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南京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經濟上有可能超越蘇州嗎?

貌似現在蘇州經濟的主力還是第二產業,但南京有中國軟體谷,在信息產業上已經有更好的基礎了。

同時,按照現在國際上流行的貿易保護思潮,美國真要把蘋果生產線和在華投資強制撤回他們本土,難免對崑山太倉一代依賴外企發展的模式造成影響。

那假如南京未來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加上現在第二產業產能過剩的全國性問題,經過國家「去產能」宏觀政策下的轉型後,南京能夠憑藉信息產業在經濟上最終超越蘇州嗎?

PS:

論GDP總量,確實壓力還不小,但是人均GDP雖說排第三,比總量還落後一位,但看起來未來的提升潛力反而更大啊


南京又招誰惹誰了,非得拿出來比一比…

比一比也就算了,還有答案說南京吸血,南京只有學校多,南京不包容,以及……南京橋多?

南京大學是多,南京人上本地大學有優惠政策么?

南京那麼多大學,有多少是國立中央大學拆分出來的,2002年南京十幾所高校同時百年校慶,知道為什麼嗎?

南京不包容?哈哈,南京基本就是一個外地人構成的城市,你跟我說南京人不包容,在這裡有天南地北的風味小吃,年輕一代說的南京話和普通話相差無幾,大家交流的時候說普通話多於南京話。

還有說南京橋多的,請去看一下南京地圖,這個建在江邊的城市,不往北發展,那恐怕真的要把溧水高淳都併入城區了,再看其他城市,有幾個城市是南京這樣尷尬的。過江通道對於很多南京人來說是日常,比較類似的還有武漢。

討論問題就好好討論,非要把南京拿出來批判一番,有意思嗎……


謝邀

南京GDP總量在現有市域劃分下,是很難超過蘇州的。

(很難的意思不是不可能,而是很多因素的改變並非一朝一夕,比如蘇州外貿加工型經濟的務工人員回鄉,南京和蘇州的人口差距逐步縮小,或者南京有了產業升級的契機,最終在總量上超越蘇州,但這種大格局的變化時間可能會很長,近五年內看不到)

因為南京大市地和人都遠小於蘇州大市。

南京=南京市區(含江寧、六合)+高淳+溧水,後兩者只有40萬人口

蘇州=蘇州市區(含吳江)+崑山+張家港+太倉+常熟,後四者都是百萬級人口規模的。

論經濟總量而言,蘇州大市>南京大市>南京市區>蘇州市區

論人均GDP而言,南京和蘇州的差距在縮小,個人覺得五年內可以完成反超。

不打算爭辯撕逼,五年後來看唄。


最近生活感想,答案:不可能。

19大後,各省都支持省會建設中心城市,正式批文並沒有下來。且它去哪兒做中心呢,華東地區它只是次級中心,徐州無錫蘇州上海都是重鎮,共產黨是看重實力才給正政策的。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南京每次都不是首批新政策的試驗田?答案很簡單:它不沿海沒港口,不是地理中心。這個時代,海運優先,港口是貿易交互的最重要手段。從特區開始,就都是從重要沿海城市開始,南京沒有這樣的稟賦,撐死了它的優勢是蘇皖鏈接,抵禦淮西,吳越地區西大門。不存在為了打壓而打壓南京。華東地區最優質出海口和港口,就是上海。上海本來就是一個縣,上海成為是政策高地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蘇州勉強算是有個沿江深水港,能夠承擔江海轉運業務,享受上海溢出效應。且南京不在12.5深水航道內…很多政策都是優先幫蘇州申請,為什麼?答案就在這兒,各位看官見過內陸強過沿海的嚒。

南京著的優勢在於蘇皖鏈接,江蘇省省會,能夠靠軍政教帶來資源,抵消地理上的劣勢。尤其是青奧會和江北新區,增幅領先全省,這兩年也回到了正常增幅。穩定的通過自身優勢來發展,南京是江蘇省省會,不是真的安徽省會,安徽充其量能給帶來勞動人口,真正的安徽省會是合肥。

