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喉」怒揭收藏黑幕:瘋狂市場誰在賺錢
近日,記者參加了翰海拍賣公司今秋的拍賣會,在會場上依然可見那些「熟悉」的拍托們忙碌的身影,他們一次次的舉牌,使一件又一件作品穿上了以「古董價」落槌的精品外衣。彷彿,那些翻著倍兒往上滾動的數字只是一個遊戲,與人們現實中努力奮鬥,渴望得到的人民幣貌似毫無關係,好一派盛世收藏景象。
在業界有「深喉」之稱的吳樹在他最近完成的「中國文物黑皮書」三部曲終結篇《誰在忽悠中國》中,再度爆料業內不為人知的黑幕,此書繼前兩部作品一貫奉行的紀實風格,對中國內地文物市場進行整體盤點與剖析,有古玩行中詭譎與欺騙的離奇故事,有金融資本操控拍賣市場的黑幕,更有鑒定專家,甚至文物局、拍賣公司、作假的、盜墓的,方方面面種種利益鏈條的相互交織。市場上到底有多少黑洞?這般瘋狂的市場到底暴富了誰?
混亂的文物市場現狀
在如今物價高漲、在負利率的壓力下,近期的收藏市場風起雲湧火熱異常。據有關方面統計,全國現有文物拍賣公司多家,年拍賣額達數億元。據吳樹介紹,近30年,中國境內集結了收藏大軍達8000餘萬,中國收藏家協會估計近1億。在此背景下文物價格直線上漲,由於利潤的驅動,各類資本紛紛流向收藏市場,出現的收藏投資陷阱眾多,造假手段越來越高超,就連專業的收藏家們也絕大多數人交過「學費」。
對此現象吳樹說:「從物質層面上看,持續近30年的全民收藏運動,是一場招搖文化反文化、披掛傳統反傳統的『金錢秀』,它直接導致了我國的文物資源危機。由於遊戲參與者的貪婪,我們幾千年存留下來的地下文化寶藏被盜掘殆盡,許多珍貴文物甚至在交易過程中破損毀壞。從精神層面上看,經過這幾十年的瞎折騰,中國人好古藏古的傳統文化志趣和收藏品位,已被現代文物投機者的滿身『銅臭氣』嚴重浸淫,收藏活動早已成為一種純粹的投資項目,伴之而來的知法犯法、投機詐騙盛行於市,嚴重地敗壞了社會風氣。再從文化層面上看,全民收藏運動從一開始就偏離了文化軌道。」
吳樹根據各方面的統計和自己的調查分析,得出了一組數據:目前盜墓大軍約10萬人眾,官方認為沒這麼多,民間則認為偏少。近30年來,出土、散落的地上地下文物約4億件以上,如果按8000萬收藏者計算,平均每人藏有6件出土文物。調查發現,許多個人收藏十分龐大,比如說浙江的一個私人博物館,4000件基本上都是出土文物,按照《文物法保護法》來說,都是不合法的。被盜掘、基建私分古墓約200萬座以上。2005年國家文物局公布被盜古墓20萬座。走私出境文物約6000萬件,民間普遍認為上億。流散民間的文物數量約佔全國私人博物館除外的博物館藏品總數的33倍,走私出境的文物數量約為40座北京故宮的收藏。
瘋狂的市場誰在賺錢
吳樹在採訪瓷器研究泰斗耿寶昌先生時,老人家風趣地說:「全民倒古玩,中國古玩全玩完。」這個不是沒有道理的。這一輪斂古博富的全民收藏運動,到底讓誰發財了?「當然不是倒賣假文物的農民,更不是血本無歸的普通收藏者。」經調查發現,除極少數動手早、運氣好的人掙了大票子,成為農村新貴外,一些靠盜墓、制假為生而又沒有後台保護傘的農民,有的被判刑入獄,可憐的一點家產也被罰沒。
發財的是誰?據吳樹分析是兩類人:一類是擁有足夠金融資本的文物藝術品投機商,為顯性富人;另一類是貪官污吏,為隱性富人。「這兩類人的物品無論真假、無論出處,都可以成為他們欺行霸市、賺取暴利的籌碼。中國的富豪收藏從一開始就明確地打上了『投資』烙印,所以他們的收藏活動、還有他們的收藏品,也就理所當然地被納入商業運作軌道,他們藉助用金錢或權力建立起來的絕對威望,壟斷了文物、藝術品價值和價格上的話語權,只需將自己的藏品進行二次包裝後送上大拍賣場,便能夠創造出農民們想都不敢想的巨額暴利,農民們幾百、幾千元錢賣給他們的真假文物,到了他們手裡,便可以拍出幾十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天價。」說起富豪在市場上的呼風喚雨,吳樹舉了那個鬧得沸沸揚揚的富豪自製金縷玉衣騙貸案的案件。
