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五華安流原福昌鄉對鏡村李氏族譜》(舊譜連載之?5?)
廣東五華安流原福昌鄉對鏡村李氏族譜
「手抄本舊族譜」全文 (連載之五,共7頁)
[ 郁公—鑑公、銘公、鋑公—世容公、世寬公—仟公、遂公、徵公 ]
七世祖 郁公,字本周,號梅軒,奏名法清,得生公之長子。
公邑庠生,義民冠帶,性質厚重,不尚華飾,坐斗室而窮經,拈寸管而耽詠。
公逝葬於對鏡窩霞布崗背陸高坑貉獠塘,喝形「仙人舞袖」,庚山甲向。
祖妣詹氏四娘,
又祖妣唐氏二娘。
詹祖妣葬於對鏡窩暗徑田塅上。寅山申向。
唐祖妣葬於陂下丁輋山瓠杓叾,乾山巽向,喝形「架上金盆」。
生三子:長鑒、次銘、三鋑公。
唐祖妣所生的五女: 長配鍾寬;次亡;三配魏宙;四配劉琛;五配張琩。
八世伯祖 銘公(郁公之次子),娶周氏,無嗣。葬福石坑口坪內,巽山乾向。
八世伯祖 鑒公,字理明,奏名法鑒,郁公之長子。性質硬直,勤儉家計。娶甘氏,生四子:長世經、次世綱、三世緯、四世紀;三女:長配鍾大權、次配雷顯寶、三配古虎。公後卒葬於低坑大窩裡,「大坐人」形。
世經,奏名法崇,鑒公之長子,娶邱氏,生五子:長春殤、次光、三相、四琨、五珊;二女:長配古尚真、次配吳隱明。後公與邱合葬於丁輋角,「大坐人」形。
光,世經公之次子,娶鍾氏,生三子:長福高、次福真、三福貴。
福高,字雙池,號子壽,光公之長子,娶童氏,生一子名洪。洪,娶吳氏,生子景鳳,移惠州住。
福真,光公之次子,娶胡氏、謝氏,生二子: 長雲、次霖。雲,字必登,號章宇;福真公長子,娶宋氏、譚氏,生二子:長廷輔、次廷弼;三女。霖,字必達,號沛宇,福真公之次子,娶黃氏,生七子: 長、次、俱無嗣;三廷俊,娶沈氏、林氏;四廷傑,娶孫氏;五廷;六廷;七廷芳,娶譚氏、繼陳氏。
福貴,光公之三子,娶何氏,於萬曆元年移在新安連灘住。
世綱,鑒公之次子,娶魏氏,生二子:長璠、次瑄。
世緯,鑒公之三子,娶卓氏、陳氏,生二子:長吉、次兆。
吉,娶張氏,生一子名福才。於萬曆元年同福貴移連灘住。
世紀,字則正,號石泉,奏名法興,志尚博聞,記錄不倦,處貧不屈,待人有禮,鑒公之四子,娶陳氏,生一子名封,娶陳氏,生二女: 長配謝廷璽、次配古儒賢。移海豐住。
八世祖 鋑公,奏名法林,邑庠生,郁公之三子。
公性質剛方不避嫌。
公壽五十一歲, 卒葬於河口暗徑田內,喝形「烏鴉落洋」,甲山庚向。(公元1958年改對鏡村河道後,遷葬於老虎坑子高公墳側)。
祖妣邱三娘,五十四歲,葬於丁輋山瓠構叾半荇,生世寬公;
又祖妣賴妙英,八十五歲,葬於旗山頂旗尾穴河敢(土部)上。生世容公。
公生四女:長配陳顯招、次配梅林甘璽、三配賴尚坤、四配張世芳。
九世叔祖 世容公,鋑公之次子,字宏量,號石溪,奏名法容。生於正德庚午年八月廿九日卯時。娶古氏、繼謝氏、曾氏。生二子:長宦、次完。四女:長配鄧、次配陳志、三配劉庄、四配陳鳴秋。
公壽八十七歲,卒於萬曆廿四年三月廿五日申時。葬於陸高坑清公墓右。
宦,號汝旺,世容公之長子,娶古氏、范氏,生一女配古萬倫。
完,號汝潛,世容公之次子。娶張氏,生四子:長承恩、次承惠、三承志、四承思;二女: 長配古文紀、次配鄒奇先。
承恩,完公之長子,娶古氏,生一子名家財。財,配氏,生二子名: 能九、潤九。
承惠以下皆無嗣。
世容公子孫移居四川漢州棉縣黃毛山住,發科甲李芬甚盛。
九世祖 世寬公,鋑公之長子,字宏仁,號福山,奏名法寬。
邑庠生。為人有識量,守分輕財,擇師訓子,勤儉居家,大創產業,族戚推遜。義民冠帶。公生於宏(弘)治壬子年十月十九日辰時。當嘉靖末年,龍窩賊花腰蜂與黃沙鴨麻湖賊擾害鄉民。總兵俞大猷領兵征剿。世寬公助糧五百石,自帶義勇一千為鄉導。賊平。承恩賜『中順大夫』及冠帶。事載邑志。
