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震區記憶

2008年以降,中國大陸承受了3次大地震的衝擊。

與很多同行一樣,我也連續參與了現場採訪。突出的感受是,民間賑災熱情持續增長,而對政府部門防災救災的作為,質疑聲卻越演越烈。

以下的描述是鄙人在這3次地震中碎片化的見聞與感受,無關弘旨,僅供參考。


誰在添亂?

在大災面前,以政府部門擁有的資源,自當承擔起救災主導者的角色。

512,414到420,我見證了民間賑災力量的壯大,但亦感覺它始終無法與政府的主導力量成為合力,甚至相互排斥,頗有「互害」加劇的態勢。

理想的狀態是,民間志願者編入救災序列,自發捐助的物資交由政府部門統一分配。

現實的狀態是,志願者各自為陣奔向災區,他們想繞過漸失公信力的政府機構,將自己湊集的救災物資直接發放到災民手裡。

怕被剋扣,甚至被貪污的心理,直接造成了大量民間人士和車輛湧入災區脆弱的運輸線。

蘆山地震時,儘管政府部門三令五申讓民間救援力量暫時不要進入災區,還是有數量巨大的各地誌願者的車輛通過各種渠道闖了進來,甚至在寶興這樣的「孤島」里,除了四川,重慶等地的志願者外,還有來自青海,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的志願者。

我搭了一輛來自湖北十堰的志願者的車出寶興。

他們一共來了三人,車是路虎,物資是後備箱里的紅牛,方便米飯等。姓周的志願者說,他們就來了一天,「感覺啥都做不了,的確是添亂,發完東西,路一通就趕緊離開吧。」

「真遺憾,512時該去沒去,420不該來卻來了。」 周先生跟我這樣說。

而政府部門面對輿論壓力,幾乎無一例外在趕進度,求政績。

2013年 4月21日晚在寶興縣體育場的地震棚里,親耳聽到縣委書記說,「我們不再是孤島」,雅安到寶興的道路已經全線通車。

22日下午,我搭乘一輛民間救援車輛從寶興回蘆山。

個人認為,當時這條路遠不到正常通車的標準,至少十餘處塌方點山體無加固,路面無硬化措施,僅用挖掘機清出單車道,通過時車頂時有落石敲擊。這一路段的地質損害甚至遠超512地震時綿陽到北川路段。

但這條路竟然就通車了。行人,摩托車,工程車,社會車輛都在路上走走停停,沒有明確的規矩和標準,我混跡在救援者,逃難者中,麻木地相信有大難不死的僥倖。

一度成為「孤島」的寶興縣,實地採訪才知道,這裡跟震區的其它地方受災相仿,並沒有外界傳聞的那樣有特別慘烈的災情。

我和《南都周刊》的攝影記者劉浚是21日下午進入寶興縣的。那時寶興方向的陸路還未通車,我們是搭乘成都軍區陸航旅的直升機進入,這也一度引起了爭議,為了所謂及時報道,記者是否應該佔用救援通道?

我們是在蘆山中學足球場的臨時停機坪上偶遇成都軍區陸航旅藏族飛行員多麼秀的。

在蘆山中學足球場起降的直升機 攝影:劉浚

時年51歲的多麼秀,已有36軍齡,是參加過汶川救援的特級飛行員,21日截止下午三時,他已經飛了五架次,「一會兒將空運首批國家救援隊隊員進寶興縣」。

但國家救援隊左等右等不來,一問說在他們開協調會,機組一位軍人很生氣地說:「TMD協調會來災區前開呀!」一位飛行員對我們說,不等救援隊了,馬上飛寶興,你們願意就上來!

這次蹭軍機進入「孤島」採訪,只是巧合,與所謂記者的「特權」無關。

後來聽說國家救援隊「徒步」進入寶興,倒有些詫異。

在玉樹的救災前期,最不知疲倦投入救災的,恐怕是僧人。

在玉樹結古鎮開車沿途發放物資的僧侶

玉樹公安局某藏族處長告訴我,喇嘛在救災中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光阿壩某寺就來了1千多師父,不住帳篷,晚上睡車裡,白天扛鍬去幾十公里外的牧區救人,那些地方救災前期部隊根本顧不上。

玉樹結古鎮的標語

玉樹最多的時候有4萬僧人參與救援。當地人認為僧侶在救援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僧侶的存在,無論是對生者的安慰,還是對死者的超度,都能給災民起到撫慰的作用。但從當年的4月19日開始,藏區各地的宗教局局長奔赴玉樹,勸返僧人,難免引起爭議。