對於文物收藏市場上的既得利益者,吳樹將它們梳理出了三個層次,其中有不同的人群在操刀。「老大」是若干個大的利益集團,在這個層次,收藏陷阱已不再是真品和贗品那麼簡單的問題。吳樹在他的《誰在收藏中國》、《誰在拍賣中國》中揭示:這些利益集團有周密的規劃布局和全方位的炒作手段,比如樹立標杆、借題炒作、包裝預展、託買託賣等,炒完元青花,又開始炒明清宮廷瓷器等等。「老二」是一些有一定號召力的知名收藏家,他們利用自己掌控的部分文物和對文物的話語權,在不同的階段跟隨「老大」的步調進行「煽風點火」。二者炒作手段相差無幾,只是「老二」的拍品在級別、品位上略遜一籌。「他們通常掌握著一些高仿品,跟二三流拍賣公司進行合謀。」吳樹說,「老三」則是各地所謂舊貨市場上的古玩商販們,這部分人數量最多、分布最廣,其實他們那些東西百分之九十幾都是贗品。
變換身份四處走訪
為了調查,吳樹變換著各種身份:面對盜墓者,他是買主;面對造假者,他是藝術品經紀人;面對所謂的「鑒定專家」,他則是收藏者。隨著調查的深入,制假賣假的鏈條、盜墓的真相、專家鑒定的貓兒膩一一浮出水面。在洛陽「青銅村」,吳樹走訪了一個家庭作坊,「只要故宮藏品圖錄上有的,這裡一應俱全,形神酷似。」在給青銅器「做銹」的車間里,「七八個厚鐵板焊成的長方形池子,有的分別灌滿了綠、藍、棕紅色的化學藥水,有的裝了半干半濕的泥土。池子上面掛著亂七八糟的電線,像是做電解時通電用的。」女主人把吳樹當成大客戶,坦率地告訴他,他們通常會將做好的青銅器先放進配好的料里浸泡半個月
左右,再放進化學土裡埋上一陣兒,然後拿出來整理銹跡,最後在銅銹上面做一層包漿,大部分收藏者辨認不出真假。「一對仿商代的青銅爵,在這裡批發價100來塊錢,到了潘家園,大概在2000-3000元。若在古玩城上架,大概得賣上6000-1萬元。這兩年,還有許多小拍賣公司也拿這些東西去拍,成交價有的能到幾萬元。」
在一個山區,吳樹以買家的身份目擊了整個盜墓過程。夜裡1點半,盜墓賊帶著他到達目的地——一處偏僻的山坳,三面環山,墓地面南,前方有一條河流過。放哨、掘墓……吳樹趁著盜墓者幹得熱火朝天,摸出手機緊張地拍起了照片,卻被發現,只得主動將剛拍的幾張照片給對方看,一面解釋說:「幫不了你們的忙,沒事幹,拍了幾張月光底下的山林。」那夜,吳樹親眼看著盜墓者用雷管炸藥將墓地炸開一個直徑約50厘米的豎洞,陪葬器物被一件件運送上來。其間,盜墓者還對他說:「等你們不掏錢買的時候,自然就沒人再挖了……」
對市面上所謂「鑒定專家」進行暗訪,也是吳樹的調查內容之一。
他發現,僅北京潘家園一帶,就有各類鑒定公司、鑒定中心十幾家,大多生意火爆、收入不菲。在一個「鑒定大師」的辦公室里,吳樹為自己帶去鑒定的兩樣東西交了600元鑒定費,為了能上拍賣會,他又交了3萬元的「保管費及其他手續費」。趁著辦手續的空隙,他粗略統計了一下,登記簿上20位委託人共交費50餘萬元……而經吳樹調查得知,這位「大師」的考古系文憑是買來的,研究員職稱是自封的,論文和專著是抄襲的,只有落到他口袋裡的錢才是屬於他自己的。「這幾年,他起碼賺了幾千萬元。」
吳樹說,做調查是件快樂但吃力的事,行動前一定要周密計劃,才不至於露出馬腳。但也有例外,一次暗訪時,對方竟然搬出錄像機,將他在中央電視台做的訪談節目播放出來,偽裝身份被當場戳穿。
近兩年拍賣市場不僅大的拍賣公司成交火爆,就連一家家新成立的拍賣公司也生意興隆,財運發達。許多拍賣公司門檻低、資質低、人員素質低,只要能賺錢,什麼手段都敢用。有些乾脆就專門幹些替人洗黑錢、賣假貨的勾當。根據吳樹的調查,假如一般真正稱得上是高仿的明清官窯走拍賣程序的話,目前景德鎮的製作出來後行價在2萬-8萬元,一般不會在普通古玩城等中低端市場上流通,而是由境內外一些拍賣公司拍出,成交價一般都在出廠價的基礎上翻高10-100倍。這中間的巨大差價,多半並沒有落入景德鎮制瓷者的口袋。
