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萬美元赴美買房=綠卡?
50萬美元赴美買房=綠卡
(2011-11-07 10:35:51)
瑪麗諾的房地產經理人麥琪·內瓦羅說,她剛剛以高於叫價8%的價格,將一棟價值167萬美元的房子賣給了中國的一個煤老闆,而幾乎她所有掛牌出售的房產都會有至少一名中國大陸買家願意現金全款一次付清。 而同一地區的另一位華裔房地產經紀人吳念平也有同樣感受。她去年成交了300萬美元以上的房子15棟,其中11棟的買家來自大陸,而且幾乎全都是直接付現金。各種稅費及貶值風險 美國各州也在積極地迎合著中國的投資客,目前美國至少有20多個州在中國設立了代表處,進行招商引資。不少州都推出了中文網站,介紹本州的詳細情況。為了更好地進行「推銷」,很多州更是由州長親自帶隊,到中國來進行「公關」。據統計,僅2010年一年,就有8位州長率領經貿代表團訪問中國。上個月,俄勒岡州長約翰·基查伯率領龐大代表團訪華,隨行的官員都印製了中文名片。 搜房網的海外事業部負責人庄諾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說,目前約有5000億元的民間資本從樓市中流出,這其中至少有500億元轉向海外購地,隨著樓市的降溫,資本外流的趨勢更加明顯。 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主席羅納德·菲利普斯介紹說,對於中國買家來說,在美國購房的用途主要有長期居住和商業投資兩種。 旅居美國20多年的華人李植(化名)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說,從法律角度看,中國法規允許房產但不允許地產的私有,而美國是房產地產都可私有。但是有利就有弊,在美國投資房產要交各種稅費,比如房產稅、房屋管理費、火險費等。 以房產稅為例,一般而言,房地產稅的稅率在1%左右。如果你的房產價值為30萬美元,你就得每年拿出3000美元來交給當地政府。在美國部分州,外國人在美國的房產如果出租每年獲利部分的交稅額為個人所得利潤的20%,如果賣掉房子則要交房子獲利部分的33%。 李植介紹,除此而外,投資者還要承擔維護和保險等成本,而這些成本幾乎是年年遞增的。 另外,還有信用受損的風險,許多美國人買房地產是借款購置。如果不能及時還債,那就有信用受損甚至信用破產的危險,若一個人信用記錄發生問題,那就可能在借款甚至找工作或找業務方面是寸步難行了。「不過好在中國人在美國購置房地產,不靠借貸分期支付,而是一次現金付清。不過這也給美國社會造成了中國人富得比流油還富裕的印象。」李植說。 最重要的,如今美國房地產市場陷入低谷,復甦緩慢,投資者還需要承擔房產貶值的風險。 由於國內投資渠道不暢,近幾年,投資海外房地產成為投資者關注熱點。圖為今年4月,參觀者在房展會上諮詢一個英國地產項目。 本報記者李瑩/攝去美國當「地主」並不容易 「如果這地能使人發財,那麼美國居民早就搶光了,哪裡還有大洋彼岸的事?」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牛海榮、徐海波、金微發自北京、紐約 「去美國當地主」,這不再是一句口號。 今年7月,上海白領小葉今年7月以8800美元(1美元約合6.36元人民幣)的價格,拿到美國邁阿密的1000平方米的土地永久持有權,成了名副其實的美國地主。搜房網國際事務部負責人庄諾介紹,如今,已經有100多名中國人通過這種方式成了美國地主。買地比買房更「簡單」 小葉從來沒有去過美國佛羅里達州,她只是在谷歌地圖上看了這個陌生的地方,但一想到這個遙遠的地方有自己1000平方米的土地就有些莫名興奮。 小葉的這塊地源於今年7月搜房網的一場美國土地秒殺活動,搜房網將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格林布爾的21塊地掛到網上,單幅地塊土地面積在1000平方米左右,市價約為5萬美元。這場土地拍賣活動,吸引了千名中國人報名,近500人蔘拍。 庄諾介紹,最初他是希望尋找中國開發商開發這塊約60萬平方米的土地。這塊土地原本是要造別墅,但趕上經濟危機,美國開發商資金周轉不靈被迫出手,而中國開發商也不願意接盤。讓庄諾始料未及的是,當他將這塊土地分割以網上拍賣的形式掛出這塊地,卻引來眾多的個人投資客。 小葉只是眾多拍客之一,如今她已經獲得了土地擁有權的法律文件——土地全權證書,前後只花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庄諾告訴《國際先驅導報》:「1000平方米的地塊,我們已經賣了一百多塊。」如今,搜房網推出的第二、三批土地源已經賣完了,購買土地的投資客大多都是來自北上廣和江浙地區。 在美國,私有土地佔總量的50%左右,其他土地則屬於美國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按照美國憲法,土地屬於私有財產,地上和地下的資源都屬於擁有者,並且可以自由買賣。因此買地賣地也完全是私人間的事。凡是被美國法律承認的私地,在州政府都有詳盡記錄。交易的手續也十分簡單,在雙方自願簽訂協議後,只需向政府繳足稅金,進行註冊登記即可。 與擁有房產所承擔的交易成本、管理成本如保險費、水電費、消費費、租金費等相比,土地擁有者承擔的費用則相對較少,一般而言土地的交易費用往往不超過土地價值總額的3%。交易成功後,產權所有人只需要每年繳納土地價格1%的地稅。 「以前經常帶團到美國買樓,後來發現即使買了房產在美國也很難以出租出去,所以現在我更建議客戶直接買地。在美國有地,你到使館辦簽證都會好些。」庄諾說。中國買家們的「長遠想法」 在美國單獨買地是不能取得移民資格的,事實上,這100多名成為美國地主的中國人似乎也並不是因為這個目的才購買美國土地的。一些人對於買地抱著更長遠和實際的想法,比如,有些人打算給未來將要出國留學的子女提前購置居所,即便小孩還在上幼兒園。 當然,更多的「地主」是希望自己的地能夠升值。上海一家民營電力科技企業的高管韓先生一次性地拍下了三塊土地,同樣是格林布爾的地塊,每塊19998美元。韓先生並不打算在這個沒去過的地方建房,他希望買地保值,「打算長期持有後轉手,獲得穩健的回報。」 浙江一位買家也曾坦言,買房限購、股票不景氣、加上逐年上升的通脹率,「現在大家有錢但不知往哪投資,而到美國買塊有永久持有權的土地或許具有投資價值。」 佛羅里達州利縣也在積極迎合著中國投資客的需要,隨著這個地區土地的熱銷,該縣縣長向中國網友打出廣告:「歡迎中國投資者到美國買地。「這一方案不花美國政府一分錢,就能解決美國房地產市場的需求問題」,「既增加了稅收,還不會搶走美國人的工作崗位」,可謂是空手套白狼
瑪麗諾的房地產經理人麥琪·內瓦羅說,她剛剛以高於叫價8%的價格,將一棟價值167萬美元的房子賣給了中國的一個煤老闆,而幾乎她所有掛牌出售的房產都會有至少一名中國大陸買家願意現金全款一次付清。 而同一地區的另一位華裔房地產經紀人吳念平也有同樣感受。她去年成交了300萬美元以上的房子15棟,其中11棟的買家來自大陸,而且幾乎全都是直接付現金。各種稅費及貶值風險 美國各州也在積極地迎合著中國的投資客,目前美國至少有20多個州在中國設立了代表處,進行招商引資。不少州都推出了中文網站,介紹本州的詳細情況。為了更好地進行「推銷」,很多州更是由州長親自帶隊,到中國來進行「公關」。據統計,僅2010年一年,就有8位州長率領經貿代表團訪問中國。上個月,俄勒岡州長約翰·基查伯率領龐大代表團訪華,隨行的官員都印製了中文名片。 搜房網的海外事業部負責人庄諾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說,目前約有5000億元的民間資本從樓市中流出,這其中至少有500億元轉向海外購地,隨著樓市的降溫,資本外流的趨勢更加明顯。 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主席羅納德·菲利普斯介紹說,對於中國買家來說,在美國購房的用途主要有長期居住和商業投資兩種。 旅居美國20多年的華人李植(化名)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說,從法律角度看,中國法規允許房產但不允許地產的私有,而美國是房產地產都可私有。但是有利就有弊,在美國投資房產要交各種稅費,比如房產稅、房屋管理費、火險費等。 以房產稅為例,一般而言,房地產稅的稅率在1%左右。如果你的房產價值為30萬美元,你就得每年拿出3000美元來交給當地政府。在美國部分州,外國人在美國的房產如果出租每年獲利部分的交稅額為個人所得利潤的20%,如果賣掉房子則要交房子獲利部分的33%。 李植介紹,除此而外,投資者還要承擔維護和保險等成本,而這些成本幾乎是年年遞增的。 另外,還有信用受損的風險,許多美國人買房地產是借款購置。如果不能及時還債,那就有信用受損甚至信用破產的危險,若一個人信用記錄發生問題,那就可能在借款甚至找工作或找業務方面是寸步難行了。「不過好在中國人在美國購置房地產,不靠借貸分期支付,而是一次現金付清。不過這也給美國社會造成了中國人富得比流油還富裕的印象。」李植說。 最重要的,如今美國房地產市場陷入低谷,復甦緩慢,投資者還需要承擔房產貶值的風險。 由於國內投資渠道不暢,近幾年,投資海外房地產成為投資者關注熱點。圖為今年4月,參觀者在房展會上諮詢一個英國地產項目。 本報記者李瑩/攝去美國當「地主」並不容易 「如果這地能使人發財,那麼美國居民早就搶光了,哪裡還有大洋彼岸的事?」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牛海榮、徐海波、金微發自北京、紐約 「去美國當地主」,這不再是一句口號。 今年7月,上海白領小葉今年7月以8800美元(1美元約合6.36元人民幣)的價格,拿到美國邁阿密的1000平方米的土地永久持有權,成了名副其實的美國地主。搜房網國際事務部負責人庄諾介紹,如今,已經有100多名中國人通過這種方式成了美國地主。買地比買房更「簡單」 小葉從來沒有去過美國佛羅里達州,她只是在谷歌地圖上看了這個陌生的地方,但一想到這個遙遠的地方有自己1000平方米的土地就有些莫名興奮。 小葉的這塊地源於今年7月搜房網的一場美國土地秒殺活動,搜房網將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格林布爾的21塊地掛到網上,單幅地塊土地面積在1000平方米左右,市價約為5萬美元。這場土地拍賣活動,吸引了千名中國人報名,近500人蔘拍。 庄諾介紹,最初他是希望尋找中國開發商開發這塊約60萬平方米的土地。這塊土地原本是要造別墅,但趕上經濟危機,美國開發商資金周轉不靈被迫出手,而中國開發商也不願意接盤。讓庄諾始料未及的是,當他將這塊土地分割以網上拍賣的形式掛出這塊地,卻引來眾多的個人投資客。 小葉只是眾多拍客之一,如今她已經獲得了土地擁有權的法律文件——土地全權證書,前後只花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庄諾告訴《國際先驅導報》:「1000平方米的地塊,我們已經賣了一百多塊。」如今,搜房網推出的第二、三批土地源已經賣完了,購買土地的投資客大多都是來自北上廣和江浙地區。 在美國,私有土地佔總量的50%左右,其他土地則屬於美國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按照美國憲法,土地屬於私有財產,地上和地下的資源都屬於擁有者,並且可以自由買賣。因此買地賣地也完全是私人間的事。凡是被美國法律承認的私地,在州政府都有詳盡記錄。交易的手續也十分簡單,在雙方自願簽訂協議後,只需向政府繳足稅金,進行註冊登記即可。 與擁有房產所承擔的交易成本、管理成本如保險費、水電費、消費費、租金費等相比,土地擁有者承擔的費用則相對較少,一般而言土地的交易費用往往不超過土地價值總額的3%。交易成功後,產權所有人只需要每年繳納土地價格1%的地稅。 「以前經常帶團到美國買樓,後來發現即使買了房產在美國也很難以出租出去,所以現在我更建議客戶直接買地。在美國有地,你到使館辦簽證都會好些。」庄諾說。中國買家們的「長遠想法」 在美國單獨買地是不能取得移民資格的,事實上,這100多名成為美國地主的中國人似乎也並不是因為這個目的才購買美國土地的。一些人對於買地抱著更長遠和實際的想法,比如,有些人打算給未來將要出國留學的子女提前購置居所,即便小孩還在上幼兒園。 當然,更多的「地主」是希望自己的地能夠升值。上海一家民營電力科技企業的高管韓先生一次性地拍下了三塊土地,同樣是格林布爾的地塊,每塊19998美元。韓先生並不打算在這個沒去過的地方建房,他希望買地保值,「打算長期持有後轉手,獲得穩健的回報。」 浙江一位買家也曾坦言,買房限購、股票不景氣、加上逐年上升的通脹率,「現在大家有錢但不知往哪投資,而到美國買塊有永久持有權的土地或許具有投資價值。」 佛羅里達州利縣也在積極迎合著中國投資客的需要,隨著這個地區土地的熱銷,該縣縣長向中國網友打出廣告:「歡迎中國投資者到美國買地。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牛海榮、金微、徐海波發自紐約、北京 從小就隨父母從台灣來到紐約的傑森·吳在一家中型的房地產中介機構做經理人,他最近接到了無數來自中國大陸的客戶電話,諮詢是不是花50萬美元(1美元約合6.36元人民幣)買了房子就可以獲得綠卡的事情。 「我倒是希望是這樣,那我的生意豈不是要好得很?但是我不能欺騙他們嘛,」他對《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表示。「這個事情八字還沒有一撇,在大陸好像就已經傳得沸沸揚揚了。」