公壽六十四歲,卒於嘉靖三十四年乙卯歲九月十六日未時,柩葬於河口大河背割布湖。喝「游魚上水」形,巽山乾向。
配妣 曾妙姬,曾伯奇之女,生於宏(弘)治甲寅年十二月廿六日子時,卒於嘉靖辛丑年二月十六日戌時,壽四十八歲,柩合葬於公墓左冢。
繼妣 彭妙賢,壽九十六歲卒,柩合葬於公之右冢。
生六子:長仟、次雍、三遂、四徵、五彥、六美。
公生四女:長配宋希泰、次配魏忱、三配宋端嚴、四配陳南而。
寬公遺田種二斗,土名河口並石壁嶺壩地邊,古稱倉下,先年公建倉於斯。形勢理氣俱吉。於乾隆四年己未歲,統六大房子孫各自捐題,合建祠宇於斯,癸山丁向。今呼為網形祠。堪稱為萬世福澤也。
公祠於道光四年甲申歲七月廿三日丑時重修轉升香火。
祖堂,棟宇輝煌,中堂石柱鑿沉金字聯,句云:
「繼世代之淵源,只在士讀、農耕、臣忠、子孝;
報祖宗之功德,全憑冬蒸、夏祀、春禴、秋嘗」。
重修祠宇,系雍公裔孫李江督理。
[增錄]
祠宇雕樑畫棟,綠瓦紅牆,美輪美奐,富麗堂皇。堂上除祠聯外,還有多處懸掛金匾。正堂上方:「綸音寵錫」,堂下:「敬其所尊」,祠正門上方則是:「欽賜中順大夫」。門前豎有為旌表對國家、社會有突出貢獻者之榮耀標誌物—「華表」。屋脊,塑有以歷史故事為題材之亭、台、樓、榭、人物、花卉。據傳:學金公專程往高陂購回瓷碗、碟敲破後,用以塑畫,工藝精湛,堪稱此一地區的標誌性建築。此一瑰寶,於1957年修直對鏡村河道時被拆毀。
祠聯累世流傳極廣,公之裔孫都以能熟誦祠聯為榮。族裔他鄉相遇,每以「祠聯」聯宗,在族中傳為佳話。還有歌謠:「講到風水我最強,卧豬噴兜逆大江;游魚上水吾祖地,竹篙曬網吾祠堂。」數百年來被廣為傳唱,族人為之自豪。
據經漢著《對鏡文選·第一集》載,清末坑阜村美公裔孫星樓家先生亦撰一聯,曰:
「柱史溯淵源,想當年禮講尼山,典則詳明,先世自留家法;
官田傳譜牒,迄今日德流琴水,本枝蕃衍,後人庶振宗風。」
公之苗裔興旺,「胞衣地」窄,已不足以安其身,故他遷者眾,尤多入川。移川宗親,以仟公、美公之裔孫為最。
廣東揭西河婆「藩公祠」(右4排)、紫金義容「火德公祠」、五華對鏡村「尚譽公祠」內立有公、妣之牌位。
附李鏡章撰文:「哀世寬公祠」
世寬公祠,準確的名稱是「福山李公祠」。 是供奉我廣東五華安流低坑九世祖世寬公(注1)之家廟。公諱世寬,字弘仁,號福山,故祠門上大書「福山李公祠」。 公奏名法寬,裔昵稱寬公,祠則簡稱「寬公祠」。又因公祠位於對鏡村河與琴江河交匯處之東北側倉下,俗稱「河口」, 故公裔通稱之為「河口祠」。「寬公祠」、「河口祠」之名更廣為人知。
倉下,原為公之倉廩,形勢理氣俱吉,堪稱為萬世福澤之地。為永垂祖德,公之苗裔:仟、雍、徵、彥、美(徵公無嗣)五大房子孫各自捐題,於清乾隆四年己未歲(1739年)冬,建祠宇於斯。祠名「福山李公祠」,癸山丁向。喝形:「竹篙曬網」,世代呼為網形祠。至清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歲,又由雍公裔孫、十七世李江(學金)公倡首和董理,統五大房子孫各自捐題銀約一千餘両、公嘗租銀一千餘両(共二千餘両),於當年十二月十一日辰時,將公祠拆除重建。於清道光四年(1824年)甲申歲七月廿三日丑時轉升香火。
重建後之祖祠,棟宇輝煌,雕樑畫棟,紅牆綠瓦,美輪美奐,富麗堂皇。屋脊,塑有以歷史故事為題材之亭、台、樓、榭、人物、花卉。所塑人物,景為立體,栩栩如生。宛如彩畫,勝於彩畫。傳,塑物是用花瓷器皿—杯、碗、盆、碟,(注2)敲破作料。工匠視塑圖之意境,拾取與之顏色相同、大小適宜之碎瓷片,逐一鑲嵌而成,渾然一體。其匠心獨運,工藝精湛,實屬罕見。足可以與佛山「祖廟」媲美(注3)。祠之正堂上方懸巨大橫書金字匾:「綸音寵錫」,堂下直書金匾:「敬其所尊」,祠大門正上方則掛:「欽賜中順大夫」金牌。堂中石柱上鑿沉金字聯,句云:
「繼世代之淵源,只在士讀、農耕、臣忠、子孝;
報祖宗之功德,全憑冬蒸、夏祀、春禴、秋嘗。」
此祠聯累世流傳極廣。公之裔孫都以能熟誦祠聯為榮。公裔他鄉相遇,每以「祠聯」聯宗,在族中傳為佳話。還有歌謠:「講到風水我最強,卧豬噴兜逆大江;游魚上水吾祖地,竹篙曬網吾祠堂。」數百年來亦被廣為傳唱,族人為之自豪。
清末美公裔孫坑阜村星樓家先生亦撰一聯於祠內。聯曰:
「柱史溯淵源,想當年禮講尼山,典則詳明,先世自留家法;
官田傳譜牒,迄今日德流琴水,本枝蕃衍,後人庶振宗風。」
門前豎立一株為旌表對國家、社會有貢獻者而樹立之榮耀標誌物「華表」(俗稱「旗杆」)。
「福山李公祠」堪稱為此一地區的標誌性建築。是吾祖族裔之瑰寶也!
原設有祀祠蒸嘗,有專人駐祠看護。每至年終,各家各戶,都派人持香油、臘燭、銀寶、三牲等祭品前往公祠祭拜。惜被毀於公元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據說是在「修直河道,以利泄洪」(注3)的幌子下被拆毀的;而策劃、動手毀祠修河道者,均為居住於對鏡村河上下游之世寬公嫡系裔孫!隳宗廟、挖祖墳乃奇恥大辱。他人所為,尚且不能容忍,必然遭到其氏系族人群起而攻。古之群眾械鬥,亦多由此而起。今卻自己樂而為之,恬不知恥,「數典忘祖」,愚不可及,真不知他們是否還有良心在?可悲呵!可恨!目睹祖祠之殘垣斷柱,荊棘遍地,不禁悲憤叢生,感慨系之!先人敬祖睦族,虔建祖祠,惟冀我祖於斯享食百年。而今祠毀祀斷,其奈不肖子何!
治水是善行也。昔夏禹治水,三過其門而不入,造福人民,流芳千古。整治對鏡村河河道,為利一村,造福後人,亦千秋之偉業也,原本無可非議。只是不明為何「截肢止癢」,非毀我祖祠不可?觀諸原河道之地形走向,「世寬公祠」並非修直河道之「絆腳石」。只要在河道之幾個彎曲地段(注4)改道,其餘則稍為理順,即可大功告成。當年,若不是頭腦發熱,而能冷靜地考慮、認真地規劃、慎重地施工,既不違背水利工程之原旨,又可保存我「祖祠」之完整,豈不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 何苦「削足適履」?故因修河道而毀我祖祠—二百多年之文物古迹—之辯辭,實乃牽強附會、偏頗之說,難以取信於民。坦而言之,實則是「扯虎皮作大旗」,令我等有良知之族人無法苟同。
世寬公祠之原貌已不可復矣,空留千古遺憾!今人哀之,後人宜鑒之,其勿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鏡章注]
1、世寬公,是五華李氏五世祖子高公之玄孫,七世郁公之孫,世次為九世。自子高公在陂下開基後,即世居於此。公邑庠生,義民冠帶。為人有識量,守分輕財,擇師訓子,勤儉居家,大創產業,族戚推崇。明嘉靖末年,龍窩賊花腰蜂與黃沙鴨麻湖賊擾害鄉民。總兵俞大猷領兵征剿。公助糧五百石,並自帶義勇一千為嚮導。賊平,承恩賜「中順大夫」銜及冠帶。事載邑志。朝廷褒獎,鄉黨謳歌:「除了朝里官,低坑李世寬」。公之盛德,於此可見。低坑之盛名,亦從此雀起。揭西灰寨「藩公祠」內世寬公以次之我先人牌位上端,均冠有「低坑」兩字(見本譜第五章「三世藩公·藩公祠先人牌位一覽表」)。
公生於明弘治壬子歲(1492年)十月十九日辰時,逝於嘉靖三十四年乙卯歲(1555年)九月十六日未時。享壽64歲。公柩與妣曾妙姬、妣彭妙賢合葬於坑阜村下山坪利田寨葛布湖(俗稱:河口大河背),公居中,曾妣柩居左冢,彭妣柩居右冢。巽山乾向,喝形「游魚上水」。公生六子:仟、雍、遂、徵、彥、美。公苗裔十分興旺,「胞衣地」窄,已不足以安其身,故他遷者眾,尤多入川。移川宗親,以仟公、美公之裔孫為最。(見「廣東五華李鏡章」網頁:四世祖致祥公裔系外遷概況)