除非出現巨大的歷史契機,否則十年內不可能。南京的產業規模和人口,能夠爆發性增長,才有可能。南京的可用土地,並不多了。


南京經濟和蘇州有很大不同。

蘇州是強縣弱市,蘇南本身是大平原,水網密布適於耕作,自古有很多百萬人口大縣,長江沿岸都有港口,本身還有省里支持的許多外資稅收優惠政策,外資對GDP貢獻很大,稅收卻貢獻不了多少(比如蘇州去年讓希捷補繳14億稅款人家直接關廠走人)。以及和蘇北交換的大量土地指標用於建廠發展鄉鎮企業(鋼鐵化工紡織電子),造成蘇南幾乎看不到耕地,遍地工廠污染嚴重。蘇州完完全全是個工業城市,工業用電量是南京四倍,高GDP是高能耗換來的,這兩年發展速度受人工上漲,進出口下滑和重工業去產能影響很大。

南京郊縣不是江北老山國家保護區就是江南寧鎮山脈,人口都只有三四十萬。南京800萬人口,蘇州1300萬。但人口受教育程度,三產比例大大高於蘇州。

最新一則新聞

南京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數量全省第一

達2786家,營收相當於蘇錫常鎮4市總和
調查數據顯示,今年1—2月,我市2786家規上服務業企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642.6億元,佔全省比重超過了三成,位居13個省轄市首位,與蘇州、無錫、常州、鎮江的營業收入合計相當。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4%,自2015年4月以來,連續23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三大主要行業的發展對全市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拉動作用突出。如規上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174.3億元,規上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營業收入170.83億元,規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159.1億元,增速均領先規上服務業企業收入平均增速。 」

歷史上,南京市區經濟一直遠遠強於蘇州。

2015年江蘇省市區GDP
第一名:南京市區:9600億元(含高淳530億,溧水572億)
南京市:9600億元
第二名:蘇州市區:5945.21億元(含吳江1540億)
蘇州市:14400億元
崑山市:3080.01億元
張家港市:2229.82億元
太倉市:1100.08億元
常熟市:2044.88億元

這還是蘇州合併兩個十強縣的結果(吳縣,吳江)

對比20年前的排名 南京市區與蘇州市區差距更加巨大

1995年江蘇統計年鑒,當時各市都沒有並縣,可以真實反映市區發展狀況,可見一些市通過並縣,排名有較大提升。

市區GDP排行
1.南京 3604851
2 無錫 1683794
3 徐州 1406903
4 蘇州 1323064
5 常州 965687
6 南通 700104
7 鎮江 681328
8 泰州 648240
9 揚州 643502
10 鹽城 599592
11 連雲港 409234
12 淮安 324047
13 宿遷 229119

算上縣級市的GDP排行
1 南京 3604851
2 錫山 1768492
3 無錫 1683794
4 江陰 1653158
5 張家港 1525049
6 徐州 1406903
7 武進 13713199
8 常熟 1363323
9 蘇州 1323064
10 吳縣 1080983
11 吳江 1064897
12 宜興 966966
13 常州 965687

地形對南京的制約,南京四面環山沒有蘇南大片的平原用於開發,圖裡可以看到南京附近最大的平原千年屬縣,發展腹地,句容被劃蘇省給了鎮江。

人口制約,江浦,高淳 ,溧水三縣大片的山地,整個蘇西南受寧鎮山脈的地形制約人口大大少於蘇東南的太湖平原,並不是很多人認為的離上海遠近的關係。

南京轄縣人均GDP並不低,奈何總量不高佔全市權重過小。相反蘇州市郊的綠色在通紅的崑山映襯下很刺眼。

政策制約,省里對蘇南的政策支持,改革開放以來,蘇州工業用地指標遠遠多於南京。

南京如果能合併儀征句容,有蘇南各市的用地指標的規模,工業產值超過蘇州輕而易舉,但還是希望南京走好自己的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留下一片綠水青山。

有些人胡攪蠻纏罔顧事實。

隨便找一張用電量統計,蘇州工業耗電量是南京近四倍,請問蘇州GDP是南京近四倍嗎?能耗這麼高這經濟還不夠粗放?