」 美國人都不買的地 不過,天下是不是真的有這麼美的午餐? 上世紀90年代,為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500周年,美國人司各特·摩格曾向外國人出售「美國土地證」——買家將擁有一平方英寸美國土地。這個商業發明演化成「擁有一片美國」的主題活動,「一平方英寸土地」最終止於一萬多元人民幣的天價,僅在中國大陸就銷售10萬份。當時,司各特·摩格也像現在的美國開發商一樣一再保證,這一平方英寸土地受美國法律保護,但是最終花錢獲得的土地既無實際開發價值也無利用價值。賣家、炒家均「滿載而歸」,只剩最後接盤的人如夢初醒。 如今,中國人購買美國土地,可能不是上述這種詐騙案,但是,美國地廣人稀,很多地區沒有人居住,也不通公路,土地再便宜也沒人要。就算是已經開發的小區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次貸危機和經濟蕭條,不少小區已經成了空空蕩蕩的鬼城。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官方售房網站上,就有許多價格低的讓人難以想像的樓盤,比如「汽車之都」底特律,標價1美元、30美元、99美元、100美元的待售房產就有不少。但是,這些怎麼看怎麼划算的美國房子不僅地處偏遠、荒無人煙,而且還有成群的小偷和流浪漢,治安糟糕,根本就住不了。 因此,如果只是抱著土地價格便宜就買下地,而不仔細分析地理環境和未來升值的空間,最後到手的這塊地很可能成為燙手的山芋,沒人願意接盤。 在美國居住20多年的華人李植(化名)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說,他不看好中國人海外買地的投資算盤,他介紹,如果中國人買了一片片荒蕪區域的土地,水電供應、交通、垃圾處理等等都是大問題。既不能蓋房子住、又無法改造為農田搞農業贏利……「一塊無用之地,再想脫手,賣給誰呢?」「如果這地能使人發財,那麼美國居民早就搶光了,哪裡還有大洋彼岸的事?」 雖然美國房地產市場經金融危機的重創總體價格處於低谷,但預計不大可能很快復甦。即便房地產價格有所回暖,復甦的速度也會比較緩慢,想要像前幾年在中國「炒房」「炒地」那樣一夜暴富幾乎不可能。此外,不管是地皮還是房子,在美國持有都要納稅,轉讓的時候還要有經紀人費、律師費、保險費以及稅款,轉讓成本相對較高。 李植說,在美國電視網,經常有政府為減少不必要開支而拋售被廢除的土地和房屋等等的廣告,「雖然有些試圖投機倒把賺的的人,但幾乎沒人購買那些沒用的土地。」 各有看法 美國的移民政策,吸納了更多優秀的人才和更多資源,使其人口結構變得更為合理,而非像其他幾大經濟體那樣,先後步入老齡社會。這種政策也刺激了美國消費的回升——對於一個消費佔比高達七成以上的國家而言,消費的上升對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顯然是非常重要的。有消費實力的富人大量移民美國,將重啟美國消費時代的輝煌,讓美國從危機的陰霾中走出來,重新成為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美國的房地產,也將慢慢走向良性復甦。 ——經濟趨勢研究專家、財經評論員時寒冰 無論是到美國買地還是買房,實際上只是資金出逃的形式之一。很多人不知道資金是怎麼出逃的,中國人到銀行兌外匯就是形式之一。中國人到海外投資、包括外資企業撤離等現象都意味著中國正走上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經濟萎縮的道路。這個大環境下,很多人希望持有海外資產、黃金等實物進行避險。 ——中國房地產獨立評論人牛刀 (本報記者金微 採訪/整理)買房獲簽證限制多
事實也確實如此,最近一段時間,「50萬購房送綠卡」引得網友在各大網站的論壇上熱議「到美國買房」一事,一家服務於國外投資移民的經理告訴記者,最近,不少電話諮詢50萬美元買房送綠卡的事。 300多萬人民幣在美國買房產,還能附贈綠卡,這怎能不讓許多做著「美國夢」的中國人動心?畢竟,這一價格甚至無法在北京或者上海的市中心買一套兩居室,而常規途徑申請美國綠卡的隊伍據說已經排到了N年。 說起來,這個讓許多中國人躍躍欲試的這些消息並非全是謠言,而是源自兩位美國參議員向美國國會提出的一項議案。 來自紐約州的民主党參議員查爾斯·舒默和來自猶他州的共和党參議員邁克·李近日聯合建議,向那些花費50萬美元以上在美國買房的外國人發放居留簽證,以刺激美國低迷的房地產市場。」 美國人都不買的地 不過,天下是不是真的有這麼美的午餐? 上世紀90年代,為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500周年,美國人司各特·摩格曾向外國人出售「美國土地證」——買家將擁有一平方英寸美國土地。這個商業發明演化成「擁有一片美國」的主題活動,「一平方英寸土地」最終止於一萬多元人民幣的天價,僅在中國大陸就銷售10萬份。當時,司各特·摩格也像現在的美國開發商一樣一再保證,這一平方英寸土地受美國法律保護,但是最終花錢獲得的土地既無實際開發價值也無利用價值。賣家、炒家均「滿載而歸」,只剩最後接盤的人如夢初醒。 如今,中國人購買美國土地,可能不是上述這種詐騙案,但是,美國地廣人稀,很多地區沒有人居住,也不通公路,土地再便宜也沒人要。就算是已經開發的小區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次貸危機和經濟蕭條,不少小區已經成了空空蕩蕩的鬼城。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官方售房網站上,就有許多價格低的讓人難以想像的樓盤,比如「汽車之都」底特律,標價1美元、30美元、99美元、100美元的待售房產就有不少。但是,這些怎麼看怎麼划算的美國房子不僅地處偏遠、荒無人煙,而且還有成群的小偷和流浪漢,治安糟糕,根本就住不了。 因此,如果只是抱著土地價格便宜就買下地,而不仔細分析地理環境和未來升值的空間,最後到手的這塊地很可能成為燙手的山芋,沒人願意接盤。 在美國居住20多年的華人李植(化名)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說,他不看好中國人海外買地的投資算盤,他介紹,如果中國人買了一片片荒蕪區域的土地,水電供應、交通、垃圾處理等等都是大問題。既不能蓋房子住、又無法改造為農田搞農業贏利……「一塊無用之地,再想脫手,賣給誰呢?」「如果這地能使人發財,那麼美國居民早就搶光了,哪裡還有大洋彼岸的事?」 雖然美國房地產市場經金融危機的重創總體價格處於低谷,但預計不大可能很快復甦。即便房地產價格有所回暖,復甦的速度也會比較緩慢,想要像前幾年在中國「炒房」「炒地」那樣一夜暴富幾乎不可能。此外,不管是地皮還是房子,在美國持有都要納稅,轉讓的時候還要有經紀人費、律師費、保險費以及稅款,轉讓成本相對較高。 李植說,在美國電視網,經常有政府為減少不必要開支而拋售被廢除的土地和房屋等等的廣告,「雖然有些試圖投機倒把賺的的人,但幾乎沒人購買那些沒用的土地。」 各有看法 美國的移民政策,吸納了更多優秀的人才和更多資源,使其人口結構變得更為合理,而非像其他幾大經濟體那樣,先後步入老齡社會。這種政策也刺激了美國消費的回升——對於一個消費佔比高達七成以上的國家而言,消費的上升對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顯然是非常重要的。有消費實力的富人大量移民美國,將重啟美國消費時代的輝煌,讓美國從危機的陰霾中走出來,重新成為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美國的房地產,也將慢慢走向良性復甦。 ——經濟趨勢研究專家、財經評論員時寒冰 無論是到美國買地還是買房,實際上只是資金出逃的形式之一。很多人不知道資金是怎麼出逃的,中國人到銀行兌外匯就是形式之一。中國人到海外投資、包括外資企業撤離等現象都意味著中國正走上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經濟萎縮的道路。這個大環境下,很多人希望持有海外資產、黃金等實物進行避險。 ——中國房地產獨立評論人牛刀 (本報記者金微 採訪/整理) 根據這一提議,外國購房者可以用50萬美元購買一套住宅供自家居住,也可以購買一套25萬美元以上的房屋自用,剩下的錢用於房地產投資,購房出租。同時,購房者及其配偶和未成年的子女可以獲得一種為期三年的在美居留簽證,三年後仍可續簽。 10月25日,美國駐中國大使館的微博轉發了這條消息,立刻引來關注無數,諮詢電話紛紛打向中介機構。 但是,《國際先驅導報》記者了解到,且不說以上僅僅只是一兩個議員的提議,即便這一提議變成現實,事實上,要想獲得提議中所說的簽證,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第一,50萬美元必須全部為現金,不可以貸款。第二,購房者每年最少要在美國居住180天以上並繳納各類稅費。而獲得簽證者不能享受美醫療補助、社保金等福利。簡言之,這個議案不花政府一分錢,不會搶佔美國人工作機會,還要給美國經濟做貢獻。 傑森·吳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說,這種簽證不是真正的綠卡,因為按照提議,除非再通過正常的途徑申請到工作簽證,否則,單憑這種購房居住簽證不能在美國工作,也不能享受任何福利。而一旦賣掉這一房產,簽證隨之作廢。
議案針對中國人
按照舒默的說法:「這一方案不花美國政府一分錢,就能解決房地產市場的需求問題」,「既增加了稅收,還不會搶走美國人的工作崗位」,可謂是空手套白狼。 不過,這一提案在美國國內卻引起了很大爭議。支持者不乏股神巴菲特等名流,他們認為這對經濟的確有益,且並不是值得大驚小怪的新鮮事。按照現有的移民法,外國人只要在美國投資100萬美元,並僱傭10個當地員工,就可以獲得綠卡,而在有些相對偏遠貧窮的地區,這一門檻只需50萬美元。此外,能夠從這一議案中受益的美國商會、美國旅遊協會、美國酒店及住宿協會還有房地產經紀商也迫不及待地舉雙手贊成。」 美國人都不買的地 不過,天下是不是真的有這麼美的午餐? 上世紀90年代,為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500周年,美國人司各特·摩格曾向外國人出售「美國土地證」——買家將擁有一平方英寸美國土地。這個商業發明演化成「擁有一片美國」的主題活動,「一平方英寸土地」最終止於一萬多元人民幣的天價,僅在中國大陸就銷售10萬份。當時,司各特·摩格也像現在的美國開發商一樣一再保證,這一平方英寸土地受美國法律保護,但是最終花錢獲得的土地既無實際開發價值也無利用價值。賣家、炒家均「滿載而歸」,只剩最後接盤的人如夢初醒。 如今,中國人購買美國土地,可能不是上述這種詐騙案,但是,美國地廣人稀,很多地區沒有人居住,也不通公路,土地再便宜也沒人要。就算是已經開發的小區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次貸危機和經濟蕭條,不少小區已經成了空空蕩蕩的鬼城。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官方售房網站上,就有許多價格低的讓人難以想像的樓盤,比如「汽車之都」底特律,標價1美元、30美元、99美元、100美元的待售房產就有不少。但是,這些怎麼看怎麼划算的美國房子不僅地處偏遠、荒無人煙,而且還有成群的小偷和流浪漢,治安糟糕,根本就住不了。 因此,如果只是抱著土地價格便宜就買下地,而不仔細分析地理環境和未來升值的空間,最後到手的這塊地很可能成為燙手的山芋,沒人願意接盤。 在美國居住20多年的華人李植(化名)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說,他不看好中國人海外買地的投資算盤,他介紹,如果中國人買了一片片荒蕪區域的土地,水電供應、交通、垃圾處理等等都是大問題。既不能蓋房子住、又無法改造為農田搞農業贏利……「一塊無用之地,再想脫手,賣給誰呢?」「如果這地能使人發財,那麼美國居民早就搶光了,哪裡還有大洋彼岸的事?」 雖然美國房地產市場經金融危機的重創總體價格處於低谷,但預計不大可能很快復甦。即便房地產價格有所回暖,復甦的速度也會比較緩慢,想要像前幾年在中國「炒房」「炒地」那樣一夜暴富幾乎不可能。此外,不管是地皮還是房子,在美國持有都要納稅,轉讓的時候還要有經紀人費、律師費、保險費以及稅款,轉讓成本相對較高。 李植說,在美國電視網,經常有政府為減少不必要開支而拋售被廢除的土地和房屋等等的廣告,「雖然有些試圖投機倒把賺的的人,但幾乎沒人購買那些沒用的土地。」 各有看法 美國的移民政策,吸納了更多優秀的人才和更多資源,使其人口結構變得更為合理,而非像其他幾大經濟體那樣,先後步入老齡社會。這種政策也刺激了美國消費的回升——對於一個消費佔比高達七成以上的國家而言,消費的上升對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顯然是非常重要的。有消費實力的富人大量移民美國,將重啟美國消費時代的輝煌,讓美國從危機的陰霾中走出來,重新成為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美國的房地產,也將慢慢走向良性復甦。 ——經濟趨勢研究專家、財經評論員時寒冰 無論是到美國買地還是買房,實際上只是資金出逃的形式之一。很多人不知道資金是怎麼出逃的,中國人到銀行兌外匯就是形式之一。中國人到海外投資、包括外資企業撤離等現象都意味著中國正走上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經濟萎縮的道路。這個大環境下,很多人希望持有海外資產、黃金等實物進行避險。 ——中國房地產獨立評論人牛刀 (本報記者金微 採訪/整理) 反對者則認為,這一提案相當短視,不僅對房地產市場的復甦猶如杯水車薪,還會讓美國人購房變得越來越困難。而且,這種「國門大敞開,有錢就進來」的政策早晚會引火燒身,對美國的國家安全造成威脅。甚至有美國網友取笑說:「有這樣沒腦子的人在華盛頓,難怪我們的經濟一團糟。」 由於這次議案是由美國兩黨議員跨黨提出,因此有人認為這個議案獲得通過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分析人士還指出,這一議案主要針對的人群就是那些想移民海外的中國人。 議員邁克·李的新聞發言人表示,希望這項議案能夠使包括中國在內的「某些地區」的人赴美更加便利。議案特別提到,現在美國只向中國人提供一年有效的多次往返簽證,應該給予來美中國人5年有效的多次往返簽證,以方便中國商界人士和遊客來美訪問。 美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在所有的海外買家中,近鄰加拿大人首當其衝,佔據四分之一的份額。緊隨其後的就是中國購房者,已經達到了所有海外購房者的9%。 由於加拿大人往來美國本來就比較自由,這一議案對他們的吸引力遠沒有對中國人那麼大,甚至在他們眼裡,這一議案限制多多,頗有些「冤大頭」。 幾年前獲得美國公民身份的關先生也覺得這個議案風險有點大:「即使這個議案能夠獲得通過,問題是除非你願意,且夠有錢,一年裡可以有半年的時間在這裡呆著,無所事事,否則這種居留簽證有什麼意義?而且,這種簽證到底屬於什麼種類,除了不能工作外對子女入學等各種事情有什麼限制,目前都是未知數,我不會盲目押這個寶。」
