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親子依戀關係 養出四種孩子

四種親子依戀關係 養出四種孩子 2016-08-30 羅靜 積木育兒 積木育兒

jingguanyuer

觀察、觀點、關愛,盡在「積木育兒」! 關注最困惑的育兒難題,傳遞系統科學的育兒知識,一對一答疑解惑,「靜」距離為您貼心打造育兒方案。

有這樣兩個小孩:

丘丘剛三個月大,父母對他的哭鬧,不煩不亂,而是跟他說話,逗他玩。

同樣三個月大的小小的爸爸很少在家陪她,而小小隻要一哭,她的媽媽就把她抱在懷裡走來走去,有時候媽媽還會因為小小哭鬧不止而生氣。

很快,丘丘和小小都滿一歲了。這時的丘丘已經可以在離父母不遠的地方自己玩樂,而小小依然經常哭鬧,常常要求媽媽抱著自己不能鬆手。

為什麼丘丘更加自信獨立,而小小卻哭鬧更多,更粘媽媽?分析案例可見,丘丘的父母更加有效地處理和滿足了他的需求,因此丘丘的安全感建立得很好,能自在地進行探索活動,也越來越獨立。

而小小沒有習得這樣的能力,她不能容忍與父母的分離,易產生焦慮或恐懼心理,也阻礙了其獨立性的發展。

親子依戀關係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科普知識:四種親子依戀類型

依戀(attachment)是孩子與特定個體之間(最穩定的撫養人,一般指父母)形成的正性情緒聯結。

法國心理學家瓦隆指出,孩子對大人的依戀對於他們自身的心理發展是必需的。孩子的社會化發展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依戀的形成。

如果沒有這種依戀心,寶寶就會感到驚慌和恐懼,甚至精神萎縮,這種影響會阻礙寶寶未來愛好、志向、人格等的建立。因此,孩子在0~3歲的嬰幼兒期與父母建立良好依戀關係非常重要。

根據寶寶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應,心理學家安斯沃斯將寶寶的依戀分為安全型、迴避型、反抗型和混亂型四種依戀類型。

下面,我列出了四種具體的親子依戀表現。我們能夠很清楚地看到,四種不同的親子依戀關係,滋養出了四種不同的孩子。

父母們在讀完下面的文字後,也可以在這個周末做個實驗:一邊讓寶寶做遊戲,一邊讓媽媽離開,此時,不同依戀類型的寶寶會作出不同的反應,而這通常與父母的教養方式緊密相關。

安全型依戀

寶寶表現:

媽媽在場時,能自如安逸地操作玩具,並不總是依靠媽媽,更多的是用眼睛看媽媽、對媽媽微笑或說些什麼;對陌生環境積極的探索和操作,對陌生人的反應也比較積極。

媽媽離開時,寶寶的操作、探索行為會受到一定影響,明顯表現出苦惱、不安,想尋找媽媽回來。

媽媽回來時,寶寶會立即尋找與媽媽的接觸,並且很容易經撫慰而平靜下來,繼續去做遊戲。

教養特徵:

父母對寶寶的需要敏感,態度積極;與寶寶經常有互動,與寶寶一起做相同的事,一起笑、一起做動作,為寶寶的活動提供情緒支持,並經常激勵寶寶。

迴避型依戀

寶寶表現:

對媽媽在不在場都無所謂。

媽媽離開時,他們並不表示反抗,而是直接忽略,不予理會,自己玩自己的,很少有緊張、不安的表現。有時也會歡迎媽媽的回來,但時間非常短暫。因此,實際上這類寶寶並未與媽媽形成特別密切的親子關係。所以,有人也把這類嬰兒稱作無依戀嬰兒。

教養特徵:

父母對寶寶不敏感,表現消極,很少滿足寶寶的需求;很少從與孩子的親密接觸中獲得樂趣。或者,對待寶寶過分熱情,刺激過度,經常對寶寶喋喋不休,強行給寶寶製造某些需要,讓寶寶不堪其擾。

矛盾型依戀

寶寶表現:

這類寶寶在媽媽要離開前就顯得很警惕。

媽媽離開時會表現得非常苦惱、極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暫的分離都會引起大喊大叫。

媽媽回來時,對媽媽的態度又很矛盾,心裡既想與媽媽接觸,又有些反抗。如果媽媽想抱他,他會生氣地拒絕、推開。這時他已不能再重新回到遊戲,而是不時地朝媽媽這裡看。

教養特徵:

矛盾性依戀寶寶的父母教養方式通常不一致。他們對寶寶時而熱情時而冷淡。寶寶對父母這樣的態度和方式會感到絕望,為了獲得關注,他們要麼黏住父母,要麼哭鬧,如果一切努力都無效的話,他們就會變得憤怒、怨恨。

混亂型依戀

寶寶表現:

這種類型的依戀最不安全,寶寶最沒有安全感。

媽媽回來時,寶寶的表現比較無所適從。媽媽擁抱他們,他們的表情會比較茫然,情緒會稍顯憂傷,會躲開媽媽的目光。一些寶寶在得到媽媽的安撫後會大哭,或者表現出一些奇怪的、冷漠的姿勢。

教養特徵:

混亂型依戀的寶寶通常受過父母的忽視,或者受到過父母對其身體上的虐待。這些寶寶的媽媽通常都患有嚴重的抑鬱症,這些媽媽自己也會經常出現恐懼的、矛盾的、令人不愉快的情緒。