去查查蘇州「 恆力、沙鋼、盛虹、協鑫、亨通、國泰、玖隆、波司登、華芳、澳洋、創元 「這些大企業都是幹什麼的怎麼起家的,有幾個總部不是在縣裡是在蘇州的。

南京前十的大企業基本一色的城區商貿金融服務業。

江蘇最早的12個國家開發區,蘇州一市佔了5個。外商在崑山,張家港,蘇州工業園辦廠只要7.5%的稅,在高淳溧水辦廠要33%的稅,是你你在哪投資?

另外蘇州人口統計也很有意思,統計人均萬年不變的1000萬,作為全國僅次於深圳的第二大移民城市,蘇州各縣外來勞動人口是非常多的,有大量的萬人流水線工廠,一個崑山富士康就十幾萬工人。

蘇州公安局自己的統計, 蘇州市公安局發布2015年蘇州市人口主要數據。其中全市年末總戶籍人口數為6670124人,其中男性為3273640人、女性為3396484人。總戶籍人口比2014年增加59358人。截止到2015年12月底,全市流動人口實有登記數為698.1萬人,較去年同期減少0.8萬人。 全市698.1萬流動人口中,常住流動人口(暫住半年以上)538.3萬人,佔總人數的77.11%。流動人口中,學歷為小學及以下49.6萬人,初中及高中文化595.3萬人,大專及以上53.2萬人

15年蘇州公安局 登記的已經有1365萬了,常住1235萬,人均根本不如南京,而且蘇州做為移民城市中青年勞動人口的比例大大高於南京,南京還有大量大學生,軍人不創造GDP。


首先我得糾正你!

理論上:南京的10000是一個城市。南京是一個全區市。

而蘇州的15000是五個城市。即蘇州,太倉,崑山,張家港,常熟。

作為一個單獨的城市,南京從來就比蘇州大,人口多,GDP高,尤其是地位高。

------------------------------------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另外我得補充,就一個地域的範圍來說。南京地級市市域的GDP似乎不太會超過靠近上海的蘇州地級市市域的GDP。


南京的收入待遇不比蘇州好,房價卻貴了一大截,這才是最難解決的問題之一。

和領導給不給畫圈關係不大,如果一個地區的經濟,加中心二字就起來了,那乾脆加全國算了……


南京經濟上超過蘇州基本沒有可能。。。。。。原因很簡單,衙門太多。。。。私營經濟太不發達。國有經濟比例太重。。。。。


這個問題絕對又是黑子提的

我藍鯨活的也是窩囊,天天被拿來比這比那的,怕是頭佬不好喔。

動不動就拿GDP說事,有啥用?GDP多,是能漲工資啊,還是能降房價啊?跟你一點兒關係都么得,瞎高潮的什麼勁?

南京也沒想超過這超過那,政治地位擺在那裡,你覺得再讓經濟蓋過了政治地位,南京還會是江蘇的省會么?深圳比廣州GDP高,難道要說明廣州地位不保了?文化科教醫療公共等一系列的東西,不是用GDP就能彌補的,不要動不動就搞事情,南京這幾年勢頭正猛,也不是靠一夜暴富得出來的,也會看到政府在努力完善各項短板,優化了原來的一些優勢產業。畢竟你要知道,只要北京在一天,南京永遠沒出頭之日。


能 南京今年再賣30萬套房就能搞定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人口的多少是民眾和社會用腳投票的結果

Fact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你寧跳著腳說 蘇州都是廠妹廠哥農民工聚集的地方 哪有我們人口素質高

一個城市的好壞 有時候不是單純的看三產比例和醫療教育交通資源

更在於是否包容開放 給更多普通人一些平等發展的機會和過上好日子的希望

南京扭曲的房價和房價不成正比的工資 寧吹美其名曰「人才篩選」 也篩選掉了普通人和年輕人的希望和夢想 鼓了趙老爺的荷包


沒可能,我小藍鯨101線城市,怎能與大蘇州這等一線城市相提並論,怕不是髒了諸位大蘇州老哥的眼,惶恐惶恐!