」 美國人都不買的地 不過,天下是不是真的有這麼美的午餐? 上世紀90年代,為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500周年,美國人司各特·摩格曾向外國人出售「美國土地證」——買家將擁有一平方英寸美國土地。這個商業發明演化成「擁有一片美國」的主題活動,「一平方英寸土地」最終止於一萬多元人民幣的天價,僅在中國大陸就銷售10萬份。當時,司各特·摩格也像現在的美國開發商一樣一再保證,這一平方英寸土地受美國法律保護,但是最終花錢獲得的土地既無實際開發價值也無利用價值。賣家、炒家均「滿載而歸」,只剩最後接盤的人如夢初醒。 如今,中國人購買美國土地,可能不是上述這種詐騙案,但是,美國地廣人稀,很多地區沒有人居住,也不通公路,土地再便宜也沒人要。就算是已經開發的小區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次貸危機和經濟蕭條,不少小區已經成了空空蕩蕩的鬼城。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官方售房網站上,就有許多價格低的讓人難以想像的樓盤,比如「汽車之都」底特律,標價1美元、30美元、99美元、100美元的待售房產就有不少。但是,這些怎麼看怎麼划算的美國房子不僅地處偏遠、荒無人煙,而且還有成群的小偷和流浪漢,治安糟糕,根本就住不了。 因此,如果只是抱著土地價格便宜就買下地,而不仔細分析地理環境和未來升值的空間,最後到手的這塊地很可能成為燙手的山芋,沒人願意接盤。 在美國居住20多年的華人李植(化名)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說,他不看好中國人海外買地的投資算盤,他介紹,如果中國人買了一片片荒蕪區域的土地,水電供應、交通、垃圾處理等等都是大問題。既不能蓋房子住、又無法改造為農田搞農業贏利……「一塊無用之地,再想脫手,賣給誰呢?」「如果這地能使人發財,那麼美國居民早就搶光了,哪裡還有大洋彼岸的事?」 雖然美國房地產市場經金融危機的重創總體價格處於低谷,但預計不大可能很快復甦。即便房地產價格有所回暖,復甦的速度也會比較緩慢,想要像前幾年在中國「炒房」「炒地」那樣一夜暴富幾乎不可能。此外,不管是地皮還是房子,在美國持有都要納稅,轉讓的時候還要有經紀人費、律師費、保險費以及稅款,轉讓成本相對較高。 李植說,在美國電視網,經常有政府為減少不必要開支而拋售被廢除的土地和房屋等等的廣告,「雖然有些試圖投機倒把賺的的人,但幾乎沒人購買那些沒用的土地。」 各有看法 美國的移民政策,吸納了更多優秀的人才和更多資源,使其人口結構變得更為合理,而非像其他幾大經濟體那樣,先後步入老齡社會。這種政策也刺激了美國消費的回升——對於一個消費佔比高達七成以上的國家而言,消費的上升對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顯然是非常重要的。有消費實力的富人大量移民美國,將重啟美國消費時代的輝煌,讓美國從危機的陰霾中走出來,重新成為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美國的房地產,也將慢慢走向良性復甦。 ——經濟趨勢研究專家、財經評論員時寒冰 無論是到美國買地還是買房,實際上只是資金出逃的形式之一。很多人不知道資金是怎麼出逃的,中國人到銀行兌外匯就是形式之一。中國人到海外投資、包括外資企業撤離等現象都意味著中國正走上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經濟萎縮的道路。這個大環境下,很多人希望持有海外資產、黃金等實物進行避險。 ——中國房地產獨立評論人牛刀 (本報記者金微 採訪/整理)中國豪客早已「墜入」美國
但是對於難以獲得在美居留簽證又喜歡購房置產的中國人來說,這一法案要是通過,很有可能會造成新一輪赴美購房熱潮,因為,50萬美元現金不僅對於中國富豪來說是「小意思」,即便對許多工薪階層,如果賣掉在國內的房子,也不是什麼難事。」 美國人都不買的地 不過,天下是不是真的有這麼美的午餐? 上世紀90年代,為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500周年,美國人司各特·摩格曾向外國人出售「美國土地證」——買家將擁有一平方英寸美國土地。這個商業發明演化成「擁有一片美國」的主題活動,「一平方英寸土地」最終止於一萬多元人民幣的天價,僅在中國大陸就銷售10萬份。當時,司各特·摩格也像現在的美國開發商一樣一再保證,這一平方英寸土地受美國法律保護,但是最終花錢獲得的土地既無實際開發價值也無利用價值。賣家、炒家均「滿載而歸」,只剩最後接盤的人如夢初醒。 如今,中國人購買美國土地,可能不是上述這種詐騙案,但是,美國地廣人稀,很多地區沒有人居住,也不通公路,土地再便宜也沒人要。就算是已經開發的小區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次貸危機和經濟蕭條,不少小區已經成了空空蕩蕩的鬼城。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官方售房網站上,就有許多價格低的讓人難以想像的樓盤,比如「汽車之都」底特律,標價1美元、30美元、99美元、100美元的待售房產就有不少。但是,這些怎麼看怎麼划算的美國房子不僅地處偏遠、荒無人煙,而且還有成群的小偷和流浪漢,治安糟糕,根本就住不了。 因此,如果只是抱著土地價格便宜就買下地,而不仔細分析地理環境和未來升值的空間,最後到手的這塊地很可能成為燙手的山芋,沒人願意接盤。 在美國居住20多年的華人李植(化名)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說,他不看好中國人海外買地的投資算盤,他介紹,如果中國人買了一片片荒蕪區域的土地,水電供應、交通、垃圾處理等等都是大問題。既不能蓋房子住、又無法改造為農田搞農業贏利……「一塊無用之地,再想脫手,賣給誰呢?」「如果這地能使人發財,那麼美國居民早就搶光了,哪裡還有大洋彼岸的事?」 雖然美國房地產市場經金融危機的重創總體價格處於低谷,但預計不大可能很快復甦。即便房地產價格有所回暖,復甦的速度也會比較緩慢,想要像前幾年在中國「炒房」「炒地」那樣一夜暴富幾乎不可能。此外,不管是地皮還是房子,在美國持有都要納稅,轉讓的時候還要有經紀人費、律師費、保險費以及稅款,轉讓成本相對較高。 李植說,在美國電視網,經常有政府為減少不必要開支而拋售被廢除的土地和房屋等等的廣告,「雖然有些試圖投機倒把賺的的人,但幾乎沒人購買那些沒用的土地。」 各有看法 美國的移民政策,吸納了更多優秀的人才和更多資源,使其人口結構變得更為合理,而非像其他幾大經濟體那樣,先後步入老齡社會。這種政策也刺激了美國消費的回升——對於一個消費佔比高達七成以上的國家而言,消費的上升對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顯然是非常重要的。有消費實力的富人大量移民美國,將重啟美國消費時代的輝煌,讓美國從危機的陰霾中走出來,重新成為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美國的房地產,也將慢慢走向良性復甦。 ——經濟趨勢研究專家、財經評論員時寒冰 無論是到美國買地還是買房,實際上只是資金出逃的形式之一。很多人不知道資金是怎麼出逃的,中國人到銀行兌外匯就是形式之一。中國人到海外投資、包括外資企業撤離等現象都意味著中國正走上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經濟萎縮的道路。這個大環境下,很多人希望持有海外資產、黃金等實物進行避險。 ——中國房地產獨立評論人牛刀 (本報記者金微 採訪/整理) 「雖然不是傳說中的綠卡,更和入籍沒有任何關係,但是對一些中國的富豪來說還是有很大吸引力。」傑森·吳說。 近一兩年來,荷包鼓鼓、出手闊綽的「中國買家」早已「墜入」美國樓市,在樓市谷底的美國房地產市場中已經成為了一道別樣的風景。「40萬美元買美國別墅」、「50萬美元投資全家移民美國」……這樣有針對性的廣告語在美國各地也比比皆是。 曼哈頓地產投資公司經理陳偉明說,中國客戶正在成倍數地增長,特別是過去一年,中國投資客對美國房產的興趣陡增,「過去他們投資香港房產,但目前香港房市也被高估。許多大陸投資客轉而投資美國,來曼哈頓買房。」 「這一方案不花美國政府一分錢,就能解決美國房地產市場的需求問題」,「既增加了稅收,還不會搶走美國人的工作崗位」,可謂是空手套白狼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牛海榮、金微、徐海波發自紐約、北京從小就隨父母從台灣來到紐約的傑森·吳在一家中型的房地產中介機構做經理人,他最近接到了無數來自中國大陸的客戶電話,諮詢是不是花50萬美元(1美元約合6.36元人民幣)買了房子就可以獲得綠卡的事情。 「我倒是希望是這樣,那我的生意豈不是要好得很?但是我不能欺騙他們嘛,」他對《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表示。「這個事情八字還沒有一撇,在大陸好像就已經傳得沸沸揚揚了。」 買房獲簽證限制多 事實也確實如此,最近一段時間,「50萬購房送綠卡」引得網友在各大網站的論壇上熱議「到美國買房」一事,一家服務於國外投資移民的經理告訴記者,最近,不少電話諮詢50萬美元買房送綠卡的事。 300多萬人民幣在美國買房產,還能附贈綠卡,這怎能不讓許多做著「美國夢」的中國人動心?畢竟,這一價格甚至無法在北京或者上海的市中心買一套兩居室,而常規途徑申請美國綠卡的隊伍據說已經排到了N年。 說起來,這個讓許多中國人躍躍欲試的這些消息並非全是謠言,而是源自兩位美國參議員向美國國會提出的一項議案。 來自紐約州的民主党參議員查爾斯·舒默和來自猶他州的共和党參議員邁克·李近日聯合建議,向那些花費50萬美元以上在美國買房的外國人發放居留簽證,以刺激美國低迷的房地產市場。 根據這一提議,外國購房者可以用50萬美元購買一套住宅供自家居住,也可以購買一套25萬美元以上的房屋自用,剩下的錢用於房地產投資,購房出租。同時,購房者及其配偶和未成年的子女可以獲得一種為期三年的在美居留簽證,三年後仍可續簽。 10月25日,美國駐中國大使館的微博轉發了這條消息,立刻引來關注無數,諮詢電話紛紛打向中介機構。 但是,《國際先驅導報》記者了解到,且不說以上僅僅只是一兩個議員的提議,即便這一提議變成現實,事實上,要想獲得提議中所說的簽證,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第一,50萬美元必須全部為現金,不可以貸款。第二,購房者每年最少要在美國居住180天以上並繳納各類稅費。而獲得簽證者不能享受美醫療補助、社保金等福利。簡言之,這個議案不花政府一分錢,不會搶佔美國人工作機會,還要給美國經濟做貢獻。 傑森·吳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說,這種簽證不是真正的綠卡,因為按照提議,除非再通過正常的途徑申請到工作簽證,否則,單憑這種購房居住簽證不能在美國工作,也不能享受任何福利。而一旦賣掉這一房產,簽證隨之作廢。議案針對中國人 按照舒默的說法:「這一方案不花美國政府一分錢,就能解決房地產市場的需求問題」,「既增加了稅收,還不會搶走美國人的工作崗位」,可謂是空手套白狼。 不過,這一提案在美國國內卻引起了很大爭議。支持者不乏股神巴菲特等名流,他們認為這對經濟的確有益,且並不是值得大驚小怪的新鮮事。按照現有的移民法,外國人只要在美國投資100萬美元,並僱傭10個當地員工,就可以獲得綠卡,而在有些相對偏遠貧窮的地區,這一門檻只需50萬美元。此外,能夠從這一議案中受益的美國商會、美國旅遊協會、美國酒店及住宿協會還有房地產經紀商也迫不及待地舉雙手贊成。 反對者則認為,這一提案相當短視,不僅對房地產市場的復甦猶如杯水車薪,還會讓美國人購房變得越來越困難。而且,這種「國門大敞開,有錢就進來」的政策早晚會引火燒身,對美國的國家安全造成威脅。甚至有美國網友取笑說:「有這樣沒腦子的人在華盛頓,難怪我們的經濟一團糟。」 由於這次議案是由美國兩黨議員跨黨提出,因此有人認為這個議案獲得通過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分析人士還指出,這一議案主要針對的人群就是那些想移民海外的中國人。 議員邁克·李的新聞發言人表示,希望這項議案能夠使包括中國在內的「某些地區」的人赴美更加便利。議案特別提到,現在美國只向中國人提供一年有效的多次往返簽證,應該給予來美中國人5年有效的多次往返簽證,以方便中國商界人士和遊客來美訪問。 美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在所有的海外買家中,近鄰加拿大人首當其衝,佔據四分之一的份額。緊隨其後的就是中國購房者,已經達到了所有海外購房者的9%。 由於加拿大人往來美國本來就比較自由,這一議案對他們的吸引力遠沒有對中國人那麼大,甚至在他們眼裡,這一議案限制多多,頗有些「冤大頭」。 幾年前獲得美國公民身份的關先生也覺得這個議案風險有點大:「即使這個議案能夠獲得通過,問題是除非你願意,且夠有錢,一年裡可以有半年的時間在這裡呆著,無所事事,否則這種居留簽證有什麼意義?而且,這種簽證到底屬於什麼種類,除了不能工作外對子女入學等各種事情有什麼限制,目前都是未知數,我不會盲目押這個寶。」 中國豪客早已「墜入」美國 但是對於難以獲得在美居留簽證又喜歡購房置產的中國人來說,這一法案要是通過,很有可能會造成新一輪赴美購房熱潮,因為,50萬美元現金不僅對於中國富豪來說是「小意思」,即便對許多工薪階層,如果賣掉在國內的房子,也不是什麼難事。 「雖然不是傳說中的綠卡,更和入籍沒有任何關係,但是對一些中國的富豪來說還是有很大吸引力。」傑森·吳說。 近一兩年來,荷包鼓鼓、出手闊綽的「中國買家」早已「墜入」美國樓市,在樓市谷底的美國房地產市場中已經成為了一道別樣的風景。「40萬美元買美國別墅」、「50萬美元投資全家移民美國」……這樣有針對性的廣告語在美國各地也比比皆是。 曼哈頓地產投資公司經理陳偉明說,中國客戶正在成倍數地增長,特別是過去一年,中國投資客對美國房產的興趣陡增,「過去他們投資香港房產,但目前香港房市也被高估。許多大陸投資客轉而投資美國,來曼哈頓買房。」 美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在今年3月結束的過去一年,國際買主購買美國住宅房地產的金額為820億元,而前一年是660億元。在這820億美元中,有四分之一是中國富人貢獻的。 加利福尼亞州高檔住宅區聖 美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在今年3月結束的過去一年,國際買主購買美國住宅房地產的金額為820億元,而前一年是660億元。在這820億美元中,有四分之一是中國富人貢獻的。 加利福尼亞州高檔住宅區聖瑪麗諾的房地產經理人麥琪·內瓦羅說,她剛剛以高於叫價8%的價格,將一棟價值167萬美元的房子賣給了中國的一個煤老闆,而幾乎她所有掛牌出售的房產都會有至少一名中國大陸買家願意現金全款一次付清。 而同一地區的另一位華裔房地產經紀人吳念平也有同樣感受。她去年成交了300萬美元以上的房子15棟,其中11棟的買家來自大陸,而且幾乎全都是直接付現金。