公塋數十年來失於維護。2007年丁亥歲冬月,由五大房裔孫合力重修。全部用烏麻石構件砌成,墳堂則鋪水泥。工程費預算為人民幣一十三萬多元。自茲以後,公可於斯享食裔孫累世之嘗祀;而族人則敬祖睦族有所,可以藉每年拜祭公、妣塋墓時團聚,合族聯誼。雍雍焉宗風日盛,公之裔孫必然更加昌盛矣!余感慨殊深,不禁喟然而嘆曰:夢縈舊倉下,情牽割布湖,喜見墳重見,祖廟可復乎?
2、世傳,十七世伯祖學金公在高陂選購建祠之瓷器,店主見其衣著平常,是異鄉人,對商品左觀右看,東挑西揀,問這問那,又討價還價,直覺看去,不似有購物意向之人。於是鄙視、討厭、不耐煩、刁難之心態油然而生且現於臉色。負氣脫口而出,說:如果你能全部買下,每個我只收若干錢(意為願低於成本價賣出)......金公未置可否,沉默不語,靜觀其變。有頃,公見店家已把話說到了盡頭,出價已定,料其已無花招反悔後,旋即舉起手上之長竿銅煙斗,將店裡瓷器全部敲破。店主見狀驚愕不已,自知無禮欺客,後悔莫及,惡言既出,「覆水難收」。理虧、辭窮、無奈之餘,轉而想在數量方面討點便宜,以彌補損失。豈知金公早已成竹在胸,不為所惑,見其已「黔驢技窮」,直截了當地回答:數碗篤(底)。不由分說,沒有轉圜餘地......觀眾嘩然!事至此,店主自然「賠了夫人又折兵」,既做了折本生意,又自損商號聲譽。咎由自取,只有自認倒霉。
此事之始末,既展現出金公之過人智慧;亦從正面奉勸世人:凡事不能以貌取人;為商之道,第一要素就是:誠實,要「童叟無欺」。
3、世寬公祠之建築規模,雖然不及「佛山祖廟」宏偉壯觀。而我祖祠之建築風格,特別是建築工藝,卻要比「祖廟」更勝一籌。「祖廟」之裝飾物,是遐邇聞名之「石灣陶塑」。光怪陸離,多姿多彩,蔚為大觀,給人們以視覺享受,從而博得青睞,贏得盛譽。然其所用之飾物,全部是預製陶件。建築者只要「按圖索驥」鑲嵌,無須特別技藝,依樣畫葫蘆,實乃普通工匠都能為之。並無創舉。嚴格地說其只不過是佛山石灣陶瓷工藝品之展示場所,是石灣陶藝之輝煌!而我「祖祠」 則不同,乃是藝術家精心策劃、塑造的以其自身之建築藝術風格顯示出來之藝術晶品。從文物之角度視之,其工藝價值,應當遠勝於「佛山祖廟」。
4、對鏡村河出口處之原河道之地理位置,離「福山李公祠」尚有數丈之遠,與修直河道並無直接利害衝突。生長於對鏡村之人,凡年長的,無一不熟悉對鏡村原河道之走向。興修水利,上游從河洞口起,循著原來之河道流向,只要在其四個大彎曲地段—「山仔下」、「樓崗上」屋腳、「集福樓」與「長守樓」屋腳、「上升公祠」前及華傑公墳「河裡地」山腳等處——即從鹿子坑口之大石下、山仔下對面之馬頭山腳、社前、園峎上山腳之廣成樓、旱塘下、嘉樂樓前、卓寰舊屋至猴崗寨腳下與原河道銜接等地段河道截彎取直,已經完全符合「修直河道,以利泄洪」之要求。更何況我祖祠門前之河口至猴崗寨「卓寰新屋」腳地段之河道,原來已是基本直流,只要稍作修理即可,根本沒有大動作予以「完全改變」之必要。所以,當時若無雜念,能從實際出發審慎施工,既可保全我祖祠,又不影響水利工程,還可以節省大量人力、物力和工時。
縱觀現今經過整治之河道現狀,也非人們想當然那樣:河洞口至河口—兩點成一直線—「筆直」。主謀者不顧事實,如此蠻幹,稱之為「截肢止癢」、「削足適履」,絕非謗語。有人懷疑當年主事者利令智昏、別有用心!鄙人不了解情況,不敢置喙,只有三問:曾經主其事者—已經七八十歲的老人,對五十多年前的往事如何反省?不知道其如何向其子孫交待事實真相?不知其日後於九泉下之下有何面目見其先人?
