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實用的翡翠鑒別方法—適合翡翠收藏初入者
目前市場上關於翡翠A、B、C貨如何鑒別的問題,許多書籍、文章都有論述,但其推薦的一些鑒別方法卻缺少可操作性,如紅外光譜分析法、激光拉曼光譜分析法等。這些儀器設備,作為一個普通的收藏者不用說買不起,就是買得起也很難買得到,還有很難去掌握正確的操控方法;而一些所謂「專家」感覺上的鑒別,更是讓初學者難以掌握。如B貨綠色有一種被化開的感覺,有漂浮感;B貨翡翠被注膠後翠性減弱,顯行朦朧不清。這種感覺是需要專業人員經過多年從事A、B貨鑒別得出的一種心得,一般的收藏者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那麼,針對一個初入此道的收藏者,應該如何來鑒別翡翠的A、B、C貨呢?本人因從事專業的玉石鑒定技術研究多年,故總結出一套簡單、快速且實用的玉石鑒別方法告知大家,希望能夠對各位藏家藏友能有所幫助。本人也希望各位藏家藏友能多提提一些寶貴的意見,以豐富我們的視野。具體方法如下:第一、顏色排除法:先用強光(建議用瓷玉鑒別專用全光譜手電筒)近光直接照射被測物,配合專用濾色鏡觀察被測翡翠是不是明顯變色(通常以紅色居多),或者發白的地方是不是變為肉粉色,但凡只要是變了色的就是染色(C貨)或注入膠類的(B貨)。再用強光手電筒對其進行透射,A貨的綠是有色頭色尾,有濃淡過渡的斑點成條帶狀,而C貨在強光透射下,綠色均分布在晶粒周圍或裂隙之中呈細線狀。通過顏色排除法確定為C貨後,再用其他的方法來分辨A或B貨了。第二、聽聲分辨法:翡翠手鐲的A、B貨鑒別一般以聽聲音為主。在無裂的情況下將一隻手鐲用手指吊起,拿起另一隻手鐲或其他硬物輕輕敲擊(一定要輕輕敲擊,用力大了一是對手鐲有損害,二是聲音可能有誤),A貨聲音清脆,悠長有迴音,呈金屬聲;B貨聲音沉悶、沙啞。第三、要來認識天然翡翠的顏色、光澤及結構:純天然的翡翠,只經過正當的表面拋光、雕刻、成形和經過傳統溫和的表面酸洗或表面墩蠟處理,其本身的結構未受到腐蝕和破壞。天然翡翠的綠色分布不均勻,有深有淺,大部分有明顯的顏色形狀,少部分顏色特別好的極品滿綠的翡翠看不到顏色形狀;翡翠的光澤呈強玻璃光澤和玻璃光澤,而相似的玉石顏色,多為均勻分布,只有鈣鋁榴石和符山石光澤較翡翠強一些。觀察翡翠結構:翡翠、軟玉、葡萄石、符山石等雖均具有纖維交織結構,但翡翠是變晶交織結構,軟玉為雲團狀結構,面葡萄石和加州玉為放射狀纖維交織結構,其它相似玉石均為粒狀結構;當翡翠內部顆粒較粗時,肉眼即可觀察到類似蒼蠅翅膀一樣閃光的「翠性」,當翡翠內部結構較細時,藉助鑒別專用10—30倍的放大鏡和強光手電筒也可以觀察到翠性,其它玉石則無此翠性特徵。第四、運用專用攜帶型折射光顯微鏡來仔細觀察翡翠的表面特徵:通常用50倍的攜帶型折射光顯微鏡進行觀察,透過顯微鏡折射光亮區的現象,可以看出:A貨的表面光潔如鏡,有很強的玻璃光澤。就是有些小的沙眼、坑點也是在礦物的晶粒相接處以三角形或多邊長條狀出現。