各種稅費及貶值風險
美國各州也在積極地迎合著中國的投資客,目前美國至少有20多個州在中國設立了代表處,進行招商引資。不少州都推出了中文網站,介紹本州的詳細情況。為了更好地進行「推銷」,很多州更是由州長親自帶隊,到中國來進行「公關」。據統計,僅2010年一年,就有8位州長率領經貿代表團訪問中國。上個月,俄勒岡州長約翰·基查伯率領龐大代表團訪華,隨行的官員都印製了中文名片。」 美國人都不買的地 不過,天下是不是真的有這麼美的午餐? 上世紀90年代,為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500周年,美國人司各特·摩格曾向外國人出售「美國土地證」——買家將擁有一平方英寸美國土地。這個商業發明演化成「擁有一片美國」的主題活動,「一平方英寸土地」最終止於一萬多元人民幣的天價,僅在中國大陸就銷售10萬份。當時,司各特·摩格也像現在的美國開發商一樣一再保證,這一平方英寸土地受美國法律保護,但是最終花錢獲得的土地既無實際開發價值也無利用價值。賣家、炒家均「滿載而歸」,只剩最後接盤的人如夢初醒。 如今,中國人購買美國土地,可能不是上述這種詐騙案,但是,美國地廣人稀,很多地區沒有人居住,也不通公路,土地再便宜也沒人要。就算是已經開發的小區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次貸危機和經濟蕭條,不少小區已經成了空空蕩蕩的鬼城。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官方售房網站上,就有許多價格低的讓人難以想像的樓盤,比如「汽車之都」底特律,標價1美元、30美元、99美元、100美元的待售房產就有不少。但是,這些怎麼看怎麼划算的美國房子不僅地處偏遠、荒無人煙,而且還有成群的小偷和流浪漢,治安糟糕,根本就住不了。 因此,如果只是抱著土地價格便宜就買下地,而不仔細分析地理環境和未來升值的空間,最後到手的這塊地很可能成為燙手的山芋,沒人願意接盤。 在美國居住20多年的華人李植(化名)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說,他不看好中國人海外買地的投資算盤,他介紹,如果中國人買了一片片荒蕪區域的土地,水電供應、交通、垃圾處理等等都是大問題。既不能蓋房子住、又無法改造為農田搞農業贏利……「一塊無用之地,再想脫手,賣給誰呢?」「如果這地能使人發財,那麼美國居民早就搶光了,哪裡還有大洋彼岸的事?」 雖然美國房地產市場經金融危機的重創總體價格處於低谷,但預計不大可能很快復甦。即便房地產價格有所回暖,復甦的速度也會比較緩慢,想要像前幾年在中國「炒房」「炒地」那樣一夜暴富幾乎不可能。此外,不管是地皮還是房子,在美國持有都要納稅,轉讓的時候還要有經紀人費、律師費、保險費以及稅款,轉讓成本相對較高。 李植說,在美國電視網,經常有政府為減少不必要開支而拋售被廢除的土地和房屋等等的廣告,「雖然有些試圖投機倒把賺的的人,但幾乎沒人購買那些沒用的土地。」 各有看法 美國的移民政策,吸納了更多優秀的人才和更多資源,使其人口結構變得更為合理,而非像其他幾大經濟體那樣,先後步入老齡社會。這種政策也刺激了美國消費的回升——對於一個消費佔比高達七成以上的國家而言,消費的上升對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顯然是非常重要的。有消費實力的富人大量移民美國,將重啟美國消費時代的輝煌,讓美國從危機的陰霾中走出來,重新成為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美國的房地產,也將慢慢走向良性復甦。 ——經濟趨勢研究專家、財經評論員時寒冰 無論是到美國買地還是買房,實際上只是資金出逃的形式之一。很多人不知道資金是怎麼出逃的,中國人到銀行兌外匯就是形式之一。中國人到海外投資、包括外資企業撤離等現象都意味著中國正走上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經濟萎縮的道路。這個大環境下,很多人希望持有海外資產、黃金等實物進行避險。 ——中國房地產獨立評論人牛刀 (本報記者金微 採訪/整理) 搜房網的海外事業部負責人庄諾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說,目前約有5000億元的民間資本從樓市中流出,這其中至少有500億元轉向海外購地,隨著樓市的降溫,資本外流的趨勢更加明顯。 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主席羅納德·菲利普斯介紹說,對於中國買家來說,在美國購房的用途主要有長期居住和商業投資兩種。 旅居美國20多年的華人李植(化名)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說,從法律角度看,中國法規允許房產但不允許地產的私有,而美國是房產地產都可私有。但是有利就有弊,在美國投資房產要交各種稅費,比如房產稅、房屋管理費、火險費等。 以房產稅為例,一般而言,房地產稅的稅率在1%左右。如果你的房產價值為30萬美元,你就得每年拿出3000美元來交給當地政府。在美國部分州,外國人在美國的房產如果出租每年獲利部分的交稅額為個人所得利潤的20%,如果賣掉房子則要交房子獲利部分的33%。 李植介紹,除此而外,投資者還要承擔維護和保險等成本,而這些成本幾乎是年年遞增的。 另外,還有信用受損的風險,許多美國人買房地產是借款購置。如果不能及時還債,那就有信用受損甚至信用破產的危險,若一個人信用記錄發生問題,那就可能在借款甚至找工作或找業務方面是寸步難行了。「不過好在中國人在美國購置房地產,不靠借貸分期支付,而是一次現金付清。不過這也給美國社會造成了中國人富得比流油還富裕的印象。」李植說。瑪麗諾的房地產經理人麥琪·內瓦羅說,她剛剛以高於叫價8%的價格,將一棟價值167萬美元的房子賣給了中國的一個煤老闆,而幾乎她所有掛牌出售的房產都會有至少一名中國大陸買家願意現金全款一次付清。 而同一地區的另一位華裔房地產經紀人吳念平也有同樣感受。她去年成交了300萬美元以上的房子15棟,其中11棟的買家來自大陸,而且幾乎全都是直接付現金。各種稅費及貶值風險 美國各州也在積極地迎合著中國的投資客,目前美國至少有20多個州在中國設立了代表處,進行招商引資。不少州都推出了中文網站,介紹本州的詳細情況。為了更好地進行「推銷」,很多州更是由州長親自帶隊,到中國來進行「公關」。據統計,僅2010年一年,就有8位州長率領經貿代表團訪問中國。上個月,俄勒岡州長約翰·基查伯率領龐大代表團訪華,隨行的官員都印製了中文名片。 搜房網的海外事業部負責人庄諾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說,目前約有5000億元的民間資本從樓市中流出,這其中至少有500億元轉向海外購地,隨著樓市的降溫,資本外流的趨勢更加明顯。 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主席羅納德·菲利普斯介紹說,對於中國買家來說,在美國購房的用途主要有長期居住和商業投資兩種。 旅居美國20多年的華人李植(化名)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說,從法律角度看,中國法規允許房產但不允許地產的私有,而美國是房產地產都可私有。但是有利就有弊,在美國投資房產要交各種稅費,比如房產稅、房屋管理費、火險費等。 以房產稅為例,一般而言,房地產稅的稅率在1%左右。如果你的房產價值為30萬美元,你就得每年拿出3000美元來交給當地政府。在美國部分州,外國人在美國的房產如果出租每年獲利部分的交稅額為個人所得利潤的20%,如果賣掉房子則要交房子獲利部分的33%。 李植介紹,除此而外,投資者還要承擔維護和保險等成本,而這些成本幾乎是年年遞增的。 另外,還有信用受損的風險,許多美國人買房地產是借款購置。如果不能及時還債,那就有信用受損甚至信用破產的危險,若一個人信用記錄發生問題,那就可能在借款甚至找工作或找業務方面是寸步難行了。「不過好在中國人在美國購置房地產,不靠借貸分期支付,而是一次現金付清。不過這也給美國社會造成了中國人富得比流油還富裕的印象。」李植說。 最重要的,如今美國房地產市場陷入低谷,復甦緩慢,投資者還需要承擔房產貶值的風險。 由於國內投資渠道不暢,近幾年,投資海外房地產成為投資者關注熱點。圖為今年4月,參觀者在房展會上諮詢一個英國地產項目。 本報記者李瑩/攝去美國當「地主」並不容易 「如果這地能使人發財,那麼美國居民早就搶光了,哪裡還有大洋彼岸的事?」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牛海榮、徐海波、金微發自北京、紐約 「去美國當地主」,這不再是一句口號。 今年7月,上海白領小葉今年7月以8800美元(1美元約合6.36元人民幣)的價格,拿到美國邁阿密的1000平方米的土地永久持有權,成了名副其實的美國地主。搜房網國際事務部負責人庄諾介紹,如今,已經有100多名中國人通過這種方式成了美國地主。買地比買房更「簡單」 小葉從來沒有去過美國佛羅里達州,她只是在谷歌地圖上看了這個陌生的地方,但一想到這個遙遠的地方有自己1000平方米的土地就有些莫名興奮。 小葉的這塊地源於今年7月搜房網的一場美國土地秒殺活動,搜房網將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格林布爾的21塊地掛到網上,單幅地塊土地面積在1000平方米左右,市價約為5萬美元。這場土地拍賣活動,吸引了千名中國人報名,近500人蔘拍。 庄諾介紹,最初他是希望尋找中國開發商開發這塊約60萬平方米的土地。這塊土地原本是要造別墅,但趕上經濟危機,美國開發商資金周轉不靈被迫出手,而中國開發商也不願意接盤。讓庄諾始料未及的是,當他將這塊土地分割以網上拍賣的形式掛出這塊地,卻引來眾多的個人投資客。 小葉只是眾多拍客之一,如今她已經獲得了土地擁有權的法律文件——土地全權證書,前後只花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庄諾告訴《國際先驅導報》:「1000平方米的地塊,我們已經賣了一百多塊。」如今,搜房網推出的第二、三批土地源已經賣完了,購買土地的投資客大多都是來自北上廣和江浙地區。 在美國,私有土地佔總量的50%左右,其他土地則屬於美國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按照美國憲法,土地屬於私有財產,地上和地下的資源都屬於擁有者,並且可以自由買賣。因此買地賣地也完全是私人間的事。凡是被美國法律承認的私地,在州政府都有詳盡記錄。交易的手續也十分簡單,在雙方自願簽訂協議後,只需向政府繳足稅金,進行註冊登記即可。 與擁有房產所承擔的交易成本、管理成本如保險費、水電費、消費費、租金費等相比,土地擁有者承擔的費用則相對較少,一般而言土地的交易費用往往不超過土地價值總額的3%。交易成功後,產權所有人只需要每年繳納土地價格1%的地稅。 「以前經常帶團到美國買樓,後來發現即使買了房產在美國也很難以出租出去,所以現在我更建議客戶直接買地。在美國有地,你到使館辦簽證都會好些。」庄諾說。中國買家們的「長遠想法」 在美國單獨買地是不能取得移民資格的,事實上,這100多名成為美國地主的中國人似乎也並不是因為這個目的才購買美國土地的。一些人對於買地抱著更長遠和實際的想法,比如,有些人打算給未來將要出國留學的子女提前購置居所,即便小孩還在上幼兒園。 當然,更多的「地主」是希望自己的地能夠升值。上海一家民營電力科技企業的高管韓先生一次性地拍下了三塊土地,同樣是格林布爾的地塊,每塊19998美元。韓先生並不打算在這個沒去過的地方建房,他希望買地保值,「打算長期持有後轉手,獲得穩健的回報。」 浙江一位買家也曾坦言,買房限購、股票不景氣、加上逐年上升的通脹率,「現在大家有錢但不知往哪投資,而到美國買塊有永久持有權的土地或許具有投資價值。」 佛羅里達州利縣也在積極迎合著中國投資客的需要,隨著這個地區土地的熱銷,該縣縣長向中國網友打出廣告:「歡迎中國投資者到美國買地。 最重要的,如今美國房地產市場陷入低谷,復甦緩慢,投資者還需要承擔房產貶值的風險。
