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青凡:看環球時報的民主論
此文究竟要向人們傳遞什麼信息?順著作者的思路,不妨從標題入手。此文作者相當地直白,他們認為在中國要實現民主,僅靠革命是遠遠不夠的,言下之意,除了需要革命之外,還可以增加其他的選項。按1949後中國人的理解,革命就是通過暴力的方式,改變現狀。而從中國現行法律的角度考量,環球時報頗有顛覆國家政權罪之嫌。從世界各國實現民主化的歷史看,實現民主,並不需要革命。因為以暴制暴,不是民主政治的應有之義。20年前的蘇東劇變也許對中國人更有借鑒意義,然而在蘇東劇變過程中,人們都沒有發現革命的痕迹,充其量只不過是溫和的社會運動。
此文借中東和北非的政治變局為前提說:「我們需要民主,但我們顯然需要真正『好的』民主,它能幫我們避免專權,幫我們決策科學化,幫我們反腐敗,但它不會給我們帶來社會動蕩。」 這番話說得並不完全到位,雖然說出了民主給國家和社會帶來的諸多好處:避免專權,幫我們決策科學化,幫我們反腐敗,不會給我們帶來社會動蕩。在環球時報的嘴巴里,這是比較難得的一次真話、明白話。顯然這也是民主的標準答案。從這番話里不難發現,眼下的中國缺乏民主,因為只有缺乏,才會產生需要,道理不正是這樣嗎?不曉得環球時報心目中的「壞民主」是什麼樣的?其實民主沒有好壞之分,只有真假之分。所謂的「好民主」,不過是環球時報創造的一個偽概念罷了!按照環球時報的邏輯,世界上莫非還有好的專制?
文章還扭扭捏捏說:「雖然中國這些年社會的全面進步有目共睹,我們在『民主』的問題上卻一直處於被西方批判的位置。西方輿論十分強大,中國想說服西方很難。 但中國人別被西方控制了我們的頭腦,保持我們針對「民主」的獨立思考,卻是至關重要的。」這番話說得似乎底氣不足。其要害就是迴避問題的實質:西方在民主問題上對我們的批評,是否客觀和是否正確?如果對方的批評不客觀,不正確,那就亮出我們的王牌來,據理力爭。如果對方批評得對,那就要改進我們自身的工作。自從改革開放之後,自從進入互聯網時代,絕大多數中國人的腦袋,在獨立思考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不比從前那麼容易被人控制。
文章最後說:「今天中國人發表言論的渠道是否多了很多?各級政府權力受到的約束是否也在逐漸增多?官員問責是否在動真格?因「一包煙」、「一塊表」、「一個微博」、「一張照片」被互聯網「搞下台」的官員是否隔一陣子就被逮住一個?這些在5年前可以想像嗎?這些年是中國民主發展最快的時期之一。除了上述具體表現,這種進步的成果還包括:第一,中國人開始普遍認同,民主是大趨勢,這個共識在逐漸定型。第二,中國社會漸漸能夠分清「民主」和「西方民主制度」之間的區別,開始相信民主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 」 不容置疑,言論自由、對權力的監督,對政府官員的問責,都是民主政治的應有的內涵。這些也都是西方實施多年的民主制度的程序與內容,相比較而言,只能說中國在這方面還做得不夠、不到位、不完善;而不是故弄玄虛與節外生枝地提出「民主」 與「西方民主制度」之間的區別?
試圖以事物特殊性的概念,達到否定事物普遍性的目的,在進入互聯網時代的中國,是一種極其低級的文字遊戲!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中國一直奉行的馬克思主義,不就是西方文明的產物,莫非中國還得創造一個東方文明的馬克思主義?從慈禧太后開始,恐西症一直是一些中國人的通病,它不但救不了中國,反而是禍國殃民的代名詞。一言以蔽之,恐西症的要害,就是恐民主。因為對同樣來自於西方的馬克思主義,恐西派從來沒有過獨立思考與質疑!事實難道還不夠清楚?面對外來文明,全盤否定與全盤肯定,都是不可取的。
推薦閱讀:
※環球時報:未來十年的文化,詮釋中國話語
※環球時報:美媒妄稱佔中發起人為「年度思想者」
※環球時報:搞「七一大遊行」不符合香港利益|香港佔中|公投佔中
TAG: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