廢墟旁的藏族老人家

僧侶救災和政府救災最好的形式就是互補。但很難。政府救災程序嚴格,著重戶籍人口,分發物資錢物都要登記。寺院救災大多開車沿途分發,見人就給,不分外地,本地,發物資,或者三五百的錢款,也不用登記,解決了一些邊緣災民的困難。

參加過汶川救援的多麼秀告訴我,這次蘆山地震,跟512不可同日而語。

「512時我們飛行的密度大得多,難度也遠超過這次,」多麼秀說:「進入寶興之後,才知道這裡不是像外界猜測的那樣損失慘重,其實就房屋的損害情況,甚至還沒有蘆山縣嚴重,大概是前期通訊和陸路交通中斷,引起了人們的擔心。寶興的機降條件也不錯,青衣江畔的公路很寬敞,是一個理想的著陸點。」

北川上游唐家山堰塞湖警報,救援隊緊急轉移病人

512時災情超乎想像,救援官兵還有志願者都有干不完的活兒,幾乎每個人的表情都是凝重甚至絕望的。

蘆山不一樣。儘管災區里同樣到處都能看到官兵的身影,但明顯從容得多,與512比起來,簡直就像一次救災演習。

有一點看不太明白,在寶興駐紮的各類部隊,至少在地震後前幾日,後勤補給主要是靠當地政府。

在寶興縣城的災民安置點裡,志願者們支起了幾口大鍋,為官兵做飯。飯菜很豐盛。比如22號的午餐就有肉末紅燜茄子,青椒肉絲,酸筍回鍋肉等「硬菜」,晚餐還有香噴噴的四川臘肉。而受災群眾的飲食基本只能靠自己想辦法,也就是旱的旱,澇的澇。

「這些物資是政府籌集的,包括外界的捐助,以及本地老百姓提供的,」一位做飯的阿姨告訴我,「目前暫時只能提供給官兵,災民的餐飲主要靠自救。」

一個小女孩盯著大盆里的肉食,饞得不行,打飯的阿姨破例給她打了一小份。

寶興城裡經常能碰到一些熱情的大媽,「你們是志願者?記者啊,我們準備了飯菜,過來吃啊!」

就我目之所及,這次部隊的野戰餐車非常少,至少在寶興縣城裡,沒有看到一輛。

當地政府把最好的服務給了官兵而非災民,至少在我看來,似乎有些不妥。

部隊有自己完備的後勤保障體系。

在玉樹的時候,一開始我們僅有自帶的速食麵,餅乾,後來隔壁帳篷的打井隊送給我們幾十斤豬肉。說部隊送的,「我們不到10人,部隊送來了一頭豬,吃不了。」打井隊的工程人員告訴我。他們還送來醬油和大蔥。我們留了少量的物資,別的都分了幾份,送給了附近的災民。

當地政府和群眾希望給救援官兵提供盡量好服務,可以理解,但如果部隊能啟動自己的後勤系統,恐怕不但能自給自足,還能給困難的災民提供一些幫助,畢竟蘆山地震的人員救援任務遠不如汶川和玉樹繁重,更重要的任務是保障災民的日常生活。

豆腐渣之痛

512震出了這個國家難以啟齒的「豆腐渣」。

《體育畫報》特刊

當我和同事們徒步十幾公里趕到北川中學的廢墟前,「災難」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了新的定義。

猙獰的預製板和鋼筋中散落著很多來不及收殮的師生遺體。

攝影記者鄭福利衝過來,戴著口罩的他,眼裡都是血絲。

「你們拍的照片,死者沒閉眼的都刪了吧!」他告訴我們幾個《體育畫報》中文版的文字記者。

北川中學採訪時的工作照 攝影:鄭福利

我刪掉了所有的死者照片,承認無法冷靜地記錄同胞的悲慘。

悲慟的學生家長

最積極申請來汶川地震採訪的某位同事,暫失報道能力,他的新目標是找災區的心理諮詢專家長談。

5年之後,我看到他從蘆山現場發回來的報道。

我是在2008年5月17日這天碰到趙永貴的。

鄉村醫生趙永貴

趙永貴是曲山鎮任家坪鄉衛生室的鄉村醫生,行醫幾十年,在當地很受人尊敬。衛生部《健康報》的前線記者請我一定要好好跟老趙聊聊,「他是大英雄,地震的時候救出了很多孩子!」

