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孫宏艷編者按:為了比較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的發展狀況,借鑒各國青少年教育和培養的經驗方法,自2005年開始,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協同日本青少年研究所、韓國青少年開發院及美國系統資源調查公司,共同實施了「中美日韓高中生比較研究」,至今已經連續十年。通過對十年來的調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此處以中國高中生的家庭教育為主線,梳理四國高中生家庭教育的特點。做民主型家長,告別「偽溝通」家庭中的親子溝通深刻地影響著未成年人的發展,良好的親子溝通與孩子的社會適應、心理健康、同伴關係及學業成就都有積極的聯繫。本次調查發現,中國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方式存在一定問題,這也導致了孩子有煩惱不願意找父母傾訴。產生這樣的結果,可能與中國母親經常與孩子進行「偽溝通」有密切關係。調查中發現,約有80%的父母都認為自己與孩子進行了溝通,但是只有20%多的孩子認為父母與自己進行過溝通。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差異呢?往往是由於父母常常以成績、考試排名、學校表現等作為溝通內容,甚至以查詢、指責、批評為溝通內容,但是孩子不認為這是溝通。因此,雖然中國父母認為自己與孩子進行了很多溝通,為孩子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是孩子的感受並不是這樣。對於在心理上已經趨於成熟的高中生來說,和父母更好地交流似乎更為重要。因為在青春期他們更容易受夥伴的影響,他們也會遇到很多人生問題需要有人給予指導。如果交流不暢,不僅影響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效果,更使得孩子從感情上遠離家庭。研究發現,民主型的父母與子女的溝通和交流比較好,在子女需要指導時他們也能及時提供幫助,而專制型的父母往往要求孩子絕對服從自己。生活在民主型家庭中的孩子,對家庭及其成員更親近,接受父母的指導也會更順暢。研究發現,表揚和鼓勵最重要的作用是讓孩子感到成功和快樂。當孩子能夠經常從父母那裡獲得表揚時,他就會感受到快樂,因此也會更加喜歡家庭生活,與家庭成員情感上更加親密。經常表揚和鼓勵孩子,也是孩子智力發展的動力,使得孩子有信心、有興趣去探索新事物。然而本次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父母比較含蓄,當孩子取得好成績時,父母為他們感到快樂的比例要遠低於其他國家。同時,中國父母也較少誇讚自己的孩子。因此,中國高中生和父母在一起感到快樂的比例較低。家庭教育並不只是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更多時候應以表揚和稱讚為主。經常讚揚、鼓勵孩子,不僅是教育培養孩子的重要手段,還是父母和孩子交往的重要內容,是增進親子感情的途徑。同時,多給孩子些鼓勵和讚揚,還能夠促進孩子良好行為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規範和自我認識。因此,建議中國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多給孩子一些正面的情感支持,使孩子與家庭更親近,也有利於收到更好的家庭教育效果。調整期望值,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調查發現,望子成龍是各國父母的共同心愿。可憐天下父母心,期望值幾乎存在於任何一對父母身上,是父母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學識、價值判斷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進行構思、規劃、設計和安排的。在一個家庭中,父母的期望對孩子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適當的期望會轉化為子女的成就動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更加努力地按照父母的期望去生活。同時,適當的期望也能幫助父母更加關注孩子的成長,關注家庭教育問題。中國父母普遍對孩子抱有較高的學歷期望,不僅超出孩子對自己的預期,也與現實嚴重脫節。調查數據顯示,33.8%的中國高中生父母希望孩子具有研究生學歷,50.7%希望孩子將來具有本科學歷,12.6%希望孩子將來具有大專學歷,僅有2.9%希望孩子將來具有高中(含中專、技校、職中)學歷。如果父母的期望值過高,會給孩子帶來較大壓力,反而使孩子產生挫敗感,使他們對家庭生活和父母之愛缺乏信心及親近感。無論是父親或母親,如果經常給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孩子即使很努力也難以接近父母要求的目標,他們就會感到自卑和失敗。這樣的家庭環境不僅給孩子帶來壓力,還缺少親和力,使孩子從情感上疏遠父母,甚至產生叛逆心理和行為。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期望、為孩子設計的發展目標要考慮孩子的身心特點和自身條件。另一方面,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要結合社會需要和可能。應在家庭教育中適當調整期望值,不要將子女培養的目標定得太高,應該讓他們感到只要稍加努力就能夠實現。每一次小的成功都是給孩子增加自信的「加油站」。等孩子對自己充滿自信時,再逐步提高標準,這樣的家庭教育方式更有效。此外,父母們尤其注意在言談舉止中不要給孩子增加過大的壓力,不能僅僅關注學業而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抓大放小,給孩子更多的信任中國父母給孩子很多關愛,對子女的生活管理很細緻,但是信任和放手不夠,常常習慣性地將高中生當作長不大的孩子,較少認可孩子的獨立性。這使孩子少了一片飛翔的天空,少了一個發展的平台。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也更多看重成績,忽視孩子的性格與習慣養成,忽視孩子的情緒與心理健康,甚至把家庭變成了第二課堂,把自己變成了第二老師。中國父母更喜歡獎勵孩子的「好成績」和「突出表現」,表現出的是對孩子「有條件的愛」;而美國父母祝賀的是孩子「本身」,更少受到孩子表現的影響,表現出的是對孩子「無條件的愛」。有條件的愛容易使孩子形成功利心理,成績不好的時候對自己失去信心,對親子關係感到隔閡。用金錢獎勵學習,還容易使孩子難以形成長久的學習興趣,一旦得到滿足便再無興趣和動力。家長表揚孩子,不能光靠金錢去刺激,更多地要學會表揚孩子的努力與進步。只有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行為從內心認可,他們才會更努力,遇到困難才能有韌性。家庭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品德與習慣。因此,家長要改變家庭教育理念,把握家庭教育重點,給孩子更多的理解與信任,抓住影響孩子成長的要素,多了解孩子的交友情況,了解孩子的快樂、煩惱等情緒與心理。同時,家庭教育要多給方法少嘮叨,對青春期的孩子多一些指導,讓家庭教育實實在在陪伴孩子成長。在十年間進行的四國高中生系列比較研究中,我們發現中國的家庭教育獨具特點,喜憂參半。例如,中國的家庭教育更細緻,對孩子玩電子遊戲和學習等管理較嚴格,但是在孩子消費方面往往比較放鬆;父母給孩子更多的關愛,為孩子成長付出更多,但是孩子參與家庭事務的機會較少;對孩子的願望滿足較多,孩子對家庭有較高的滿意度和幸福感,但是與孩子溝通交流少;中國父母秉承了更多傳統的教育理念,教育孩子勤儉節約,但是對孩子的職業意識培養不足……這些都為我們提升中國家庭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了思考背景。(作者孫宏艷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中國教育報2017年04月20日 星期四
推薦閱讀:

當心!你的焦慮正讓孩子變得更糟
最讓孩子討厭的一句話,你卻經常掛在嘴邊!
法官說:為什麼他們要在孩子「2歲半」的時候提出離婚?
六大原則讓孩子集中注意力
孩子眼中的「輸」和「贏」

TAG:孩子 | 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