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青銅器的四個分期:從萌生期
青銅器的分期比較複雜,歷代學者有多種見解。如宋代呂大臨在《考古圖》中實際上就有對青銅器的分期,只不過是不太明確而已。容庚、羅振宇、王國維、郭沫若等近現代的大家對青銅器亦有分期,他們分期的大致時間段雖略有不同,但本質上基本是一致的。如郭沫若在1935年依據青銅器的造型、銘文和紋飾將中國古代青銅器大致分為五個時期:最早的是殷商前期,稱為濫觴期;殷商後期至西周昭穆時期稱為勃古期;共王之後到春秋中葉稱為開放期;春秋中葉至戰國末期稱為新式期;戰國末期以後整個都稱為衰落期。上海博物館對中國古代青銅器的分期則為四期,當然另外還有很多學者和機構對青銅器都有會期。
而筆者認為中國古代青銅器應該分為四個時期:第一為萌生期,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基本上以夏代終止為分界線;第二是發展期,夏至商早期,至多到商中期;鼎盛期是商中晚期至西周晚期;衰落期是西周晚期以後。筆者對青銅器的分法實際上與前人有相似之處,但區別較大的地方在於,將西周晚期之後的中國古代青銅器劃歸到衰落期。原因是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們搶救性地發掘了許多墓葬,其中出土了相當多的青銅器,特別是1990年和1991年連續兩次獲稱"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河南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墓地的發現,使得西周晚期青銅器鼎盛和衰落的界限更加分明。下面我們來看這四個分期:
①萌生期:
銅是人類最早利用的金屬之一,我國早在新石器時代的早中期就已經進入銅石並用時代,仰韶文化時期就有了紅銅器物。很快人類也發明了青銅,也就是銅、錫、鉛的合金,熔點在700°C~900°C之間。我國至遲在夏代就已陘進入青銅時代,來看一則實例:「爵2件,楊家嘴M14:1,表呈綠色、口部殘缺,長流,流口交界處分為兩個三角狀柱、橢圓形腹、圓底外凸、三足為圓形實錐足。"由此可見,我國青銅器的確在夏代就已經產生並應用。夏代青銅器的造型主要以爵、戈、戚、錐、鏃、錛、刀、魚鉤、鑿、鈴等器皿為主,這些器皿之上幾無銘文,澆鑄時以陶范為主導,石范為輔助、功能以生產工具、兵器和酒器等為主。但顯然這些青銅用具在夏代通常情況下並不真正地實用。如青銅錛並不真正地用來耕種,多是放置在某處,作為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因此具有濃重的禮器意味,這一階段我們稱之為萌生期。
②發展期:
中國古代青銅器由夏至商早、中期為發展期。這一時期中國古代青銅器一改夏代數量少,銘文少,紋飾少,主要以生產工具、兵器、酒器為象徵性禮器的狀況,逐漸向造型更多,紋飾更豐富,禮器意味更加濃重的方向發展。這一時期青銅器在總量上規模很大,成為奴隸主貴族烹煮肉食、宴請賓客、飲酒作樂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成為國家權力的象徵,象徵等級與地位。這一時期的青銅器造型已經格比較繁縟,相當多的器物造型在這一時期萌生,眾多的青銅器走向「造型禮」的祭壇,逐漸同普通的青銅器皿分離開來。這一時期產生了功能更加齊全的青銅器群,從功能上分就有酒器、食器、工具、兵器、樂器,國之重器等。有的器物在功能上會出現相互融合的情況、最終形成了以酒器為主要特徵的商代早中期青銅器造型,如爵、觚等的數量逐漸多了起來。這一階段我們稱之為發展期。
③鼎盛期:
商中晚期至西周晚期,中國古代青銅器達至鼎盛,無論是在數量、造型、紋飾、還是功能等諸多方面都達到了巔峰狀態,青銅器的造型更加豐富,紋飾更加繁縟,工藝更加精湛,出現了很多著名的青銅器。如商代的後母戊鼎;西周武王時代的天王簋、利簋;西周晚期虢國墓出土的九鼎、八簋、八鬲,精美絕倫的青銅盉、釜等。這些青銅器都是有著諸多銘文,其造型、紋飾等各個方面都達到了較高的工藝水平,至今很少有企及者;而在西周時期因傳說商是因酒亡國,因而酒器廢除,主要以食器為象徵,如鼎、簋、鬲組合,天子九鼎、八簋、八鬲,諸侯七鼎、六簋、六鬲,依次類推至大夫或者元士。青銅器就在這樣一個「禮」的範疇之下實現了其功能的升華,披上了「禮」的外衣。這是我國青銅器最為發達和繁榮的時期,稱鼎盛期。
④衰落期:
中國古代青銅器的衰落期是西周晚期以後。從西周晚期大型邦國貴族墓地虢國墓規格較高的墓葬當中出土的青銅器來看,西周晚期的確是一個分水嶺。當周平王東遷以後,西周已經宣告滅亡,周朝統治只是名義上的,「禮崩樂壞」,青銅器的禮制再無人遵守,貴族都可以僭越禮制,首先實現「禮」的突破。這一點從墓葬的情況來看很清楚。例如虢國墓一些春秋早期太子的墓葬就使用了七鼎、六簋、六鬲,這種僭越顯然是公然的,說明當時的禮制的確是衰落了。而在「禮崩樂壞」的情況下,青銅器在製作工藝、造型、紋飾等各方面水平都有所下降。原因是禮制時代的青銅器象徵著權力與地位,而製作這些青銅器的又大多數是一些奴隸,他們身份低微(這也是史書上從來沒有記載過青銅器製作過程的原因),如果鑄造失敗,很有可能喪命,這從客觀上導致廠西周晚期以前整個青銅器的製作工藝較高,基本上沒有敷衍的情況。東周時期中國已經進入封建社會,人從奴隸主成了農民,農民雖然租種地主的土地,但已不能隨意被殺戮,在這種時代背景之下,青銅器的製作工藝出現了衰落。但其慣性延續的力量在春秋早期還有一些,此後基本上消失殆盡。秦漢以降、唐宋元明清時期基本上都是這樣一個特徵:把實用、陳設、裝飾的功能融為一體。
這就是中國古代青銅器的衰落期,直到今天,青銅器仍然處在這一階段。不過它在人們的日常年活當中仍然佔據著一席之地。如,青銅器在今天被我們當作精美的禮品相互贈送,被人們擺在家裡作為裝飾品。由此可見,青銅器在衰落以後仍在繼續前進、並沒有消亡的跡象,或許將來有一天青銅器會重返輝煌,這也是我們將第四期定為衰落期,而不是消亡期的原因。
本文選自:信昶銀藝術品鑒定資料庫(公號 gzxinchang )
推薦閱讀:
※青銅器十二生肖
※隱公三年(5)- 齊侯、鄭伯盟於石門
※一年五件過億:青銅器或重回藏界「老大」的寶座
※飯局的誘惑 | 感謝這個無肉不歡的青銅時代!
※寶雞石鼓山考古獲重大發現 已出土十多件青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