由於國內投資渠道不暢,近幾年,投資海外房地產成為投資者關注熱點。圖為今年4月,參觀者在房展會上諮詢一個英國地產項目。 本報記者李瑩/攝「這一方案不花美國政府一分錢,就能解決美國房地產市場的需求問題」,「既增加了稅收,還不會搶走美國人的工作崗位」,可謂是空手套白狼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牛海榮、金微、徐海波發自紐約、北京從小就隨父母從台灣來到紐約的傑森·吳在一家中型的房地產中介機構做經理人,他最近接到了無數來自中國大陸的客戶電話,諮詢是不是花50萬美元(1美元約合6.36元人民幣)買了房子就可以獲得綠卡的事情。 「我倒是希望是這樣,那我的生意豈不是要好得很?但是我不能欺騙他們嘛,」他對《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表示。「這個事情八字還沒有一撇,在大陸好像就已經傳得沸沸揚揚了。」 買房獲簽證限制多 事實也確實如此,最近一段時間,「50萬購房送綠卡」引得網友在各大網站的論壇上熱議「到美國買房」一事,一家服務於國外投資移民的經理告訴記者,最近,不少電話諮詢50萬美元買房送綠卡的事。 300多萬人民幣在美國買房產,還能附贈綠卡,這怎能不讓許多做著「美國夢」的中國人動心?畢竟,這一價格甚至無法在北京或者上海的市中心買一套兩居室,而常規途徑申請美國綠卡的隊伍據說已經排到了N年。 說起來,這個讓許多中國人躍躍欲試的這些消息並非全是謠言,而是源自兩位美國參議員向美國國會提出的一項議案。 來自紐約州的民主党參議員查爾斯·舒默和來自猶他州的共和党參議員邁克·李近日聯合建議,向那些花費50萬美元以上在美國買房的外國人發放居留簽證,以刺激美國低迷的房地產市場。 根據這一提議,外國購房者可以用50萬美元購買一套住宅供自家居住,也可以購買一套25萬美元以上的房屋自用,剩下的錢用於房地產投資,購房出租。同時,購房者及其配偶和未成年的子女可以獲得一種為期三年的在美居留簽證,三年後仍可續簽。 10月25日,美國駐中國大使館的微博轉發了這條消息,立刻引來關注無數,諮詢電話紛紛打向中介機構。 但是,《國際先驅導報》記者了解到,且不說以上僅僅只是一兩個議員的提議,即便這一提議變成現實,事實上,要想獲得提議中所說的簽證,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第一,50萬美元必須全部為現金,不可以貸款。第二,購房者每年最少要在美國居住180天以上並繳納各類稅費。而獲得簽證者不能享受美醫療補助、社保金等福利。簡言之,這個議案不花政府一分錢,不會搶佔美國人工作機會,還要給美國經濟做貢獻。 傑森·吳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說,這種簽證不是真正的綠卡,因為按照提議,除非再通過正常的途徑申請到工作簽證,否則,單憑這種購房居住簽證不能在美國工作,也不能享受任何福利。而一旦賣掉這一房產,簽證隨之作廢。議案針對中國人 按照舒默的說法:「這一方案不花美國政府一分錢,就能解決房地產市場的需求問題」,「既增加了稅收,還不會搶走美國人的工作崗位」,可謂是空手套白狼。 不過,這一提案在美國國內卻引起了很大爭議。支持者不乏股神巴菲特等名流,他們認為這對經濟的確有益,且並不是值得大驚小怪的新鮮事。按照現有的移民法,外國人只要在美國投資100萬美元,並僱傭10個當地員工,就可以獲得綠卡,而在有些相對偏遠貧窮的地區,這一門檻只需50萬美元。此外,能夠從這一議案中受益的美國商會、美國旅遊協會、美國酒店及住宿協會還有房地產經紀商也迫不及待地舉雙手贊成。 反對者則認為,這一提案相當短視,不僅對房地產市場的復甦猶如杯水車薪,還會讓美國人購房變得越來越困難。而且,這種「國門大敞開,有錢就進來」的政策早晚會引火燒身,對美國的國家安全造成威脅。甚至有美國網友取笑說:「有這樣沒腦子的人在華盛頓,難怪我們的經濟一團糟。」 由於這次議案是由美國兩黨議員跨黨提出,因此有人認為這個議案獲得通過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分析人士還指出,這一議案主要針對的人群就是那些想移民海外的中國人。 議員邁克·李的新聞發言人表示,希望這項議案能夠使包括中國在內的「某些地區」的人赴美更加便利。議案特別提到,現在美國只向中國人提供一年有效的多次往返簽證,應該給予來美中國人5年有效的多次往返簽證,以方便中國商界人士和遊客來美訪問。 美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在所有的海外買家中,近鄰加拿大人首當其衝,佔據四分之一的份額。緊隨其後的就是中國購房者,已經達到了所有海外購房者的9%。 由於加拿大人往來美國本來就比較自由,這一議案對他們的吸引力遠沒有對中國人那麼大,甚至在他們眼裡,這一議案限制多多,頗有些「冤大頭」。 幾年前獲得美國公民身份的關先生也覺得這個議案風險有點大:「即使這個議案能夠獲得通過,問題是除非你願意,且夠有錢,一年裡可以有半年的時間在這裡呆著,無所事事,否則這種居留簽證有什麼意義?而且,這種簽證到底屬於什麼種類,除了不能工作外對子女入學等各種事情有什麼限制,目前都是未知數,我不會盲目押這個寶。」 中國豪客早已「墜入」美國 但是對於難以獲得在美居留簽證又喜歡購房置產的中國人來說,這一法案要是通過,很有可能會造成新一輪赴美購房熱潮,因為,50萬美元現金不僅對於中國富豪來說是「小意思」,即便對許多工薪階層,如果賣掉在國內的房子,也不是什麼難事。 「雖然不是傳說中的綠卡,更和入籍沒有任何關係,但是對一些中國的富豪來說還是有很大吸引力。」傑森·吳說。 近一兩年來,荷包鼓鼓、出手闊綽的「中國買家」早已「墜入」美國樓市,在樓市谷底的美國房地產市場中已經成為了一道別樣的風景。「40萬美元買美國別墅」、「50萬美元投資全家移民美國」……這樣有針對性的廣告語在美國各地也比比皆是。 曼哈頓地產投資公司經理陳偉明說,中國客戶正在成倍數地增長,特別是過去一年,中國投資客對美國房產的興趣陡增,「過去他們投資香港房產,但目前香港房市也被高估。許多大陸投資客轉而投資美國,來曼哈頓買房。」 美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在今年3月結束的過去一年,國際買主購買美國住宅房地產的金額為820億元,而前一年是660億元。在這820億美元中,有四分之一是中國富人貢獻的。 加利福尼亞州高檔住宅區聖
去美國當「地主」並不容易
「如果這地能使人發財,那麼美國居民早就搶光了,哪裡還有大洋彼岸的事?」
」 美國人都不買的地 不過,天下是不是真的有這麼美的午餐? 上世紀90年代,為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500周年,美國人司各特·摩格曾向外國人出售「美國土地證」——買家將擁有一平方英寸美國土地。這個商業發明演化成「擁有一片美國」的主題活動,「一平方英寸土地」最終止於一萬多元人民幣的天價,僅在中國大陸就銷售10萬份。當時,司各特·摩格也像現在的美國開發商一樣一再保證,這一平方英寸土地受美國法律保護,但是最終花錢獲得的土地既無實際開發價值也無利用價值。賣家、炒家均「滿載而歸」,只剩最後接盤的人如夢初醒。 如今,中國人購買美國土地,可能不是上述這種詐騙案,但是,美國地廣人稀,很多地區沒有人居住,也不通公路,土地再便宜也沒人要。就算是已經開發的小區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次貸危機和經濟蕭條,不少小區已經成了空空蕩蕩的鬼城。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官方售房網站上,就有許多價格低的讓人難以想像的樓盤,比如「汽車之都」底特律,標價1美元、30美元、99美元、100美元的待售房產就有不少。但是,這些怎麼看怎麼划算的美國房子不僅地處偏遠、荒無人煙,而且還有成群的小偷和流浪漢,治安糟糕,根本就住不了。 因此,如果只是抱著土地價格便宜就買下地,而不仔細分析地理環境和未來升值的空間,最後到手的這塊地很可能成為燙手的山芋,沒人願意接盤。 在美國居住20多年的華人李植(化名)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說,他不看好中國人海外買地的投資算盤,他介紹,如果中國人買了一片片荒蕪區域的土地,水電供應、交通、垃圾處理等等都是大問題。既不能蓋房子住、又無法改造為農田搞農業贏利……「一塊無用之地,再想脫手,賣給誰呢?」「如果這地能使人發財,那麼美國居民早就搶光了,哪裡還有大洋彼岸的事?」 雖然美國房地產市場經金融危機的重創總體價格處於低谷,但預計不大可能很快復甦。即便房地產價格有所回暖,復甦的速度也會比較緩慢,想要像前幾年在中國「炒房」「炒地」那樣一夜暴富幾乎不可能。此外,不管是地皮還是房子,在美國持有都要納稅,轉讓的時候還要有經紀人費、律師費、保險費以及稅款,轉讓成本相對較高。 李植說,在美國電視網,經常有政府為減少不必要開支而拋售被廢除的土地和房屋等等的廣告,「雖然有些試圖投機倒把賺的的人,但幾乎沒人購買那些沒用的土地。」 各有看法 美國的移民政策,吸納了更多優秀的人才和更多資源,使其人口結構變得更為合理,而非像其他幾大經濟體那樣,先後步入老齡社會。這種政策也刺激了美國消費的回升——對於一個消費佔比高達七成以上的國家而言,消費的上升對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顯然是非常重要的。有消費實力的富人大量移民美國,將重啟美國消費時代的輝煌,讓美國從危機的陰霾中走出來,重新成為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美國的房地產,也將慢慢走向良性復甦。 ——經濟趨勢研究專家、財經評論員時寒冰 無論是到美國買地還是買房,實際上只是資金出逃的形式之一。很多人不知道資金是怎麼出逃的,中國人到銀行兌外匯就是形式之一。中國人到海外投資、包括外資企業撤離等現象都意味著中國正走上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經濟萎縮的道路。這個大環境下,很多人希望持有海外資產、黃金等實物進行避險。 ——中國房地產獨立評論人牛刀 (本報記者金微 採訪/整理)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牛海榮、徐海波、金微發自北京、紐約 「去美國當地主」,這不再是一句口號。 今年7月,上海白領小葉今年7月以8800美元(1美元約合6.36元人民幣)的價格,拿到美國邁阿密的1000平方米的土地永久持有權,成了名副其實的美國地主。搜房網國際事務部負責人庄諾介紹,如今,已經有100多名中國人通過這種方式成了美國地主。
」 美國人都不買的地 不過,天下是不是真的有這麼美的午餐? 上世紀90年代,為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500周年,美國人司各特·摩格曾向外國人出售「美國土地證」——買家將擁有一平方英寸美國土地。這個商業發明演化成「擁有一片美國」的主題活動,「一平方英寸土地」最終止於一萬多元人民幣的天價,僅在中國大陸就銷售10萬份。當時,司各特·摩格也像現在的美國開發商一樣一再保證,這一平方英寸土地受美國法律保護,但是最終花錢獲得的土地既無實際開發價值也無利用價值。賣家、炒家均「滿載而歸」,只剩最後接盤的人如夢初醒。 如今,中國人購買美國土地,可能不是上述這種詐騙案,但是,美國地廣人稀,很多地區沒有人居住,也不通公路,土地再便宜也沒人要。就算是已經開發的小區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次貸危機和經濟蕭條,不少小區已經成了空空蕩蕩的鬼城。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官方售房網站上,就有許多價格低的讓人難以想像的樓盤,比如「汽車之都」底特律,標價1美元、30美元、99美元、100美元的待售房產就有不少。但是,這些怎麼看怎麼划算的美國房子不僅地處偏遠、荒無人煙,而且還有成群的小偷和流浪漢,治安糟糕,根本就住不了。 因此,如果只是抱著土地價格便宜就買下地,而不仔細分析地理環境和未來升值的空間,最後到手的這塊地很可能成為燙手的山芋,沒人願意接盤。 在美國居住20多年的華人李植(化名)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說,他不看好中國人海外買地的投資算盤,他介紹,如果中國人買了一片片荒蕪區域的土地,水電供應、交通、垃圾處理等等都是大問題。既不能蓋房子住、又無法改造為農田搞農業贏利……「一塊無用之地,再想脫手,賣給誰呢?」「如果這地能使人發財,那麼美國居民早就搶光了,哪裡還有大洋彼岸的事?」 雖然美國房地產市場經金融危機的重創總體價格處於低谷,但預計不大可能很快復甦。即便房地產價格有所回暖,復甦的速度也會比較緩慢,想要像前幾年在中國「炒房」「炒地」那樣一夜暴富幾乎不可能。此外,不管是地皮還是房子,在美國持有都要納稅,轉讓的時候還要有經紀人費、律師費、保險費以及稅款,轉讓成本相對較高。 李植說,在美國電視網,經常有政府為減少不必要開支而拋售被廢除的土地和房屋等等的廣告,「雖然有些試圖投機倒把賺的的人,但幾乎沒人購買那些沒用的土地。」 各有看法 美國的移民政策,吸納了更多優秀的人才和更多資源,使其人口結構變得更為合理,而非像其他幾大經濟體那樣,先後步入老齡社會。這種政策也刺激了美國消費的回升——對於一個消費佔比高達七成以上的國家而言,消費的上升對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顯然是非常重要的。有消費實力的富人大量移民美國,將重啟美國消費時代的輝煌,讓美國從危機的陰霾中走出來,重新成為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美國的房地產,也將慢慢走向良性復甦。 ——經濟趨勢研究專家、財經評論員時寒冰 無論是到美國買地還是買房,實際上只是資金出逃的形式之一。很多人不知道資金是怎麼出逃的,中國人到銀行兌外匯就是形式之一。中國人到海外投資、包括外資企業撤離等現象都意味著中國正走上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經濟萎縮的道路。這個大環境下,很多人希望持有海外資產、黃金等實物進行避險。 ——中國房地產獨立評論人牛刀 (本報記者金微 採訪/整理)買地比買房更「簡單」
小葉從來沒有去過美國佛羅里達州,她只是在谷歌地圖上看了這個陌生的地方,但一想到這個遙遠的地方有自己1000平方米的土地就有些莫名興奮。 小葉的這塊地源於今年7月搜房網的一場美國土地秒殺活動,搜房網將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格林布爾的21塊地掛到網上,單幅地塊土地面積在1000平方米左右,市價約為5萬美元。這場土地拍賣活動,吸引了千名中國人報名,近500人蔘拍。瑪麗諾的房地產經理人麥琪·內瓦羅說,她剛剛以高於叫價8%的價格,將一棟價值167萬美元的房子賣給了中國的一個煤老闆,而幾乎她所有掛牌出售的房產都會有至少一名中國大陸買家願意現金全款一次付清。 而同一地區的另一位華裔房地產經紀人吳念平也有同樣感受。她去年成交了300萬美元以上的房子15棟,其中11棟的買家來自大陸,而且幾乎全都是直接付現金。各種稅費及貶值風險 美國各州也在積極地迎合著中國的投資客,目前美國至少有20多個州在中國設立了代表處,進行招商引資。不少州都推出了中文網站,介紹本州的詳細情況。為了更好地進行「推銷」,很多州更是由州長親自帶隊,到中國來進行「公關」。據統計,僅2010年一年,就有8位州長率領經貿代表團訪問中國。上個月,俄勒岡州長約翰·基查伯率領龐大代表團訪華,隨行的官員都印製了中文名片。 搜房網的海外事業部負責人庄諾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說,目前約有5000億元的民間資本從樓市中流出,這其中至少有500億元轉向海外購地,隨著樓市的降溫,資本外流的趨勢更加明顯。 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主席羅納德·菲利普斯介紹說,對於中國買家來說,在美國購房的用途主要有長期居住和商業投資兩種。 旅居美國20多年的華人李植(化名)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說,從法律角度看,中國法規允許房產但不允許地產的私有,而美國是房產地產都可私有。但是有利就有弊,在美國投資房產要交各種稅費,比如房產稅、房屋管理費、火險費等。 以房產稅為例,一般而言,房地產稅的稅率在1%左右。