再回顧歷史,實事求是地、全面地引證評價對鏡村之水患,河道彎曲,排水緩慢,固屬原因之一,但不是惟一的、絕對的。宏觀地看,還有兩個極其現實問題,同樣是非常關鍵:一是琴江河之河床,當時就已經與對鏡村河銜接處河床基本持平,甚或已經略高;再是犁頭嘴「鐵扇關門」之河道狹窄,亦嚴重影響琴江河泄洪。因此極其明顯,琴江水漲,亦必然引致洪水倒灌對鏡村河。由此,即使對鏡村河之上游已再無山洪下瀉,只要琴江河之洪水未退,對鏡村依然難免成為「澤國」。
為了避免誤解、曲解,又得把話說回來。鄙人之見:其一,絕對不是反對興修水利,只是不能苟同如此、特別是以毀我祖祠之代價修直河道而已。其二,這些年來,對鏡村所以減少以至免除了水患,也不能歸功於河道修直。若說其有助泄洪,也只能說此乃其一,更非其首。其主因:第一,對鏡村河上游以及琴江河上游,已經修建了不少山塘、水庫,此舉,對於蓄洪、攔洪,起到了巨大作用。第二,已沒有人上山割柴草、挖樹頭,山頭多已綠化。暴雨驟至,亦可使水土得於保持,不致於因山洪暴發,洪水大量、集中、迅速同時下泄而釀成水災。第三,在修直河道同時,也加高、加寬、加固了河堤,從而起到了綜合治水作用。
十世伯祖 仟公,字汝喬,奏名法崇,世寬公長子,配劉容四娘,生三子:長龍寶、次龍珠、三龍玉;二女:長配古偉、次配古廷。公壽四十一歲,葬于澄塘,「架上金盆」形。劉氏壽八十歲,葬於李田下山嶺,坐東。後遷金與公合葬澄塘。
仟公與美公子孫捐題共立「雙坑祠」(於高圳)。
龍寶公,仟公之長子,字子欽,號雙源,奏名法源,生於嘉靖甲午年二月初一日戌時。配程妙賢。生一子名勛。公壽五十一歲卒,坐北向南,葬於橫石。
勛公,龍寶公之子,字惟建,號春谷,奏名李效一郎,配宋妙祥,生三子:長廷重、次廷相、三廷茂。公與宋氏合葬橫徑,坐西。
廷重,字其精,號仰春,勛公之長子,布政典史,七十六歲。娶廖氏、庶盧氏。生三子:長康先、次德先其子出外未回、三福先無嗣。
康先,字朴叟,廷重公之長子,娶龍氏、繼賴氏,(生三子:)長自青、次定青、三蘊青。定青,康先公之次子,娶蔡氏,生三子:長偉彥、次俊彥、三奇彥。
廷相,字翼聖,號復春,勛公之次子,娶陳氏大娘、繼鄒妙順、又繼童氏滿娘。生一子名如玉。公壽八十七歲。葬於仙人石屋後,庚山甲向。陳氏葬於仙人石鄒氏墓右。鄒氏葬於仙人石橫坑口,蛇形,未山丑向。童氏葬於仙人石宮坪里。巽山乾向。
如玉、字兆子,號德揚,廷相公之子也,娶張氏、庶鍾氏,生三子:長永慶、次永隆、三永泰。一女,配古開先。公癸卯生,壽八十四歲,葬於仙人石荒塘頂,壬山丙向。張氏葬於低坑湖裡井。永慶,如玉公之長子,娶廖氏,生四子: 長門彥、次榮彥、三昌彥、四孚彥。公葬於仙人屋側,乙山辛向。廖氏葬於人石伯公荇,癸山丁向。永隆,如玉公之次子,娶曾氏,生一子名伯彥。公葬於大路唇長崗上。永泰,如玉公之三子,娶賴氏,生二子:長椿彥、次樟彥。
廷茂,號毓春,勛公之三子也,娶古氏、庶鍾氏。生三子:長章桂、次中桂、三若桂。
章桂無嗣。
中桂,號木長,廷茂公次子,娶邱氏、繼宋氏,生三子:長沐森、次沐漢、三沐勝。
