過不及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太過和不及是不相同的。太過之氣,來時緩慢而時間持續較長,不及之氣,來時燥急而容易消失。黃帝說:司天與在泉之氣的太過和不及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司天之氣不足時,在泉之氣隨之上遷,在泉之氣不足時,司天之氣從之下降,歲運之氣居於中間,若在泉之氣上遷則運氣先上遷,司天之氣下降則運氣先下降,所以歲運之氣的遷降,常在司天在泉之先。歲運不勝司天在泉之氣時則相惡,歲運與司天在泉之氣相和時,則同歸其化,隨著歲運與司天在泉之氣所歸從,而發生各種不同的病變。所以司天之氣太過時,則天氣下降,在泉之氣太過時,則地氣上遷,上遷下降的多少,隨著天地之氣勝之多少,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氣微則差異小,氣甚則差異大,甚則可以改變氣交的時位,氣交時位改變時則有大的變化,疾病就要發作。《大要》上說:差異大的有五分,差異小的有七分,這種差異就表現出來了。就是這個意思。 黃帝說:好。前面論述過用熱品時,不要觸犯主時之熱;用寒品時,不要觸犯主寒之寒。我想不避熱不避寒,應當怎樣呢?岐伯說:你問的很全面啊!發表時可以不避熱,攻里時可以不避寒。黃帝說:不發表不攻里時而觸犯了寒熱會怎樣呢?岐伯說:若寒熱之氣傷害於內,他的病就更加嚴重了。黃帝說:我想聽聽無病的人會怎樣呢?岐伯說:無病的人,能夠生病,有病的人會更加嚴重。黃帝說:生病的情況是怎樣的呢?岐伯說:不避熱時則熱至,不避寒時則寒至。寒至則發生腹部堅硬痞悶脹滿,疼痛急劇,下利等病;熱至則發生身熱,嘔吐下利,霍亂,癰蛆瘡瘍,混冒鬱悶泄下,肌肉抽動,筋脈抽搐,腫脹,嘔吐,鼻塞衄血,頭痛,骨節改變,肌肉疼痛,血外溢或下泄,小便淋瀝,癃閉不通等病。黃帝說:應當怎樣治療呢?岐伯說:主時之氣,必須順從之,觸犯了主時之氣時,可用相勝之氣的藥品加以治療。 黃帝問道:婦女懷孕,若用毒藥攻伐時,會怎樣呢?岐伯回答說:只要有應攻伐的疾病存在,則母體不會受傷害,胎兒也不會受傷害。黃帝說:我想聽聽這是什麽道理呢?岐伯說:身雖有妊,而有大積大聚這種病,是可以攻伐的,但是在積聚衰減一大半時,就要停止攻伐,攻伐太過了就要引起死亡。 黃帝說:好。郁病之嚴重者,應當怎樣治療呢?岐伯說:肝木郁的,應當舒暢條達之;心火郁的,應當發散之。這樣去調整五髒的氣機,凡氣太過的,就要折服其氣,因為太過則畏折,就是所謂瀉法。黃帝說:假借之氣致病,應當怎樣治療呢?岐伯說:如果主氣不足而有假借之氣致病時,就不必要遵守「用寒遠寒,用熱遠熱 」等禁忌法則了。這就是所謂主氣不足,客氣勝之而有非時之氣的意思。 黃帝說:聖人的要道真偉大呀!關於天地的變化,運行的節律,運用的綱領,陰陽的治化,寒暑的號令,不是先生誰能通曉它!我想把它藏在靈蘭室中,署名叫六元正紀,不經過洗心自戒,不敢隨意將其展示,不是誠心實意的人,不可輕易傳授給他。 刺法論篇第七十二 黃帝問道:歲氣的左右間氣,不得升降,氣交發生反常的變化,即可成為暴烈的邪氣,我已經知道了。怎樣進行預防,挽救人類的疾患,可以得到一種卻退鬱氣的辦法嗎?岐伯再次跪拜回答說:你提這個問題很高明啊!我聽老師說,既明白了天地六元之氣的變化,還必須深知刺法,它可以折減鬱氣,扶助運氣,補助虛弱,保全真氣,瀉其盛氣,除去余邪,使其消除此種疾苦。黃帝說:我想聽你詳盡地講講。岐伯說:氣應升而不得升時,便有嚴重的凶災。厥陰風木欲升為司天之左間,遇金氣過勝,而天柱阻抑之,則木氣鬱,木之鬱氣欲發,必須等到木氣當位之時,在人體則因當刺足厥陰之井大敦穴,以瀉木郁。火欲升為司天之左間,遇水氣過勝,而天蓬阻抑之,則火氣鬱,火之鬱氣欲發,必須等到火氣當位之時,在人體則不管君火還是相火,同樣應當刺心包絡手厥陰之滎勞宮穴,以瀉火郁。太陰濕土欲升為司天之左間,遇木氣過勝,而天沖阻抑之,則土氣鬱,土氣欲發,必須等到土氣當位之時,在人體則應當刺足太陰之俞太白穴,以瀉土郁。陽明燥金欲升為司天之左間,遇火氣過勝,而天應阻抑之,則金氣鬱,金之鬱氣欲發,必須等到金氣當位之時,在人體則應當刺手太陰之經經渠穴,以瀉金郁,水之鬱氣欲發,必須等到土氣當位時,在人體則應當刺足少陰之合陰谷,以瀉水郁。 黃帝說:歲氣之間應升而不能升的,可以預防,我想聽聽歲氣之間應降而不降的,是不是也可以事先防備岐伯說:既然明白氣升的道理,也必然能通達氣降的道理。間氣升降不前所致的疾患,都可以預先調治。厥陰風木欲降為在泉之左間,遇金氣過勝,而地白阻抑之,則木郁降而不得入,木被抑則發為鬱氣,待鬱氣散則木可降而得位,氣應降而不得降之鬱氣發作,其曉烈程度和司天間氣應升不升之鬱氣待時發作相同,應降不得降,能夠很快地形成鬱氣,降則可以折減其勝氣,在人體則應當針刺手太陰之井穴少商與手陽明之合穴曲池。火欲降為在泉之左間,遇水氣過勝,而地玄與抑之,則火欲降而不得入,火被抑則發為鬱氣,待鬱氣散則火氣可入,應當折減其勝氣,可以散其鬱氣,在人體則應當針刺足少陰之井穴湧泉與足太陽之合穴委中。太陰濕土欲降為在泉之左間,遇木氣過勝而地蒼阻抑之,則土欲降而不能下,土被抑則發為鬱氣,待鬱氣散則土氣可入,應當折減其勝氣,可以散其鬱氣,在人體則應當刺足厥陰之井穴大敦與足少陽之合穴陽凌泉。陽明燥金欲降為在泉之左間,遇火氣過勝而地彤阻抑之,則金欲降而不能下,金被抑則發為鬱氣,待鬱氣散金氣可入,應當折減其勝氣,可以散其鬱氣,在人體則應當針刺手厥陰心包絡之井穴中沖與手少陽之合穴天井。太陽寒水欲降為在泉之左間,遇土氣過勝而地阜阻抑之,則土欲降而不能下,水被抑則發為鬱氣,待鬱氣散則水氣可入,應當折減其勝氣,可以散其鬱氣,在人體則應當針刺足太陰之井穴隱白與足陽明之合穴足三里。 黃帝說:關於五運之太過不及,氣至有先後,與天氣升降往來,互有相承相抑的問題,我可以聽聽其至病時所運用的針刺法則嗎?岐伯說:應當取六氣生化之源。所以氣太過者取治之,氣不足則資助之。太過取之,應椐其致郁之次第以抑其鬱氣,取治於運氣生化之源,以折減其鬱氣。不及資之,是用以助運氣之不足,避免虛邪之氣。 黃帝問道:關於六氣升降不前致病的刺法,以知其大要,我想再聽聽司天之氣未能遷於正位,使司天之氣化政令失常,也就是一切生化或都失於正常。這樣則使百姓患病,可否使其預先解除,以救濟人類,請你講講這個問題。岐伯再次跪拜回答說:你問的很全面啊!談到這些至理要言,體現了聖王仁慈憐憫之心,要拯救人類的疾苦,我一定詳盡地來陳述這些道理,申明其深奧微妙的意義。若上年司天的太陽寒水,繼續施布其政令,則厥陰風木,不能遷居於司天之正位,厥陰不遷正則氣鬱塞於上,應當瀉足厥陰脈氣所流的滎穴行間。若上年司天的厥陰風木,繼續施布其政令,則少陽君火不能遷居於司天之正位,厥少陰遷正則氣鬱塞於上,應當針刺手厥陰心包絡氣所流的滎勞宮。若上年司天的少陰君火,繼續施布其政令,則太陰濕土不能遷居於司天之正位,太陰不遷正則氣留居於上,應當針刺足太陽陰脈氣所流的滎穴大都。若上年司天的太陰濕土,繼續施布其政令,則少陽相火不能遷居於司天之正位,少陽不遷正則氣閉塞而不通,應當手少陽脈氣所流的滎穴液門。若上年司天的少陽相火,繼續施布其政令,則陽明燥金不能遷居於司天之正位,陽明不遷正則氣又閉塞不通,應當針刺足少陽脈氣所流的滎穴然谷。 黃帝說:關於歲氣應遷正而不能遷正的,我已經通曉了它的要點,還想聽聽關於歲氣不退位的問題,要想折減它的有餘之氣,不使其因太過而有失,你可以使我曉得嗎?岐伯說:若舊歲的歲氣太過而有餘,繼續居於正位,施布其政令,名叫不退位。使在泉之氣,也不能後退而行間氣之化,新歲的司天之氣不能遷居於正位,風氣運行於上,木氣布化於天,應當針刺厥陰的合穴曲泉。子年與午年,司天的氣數有餘,到了丑年與未年,則少陰君活之氣,不得退位,熱氣運行於上,火的餘氣布化於天,應當針刺手厥陰的合穴曲澤。丑年與未年,司天的氣數有餘,到了寅年與申年,則太陰濕土之氣,不得退位,濕氣運行於上,雨氣化佈於天,應當針刺足太陰的合穴陰凌泉。卯年與酉年,司天的氣數有餘,到了辰年與戌年,則陽明燥金之氣,不得退位,金氣運行於上,燥氣化佈於天,應當針刺手太陰的合穴尺澤。感受年與戌年,司天的氣數有餘,到了巳年與亥年,則太陽寒水之氣,不得退位,寒氣運行於上,凜冽的水氣化佈於天,應當針刺足少陰穴陰谷。所以說司天在泉之氣,出現異常變化,就要導致人們的疾病,按照前法進行針刺,可以預先平定將要發生的疾病。 黃帝說:剛乾與柔干,失守其司天在泉之位,能使司天與中運之氣都虛嗎?岐伯說:你提這個問題很深奧啊!需要明白其奧妙的意義,司天在泉之氣,逐年更迭遷移,若剛柔失守,其起被窒,三年左右,化而為疫,因此說,認識了它的根本所在,必定能有避去疫病的法門。 假如甲子年,剛柔失守,司天之剛氣不得遷正,在泉之柔氣也必孤立而虧虛,四時的氣候,失去正常的秩序,響應的音律,不能相從,這樣,在三年左右,就要便為較大的疫病。應審察其程度的微甚與淺深,當其將要發生而可刺之時,用針刺之,土疫易傷水臟,當先取背部之腎俞穴,以補腎水,隔三日,再次足太陰脈之所注太白穴,以瀉土氣。又有在泉之氣卯不能遷正,而司天甲子陽剛之氣,則孤立無配,三年左右,也可發作土癘病。其補瀉方法,和上述甲子司天不得遷正致疫之法是一樣的。針刺完畢,不可夜行或遠行,七日內,務須潔凈,素食養神。凡是原來腎臟有息,吸而不呼,連作七次,伸直頸項,用力咽氣,要象咽很硬的東西那樣,這樣連作七遍,然後吞咽舌下的津液,不拘其數。 假如丙寅年,剛柔失守,司天之剛乾失守其位,不得遷正,在泉之柔干不能獨主其令由於司天之氣不遷正,故丙雖陽干,則水運不為太過,不可拘執常法以論定。司天之氣雖屬有餘,但不得遷正其位,天地上下,不相配合,陽律陰呂其音各異,這樣,就是天氣運行失去正常的秩序,其後三年左右,就要變為疫病。審察其程度的微甚和差異大小,徐緩的可在三年後發生疾病,嚴重的可在三年發生疫病,水疫易傷心火當其將要發生而可刺之時,用針刺之,土疫易傷水臟,當先取背部的心俞穴,以補心水,隔五日,再次腎足少陰脈氣所入的陰谷穴,以瀉腎水。又有在泉干支辛巳不能遷正附於上剛的,也叫做失守,就會使運與在泉之氣都虛,其後三年左右,變成水疫,其補瀉方法,也和上述司天不得遷正致疫之法是相同。針刺完畢,慎無大喜情動於中,如不加以禁忌,就會使氣再度耗散,應使其安靜七日,心要忠實,不可有過多的思念。 假如庾辰年,剛柔失守,司天之剛氣不得遷正,在泉之位無所配合,乙庾為金運,剛柔失守,上下不能相招,上年陽明燥金司天之氣不退,其在泉之火,來勝今年中運之金,司天在泉,其位相錯,叫做失守使太商陽律之姑洗與少商陰呂之林鐘,不能相應,這樣,則天運變化失常,三年左右,就要便為較大的疫病。審察其天運變化規律,及差異微甚,差異甚的疫氣甚,也在三年左右疫癘氣至,金疫易傷肝木,當先取背部之肝俞穴,以補肝木,隔三日,再次肺手太陰脈所行的經渠穴,以瀉肺金。針刺完畢,可安靜神志七日,甚不可大怒,大怒則使真氣散失。又或在泉干支乙未失守,不得遷正即下乙柔干不至,上庾剛乾獨治,也叫做失守,即司天與中運獨治之年,,三年左右,變為癘氣,名叫金癘,審察其在泉變化規律,推斷其癘氣之微甚,即可知道發病的遲速。凡是乙庾剛柔失位,其刺法都相同,肝應保持平和,不可發怒,以傷其氣。 