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雲曉:做不好父親是男人不成熟的表現

爸爸會帶孩子嗎?爸爸能帶好孩子嗎?近日,一檔父子真人秀節目引爆社會關於父親教育的大討論。隨著70後、80後逐漸進入爸爸角色,傳統的媽媽管孩子觀念也在發生變化,爸爸們更多地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很多父親也開始反思,如何才能做個稱職的父親?事實上,由於工作等現實原因,各類爸爸對這個「職業」都有不同的理解。

□陪伴方式

高屋建瓴指導型

提出問題讓妻子去執行

「兒子不好好吃飯,你去管一管。」「兒子睡覺太晚了,你去管一管」……這是童先生經常對妻子說的話。妻子楊女士說,這個爸爸是典型的高屋建瓴指導型爸爸,是「形式上的爸爸」。

童先生在一家金融機構工作,孩子已經快兩歲了。他每天早上6點多出門上班,晚上近9點才到家。童先生說,自己每天和孩子見面的時間不超過半小時,所以他把帶孩子、陪孩子的工作全部交給了妻子和爺爺奶奶。妻子則抱怨說,這個爸爸喜歡對兒子的教育問題「指手畫腳,下達指令」。他負責提出問題,具體如何解決、怎麼操作則全部交給妻子完成。

童先生認為,孩子小,更需要媽媽是非常正常的。媽媽則認為,丈夫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與孩子相處的方式有問題。楊女士說,這個爸爸平時沒有時間和孩子相處,即便是周末帶著一家人出去玩,也只是充當司機的角色。到了郊外後,將妻子和兒子往外一撒,自己就上網打發時間。丈夫即便是偶爾在家看孩子,他的要求是只要不出危險就可以。因此,最常見的現象是童先生將孩子放在客廳自己玩,自己在一邊玩手機。楊女士說,由於父子在一起玩耍的時間少,每次孩子見到爸爸回來都會格外地興奮。但是,爸爸只要一主動和孩子玩,孩子就會哭著嚷嚷:「爸爸久(走),爸爸久(走)」。

爸爸有話說

童先生說,他平時工作真的太忙,要賺錢養家,回家的時候孩子基本就要睡覺了。雖然他很關心孩子,但是實在沒精力。他說,自己已經在周末盡量帶孩子出去玩,帶孩子時玩手機,也是一种放松。在孩子的教育上主要是提要求,具體的操作就要靠老婆去管了。

專家點評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認為,很多父親以要養家沒有時間帶孩子為借口不管孩子,實際上是父親本身認為帶孩子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有這樣的想法後會愈發沒有時間。他說,歐美的父親同樣要帶孩子,他們有的甚至比媽媽還要忙碌,但很多父親多會拿出大量時間來教育孩子。如果父親認為教育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事,即使再忙碌也會有時間。對於父親養家,這本身是愛心和責任感的體現,但是父親在職場上忙碌並不代表母親不忙碌,父親的職責從來不是只有掙錢,其職責比養家要豐富得多。

全職爸爸型

讓男孩更陽剛

與大多數孩子喜歡黏著媽媽不同,今年上小學一年級的八頓自懂事起就是爸爸的「跟屁蟲」。因為從孩子一歲起,他的父親便當起了全職爸爸,照顧八頓的飲食起居。

八頓媽媽在外企工作,由於時差的關係,經常要與國外有業務往來的工作性質,導致她很晚下班,無暇照顧兒子。正處於工作調動中的八頓爸爸便當起了全職奶爸。「當時我跟八頓的作息保持一致,夜裡基本睡不了,他一般兩三點會醒一次,要喂一次奶,再抱著他溜達倆小時,等他睡著了得凌晨四五點了。我也得隨著他趕緊睡一會,七八點他又要喝奶了。」不僅晚上睡不了整覺,白天還要見縫插針地給八頓換著花樣做好吃的。八頓爸爸解釋說,「一歲以後,孩子不僅要吃奶,還要添加輔食,喝一些粥、蛋羹、土豆泥之類的東西。」