沐森,中桂公之長子,娶劉氏、徐氏,生一子名叢尊,娶曾氏,生三子:長秀英、次秀榮、三秀昌;四女:長配朱瑞龍、次配周國秀、三配鍾、四配劉。秀英,叢尊之長子,娶陳氏,生二子:長順龍、次順麟。俱移川。秀榮,叢尊之三(次)子,娶吳氏,生六子,俱移四川。
沐漢,中桂之次子,娶鍾氏、馮氏,生一子,往川。
沐勝,中桂之三子,娶陳氏,生一子名叢盛,娶陳氏,生四子: 長秀蘭、次秀雲、三秀錦;四秀鵬;二女:長配胡、次配吳。秀蘭,叢盛之長子,娶陳氏,生四子: 長粵海、次粵湖、三粵江、四粵河。俱移川。秀雲,叢盛之次子,娶曾氏,生二子:長粵泗、次粵洗。俱移川。秀錦,叢盛之三子,娶任氏生四子:粵清、粵波、粵鴻、四幼故。
若桂,廷茂公之三子,娶葉氏,生一子名沐深,娶鍾氏,生四子:長叢忠、次叢信、三叢郁、四叢尚。叢忠,沐深之長子,娶陳氏,生三子:長奇章,無子;次奇鳳;三奇集,無子。三往川。叢信,沐深之次子,娶劉氏、繼陳氏,生六子:長奇木、次奇炳、三奇玉、四奇俊、五奇傑、六奇茂。俱陳生。奇木,娶陳氏,生三子,俱往川。奇炳,娶麥氏,生一子,名星明,往台番。二女:配葉、配何。奇玉,娶袁氏,生二子。奇俊,娶氏,往川。奇傑,娶鄭氏,生一子名星煌,往台番(灣)。奇茂往川。叢郁,沐深之三子,娶吳氏,生二子:奇秀、奇美。叢尚,沐深之四子,娶湯氏,生二子:奇耀、奇燦。一女配古。奇耀,娶張氏,生四子:長賽盛、次理盛、三元盛、四昌盛;一女配鄧。奇燦,娶杜氏,生四子:長登盛、次祥盛、三裕盛、四捷盛;一女,配鍾。
龍珠公,字子端,號清源,仟公之次子。娶陳氏、繼何氏,生二子: 長泮、次澄;四女:長配彭傑、次配宋廷、三配古今憲、四配張。
泮,號榮谷,龍珠公之長子,娶劉氏,生一子名家奇,娶古氏。
澄,字惟清,號華谷,龍珠公之次子,布政典史,娶宋氏,生一子名國奇,字殿壁,號福庵,萬曆丙寅年邑庠生,娶范氏,生六子:長士麟、次士龍、三士鳳、四士鸞、五士虯、六士麒。三女。福庵公,辛卯年在惠州府故,其骸取回葬在黃田。
士麟,國奇公之長子,娶黃氏,生一子名巨楫,娶繆氏,生二子: 新元、科元。移居歸善。
士龍,字上馨,國奇公之次子,娶翁氏,生二子:長用楫,因府考卒;汝楫,娶劉氏,生一子名壬庚,娶陳氏,生一子名日生,移居四川。
士鳳,字上日,娶謝氏止。 士鸞止。 士麒止。
士虯,國奇公之五子,字上高,娶陳氏,生四子:長紅用,娶陳氏;次賢用,娶周氏;三端用,娶曾氏;四。端用,士虯之三子,娶曾氏,生四子,三人俱往台番(灣)。惟長子名高勝,居梓里,生子九興,一孫名仁漢。
以上國奇公子孫,俱往四川、惠州歸善、海豐等處。
龍玉公,字子粹,號寰源,奏名李源三郎,仟公之三子。娶甘氏五娘,生一子名熙;庶劉妙惠,生二子:名廉、名照;四女。
熙公,惟泰,號肇谷,龍玉公之長子,娶彭氏,生四子:長木養止、次廷翰、三廷章止、四廷佩。二女。公葬於生人石萍塘子,癸山丁向。彭氏葬于歸善縣平山高水,「烏鴉落洋」形。
廷翰、號仰魁,熙公之次子,娶張氏,生三子:萬芳、萬華、萬菁。三子俱被害。惟萬菁娶黃氏,生一子名永盛。永盛,字達上,萬菁之子也,娶劉氏,生六子:長瓊林、次桂林、三殿林、四球林、五瓚林、六文林。公壽七十有五。瓊林,娶吳氏,生二子,二女。桂林,娶黃氏,生二子:長乃昌,娶陳氏;次乃熾,娶周氏。殿林,娶邱氏,生四子:長乃升、次乃立、三乃成、四乃章;三女。球林,娶陽氏,生二子。瓚林,娶饒氏,生三子:長乃蔚,娶陳氏;次乃菁、三乃華;二女。文林,娶高氏,生一子名乃保;一女。