假如壬午年,剛柔失守,配司天之壬不得遷正,配在泉之丁,孤獨無配,壬雖陽年,不得遷正,不得遷正則虧,不同於正常之氣,上下失守,則其相應當有一定時間,其差異的微甚,各有一定之數,太角的陽律與少角的陰呂相失而不能配合,待上下得位之時,則律呂之音相同有日,根據其微甚的差異,三年左右便可發生較大的疫氣,木疫易傷脾土,當先取背部之脾俞穴,以補脾土,隔三日,再次肝足厥陰脈氣所出的大敦穴,以瀉肝木。行刺完畢,安靜神志七日,不可大醉及歌唱娛樂,使真氣再度消散,也不要過飽或吃生的食物,要使脾氣充實,不可滯塞飽滿,不可久坐不動,食物不可太酸,不可吃一切生的食物,宜於食甘淡之味。又或在泉干支丁酉,不得遷正,失守其位,不能與中運司天之氣相應,即下位不能奉合於上,也叫做失守,不能叫做合德,因而為柔不附剛,即在泉之氣,與中運不合,三年便可變為疫癘,其針刺方法,與上述針刺木疫之法相同。 假如壬午年,剛柔失守,配司天之壬不得遷正,配在泉之丁,孤獨無配,壬雖陽年,不得遷正,不得遷正則虧,不同於正常之氣,上下失守,則其相應當有一定時間,其差異的微甚,各有一定之數,太角的陽律與少角的陰呂相失而不能配合,待上下得位之時,則律呂之音相同有日,根據其微甚的差異,三年左右便可發生較大的疫氣,木疫易傷脾土,當先取背部之脾俞穴,以補脾土,隔三日,再次肝足厥陰脈氣所出的大敦穴,以瀉肝木。行刺完畢,安靜神志七日,不可大醉及歌唱娛樂,使其氣再度消散,也不要過飽或吃生的食物,要使脾氣充實,不可滯塞飽滿,不可久坐不動,食物不可太酸,不可吃一切生的食物,宜於食甘淡之味。又或在泉干支丁酉,不得遷正,失守其位,不能與中運司天之氣相應,即下位不能奉合於上,也叫做失守,不能叫做合德,因而為柔不附剛,即在泉之氣,與中運不合,三年便可變為疫癘,其針刺方法,與上述針刺木疫之法相同。 假如戊申年,剛柔失守,戊癸雖然是火運陽年,若剛柔失守,則陽年也不屬火運太過,司天之氣不得遷正,上失其剛,在泉之柔,獨主無配,歲氣不正,因而有邪氣干擾,司天在泉之位,更迭便移,其差異有深淺,剛柔之位,將欲應合,陽律與陰呂必先應而同象這樣天運失去正常時位的,在三年之中,火疫就要發生,火疫易傷肺金,應取背部之肺俞穴,以補肺金,針刺完畢,安靜神志七日,且不可大悲傷,悲傷則動肺氣,使真氣再度消散,人們要使肺氣充實,重要的方法是閉氣養神。又或在泉干支癸亥失守,不得遷正,則司天之剛氣無配,也叫做戊癸不能合德,也就是運與在泉之氣俱虛,三年之後變為癘氣,名叫火癘。 所以用五運之氣,分立五年,以明剛柔失守之義,以盡針刺之法,於是可知疫與癘,就是根據上下剛柔失守而定名的,雖有二名,全歸一體,就是刺疫癘方法,也只有上述五法,也就是匯總了諸剛柔之位失守的治法,全歸之於五行而統之。 黃帝說:我聽說五疫發病,都可互相傳染,不論大人與小兒,癥狀都象一樣,若不用上法治療,怎樣能使它不至互相傳染呢?岐伯說:無疫發病而不受感染的,是由於正氣充實於內,邪氣不能觸犯,還必須避其毒氣,邪氣自碧空而入,又從鼻孔而出,正氣出自於腦,則邪氣便不能幹犯。所謂正氣出之於腦,就是說,在屋內先要集中神思,覺得自心好象太陽一樣光明。將要進入病室時,先想像有青氣自肝臟發出,向左而運行於東方,化作繁榮的樹木,以誘導肝氣。其次想像有白氣自肺臟發出,向右而運行於西方,化作干戈金甲,以誘導肺氣。其次想像有赤氣自心臟發出,向南而運行於上方,化作火焰光明,以誘導心氣。其次想像有黑氣自腎臟發出,向北而運行於下方,化作寒冷之水,以誘導腎氣。其次想像有黃氣自脾臟發出,留存於中央,化作黃土,以誘導脾氣。有了五臟之氣護身之後,還要想像頭上有北斗星的光輝照耀,然後才可以進入病室。 黃帝問道:人體虛弱,就會使神志遊離無主,失其常位,從而使邪氣自外部干擾,因而導致不正常的死亡,怎樣才能保全真氣呢?我想聽聽關於針刺治療的方法。岐伯再次跪拜回答說:你提這個問題很高明啊!神志雖然遊離無主,失其常位,但並沒有離開形體,這樣也不至於死亡,若再有邪氣侵犯,因而便會造成短命而亡。例如厥陰司天不得遷正,失守其位,天氣因虛,若人體肝氣素虛,感受天氣之虛邪謂之重虛,使神魂不得歸藏而遊離於上,泄氣侵犯則大氣厥逆,身體溫暖,尚可以針刺救治,先刺足少陽脈氣所過的原穴「丘墟」,再刺背部肝臟的俞穴「肝俞」,以補本臟之氣。人體素病心氣虛弱,又遇到君火相火司天不得遷正,失守其位,若臟氣復傷,感受外邪,謂之三虛,遇到火不及時,水疫之邪侵犯,使人突然死亡,可以先刺手少陽脈氣所過的原穴「陽池」 再刺背部心臟的俞穴「心俞」,以補本臟之氣。人體素病脾氣虛弱,又遇到太陰司天不得遷正,失守其位,若臟氣復傷,感受外邪,謂之三虛,遇到土不及時,木疫之邪侵犯,使人突然死亡,可以先刺足陽明脈氣所過的原穴「沖陽」 再刺背部脾臟的俞穴「脾俞」,以補本臟之氣。人體素病肺氣虛弱,遇到陽明司天不得遷正,失守其位,若臟氣復傷,感受外邪,謂之「三虛」,又遇到金不及時,火疫之邪侵犯,使人突然死亡,可以先刺手陽明脈氣所過的原穴「合谷」 再刺背部肺臟的俞穴「肺俞」,以補本臟之氣。人體素病腎氣虛弱,又遇到太陽司天,不得遷正,失守其位,若臟氣復傷,感受外邪,謂之「三虛」,又遇到水運不及之年,土疫之邪侵犯,傷及正氣,人的神魂象被取去一樣,致使突然死亡,可以先刺足太陽脈氣所過的原穴「京骨」 再刺背部腎臟的俞穴「腎俞」,以補本臟之氣。 黃帝問道:十二個臟器是相互為用的,若臟腑的神氣,失守其位,就會使宰彩不能豐滿,恐怕為邪氣侵犯,可以用刺法治療,我想聽聽關於針刺治療的要點。岐伯再次跪拜回答說:你問的真詳盡啊!問及這些至要的道理,真正的宗旨,若不是聖明的帝王,豈能深究這些根源。這就是所謂精、氣、神,合乎一定的自然規律,符合司天之氣。心之職能比如君主,神明由此而出,可以刺手少陽脈的原穴「神門」。肺的職能,比如相傅,治理與調節的作用,由此而出,可以刺手太陰脈的原穴「太淵」。肝的職能,比如將軍,深謀遠慮,由此而出,可以刺足厥陰脈的原穴「太沖」。膽的職能,比如中正,臨事決斷,由此而出,可以刺足少陽脈的原穴「丘墟 」。膻中的職能,比如臣使,歡喜快樂,由此而出,可以刺心包絡脈所流的滎穴「勞宮」。脾的職能,比如諫議,智慧周密,由此而出,可以刺脾足太陰脈的原穴「 太白」。胃的職能,比如倉廩,飲食五味,由此而出,可以刺足陽明脈的原穴「沖陽」。大腸的職能,比如傳導,變化糟粕,由此而出,可以刺大腸手陽明脈的原穴 「合谷」。小腸的職能,比如受盛,化生精微,由此而出,可以刺小腸太陽脈的原穴「腕骨」。腎的職能,比如作強,才能技巧,由此而出,可以刺腎足少陰脈的原穴「太溪」。三焦的職能,比如訣瀆,水液隧道,由此而出,可以三焦少陽脈的原穴「陽池」。膀胱的職能,比如州都,為精液儲藏之處通過氣化,才能排出,可以刺膀胱足太陽脈的原穴「京骨」。以上這十二臟器的職能,不得相失,因此刺法有保全神氣調養真元的意義,也具有修養真氣的道理,並不只能單純治療疾病,所以一定要修養與調和神氣。調養神氣之道,貴在持之以恆,補養神氣,鞏固根本,使精氣不能離散,神氣內守而不得分離,只有神守不去,才能保全真氣,若人神不守,就不能達到至真之道,至真的要領,在於天玄之氣,神能守於天息,復入本元之氣,叫作歸宗。本病論篇第七十三 黃帝說:關於天元之氣窒抑的情況,我已經知道了,還想聽聽氣交變化,怎樣叫失守呢?岐伯說:說的是司天在泉的遷正退位與左右間氣升降的問題,司天在泉的遷正退位,各有經文論述之,左右間氣各有升降不前的反常現象,所以叫做失守。由於氣交失守,不能移易其時位,氣交就要發生非常的變化,也就是四時節令失去正常的秩序,萬物生化不得平安,人類就要發生疾病。 黃帝說:關於升降不前的問題,我想聽聽它的原因,氣交發生變化,怎樣才能曉得呢?岐伯說:你提的問題很高明啊!必須明白其中的道理。氣交所以發生一定的變化,乃是天地運轉固有的機理,氣欲降而不得降的,是由於地之五氣窒抑相勝所致。又有五運之氣太過,先天時而至,使氣交升降不前,也是受中運的阻抑,但欲降而不得降,也是受中運的阻抑。於是有升之不前的,有降之不下的,有降之不下而升者至天的,有升降俱不得前進的,作出這樣分別,乃是由於在氣交的各種變化之中,異常的變化,各不相同,因此,發生的災害也就有輕有重了。 黃帝說:我想聽聽關於氣交相遇相會相勝相抑的原因,變而為疾,其病情輕重是怎樣的呢?岐伯說:氣交有勝氣相會時,就可以抑伏而使氣交有變。因此在辰戌之年,厥陰風木應從上年在泉的右間,升為本年司天的左間,若遇到天柱金氣過勝,是木氣升之不前。又若遇到庾戌之年,金運之氣先天時而至,中運之勝氣,乃使木氣忽然升之不前。木氣欲升天,金氣抑制之,升而不前,則發生清涼之氣,風氣反而減少,肅殺之氣行於春季,露霜再次降下,草木因而枯萎。人們易患溫疫早發,咽喉乾燥,兩脅脹滿,肢節皆痛等病。木氣不升,久而化為鬱氣,郁及則發,就要出現大風摧拉折損,鳴聲紊亂。人們易患卒中,半生麻痹,手足不仁等病。 因此在巳亥之年,少陰君火應從上年在泉的右間,升為本年司天的左間,若遇到天蓬水氣過勝,是君火升之不前。又若遇到厥陰司天,未得遷居正位,則少陰君火也就不能升於司天的左間,這是由於水運在中間阻抑所致。少陰君火欲升司天的左間,受到水運的阻抑,而升之不前,則清涼寒冷的氣候再度發作,早晚都有冷氣發生。人們易患陽氣伏郁於內,而升煩熱,心神驚悸,寒熱交作等病。君火不升,久而化為鬱氣,郁及則發,就要出現暴熱發作,火熱之風氣聚積覆蓋於上,化為疫氣,溫癘逢溫暖之時乃作,由於火氣暴露化為火疫,則可發生心煩而躁動口渴等症,渴甚的,可以瀉其火熱,則諸症可止。 因此在子午年,太陰濕土應從上年在泉的右間,升為本年司天的左間,若遇到天沖木氣過勝,是土氣升之不前。又若遇到壬子年,木運之氣先天時而至,中運之勝氣,土氣升天則風土埃塵昏暗,雨濕之氣不得布化。人們易患風厥,涎液上涌,半生麻痹不隨,腹部脹滿等病。土氣不升,久而化為鬱氣,郁及則發,就要發生土氣塵埃化為疫病,人們容易患猝然死亡,易患面部四肢六腑脹滿閉塞黃疸等病,濕氣不能布化,雨水就要減少。 因此在丑未年,少陽相火應從上年在泉的右間,升為本年司天的左間,若遇到天蓬水氣過勝,是少陽相火升之不前。又或遇到太陰司天,未得遷居正位,則少陰相火也就不能升於司天的左間,這是由於水運以至而阻抑所致。少陽之氣欲升司天的左間,受到水運的阻抑而升之不前,則寒冷的霧露反而布化,氣候凜冽如似冬季,河水又乾涸,冰凍再次凝結,突然出現溫暖的氣候,接著就有寒氣的布化,忽冷忽熱,發作不時。人們易患陽氣陽氣伏郁在內,煩熱升於心中,,心神驚駭,寒熱交作等病。相火不繁榮昌盛,久而化為鬱氣,郁及則發,就要出現暴熱之氣,風火之氣聚積覆蓋於上,化為疫氣,變為伏熱內煩,肢體麻痹而厥逆,甚時發生血液外溢的病變。 因此在寅申年,陽明燥金應從上年在泉的右間,升為本年司天的左間,若遇到天英火氣過勝,是金氣升之不前。又若遇到戊申戊寅年,中運之火則先天時而至,金氣欲升之為司天之左間,中運之火阻抑之,金氣升之不前,則應時之雨不得降下,西風頻作,土地乾燥,鹹鹵發生。人們易患,氣喘咳嗽,血液外溢等病。燥氣不升,久而化為鬱氣,郁及則發,就要發生白色埃霧籠罩天空,清冷而肅殺之氣,人們易患脅下脹滿,喜悲傷,傷寒鼻塞噴嚏,咽喉乾燥,手部坼裂,皮膚乾燥等病。 因此在卯酉年,太陽寒水應從上年在泉的右間,升為本年司天的左間,若遇到天芮土氣過勝,是太陽寒水升之不前。