趙永貴沒講他救人的事迹,他把我拉回了北川中學的廢墟。

「看看這些鋼筋,口徑那麼小,怎麼能支撐得起5層的大樓,你們應該拍下來,多少孩子的命呀!」

老趙說他有粗淺的地質知識。他指著廢墟旁的舊樓,「為什麼幾十米的距離,一棟全塌了,一棟啥子事兒都沒有呢?」

那棟舊樓完好無損,連玻璃都沒碎。

老趙又讓記者看新舊樓之間平整的水泥道路,「我們四川人說地殼(KE)地殼,地殼都沒冒出來,說明了什麼?」

壯美的玉樹高原

在玉樹時,學者尼瑪江才告訴我,三江源生態移民,這是地震最悲慘的群體。21世紀初,響應國家保護三江源 ,同時為下游地區造福,玉樹地區大量游牧民退牧還草,農民退耕還林,遷移進移民房。「前期的移民房就是豆腐渣,這次地震傷亡極大。」

尼瑪說,生態移民後,無城鎮生活技能農牧民僅靠一些補助過活。這些補助因種種原因被剋扣。傳統牧區,肉價漸高,羊肉要從西寧進, 青稞面也得大批從西寧進。生態移民震前就陸續到州政府上訪,「不能理解的是,退牧還草,退耕還林後,政府還與外商簽訂合同在玉樹開礦山。」

玉樹職業中學

伴隨牧區城鎮化的推進,很多牧民放棄了原來的游牧生活。比如2004年,給他們4萬塊一戶修房子,讓牧民從帳篷進到房舍。

隨著物價飛漲,4萬塊根本不夠。不少承建商乾脆不幹了,把4萬塊給了牧民,讓他們自己修。這個模式一度還被讚揚。比如玉樹的上下拉秀兩個鄉就是生態移民比較集中的地方。有領導考察時還表示,「知足吧,這樣的房子在城裡叫別墅!」

4萬塊修一戶房子,主動,被動都會偷工減料。震區有生態移民感慨,「我們原來就是住帳篷,怕什麼地震!」打破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即使沒有地震,也會出現其它文化和生活上的脫節和陣痛。

青海黨校的藏族學者索南旺傑告訴我,游牧民族傳統居無定所,逐水草而居。對大自然充滿敬畏。進山敬山神,生火敬火神。動土是大忌。修一排排整齊的房子給牧民住,看似利民,其實是文化的割裂。

「生態移民」後代,缺乏傳統文化的熏陶,「男孩無所事事。難免惹是生非,」旺傑說。政府熱心開辦拉麵班,摩托修理班,想給這些孩子找事情干。「但藏族孩子學拉麵,拉得過回族同胞么?18天讓小學文化都不到的孩子掌握技術,一廂情願。」

對「豆腐渣」現象的經年拷問,似乎在420地震中看到了一點積極的效果。

蘆山縣人民醫院大廳

512後澳門援建的蘆山縣醫院,除了大廳地面上有條明顯裂紋等,這次地震中基本無恙,不但能承擔基本的救助功能,還一度成為救災的一個分指揮中心。

航拍地震後受損並不嚴重的寶興縣城 攝影:劉浚

經歷420地震衝擊後,若要找最「完美」的建築,2010年9月重新修建的寶興縣中恐怕能排上號。

這所中學是汶川大震後,由海南省對口援建的。我尚不知曉具體的建設和監理單位。

寶興縣最大的災民安置點就設在該中學的操場上,救災指揮部也設在這裡。

救援官兵起初是在操場上搭建的帳篷,21日晚,操場上已近飽和,大量官兵們被安排進教學樓和宿舍樓。

有士兵嘀咕住進建築物里是否有危險,幾個當志願者的中學生一邊拉一邊說,別有顧慮啦,「我們的樓是512後建的,抗8級地震的!」

學校本該是各級地震中最安全的所在。

這幾年來,一直收到北川地區採訪對象的電話,控訴著豆腐渣工程,他們是遇難學生的家長。

我無法用寶興縣中的「完美」去安慰他們。

孩子永遠離開了,而這些家長和他們的聲援者中,因為投訴和上訪,還在被驅逐,恐嚇,甚至勞教,坐牢。

冷靜記錄還是傾情投入?

512地震是對人類生命財產的一次浩劫。

以記者的身份親歷,一邊告誡自己要寫冷靜平衡的報道,一邊被巨大的無力感驅使,總想做點什麼。

但能做什麼呢?