越好的翡翠在折射光亮區下越完整光潔,因為越好的翡翠結構越細越緊密,拋光後的表面也就越光潔,沒有坑點和裂紋連接的現象(由於翡翠結構的特殊性,其表面有時會看到波浪狀的現象,感覺起伏不平,質感很強,所以在折射光亮區下有時也會有起伏不平的現象,而其它玉石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有此現象)。翡翠B貨通常因受酸液或其他液體的浸泡溶蝕,其內部礦物晶體的形態和排列方式被破壞,嚴重的成為混沌的雲霧狀,因用酸液浸泡的時間不同,溶蝕程度也有所不同,所以產生網狀裂紋的精細程度也不同,有的是大量細小的裂紋,有的甚至是很大的龜裂;通常B貨的砂眼坑點多以溶蝕孔洞的形式出現,其特點是,圓、深、黑、邊緣鈍蝕。另外,B貨表面布滿線條彎曲不一、縱橫交錯的網狀、樹枝狀溝紋,如同老化的柏油路面一般。A貨表面雖然也能見到細紋,但那是顆粒間的交接細紋。有些質地較差的A貨,因拋光不良,也會出現一些溝紋,但這些溝紋只是出現在不易拋光的局部,而且邊緣沒有被溶蝕的痕迹。第五、要做的就是測量它的密度:凡低於3.33的就應該引起注意。道理很簡單,雖然翡翠的密度是界定在3.25—3.43之間,但密度較低的翡翠就是A貨其質地也不會是很好的,而密度在3.33以上的翡翠出現 B貨的可能性又較低。因為不是所有的翡翠都適合做B貨。一般來講,做B貨的翡翠是質地較粗松、透明度較差、含有黃褐及黑色斑點狀物質的翡翠;另外,從顏色上看,適合做B貨的翡翠必須要有綠色。但也不是所有帶綠色的翡翠都值得去做,只有那些綠色較好,但透明度不高,而且有許多雜質在其中的翡翠才值得去做。更重要的是,現在加工B貨的材料大多數都是八三玉,而八三玉的相對密度卻低於3.33,在3.25—3.31之間。這就給我們正確識別A貨、B貨提供了一個參考數據。翡翠A、B、C貨加工簡述由於翡翠在天然狀態下形成,受地質環境等影響,形成的翡翠多含有很多雜質,將大大影響翡翠的美觀,因此業內常用某些方法將其進行一些處理,以使其變得漂亮、美觀。加工方法是:將翡翠浸於特定的酸中和漂白液中,以去除翡翠中的鐵雜質和一些污漬,然後再上蠟進行拋光處理,市場上大部分翡翠都要進行這樣的過程,這種處理方法稱為"優化"。 在商貿中這種優化的翡翠和未進行任何處理過的翡翠稱為"A貨"。 翡翠B貨的加工:第一步是將要加工的翡翠泡入***、***或酒精中,並加熱到300度左右;在酸處理過程中,某些含雜質較多的翡翠的結構受到破壞,因此,人們向其中注入聚合物加以固結;第二、將環氧樹脂或專用的無色油狀「光學填充劑」(opticon-224),加真空高壓注入翡翠中,這樣的方法稱為"翡翠充填處理";第三、翡翠以酸液等浸泡後,其表面很可能變得粗糙,使光亮度降低,因此常再在翡翠表面塗一層薄薄石蠟或環氧樹脂等物,然後進行機械拋光,我們通常所說的"B貨"就這樣誕生了。 為了使白色的翡翠產生顏色,常在其中染色綠色、紫色等等顏色,這樣的方法稱為"翡翠染色處理",即通常所說的"C貨"。
推薦閱讀:
※吳師傅水晶批發雜記03 銷售記
※翁氏收藏易學圖書簡明目錄(15000冊易學圖書)<一>
※曹興誠:收藏就如同談戀愛
※入秋小兒腹瀉高發,這幾個推拿方法值得收藏!
※腿要練得好,永遠別忽視腘繩肌!不得不收藏的最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