又或遇到陽明司天,未得遷居正位,則太陽寒水也就不能升於司天的左間,土運應時以至。寒水之氣欲升司天的左間,受到土運的阻抑,而升之不前,則濕熱相蒸,寒氣發生於天地之間。人們易患泄瀉如注,食谷不化等病。寒水不升,久而化為鬱氣,郁及則發,冷氣又勝過客熱之氣,冰雹突然降下。人們易患厥逆呃逆,熱病生於內,陽氣痹於外,足脛痠疼,煩惱而發生心悸懊儂煩熱,暴煩而又厥逆等病。 黃帝說:六氣升之不前的問題,我已經完全明白了它的意義。還想聽聽關於六氣降之不下的問題,可以讓我明白嗎?岐伯說:你問的很全面啊!這其中講的是天氣與地其變化的精妙意義,我可以全面來講述其道理。簡言之,就是說六氣上升之後,必然還要下降。六氣中的每一氣,上升至天,居時三年,至火年即第四年,必然下降入地,成為地之左間,又在之居時三年。這樣一升一降,一往一來,共為六年,叫做六紀。因此,丑未之年,厥陰風木應從上年司天的右間,降為本年在泉的左間,若遇到地白金氣過勝,則厥陰風木降之不前。又或遇到少陰司天,不得退位,則厥陰風木也就不能降於在泉的左間,居中的金運則應時而至。金運居於司天之下而承其氣,則厥陰風木,降之不下,則青色的塵埃遠見於上,白氣承之干下,大風時起,塵埃昏暗,清燥之氣行殺令,霜露再次降下,肅殺之氣施布其令。若木氣日久不降,其氣被抑則化為鬱氣,就會發生風氣與燥氣伏郁,氣才溫暖而反見清冷,草木雖已萌芽生長,嚴寒霜凍又至,蟄蟲不能出現,人們也懼怕這種清涼之氣要傷害臟氣。 因此在寅申年,少陽君火應從上年在泉的右間,降為本年在泉的左間,若遇到地玄火氣過勝,則少陰君火不得降入地下。又或遇到丙申丙寅年,則水運太過,先天時而至。少陰君火欲降,水運居中承之,使君火不得降下,則赤色之雲氣始現,黑色雲氣反生,溫暖的氣候使萬物舒適,又有寒雪降下,嚴寒發作,天雲凄涼。少陰君火久伏而不降,則化為鬱氣,郁久必發,所以寒氣過勝之後,又有熱氣發火,火風化為疫氣,則人們易患面赤心煩,頭痛目眩等病,火氣暴露之後,溫病就要發作。 因此在卯酉年,太陰濕土應從上年司天的右間,升為本年在泉的左間,若遇到地蒼木氣過勝,是太陰濕土不得降入地下。又或遇到少陽司天,不得退位,則太陰濕土不得降入在泉的左間,或木運應時以至。木運居於司天之下而承其氣,太陰濕土降之不下,則出現黃雲而又有青色雲霞顯露,雲氣鬱蒸而大風發作,霧氣遮蔽,塵埃過勝,草木為之折損。若太陰濕土日久不降,伏而不布則化為鬱氣,天空出現塵埃黃氣,地上濕氣鬱蒸,人們易患四肢不能舉動,頭暈眩,肢節疼痛,腹脹胸滿等病。 因此在辰戌年,少陽相火應從上年司天的右間,降為本年在泉的左間,若遇到地玄火氣過勝,則少陽相火不得降入地下。又或遇到水運太過,則先天時而至。水運居中承之,相火欲降而不得降下,則赤色雲氣始見,黑色雲氣反而發生,溫暖的之氣才欲發生,冷氣又突然而至,甚至降下冰雹。若少陽相火日久不得降下,伏而不布則化為鬱氣,冷氣之後隨又生熱,火風之氣化為疫氣,則人們易患面赤心煩,頭痛目眩等病,火氣暴露之後,溫病就要發作。 因此在巳亥年,陽明燥金應從上年司天的右間,升為本年在泉的左間,若遇到地彤火氣過勝,則陽明燥金不得降入地下。又或遇到太陽司天不得退位,則陽明燥金不得降入在泉的左間,或火運應時以至。火運居於司天之下而承其氣,陽明燥金降之不下,則天氣清冷而肅降,火氣顯露則溫熱發作。人們感到昏沉睏倦,夜卧不安,易患咽喉乾燥,口渴引飲,懊儂煩熱等病,早晚有大涼之氣,而濕熱之氣卻又發作。若陽明燥金日久不降,伏而不布則化為鬱氣,天空清涼而寒冷,遠處有白氣發生。人們易患眩暈,手足強直,麻木不仁,兩脅作痛,雙目視物不清等病。 因此在子午年,太陽寒水應從上年司天的右間,降為本年在泉的左間,若遇到地阜土氣過則太陽寒水不得降入地下。又或遇到土運太過,則先天時而至。土運居中承之,太陽寒水欲降而不得降下,則天空暴露黑氣,昏暗凄慘,才出現黃色塵埃,而又濕氣瀰漫,寒氣布化之後,又出現熱化與濕化之令。若太陽寒水日久不得降下,伏而不布則化為鬱氣,則人們易患大厥,四肢沉重卷怠,陰萎少力等病,天氣陰沉,熱氣與濕氣交替發作。 黃帝說;關於間氣升降的問題,我已經完全明白了它的意義。還想聽聽關於六氣遷正的問題,可以使我明白嗎?岐伯說:值年的歲氣,遷居於一年的中位,叫做遷正位。司天之氣不得遷居於正位,就是上年司天之氣超過了交司之日。也就是上年司天之氣太過,其值時有餘日,乃舊治理著本年的司天之數,所以使新司天不得遷正,風木溫暖之氣不能應時施化,則花卉枯萎,人們易患淋病,目系轉,轉筋,善怒,小便赤等病。風氣欲施其令而寒氣不退,溫暖的氣候不得正時,則失去正常的春令。子午年,苦上年厥陰不退位,則本年少陰不得遷正,冷氣不退,春天先冷而後又寒,溫暖之氣不能應時施化。人們易患寒熱,四肢煩痛,腰脊強直等病。上年厥陰木之氣雖有餘,但其不退位的情況,不能超過主氣二之氣君火當令之時。丑未年,若上年少陰不退位,則本年太陰不得遷正,雨水不能及時,萬物枯焦,應當生長發育的不能生髮。人們易患手足肢節腫滿,大腹水腫,胸滿不食,飧泄脅滿,四肢不能舉動等病。雨氣欲布其令,但由於少陰君火仍居天位而治之,所以溫暖之氣化亢盛而缺少雨澤。寅申年,若上年太陰不退位,則本年少陽不得遷正,炎熱的氣候不得施布其令,植物的苗莠不能繁榮,少陽之氣晚治,則酷暑見之於秋季,肅殺之氣亦必晚至,霜露不得應時而降。人們易患寒熱,鼻塞噴嚏,皮毛脆折,爪甲枯焦,甚則喘咳上氣,悲傷不樂等病。由於熱化之令繼續施布,燥令不行,也就是清冷急切之氣不行,肺金又要患病。辰戌年,若上年陽明不退位,則本年太陽不得遷正,致使冬季寒冷之令,反而改行於春季,肅殺霜凍之氣在前,嚴寒冰雪之氣在後,若陽光之氣復得而治,則凜冽之氣不得發作,雰待時而現。人們易患溫疫發作,喉閉咽干,煩躁口渴,喘息有音等病。太陽寒化之令,須待燥氣過後,才能司天主治,若燥氣過期不退,時令失去正常規律,對人們就會發生災害。 黃帝說:對於遷正早晚的問題,你已將它的意義告知了我,還想聽聽有關退位的情況,可以使我明白嗎?岐伯說:所謂不退位,就是指司天之數不盡,也就是司天之數有餘,名叫復布政,所以也叫再治天,是由於司天之數有餘,依然如故而不得退位的緣故。厥陰風木不退位時,則大風早起,時雨不得降下,溫令不能施化,人們易患溫暖,斑疵偏廢,風病發生,普遍出現肢節痛,頭目痛,伏熱在內而心煩,咽喉乾燥,口渴引飲等病。少陰君火不退位時,則溫暖之氣發生於春冬季節,蟄蟲早期出現,草木提前發芽生長,人們易患隔熱咽干,血液外溢,驚駭,小便赤澀,丹瘤診瘡瘍等病。太陰濕土不退位時,則寒冷與暑熱不時發生於春季,塵埃昏暗彌布天空,濕令不去,人們易患四肢少力,飲食不下,泄瀉如注,小便淋瀝,腹滿,足脛寒冷,陰萎,大便閉塞,小便失禁或小便頻數等病。少陽相火不退位時,則炎熱的氣候發生於春季,由於暑熱在後期布化,故冬季溫暖而不凍,流水不冰,蟄蟲出現,人們易患少氣,寒熱交替發作,便血,上部發熱,小腹堅硬而脹滿,小便赤,甚則血液外溢等病。陽明燥金不退位時,則春天發生清冷之氣,草木繁榮推遲,寒氣與熱氣相間發作。人們易患嘔吐,暴發泄瀉,飲食不下,大便乾燥,四肢不能舉動,頭目眩暈等病。太陽寒水不退位時,則春季又發生寒冷的氣候,冰雹降下,陰沉之氣昏暗覆蓋,至二之氣時,寒氣尚未退去,人們易患寒痹厥逆,陰痿不用,小便失禁,腰膝皆痛等病,溫癘之發作較晚。 黃帝說:歲氣司天的早晚,我已經知道了。還想聽聽在泉之數,你可以告知我嗎?岐伯說:地之三氣,每年有一氣遷正,一氣升天,一氣退位,其不得前進,便應於土地的生化,使萬物的生化失於正常的時令。 黃帝說:我聽說天地二甲子,十干與十二支配和。司天在泉,上下相合而主治天地之氣,其數能互相更移之正位的,就是說雖然已得歲時之正位,但是未得司正位之氣,就會四時不節,發生大疫。 假如甲子年,本為陽年,而土運受到抑塞,如果上年癸亥年,司天的氣數太過而有餘,在時間上隨已交得甲子年,但厥陰風木仍居於司天之位,本年地氣已經遷正,陽明在泉,去年在泉之少陽,已退為本年在泉的右間,這樣,去年司天之厥陰不退位在上,本年在泉之陽明已遷正在下,因此二者不相奉和。由於在上之癸與在下之乙反而相會,則本應太過的土運,卻變虛而為木氣勝,所以就不是太過了,況且應於土運之黃種陽年不應受到抑塞,今木氣既勝,則土之子金氣來複,金氣來複,若少陰君火隨之而至,則木之勝氣隨從君火之氣,故金之復氣乃微,這樣,上甲與下已失守其位,其後三年則化成土疫,晚至丁卯年,早在丙寅年,土疫就要發作,發作的大小和善惡,可以根據當年司天在泉之氣的盛衰及太乙游宮的情況去推斷。又如甲子年,在上的甲與子相結合,交於司天已治天之位,崦在下的已卯未得遷正,上年戊寅在泉至少陽不得退位,也屬上甲與下已未能合德,也就是土運不酸太過,而木氣也要乘虛克土,土之子金氣又有復氣,以反其邪氣之化。司天在泉,陰陽屬性不同,其變為疫癘之氣的大小善惡,和司天在泉失守其位的變化規律是一致的。 假如丙寅年,本為陽年太過,如果上年乙丑年司天的氣數太過而有餘,在時間上雖已交得丙寅年,但太陰濕土仍居於司天之位,本年地氣已經遷正,厥陰在泉,去年在泉之少陽,已退為本年在泉的右間,這樣,去年司天之太陰不退位在上,本年在泉之厥陰已遷正在下,因此,在泉的厥陰不能奉和於司天的氣化。由於在上的乙與在下的辛反而相會,則本應太過的水運,卻變虛而為土氣所勝,所以就不是太過了,也就是太簇之律管,不應太羽之音。土勝而雨氣施化,水之子來複為風化,這樣,上丙與下辛失守其位而不得相會,其後三年則化成水疫,晚至已巳年,早在戊辰年,水疫甚者發作迅速,水疫微者發作徐緩,水疫發作的大小善惡,可以根據當年司天在泉之氣的盛衰及太乙游宮的情況去推斷。又如丙寅年,在上的丙與寅相合,交於司天已治天之位,而在下的辛巳未得遷正,上年庾辰在泉至少陽不得退位,也屬於上丙與下辛未能合德,便使水運小虛而有小的勝氣,或有小的復氣,其後三年化而為癘,名叫水疫,其癥狀如水疫,治法同前。 假如壬午年,本為陽年太過,如果上年辛巳年司天的氣數太過而有餘,在時間上雖已交得壬午年,但厥陰風木仍居於司天之位,本年地氣已經遷正,太揚在泉,去年丙申在泉的少陽已退為本年在泉的右間,這樣,去年司天之厥陰不退位在上,本年在泉之陽明已遷正在下,因此,在泉的陽明不能奉和於司天的氣化。由於在上的辛與在下的丁相會,則本應太過的木運,卻變虛而為金氣所勝,所以就不是太過了,也就是蕤賓之律管,不應太角之音。金氣行而燥氣勝,木之子火氣來複則熱化,其後化成木疫,疫甚的發作迅速,疫微的發作徐緩,木疫發作的大小善惡,可以根據當年司天在泉之數的盛衰及太乙游宮的情況去推斷。又如壬午年,在上的壬與午相合,交於司天已治天之位,而在下的丁酉未得遷正,也就是上年甲午在泉至少陰未不得退位,也屬於上庾與下乙未能合德,也就是下丁的干失與上壬剛乾的配合,也可以使木運小虛,並有小的勝氣與小的復氣,其後三年化而為癘,名叫木疫,其癥狀與風疫相似,治法同前。 假如戊申年,本為陽年太過,如果上年丁未年司天的氣數太過而有餘,在時間上雖已交得戊申年,但太陰濕土仍居於司天之位,本年地氣已經遷正,厥陰在泉,去年戊申在泉的太陽已經退為本年在泉的右間,這樣,去年丁未司天之太陰不退位而仍在上,本年癸亥在泉之厥陰已遷正在下,因此在泉的厥陰不能奉和於司天的氣化。由於在上的丁與在下的癸相會,則本應太過的火運,卻變虛而為水氣所勝,所以就不是太過了,也就是夷則之律管,不應太徽之音。