安全型依戀為良好的、積極的依戀,後三種為不安全型依戀,是消極的、不良的依戀。1歲以後,不安全型依戀的寶寶,會逐漸表現出社會和情緒上的退縮,依賴性強,不願參加多人遊戲,缺乏好奇心,學習興趣不強,也不會為一個目標而努力。

相反,安全型依戀的寶寶的社會性特徵會逐漸顯示出來:喜歡社交、好奇心強、自主探索、自尊自信等。在同伴遊戲中,他們往往像個小大人、小領導,關注其他小朋友的需求,並且易受到同伴的歡迎;成年以後的他們,也更有能力應對壓力、調節情緒,可謂心理健康而強大的正能量傳播者。

親子依戀關係中,扮演主角和佔主動地位的,當然是爸爸媽媽。想要建立好的親子依戀關係,父母分工,各有不同。下面我就簡單將父母角色的不同,及其功能梳理出來。

溫和媽媽,給寶寶無限的安全感

寶寶一歲以內,媽媽的角色很關鍵。寶寶餓、尿、拉、痒痒等一切生理需求都會哭鬧,都需要細心的媽媽及時正確地予以處理。這個時期,寶寶與媽媽處於「共生期」,也是與寶寶建立良好的親子依戀關係的關鍵,即寶寶要什麼,媽媽就給什麼。

只要媽媽隨時出現,滿足寶寶的任何需求,寶寶才會感覺到自己是安全的、被愛的。而新媽媽在這一階段心理上也會發生神奇的變化,即像熱戀中的男女那樣,分泌一種叫苯體胺的物質,對寶寶產生一種怎麼也愛不夠的感覺。

媽媽是寶寶最親近的人。在寶寶安全感的建立上,媽媽是主角。整個哺乳過程對嬰兒來說是一種心理上的滿足,精神上的享受。小嬰兒靠著唇部敏銳的觸覺,感受母親的溫度和味道。母親愉快的心情、平靜的情緒,傳遞給寶寶的不僅是充足的物質營養,還有一種溫馨的感覺,使寶寶直接獲得了心靈的營養。

所以說,母乳促使寶寶心靈成長。母乳餵養是一種啟蒙教育,是促進親子關係的最佳手段。當寶寶躺在母親懷裡,親子的目光相對時,加上媽媽甜美的笑容,柔聲的呵護,再配以優美的音樂旋律,寶寶就會有一種愉悅的安全感和滿足感。

母愛是可以依靠眼神傳達的。親密的皮膚接觸,加上溫柔的眼神交流,可以傳遞給孩子好情緒。一位媽媽,用愛的眼神注視寶寶的眼睛,寶寶是可以體會到的,寶寶的心靈就會得到充分安定。

媽媽對嬰兒的愛撫,不僅是肌膚之間的接觸,更是一種心靈的撫觸,促進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感的交流,幫助寶寶放鬆情緒,平復心情。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寶寶,自然會擁有良好的安全感,擁有寬廣的胸懷,將來也會懂得如何愛別人。

探索爸爸,把寶寶引向外在世界

寶寶一歲至三歲,爸爸的角色很關鍵。隨著孩子的長大,新爸爸的心理也會發生變化。看著眼前幼小的寶寶,從當初的不可思議到激動的心情,再到如今的責任感,對爸爸而言,孩子不僅是孩子,還是玩伴、朋友。

爸爸帶孩子膽子大、放得開,善於發散思維,因此爸爸經常和孩子互動,對孩子的智力發育、性格培養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也有助於良好的親子依戀關係形成。

爸爸好動,更會玩,會遊戲。爸爸的性格特徵中有更多的獨立、果敢、冒險、寬容、開朗等社會性格特徵,因此,在寶寶對自身的角色定位中,爸爸的作用比媽媽更顯著。

例如,對於男寶寶而言,爸爸除了是長輩還是玩伴、朋友,爸爸的男子氣概、榜樣作用以及控制目標的權利,都是男寶寶嚮往和模仿的內容;而對女寶寶而言,在與爸爸的相處中,她可以學習如何如何與異性交往,並促進其女性氣質更好的形成。

研究發現,當爸爸在時,寶寶會更多地微笑、咿呀學語、注視和大笑。爸爸與寶寶玩遊戲的時間比媽媽更長,寶寶的反應更強烈、心情更激動。在與爸爸的互動中,寶寶的身體骨骼和肌肉也能得到充分的鍛煉和發展。

爸爸把孩子引向外在世界,不再僅僅局限於母子的親密關係。爸爸是向孩子呈現外在世界的關鍵性人物,他激起孩子對外界的興趣,引導孩子對現實的觀察。

不僅影響孩子的情感和認知發展,也使孩子獲得對世界的信任感。感受到世界是一個以有序的方式運行的充滿愛的地方。因為,爸爸更習慣與寶寶相互交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解答他們的疑難問題,從而使寶寶從外界不斷地獲得成就感。

長按二維碼向我轉賬

受蘋果公司新規定影響,微信 iOS 版的讚賞功能被關閉,可通過二維碼轉賬支持公眾號。

閱讀

微信掃一掃關注該公眾號

推薦閱讀:

女人一生「最重要」的關係
新時代的男人與女人關係的絕妙比喻
揭秘飲食與進化的關係!素食是人類進化的必由之路
如何培養協調人際關係的能力
夫妻之間,絕不能為這兩件事吵架,中必亡!|夫妻|男女關係|感情

TAG:孩子 | 親子 | 關係 | 四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