玉樹地震後,我決定除了做記錄者,還要當志願者。

自費輾轉進入玉樹災區後,目睹了與512類似的災情,我個人捐出了5千元,同時和一位朋友在推特上募捐,一個星期募集了7萬多善款,採購物資,定點捐助給政府部門尚無暇顧及的偏遠鄉村的孩子。

藏族學者旺傑告訴我,捐助玉樹物資不能忽視了藏胞的習慣。一塊糌粑比一箱速食麵還受歡迎。另外,大災後。祭祀用品極為短缺。他去醫院慰問時,拖鞋,營養品病人熟視無睹。拿出一點祭祀的熏香,立刻被圍擁。

我們從玉樹趕回西寧,採購了帳篷,藏文民間故事圖書,文具,煨香,衛生用品等,與別的民間救援團隊拼車,再次進入玉樹。

孩子們排隊領取賑災物資

在玉樹志願賑災近一月,好歹把所有物資都送入了玉樹周邊的偏遠山村,其中不少地方是受災以來第一次見到賑災物資。

期間也親歷了民間救援的一些亂象。

邱少雲生在所在部隊的災區宣傳車

比如一個女孩特著急地向我們請求支援一頂帳篷,說是尼瑪孤兒學校的醫療救援隊急用。後來才發現,她把帳篷扔在營地里跑去別的地方了。這所孤兒學校是震後玉樹受關照最多的學校之一。中央領導光顧後,蘭州軍區邱少雲生前所在部隊傾力共建, 板房,餐廳,閱覽室都建好了,紅色標語把校園包裹起來,是黨疼國愛的典型。

我很生氣,這樣的行為違背民間救災倫理,暫時放下別的事情,花了一天的時間,終於討要回了這頂帳篷,捐給一家尚未領到救災物資的受難家庭。

信息的扭曲傳播,在三次大震中均有突出表現。

比如玉樹,一開始有大量的傳聞說,受災藏區已經亂了,藏民們哄搶物資,見到賑災車輛無論公私就砸就搶,甚至捅死捅傷了人。

這個傳聞令人惴惴不安。

通往玉樹的公路

但真進了玉樹,才發現謠言的可笑。近一個月里,沒碰到傳言中蠻橫欺霸的藏人。相反,他們真摯單純。順風車隨便搭,路遇僧侶合十致禮,孩童熱忱禮貌。我們所住的帳篷,貴重東西頗多,交與幾個隔壁帳篷的孩子看守,未丟一物。

志願者之間的互相猜忌也鬧出了笑話。

我們的首批物資能進玉樹,是擠進臨時找的西寧志願者的車隊的,他們找關係弄到了紅十字會的通行證。

車隊行至距玉樹約50公里的歇武鎮,我和同伴被當地警察帶走。

原來是新結識的志願者朋友懷疑我們是「與境外勢力勾結」的特務,偷偷報了警。

我和同伴被沒收了電話,分頭塞進兩輛警車,車反覆在山裡兜圈子,到了一個山崖,民警叫下車,疲憊已極的我以為會被就地正法,結果是集體小便。

兜圈子是為等玉樹州的領導過來鑒別我們的身份。等某領導來了以後驗明正身,檢查了我們帶的救災物資,大概是出於歉意,他用警車把我們送入了玉樹。

7萬多元的物資如願送入了最需要的災民手裡,這短暫的成就感,卻被一位藝術家朋友的嘲諷潑了一瓢冷水。

他告訴我:做慈善會上癮的,必須警惕自我感動。

更尖刻的警告是:政府收了那麼重的稅,你還替它買慈善單,傻。應該鞭打它,讓它做正事。

這些年,我頗參與了一些民間公益活動,但漸漸選擇了若即若離。

見到了太多功利性極強的公益活動或」公益人「,有些參與者到災區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刨土找人,而是搶佔制高點插上紅旗,拉開宣傳條幅,他們心裡想得最多的恐怕是年終公益盛典的那條紅地毯。


北川中學校門

五月是悲哀的,又是清醒的。

借用宋志標兄文章的結尾: 止歇歡娛,今天此時,讓我們躺在時間的河流上懷念他們, 祝願大地上的神祇同樣能保佑他們,就像他們保佑我們一樣。祈禱彼岸樂土。伏食尚饗。

END


推薦閱讀:

記憶中的那些花兒
如何理解和記憶風水的九星峰?貪狼、巨門、破軍、左輔、右弼……
如何理解和記憶風水的這些煞氣?陽宅常見煞氣及化解,不再求人
Nature子刊:你也有一座和「卷福」類似的「記憶宮殿」
納音五行的快速記憶方法

TAG:記憶 |