蘇州第三產業佔GDP比重已經超過50%。每年的GDP增量蘇州也是大於南京


我就想問知乎什麼時候成國務院了,問來問去準備搞規劃投資還是建國家新區?

聲嘶力竭搖旗吶喊的知乎er只可惜毫無話語權,有話語權的那撮人也不會玩破乎。這種討論只會引起無休止的黑和噴,因為沒人有能力蓋棺定論。強烈建議知乎將地域問題設敏感,除非知乎想拿此當噱頭。


我是香港人,你們這群智障


口口聲聲說什麼你寧不沒內鬥的毛病,丫的知乎上用南京加蘇州當關鍵字搜一下,烏壓壓十幾個破問題里王啟超和桂堂東還有哪個什麼貓大人等等不都答的歡?

不信去參觀下啊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745766

=================================================================

超了有啥意義嗎?

先說個吐槽,一個省會城市天天喊著要存在感可以,去和京滬杭廣比啊,大內鬥省領頭的都是這德行,天天不是想著把整個省拉上來,而是想著超過省內其他人,就這點出息也想發展經濟?改成東皖省會不就如願了。

然後說個數據,江蘇省內發電量,一蘇州二徐州,南京什麼時候缺電了再說gdp的事,靠信息產業那是不行的,東軟之類的,比蘇州是強,但是和上海杭州一比就不行了,政府單子還吃的下,其他的還是算了。


在知乎里,有個很奇怪的觀點,許多人理所應當的認為GDP是衡量區域經濟的唯一標準?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國際上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而非唯一準則。

從價值形態看,GDP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超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住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創造並分配給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

那麼問題來了~

南京的常駐單位是哪些?匯聚了本市及全省的各個領域最高行政機關和大部分企事業單位總部以及近十家國家級科研機關單位。這些不產生GDP的常駐單位佔地面積約為10平方公里了!!

蘇州的常駐單位是哪些?除了本市的行政機關單位外,佔地面積僅為可憐的0.85平方公里。更多的是GDP主力軍民營外企單位。

南京與蘇州GDP總量相差4000多億,想在數據上超越?簡單,扒掉這些「無貢獻」常駐單位,公務員們該去哪去哪,拿出土地招標幾個創業園五年穩超~亦或是在蘇州轉移一批民營,拿出土地蓋幾棟辦公大樓~然而現實嗎??兩個城市的定位本質上就不同,一座城市就這麼大的體量,無論行政和經濟本就需要土地來得以開展,本質上就無法改變好嗎?

另外,前面說了,GDP並非衡量城市經濟發展的唯一標準,還有許多方面都需要放進來作為參考。例如城市規劃。南京定義的城市規劃是效仿新加坡,採用「發展規劃和控制開發規劃長期並存」,這也是國際上最為健康的城市規劃路線。而蘇州一直採取的是效仿美國的「景觀規劃」和瑞士的「細節規劃」。懂城市規劃專業的朋友一眼就能看出,國家對於這兩座城市是如何定義,孰輕孰重了~

最後,本人是不看好GDP數據所反應的現象的,因為你拿任何兩個單位作為對比單位都不明確,因為均不相似,可參考性不強,可干擾項複雜。GDP只是放在政府機關里只是作為總結報告和來年計劃的參考數據的,並非能體現或者代表一個地區真正意義上的絕對經濟。更多意義上是自己給自己看的。並不是各地區公務員們拿在桌面上來競爭的籌碼。

而我一直強調的城市規劃其實才是真正意義上衡量兩個不同地區未來經濟潛力的有效證據。國家和地區並非人與人,不是各自把錢包掏出來看看誰票子多就是誰更牛逼的,真正的君子比的是誰家底子更殷實而不是誰更暴發。