廷佩,號仰新,熙公之四子。娶戴氏,生一子名萬蒸,娶胡氏。
以上熙公子孫,移居歸善縣平山司白雲大山口青子園等處居住。甚盛。
廉公,龍玉公次子也,字惟潔,號思寰,奏名法廉。生於隆慶庚午年正月初八日辰時。為人公直,為約正。娶方氏,生三子: 長故、次壽奇、三宗奇;三女:長配盧鴻儒、次配陳、三配劉。公四十歲卒,葬於陂下塅子,坐東。方氏,八十八歲卒,葬於經竹山。
壽奇公,字自芬,號和宣,廉公之次子。娶張氏,生一子如桂。如桂,號宏壽,自芬公之子也,娶陳氏,生二子:長郁常、次郁端;二女:長配葉、次配張。郁常,娶鍾氏,生二子:文英、文傑。郁端,娶陳氏,生三子:文富、文升、文廣;四女。
壽奇公子孫,於康熙丁未年,移居四川簡州花鹿鋪小溝居住,後買周家地方為業。
宗奇公,字自姿,號和春,奏名李和,總都侍郎廉公之三子,配陳妙鸞。生三子:長攀桂、次折桂、三成桂;女配胡。公壽八十有九,卒於康熙三十九年,葬於陂下蛇塘,丑山未向。陳氏八十四歲,卒於康熙四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葬於麻布坑口,坐北。
攀桂,字如芳,宗奇公之長子。配張氏,生五子:郁文、郁煥、郁祥、郁彰、郁元;二女: 長配陳、次配胡。
郁文,娶廖氏,生朝宗。(朝)宗,娶胡氏,(生四子:)華祝、華封、華常、華玉;二女。
郁煥,娶邱氏,生四子:長朝蘭,娶吳氏,生二子,往川;
次朝鳳,立蘭之次子,往海豐;三朝英,娶張氏,生七子: 世昌、貴昌、國昌、茂昌、福昌、壽昌,俱往台番(灣);四朝俊,娶黃氏,生四子(勝材、勝茂、勝元、勝龍)。
郁祥,娶胡氏,生子永保,娶黃氏,俱移湖廣。
郁彰,娶張氏,生四子:朝賓、朝升、朝舉、朝拔。
郁元,娶馮氏,生四子:春棪、春相、春槐、春英(木部);一女配胡。
折桂公,字用馨,宗奇公之次子,平生業儒,性質謙恭。生於順治乙酉年四月廿二日亥時。配鍾氏。生三子:郁才、郁華、郁光;一女配溫。公壽九十有三,卒葬於低坑嶺下壬山丙向。鍾氏六十四歲卒。
郁才,娶劉氏,生四子:長昌元故、次棲尚、三興尚、四季尚。
郁華,娶方氏,生五子。
郁光,娶鍾氏,生八子。
以上折桂公子孫俱移居四川。
成桂公,字奕馨,宗奇公之三子,生於順治乙未歲,娶賴氏。生五子:長郁傳止、次郁輝、三郁耀、四郁威、五幼故;二女:長配尖山庠生黃玉林、次張。公四十三歲卒,葬於低坑大嶺下,庚山甲向。賴氏,七十三歲,葬於低坑老虎打狗窩,壬山丙向。
郁輝,娶高氏,生三子:粵尚、日尚、德尚;一女。德尚往台番(灣)。
郁耀,娶賴氏,生子特高,娶徐氏,生四子:長瑞乾、次瑜乾、三珍乾、四僅乾。瑜乾,娶楊氏,生二子:富岳、貴岳,往川。珍乾,娶陳氏,生二子,往川。
郁威,娶范氏,生四子,長清尚,娶黃氏、繼賴氏,生五子:長兆乾往川、次乘乾、三秉乾、四重乾、五秀乾;一女。次文尚,河口祠有特牌,配張妙緣,生六子: 名任乾、位乾、仕乾、仁乾、代乾、傍乾;一女。三炎尚,配何氏,生六子名: 像乾、仰乾、付乾幼故、俊乾、伸乾,俱移廣西。四廷尚,配張氏,生三子:長倡乾,娶馮氏、曾氏,生二子:唐科、唐珍;次侔乾;三佐乾。