這樣上戊與下癸失守其位而不得相會,其後三年化而為疫,迅速的至庾戌年便要發作,發作的大小善惡,可以根據當年司天之氣的盛衰及太乙游宮的情況去推斷。又如戊申年,在上的戊與申相會,且應交於司天已治天之位,而在下的癸亥未得遷正,也就是上年壬戌在泉至少陰未不得退位,屬於上戌與下癸未能合德,即下癸的柔干失與戊壬剛乾的配合,使火運小虛,有小勝氣,或雖有勝氣而無復氣,其後三年化而為癘,名叫火癘,治法同前,其治法可以用寒法與泄法。 黃帝說:人的正氣不足,天氣如不正常,則神志失守,神光不得聚斂,邪氣傷人,導致暴亡,我可以聽聽這是什麽道理嗎?岐伯說:人的五臟,只要有一臟不足,有遇上歲氣不及,就要感受邪氣。人若過度憂愁思慮就要傷心,又或遇少陰司天之年,天氣不及,則間氣太陰接之而至,這就是所謂天虛,也就是人氣與天氣同虛。又遇因驚而劫奪精氣,汗出而傷心之液,因而形成三虛,則神明失守。心為一身之君主,神明由此而出,神明失守其位,則遊離于丹田,也就是泥丸宮下,神既失守而不得聚斂,卻又遇到火運不及之年,必有水疫之邪氣發病,使人突然死亡。人若飲食不節,勞倦過度就要傷脾,又或遇太陰司天之年,天氣不及,則間氣少陽接之而至,這就是所謂天虛,也就是人氣虛與天氣虛。又遇飲食過飽,汗出傷胃之液,或醉飽行房,汗出傷脾之液,因而形成三虛,則脾之神志失守。脾的職能比之於議,智謀周密自此而出,神既失守其位而不得聚斂,卻又遇土運不及之年,必有土疫癘之邪氣發病,使人突然死亡。人若久作濕地,或強力勞動而又入水則必傷腎臟。腎的職能是作強,一切技巧都由此而出,由於人虛加以天氣虛,因而形成三虛,使腎的神志失守,神志失守其位而不得聚斂,卻又遇水運不及之年,必有土疫雅氣發病,使人突然死亡。人或忿怒,氣上逆而不下,就要傷肝。又或遇厥陰司天,天氣不及,則間氣少陰接之而至,這就是所謂天虛,也就是天虛與人虛。又或遇急走恐懼,則汗出而傷肝之液。肝的職能,比之於將軍,人的謀慮自此而出,神志失守其位而不聚斂,又遇木運不及之年,或丁年上丁與下壬不相符合,或上壬與下丁失守其位,或厥陰司天天氣不及,必有金疫邪氣發病,使人突然死亡。上述五種失守其位,乃是由於天氣虛與人氣虛,致使神志遊離失守其位,便會有五疫之邪傷人,使人突然死亡,名叫屍厥。人犯了五臟神志易位,就會使神光不圓,不但是疫邪,一切邪氣傷人,都是由於神志失守其位的緣故。所以說,神志內守的就可以生,神志失守的就要死亡,的神者就會安康,失神者就要死亡。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 黃帝問道:五運相互交和主歲,太過不及交替為用,我已經知道了。六氣分治一年中,主管司天在泉,其氣來時是怎樣的?岐伯再拜而回答說:問的多麽英明啊!這是自然變化的基本規律,人體的機能活動是與天地變化相適應的。 黃帝道:人體與司天在泉之氣相適應的情況是怎樣的呢?岐伯說:這是受自然規律所主宰的,是一般醫生疑惑難明的。 黃帝道:我要知道它的道理。岐伯說:厥陰司天,氣從風化;少陰司天,氣從熱化;太陰司天,氣從濕化;少陽司天,氣從火化;陽明司天,氣從燥化;太陽司天,氣從寒化。根據客氣所臨的臟位,來確定其疾病。 黃帝道:在泉之氣的氣化是怎樣的?岐伯說:與司天同一規律,間氣也是如此。 黃帝道:間氣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分司在司天和在泉之左右的,就叫做間氣。 黃帝道:與司天在泉有何分別?岐伯說:司天在泉主歲之氣,主管一年的氣化,間氣之氣,主一步(六十日多)的氣化。黃帝道:很對! 一歲之中氣化的情況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厥陰司天為風化,在泉為酸化,歲運為蒼化,間氣為動化;少陰司天年為熱化,在泉為苦化,歲運不司氣化,間氣為灼化;太陰司天為濕化,在泉為甘化,間氣為柔化;少陽司天為火化,在泉為苦化,歲運為丹化,間氣為明化;陽明司天為燥化,在泉為辛化,歲運為素化,間氣為清化;太陽司天為寒化,在泉為咸化,歲運為玄化,間氣為藏化。所以作為一個治病的醫生,必須明了六氣所司的氣化,以及五味、五色的產生與五臟之所宜,然後才可以對氣化的太過、不及和疾病發生的關係有了頭緒。 黃帝道:厥陰在泉而從酸化,我早就知道了。風的氣化運行又怎樣呢?岐伯說:風氣行於地,這是本於地之氣而為風化,其他火濕燥寒諸氣也是這樣。因為本屬於天的,是天之氣,本屬於地的,是地之氣,天地之氣相互通化合,六節之氣分而後萬物才能生化。所以說:要謹慎地察侯氣宜,不可貽誤病機。就是這個意思。 黃帝道:主治疾病的藥物怎樣?岐伯說:根據歲氣來采備其所生化的藥物,則藥物就不會有所遺略了。 黃帝道:為什麽要采備歲氣所生化的藥物?岐伯說:因其能得天地精專之氣,故氣全而力厚。 黃帝道:不屬司歲之氣生化的藥物,又怎樣呢?岐伯說:其氣散而不專。所以非司歲和司歲的藥物比較,形質雖同,卻有等級上的差別,氣味有厚薄之分,性能有躁靜之別,療效有多少的不同,藥力所及也有深淺之異。就是這個道理。 黃帝道:主歲之氣傷害五臟,應當怎樣來說明?岐伯說:以臟氣所不勝之氣來說明,就是這個問題的要領。 黃帝道:治療的方法怎樣?岐伯說:司天之氣淫勝於下的,以其所勝之氣來平調之;在泉之氣淫勝於內的,以其所勝之氣來治療之。黃帝道:對。 負氣平和之年怎樣呢?岐伯說:仔細觀察陰陽病變之所在,來加以調整,達到平衡為目的。正病用正治法,反病用反治法。 黃帝道:先生說觀察陰陽之所在來調治,醫論中說人迎和寸口脈相應,象牽引繩索一樣大小相等的,稱為平脈。那麽陰脈所在寸口應該怎樣呢?岐伯說:看主歲是南政還是北政,就可以知道了? 黃帝道:請你詳盡地講給我聽。岐伯說:北政的年份,少陰在泉,則寸口不應;厥陰在泉,則右脈不應;太陰在泉,則左脈不應。南政的年份,少陰司天,則寸口不應;厥陰司天,則右脈不應;太陰司天,則左脈不應。凡是寸口脈不應的,尺寸倒侯或復其手就可以見了。 黃帝道:尺部之候怎樣?岐伯說:北政的年份,三陰在泉,則寸部不應;三陰司天,則尺部不應。南政的年份,三陰司天,則寸部不應;三陰在泉,則尺部不應。左右脈是相同的。所以說:能掌握其要領的,用很少的語言就可以介紹完了,如果不知其要領,就會茫無頭緒。就是這個道理。黃帝道:很對。 司天在泉之氣,淫勝於內而發病的情況是怎樣的?岐伯說:厥陰在泉之年,風氣淫盛,則地氣不明,原野昏暗不清,草類提早結實。人們多病洒洒然振栗惡寒,時喜伸腰呵欠,心痛而有撐滿感,兩側脅里拘急不舒,飲食不下,胸膈咽部不利,食入則嘔吐,腹脹,多暖氣,得大便或轉失氣後覺得輕快好象病情衰減,全身沉重。 少陰在泉之年,熱氣淫盛,川澤中陽氣蒸騰,陰處反覺清明。人們多病腹中時常鳴響,逆氣上沖胸脘,氣喘不能久立,寒熱,皮膚痛,眼模糊,齒痛,目下腫,惡寒發熱如瘧狀,少腹疼痛,腹部脹大。氣候溫熱,蟲類遲不伏藏。 太陰在泉之年,草類提早開花,濕氣淫盛,則崦谷之間昏暗渾濁,黃色見於水位,與至陰之氣色相交和。人們多病飲邪積聚,心痛,耳聾,頭目不清,咽喉腫脹,喉痹,陰病而有出血癥狀,少腹疼痛,小便不通,氣上沖頭痛,眼如脫出,項部似拔,腰象折斷,大腿不能轉動,膝彎結滯不靈,小腿肚好象裂開樣。 少陽在泉之年,火氣淫盛,則郊野煙明,時寒時熱。人們多病泄瀉如注,下痢赤白,少腹痛,小便赤色,甚則血便。其餘癥候與少陰在泉之年相同。 陽明在泉之年,燥氣淫盛,則霧氣清冷昏暗。人們多病喜嘔,嘔吐苦水,常嘆息,心脅部疼痛不能轉側,甚至咽喉干,面暗如蒙塵,身體乾枯而不潤澤,足外側反熱。 太陽在泉之年,寒氣淫盛,則天地間凝肅慘栗。人們多病少腹疼痛牽引睾丸、腰脊,向上衝心而痛,出血,咽喉痛,頜部腫。黃帝道:對。 怎樣治療呢?岐伯說:凡是在泉之氣,風氣太過而侵淫體內的,主治用辛涼,輔佐用苦味,用甘味來緩和肝木,用辛味來散其風邪;熱氣太過而侵淫體內的,主治用咸寒,輔佐用甘苦,以酸味來收斂陰氣,用苦味葯來發泄熱邪;濕氣太過而侵淫體內的,主治用苦熱,輔佐用酸淡,用苦味葯以燥濕,用淡味葯以滲泄濕邪;火氣太過而侵淫體內的,主治用咸冷,輔佐用苦辛,用酸味來收斂陰氣,以苦味葯發泄火邪;燥氣太過而侵淫體內的,主治用苦溫,輔佐用甘辛,以苦味泄下;寒氣太過而侵淫體內的,主治用甘熱,輔佐用苦辛,用鹹水以瀉水,用辛味以溫潤,以苦味來鞏固陽氣。黃帝道:對。 司天之氣的變化又怎樣呢?岐伯說:厥陰司天,風氣淫勝,則天空塵埃昏暗,雲霧擾動不寧,寒季行春令,流水不能結冰,蟄蟲不去潛伏。人們多病胃脘,心部疼痛,上撐兩脅,咽膈不通利,飲食不下,舌本強硬,食則嘔吐,冷瀉,腹脹,便溏泄,瘕,小便不通,病的根本在脾臟。如沖陽脈絕,多屬不治的死證。 少陰司天,熱氣淫勝,則天氣鬱熱,君火行其政令,熱極則大雨將至。人們多病胸中煩熱,咽喉乾燥,右脅上脹滿,皮膚疼痛,寒熱,咳喘,唾血,便血,衄血,鼻塞流涕,噴嚏,嘔吐,小便為色,甚則瘡瘍,浮腫,肩、背、臂、臑以及缺盆等處疼痛,心痛,肺脹,腹脹滿,胸部脹滿,氣喘咳嗽,病的根本在肺臟。如尺澤脈絕,多屬不治的死證。 太陽司天,濕氣淫勝,則天氣陰沉,烏雲滿布,雨多反使草木枯槁。人們多病浮腫,骨痛陰痹,陰痹之病按之不知痛處,腰脊頭項疼痛,時時眩暈,大便困難,陽痿,飢餓而不欲進食,咳唾則有血,心悸如懸,病的根本在腎臟。如太溪脈絕,多屬不治的死證。 少陽司天,火氣淫勝,則溫熱之氣流行,秋金之令不平。人們多病頭痛,發熱惡寒而發瘧疾,熱氣在上,皮膚疼痛,色便黃赤,傳於里則便為水病,身面浮腫,腹脹滿,仰面喘息,泄瀉暴注,赤白下痢,瘡瘍,咳嗽吐血,心煩,胸中熱,甚至鼻流涕出血,病的根本在肺臟。如天府脈絕,多屬不治的死證。 陽明司天,燥氣淫勝,則樹木繁榮推遲,草類生長較晚。筋骨發生變化,大涼之氣使天氣反常,,樹木生髮之氣被抑制而郁伏於下,草類的花葉均現焦枯,應該蟄伏的蟲類反而出動。人們多病在胠脅疼痛,寒涼清肅之氣感受之後則為瘧疾,咳嗽,腹中鳴響,暴注泄瀉,大便稀溏,心脅突然劇痛,不能轉側,咽喉乾燥,面色如蒙塵,腰痛,男子蘈疝,婦女少腹疼痛,眼目昏昧不明,眼角疼痛,瘡瘍癰痤,病的根本在肝臟。如太沖脈絕,多屬不治的死證。 太陽司天,寒氣淫勝,則寒氣非時而至,水多結冰,如遇戊癸火運炎烈,則有暴雨冰雹。人們多病血脈變化於內,發生癰瘍,厥逆心痛,嘔血,便血,衄血,備塞流涕,善悲,時常眩暈仆倒,胸腹滿,手熱,肘臂攣急,腋部腫,心悸甚,胸脅胃脘不舒,面赤木黃,善噯氣,咽喉乾燥,甚至面黑如飴,口渴欲飲,病的根本在心臟。如神門脈絕,多屬不治的死證。所以說,由脈氣的搏動,可以測知其臟器的存亡。黃帝說:對。 怎樣治療呢?岐伯說:司天之氣,風氣淫勝,治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味緩其急,以酸味瀉其邪;,熱氣淫勝,治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味收斂陰氣;濕氣淫勝,治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味葯燥濕,以淡味泄濕邪如濕邪甚於上部而有熱,治以苦味溫性之葯,佐以甘心,汗解法恢復其常態而止;火氣淫勝,治以咸冷,佐以苦甘,以酸味收斂陰氣,以苦味葯發泄火邪,以酸味葯復其真氣,熱淫與火淫所勝相同;燥氣淫勝,治以苦溫,佐以酸辛,以苦味下其燥結;寒氣淫勝,治以辛熱,佐以苦甘,以鹹味葯泄其寒邪。