如果你的房產價值為30萬美元,你就得每年拿出3000美元來交給當地政府。在美國部分州,外國人在美國的房產如果出租每年獲利部分的交稅額為個人所得利潤的20%,如果賣掉房子則要交房子獲利部分的33%。 李植介紹,除此而外,投資者還要承擔維護和保險等成本,而這些成本幾乎是年年遞增的。 另外,還有信用受損的風險,許多美國人買房地產是借款購置。如果不能及時還債,那就有信用受損甚至信用破產的危險,若一個人信用記錄發生問題,那就可能在借款甚至找工作或找業務方面是寸步難行了。「不過好在中國人在美國購置房地產,不靠借貸分期支付,而是一次現金付清。不過這也給美國社會造成了中國人富得比流油還富裕的印象。」李植說。 最重要的,如今美國房地產市場陷入低谷,復甦緩慢,投資者還需要承擔房產貶值的風險。 由於國內投資渠道不暢,近幾年,投資海外房地產成為投資者關注熱點。圖為今年4月,參觀者在房展會上諮詢一個英國地產項目。 本報記者李瑩/攝去美國當「地主」並不容易 「如果這地能使人發財,那麼美國居民早就搶光了,哪裡還有大洋彼岸的事?」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牛海榮、徐海波、金微發自北京、紐約 「去美國當地主」,這不再是一句口號。 今年7月,上海白領小葉今年7月以8800美元(1美元約合6.36元人民幣)的價格,拿到美國邁阿密的1000平方米的土地永久持有權,成了名副其實的美國地主。搜房網國際事務部負責人庄諾介紹,如今,已經有100多名中國人通過這種方式成了美國地主。買地比買房更「簡單」 小葉從來沒有去過美國佛羅里達州,她只是在谷歌地圖上看了這個陌生的地方,但一想到這個遙遠的地方有自己1000平方米的土地就有些莫名興奮。 小葉的這塊地源於今年7月搜房網的一場美國土地秒殺活動,搜房網將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格林布爾的21塊地掛到網上,單幅地塊土地面積在1000平方米左右,市價約為5萬美元。這場土地拍賣活動,吸引了千名中國人報名,近500人蔘拍。 庄諾介紹,最初他是希望尋找中國開發商開發這塊約60萬平方米的土地。這塊土地原本是要造別墅,但趕上經濟危機,美國開發商資金周轉不靈被迫出手,而中國開發商也不願意接盤。讓庄諾始料未及的是,當他將這塊土地分割以網上拍賣的形式掛出這塊地,卻引來眾多的個人投資客。 小葉只是眾多拍客之一,如今她已經獲得了土地擁有權的法律文件——土地全權證書,前後只花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庄諾告訴《國際先驅導報》:「1000平方米的地塊,我們已經賣了一百多塊。」如今,搜房網推出的第二、三批土地源已經賣完了,購買土地的投資客大多都是來自北上廣和江浙地區。 在美國,私有土地佔總量的50%左右,其他土地則屬於美國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按照美國憲法,土地屬於私有財產,地上和地下的資源都屬於擁有者,並且可以自由買賣。因此買地賣地也完全是私人間的事。凡是被美國法律承認的私地,在州政府都有詳盡記錄。交易的手續也十分簡單,在雙方自願簽訂協議後,只需向政府繳足稅金,進行註冊登記即可。 與擁有房產所承擔的交易成本、管理成本如保險費、水電費、消費費、租金費等相比,土地擁有者承擔的費用則相對較少,一般而言土地的交易費用往往不超過土地價值總額的3%。交易成功後,產權所有人只需要每年繳納土地價格1%的地稅。 「以前經常帶團到美國買樓,後來發現即使買了房產在美國也很難以出租出去,所以現在我更建議客戶直接買地。在美國有地,你到使館辦簽證都會好些。」庄諾說。中國買家們的「長遠想法」 在美國單獨買地是不能取得移民資格的,事實上,這100多名成為美國地主的中國人似乎也並不是因為這個目的才購買美國土地的。一些人對於買地抱著更長遠和實際的想法,比如,有些人打算給未來將要出國留學的子女提前購置居所,即便小孩還在上幼兒園。 當然,更多的「地主」是希望自己的地能夠升值。上海一家民營電力科技企業的高管韓先生一次性地拍下了三塊土地,同樣是格林布爾的地塊,每塊19998美元。韓先生並不打算在這個沒去過的地方建房,他希望買地保值,「打算長期持有後轉手,獲得穩健的回報。」 浙江一位買家也曾坦言,買房限購、股票不景氣、加上逐年上升的通脹率,「現在大家有錢但不知往哪投資,而到美國買塊有永久持有權的土地或許具有投資價值。」 佛羅里達州利縣也在積極迎合著中國投資客的需要,隨著這個地區土地的熱銷,該縣縣長向中國網友打出廣告:「歡迎中國投資者到美國買地。 庄諾介紹,最初他是希望尋找中國開發商開發這塊約60萬平方米的土地。這塊土地原本是要造別墅,但趕上經濟危機,美國開發商資金周轉不靈被迫出手,而中國開發商也不願意接盤。讓庄諾始料未及的是,當他將這塊土地分割以網上拍賣的形式掛出這塊地,卻引來眾多的個人投資客。 小葉只是眾多拍客之一,如今她已經獲得了土地擁有權的法律文件——土地全權證書,前後只花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庄諾告訴《國際先驅導報》:「1000平方米的地塊,我們已經賣了一百多塊。」如今,搜房網推出的第二、三批土地源已經賣完了,購買土地的投資客大多都是來自北上廣和江浙地區。 在美國,私有土地佔總量的50%左右,其他土地則屬於美國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按照美國憲法,土地屬於私有財產,地上和地下的資源都屬於擁有者,並且可以自由買賣。因此買地賣地也完全是私人間的事。凡是被美國法律承認的私地,在州政府都有詳盡記錄。交易的手續也十分簡單,在雙方自願簽訂協議後,只需向政府繳足稅金,進行註冊登記即可。 與擁有房產所承擔的交易成本、管理成本如保險費、水電費、消費費、租金費等相比,土地擁有者承擔的費用則相對較少,一般而言土地的交易費用往往不超過土地價值總額的3%。交易成功後,產權所有人只需要每年繳納土地價格1%的地稅。 「以前經常帶團到美國買樓,後來發現即使買了房產在美國也很難以出租出去,所以現在我更建議客戶直接買地。在美國有地,你到使館辦簽證都會好些。」庄諾說。
」 美國人都不買的地 不過,天下是不是真的有這麼美的午餐? 上世紀90年代,為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500周年,美國人司各特·摩格曾向外國人出售「美國土地證」——買家將擁有一平方英寸美國土地。這個商業發明演化成「擁有一片美國」的主題活動,「一平方英寸土地」最終止於一萬多元人民幣的天價,僅在中國大陸就銷售10萬份。當時,司各特·摩格也像現在的美國開發商一樣一再保證,這一平方英寸土地受美國法律保護,但是最終花錢獲得的土地既無實際開發價值也無利用價值。賣家、炒家均「滿載而歸」,只剩最後接盤的人如夢初醒。 如今,中國人購買美國土地,可能不是上述這種詐騙案,但是,美國地廣人稀,很多地區沒有人居住,也不通公路,土地再便宜也沒人要。就算是已經開發的小區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次貸危機和經濟蕭條,不少小區已經成了空空蕩蕩的鬼城。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官方售房網站上,就有許多價格低的讓人難以想像的樓盤,比如「汽車之都」底特律,標價1美元、30美元、99美元、100美元的待售房產就有不少。但是,這些怎麼看怎麼划算的美國房子不僅地處偏遠、荒無人煙,而且還有成群的小偷和流浪漢,治安糟糕,根本就住不了。 因此,如果只是抱著土地價格便宜就買下地,而不仔細分析地理環境和未來升值的空間,最後到手的這塊地很可能成為燙手的山芋,沒人願意接盤。 在美國居住20多年的華人李植(化名)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說,他不看好中國人海外買地的投資算盤,他介紹,如果中國人買了一片片荒蕪區域的土地,水電供應、交通、垃圾處理等等都是大問題。既不能蓋房子住、又無法改造為農田搞農業贏利……「一塊無用之地,再想脫手,賣給誰呢?」「如果這地能使人發財,那麼美國居民早就搶光了,哪裡還有大洋彼岸的事?」 雖然美國房地產市場經金融危機的重創總體價格處於低谷,但預計不大可能很快復甦。即便房地產價格有所回暖,復甦的速度也會比較緩慢,想要像前幾年在中國「炒房」「炒地」那樣一夜暴富幾乎不可能。此外,不管是地皮還是房子,在美國持有都要納稅,轉讓的時候還要有經紀人費、律師費、保險費以及稅款,轉讓成本相對較高。 李植說,在美國電視網,經常有政府為減少不必要開支而拋售被廢除的土地和房屋等等的廣告,「雖然有些試圖投機倒把賺的的人,但幾乎沒人購買那些沒用的土地。」 各有看法 美國的移民政策,吸納了更多優秀的人才和更多資源,使其人口結構變得更為合理,而非像其他幾大經濟體那樣,先後步入老齡社會。這種政策也刺激了美國消費的回升——對於一個消費佔比高達七成以上的國家而言,消費的上升對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顯然是非常重要的。有消費實力的富人大量移民美國,將重啟美國消費時代的輝煌,讓美國從危機的陰霾中走出來,重新成為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美國的房地產,也將慢慢走向良性復甦。 ——經濟趨勢研究專家、財經評論員時寒冰 無論是到美國買地還是買房,實際上只是資金出逃的形式之一。很多人不知道資金是怎麼出逃的,中國人到銀行兌外匯就是形式之一。中國人到海外投資、包括外資企業撤離等現象都意味著中國正走上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經濟萎縮的道路。這個大環境下,很多人希望持有海外資產、黃金等實物進行避險。 ——中國房地產獨立評論人牛刀 (本報記者金微 採訪/整理)
中國買家們的「長遠想法」
在美國單獨買地是不能取得移民資格的,事實上,這100多名成為美國地主的中國人似乎也並不是因為這個目的才購買美國土地的。一些人對於買地抱著更長遠和實際的想法,比如,有些人打算給未來將要出國留學的子女提前購置居所,即便小孩還在上幼兒園。瑪麗諾的房地產經理人麥琪·內瓦羅說,她剛剛以高於叫價8%的價格,將一棟價值167萬美元的房子賣給了中國的一個煤老闆,而幾乎她所有掛牌出售的房產都會有至少一名中國大陸買家願意現金全款一次付清。 而同一地區的另一位華裔房地產經紀人吳念平也有同樣感受。她去年成交了300萬美元以上的房子15棟,其中11棟的買家來自大陸,而且幾乎全都是直接付現金。各種稅費及貶值風險 美國各州也在積極地迎合著中國的投資客,目前美國至少有20多個州在中國設立了代表處,進行招商引資。不少州都推出了中文網站,介紹本州的詳細情況。為了更好地進行「推銷」,很多州更是由州長親自帶隊,到中國來進行「公關」。據統計,僅2010年一年,就有8位州長率領經貿代表團訪問中國。上個月,俄勒岡州長約翰·基查伯率領龐大代表團訪華,隨行的官員都印製了中文名片。 搜房網的海外事業部負責人庄諾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說,目前約有5000億元的民間資本從樓市中流出,這其中至少有500億元轉向海外購地,隨著樓市的降溫,資本外流的趨勢更加明顯。 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主席羅納德·菲利普斯介紹說,對於中國買家來說,在美國購房的用途主要有長期居住和商業投資兩種。 旅居美國20多年的華人李植(化名)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說,從法律角度看,中國法規允許房產但不允許地產的私有,而美國是房產地產都可私有。但是有利就有弊,在美國投資房產要交各種稅費,比如房產稅、房屋管理費、火險費等。 以房產稅為例,一般而言,房地產稅的稅率在1%左右。如果你的房產價值為30萬美元,你就得每年拿出3000美元來交給當地政府。在美國部分州,外國人在美國的房產如果出租每年獲利部分的交稅額為個人所得利潤的20%,如果賣掉房子則要交房子獲利部分的33%。 李植介紹,除此而外,投資者還要承擔維護和保險等成本,而這些成本幾乎是年年遞增的。 另外,還有信用受損的風險,許多美國人買房地產是借款購置。如果不能及時還債,那就有信用受損甚至信用破產的危險,若一個人信用記錄發生問題,那就可能在借款甚至找工作或找業務方面是寸步難行了。「不過好在中國人在美國購置房地產,不靠借貸分期支付,而是一次現金付清。不過這也給美國社會造成了中國人富得比流油還富裕的印象。」李植說。 最重要的,如今美國房地產市場陷入低谷,復甦緩慢,投資者還需要承擔房產貶值的風險。 由於國內投資渠道不暢,近幾年,投資海外房地產成為投資者關注熱點。圖為今年4月,參觀者在房展會上諮詢一個英國地產項目。 本報記者李瑩/攝去美國當「地主」並不容易 「如果這地能使人發財,那麼美國居民早就搶光了,哪裡還有大洋彼岸的事?」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牛海榮、徐海波、金微發自北京、紐約 「去美國當地主」,這不再是一句口號。 今年7月,上海白領小葉今年7月以8800美元(1美元約合6.36元人民幣)的價格,拿到美國邁阿密的1000平方米的土地永久持有權,成了名副其實的美國地主。搜房網國際事務部負責人庄諾介紹,如今,已經有100多名中國人通過這種方式成了美國地主。買地比買房更「簡單」 小葉從來沒有去過美國佛羅里達州,她只是在谷歌地圖上看了這個陌生的地方,但一想到這個遙遠的地方有自己1000平方米的土地就有些莫名興奮。 小葉的這塊地源於今年7月搜房網的一場美國土地秒殺活動,搜房網將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格林布爾的21塊地掛到網上,單幅地塊土地面積在1000平方米左右,市價約為5萬美元。這場土地拍賣活動,吸引了千名中國人報名,近500人蔘拍。 庄諾介紹,最初他是希望尋找中國開發商開發這塊約60萬平方米的土地。這塊土地原本是要造別墅,但趕上經濟危機,美國開發商資金周轉不靈被迫出手,而中國開發商也不願意接盤。讓庄諾始料未及的是,當他將這塊土地分割以網上拍賣的形式掛出這塊地,卻引來眾多的個人投資客。 小葉只是眾多拍客之一,如今她已經獲得了土地擁有權的法律文件——土地全權證書,前後只花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庄諾告訴《國際先驅導報》:「1000平方米的地塊,我們已經賣了一百多塊。」如今,搜房網推出的第二、三批土地源已經賣完了,購買土地的投資客大多都是來自北上廣和江浙地區。 