首先別把國家中心城市看的太重,這只是個名義上的東西,名氣大而已,改變不了各個城市既定的地緣結構,比如武漢,鄭州之類的你不給他,他還是地區中心,這個除非像深圳、雄安一樣特設新區,用國家的手段去創造一個新的城市才行,遠不如自貿區這種來的實在。

其次,我覺得把經常能看到這種月經似得比較問題,老比較來比較去,每個城市有每個城市的優點,比如南京公共資源比蘇州強,蘇州招商外貿比南京強,不去互相找差距,覺得自己都很好,去問問自貿區有什麼好處,為什麼江蘇沒爭取到都比這種有營養的多,同時也顯得心太小,要比就比北上廣深,去努力學習超過人家。

最後,南京的交通樞紐地位,教育等優勢都是蘇州一時間無法超越的,也是南京未來發展的最大優勢,但是南京城市面積過小,會造成土地稀缺,要發展必須想辦法與周邊城市良好的協同發展;而蘇州背靠上海,為城市帶來了快速發展的紅利,但是大量的公共資源被上海奪走,優秀人才被吸走這才是最大的問題,必須要在享受上海經濟溢出的同時創造自己獨特的競爭力(比如杭州)。


在現行的區域劃分下,未來5年南京人均可能趕上蘇州,總量不太可能趕上,蘇州優勢和劣勢都是離上海太近,蘇州和上海的未來,應該可以參照橫濱和東京的關係,橫濱名義上是日本第二大城市,但大部分人說日本第二大城市還會覺得是大阪,這大概就是太靠近超級大都會的弊端,但好處是永遠有湯喝。 至於南京,未來還是比較看好的,省內也加大力度在扶持,未來5年計劃的開工項目好像抵上蘇州無錫的總和了,但能發展到什麼階段,還是要看自己造化了,現在中國已經過了野蠻發育的階段的,城市之間的差距都在縮小,中部很多省會也在崛起,南京最大的優勢還是高校資源,但在房價這麼高的情況下,要留住人也不容易。


南京市區拖著兩個小弟,

蘇州市區跟著四個小弟


一聲嘆息。

每次看到這種問題就知道南京一定會被噴的好慘。

看有些評論真的感覺很難受,都是江蘇的城市為什麼一定要互掐地這麼狠。

在每個地方都有過得好的和過得不好的人,每個地方也都有素質或人品好和差的人,從來沒想過根據地域一刀切,也很討厭地圖炮的存在。每次好好的問題總是會有人跳出來上升成為地域大戰。

每個人的生活標準、認知都不一樣,也許不是人人都想著買房,也許不是人人都打算在一個地方過一輩子。走南闖北之後不同人對於不同地方會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對不同地域的優缺點都會有更包容、更心平氣和的認識和評價。

我是南京大蘿蔔,我希望南京能發展的更好,這樣相對來說人民生活質量也會更高。但是於我而言我並不特別在乎經濟上是否能超越蘇州,也不指望成為中心城市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會有質的飛躍,這些都是虛名。我一個平頭老百姓並不能影響領導班子的發展規劃,我只希望我和我的家人開開心心、平平安安的生活。

現階段南京的發展確實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但我覺得現在的南京比我小時候的南京已經發展地好很多了。希望政府可以更加為老百姓著想,更好的建設城市,不一味和別的城市攀比,安安靜靜建設好自己的家園。

答案跑題了,但是真的是看了有些評論的有感而發。蘇州我去玩過,從遊客角度來看很舒服;蘇式月餅,陽澄湖大閘蟹我們家每年也都會吃,很贊。南京是我的家鄉,有我的家人朋友,我對它遠不能用好或壞來描述,鄉情是最複雜的情感之一了,我想對於蘇州人也是這樣的感受吧。

突然覺得越寫越沒意思,就這樣吧,還是希望大家都能發現一個城市好的一面,寬容一些。

好怕噴,匿了。來自一個跑偏的答案:)


推薦閱讀:

TAG:信息技術IT | 經濟學 | 南京 | 江蘇 | 蘇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