黃帝:對! 本氣不足而邪氣反勝所致之病,應當怎樣治療?岐伯說:風氣在泉,而反被清氣勝的,治以酸溫,佐以苦甘,以辛味葯平之;熱氣在泉,而寒氣反勝的,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鹹味葯平之;濕氣在泉,而熱氣反勝的,治以苦冷,佐以咸甘,以苦味葯平之;或握在泉,而寒氣反勝的,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鹹味葯平之;燥氣在泉,而熱氣反勝的,治以平寒,佐以苦甘,以酸味之葯平之;以冷熱平和為方制所宜;寒氣在泉,而熱氣反勝的,治以咸冷,佐以甘心,以苦味葯平之。 黃帝問道:司天之氣被邪氣反勝所致之病,應當怎樣治療?岐伯說:風氣司天而清涼之氣反勝的,治用酸溫,佐以甘苦;熱氣司天而寒水之氣反勝的,治用甘溫,佐以苦酸辛;濕氣司天而熱氣反勝的,治用苦寒,佐以苦酸;火氣司天而寒氣反勝的,治用甘熱,佐以苦辛;燥氣司天而熱氣反勝的,治用辛寒,佐以苦甘;寒氣司天而熱氣反勝的,治用咸冷,佐以苦辛。 黃帝道:六氣偏勝引起人體發病等情況是怎樣的?岐伯說:厥陰風氣偏勝,發為耳鳴頭眩,胃中翻騰混亂而欲吐,胃脘橫鬲處寒冷;大風屢起,倮蟲不能滋生,人們多病胠脅氣滯,化而成熱,則小便黃赤,胃脘當心處疼痛,上支兩脅,腸鳴飧泄,少腹疼痛,利下赤白,病甚則嘔吐,咽膈之間閣塞不通。 少陰熱氣偏勝,則病心下熱,常覺飢餓,臍下有動氣上逆,熱氣遊走三焦;炎暑到來,樹木因之流津,草類因之枯萎,人們病嘔逆,煩躁,勝部脹滿而痛,大便溏瀉,傳變變成血痢。 太陰熱濕偏勝,火氣鬱於內則蘊藏釀成瘡瘍,流散在外則病生於胠脅,甚則心痛,熱氣阻格在上部,所以發生頭痛,喉痹,項強;單純由於濕氣偏勝而內郁,寒迫下焦,痛於頭頂,牽引至眉間,胃中滿悶;多雨之後,濕化之象方始出現,少腹滿脹,腰臀部重而強直,妨礙入房,時時泄瀉如注,足下溫暖,頭部沉重,足脛浮腫,水飲發於內而浮腫見於上部。 少陽火氣偏勝,熱氣客於胃,煩心,心痛,目赤,欲嘔,嘔酸,易飢餓,耳痛,小便赤色,易驚,譫妄;暴熱之氣消爍津液,草萎枯,水乾涸,介蟲屈伏,人們少腹疼痛,下痢赤白。 陽明燥金偏勝,則清涼之氣發於內,左胠脅疼痛,大便溏泄,內則咽喉窒塞,外為臑疝;大涼肅殺之氣施布,草木之花葉改色,有毛的蟲類死亡,人們病胸中不舒,咽喉窒塞而咳嗽。 太陽寒氣偏勝,凝潥之氣時至,有非時之冰凍,羽類之蟲延遲生化。發病為痔瘡,瘧疾,寒氣入胃則生心病,陰部生瘡瘍,房事不利,連及兩股內側,筋肉拘急麻木,血脈凝滯,絡脈郁滯充盈而色變,或為便血,皮膚因氣血否塞而腫,腹中痞滿,飲食減少,熱氣上逆,而頭項巔頂腦戶等處疼痛,目珠疼如脫出,寒氣入於下焦,傳變成為水瀉。 黃帝道:怎樣治療?岐伯說:厥陰風氣偏勝致病,治用甘清,佐以苦辛,用酸味瀉其勝氣;少陰熱氣偏勝致病,治用心寒,佐以苦咸,用甘味瀉其勝氣;太陰濕氣偏勝致病,治用咸熱,佐以辛甘,用苦味瀉其勝氣;少陽火氣偏勝致病,治用辛寒,佐以甘咸,用甘味瀉其勝氣;陽明燥金偏勝致病,治用酸溫,佐以辛甘,用苦味瀉其勝氣;太陽寒氣偏勝致病,治用苦熱,佐以辛酸,用鹹味瀉其勝氣; 黃帝道:六氣報復引起人體發病等情況是怎樣的?岐伯說:問得真詳細啊!厥陰風氣之復,則發為少腹部堅滿,腹脅之內拘急暴痛,樹木倒卧,塵沙飛揚,倮蟲不得繁榮;發生厥心痛,多汗,嘔吐,飲食不下,或食入後又吐出,筋脈抽痛,眩暈,手足逆冷,甚至風邪入脾,食入痹阻不能消化,必吐出而後己。如果沖陽脈絕,多屬不治的死證。 少陰火氣之復,則懊儂煩熱從內部發生,煩躁,鼻塞流涕,噴嚏,少腹絞痛;火勢盛而燔的,咽喉乾燥,大便時泄時止,動氣生於左腹部而向上逆行於右側,咳嗽,皮膚痛,突然失音,心痛,昏迷不省人事,繼續則洒淅惡寒,振栗寒戰,譫語妄動,寒罷而發熱,口渴欲飲水,少氣,骨軟萎弱,腸道梗塞而大便不通,肌膚浮腫,呃逆,噯氣;少陰火熱之氣後化,因此流水不會結冰,熱氣流行過甚,介蟲不蟄伏,病多痱疹,瘡瘍,癰蛆,痤,痔等外症,甚至熱邪入肺,咳嗽,鼻淵。如果天府脈絕,多屬不治的死證。 太陰濕氣之夏,則濕氣變化而大行,於是發生身體沉重,胸腹滿悶,飲食不消化,陰氣上逆,胸中不爽,水飲生於內,咳喘有聲;大雨時常下降,洪水淹沒了田地,魚類遊行於陸地,人們病發頭頂痛而重,抽痛瘛瘲更加厲害,嘔吐,神情默默,口吐清水,甚則濕邪入腎,泄瀉頻甚而不止。如果太溪脈絕,多屬不治的死證。 少陽熱氣之夏,則大熱將至,乾燥灼熱,介蟲亦死亡。病多驚恐瘛瘲,咳嗽,衄血,心熱煩躁,小便頻數,怕風,厥逆之氣上行,面色如蒙浮塵,眼睛因而瞤動不寧,火氣內生則上為口糜,嘔逆,吐血,便血,發為瘧疾,則惡寒鼓栗,寒極轉熱,咽喉部干槁,渴而善飲,小便變為黃赤,少氣,脈萎弱,氣蒸熱化則為水病,傳變為浮腫,甚則邪氣入肺,咳嗽,便血,如果尺澤脈絕,多屬不治的死證。 陽明燥金這復,則清肅之氣大行,樹木蒼老乾枯,獸類因之多發生疫病。人們的疾病生於胠脅,燥氣偏行於左側,善於嘆息,甚則心痛痞滿,腹脹而泄瀉,嘔吐苦水,咳嗽,呃逆,煩心,病在膈中,頭痛,甚則邪氣入肝,驚駭,筋攣。如果太沖脈絕,多屬不治的死證。 太陽寒氣之復,則寒氣上行,水結成雨與冰雹,禽類因此死亡。人們的病心胃生寒氣,胸膈不寬,心痛痞滿,頭痛,容易傷悲,時常眩仆,納食減少,腰臀部疼痛,屈伸不便,低裂坼,冰厚而堅,陽光不溫暖,少腹痛牽引睾丸並連及腰脊,逆氣上沖於心,以致唾出清水或呃逆噯氣,甚則邪氣入心,善忘善悲。如果是神門脈絕,多屬不治的死證。黃帝道:對。 怎樣治療呢?岐伯說:厥陰復氣所致的病,治用酸寒,佐以甘辛,以酸瀉其邪,以甘緩其急;少陰復氣所致的病,治用咸寒,佐以苦辛,以甘瀉其邪,以酸味收斂,辛苦發散,以咸堅;太陰復氣所致的病,治用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瀉其邪,燥其濕、滲其濕;少陽復氣所致的病,治用咸冷,佐以苦辛,以鹹味堅,以酸味收斂,以辛苦發汗,發汗之葯不必避忌熱天,但不要觸犯溫涼的藥物,少陰復氣所致的病,用發汗藥物時與此法相同;陽明復氣所致的病,治用辛溫,佐以苦甘,以苦滲泄,以苦味通下,以酸味補虛;太陽復氣所致的病,治用咸熱,佐以甘辛,以苦味堅其脆弱。 凡治各種勝氣復氣所致之病,寒的用熱,熱的用寒,溫的用清,清的用溫,氣散的用收斂,氣抑的用發散,燥的使用潤澤,急的使用緩和,堅硬使用柔軟,脆弱的使用堅固,衰弱的補,亢盛的瀉。用各種方法安定正氣,使其清靜安寧,於是病氣衰退,各歸其類屬,自然無偏生之害。這是治療上的基本方法。黃帝道:對。 氣有上下之分,是什麽意思?岐伯說:身半以上,其氣有三,是人身應天的部分,所以是司天之氣所主持的;身半以下,其氣亦有三,是人身應地的部分,所以是在泉之氣所主持的。用上下來指明它的勝氣和復氣,用氣來指明人身部位而說明疾病。「半」就是指天樞。所以上部的三氣勝而下部的三氣都病的,以地氣之名來命名人身受病的臟氣;下部的三氣勝而上部的三氣都病的,以天氣之名來命名人身受病的臟氣。以上所說,是指勝氣已經到來,而復氣尚屈伏未發者而言;若氣已經到來,則不能以司天在泉之名以區別之,當以復氣的情況為準則。 黃帝道:勝復之氣的運動,有一定的時候嗎?到時候是否一定有勝復之氣呢?岐伯說:四時有一定的常位,而勝復之氣的有無,卻不是不必然的。 黃帝道:請問是何道理?岐伯說:初之氣至三之氣,司天之氣所主,是勝氣常見的時位;四之氣到終之氣,是在泉氣之所主,是復氣常見的時位。有勝氣才有復氣,沒有勝氣就沒有復氣。黃帝道:對。 復氣已退而又有勝氣發生,是怎樣的?岐伯說:有勝氣就會有復氣,沒有一定的次數限制,氣衰減才會停止。因之復氣之後又有勝氣發生,而勝氣之後沒有相應的復氣發生,就會有災害,這是由於生機被傷的緣故。 黃帝道:復氣反而致病,又是什麽道理呢?岐伯說:復氣所至之時,不是它時令的正位,與主時之氣不相融洽。所以大復其勝,而反被主時之氣所勝,因此反而致病。這是指火、燥、熱三氣來說的。 黃帝道:治療之法怎樣?岐伯說:六氣之勝所致的,輕微的隨順它,嚴重的制止它;復氣所致的,和緩的平調它,暴烈的消弱它。都宜隨著勝氣來治療其被抑伏之氣,不論其次數多少,總以達到和平為目的。這是治療的一般規律。黃帝道:對。 客氣與主氣的勝復是怎樣的?岐伯說:客氣與主氣二者之間,只有勝沒有復。黃帝道:其逆與順怎樣區別?岐伯說:主氣勝是逆,客氣勝是順,這是自然規律。 黃帝道:客氣與主氣相勝所致之病是怎樣的?岐伯說:厥陰司天,客氣勝則病耳鳴,振掉,眩暈,甚至咳嗽;主氣勝則病胸脅疼痛,舌強難以說話。 少陰司天,客氣勝則病鼻塞流涕,噴嚏,頸項強硬,肩背部悶熱,頭痛,神疲無力,發熱,耳聾,視物不清,甚至浮腫,出血,瘡瘍,咳嗽氣喘;主氣勝則心熱煩躁,甚則脅痛,支撐脹滿。 太陰司天,客氣勝則病頭面浮腫,呼吸氣喘;主氣勝則病胸腹滿,食後胸腹悶亂。 少陰司天,客氣勝則病亦疹發於皮膚,以及赤游丹毒,瘡瘍,嘔吐氣逆,喉痹,頭痛,咽喉腫,耳聾,血溢,內症為瘛瘲;主氣勝則病胸滿,咳嗽抑息,甚至咳而有血,兩手發熱。 陽明司天,清氣復勝而有餘於內,則病咳嗽,衄血,咽喉窒塞,心鬲中熱,咳嗽不止,出現吐白血就會死亡。 太陽司天,客氣勝則病大關節不利,內為強拘攣瘛瘲,外為運動不便;主氣勝則病筋骨振搖強直,腰腹時時疼痛。厥陽在泉,客氣勝則病大關節不利,內為痙強拘攣瘛瘲,外為運動不便;主氣勝則病筋骨振搖強直,腰腹時時疼痛。少陰在泉,客氣勝則病腰痛,尻、股、膝、髀足等部位病瞀熱而酸,浮腫不能久立,二便失常;主氣勝則病逆氣上沖,心痛發熱,膈內及諸痹都發作,病發於胠瘛脅,汗我不收,四肢厥冷因之而起。 太陰在泉,客氣勝則病足痿,下肢沉重,大小便不時而下,濕客下焦,則發為濡瀉以及浮腫、前陰病變;主氣勝則病寒氣上逆而痞滿,飲食不下,甚至發為疝痛。 少陽在泉,客氣勝則病腰腹痛而反惡寒,甚至下痢白沫、小便清白;主氣勝則熱反上行而侵犯到心胸,心痛,發熱,中焦格拒而嘔吐。其他各種癥候與少陰在泉所致者相同。 陽明在泉,客氣勝則清涼之氣動於下部,少腹堅滿而頻頻腹瀉;主氣勝則病腰重,腹痛,少腹生寒,大便溏泄,寒氣逆於腸,上沖胸中,甚則氣喘不能久立。 太陽在泉,寒氣復勝而有餘於內,則腰、尻疼痛,屈伸不利,股、脛、足、膝中疼痛。黃帝道:對。 治法應該怎樣?岐伯說:上沖的抑使下降,陷下的舉之使上升,有餘的折其勢,不足的補其虛,以有利於正氣的輔助,以適宜的葯食來調和,必須使主客之氣安泰,根據其寒溫,客主之氣相同的用逆治法,相反的用從治法。 黃帝道:治寒用熱,治熱用寒,主客之氣相同的用逆治,相反的用從治,我已經知道了。應該用哪些適宜的味呢?岐伯說:厥陰風木主氣之時,其瀉用酸,其補用辛;少陰君火與少陽相火主氣之時,其瀉用甘,其補用咸;太陰濕土主氣之時,其瀉用苦,其補用甘;陽明燥金主氣之時,其瀉用辛,其補用酸;太陽寒水主氣之時,其瀉用杴,其補用苦;厥陰客氣為病,補用辛,瀉用酸,緩用甘;少陰客氣為病,補用咸,瀉用甘,收用酸;太陰客氣為病,補用甘,瀉用苦,緩用甘;少陽客氣為病,補用杴,瀉用甘,耎堅用咸;陽明客氣為病,補用酸,瀉用辛,泄用苦;太陽客氣為病,補用苦,瀉用咸,堅用苦,潤用辛。