吳樹說,他曾買一張老紙請仿古高手複製一幅吳昌碩的《玉蘭圖》,連同買紙、裝裱,買這幅吳昌碩的「名畫」一共花了不到兩萬塊。有趣的是,買回的那幅「吳昌碩」,竟被古玩城一位畫商用一隻宋代磁州窯梅瓶換去。半年後,吳樹發現這幅畫竟然在外地一家拍賣公司亮相,並以80多萬元的價格成交。由此可見,拍賣行的亂象與暴利。
吳樹還談到一些西方拍賣行將中國文物被炒成了天價,也獲利頗豐。中國藝術品市場在本土富豪和西方古董商們的金錢遊戲中被迅速邊緣化、泡沫化,變成了中外資本大鱷們的附屬賭場和遊樂園。有關資料顯示,在中國新富豪海外奪寶的這10年當中,全世界可以查到的大大小小拍賣行一共賣出中國文物近百萬件。在所有的交易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拍品的賣家絕對是西方人,70%以上的買家全是中國富豪。換句話講,在過去十幾年當中,中國富豪平均每年都要為西方世界造就幾百個「一夜暴富」的百萬富翁。如佳士得以兩個億拍出的「鬼谷子下山」青花罐,將元青花推上天價,吸引了眾多藏家對青花的追捧,使收藏完全變為商業運作和投資,賺取了可觀的利潤。
亂象叢生的原因
根據吳樹的數年暗訪調查,他認為,中國現行文藝及藝術品市場的遊戲規則既不合法,也不合理。第一,中國現行文物市場幾乎整體違法,道理很簡單,絕大部分商品屬性、交易手段,不是違反《文物保護法》就是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再一個就是二級市場——拍賣公司這一塊。鑒定專家沒有操守,如今的「偽專家」遍地開花。吳樹告訴記者,北京著名文物專家、學者李知宴先生給他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個福建搞收藏的居民,看中了一件元青花梅瓶,找當地的專家鑒定後告訴他價值600萬元,於是他就把房子賣了,花幾十萬元把那件東西買下。後來他到北京請李知宴先生鑒定完全是贗品,後悔的拿腦袋往牆上撞。有些專家甚至為了利益故意作弊,以假亂真。前不久「假金縷玉衣事件」成為國際笑話,很是說明問題。
目前文物鑒定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准入制度,目前我國的文物鑒定沒有標準可依,在行業資格的管理上也沒有明確規定。「開一家鑒定工作室和俱樂部從事文物鑒定,幾乎沒有門檻,既不需要到文物部門申報,也不需要任何手續,只要到工商部門登記或在民政部門註冊一個民間團體就可以了。」這是目前文物鑒定行業混亂、從業人員五花八門的根源所在,相關法律和政策上的空白亟待彌補。還有一個就是中國現行文物藝術品市場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假貨橫行卻無人管理。
收藏熱是顯示國泰民安、經濟繁榮的一個重要標誌,吳樹認為收藏市場現狀儘管荊棘遍地、困難重重,法律法規滯後,要解決諸多「中國式難題」還有很多困難,幾十年的瞎折騰,傳統文化志趣和收藏品味,已被投機者滿身「銅臭氣」嚴重浸淫。他期待文物收藏行業亂象叢生的困境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漸走上正軌。
推薦閱讀:
※寶二爺:EOS節點競選的本質和黑幕
※怎麼看待李小璐和賈乃亮都這樣了還要硬撐著?
※說說你所知道的競賽保送黑幕吧?
※一個特大古墓盜竊團伙的覆滅:黑幕下的罪惡之鏈
※揭露各國代購內幕黑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