經過一年多的嬰兒作息,八頓爸爸終於可以晚上睡個整覺了,但是,身上的擔子也隨著孩子逐漸長大越來越重。陪兒子學習,玩耍,接送上幼兒園,睡前講故事的「任務」,八頓爸爸全部扛上身。如今上小學1年級的八頓徹頭徹尾地成了爸爸的「跟屁蟲」,除了上學以外,幾乎與父親形影不離。為了保證接送孩子上學,不耽誤陪兒子做功課,八頓爸爸特意找了份工作時間靈活的工作,配合兒子上學的節奏。即便如此,八頓爸爸偶爾的一次出差也會讓八頓十分牽掛,「就出差一天,兒子就N個電話打來問我啥時候回家」。而對於母親,八頓則表現得沒那麼熱情,每個周末和母親玩耍一次,並沒有讓他感到不適應。

爸爸有話說

八頓爸爸坦言,全職爸爸對於男人來講並不是一個值得炫耀的稱謂,最開始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老人身體不好帶不了孩子,請保姆又不放心,只好親自「上陣」。但是,當了全職爸爸以後,他發現,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尤其對男生來說,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孩子會無意識地模仿家長行為,就像老話說的「孩子跟誰久了就像誰」。一般父親會更多地帶孩子親近大自然、動物及戶外運動,可以讓男孩子多一些陽剛氣,對他們3歲之後性格的塑造很有益處。

專家點評

北京青少年法律與心理諮詢服務中心主任、北京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宗春山認為,即便全職父親做得再到位,也不意味著母親在孩子成長中就沒有介入的價值了。母親是培養孩子依戀感的人,從培養孩子對母親的依戀,慢慢到對社會產生安全感。父親是在孩子成長到一定程度,把孩子從母親身邊帶走的人。因為父親的社會化程度要高於母親,所以,父親要解除孩子的過分依戀,並引導他跟社會建立聯繫。因此,在全職父親的教育方式中,如果母親的陪伴不夠,會導致未來孩子對社會的安全感不夠。同時,對與異性關係的建立可能也會存在問題。

有空才管型

周末與孩子打成一片

凌先生就職於一家媒體,工作時間比較自由,所以他在家中參與兒子的教育相對較多。「我屬於有時間就管的」,他認為這也是大多數爸爸的狀態。

凌先生說,兒子上幼兒園中班,他屬於去幼兒園接送較多的爸爸。他特別自豪地說,自己很有孩子緣,在幼兒園的班級活動中,他帶著幾個孩子去爬長城,跟兒子和他的同學們玩打仗遊戲,孩子們一路圍著他轉,甚至在幼兒園的運動會上,他陪孩子跳親子操。「其中有個托舉的動作,他的同學一個個排著隊等著我來托舉」,特別有成就感。

凌先生認為,自己平時上班,但是周末都盡量帶孩子出去玩,平時也會教孩子數學,開導孩子。他說,有段時間,兒子晚上突然哭起來,說希望自己能活100歲,不要太早死。他則在旁邊進行開導。對於陪伴孩子,凌先生顯得很有信心。他說,他和孩子的爺爺曾經獨立帶了孩子3天,讓他很有成就感,認為自己可以單獨帶孩子。

爸爸有話說

凌先生說,以前時常上夜班,現在工作調整後,陪孩子的時間確實多了。「可招小朋友喜歡」,他說,兒子非常願意跟爸爸玩。他希望寓教於樂,邊玩邊教孩子一些道理,通過多陪伴孩子,與孩子一起成長。

專家點評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認為,按照哈佛大學的研究,一個人的成長有兩個發展方向,一是親密性,這使母親有天然的優勢;另一個是獨立性,這讓父親有天然優勢。因此,父親可以通過運動等活動將這個優勢發揮出來。但是,帶孩子並不是只有節假日,父親不應忽視平時的教育。

寵愛型

統一戰線唯女兒命是從

俗話說「女兒是爸爸前世的情人」,父親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多以寵溺的方式對待。無論是剛斷奶的小女孩,還是初長成人的大姑娘,父親大都唯女兒命是從。