在美國,私有土地佔總量的50%左右,其他土地則屬於美國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按照美國憲法,土地屬於私有財產,地上和地下的資源都屬於擁有者,並且可以自由買賣。因此買地賣地也完全是私人間的事。凡是被美國法律承認的私地,在州政府都有詳盡記錄。交易的手續也十分簡單,在雙方自願簽訂協議後,只需向政府繳足稅金,進行註冊登記即可。 與擁有房產所承擔的交易成本、管理成本如保險費、水電費、消費費、租金費等相比,土地擁有者承擔的費用則相對較少,一般而言土地的交易費用往往不超過土地價值總額的3%。交易成功後,產權所有人只需要每年繳納土地價格1%的地稅。 「以前經常帶團到美國買樓,後來發現即使買了房產在美國也很難以出租出去,所以現在我更建議客戶直接買地。在美國有地,你到使館辦簽證都會好些。」庄諾說。中國買家們的「長遠想法」 在美國單獨買地是不能取得移民資格的,事實上,這100多名成為美國地主的中國人似乎也並不是因為這個目的才購買美國土地的。一些人對於買地抱著更長遠和實際的想法,比如,有些人打算給未來將要出國留學的子女提前購置居所,即便小孩還在上幼兒園。 當然,更多的「地主」是希望自己的地能夠升值。上海一家民營電力科技企業的高管韓先生一次性地拍下了三塊土地,同樣是格林布爾的地塊,每塊19998美元。韓先生並不打算在這個沒去過的地方建房,他希望買地保值,「打算長期持有後轉手,獲得穩健的回報。」 浙江一位買家也曾坦言,買房限購、股票不景氣、加上逐年上升的通脹率,「現在大家有錢但不知往哪投資,而到美國買塊有永久持有權的土地或許具有投資價值。」 佛羅里達州利縣也在積極迎合著中國投資客的需要,隨著這個地區土地的熱銷,該縣縣長向中國網友打出廣告:「歡迎中國投資者到美國買地。 當然,更多的「地主」是希望自己的地能夠升值。上海一家民營電力科技企業的高管韓先生一次性地拍下了三塊土地,同樣是格林布爾的地塊,每塊19998美元。韓先生並不打算在這個沒去過的地方建房,他希望買地保值,「打算長期持有後轉手,獲得穩健的回報。」 浙江一位買家也曾坦言,買房限購、股票不景氣、加上逐年上升的通脹率,「現在大家有錢但不知往哪投資,而到美國買塊有永久持有權的土地或許具有投資價值。」 佛羅里達州利縣也在積極迎合著中國投資客的需要,隨著這個地區土地的熱銷,該縣縣長向中國網友打出廣告:「歡迎中國投資者到美國買地。」
美國人都不買的地
不過,天下是不是真的有這麼美的午餐? 上世紀90年代,為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500周年,美國人司各特·摩格曾向外國人出售「美國土地證」——買家將擁有一平方英寸美國土地。這個商業發明演化成「擁有一片美國」的主題活動,「一平方英寸土地」最終止於一萬多元人民幣的天價,僅在中國大陸就銷售10萬份。當時,司各特·摩格也像現在的美國開發商一樣一再保證,這一平方英寸土地受美國法律保護,但是最終花錢獲得的土地既無實際開發價值也無利用價值。賣家、炒家均「滿載而歸」,只剩最後接盤的人如夢初醒。 如今,中國人購買美國土地,可能不是上述這種詐騙案,但是,美國地廣人稀,很多地區沒有人居住,也不通公路,土地再便宜也沒人要。就算是已經開發的小區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次貸危機和經濟蕭條,不少小區已經成了空空蕩蕩的鬼城。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官方售房網站上,就有許多價格低的讓人難以想像的樓盤,比如「汽車之都」底特律,標價1美元、30美元、99美元、100美元的待售房產就有不少。但是,這些怎麼看怎麼划算的美國房子不僅地處偏遠、荒無人煙,而且還有成群的小偷和流浪漢,治安糟糕,根本就住不了。 因此,如果只是抱著土地價格便宜就買下地,而不仔細分析地理環境和未來升值的空間,最後到手的這塊地很可能成為燙手的山芋,沒人願意接盤。瑪麗諾的房地產經理人麥琪·內瓦羅說,她剛剛以高於叫價8%的價格,將一棟價值167萬美元的房子賣給了中國的一個煤老闆,而幾乎她所有掛牌出售的房產都會有至少一名中國大陸買家願意現金全款一次付清。 而同一地區的另一位華裔房地產經紀人吳念平也有同樣感受。她去年成交了300萬美元以上的房子15棟,其中11棟的買家來自大陸,而且幾乎全都是直接付現金。各種稅費及貶值風險 美國各州也在積極地迎合著中國的投資客,目前美國至少有20多個州在中國設立了代表處,進行招商引資。不少州都推出了中文網站,介紹本州的詳細情況。為了更好地進行「推銷」,很多州更是由州長親自帶隊,到中國來進行「公關」。據統計,僅2010年一年,就有8位州長率領經貿代表團訪問中國。上個月,俄勒岡州長約翰·基查伯率領龐大代表團訪華,隨行的官員都印製了中文名片。 搜房網的海外事業部負責人庄諾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說,目前約有5000億元的民間資本從樓市中流出,這其中至少有500億元轉向海外購地,隨著樓市的降溫,資本外流的趨勢更加明顯。 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主席羅納德·菲利普斯介紹說,對於中國買家來說,在美國購房的用途主要有長期居住和商業投資兩種。 旅居美國20多年的華人李植(化名)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說,從法律角度看,中國法規允許房產但不允許地產的私有,而美國是房產地產都可私有。但是有利就有弊,在美國投資房產要交各種稅費,比如房產稅、房屋管理費、火險費等。 以房產稅為例,一般而言,房地產稅的稅率在1%左右。如果你的房產價值為30萬美元,你就得每年拿出3000美元來交給當地政府。在美國部分州,外國人在美國的房產如果出租每年獲利部分的交稅額為個人所得利潤的20%,如果賣掉房子則要交房子獲利部分的33%。 李植介紹,除此而外,投資者還要承擔維護和保險等成本,而這些成本幾乎是年年遞增的。 另外,還有信用受損的風險,許多美國人買房地產是借款購置。如果不能及時還債,那就有信用受損甚至信用破產的危險,若一個人信用記錄發生問題,那就可能在借款甚至找工作或找業務方面是寸步難行了。「不過好在中國人在美國購置房地產,不靠借貸分期支付,而是一次現金付清。不過這也給美國社會造成了中國人富得比流油還富裕的印象。」李植說。 最重要的,如今美國房地產市場陷入低谷,復甦緩慢,投資者還需要承擔房產貶值的風險。 由於國內投資渠道不暢,近幾年,投資海外房地產成為投資者關注熱點。圖為今年4月,參觀者在房展會上諮詢一個英國地產項目。 本報記者李瑩/攝去美國當「地主」並不容易 「如果這地能使人發財,那麼美國居民早就搶光了,哪裡還有大洋彼岸的事?」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牛海榮、徐海波、金微發自北京、紐約 「去美國當地主」,這不再是一句口號。 今年7月,上海白領小葉今年7月以8800美元(1美元約合6.36元人民幣)的價格,拿到美國邁阿密的1000平方米的土地永久持有權,成了名副其實的美國地主。搜房網國際事務部負責人庄諾介紹,如今,已經有100多名中國人通過這種方式成了美國地主。買地比買房更「簡單」 小葉從來沒有去過美國佛羅里達州,她只是在谷歌地圖上看了這個陌生的地方,但一想到這個遙遠的地方有自己1000平方米的土地就有些莫名興奮。 小葉的這塊地源於今年7月搜房網的一場美國土地秒殺活動,搜房網將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格林布爾的21塊地掛到網上,單幅地塊土地面積在1000平方米左右,市價約為5萬美元。這場土地拍賣活動,吸引了千名中國人報名,近500人蔘拍。 庄諾介紹,最初他是希望尋找中國開發商開發這塊約60萬平方米的土地。這塊土地原本是要造別墅,但趕上經濟危機,美國開發商資金周轉不靈被迫出手,而中國開發商也不願意接盤。讓庄諾始料未及的是,當他將這塊土地分割以網上拍賣的形式掛出這塊地,卻引來眾多的個人投資客。 小葉只是眾多拍客之一,如今她已經獲得了土地擁有權的法律文件——土地全權證書,前後只花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庄諾告訴《國際先驅導報》:「1000平方米的地塊,我們已經賣了一百多塊。」如今,搜房網推出的第二、三批土地源已經賣完了,購買土地的投資客大多都是來自北上廣和江浙地區。 在美國,私有土地佔總量的50%左右,其他土地則屬於美國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按照美國憲法,土地屬於私有財產,地上和地下的資源都屬於擁有者,並且可以自由買賣。因此買地賣地也完全是私人間的事。凡是被美國法律承認的私地,在州政府都有詳盡記錄。交易的手續也十分簡單,在雙方自願簽訂協議後,只需向政府繳足稅金,進行註冊登記即可。 與擁有房產所承擔的交易成本、管理成本如保險費、水電費、消費費、租金費等相比,土地擁有者承擔的費用則相對較少,一般而言土地的交易費用往往不超過土地價值總額的3%。交易成功後,產權所有人只需要每年繳納土地價格1%的地稅。 「以前經常帶團到美國買樓,後來發現即使買了房產在美國也很難以出租出去,所以現在我更建議客戶直接買地。在美國有地,你到使館辦簽證都會好些。」庄諾說。中國買家們的「長遠想法」 在美國單獨買地是不能取得移民資格的,事實上,這100多名成為美國地主的中國人似乎也並不是因為這個目的才購買美國土地的。一些人對於買地抱著更長遠和實際的想法,比如,有些人打算給未來將要出國留學的子女提前購置居所,即便小孩還在上幼兒園。 當然,更多的「地主」是希望自己的地能夠升值。上海一家民營電力科技企業的高管韓先生一次性地拍下了三塊土地,同樣是格林布爾的地塊,每塊19998美元。韓先生並不打算在這個沒去過的地方建房,他希望買地保值,「打算長期持有後轉手,獲得穩健的回報。」 浙江一位買家也曾坦言,買房限購、股票不景氣、加上逐年上升的通脹率,「現在大家有錢但不知往哪投資,而到美國買塊有永久持有權的土地或許具有投資價值。」 佛羅里達州利縣也在積極迎合著中國投資客的需要,隨著這個地區土地的熱銷,該縣縣長向中國網友打出廣告:「歡迎中國投資者到美國買地。 在美國居住20多年的華人李植(化名)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說,他不看好中國人海外買地的投資算盤,他介紹,如果中國人買了一片片荒蕪區域的土地,水電供應、交通、垃圾處理等等都是大問題。既不能蓋房子住、又無法改造為農田搞農業贏利……「一塊無用之地,再想脫手,賣給誰呢?」「如果這地能使人發財,那麼美國居民早就搶光了,哪裡還有大洋彼岸的事?」 雖然美國房地產市場經金融危機的重創總體價格處於低谷,但預計不大可能很快復甦。即便房地產價格有所回暖,復甦的速度也會比較緩慢,想要像前幾年在中國「炒房」「炒地」那樣一夜暴富幾乎不可能。此外,不管是地皮還是房子,在美國持有都要納稅,轉讓的時候還要有經紀人費、律師費、保險費以及稅款,轉讓成本相對較高。 李植說,在美國電視網,經常有政府為減少不必要開支而拋售被廢除的土地和房屋等等的廣告,「雖然有些試圖投機倒把賺的的人,但幾乎沒人購買那些沒用的土地。」
各有看法
美國的移民政策,吸納了更多優秀的人才和更多資源,使其人口結構變得更為合理,而非像其他幾大經濟體那樣,先後步入老齡社會。這種政策也刺激了美國消費的回升——對於一個消費佔比高達七成以上的國家而言,消費的上升對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顯然是非常重要的。有消費實力的富人大量移民美國,將重啟美國消費時代的輝煌,讓美國從危機的陰霾中走出來,重新成為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美國的房地產,也將慢慢走向良性復甦。瑪麗諾的房地產經理人麥琪·內瓦羅說,她剛剛以高於叫價8%的價格,將一棟價值167萬美元的房子賣給了中國的一個煤老闆,而幾乎她所有掛牌出售的房產都會有至少一名中國大陸買家願意現金全款一次付清。 而同一地區的另一位華裔房地產經紀人吳念平也有同樣感受。她去年成交了300萬美元以上的房子15棟,其中11棟的買家來自大陸,而且幾乎全都是直接付現金。各種稅費及貶值風險 美國各州也在積極地迎合著中國的投資客,目前美國至少有20多個州在中國設立了代表處,進行招商引資。不少州都推出了中文網站,介紹本州的詳細情況。為了更好地進行「推銷」,很多州更是由州長親自帶隊,到中國來進行「公關」。據統計,僅2010年一年,就有8位州長率領經貿代表團訪問中國。上個月,俄勒岡州長約翰·基查伯率領龐大代表團訪華,隨行的官員都印製了中文名片。 搜房網的海外事業部負責人庄諾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說,目前約有5000億元的民間資本從樓市中流出,這其中至少有500億元轉向海外購地,隨著樓市的降溫,資本外流的趨勢更加明顯。 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主席羅納德·菲利普斯介紹說,對於中國買家來說,在美國購房的用途主要有長期居住和商業投資兩種。 旅居美國20多年的華人李植(化名)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說,從法律角度看,中國法規允許房產但不允許地產的私有,而美國是房產地產都可私有。但是有利就有弊,在美國投資房產要交各種稅費,比如房產稅、房屋管理費、火險費等。 以房產稅為例,一般而言,房地產稅的稅率在1%左右。如果你的房產價值為30萬美元,你就得每年拿出3000美元來交給當地政府。在美國部分州,外國人在美國的房產如果出租每年獲利部分的交稅額為個人所得利潤的20%,如果賣掉房子則要交房子獲利部分的33%。 李植介紹,除此而外,投資者還要承擔維護和保險等成本,而這些成本幾乎是年年遞增的。 另外,還有信用受損的風險,許多美國人買房地產是借款購置。如果不能及時還債,那就有信用受損甚至信用破產的危險,若一個人信用記錄發生問題,那就可能在借款甚至找工作或找業務方面是寸步難行了。「不過好在中國人在美國購置房地產,不靠借貸分期支付,而是一次現金付清。不過這也給美國社會造成了中國人富得比流油還富裕的印象。」李植說。 最重要的,如今美國房地產市場陷入低谷,復甦緩慢,投資者還需要承擔房產貶值的風險。 由於國內投資渠道不暢,近幾年,投資海外房地產成為投資者關注熱點。圖為今年4月,參觀者在房展會上諮詢一個英國地產項目。 本報記者李瑩/攝去美國當「地主」並不容易 「如果這地能使人發財,那麼美國居民早就搶光了,哪裡還有大洋彼岸的事?」