開發腠理,使津液和利陽氣通暢。黃帝道;對。 請問陰陽各分之為三,是什麽意思?岐伯說:因為陰陽之氣各有多少,作用各有不同的緣故。 黃帝道:何以稱為陽明?岐伯說:兩陽相合而明,故稱陽明。黃帝道:何以稱為厥陰?岐伯說:兩陰交盡,故稱為厥陰。 黃帝道:氣有多少,病有盛衰,因之治療有緩急,方劑有大有小,請問其中的一般規律怎樣?岐伯說:病氣有高下之別,病位有遠近之分,癥狀有內外之異,治法有輕重的不同,總之以葯氣適達病所為準則。 《大要》說,君葯一,臣葯二,是奇方的制度;君葯二,臣葯四,是偶方的制度;君葯二,臣葯三,是奇方的制度;君葯二,臣葯六,是奇方,攻下不用偶方;補益與治療上部的方制宜緩,補益與治療下部的方制宜急。急的氣味厚,緩的氣味薄。方制用藥要恰到病處,就是指此而言。如果病所遠,葯之氣味中道者,當調劑葯食的時間,病在上可先食而後葯,病在下可先葯而後食,不要違反這個制度。所以適當的治療方法,病位近用奇方或偶方,宜制小其方葯之量,病位遠用奇偶之方,宜制大其方葯之量,方劑大的是藥味數少而量重,方制小的是藥味數多而量輕。味數多的可至九味,味數少的可用兩味。用奇方而病不去,則用偶方,叫做重方;用偶方而病不去,則用相反的藥味來反佐,以達治療之目的。所謂反佐,就是佐葯的性味,反而與病情的寒熱溫涼相同。黃帝道:對。 病生於風熱濕火燥寒的,我已經知道了。生於三陰三陽之標的怎樣治療?岐伯說:懂得病生於本,反過來就會明白病生於標,治療病生於本的方法,反過來就是治療病生於標的方法。黃帝道:對。 六氣的勝氣,怎樣侯察呢?岐伯說:當勝氣到來的時候進行侯察。清氣大來是燥氣之勝,風木受邪,肝病就發了;熱氣大來是火氣之勝,燥金受邪,肺病就發生了;寒熱氣大來,是水氣之勝,火熱受邪,心病就發生了;濕氣大來是土氣之勝,寒水受邪,脾病就發生了;這些都是感受勝氣之邪而生病的。如果遇到運氣不足之年,則邪氣更甚;如主時之氣不和,也會使邪氣更甚;遇月廓空的時候,其邪亦甚。重複感受邪氣,其病就危重了。有了勝氣,其後必然會有復氣。 黃帝道:六氣到來時的脈象是怎樣的?岐伯說:厥陰之氣到來,其脈為弦;少陰之氣到來,其脈為鉤;太陰之氣到來,其脈為沉;少陽之氣到來,其脈為大而浮;陽明之氣到來,其脈為澀;太陽之氣到來,其脈為大而長。氣至而脈和緩的是平人,氣至而脈應過甚的是病態,氣至而脈相反的是病態,氣至而脈不至的是病態,氣未至而脈已至的是病態,陰陽交錯更易的其病危重。 黃帝道:六氣各有標本,變化所不同,是怎樣的?岐伯說:六氣有從本化的,有從標化的,有不從標本的。 黃帝道:我希望聽你詳細地講講。岐伯說:少陽、太陰從本化,少陰、太陰既從本又從標,陰明、厥陰不從標本而從其中氣。所以從本的化生於本;從標的化生於標;從中氣的化生於中氣。 黃帝道:脈與病似相同而實相反的,怎樣診察呢?岐伯說:脈至與症相從,但按之不鼓擊於指下,諸似陽證的,都是這樣。黃帝道:凡是陰證而相反的,其脈象怎樣?岐伯說:脈至與症相從,但按之卻鼓指而強盛有力。 所以各種疾病開始發生,有生於本的,有生於標的,有生於中氣的;治療時有治其本而得愈的,有治其標而得愈的,有治其中氣而得愈的,有治其標而得愈的,有逆治而得愈的,有從治而得愈的。所謂逆其病氣而治,其實是順治;所謂順其病氣而治,其實是逆治。 所以說:知道了標與本的理論,用之於臨床就不會有困難;明白了逆與順的治法,就可正確的進行處理而不產生疑問。就是這個意思。不知道這些理論,就不足以談論診斷,卻足以擾亂經旨。故《大要》說:技術粗淺的醫生,沾沾自喜,以為什麽病都能知道了,結果他認為是熱證,言語未了,而寒病又開始顯露出來了。他不了解同是一氣所生的病變而有不同的形證,診斷迷惑,經旨錯亂。就是這個道理。 標本的理論,扼要而廣博,從小可及大,舉一個例子可以了解許多病的變化。所以懂得了標與本,就易於掌握而不致有所損害,察之屬本與屬標,就可以使病氣調和,明確復之氣,就可以為群眾的榜樣。天道的學問,就算得徹底了。 黃帝道:勝氣復氣的變化,時間的早晚怎樣?岐伯說:大凡所勝之氣,勝氣到來就發病,待病氣積聚之時,而復氣就開始萌動了。復氣,是勝氣終了的時候開始的,得其氣之時位則加劇。勝氣有輕重,復氣也有多少,勝氣和緩,復氣也和緩,勝氣虛,復氣也虛,這是自然變化的常規。 黃帝道:勝復之氣的發作,萌動之時不當其時位,或後與時位而出現,是什麽緣故?岐伯說:因為氣的發生和變化,盛和衰有所不同。寒暑溫涼盛衰的作用,表現在辰戌丑未四季月之時。故陽氣的發動,始於溫而盛於暑;陰氣的發動,始於涼而盛於寒。春夏秋冬四季之間,有一定的時差。故《大要》說:因春天的溫暖,成為夏天的暑熱,因秋天的肅殺,成為冬天的凜冽。謹慎體察四季月的變化,伺望氣候的回歸,如此可以見到氣的結束,也可以知道氣的開始。就是這個意思。 黃帝道;四時之氣的差分有常數否?岐伯說:大多是三十天。黃帝道:其在脈象上的反應是怎樣的?岐伯說:時差與正常時相同,待其時過而脈亦去。《脈要》說:春脈無沉象,夏脈無弦象,動脈無澀象,秋脈無數象,是四時生氣閉塞。沉而太過的是病脈,弦而太過的是病脈,澀而太過的是病脈,數而太過的是病脈,參差而見的是病脈,去而復見的是病脈,氣未去而脈先去的是病脈。氣去而脈不去的是病脈,脈與氣相反的是死脈。所以說:氣與脈之相守,象權衡之器一樣不可有所差失,大凡陰陽之氣,清靜則生化就正常,擾動則導致疾病發生。就是這個道理。 黃帝道:幽和明是什麽意思?岐伯說:太陰、少陰兩陰交盡,叫做幽;太陽、少陽兩陽和明,叫做明。幽和明配合陰陽,就有寒暑的不同。 黃帝道:分和至是什麽意思?岐伯說:氣來叫做至,氣分叫做分;氣至之時其氣同,氣分之時其氣就異。所以春分秋分的二分和夏至冬至的二至,是天地正常氣化紀時的綱領。 黃帝道:先生所說的春秋之氣開始在前,冬夏之氣開始於後,我已知道了。然而六氣往複運動,主歲之時有非固定不變,其補瀉方法是怎樣的?岐伯說:根據司天、在泉之氣所主之時,隨其所宜,正確選用藥味,是治療上的主要關鍵。左右間氣的治法與此相同。《大要》說:少陽主歲,先甘後咸;陽明主歲,先辛後酸;太陽主歲,先咸後苦;厥陰主歲,先酸後辛;少陰主歲,先甘後咸;太陰主歲,先苦後甘;佐以所宜的藥物,助其生化之源泉,就掌握了治療致病的規律。黃帝道:講得對! 許多疾病的發生,都由於風寒暑濕燥火六氣的變化。醫經上說:實證用瀉法治療,虛症用補法治療,我把它告訴了醫工,但是醫工們運用了它,還不能收到十全的效果。我要這些重要的理論得到普遍運用,並且能夠收到桴鼓相應的效果,如撥刺、雪污一樣,對於望聞問切的診察方法和技術,可以告訴我嗎?岐伯說:審查疾病和發展變化的機理,切勿失卻氣宜。就是這個意思。 黃帝道:請問疾病發生和發展變化機理是怎樣的?岐伯說:凡是風病,振搖眩暈,都屬於肝。凡是寒病,收引拘急,都屬於腎。凡是氣病,喘急胸悶,都屬於肺。凡是濕病,浮腫脹滿,都屬於脾。凡是熱病,神志昏亂,肢體抽搐,都屬於火。凡是疼痛,瘙癢的瘡瘍,都屬於心。凡是厥逆,二便不痛或失禁,都屬於下焦。凡是痿症,喘逆嘔吐,都屬於上焦。凡是口噤不開,鼓頜戰抖,神志不安,都屬於火。凡是痙病,頸項強急,都屬於濕。凡是氣逆上沖,都屬於火。凡是脹滿腹大,都屬於熱。凡是躁動不安,發狂越常,都屬於火。凡是突然發生強直,都屬於風。凡是因病有聲,叩之如鼓,都屬於熱。凡是浮腫,疼痛酸楚,驚駭不寧,都屬於火。凡是轉筋反折,排除的水液,都屬於熱。凡是排泄的水液澄明清冷,都屬於寒。凡是嘔吐酸水,急劇的下利,都屬於熱。所以《大要》說:謹慎地掌握病機,分別觀察其所屬關係,有邪、無邪均必須加以推求,實證、虛證都要詳細研究,首先分析五氣中何氣所勝,然後疏通其血氣,使之調達舒暢,而歸於和平。就是這個意思。黃帝道:講得對。 藥物五味有陰陽之分,它們的作用怎樣?岐伯說:辛甘發散的屬陽,酸苦涌泄的屬陰,鹹味涌泄的屬陰,淡味滲泄的屬陽。辛甘酸苦鹹淡六者,或收斂,或發散,或緩和,或急暴,或燥濕,或潤澤,或柔軟,或堅實,根據病情之所宜運用,以條理氣機,使陰陽歸於平衡。 黃帝道:有的病不是用調氣之法所能治癒的,應該怎樣治療?有毒無毒之葯,哪種先用,哪種後用?我想知道它的方法。岐伯說:有毒無毒藥物的使用,以適應所治病症的需要為原則,根據病情的輕重製定方劑大小。 黃帝道:請你講講方劑的制度,岐伯說:君葯一,臣葯二,是小方的組成法;君葯一,臣葯三,佐葯五,是中等方的組成法;君葯一,臣葯三,佐葯九,是大方的組成法。寒病用熱葯治療,熱病用寒葯治療,病輕的逆其病氣而治,病重的從其病氣而治,堅實的削弱它,有客邪的驅除它,因勞所致的溫養它,耗散的收斂它,虛損的溫補它,安逸的通行它,驚悸的平靜它,在上者使之上越,在下場得使之下奪,或用按摩,或用湯浴,或迫使其外出,或劫截其發作,或用開導,或用發泄,以適合病情為度。 黃帝道:什麽叫逆從?岐伯說:逆就是正治法,從就是反治法。反治葯的多少,要根據病情而定。 黃帝道:反治是怎樣的?岐伯說:就是熱因寒用,寒因熱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要制伏疾病的本質,必先探求發病的原因。反治法開始時藥性與病性似乎相同,但最終其藥性與病性是相反的。可以用來破除積滯,消散堅塊,調暢氣機,使疾病痊癒。黃帝道:對。 調暢氣機而病得痊癒的是怎樣的呢?岐伯說:或用逆治,或用從治,或先逆後從,或先從後逆,疏通氣機,使其調達,這就是調氣的治法。黃帝道:對。 病有內臟與體表相互影響的,如何治療?岐伯說:從內臟影響到體表的,先治其內臟病;從體表影響到內髒的,先治其體表病;從內臟影響到體表而偏重於內髒的,先治其體表病,後治其內臟病;內臟與體表沒有相互影響的,就治其發病部位所主之病。黃帝道:對。 火熱之病,反覆惡寒發熱,有如瘧疾之狀,或一天一發,或間隔數天一發,這是什麽緣故?岐伯說:因為勝復之氣相遇的時候,陰陽之氣有多少的關係。陰氣多而陽氣少,則發作的間隔時日就長;陽氣多而陰氣少,則發作的間隔時日就短。這是勝氣與復氣的相互搏鬥,也是寒熱盛衰的關鍵。瘧疾的原理也是這樣。 黃帝道:醫論上說,治寒證當用熱葯,治熱證當用寒葯,醫工是不能違背這些準則而改變其規律的。但是有些熱病,服寒葯後更熱;有些寒病,服熱葯後更寒。不但原有的寒與熱仍舊存在,而且更有新病增加,這應該怎樣治療呢?岐伯說:凡是用寒葯而反熱的,應該滋其陰,用熱葯而反寒的,應該補其陽,這就是探求其根本而治的方法。黃帝說:對。 服寒葯而反熱,服熱葯而反寒,是什麽原因呢?岐伯說:僅注意治療其亢盛之氣,而忽略了虛弱之根本,所以有相反的結果。 黃帝道:有的並非由於治療亢盛之氣所造成的,是什麽道理?岐伯說:問得真詳盡啊!沒有治療亢盛之氣,那就是由於不知道五味所屬的關係。大凡五味入胃後,各歸入所喜的臟。所以酸味先入肝,苦味先入心,甘味先入脾,辛味先入肺,鹹味先入腎。服用日久便能增強過久,又是導致死亡的原因。黃帝道;對。 方劑的制度分君臣,是什麽意思?岐伯說:主治疾病的葯叫做君,輔助君葯的叫做臣,應順臣葯的叫做使,並不是指上、中、下三品的意思。 黃帝道:什麽叫三品?岐伯說:三品是用來說明藥性有毒無毒的分類法。黃帝道:對。 疾病的內在外怎樣分別治療?岐伯說:調治病氣的方法,必須辯別陰陽,確定它在內還是在外,根據病之所在,在內的治內,在外的治外。輕微的它,較盛的平靜它,亢盛的劫奪它,在表的汗之,在里的下之,根據寒熱溫涼的不同屬性,而衰減其所屬的病證,隨其所宜為準。