萱萱還不到2歲,已經和爸爸組建了「敵後根據地」,專門對媽媽的禁令陽奉陰違。2歲以前的孩子要少吃糖、鹽,清淡的食物遭到了萱萱的嫌棄,於是爸爸便發揮了卧底的功能,偷偷給女兒的蛋羹里加點醬油,偷點巧克力給女兒嘗嘗鮮……萱萱不喜歡坐兒童座椅,開車出門的時候,從來都是媽媽抱著。不僅如此,喜歡開車感覺的她,還想坐在司機的位置爽一把。抵擋不住女兒的軟磨硬泡,萱萱爸爸只好在等紅燈的時候,把女兒抱到司機位置體驗一下,滿足她的好奇心。

父親對女兒的寵愛是與生俱來的,與年齡無關,即便長大成人,女兒的一句話也是聖旨。讀高三的嘟嘟已經成年,但由於晚自習放學晚,一個女孩子回家不放心,嘟嘟爸爸仍然堅持每天接送。不僅如此,因為女兒的一句「爸爸怎麼有肚子了,該減肥了!」已過不惑之年體重僅65公斤的嘟嘟爸爸堅持每天晚上做150個仰卧起坐,以保持在女兒心目中的形象。

爸爸有話說

初為人父的萱萱爸爸把與女兒相處比作「初戀的愛」,「很難形容,就像初戀的感覺,只知道一味付出,只要女兒高興就好!」對於自己面對女兒時的一些小妥協,萱萱爸爸認為,女孩子應該富養,「我不希望看到她在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時候發現,自己這個也沒吃過,那個也沒玩過,只要不違反原則,小小寵溺一下無傷大雅。」

專家點評

北京青少年法律與心理諮詢服務中心主任宗春山表示,從心理角度講,競爭分析學中認同,父親與兒子之間存在一種競爭關係,因為當母親有兒子以後,會把感情從丈夫一方抽離,去更多地關注兒子。而在夫妻關係中,女兒對父親的衝擊遠不如兒子明顯,而且完全不存在競爭關係,所以父親會多投入感情在女兒身上。另外,從觀念上講,女兒要富養,多嬌慣一些也不要緊。

但是,無論對男孩和女孩來說,都應該進行客觀科學的教育方式。宗春山認為,尤其對女孩而言,寵愛要適度,要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人格。同時,孩子也在模仿父母的性別意識,所以父親和母親在家庭中的分工應該有一定的明確性,要有所區分,讓孩子明白,父親是陽剛的,母親是溫柔的,從而對男性和女性在社會中的角色有個初步的認知。

暴力型

暴脾氣就要「重口味」對待

正在讀小學的大元是個暴脾氣,碰到點不順心的事就對父母大吵大鬧,甚至大打出手。好言相勸無濟於事,大元爸爸只好採取以暴制暴的方法。比如,大元看到父母和別人家的孩子很親近,就會很不高興,即便是自己的親戚也不能接受。一次他看到媽媽和自己的表弟玩得很開心,就沖著他媽媽大喊,「你不許喜歡他!」一邊喊一邊沖著媽媽拳腳相加。大元爸爸跑來勸架,結果也被波及,最終只能靠出手擺平。因為這個暴脾氣,大元沒少挨板子,幾乎是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有時大元不服,還跟他爸爸扭打在一起。事後,大元也曾低頭認過錯,還曾畫過一幅畫,名字叫「爸爸別再打我了」。可是沒過幾天,他就好了傷疤忘了疼,照樣跟他爹對著干。

爸爸有話說

大元爸爸認為,孩子犯了錯誤就要給他懲罰,才能長記性。哪個孩子沒挨過打啊,尤其是男孩子,不打才不正常!而且對於大元這種牛脾氣的孩子,就要「重口味」對待,跟他好好講道理基本無效。大元爸爸無奈地說:「每次平心靜氣地跟他說,他就開始犯渾,幾句話不對付就上手,所以只能以暴制暴。」