照公,龍玉公之三子,字惟光,號惺凡,娶魏氏,生三子:長廷浩、次廷渭、三廷潘;一女配張。
廷浩,照公之長子,娶古氏,生三子:長祈保、次長保、三允桂;二女: 長配朱、次配廖。
祈保,娶馬氏,生三子:長郁盛,娶廖氏;次郁茂;三郁叢,娶鍾氏,生二子。
長保,娶劉氏、林氏,生二子:長郁明、次郁巽無嗣。郁明,娶張氏,生三子名:華山、青山、魁山。
允桂,娶古氏,生一子郁先,娶胡氏,生二子名:再亨、復亨。
廷渭,照公之次子,娶宋氏,生一子名義友,娶鄧氏,生三子:長郁乾、次郁坤、三無嗣;一女。郁乾,娶陳氏,生二子:長成山,娶周氏、賴氏,於康熙庚寅年,俱移博羅縣羅浮山下福洋山居住;次英山娶朱氏止。郁坤,娶卓氏,生四子:長陽山娶朱氏;次雲山娶吳氏;三茂山娶古氏,戊午年移四川;四有山娶張氏,移居博羅;二女。
廷潘公,照公之三子,娶邱氏、賴氏,生一子名元桂,娶邱氏,生一子郁昌。
十世叔祖 遂公,字汝權,號林泉,奏名法茂,寬公之三子,生平性剛氣銳,生於嘉靖乙卯年。娶張氏,生二子:長龍生、次壬生。公年四十有三而卒。與張氏合葬於竹園背徵公祠後。
龍生,遂公之長子,娶鍾氏,年廿而故,無子。壬生又卒。
遂公止。遺田二斗,土名社背塘。今仟、雍、徵、彥、美各公之子孫,每年輪收租合祀。
十世叔祖 徵公,字汝信,號東林,奏名李欽四郎,寬公四子。生於嘉靖壬午年八月初十日,氣質飄逸,操守嚴明,殷勤創業,族所罕有。娶黃氏、楊氏、陳氏。生二子:長龍會,黃生;次龍躍,女五,陳氏出。公年七十有九,卒於萬曆庚子歲。葬於河口寬公祠右砂金星面上。
龍會,字子逢,號景宇,徵公之長子。娶陳氏、繼古氏。生一子名臚先,字惟築,號貽台,龍會公之子也。娶魏氏、鄧氏。生四子:長大經、次大綸、三幼亡、四大纘;生三女:長配胡武舉、次配鍾南,庠生、三配宋。公年五十八歲。大經,字自立,臚先公之長子,娶鄒氏,生二子:仲韜、仲展。大綸,字自達,臚先公之次子,娶曾氏,生二子:仲會、象志。大纘,字自寧,臚先公之四子,娶周氏,生三子:長仲相、次仲、三仲聖。仲相,大纘之長子,娶方氏,生四子:長方明、次道明、三萬明、四自明。
龍躍,字子奇,號兆宇,徵公之次子,娶廖氏,生二子:長顯、次登;二女。
顯,字惟烈,龍躍公之長子,娶古氏、宋氏,生二子:長翠胤、次翠毓;二女。翠胤,顯公之長子,娶鄒氏,生一子。翠毓,字自章,顯公之次子,娶胡氏,生二子:長象政、次象端。
登,字惟新,號春台,龍躍公之次子,娶鍾氏,生五子:長翠元、次翠仲、三翠炳、四翠啟、五翠伍;一女。翠元,娶吳氏,生二子:長象儀、次象熙。象儀,娶陳氏,生元龍。翠仲,娶古氏,生三子:長象賢、次象俊、三象魁。翠炳,娶宋氏、吳氏,生三子:長象旭、次象閣、三象。象旭,娶廖氏,生二子:成德、成昌。翠啟,娶劉氏,生四子:長象威,次象峰、三象清、四象新、五象伍。翠伍,娶胡氏,生一子名象禹。
(下接第6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