謹慎地遵守如上的法則,可以萬治萬全,使氣血和平,確保他的天年。黃帝道:講得好極了。著至教論篇第七十五 黃帝坐於明堂,召見雷公問道:你懂得醫學的道理嗎?雷公回答說:我誦讀醫書不能完全理解,有的雖能粗淺的理解,但不能分析辨別,有的雖能分析辨別,但不能深入了解其精奧,有的雖能了解其精奧,但不能但不能加以闡發和應用。所以我的,只足以治療一般官吏的病,不足以治療侯王之疾。我很希望你能給我關於樹立天之度數,如何合之四時陰陽,測日月星辰之光等方面的知識,以進一步闡發其道理,使後世更加明了,可以上通於神農,並讓這些精確的道理得到發揚,其功可以擬二皇。黃帝說:好。不要忘掉,這些都是陰陽表裡上下雌雄相互應和的道理,就醫學而言,必須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知人事,才能長久流傳下去,用以教導群眾,也不致發生疑惑,只有這樣的醫學論篇,才能傳於後世,而作為寶貴的遺產。 雷公說:請把這些道理傳授給我,以便背誦和理解。黃帝說:你沒聽說過有《陰陽傳》這部書嗎?雷公說:不知道。黃帝說:三陽之氣,主護衛人一身之表,以適應天氣的變化,若人之上下經脈的循行失其常度,則內外之邪相合而病至,必使陰陽有所偏盛而為害。雷公說:「三陽莫當」這句話,應當怎樣理解。黃帝說:所謂三陽獨至,實為三陽之氣合併而至,並至則陽氣過盛,其病來疾如風雨,犯於上則發為頭癲部疾病,犯於下則發為大小便失禁的漏病。由於這種病變化無常,外無明顯的氣色變化等癥狀可察,內無一定的徵象可以預期,其病又不符合於一肌的發病規律,所以在診斷時,也就無法記錄分辨其病變的屬上屬下。雷公說:我治療這類病,很少治癒,請你詳盡解釋一下,以解除我的疑惑。黃帝說:三陽是及盛之陽,若三陽之氣積並而至,則發而為驚,病起訊如疾風,病至猛如霹靂,九竅皆因之閉塞,因陽氣滂漬盈溢,而咽干喉塞。若並於陰,則為盛陽之氣內薄於臟,病亦上下無常,如果迫於下,則發為腸澼。若三陽之氣直衝心膈,使人坐而不得起,卧下覺得舒適,這是三陽積並而至之病。由此而知,欲通曉人與天地相應的關係,必須知道如何辨別陰陽,極其上應於四時,下合地之五行等道理。 雷公說:對這些道理,明顯的講,我不能辨別,講隱晦的,我更不能理解,請你再解釋一下其中的精微,使我能更好地領會這一深奧的道理。黃帝說:你受老師的傳授,若不知與至道相合,反而會對老師的傳授產生疑惑,我現在告訴你知道的要點。若人患病傷及了五臟,筋骨日漸瘦削,如果象你所說的那樣不能辨別,世上的醫學豈不失傳了嗎?例如腎氣將絕,則終日心中惋惋不安,欲靜處不欲外出,更不欲頻繁的人事往來。 示從容論篇第七十六 黃帝安坐,召喚雷公問道:你是學習醫術,誦讀醫書的,或能廣閱覽群書,並能取象比類,貫通融會醫學的道理。對我談談你的專長吧。五臟六腑、膽、為、大小腸、脾、胞、膀胱、服髓、涕唾,哭泣悲哀,皆五液所從運行,這一切都是人體賴以生存,治療中易於產生過失的,你務必明了,治病時就放可十全,若不能通曉,就不免要出差錯,而為世人抱怨。雷公回答說:我誦讀過《脈經》上、下篇以外,以素所通曉的理論,來解釋五臟之所病,六腑之所不和,針石治療之所敗,毒藥治療之所宜,以及湯液滋味等方面的內容,並具體說明其癥狀,詳細地作出回答,如果有不知道的地方,請提出來問我。雷公說:肝虛、腎虛,脾虛都能使人身體沉重和煩冤,當施以毒藥、刺灸、砭石、湯液等方法治療後,有的治癒,有的不愈,想知道這應如何解釋。黃帝說:你已經年長了,為什麽提的問題這麽幼稚呢?這是由於你的發問而招來的錯誤回答。我本來想問你比較深奧的道理,而你卻從《脈經》上、下篇的內容來回答我,是什麽緣故呢?脾脈本宜微軟,今病而現虛浮,與肺脈相似,腎脈本應微沉,與腎脈相似,這些都是醫生時常所易於混亂的,然而如能從容不迫地去診視,還是可以分辨清楚的。至於脾、肝、腎三臟,分屬於土、木、水,三者均居膈下,部位相近,這是小孩子都知道的,你問它有什麽意義呢? 雷公說:在此有這樣的病人,頭痛,筋脈拘攣,骨節沉重,畏怯少氣,噦噫腹滿,時常驚駭,不欲卧,這是哪一臟所發生的病呢?其脈象浮而弦,重按則堅硬如石,我不知應如何解釋,故再問三臟,以求能知如何比類辨析。黃帝說:這應從容進行分析。一般的說,老年人的病,應從六腑來探求少年的病,應從經絡來探求;壯年的病,應從五臟來探求。現在你只講脈證,不談致病的根由,如外而八風之鬱熱,內而五髒的消爍,以及邪傳相受的次第等,這樣就失去了對疾病全面理解。脈浮而弦的,是腎氣不足。脈沉而堅硬如石的,是腎氣內著而不行。畏怯少氣的,是因為水道不行,而行氣消散。咳嗽煩悶的,是腎氣上逆所致。這是一人之氣,其病在腎一臟,如果說是三臟俱病,是不符合診病的法則的。 雷公問:在此有這樣的病人,四肢懈怠無力,氣喘咳嗽而血泄,我診斷了一下,以為是傷肺,診其脈浮大而緊,我未敢治療,一個粗律的醫生治之以砭石,病癒,但出血多,血止以後,身體覺得輕快,這是什麽病呢?黃帝說:你所能治的和能知道的病,以是很多的了,但對這個病的診斷卻錯了。醫學的道理是非常深奧的,好比鴻雁的飛翔,雖亦能上沖於天,卻得不到浩渺長空的邊際。所以聖人治病,遵循法度,引物比類,掌握變化於冥冥莫測之中,察上可以及下,不一定拘泥於常法。令見脈浮大而虛,這是脾氣外絕,去胃而外歸於陽明經。由於二火不能勝三水,所以脈亂而無常。四肢懈怠無力,是脾精不能輸布的緣故。氣喘咳嗽,是水氣泛濫於胃所致。血泄,是由於脈急而血行失其長度。假如把本病診斷為傷肺,是錯誤的狂言。診病不能引物比類,是知之不明。如果肺氣受傷。則脾氣不能內守,致胃氣不清,經氣也不為其所使,肺臟損壞,則治節不通,致經脈有所偏絕,五臟之氣俱漏泄,不衄血則嘔血,病在肺在脾,二者是不相類同的。如果不能辨別,就如天之無形可求,地之無位可理,黑白不分,未免相距太遠了。這個失誤是我的過錯,我以為你已經知道了,所以沒有告訴你,由於診病必須明曉引物比類,以求符合從容篇的說法,所以叫做真經,這是至真至確的道理所在。 疏五過論篇第七十七 黃帝說:深遠啊!道之遠大幽深,好象視探深淵,又好象迎看浮雲,但淵雖深,尚可以測量,迎看浮雲,卻不到其邊際。聖人的醫術,是萬民學習的榜樣,論栽人的志意,必有法則,因循遵守醫學的常規和法則,審查醫事,為萬民的輔助,所以醫事有五過和四德,你知道嗎?雷公離開席位再拜回答說:我年幼小,矇昧無知,不曾聽說過五過和四德,雖然也能從病的癥狀和名目上來比類,但只是虛引經義而已,心理還不明白不能回答。 黃帝說:在未診病前,應問病人的生活情況,如果是先貴後賤,雖然沒有感受外邪,也會病從內生,這種病叫「脫營」。如果是先富後貧,發病叫做「失精」,由於五臟之氣留連不運,積並而為病。醫生診察這種病,病的初期,由於病不在臟腑,形體也無改變,醫生常診而疑之,不知是什麽病。日久則身體逐漸消瘦,氣虛而精無以生,病勢深重則真氣被耗,陽氣日虛,因洒洒惡寒而心怯時驚,其所以病勢日益深重,是因為在外耗損了衛氣,在內劫奪了營血。這種病即便是技術高明的醫生,若不問明病人的情況,不知其致病的原因,更不能治癒,這是診治上的第一個過失。 凡欲診治疾病時,一定要問病人的飲食和居住環境,以及是否有精神上的突然歡樂,突然憂苦,或先樂後苦等情況,因為突然苦樂都能損傷精氣,使精氣遏絕,形體敗壞。暴怒則傷陰,暴喜則傷陽,陰陽俱傷,則使人氣厥逆而上行,充滿於經脈,而神亦浮越,去離於形體。技術低劣的醫生,在診治這種疾病時,既不能恰當地運用瀉治法,又不了解病情,致使精氣日漸耗散,邪氣得以積並,這是診治上的第二個過失。 善於診脈的醫生,必將病之奇恆,比類辨別,從容分析,得知其病情,如果醫生不懂得這個道理,他的診治技術就沒有什麽可貴之處,這是診病上的第三個過失。 診病時須注意三種情況,即必須問其社會地位的貴賤,及是否曾有被削爵失勢之事,以及是否有欲作侯王的妄想。因為原來地位高貴,失勢以後,其情志必抑鬱不伸,這種人,雖然未中外邪,但由於精神已經內傷,身體必然敗亡。先富後貧的人,雖未傷於邪氣,也會發生皮毛憔枯,筋脈拘屈,足痿弱拘攣不能行走。對這類病人,醫生如果不能嚴肅地對其開導,不能動其思想改變其精神面貌,而一味的對其柔弱順從,任其發展下去,則必然亂之而失常,致病不能變動,醫治也不發生效果,這是診治上的第四個過失。 凡診治疾病,必須了解其發病初期和現在的病情,又要知其病之本末,在診脈問證時,應結合男女在生理及脈證上的特點。如因親愛之人分離而懷念不絕,致情志鬱結難解,及憂恐喜怒等,都可使五臟空虛,血氣離守,醫生如不知道這些道理,還有什麽診治技術可言。嘗富之人,一旦失去財勢,必大傷其心神,致筋脈嚴重損傷,形體雖然依能夠行動,但津液已不再滋生了。若舊傷敗結,致血氣留聚不散,郁而化熱,歸於陽分,久則成膿,膿血蓄積,使人寒熱交作。粗律的醫生治療這種病,由於他不了解病系勞傷膿積,而多次刺其陰陽經脈,使其氣血更虛,致身體懈散,四肢轉筋,死期已不遠了,醫生對此既不能明辯,又不問其發病原因,只是說病已危重,這是粗律的醫生,此為診治上的第五個過失。 上述的五種過失,都是由於醫生的學術不精,人情事理不明所造成的。所以說:聖人的治病,必知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四時寒暑的規律,五臟六腑之間的關係,經脈之陰陽表裡,刺灸、砭石、毒藥治病之所宜,能周密祥審人情事理,騍有診治之常道,從病人的貴賤貧富,區分其體制裁及發病的各自特點,問其年齡之長幼,知其性情勇怯之理,審察病色出現的部位,以知其病之本始,並結合四時八風正氣及三部九侯脈象進行分析,所以他的診療技術是全備的。治病的道理,應重視病人元氣的強弱,從其元氣的強弱變化中,探求其病,如果求之不得,其病便是在陰陽表裡之間。治病時應遵守氣血多少及針刺深淺等常規,不要失去取穴的理法,能這樣來進行醫療,則終生可不發生差錯。如果不知取穴的理法,而妄施針石,可使五臟積熱,癰發於六臟。若診病不能祥審周密,便是失常,若能遵守這些診治法則,自會與經旨相明,能通曉《上經》、《下經》之義,及如何揆測度量陰陽的變化,診察奇恆之疾和五臟之病,而取決於明堂之色,審知疾病的始終等道理,便可隨心所欲而遍行於天下。 徵四失論篇第七十八 黃帝坐在明堂,雷公侍坐於旁,黃帝說:先生所通曉的醫書和所從事的醫療工作,已經是很多的了,你試談談對醫療上的成功與失敗的看法,為什麽能成功,為什麽會失敗。雷公說:我遵循醫經學習醫術,書上都說可以得到十全的效果,但在醫療中有時還是有過失的,請問這應該怎樣解釋呢? 黃帝說:這是由於年歲輕智力不足,考慮不及呢?還是對眾人的學說缺乏分析呢?經脈有十二,絡脈有三百六十五,這是人們所知道的,也是醫生所遵循應用的。治病所以不能收到十全的療效,是由於精神不能專一,志意不夠條理,不能將外在的脈證與內在的病情綜合一起分析,所以時常發生疑惑和危殆。 診病不知陰陽逆從的道理,這是治病失敗的第一個原因。隨師學習沒有卒業,學術未精,亂用雜術,以錯誤為真理,變易其說,而自以為功,亂施砭石,給自己遺留下過錯,這是治病失敗的第二個原因。治病不能適宜於病人的貧富貴賤生活特點、居處環境的好壞、形體的寒溫,不能適合飲食之所宜,不區別個性的勇怯,不知道用比類異同的方法進行分析,這種作法,只能擾亂自己的思想,不足以自明,這是治病失敗的第三個原因。