專家點評

宗春山表示,首先暴力教育是遺傳的,父親對兒子使用暴力的教育方式,一般是遺傳於他的父親對自己的教育方法。長期採取暴力教育會產生兩個問題,一是容易忽視對他人情緒的反應,也叫情緒虐待,讓對方的痛苦和糾結無法正常表達,只好用發脾氣或者暴力來抒發。所以,孩子的暴脾氣不完全是天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的情緒管理教育不到位。比如,孩子不會說話的時候,會用摔東西來表達自己不高興。這時,父母不應該制止他發泄的行為,而應該安靜地看著他發完脾氣,再抱住孩子給他安慰。當孩子能與父母交流時,要教會他識別情緒,並用語言表達出來。

第二,家長長期用暴力方式對待孩子,會讓他們產生所有問題都可以用暴力來解決的思維,這對於孩子今後進入社會有很大負面影響,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專家看法父教缺乏現象嚴重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說,父子相處,好的關係勝過教育,但是好的關係不等於溺愛孩子,更不是放縱孩子。他說,目前,我國父教缺失的現象非常嚴重。北上廣的很多年輕父母都將孩子交給老人來帶,說明這些爸爸沒有真正長大,他們更關注自己,責任不夠。但是,現在年青一代確實更加關注父親的角色,重視成長是現代意識。對孩子人格的發展更加需要。

孫雲曉說,男孩成長有兩大因素,首先是父親的教育,沒有好的父親就沒有好的榜樣,根據統計,青少年犯罪中70%以上是因為缺少父教。另一大因素則是運動,現在很多男孩的動手能力不足,這讓男孩無法成為真正的男人。因此,僅僅是親子關係好,沒有動手能力的培養,也是不行的。

他說,如果父親在帶孩子的過程中,自得其樂,玩手機等,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如分散注意力,讓孩子分心,認為做大人比較好,變得不喜歡學習。

就目前電視熱播的父子節目,也說明父教缺失的深層問題,明星爸爸所表現出來的笨拙、無能只是冰山一角,實際生活中更加嚴重。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做的《中日韓美四國高中生權益狀況比較研究報告》中,高中生的首選傾訴對象中,中國父親的排名是4個國家中最低的,甚至排在了網友之後。而美國、日本的學生都將父親和母親排進了前5位。中國學生則將母親排在前五位,父親排在了網友之後。孫雲曉說,在他去學校做的講座中,父親來聽課的從沒有超過1/3。

事實上,就目前的孩子來說,他們需要的更多是心理、人格、未來發展的需要,對金錢的依賴程度已經降低。

□專家建議父親至少每天陪孩子半小時

北京青少年法律與心理諮詢服務中心主任、北京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宗春山認為,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三個意義。第一,父親是站在孩子和母親之間的那個人,要經常保持對孩子的關注和影響,不能把育兒的任務都推給母親,這樣對孩子未來的獨立會有負面影響。第二,父親應該是家庭中的道德警察,要對孩子的學習及品格的發展起到約束的作用。第三,父親對孩子後天智力的發展有很大影響。父親喜歡帶孩子運動,在教育中也比較偏愛給孩子一個寬鬆的空間,不像母親管教得比較細緻。而這個空間恰巧給孩子提供了一個探索的空間,所以一般與父親接觸多的孩子會比較聰明,活動半徑會更大,社會化程度相對高一些,比如知識面會比較寬,社交能力比較強,也比較自信。

宗春山建議,父親在教育過程中可以少說話,多辦事,要多以行動影響孩子。另外,無論工作多忙,父親一定要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每天最少半小時。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父親更要多抽時間陪伴。尤其對於女孩子,父親不要覺得「女兒大了,管不了了」,就把教育責任都推給母親,而要轉換角色,以哥兒們的方式和女兒相處,防止女兒因突然缺少父愛,而缺乏安全感,出現早戀的情況。對於男孩子,宗春山則建議,父親應多帶兒子進行戶外運動,比如遠足、騎車、爬山等有挑戰性的運動,讓孩子從中獲得成就感和信心,變得勇敢,同時也可以預防孩子網路成癮。


推薦閱讀:

父親節祝福簡訊祝福語集錦
親生父親賣了我
爸爸犯下的錯誤為媽媽要承擔?
父親這一輩子
鄭爽:為什麼父親越寵溺,你卻越疏離

TAG:父親 | 成熟 | 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