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牛海榮、徐海波、金微發自北京、紐約 「去美國當地主」,這不再是一句口號。 今年7月,上海白領小葉今年7月以8800美元(1美元約合6.36元人民幣)的價格,拿到美國邁阿密的1000平方米的土地永久持有權,成了名副其實的美國地主。搜房網國際事務部負責人庄諾介紹,如今,已經有100多名中國人通過這種方式成了美國地主。買地比買房更「簡單」 小葉從來沒有去過美國佛羅里達州,她只是在谷歌地圖上看了這個陌生的地方,但一想到這個遙遠的地方有自己1000平方米的土地就有些莫名興奮。 小葉的這塊地源於今年7月搜房網的一場美國土地秒殺活動,搜房網將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格林布爾的21塊地掛到網上,單幅地塊土地面積在1000平方米左右,市價約為5萬美元。這場土地拍賣活動,吸引了千名中國人報名,近500人蔘拍。 庄諾介紹,最初他是希望尋找中國開發商開發這塊約60萬平方米的土地。這塊土地原本是要造別墅,但趕上經濟危機,美國開發商資金周轉不靈被迫出手,而中國開發商也不願意接盤。讓庄諾始料未及的是,當他將這塊土地分割以網上拍賣的形式掛出這塊地,卻引來眾多的個人投資客。 小葉只是眾多拍客之一,如今她已經獲得了土地擁有權的法律文件——土地全權證書,前後只花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庄諾告訴《國際先驅導報》:「1000平方米的地塊,我們已經賣了一百多塊。」如今,搜房網推出的第二、三批土地源已經賣完了,購買土地的投資客大多都是來自北上廣和江浙地區。 在美國,私有土地佔總量的50%左右,其他土地則屬於美國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按照美國憲法,土地屬於私有財產,地上和地下的資源都屬於擁有者,並且可以自由買賣。因此買地賣地也完全是私人間的事。凡是被美國法律承認的私地,在州政府都有詳盡記錄。交易的手續也十分簡單,在雙方自願簽訂協議後,只需向政府繳足稅金,進行註冊登記即可。 與擁有房產所承擔的交易成本、管理成本如保險費、水電費、消費費、租金費等相比,土地擁有者承擔的費用則相對較少,一般而言土地的交易費用往往不超過土地價值總額的3%。交易成功後,產權所有人只需要每年繳納土地價格1%的地稅。 「以前經常帶團到美國買樓,後來發現即使買了房產在美國也很難以出租出去,所以現在我更建議客戶直接買地。在美國有地,你到使館辦簽證都會好些。」庄諾說。中國買家們的「長遠想法」 在美國單獨買地是不能取得移民資格的,事實上,這100多名成為美國地主的中國人似乎也並不是因為這個目的才購買美國土地的。一些人對於買地抱著更長遠和實際的想法,比如,有些人打算給未來將要出國留學的子女提前購置居所,即便小孩還在上幼兒園。 當然,更多的「地主」是希望自己的地能夠升值。上海一家民營電力科技企業的高管韓先生一次性地拍下了三塊土地,同樣是格林布爾的地塊,每塊19998美元。韓先生並不打算在這個沒去過的地方建房,他希望買地保值,「打算長期持有後轉手,獲得穩健的回報。」 浙江一位買家也曾坦言,買房限購、股票不景氣、加上逐年上升的通脹率,「現在大家有錢但不知往哪投資,而到美國買塊有永久持有權的土地或許具有投資價值。」 佛羅里達州利縣也在積極迎合著中國投資客的需要,隨著這個地區土地的熱銷,該縣縣長向中國網友打出廣告:「歡迎中國投資者到美國買地。 ——經濟趨勢研究專家、財經評論員時寒冰
無論是到美國買地還是買房,實際上只是資金出逃的形式之一。很多人不知道資金是怎麼出逃的,中國人到銀行兌外匯就是形式之一。中國人到海外投資、包括外資企業撤離等現象都意味著中國正走上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經濟萎縮的道路。這個大環境下,很多人希望持有海外資產、黃金等實物進行避險。 「這一方案不花美國政府一分錢,就能解決美國房地產市場的需求問題」,「既增加了稅收,還不會搶走美國人的工作崗位」,可謂是空手套白狼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牛海榮、金微、徐海波發自紐約、北京從小就隨父母從台灣來到紐約的傑森·吳在一家中型的房地產中介機構做經理人,他最近接到了無數來自中國大陸的客戶電話,諮詢是不是花50萬美元(1美元約合6.36元人民幣)買了房子就可以獲得綠卡的事情。 「我倒是希望是這樣,那我的生意豈不是要好得很?但是我不能欺騙他們嘛,」他對《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表示。「這個事情八字還沒有一撇,在大陸好像就已經傳得沸沸揚揚了。」 買房獲簽證限制多 事實也確實如此,最近一段時間,「50萬購房送綠卡」引得網友在各大網站的論壇上熱議「到美國買房」一事,一家服務於國外投資移民的經理告訴記者,最近,不少電話諮詢50萬美元買房送綠卡的事。 300多萬人民幣在美國買房產,還能附贈綠卡,這怎能不讓許多做著「美國夢」的中國人動心?畢竟,這一價格甚至無法在北京或者上海的市中心買一套兩居室,而常規途徑申請美國綠卡的隊伍據說已經排到了N年。 說起來,這個讓許多中國人躍躍欲試的這些消息並非全是謠言,而是源自兩位美國參議員向美國國會提出的一項議案。 來自紐約州的民主党參議員查爾斯·舒默和來自猶他州的共和党參議員邁克·李近日聯合建議,向那些花費50萬美元以上在美國買房的外國人發放居留簽證,以刺激美國低迷的房地產市場。 根據這一提議,外國購房者可以用50萬美元購買一套住宅供自家居住,也可以購買一套25萬美元以上的房屋自用,剩下的錢用於房地產投資,購房出租。同時,購房者及其配偶和未成年的子女可以獲得一種為期三年的在美居留簽證,三年後仍可續簽。 10月25日,美國駐中國大使館的微博轉發了這條消息,立刻引來關注無數,諮詢電話紛紛打向中介機構。 但是,《國際先驅導報》記者了解到,且不說以上僅僅只是一兩個議員的提議,即便這一提議變成現實,事實上,要想獲得提議中所說的簽證,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第一,50萬美元必須全部為現金,不可以貸款。第二,購房者每年最少要在美國居住180天以上並繳納各類稅費。而獲得簽證者不能享受美醫療補助、社保金等福利。簡言之,這個議案不花政府一分錢,不會搶佔美國人工作機會,還要給美國經濟做貢獻。 傑森·吳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說,這種簽證不是真正的綠卡,因為按照提議,除非再通過正常的途徑申請到工作簽證,否則,單憑這種購房居住簽證不能在美國工作,也不能享受任何福利。而一旦賣掉這一房產,簽證隨之作廢。議案針對中國人 按照舒默的說法:「這一方案不花美國政府一分錢,就能解決房地產市場的需求問題」,「既增加了稅收,還不會搶走美國人的工作崗位」,可謂是空手套白狼。 不過,這一提案在美國國內卻引起了很大爭議。支持者不乏股神巴菲特等名流,他們認為這對經濟的確有益,且並不是值得大驚小怪的新鮮事。按照現有的移民法,外國人只要在美國投資100萬美元,並僱傭10個當地員工,就可以獲得綠卡,而在有些相對偏遠貧窮的地區,這一門檻只需50萬美元。此外,能夠從這一議案中受益的美國商會、美國旅遊協會、美國酒店及住宿協會還有房地產經紀商也迫不及待地舉雙手贊成。 反對者則認為,這一提案相當短視,不僅對房地產市場的復甦猶如杯水車薪,還會讓美國人購房變得越來越困難。而且,這種「國門大敞開,有錢就進來」的政策早晚會引火燒身,對美國的國家安全造成威脅。甚至有美國網友取笑說:「有這樣沒腦子的人在華盛頓,難怪我們的經濟一團糟。」 由於這次議案是由美國兩黨議員跨黨提出,因此有人認為這個議案獲得通過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分析人士還指出,這一議案主要針對的人群就是那些想移民海外的中國人。 議員邁克·李的新聞發言人表示,希望這項議案能夠使包括中國在內的「某些地區」的人赴美更加便利。議案特別提到,現在美國只向中國人提供一年有效的多次往返簽證,應該給予來美中國人5年有效的多次往返簽證,以方便中國商界人士和遊客來美訪問。 美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在所有的海外買家中,近鄰加拿大人首當其衝,佔據四分之一的份額。緊隨其後的就是中國購房者,已經達到了所有海外購房者的9%。 由於加拿大人往來美國本來就比較自由,這一議案對他們的吸引力遠沒有對中國人那麼大,甚至在他們眼裡,這一議案限制多多,頗有些「冤大頭」。 幾年前獲得美國公民身份的關先生也覺得這個議案風險有點大:「即使這個議案能夠獲得通過,問題是除非你願意,且夠有錢,一年裡可以有半年的時間在這裡呆著,無所事事,否則這種居留簽證有什麼意義?而且,這種簽證到底屬於什麼種類,除了不能工作外對子女入學等各種事情有什麼限制,目前都是未知數,我不會盲目押這個寶。」 中國豪客早已「墜入」美國 但是對於難以獲得在美居留簽證又喜歡購房置產的中國人來說,這一法案要是通過,很有可能會造成新一輪赴美購房熱潮,因為,50萬美元現金不僅對於中國富豪來說是「小意思」,即便對許多工薪階層,如果賣掉在國內的房子,也不是什麼難事。 「雖然不是傳說中的綠卡,更和入籍沒有任何關係,但是對一些中國的富豪來說還是有很大吸引力。」傑森·吳說。 近一兩年來,荷包鼓鼓、出手闊綽的「中國買家」早已「墜入」美國樓市,在樓市谷底的美國房地產市場中已經成為了一道別樣的風景。「40萬美元買美國別墅」、「50萬美元投資全家移民美國」……這樣有針對性的廣告語在美國各地也比比皆是。 曼哈頓地產投資公司經理陳偉明說,中國客戶正在成倍數地增長,特別是過去一年,中國投資客對美國房產的興趣陡增,「過去他們投資香港房產,但目前香港房市也被高估。許多大陸投資客轉而投資美國,來曼哈頓買房。」 美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在今年3月結束的過去一年,國際買主購買美國住宅房地產的金額為820億元,而前一年是660億元。在這820億美元中,有四分之一是中國富人貢獻的。 加利福尼亞州高檔住宅區聖 ——中國房地產獨立評論人牛刀
」 美國人都不買的地 不過,天下是不是真的有這麼美的午餐? 上世紀90年代,為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500周年,美國人司各特·摩格曾向外國人出售「美國土地證」——買家將擁有一平方英寸美國土地。這個商業發明演化成「擁有一片美國」的主題活動,「一平方英寸土地」最終止於一萬多元人民幣的天價,僅在中國大陸就銷售10萬份。當時,司各特·摩格也像現在的美國開發商一樣一再保證,這一平方英寸土地受美國法律保護,但是最終花錢獲得的土地既無實際開發價值也無利用價值。賣家、炒家均「滿載而歸」,只剩最後接盤的人如夢初醒。 如今,中國人購買美國土地,可能不是上述這種詐騙案,但是,美國地廣人稀,很多地區沒有人居住,也不通公路,土地再便宜也沒人要。就算是已經開發的小區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次貸危機和經濟蕭條,不少小區已經成了空空蕩蕩的鬼城。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官方售房網站上,就有許多價格低的讓人難以想像的樓盤,比如「汽車之都」底特律,標價1美元、30美元、99美元、100美元的待售房產就有不少。但是,這些怎麼看怎麼划算的美國房子不僅地處偏遠、荒無人煙,而且還有成群的小偷和流浪漢,治安糟糕,根本就住不了。 因此,如果只是抱著土地價格便宜就買下地,而不仔細分析地理環境和未來升值的空間,最後到手的這塊地很可能成為燙手的山芋,沒人願意接盤。 在美國居住20多年的華人李植(化名)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說,他不看好中國人海外買地的投資算盤,他介紹,如果中國人買了一片片荒蕪區域的土地,水電供應、交通、垃圾處理等等都是大問題。既不能蓋房子住、又無法改造為農田搞農業贏利……「一塊無用之地,再想脫手,賣給誰呢?」「如果這地能使人發財,那麼美國居民早就搶光了,哪裡還有大洋彼岸的事?」 雖然美國房地產市場經金融危機的重創總體價格處於低谷,但預計不大可能很快復甦。即便房地產價格有所回暖,復甦的速度也會比較緩慢,想要像前幾年在中國「炒房」「炒地」那樣一夜暴富幾乎不可能。此外,不管是地皮還是房子,在美國持有都要納稅,轉讓的時候還要有經紀人費、律師費、保險費以及稅款,轉讓成本相對較高。 李植說,在美國電視網,經常有政府為減少不必要開支而拋售被廢除的土地和房屋等等的廣告,「雖然有些試圖投機倒把賺的的人,但幾乎沒人購買那些沒用的土地。」 各有看法 美國的移民政策,吸納了更多優秀的人才和更多資源,使其人口結構變得更為合理,而非像其他幾大經濟體那樣,先後步入老齡社會。這種政策也刺激了美國消費的回升——對於一個消費佔比高達七成以上的國家而言,消費的上升對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顯然是非常重要的。有消費實力的富人大量移民美國,將重啟美國消費時代的輝煌,讓美國從危機的陰霾中走出來,重新成為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美國的房地產,也將慢慢走向良性復甦。 ——經濟趨勢研究專家、財經評論員時寒冰 無論是到美國買地還是買房,實際上只是資金出逃的形式之一。很多人不知道資金是怎麼出逃的,中國人到銀行兌外匯就是形式之一。中國人到海外投資、包括外資企業撤離等現象都意味著中國正走上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經濟萎縮的道路。這個大環境下,很多人希望持有海外資產、黃金等實物進行避險。 ——中國房地產獨立評論人牛刀 (本報記者金微 採訪/整理)(本報記者金微 採訪/整理)
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ccaa320102dzv6.html) - 50萬美元赴美買房=綠卡?_國際先驅導報_新浪博客推薦閱讀:
※在上海如何租到價格實惠環境尚佳的房子?
※買房10種不祥風水不得不防(圖)
※婚前買房不加名是「天坑」,分分鐘讓你凈身出戶!
※一枚炮彈多少錢?最貴的能在北京買房,還真是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買房攻略Ⅰ:年輕人越早買房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