診病時不問病人開始發病的情況,及是否曾有過憂患等精神上的刺激,飲食是否失於節制,生活起居是否超越正常規律,或者是否曾傷於毒,如果診病時不首先問清楚這些情況,便倉促去診視寸口。怎能診中病情,只能是亂言病名,使病為這種粗律治療的作風所困,這是治病失敗的第四個原因。 所以社會上的一些醫生,雖學道於千里之外,但卻不明白尺寸的道理,診治疾病,不知參考人事。更不知診病之道應以能作到比類從容為最寶貴的道理,只知診察寸口。這種作法,既診不中五臟之脈,更不知疾病的起因,開始埋怨自己的學術不精,繼而歸罪於老師傳授不明。所以治病如果不能遵循醫理,必為群眾所不信任,亂治中偶然治癒疾病,不知是僥倖,反自鳴得意。啊!醫道之精微深奧,有誰能徹底了解其中的道理?!醫道之大,可以比擬於天地,配於四海,你若不能通曉道之教諭,則所接受之道理,雖很明白,必反成暗晦不明。 陰陽類論篇第七十九 在立春的這一天,黃帝很安閑地坐者,觀看八方的遠景,侯察八風的方向,向雷公問道:按照陰陽的分析方法和經脈理論,配合五臟主時,你認為哪一臟最貴?雷公回答說:春季為一年之首,屬甲乙木,其色青,五臟中主肝,肝旺於春季七十二日,此時也是肝脈當令的時候,所以我認為肝臟最貴。黃帝到:我依據《上、下經》陰陽比例分析的理論來體會,你認為最貴的,卻是其中最賤下的。 雷公齋戒了七天,早晨又侍坐於黃帝的一旁。黃帝到:三陽為經,二陽為維,一陽為游部,懂得這些,可以知道五臟之氣運行的終始了。三陰為表,二陰為里,一陰為陰氣之最終,是陽氣的開始,有如朔侮的交界,都符合於天地陰陽終始的道理。雷公說:我還沒有明白其中的意義。黃帝到:所謂「三陽」,是指太陽,其脈至於手太陰寸口,見弦浮不沉之象,應當根據常度來判斷,用心體察,並參合陰陽之論,以明好壞。所謂「二陽」,就是陽明,其脈至於手太陰寸口,見弦浮不沉之急,不鼓擊於指,火熱大至之時而由此病脈,大都有死亡的危險。「一陽」就是少陽,其脈至於手太陰寸口,上連人迎,見弦急懸而不絕,這是少陽經的病脈,如見有陰而無陽的真臟脈象,就要死亡。「三陰」為手太陰肺經,肺朝百脈,所以為六經之主,其氣交於太陰寸口,脈象沉浮鼓動而不浮,是太陰之氣陷下而不能升天,以致心志空虛。「二陰」是少陰,其脈至於肺,其氣歸於膀胱,外與脾胃相連。「一陰」是厥陰,其脈獨至於太陰寸口,經氣已絕,故脈氣浮而不鼓,脈象如鉤而滑。以上六種脈象,或陽臟見陰脈,或陰臟見陽脈,相互交錯,會聚於寸口,都和五臟相通,與陰陽之道相合。如出現此種脈象,凡先見於寸口的為主,後見於寸口的為客。 雷公說;我已經完全懂得您的意思了,把您以前傳授給我的經脈道理,以及我自己從書本上讀到的從容之道,和今天您所講的從容之法相結合的話,我還不明白其中陰陽雌雄的意義。黃帝道:三陽如父親那樣高尊,二陽如外衛,一陽如樞紐;三陰如母親那樣善於養育,二陰如雌雄那樣內守,一陰如使者一般,能交通陰陽。 二陽一陰是陽明主病,二陽不勝一陰,則陽明脈軟而動,九竅之氣沉滯不利。三陽一陰為病,則太陽脈勝,寒水之氣大盛,一陰肝氣不能制止寒水,故內亂五臟,外現驚駭。二陰二陽則病在骯,少陰脈沉,少陰之氣勝肺傷脾,在外傷及四肢。二陰與二陽交互為患,則土邪侮水,其病在腎,罵詈妄行,癲疾狂亂。二陰一陽,其病出於腎,陰氣上逆於心,並使脘下空竅如被堤壩阻隔一樣閉塞不通,四肢好象離開身體一樣不能為用。一陰一陽為病,其脈代絕,這是厥陰之氣上至於心發生的病變,或在上部,或在下部,而無定處,飲食無味,大便泄瀉無度,咽喉幹部,病在脾土。二樣三陰為病,包括至陰脾土在內,陰氣不能至於陽,陽氣不能達於陰,陰陽相互隔絕,陽浮於外則內成血瘕,陰沉於里外成膿腫;若陰陽之氣都盛壯,而病變趨向於下,再男子則陽道生病,女子則陰器生病。上觀天道,下察地理,必以陰陽之理來決斷病者死生之期,同時還要參合一歲之中何氣為首。 雷公說:請問疾病的死亡日期。黃帝沒有回答。雷公又問。黃帝道:在醫書上有說明。雷公又說:請問疾病的死亡日期。黃帝道:冬季三月的病,如病症脈象都屬陽盛,則春季正月見脈有死征,那麽到初春交夏,陽盛陰衰之時,便會有死亡的危險。冬季三月的病,根據地理,勢必將盡,草和柳葉都苦死了,如果到春天陰陽之氣都絕,那麽其死期就在正月。春季三月的病,名為「陽殺」。陰陽之氣都絕,死期在冬天草木苦幹之時。夏季三月的病,若不痊癒,到了至陰之時,那麼死期在至陰後不超過十日;若脈見陰陽交錯,則死期在初冬結薄冰之時。冬季三月的病,表現了手足三陽的脈證,不給治療也會自愈。若是陰陽叫錯和而為病,則立而不能坐,坐而不能起。若三陽脈獨至,則獨陽無陰,死期在冰結如石之時。三陰脈獨至,則獨陰無陽,死期在正月雨水節。方盛衰論篇第八十 雷公請問道:氣的盛衰,哪一種是逆?哪一種是順?黃帝回答道:陽氣主升,其氣從左而右;陰氣主降,其氣從右而左老年之氣先衰於下;少年之氣先盛於下,其氣從下而上。因此春夏之病見陽證陽脈,一陽歸陽,則為順為生,若見陰證陰脈,如秋冬之令,則為逆為死。反過來說,秋冬之病見陰證陽脈,以陰歸陰,則為順為生。所以不論氣盛或氣衰,逆則都成為厥。雷公又問:氣有餘也能成為厥嗎?黃帝答道:陽氣一上而不下,陰陽兩氣不相順接,則足部厥冷至膝,少年在秋冬見病則死,而老年在秋冬見病卻可生。陽氣上而不下,,則上實下虛,為頭痛癲頂疾患,這種厥病,謂其屬陽,本非陽盛,謂其屬陰,則又非陰盛,五臟之氣隔絕,沒有顯著徵象可,好象置身於曠野,負居於空窒,無所見聞,而病勢綿綿一息,視其生命,一不滿一天了。 所以,氣虛的厥,使人夢多荒誕;厥逆盛極,則夢多離奇迷亂。三陽之脈懸絕,三陰之脈細微,就是所謂少氣之侯。肺氣虛則夢見悲慘的事物,或夢見人被殺流血,屍體狼籍,當金旺之時,則夢見戰爭。肺氣虛則夢見悲慘的事物,或夢見人被殺流血,屍體狼籍,當金旺之時,則夢見戰爭。腎氣虛則夢見舟船淹死人,當水旺之時,則夢見大火燔灼。脾氣虛則夢飲食不足,得其土旺之時,則夢見作恆蓋屋。這些都是五臟氣虛,陽氣有餘,陰氣不足所致。當參合五臟見證,調其陰陽,其內容已在《經脈》篇中論述過了。 診法有十度,就是衡量人的脈度、臟度、肉度、筋度、俞度、揆度它的陰陽虛實,對病情就可以得到全面了解。脈息之動本無常體,或則出現陰陽散亂而有偏頗,或則脈象搏動不明顯,所以診察時也就沒有固定的常規。診病時必須知道病人身份上下,是平民還是君卿。如果對老師的傳授不能全部接受,醫術不高明,不僅不能辨別逆從,而且會使診治帶有盲目性和片面性,看到了一面,看不到另一面,抓住了一點,放棄了另一點,不知道結合全面情況,加以綜合分析,所以診斷就不能明確,如以這種診斷方法授給後人的話,在實際工作中自會明顯地暴露出它的錯誤。 至陰虛,則天之陽氣離絕;至陽盛,則地之陰氣不足。能使陰陽互濟交通,這是有修養的醫生的能事。陰陽之氣互濟交通,是陽氣先至,陰氣後至。所以,高明的醫生診病,是掌握陰陽先後的規律,根據奇恆之勢六十首辯明正常和異常,把各種診察所得的點滴細微的臨床資料綜合起來,追尋陰陽的變化了,了解五髒的病情,作出中肯的結論,並根據虛實綱要及十度來加以判斷,知道了這些,方可以診病。所以切其陰而不能了解其陽,這種診法是不能行於世上的;切其陽而不能了解其陰,其所學的技術也是不高明的。知左而不知其右,知右而不知其左,知上而不知其下,知先而不知其後,他的醫道就不會長久。要知道不好的,也要知道好的;要知道有病的,也要知道無病的;既知道高,亦知道下,既知道坐,也要知道起;既知道行,也要知道止。能做到這樣有條不紊,反覆推求,診斷的步驟,才算全備,也才能永遠不出差錯。 疾病的初期,見到邪氣有餘,就應考慮其正氣不足,因虛而受邪;檢查病者的上下各部,脈證參合,以窮究其病理。例如形弱氣虛的;主死;形氣有餘的,脈氣不足的,亦死;脈氣有餘,形氣不足的,主生。所以,診病有一定的大法,醫生應該注意起坐有常,一舉一動,保持很好的品德;思維敏捷,頭腦清靜,上下觀察,分別四時八節之邪,辨別邪氣中於五髒的何部;觸按其脈息的動靜,探切尺部皮膚滑澀寒溫的概況;視其大小便的變化,與病狀相參合,從而知道是逆是順,同時也知道了病名,這樣診察疾病,可以十不失一,也不會違背人情。所以診病之時,或視其呼吸,或看其神情,都能不失於條理,技術高明,能保持永久不出差錯;假如不知道這些,違反了原則真理,亂談病情,妄下結論,這是不符合治病救人的醫道的。 解精微論篇第八十一 黃帝在明堂里,雷公請問說:我接受了您傳給我的醫道,再教給我的學生,教的內容是經典所論,從容形法,陰陽刺灸,湯藥所滋。然而他們在臨症上,因有賢愚之別,所以未必能十全。至於教的方法,是先告訴他們悲哀喜怒,燥濕寒暑,陰陽婦女等方面的問題,再叫他們回答所以然的道理,並向他們講述賤富貴及人之形體的適從等,使他們通曉這些理論,再通過臨症適當地運用,這些起在過去我已經聽您講過了。現在我還有一些很愚陋的問題,在經典中找不到,要請您解釋。黃帝道:你鑽研的問題真實深而大啊! 雷公請問:有哭泣而淚涕皆出,或淚出而很少有鼻涕的,這是什麽道理?黃帝說:在醫經中有記載。雷公又問:眼淚是怎樣產生的?鼻涕是從哪裡來的?黃帝道:你問這些問題,對治療上沒有多大幫助,但也是醫生應該知道的,因為他是醫學中的基本知識。心為五臟之專精,兩目是它的外竅,光華色澤是它的外榮。所以一個人在心裡有得意的事,則神氣和悅於兩目;假如心有所失意,則表現憂愁之色。因此悲哀就會哭泣,泣下的淚水所產生的。水的來源,是體內積聚的水液;積聚的水液,是至陰;所謂至陰,就是腎藏之精。來源於腎精的水液,平時所以不出,是受著精的約制,是神,水火相互交感,神志俱悲,因而淚水就出來了。所以俗語說:心悲叫做志悲,因為腎志與心精,同時上湊於目,所以心腎俱悲,則神氣傳於心精,而不傳於腎志,腎志獨悲,水失去了精的約制,故而淚水就出來了。哭泣而涕出的,其故在腦,腦屬陰,賄充於骨並且藏於腦,而鼻竅通於腦,所以腦髓滲漏而成涕。腎志是骨之主,所以淚水出而鼻涕也隨之而出,是因為鼻涕淚是同類的關係。涕之與淚,譬如兄弟,危急則同死,安樂則共存,腎志先悲而腦髓隨之,所以涕隨泣出而涕淚橫流。涕淚所以俱出而相隨,是由於涕淚同屬水類的緣故。雷公說:你講的道理真博大! 請問有人哭泣而眼淚不出的,或雖出而量少,且涕不隨出的,這是什麽道理?黃帝道:哭而沒有眼淚,是內心上並不悲傷。不出眼淚,是心神沒有被感動;神不感動,則志亦不悲,心神與腎志相持而不能相互交感,眼淚怎麽能出來呢?大凡志悲就會有凄慘之意。凄慘之意衝動於腦,則腎志去目凄;腎志去目,則神不守精;精和神都離開了眼睛,眼淚和鼻涕才能出來。你難道沒有讀過或沒有想到醫經上所說的話嗎?厥則眼睛一無所見。當一個人在厥的時候,陽氣並走於上部,陰氣並走於下部,陽並於上,則上部亢熱,陰並與下則足冷,足冷則發脹。因為一水不勝五火,所以眼目就看不見了。所以迎風就會流淚不止的,因風邪中於目而流淚,是由於陽氣內守於精,也就是火氣燔目的關係,所以遇到風吹就會流淚了。舉一個比喻來說:火熱之氣熾甚而風生,風生而有雨,與這個情況是相類同的。
推薦閱讀:

金剛般若蜜多經白話述義王驤陸居士著
白話《六祖壇經》第七 機緣品 | 佛經
《壽康寶鑒》原名《不可錄》 白話版(三)--希有心人收藏並發揚光大
白話法華經16

TAG:黃帝 | 白話 | 黃帝內經 | 內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